CN103853007A -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3007A
CN103853007A CN201310626971.2A CN201310626971A CN103853007A CN 103853007 A CN103853007 A CN 103853007A CN 201310626971 A CN201310626971 A CN 201310626971A CN 103853007 A CN103853007 A CN 103853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pattern
voltage
charg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6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3007B (zh
Inventor
平口宽
长谷部孝
田村友伸
谷村康隆
立本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能够更加提高二次电池的充电效率。能够切换运转模式与睡眠模式,该运转模式通过AC-DC电源将商用电源的电力转换成需要的电力,将该电力提供给图像形成部来执行作业,并且通过该电力对二次电池充电,该睡眠模式不使用商用电源的电力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接口来受理作业的执行请求,在运转模式中,当二次电池的电压为阈值电压以下时,执行不使来自AC-DC电源的输出电压升压地提供给二次电池的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充电。当二次电池的电压超过阈值电压,代替第1控制,执行通过升压电路使来自AC-DC电源的输出电压升压后将其提供给二次电池的第2控制,对二次电池充电。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执行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job)的图像形成部、和受理作业的执行请求的接口等受理部,针对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并用由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和由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提供的电力的系统,提出了一种切换睡眠模式和运转模式的结构。
这里,睡眠模式是指当不执行作业时,不将外部电源的电力提供给受理部,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受理部来受理作业的执行请求的状态,运转模式是指如果受理到作业的执行请求,则使用外部电源的电力通过图像形成部执行该作业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运转模式执行作业,当不执行作业时切换到睡眠模式,由此通过在睡眠模式时不使用商用电源的电力而实现节电,并且由于向受理部提供来自二次电池的电力,所以能够受理作业的执行请求。
在采用对各模式进行切换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在运转模式时预先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若成为睡眠模式则使充电后的二次电池放电即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设置有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成适于图像形成部的动作的电压等并输出的电源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大多采取以下的电路结构:通过升压电路将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为止,并将该升压后的电压提供给二次电池。采取该电路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电源部,并将二次电池满充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9081号公报
在采取上述使用升压电路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产生不少用于升压的电压变化时的电力损耗(损失),所以在从二次电池的充电开始到满充电为止的整个期间,该产生电力损耗的状态持续,从而使充电效率降低。
这样的问题并不限定于对睡眠模式和运转模式进行切换的结构,在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来驱动接口等受理部的结构中也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充电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通过受理部受理到图像形成的请求后,根据受理到的图像形成请求,由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切换单元,其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所述第1模式是不使用电源部的输出电压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上述受理部来受理上述请求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将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图像形成部来进行上述图像形成的模式;检测单元,其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的指标值;以及充电单元,其具有接受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压升压的升压部,上述充电单元在上述第2模式中当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为阈值以下时,执行不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而将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第1控制,当上述检测值比上述阈值大时执行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后而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第2控制,来对该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上述充电单元在从作为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一部分而设定的用于补充充电的特定期间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为止的期间,当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比上述阈值以下的目标值低、且不是上述第2模式时,执行通过上述第1控制对上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补充充电。
这里,当上述单位期间内包括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且该第2时间段是紧接着第1时间段的时间段,并设想为图像形成的请求频度比上述第1时间段少时,上述特定期间是属于上述第1时间段、且从比上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靠前规定时间的时刻Ta到上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为止之间的期间。
这里,上述单位期间可以为一日,上述充电单元在上述时刻Ta所属的日子为预先设定的休息日以外的日子、其次日为休息日的情况下,如果在上述特定期间内通过使用上述第1控制的上述二次电池的补充充电而使上述检测值达到上述目标值,则之后切换为通过上述第2控制对上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补充充电。
这里,上述休息日是设想为图像形成的请求频度与上述第2时间段相同的日子或者设想为比该第2时间段少的日子。
另外,在上述第2时间段内,当上述检测值降低到预先决定的下限值、且为上述第1模式时,上述充电单元通过上述第1控制的执行来强制对上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在上述特定期间内,当上述检测值比上述目标值低、且为上述第1模式时,上述充电单元执行上述补充充电。
并且,上述切换单元能够切换上述第1模式、第2模式以及第3模式,该第3模式是不使用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力而将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受理部来受理图像形成的请求的模式,在上述第1时间段,切换上述第2模式与第3模式,在上述第2时间段,切换上述第1模式与第2模式,在上述特定期间内,当上述检测值比上述目标值低、且为上述第3模式时,上述充电单元执行上述补充充电。
另外,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是比上述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低的电压,上述升压部将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上述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以上的电压。
并且,上述充电单元具有恒流电路,在上述第1控制中,不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地经由上述恒流电路将该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在上述第2控制中,将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后的电压经由上述恒流电路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
另外,上述阈值是与通过上述第1控制能够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电压相当的上述蓄电量的指标值。
并且,上述充电单元具有与上述升压部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在执行上述第1控制的情况下,将上述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在执行上述第2控制的情况下,将上述开关元件设为断开状态。
另外,上述指标值是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上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以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时间中的任意一个。
本发明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是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通过受理部受理到图像形成的请求后,根据受理到的图像形成的请求由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该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切换步骤,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该第1模式是不使用电源部的输出电压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上述受理部来受理上述请求的模式,该第2模式是将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图像形成部来进行上述图像形成的模式;检测步骤,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的指标值;以及充电步骤,利用充电单元对上述二次电池充电,该充电单元具有接受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压升压的升压部,上述充电步骤在上述第2模式中,当上述检测步骤的检测值为阈值以下时执行不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地将该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第1控制,当上述检测值比上述阈值大时,执行通过上述升压部使上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后而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第2控制,来对该二次电池充电。
通过如上述那样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的充电,能够到阈值为止不使用升压部来完成,相应地能够降低因升压部引起的电力损耗,与在从二次电池的充电开始到满充电为止的整个期间使用被升压部升压后的电压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切换睡眠模式、低电力模式以及运转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使用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时的电路模块的图,(b)是表示使用第2控制进行充电时的电路模块的图。
图4是表示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二次电池的蓄电量〔%〕与电压Vb〔V〕的关系的曲线。
图5是表示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二次电池的蓄电量〔%〕与充电效率〔%〕的关系的曲线。
图6是表示在通过比较例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的情况下的电路模块的图。
图7是表示各模式与充电方法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补充充电模式与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条件的图。
图9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运转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低电力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补充充电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睡眠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变形例中的补充充电模式和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条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电源装置;12-AC-DC电源;13-电源控制部;14-充电电路;15-放电控制部;16-存储部;20-装置主体;21-打印部;22-接口(I/F)部;30-二次电池;40-商用电源;51-图像形成部;53-操作部;61-接口(I/F);81-切换开关;82-升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是能够执行包括打印、传真通信等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多功能复合机、即MFP(Multiple Function Peripheral),其具备电源装置10和装置主体20。这里,该图的粗实线的箭头表示电力线,细实线的箭头主要表示数据、信号等的通信线。
(2)装置主体20的结构
装置主体20具备打印部21和接口(I/F)部22。
打印部21具备图像形成部51、给送部52、操作部53、以及打印控制部54,其以电源装置10的输出电压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
图像形成部51使用电子照片方式,根据图像数据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此外,并不限定于电子照片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使用喷墨方式来执行图像形成的结构。
给送部52向图像形成部51给送记录片材。
操作部53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信息的输入。该各种信息中包括后述的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例如为以一日为单位,用户能够预先从操作部53设定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的夜间时间段等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另外,除了一日中的特定时间段之外,还能够将星期日等休息日的一整日设定为睡眠模式。
打印控制部54控制图像形成部51和给送部52,执行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作业。
I/F部22具备接口(I/F)61和I/F控制部62,以电源装置10和二次电池30的输出电压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
I/F61与LAN等网络连接,经由网络从个人计算机、传真装置等外部终端装置接收图像形成作业的数据(作业数据)。该作业数据中包括打印张数等执行条件和图像数据。
I/F61可以是无线或有线的接口,但优选使用低消耗电力的方式。作为低消耗电力的无线技术,有红外线通信、可见光通信、人体通信、ZigBee、Z-Wav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等。I/F61在接收到作业数据后,认为受理了作业执行请求,将作业数据发送给I/F控制部62。
I/F控制部62在受理了来自I/F61的作业数据后,向打印控制部54通知有作业执行请求的信息,并且向打印控制部54发送作业数据。打印控制部54在受理了作业数据中所含的打印张数等执行条件和图像数据后,执行基于该执行条件的图像形成作业。
另外,无论在由作为驱动源的电源装置10和二次电池30的哪一个提供了电压的情况下,I/F控制部62都将该电压转换为适于I/F61的驱动的电压,并将转换后的电压提供给I/F61。
(3)电源装置10的结构
电源装置10执行将由外部电源,这里为商用电源40提供的交流电力(以下称为“外部电力”)提供给装置主体20的控制、二次电池30的充放电控制等,其具有继电器11、AC-DC电源12、电源控制部13、充电电路14、放电控制部15、存储部16、以及切换开关(SW)17。
继电器11为闭锁型继电器,其根据电源控制部13的切换指示,切换成将外部电力提供给AC-DC电源12的电力供给状态和不将外部电力提供给AC-DC电源12的电力切断状态。这里,在继电器11接通后成为电力供给状态,在断开后成为电力切断状态。
由于继电器11为闭锁型(latching),所以即便在切换后向继电器11自身提供的电力被切断,也可以维持该切换后的状态。
如果继电器11为断开状态,则由于不被输入外部电力,所以AC-DC电源12无法动作,当处于接通状态时,经由继电器11输入外部电力,AC-DC电源12将输入电压(交流)转换成直流电压,这里转换成DC24V和DC5V并分别输出。
电源控制部13执行电源装置10中的电力的输入输出的整体控制和二次电池30的充放电控制。
充电电路14是根据电源控制部13的指示,利用由AC-DC电源12提供的DC5V对二次电池30充电的电路。
放电控制部15根据电源控制部13的指示,对将二次电池30中积蓄的电力提供给装置主体20的I/F部22的电力供给状态和停止提供(放电停止)的电力停止状态进行切换。
存储部16这里采用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存储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信息等。
切换开关17根据电源控制部13的指示,对将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提供给装置主体20的打印部21的电力供给状态和不提供的电力切断状态进行切换。这里,在切换开关17接通后成为电力供给状态,在切换开关17断开后成为电力切断状态。
二次电池30具有一个以上电池单元,能够通过向电极间提供电流的充电来蓄积电力,该电池单元通过由一对电极和电解液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来生成电并进行放电(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30采用通过3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形成,且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为5〔V〕以上的二次电池。其中,作为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电池30,例如可使用镍氢电池,但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种类。另外,二次电池30可以固定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拆装。
(4)电源控制部13的结构
电源控制部13具备模式切换部131、充电电路切换部132、电池电压检测部133、以及时钟IC134等。
模式切换部131进行包括睡眠模式、低电力模式、运转模式的各模式的切换控制。
图2是表示切换各模式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睡眠模式表示不向电源装置10和装置主体20供给外部电力(商用电源40的电力),通过放电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力经由电源装置10提供给I/F部22的状态。在睡眠模式下,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外部电力(商用电源40)的消耗电力为零。
因此,如果预先将业务时间外等认定为不怎么发生用户请求执行作业(请求频度少)的时间段设定为睡眠模式,则能够防止因外部电力向电源装置10、装置主体20供给而引起的、作为所谓待机电力而被消耗的情况,可进行大幅度的节电。
当然,由于在睡眠模式中I/F部22也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进行动作,所以如果存在过了业务时间也进行业务的用户,则能够受理来自该用户的打印的执行请求、来自外部的传真接收等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对用户而言,也不会降低便利性。
睡眠模式在如上述那样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为止的时间执行,若到了结束时刻,则睡眠模式被解除,转移到低电力模式。
低电力模式表示了外部电力经由电源装置10向装置主体20的1/F部22供给但不向打印部21供给,二次电池30的电力既不向电源装置10也不向装置主体20供给,也不进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的状态。
在低电力模式中,由于不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力提供给I/F部22等,所以能够抑制二次电池30的容量(蓄电量)降低。
另外,由于不向打印部21提供外部电力,所以能够防止在设置于打印部21的打印控制部54的电路基板、设置于图像形成部51的传感器等中外部电力作为待机电力被白白消耗。
因此,低电力模式与睡眠模式相比,节电效果较小,但可以说是与睡眠模式一同进行节电的节电模式。
如果在低电力模式中I/F部22受理到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则转移到运转模式。
运转模式表示了将外部电力经由电源装置10提供给装置主体20的打印部21和I/F部22双方,并且二次电池30被充电的状态。由此,由打印部21执行受理到的图像形成作业,即便是作业执行过程中,在I/F部22中也能够受理其他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
若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则返回到低电力模式,如果在低电力模式的执行中受理到其他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指示,则再次转移到运转模式,执行受理到的图像形成作业。到下次的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为止,低电力模式和运转模式被交替切换。
如果在低电力模式中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则转移到睡眠模式。另外,如果在图像形成作业执行中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则在该作业结束的运转模式结束后转移到睡眠模式。并且,如果在睡眠模式中受理了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指示,则控制模式切换,以便暂时转移到运转模式来执行该作业,在作业结束后再次返回到睡眠模式。
另外,当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时,在由于是图像形成作业执行中而成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该作业结束的运转模式结束后转移到低电力模式。当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时,如果没有成为运转模式,则转移到低电力模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电源控制部13以商用电源40和二次电池30作为驱动源,作为对睡眠模式、运转模式、低电力模式进行切换的单元发挥作用。
其中,运转模式时从电源装置10向装置主体20提供的电力例如大至1000W左右等,在低电力模式时、睡眠模式时向I/F部22的电力例如小至1W左右。
另外,对睡眠模式而言,在本实施方式,除了一日中的特定时间段之外,对作为休息日而预先指定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也在该一日中设定为睡眠模式。因此,在每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如果没有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则每日都在一整天中自动持续睡眠模式。
此外,用户也能够从操作部53进行不执行睡眠模式的选择(不设定睡眠模式)。在选择了该不设定后,睡眠模式不被执行,仅执行除此之外的其他模式。
各模式的切换通过图1所示的继电器11、切换开关17等的切换控制来执行。
具体而言,在运转模式中,模式切换部131将继电器11和切换开关17双方接通。继电器11的切换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0的切换指示信号来执行,切换开关17的切换根据来自输出端子P2的切换指示信号来执行。
由此,外部电力被输入到AC-DC电源12,从AC-DC电源12输出DC24V和DC5V。
输出的DC24V被提供给打印部21,DC5V被分别提供给打印部21、I/F部22、电源控制部13以及充电电路14。在运转模式中,电源控制部13将该DC5V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
通过DC5V向充电电路14的供给,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
打印部21将被供给的DC24V和DC5V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
I/F部22将被供给的DC5V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这里,I/F控制部62将被供给的DC5V降压至适于I/F61的动作的电压,例如降压至3V,并将该降压后的电压提供给I/F61。关于这个过程,在睡眠模式时被供给二次电池30的电力的情况下也同样。
另外,模式切换部131控制放电控制部15,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该放电停止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5的放电/停止切换信号来执行。
在低电力模式中,模式切换部131在保持继电器11接通的状态下将切换开关17切换为断开,并且对AC-DC电源12进行使DC24V的输出停止的指示。DC24的输出停止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1的切换指示信号来执行。由此,停止从AC-DC电源12向打印部21供给DC24V和DC5V。
其中,在低电力模式中,继续从AC-DC电源12向电源控制部13和I/F部22供给DC5V。在低电力模式中,电源控制部13基于该DC5V进行动作。另外,在低电力模式中还继续向充电电路14供给DC5V,但通过后述的向充电电路14的切换指示来禁止充电。并且,与运转模式时同样,在低电力模式中,由于控制放电控制部15,使二次电池30停止放电,所以在I/F部22等中不消耗二次电池30的电力。
在睡眠模式中,模式切换部131将继电器11切换为断开。由此,停止外部电力向AC-DC电源12的输入,停止从AC-DC电源12输出DC24V和DC5V。
另外,在睡眠模式中,除了继电器11的断开之外,模式切换部131还控制放电控制部15,使二次电池30放电。该放电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5的放电/停止切换信号来执行。
由此,二次电池30的电力经由放电控制部15被分别提供给电源控制部13和I/F部22。在睡眠模式中,电源控制部13和I/F部22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力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
其中,如该图所示,采取了在将AC-DC电源12和I/F部22连接的电力线31的中途的汇合点33,使流过二次电池30的输出电流的电力线路32汇合的电路结构。在采取该结构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在睡眠模式中二次电池30的输出电流从电力线32经由汇合点33通过电力线31逆流到AC-DC电源12,在电力线31的中途设置有逆流阻止用的二极管18。
模式切换部131以在低电力模式中从I/F部22经由电源控制部13的PA3端子接收到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受理通知为契机,转移到运转模式。不限于从低电力模式向运转模式的转移,从睡眠模式向运转模式的转移也同样以执行请求受理通知的接收作为契机。
打印部21在基于向运转模式的转移而被从电源装置10供给执行图像形成作业所需的电力,这里为DC24V和DC5V后,从I/F部22接收作业数据,根据接收到的作业数据执行所受理的图像形成作业。打印部21在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后,将表示该信息的作业结束通知发送给电源控制部13。
电源控制部13的模式切换部131以接收到作业结束通知为契机,从运转模式转移到低电力模式。从运转模式向睡眠模式的转移也同样以作业结束通知的接收作为契机。
充电电路切换部132进行将通过充电电路14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方法切换为第1控制和第2控制中的任意一个的控制。下面,对充电电路14的结构和充电方法的切换控制详细进行说明。
电池电压检测部133对二次电池30当前的电压进行检测。该检测结果被用于二次电池30的充电方法的切换控制。
时钟IC134具有对当前时刻进行计时的功能、和以一日为单位包括年月日、星期等日历信息的日历功能。计时得到的时刻和日历信息被用于二次电池30的充电方法的切换控制。
此外,上述对睡眠模式、低电力模式以及运转模式这三种模式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也能够切换为两种模式(补充充电模式和紧急充电模式)。补充充电模式和紧急充电模式是在选择了执行睡眠模式的情况下执行的模式,其内容将后述。
另外,电源控制部13能够与装置主体20进行信号的交换,例如除了作业结束通知、执行请求受理通知之外,还受理包括由用户在操作部53中设定输入的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时间信息、睡眠模式的设定与不设定的选择(选择信息)等。另外,将受理到的时间信息、选择信息写入到存储部16。
并且,电源控制部13如果在接通了继电器11时受理到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的输入,则检测为外部电力处于供给状态。
(5)充电电路14的结构
如图1所示,充电电路14具备切换开关(SW)81、升压电路82、以及恒流电路83。
切换开关81与升压电路82并联连接,恒流电路83与并联连接的切换开关81和升压电路82串联连接。
切换开关81是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3的电路切换信号将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接通或断开的开关。这里,若接通切换开关81则成为连接状态,若断开切换开关81则成为切断状态。
升压电路82是将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升压至规定的电压,这里升压至5.4V的DC-DC转换器,例如通过组入升压用的驱动器IC(未图示)而形成,具有根据来自电源控制部13的输出端子P4的驱动/停止切换信号来切换驱动和停止的功能。
具体而言,升压电路82在基于电源控制部13的驱动/停止切换信号受理到从停止向驱动的切换指示后,使上述的驱动器IC进行驱动,将被输入的DC5V升压至DC5.4V并输出(升压电路82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受理到从驱动向停止的切换指示后,停止驱动器IC的驱动,使来自升压电路82的电压输出停止(升压电路82的驱动停止)。
恒流电路83是用于将对二次电池30充电时的充电电流恒定维持在作为适于充电的电流值而预先决定的电流值并输出的电路。
在这样的电路结构中,若接通切换开关81并停止升压电路82的驱动,则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经由切换开关81、恒流电路83,被提供给二次电池30。将该充电方法称为第1控制。
与之相对,若断开切换开关81并将升压电路82切换为驱动,则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在被升压电路82升压至5.4V后,经由恒流电路83被提供给二次电池30。将该充电方法称为第2控制。
由充电电路切换部132负责通过切换开关81的接通/断开和升压电路82的驱动/停止的切换来切换充电方法的动作。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充电电路14和电源控制部13作为对二次电池30充电的充电单元发挥作用。
其中,当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时期时,断开切换开关81,并且停止升压电路82的驱动。由此,不经由充电电路14向二次电池30供给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
另外,如果充电电路14能够切换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的情况和不进行升压的情况,则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例如,能够采取以下结构:使与上述不同的将切换开关(未图示)和升压电路82串联连接得到的电路和切换开关81并联连接。对该结构而言,可通过在第1控制中,接通切换开关81,断开其他切换开关,在第2控制中,断开切换开关81,接通其他切换开关的控制,来切换第1控制和第2控制。如果采取该结构,则能够使用不具有根据驱动/停止信号来切换动作的功能的升压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取了当二次电池30充电时,根据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的指标值,这里根据电压的大小来切换第1控制和第2控制的结构。通过该充电控制方法的切换,能够抑制因升压电路82在升压时的电压转换损耗导致的充电效率降低,可实现充电效率的提高。以下,对该原因具体进行说明。
(6)充电方法的切换控制
图3(a)是表示使用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充电的情况下的电路模块的图,图3(b)是表示使用第2控制进行充电的情况下的电路模块的图。
如图3(a)所示,在第1控制中,由于没有使用升压电路82,因此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经由切换开关81、恒流电路83被提供给二次电池30。在将切换开关81的转换效率设为Ea,将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设为Ec时,执行第1控制时的总转换效率Et1为Ea×Ec。
这里,转换效率是表示输出电力相对于输入电力的比例〔%〕在充电时间内的平均值,电流流过电路部件(切换开关81、升压电路82、恒流电路83)时产生的包括因电阻引起的热损失、电压转换时的转换损耗等的电力损失越大,则越为比100〔%〕小的值。
例如,如果将切换开关81的转换效率Ea设为98〔%〕,将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Ec设为90〔%〕,则总转换效率Et1为88〔%〕。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第2控制中,由于代替切换开关81而使用升压电路82,因此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经由升压电路82、恒流电路83被提供给二次电池30。
在将升压电路82的转换效率设为Eb,将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设为Ec2时,执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总转换效率Et2为Eb×Ec2。
这里,将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Ec2设为与第1控制的情况下的Ec不同的值,其原因如下。
即,在第1控制和第2控制中,恒流电路83的输入电压的大小不同。
具体而言,在第1控制的情况下为DC5V,在第2控制的情况下为5.4V。通常,恒流电路83具有以下的特性:其输入电压与其输出侧的负载电压,这里为与二次电池30的电压的差分△V越大则恒流电路内的电力损失越大。如果在第1控制和第2控制中将二次电池30的电压(恒流电路83的输出侧的电压)设为相同的值,则第2控制与第1控制相比,差分△V变大。
因此,使用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Ec2相比于使用第1控制的情况下的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Ec,转换效率减小与其电压的差分△V相当的量。
例如,如果将升压电路82的转换效率Eb设为90〔%〕,将恒流电路83的转换效率Ec2设为89〔%〕(<Ec),则总转换效率Et2为80〔%〕。总转换效率低等同于二次电池30的充电效率低。
由此,如果仅从充电效率方面来看,可以说第1控制比第2控制有利。然而,在第1控制中,由于二次电池30的充电使用输入至充电电路14的DC5V来进行,因此如果考虑在恒流电路83中产生的若干的电压降(降低0.4V左右),则实际施加到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为4.6V左右,无法对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为5V以上的二次电池30进行满充电。
另一方面,在第2控制中,由于恒流电路83的输入电压通过升压成为5.4V,因此即便在恒流电路83中产生例如0.4V的电压降,也能够将施加到二次电池30的电压确保为5V以上,可对二次电池30满充电。然而,由于第2控制比第1控制的总转换效率Et低,因此在充电效率方面不利。
如果将比充电时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高的电压提供给二次电池30,则能够进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另外,由于充电中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与恒流电路83的输出端子的电压大致相等,因此如果检测出恒流电路83的输出端子的电压,则能够取得充电中的时刻的电压。
因此,如果从充电开始起到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4.6V的期间(第1区间)执行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充电,则有利于充电效率。
而且,如果在充电中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了DC4.6V以后,执行第2控制,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则能够对二次电池30满充电。
第2控制比第1控制的充电效率低,但仅在从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DC4.6V到满充电之间的限定时间(第2区间)使用第2控制。
另外,由于是从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DC4.6V起执行第2控制的结构,该时刻恒流电路83的输入电压为5V,所以其差分△V只有0.4V,与例如在充电开始时二次电池30的电压低至3V左右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差分(=2V)相比是非常小的,因此恒流电路83内的电力损耗与此相应地减小,向有利于充电效率的方向变化。
因此,即便将二次电池30的充电在中途从第1控制切换为第2控制,充电效率也不会大幅降低,与从充电开始到满充电的全部只通过第2控制进行充电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充电效率。
在图3(a)和(b)中,将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DC4.6V时设为相对于作为对二次电池30进行了满充电时的电池容量(蓄电量)的100%为80%、即相当于满充电的蓄电量80%的电压,表示了将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为0~80%的区域设为执行第1控制的第1区间,将80~100%的区域设为执行第2控制的第2区间时的例子。
图4是表示通过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时的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与电压Vb〔V〕的关系的曲线,图5是表示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与充电效率〔%〕的关系的曲线。两个曲线是通过实测而得到的曲线。这里,充电效率是利用百分率来表示输出电力相对于充电电路14的输入电力的比率,充电效率的曲线是对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的充电效率的值进行绘制而形成的曲线。
如图4所示,可知在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达到80〔%〕之前的期间(除了0%附近),通过执行第1控制,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慢慢逐渐上升,当达到4.6V时,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达到80〔%〕。
接下来,在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为80~100〔%〕的期间,在从第1控制刚切换为第2控制后,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急速上升,当达到5V后,稳定维持在5V。稳定在该5V时相当于二次电池30的满充电(100〔%〕)。
该图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的“5V”和“4.6V”表示了基于恒流电路83的内部的电压降,作为输入电压的“5.4V”和“5V”下降了0.4V后的电压作为向二次电池30的供给电压而使用的情况下的电压。
将相当于满充电电压的DC5V称为Vmax,将作为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的条件的二次电池30的阈值电压称为Vref。
关于充电效率,如图5所示,第1控制比第2控制高,在根据该曲线计算使用了第1控制的情况下的平均的效率(平均效率)Ea1时,平均效率Ea1为88〔%〕,在计算使用了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平均的效率(平均效率)Ea2时,平均效率Ea2为80〔%〕。平均效率Ea1和Ea2相当于上述的Et1和Et2。
在该图中,同时还示出了表示使用比较例的充电方法时的充电效率的曲线(虚线)。该比较例的充电方法是指在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为0~100〔%〕的全部范围使用第2控制的方法。
图6是表示使用比较例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时的电路模块的图。
如该图所示,比较例的充电方法与图3(b)所示的使用第2控制的情况基本相同,但恒流电路的转换效率Ed比实施例的转换效率Ec2低。这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即,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由于第2控制从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4.6V(=Vref)的时刻开始,因此恒流电路83中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差分△V非常小,恒流电路83中的电力损耗变小。
与之相对,在比较例中,从充电开始时使用第2控制。通常,由于充电开始时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大多低于4.6V,因此如果从充电开始时使用第2控制,则与实施例相比,差分△V变大,恒流电路中的电力损耗与此相应地增大,充电效率降低。
伴随着从充电开始起的时间经过,若二次电池30的电压逐渐上升,则差分△V变小,因此如图5的虚线的曲线所示,充电效率慢慢地上升,但若进行平均化,则比实施例的转换效率Ec2变低。
这样,可知实施例的充电方法与比较例的充电方法相比,二次电池30的充电效率高。
此外,上述说明了将阈值电压Vref设为通过没有使用升压电路82的第1控制能够供给的最大电压即4.6V时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设为比该最大电压稍低的电压。可以根据实验等预先决定在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的范围内适于装置结构的阈值电压Vref。
(7)关于在各模式下执行的充电方法
图7是表示各模式与充电方法的对应关系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运转模式中,通过第1控制和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在低电力模式和睡眠模式中不执行充电。另外,在补充充电模式中,充电方法根据曜日而不同,在紧急充电模式中,仅执行第1控制。
这里,补充充电模式是在要开始执行睡眠模式之前强制地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的模式,紧急充电模式是在睡眠模式的执行中强制地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的模式。
图8是用于说明补充充电模式和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条件的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二次电池30的电压,是例示了根据模式的切换而变化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波形的图。
该曲线示了下述情况的例子:在以一日(24小时)为规定的单位期间,由用户将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设定为业务时间结束时的下午6点,将其结束时刻设定为业务时间开始时的第二天上午9点的情况下,将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的期间设为第1时间段(业务时间),将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的期间(睡眠模式设定时间)设为紧接着第1时间段的第2时间段(业务时间外)。
在第1时间段中,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的区间相当于通过运转模式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的区间,二次电池30的电压恒定的区间成为基于低电力模式,二次电池30的电力未被消耗的区间。其中,在低电力模式中,由于二次电池30的电力不被1/F部22等负载消耗,基于自放电电压非常微小地降低,所以在该图中作为恒定值。
第2时间段成为因二次电池30的电力被I/F部22等消耗而二次电池30的电压持续降低的区间。
实线的曲线表示了在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时刻(下午6点),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目标值Vt,即便在从第2时间段的开始到结束的期间,1次图像形成作业也没有执行、完全没有充电机会的情况下,在作为第2时间段的结束时的第二天上午9点的时刻,二次电池30的电压也比下限值VL高。
这里,下限值VL是I/F部22进行正常动作所需的电压范围内的最低值。如果在睡眠模式中二次电池30的电压低于下限值VL,则无法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使I/F部22正常动作。此外,也可以将预先确定为即便是能够使I/F部22正常动作的电压,但如果低于该电压则对二次电池30的寿命产生影响的电压(例如放电终止电压)确定为下限值。
当假设为在从睡眠模式的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在上述例子假设为在整个15个小时中没有对二次电池30进行1次充电时,目标值Vt相当于对因二次电池30持续放电而设想为下降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d加上下限值VL而得到的电压。
如果在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时刻将二次电池30的电压预先上升至目标值Vt,则即便在睡眠模式中1次充电机会也没有的情况下,二次电池30的电压也不会低于下限值VL,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能够使I/F部23正常动作。
此外,例如若是在一日中的1个小时对二次电池30充电,在剩余的整个23小时通过二次电池30的放电能够使I/F部22、电源控制部13动作的结构,则也可以将通过1小时的充电而上升的电压与下限值VL相加得到的值作为目标值Vt。
该情况下,如果二次电池30的电压在本日的下午6点的时刻成为目标值Vt以上,则即便从本日的下午6点到第二天下午5点的整个23小时1次充电也没有进行,在这期间也可以防止二次电池30的电压低于下限值VL。
目标值Vt和下限值VL是预先通过实验等确定为适于装置的值。
其中,当将目标值Vt设为(Vd+VL)时,在计算上,如果在睡眠模式中完全没有充电机会,则在睡眠模式结束时的上午9点,二次电池30的电压正好为下限值VL。然而,由于也可能存在因二次电池30的电压的检测误差等而与计算不同的情况,所以优选留出一些富余,事先将目标值Vt设定为比(Vd+VL)高允许其误差的量的值。
由此,目标值Vt也可以为高某种程度的电压,例如与Vref相同,但在该图中,表示了被决定为比Vref低的电压的例子。
另一方面,用虚线表示的曲线表示了在下午6点的时刻,二次电池30的电压比目标值Vt低,在第2时间段的中途的时刻Tb,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在时刻Tb以后,如果电压持续进一步降低,则二次电池30的电压低于下限值VL,变得无法使I/F部22动作,从而不能受理图像形成作业。
鉴于此,仅在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时,暂时将睡眠模式解除,执行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的紧急充电。从时刻Tb到上午9点期间的虚线部分的曲线相当于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区间。
在该紧急充电模式下,以与运转模式相同的电路结构、即向装置主体20供给电力的状态执行,但不执行图像形成作业。
在开始紧急充电时,由于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因此上述恒流电路83中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差分△V变大,与此相应必须以较低的效率对二次电池30充电,从充电效率方面考虑,优选不要频繁地进行紧急充电。
为了避免该紧急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执行在将要开始睡眠模式的时刻之前预先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的补充充电,在睡眠模式执行中尽量不发生二次电池30的电压低于下限值VL的情况。
具体而言,(a)在比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即下午6点提前规定时间的时刻Ta,这里为1小时前的下午5点,对二次电池30的当前电压Vm进行检测,(b)在检测值比目标值Vt低的情况下,在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的1小时强制地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向目标值Vt上升(使蓄电量上升)。该图的从时刻Ta到下午6点的期间的单点划线部分的曲线相当于补充充电模式的执行区间。该区间作为用于补充的特定期间,被预先设定为一日(单位期间)内的一部分时间。
如果在作为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的下午6点,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目标值Vt,则在这以后与由实线所示的曲线同样,即便在睡眠模式中二次电池30的电力被持续消耗,也可以防止在到睡眠模式结束的第二天上午9点的期间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
补充充电的开始时刻Ta(在上述例子中是下午5点)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m即使比目标值Vt低,也应该比下限值VL高。因此,补充充电模式与从下限值VL开始充电的紧急充电模式相比,恒流电路83中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差分△V较小,能够以比紧急充电模式高的效率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与此相应地能够实现节电。
在从开始补充充电起到以下时刻中较早发生的某一时刻的期间执行补充充电,所述时刻是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目标值Vt时、和到达特定期间的结束时刻(相当于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上述例子中是下午6点)时。
另一方面,在从开始紧急充电起到以下时刻中较早发生的某一时刻的期间执行紧急充电,所述时刻是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目标值Vt时、和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上述例子中是上午9点)时。当目标值Vt<Vref时,在补充充电和紧急充电中,通过第1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
此外,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如果在第1时间段中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次数非常少,几乎没有二次电池30的充电机会,则在整个第1时间段二次电池30的电压维持低的状态,即便进行1小时补充充电,也无法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目标值Vt。
该情况下,如果在睡眠模式中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则切换为紧急充电模式,但在通过要进入到睡眠模式之前的补充充电,使得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某种程度的状态下,进入到睡眠模式。
因此,与不进行补充充电的情况相比,二次电池30的电压降低至下限值VL的时刻Tb晚,即时刻Tb向接近于上午9点的方向偏移。
在到时刻Tb为止的期间,由于满足二次电池30的电压>VL的关系,因此通过时刻Tb因补充充电而稍微晚,在到达该较晚的时刻Tb的期间,如果受理了夜间的传真接收等作业的执行请求,则通过切换到运转模式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
由此,与不进行补充充电的情况相比,易于避免紧急充电模式,从长期看,与不进行补充充电的情况相比,由于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次数减少,所以能够节省与该执行次数减少的量对应的电。
此外,特定期间只要属于第1时间段,且特定期间的开始时刻Ta比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提前规定时间,则不限定于相对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的1小时前,例如能够设为30分钟等。另外,也可以采取用户能够从操作部53等任意设定特定期间的结构。
返回到图7,与补充充电模式对应的二次电池30的充电方法可使用以下方法:在将单位期间设为一日的情况下,对于1周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四的各日只执行第1控制,对于星期五,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
这样按曜日改变补充充电模式中的充电控制方法根据第二天是休息日以外的平日(例如营业日)还是休息日(例如非营业日)来进行。
例如,在将补充充电模式的执行开始时刻Ta(下午5点)所属的日子(本日:第1日)假定为平日,将其第二日(第2日)假定为休息日,并将第三日假定为平日的情况下,如果将休息日的一整天设定为睡眠模式,则从本日的下午6点到第三日的上午9点整个39小时,设定睡眠模式。
通常,由于在休息日与业务时间外同样几乎没有通过执行运转模式而带来二次电池30的充电机会,因此二次电池30的放电时间变长,容易成为二次电池30的电压持续降低的状态。
即便在如此由于休息日而成为二次电池30的电压持续降低的状态的情况下,为了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不低于下限值VL,只要通过进入到休息日之前的充电,尽可能多地确保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即可。
具体而言,只要预先求出将下述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d1与下限值VL相加得到的电压Va1,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该电压Va1即可,该二次电池30的电压Vd1被假定为当设想到第三天上午9点为止的期间二次电池30的充电机会1次也没有时,在本日的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时刻(下午6点)二次电池30的电压因持续放电而下降。可将该电压Va1例如设为Vref。
另外,在休息日不是1日而例如持续2日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本日为星期五(平日),第二天的星期六和第三天的星期日为休息日,下周的星期一为平日的情况也同样。该情况下,在从星期五的下午6点到下周的星期一上午9点为止的63个小时,设定睡眠模式。
因此,只要预先求出下述二次电池30的电压Vd2与下限值VL相加得到的电压(休息日用的目标值)va2即可,该二次电池30的电压Vd2被假定为因从本日(星期五)下午6点到下周的星期一上午9点的整个期间持续放电而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二次电池30中,该休息日用的目标值Va2相当于作为满充电的电压的Vmax,但能够根据装置结构来决定合适的值,例如也能够设为比Vmax低且比目标值Vt高的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预先对作为休息日的星期六和星期日设定了称为睡眠模式,因此将电压Va2设为Vmax,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二天连休的前一日的星期五,不仅使用第1控制,还使用第2控制,通过补充充电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至Vmax,即将二次电池30满充电。
另一方面,若如星期一~星期四各曜日那样,第二天是平日,则由于在作为该平日的第1时间段的业务时间能够得到二次电池30的充电机会,所以不需要使二次电池30满充电,因此使用第1控制,使二次电池上升至目标值Vt。
二次电池30一般具有以下特性:与充电时的电压较高相比,在充电时的电压较低时充电时的负载较小,减小了负载有利于延长寿命。因此,如第二天是平日的情况那样不需要通过补充充电使二次电池30满充电,在补充充电模式下,通过抑制成二次电池30的电压达到作为最低限所需的电压的目标值Vt(<Vmax)为止的充电,能够有助于使二次电池30的寿命稍微延长。
由此,在补充充电中,只在一周中两天连休的休息日的前日的星期五,将二次电池30满充电,而在星期一~星期四不进行满充电。
其中,在图8中,表示了在睡眠模式中完全没有二次电池30的充电的情况的例子,但实际上也存在在睡眠模式中受理传真接收等图像形成作业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因受理该图像形成作业引起的暂时向运转模式的切换而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所以通过该充电使蓄电量上升,相应地二次电池30的电压上升。
另外,上述说明了将执行对第1控制与第2控制进行切换的补充充电模式的日子(特定日)设为用户预先设定的非营业日(休息日)即星期六的前日的星期五的构成例,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环境,例如也能够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不是休息日,它们之外的曜日为休息日的情况下,预先将该曜日设定为休息日,将其前日设定为特定日。
另外,也能够采取例如通过日历功能预先设定行政机关的休息日(星期六、星期日以及节日等)来代替用户设定休息日的结构。可将假定为在一整个日中作业请求的频度与第2时间段相同或者比第2时间段少的日子设为包括非营业日的休息日。
(8)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
图9是表示二次电池30的充电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该控制由电源控制部13执行。
如该图所示,首先执行初始处理(步骤S1)。初始处理是进行电波控制部13的内部存储器的初始化、内部定时器等的重置的处理。
然后,判断当前是否在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步骤S2)。当前时刻由时钟IC134计时得到。另外,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是从预先设定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其通过参照存储部16中保存的时间信息来取得。
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星期一~星期五同样都为下午6点,其结束时刻在星期一~星期五为上午9点。由于从星期五到下周的星期一,隔着休息日,所以作为特例,星期五的下午6点成为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与此相对的结束时刻为下周的星期一上午9点。该按曜日的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包含在上述的时间信息中。
其中,在由用户选择了不设定睡眠模式的情况下,由于不会进入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所以总是判断为不在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
如果判断为不在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步骤S2中为“否”),则将充电电路14设为使二次电池30的充电停止的充电停止状态(步骤S3)。该充电停止状态通过断开充电电路14的切换开关81,并且使压电路82驱动停止来进行。以下,称为二次电池30的充电停止。
然后,判断是否受理了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以下称为“作业请求”)(步骤S4)。该判断通过是否从装置主体20接收到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受理通知来进行。
如果判断为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是”),则执行运转模式(步骤S5),转移到步骤S7。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否”),则执行低电力模式(步骤S6),转移到步骤S7。
(8-1)运转模式
图10是表示运转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判断继电器11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101)。
如果判断为继电器11不是接通状态(在步骤S101中为“否”),则使继电器11接通(步骤S102),在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后(步骤S103),转移到步骤S104。该放电停止通过由放电控制部15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来进行。
如果继电器11已经为接通状态(在步骤S101中为“是”),则跳过(不执行)步骤S102和S103,转移到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成为向打印部21供给外部电力,这里供给来自AC-DC电源12的DC24V和DC5V的电力供给状态。具体而言,对AC-DC电源12指示DC24V的输出并且将切换开关17接通。
根据继电器11的接通和打印部21的电力供给状态,对打印部21供给来自AC-DC电源12的DC24V和DC5V。由此,打印部21成为能够执行受理到的图像形成作业的状态,当从I/F部22受理到该图像形成作业的作业数据后,执行该图像形成作业。
另外,对I/F部22供给DC5V。由此,I/F部22成为能够受理新的图像形成作业的状态。其中,虽然对充电电路14供给DC5V,但由于在步骤S3中成为充电停止状态,所以在当前时刻不进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
与打印部21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并行,电源控制部13检测当前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步骤S105)。由电池电压检测部133负责该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的检测。
判断检测电压Vb是否比满充电的电压Vmax低(步骤S106)。如果判断为Vb<Vmax(在步骤S106中为“是”),则判断电压Vb是否在成为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的条件的阈值电压Vref以下(步骤S107)。
例如,如果判断为Vb≤Vref(在步骤S107中为“是”),则执行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步骤S108),转移到步骤S112。该充电相当于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为0~80%的范围的第1区间涉及的充电。
在步骤S112中,判断运转模式是否结束。该判断通过是否从装置主体20接收到作业结束通知来进行。
如果判断为运转模式没有结束,即处于图像形成作业执行中(在步骤S112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105,执行步骤S105以后的处理。
例如,在Vb<Vmax(在步骤S106中为“是”),仍为Vb≤Vref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为“是”),继续进行通过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108)。
另一方面,在Vb<Vmax(在步骤S106中为“是”),但Vb>Vref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为“否”),代替第1控制而执行第2控制,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步骤S109),转移到步骤S112。该充电相当于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为80~100%的范围的第2区间涉及的充电。
如果判断为运转模式没有结束(在步骤S112中为“否”),则再次返回到步骤S105,反复执行步骤S105以后的处理。
例如,在Vb<Vmax(在步骤S106中为“是”),并且Vb>Vref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为“否”),继续进行通过第2控制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109)。
与之相对,在Vb≥Vmax的情况下(在步骤S106中为“否”),如果当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110中为“是”),则停止该充电(步骤S111),转移到步骤S112。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110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111,转移到步骤S112。在Vb≥Vmax的情况下,停止二次电池30的充电。
重复执行步骤S105以后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112中判断为运转模式结束为止。
例如,当在充电开始时为Vb<Vref的关系时,在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达到Vref为止的期间(第1区间),通过第1控制进行充电,当超过Vref后,在达到Vmax为止的期间(第2区间),通过从第1控制切换的第2控制进行充电。
当判断为运转模式结束后(在步骤S112中为“是”),如果当前是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在步骤S113中为“是”),则停止该充电(步骤S114),转移到步骤S115。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113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114,转移到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使打印部21成为电力供给停止状态。该电力供给停止状态通过对AC-DC电源12指示DC24V的输出停止,并断开切换开关17来进行。由此,停止针对打印部21供给DC24V和DC5V。若执行步骤S115的处理,则返回。
返回到图9,在步骤S7中判断当前是否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第2时间段)。该判断方法与步骤S2相同。
如果判断为没有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即是第1时间段(在上述例子中,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的期间)(在步骤S7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4。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到新的图像形成作业的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否”),则执行低电力模式(步骤S6)。
(8-2)低电力模式
图11是表示低电力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判断继电器11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201)。
如果判断为继电器11不是接通状态(在步骤S201中为“否”),则将继电器11接通(步骤S202),在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后(步骤S203),转移到步骤S204。
如果继电器11已经是接通状态(在步骤S201中为“是”),则跳过步骤S202和S203,转移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判断是否设定了睡眠模式。
如果判断为没有设定睡眠模式(在步骤S204中为“否”),则返回。该情况下,转移到图9的步骤S7,但在没有设定睡眠模式的情况下,总是判断为“否”并返回到步骤S4,如果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否”),则再次返回到步骤S6。
在没有设定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则持续低电力模式,当受理到下一个作业请求后,转移到运转模式,执行基于该作业请求的图像形成作业,当该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后,再次反复进行返回到低电力模式的模式转移。
返回到图11,如果判断为设定了睡眠模式(在步骤S204中为“是”),则判断当前是否到达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在上述的例子中判断是否到达下午5点(步骤S205)。这里,到达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是指当前时刻进入到特定期间、即从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下午6点)之间的期间。
如果判断为当前还没有到达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05中为“否”),则返回。
该情况下,转移到图9的步骤S7,即便设定了睡眠模式,如果没有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在步骤S7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4,如果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否”),则再次返回到步骤S6的低电力模式。
在低电力模式下,再次执行步骤S205,如果没有到达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05中为“否”),则再次返回。
在当前到达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为止的整个期间,按照程序每次循环,反复执行在步骤S204中为“是”、在S205中为“否”的处理,如果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则持续执行低电力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到达了补充充电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05中为“是”),则执行补充充电模式(步骤S206),然后返回。
(8-3)补充充电模式
图12是表示补充充电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对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进行检测(步骤S251)。然后,判断检测电压Vb是否低于目标值Vt(步骤S252)。
如果判断为Vb<Vt(在步骤S252中为“是”),则执行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进行充电(步骤S253)。
与二次电池30的充电并行,判断是否受理了作业请求(步骤S254)。如果判断为受理了作业请求(在步骤S254中为“是”),则转移到运转模式(步骤S255)。该运转模式与上述步骤S5的运转模式相同。在运转模式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256。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254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255,转移到步骤S256。
在步骤S256中,判断是否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
如果判断为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56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251,执行步骤S251以后的处理。
如果再次判断为Vb<Vt(在步骤S252中为“是”),则通过第1控制继续进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253),如果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56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251。
如果在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之前,通过二次电池30的充电而满足Vb≥Vt的关系(在步骤S252中为“否”),则取得日历信息(步骤S257)。日历信息从时钟IC134读出。
然后,参照所取得的日历信息,判断本日是否是星期五(步骤S258)。
当判断为不是星期五,这里判断为是星期一~星期四中的任意一个(在步骤S258中为“否”)后,如果当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259中为“是”),则停止该充电(步骤S260),然后返回,如果不是充电中(在步骤S259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260,然后返回。
在是星期一~星期四的情况下,由于只要通过将要进入到睡眠模式之前的补充充电,使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上升至目标值Vt即可,因此不进行二次电池30的满充电而返回。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本日是星期五(在步骤S258中为“是”),则判断当前的二次电池30的检测电压Vb是否在满充电的电压Vmax以上(步骤S261)。
如果判断为Vb<Vmax(在步骤S261中为“否”),则通过第2控制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262)。在是通过第1控制进行的充电中的情况下,切换到第2控制。
与二次电池30的充电并行,判断是否受理了作业请求(步骤S263)。如果判断为受理了作业请求(在步骤S263中为“是”),则转移到运转模式(步骤S264)。该运转模式与上述步骤S5的运转模式相同。当运转模式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265。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263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264,转移到步骤S265。
在步骤S265中,判断是否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
如果判断为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65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261,执行步骤S261以后的处理。
如果再次判断为Vb<Vmax(在步骤S261中为“否”),则继续进行通过第2控制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262),如果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65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261。如果在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之前,通过二次电池30的充电而满足Vb≥Vmax的关系(在步骤S261中为“是”),则转移到步骤S259。
如果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259中为“是”),则停止该充电(步骤S260),然后返回,如果不是充电中,则跳过步骤S260,然后返回。
由此,在作为休息日的前日的星期五,通过将要进入到该睡眠模式之前的补充充电将二次电池30满充电。
其中,如果在满足Vb≥Vmax的关系之前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65中为“是”),则转移到步骤S259、S260,在将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断后返回。
同样,在步骤S252~S256中,如果在满足Vb≥Vt的关系之前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在步骤S256中为“是”),则转移到步骤S259、S260,在将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断后返回。
若到达睡眠模式的开始时刻,则除了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中之外,在二次电30的充电中也将其中断,然后转移到睡眠模式。如果是图像形成作业执行中,则在该作业结束后,转移到睡眠模式。
其中,补充充电以在一日中的从属于第1时间段的时刻Ta(下午5点)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下午6点)的期间,在低电力模式下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比目标值Vt低的情况作为条件而执行。因此,也可能存在例如在时刻Ta不满足补充充电的执行条件,但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为止的期间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执行补充充电的情况。
返回到图9,如果判断为当前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在步骤S7中为“是”),则执行睡眠模式(步骤S8)。由此,执行从运转模式或者低电力模式向睡眠模式的转移。另外,在步骤S2中,如果判断为进入到睡眠模式的执行期间内(在步骤S2中为“是”),则同样地执行睡眠模式(步骤S8)。
(8-4)睡眠模式
图13是表示睡眠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判断继电器11是否为断开状态(步骤S301)。
如果判断继电器11不是断开状态(在步骤S301中为“否”),则在使二次电池30成为放电状态后(步骤S302),断开继电器11(步骤S303),转移到步骤S304。利用放电控制部15来进行二次电池30的放电。
通过继电器11断开并且二次电池30成为放电状态,变成二次电池30的电力向电源控制部13和I/F部22供给的状态。即便继电器11断开,电源控制部13和I/F部22也能够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进行动作。
如果继电器11已经是断开状态(在步骤S301中为“是”),则跳过步骤S302和S303,转移到步骤S30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将要断开继电器11之前使二次电池30成为放电状态(步骤S302、S303),所以如果已经断开继电器11,则二次电池30成为放电状态,即便跳过步骤S302,也能够保持不变地继续进行二次电池30的放电。
在步骤S304中,对当前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进行检测。然后,判断检测电压Vb是否比下限值VL高(步骤S305)。
如果判断为Vb>VL(在步骤S305中为“是”),则转移到步骤S307。
在步骤S307中,判断是否受理了作业请求。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作业请求(在步骤S307中为“否”),则返回。
返回到图9,在步骤S9中,判断当前是否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上述例子中,为第二天上午9点)。
如果判断为当前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步骤S9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8,继续进行睡眠模式。
该情况下,在图13中重复进行步骤S301以后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301中判断为继电器11断开,则跳过步骤S302和S303,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比下限值VL高,则在步骤S307中判断有无受理到作业请求。
如果判断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307中为“否”),则返回,如果尚未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则再次执行步骤S301以后的处理。
在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为止的期间,重复执行步骤S301以后的处理,持续进行二次电池30的放电。由此,I/F部22能够通过二次电池30的电力进行动作,受理来自外部终端等的作业请求。
如果判断为在睡眠模式中受理了作业请求(在步骤S307中为“是”),则在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后(步骤S308),暂时转移到运转模式(步骤S309)。该运转模式与上述步骤S5的运转模式相同。在运转模式结束后,如果还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则再次返回到睡眠模式,在步骤S301以后的处理中执行继电器11的断开、二次电池30的放电开始等。
如果判断为在睡眠模式中二次电池30的放电量增多而变成不满足Vb>VL的关系、即成为Vb≤VL(在步骤S305中为“否”),则执行紧急充电模式(步骤S306)。
(8-5)紧急充电模式
图14是表示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处理中的子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将继电器11接通(步骤S351),使二次电池30的放电停止(步骤S352)。通过接通继电器11,成为将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向I/F部22供给的状态,即便停止二次电池30的放电,I/F部22也能够将来自AC-DC电源12的DC5V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受理来自外部终端的图像形成作业的作业请求。
接着,对当前的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进行检测(步骤S353),判断检测电压Vb是否比目标值Vt低(步骤S354)。
如果判断为Vb<Vt(在步骤S354中为“是”),则通过第1控制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355)。
与二次电池30的充电并行,判断是否受理了作业请求(步骤S356)。如果判断为受理了作业请求(在步骤S356中为“是”),则转移到运转模式(步骤S357)。该运转模式与上述步骤S5的运转模式相同。当运转模式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358。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在步骤S356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357,转移到步骤S358。
在步骤S358中,判断是否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上述例子中为第二天的上午9点)。
如果判断为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步骤S358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353,重复执行步骤S353以后的处理。
如果再次判断为Vb<Vt(在步骤S354中为“是”),则持续进行通过第1控制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步骤S355),如果没有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步骤S358中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353。
当在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之前,通过二次电池30的充电而满足Vb≥Vt的关系后(在步骤S354中为“否”),如果当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359中为“是”),则停止该充电(步骤S360),转移到步骤S361。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步骤S359中为“否”),则跳过步骤S360,转移到步骤S361。在Vb≥Vt的情况下,停止二次电池30的充电。
此外,如果在二次电池30的充电中,在满足Vb≥Vt的关系之前到达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步骤S358中为“是”),则执行步骤S359、S360,中断二次电池30的充电。
在没有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的状态下,使二次电池30成为放电状态(步骤S361),然后断开继电器11(步骤S362)并返回。由此,紧急充电结束并返回到睡眠模式。
由于在返回到睡眠模式的时刻,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成为下限值VL以上,所以I/F部22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力作为驱动源进行动作,受理来自外部终端的图像形成作业的作业请求。
返回到图9,如果判断为到达了睡眠模式的结束时刻(在步骤S9中为“是”),则返回到步骤S4。
如果判断为受理了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是”),则执行运转模式(步骤S5),如果判断为没有受理作业请求(在步骤S4中为“否”),则执行低电力模式(步骤S6)。由此,执行从睡眠模式向运转模式或者低电力模式的转移。此后,重复执行步骤S4~S9的各处理。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二次电池30的电压到达作为阈值的电压Vref为止的期间,通过不使用升压电路82的第1控制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在从电压Vref到达满充电的电压Vmax为止的期间,切换到使用升压电路82的第2控制来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的构成。
由此,与从充电开始时到满充电为止的整个期间仅使用第2控制进行充电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由升压电路82实现的升压时的电压转换损耗。
另外,如果从充电开始时使用升压电路82,则二次电池30的电压越低,恒流电路83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分△V越大,恒流电路83内的电力损失与此相应地变得越大。
与之相对,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充电开始时二次电池30的电压比Vref低,则由于没有使用升压电路82,所以与进行升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恒流电路83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分△V变小,恒流电路83内的电力损失与此相应地减少。
这样切换第1控制与第2控制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只使用第2控制的结构相比,能够在二次电池30的充电时减少升压电路82与恒流电路83中的电力损失,可提高二次电池30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另外,还可以是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能够记录在例如磁带、软盘等磁盘、DVD-ROM、DVD-RAM、CD-ROM、CD-R、MO、PD等光记录介质、闪速存储器系统记录介质等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各种记录介质,也存在以该记录介质的方式进行生产、转让等的场合,还存在以程序的方式经由包括因特网的有线、无线的各种网络、广播、电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等进行传送、供给的情况。
<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考虑以下那样的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到达了由用户预先设定的开始时刻作为向睡眠模式的转移条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可将向睡眠模式的转移条件设为例如在低电力模式中的整个规定时间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的情况。该情况下,可成为将作业请求的受理作为睡眠模式的解除条件而转移到运转模式的结构。重复进行以下处理:若运转模式结束,则转移到低电力模式,如果在该低电力模式中的规定时间没有受理到作业请求,则转移到睡眠模式。
另外,也能够将向睡眠模式的转移条件设为例如在低电力模式中完全没有用户经由操作部35等的指示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或从用户收到了向睡眠模式的转移指示的情况。该情况下,也可将睡眠模式的解除条件设为受理了来自用户的任意指示的情况、或从用户接收到睡眠模式的解除指示的情况。还可以将上述任意一个或者多个作为睡眠模式的转移条件和解除条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作为单位期间的一日分为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在第1时间段中切换运转模式(第2模式)和低电力模式(第3模式),在第2时间段中切换睡眠模式(第1模式)和运转模式(第2模式)的结构例,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能够采取将第1时间段的低电力模式切换成睡眠模式的结构。如果采取该结构,则图像形成装置在一日中除了运转模式的执行中(运转状态)以外的时候,成为执行睡眠模式的待机状态。
图15是用于说明将低电力模式切换为睡眠模式时的变形例中的补充充电模式和紧急充电模式的执行条件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采取该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1时间段中也执行图像形成作业的运转模式以外的时间中,转移到睡眠模式,用于补充充电的特定期间成为从属于第1时间段的时刻Ta(下午5点)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下午6点)之间的期间,补充充电以在特定期间内二次电池30的电压Vb比目标值Vt低、且成为睡眠模式时作为条件来执行。在如该变形例那样不执行低电力模式的结构中,不需要切换开关17,也不需要对来自AC-DC电源12的24V的输出与输出停止进行切换的控制。通过不使用低电力模式,能够相应抑制外部电力的消耗。
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第2时间段的结构,即将一日仅设为第1时间段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整个一日中交替执行运转模式和睡眠模式。
在该结构中,例如也可以当存在假想为在即将到一日的业务结束时刻(下午6点等)之前、或隔着正午的数小时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频度变少的时间段那样时,在即将到该时间段之前等设定用于补充充电的特定期间。
并且,在即将开始睡眠模式之前执行了补充充电模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执行睡眠模式但不执行补充充电模式的结构。也可以是用户能够从操作部53等选择输入执行哪个模式。
另外,将单位期间分为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两个时间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交替多次重复那样的设定等在单位期间包括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的结构。并且,将单位期间设为一日,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12小时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运转模式的执行时间设为从受理作业请求到该图像形成作业结束之间的时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设为从受理作业请求到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间。由此,能够从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到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以向打印部21供给外部电力的状态,受理下一个图像形成作业,并立即开始该作业的执行。
尤其在将设于打印部21的定影部通过预热升温至定影温度而需要时间的结构中是有效的。
即,在低电力模式中,由于没有向打印部21提供电力,所以成为定影部的温度降低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受理了新的作业请求,则由于该受理而重新开始向打印部21的电力供给,当定影部开始升温并结束预热后,开始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因此,从受理作业请求到开始该图像形成作业为止,要花费某种程度的时间,导致发布该图像形成作业的用户的等待时间变长。
与之相对,如果采取从作业结束起在规定时间持续向打印部21供给电力(持续运转模式)的结构,则能够使二次电池30的充电时间增长与该规定时间对应的量,并且能够在该规定时间内保持运转模式的状态受理新的作业请求,不需要因预热等引起的用户的等待时间,能够更加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电源控制部13、装置主体20等提供所需要的电压的电源部,说明了使用将商用电源40的交流转换为直流的AC-DC电源12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果是从外部电源供给直流的高电压的结构,则也能够将DC-DC转换器作为电源部。
另外,由驱动器IC构成了作为升压部的升压电路82,但只要具有接受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并将其升压至二次电池30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以上的电压的功能,则并不限定于驱动器IC,可以是任意电路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I/F部22作为受理作业请求的受理部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将操作部53作为受理部。
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结构:对操作部53设置受理来自用户的打印执行的指示的打印键,将该打印键被用户操作的情况设为作业请求的受理。在采取该结构的情况下,可采取通过外部电力和二次电池30的电力的切换,来将受理打印键的操作输入所需的电力提供给操作部53的结构。
另外,也能够将人感传感器作为受理部,该人感传感器例如将接近于装置主体20的用户检测为想要从操作部53进行图像形成作业的执行请求的指示的用户。也可以将上述任意1个或者多个作为受理部。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二次电池30的电压检测值进行了第1控制和第2控制的切换,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标志二次电池30的蓄电量的信息,则也可以代替二次电池30的电压,例如使用充电时的电流量(电流×时间)、充电时间,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蓄电量本身。可采取具备在二次电池30的充电时检测电流量、充电时间或者蓄电量的检测部,根据其检测值来切换充电方法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由继电器11进行外部电力的输入和切断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用闭锁型以外的继电器、机械式开关元件等的结构。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多功能复合机时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只要是能够切换睡眠模式(第1模式)与运转模式(第2模式)来执行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能够应用于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上述睡眠模式(第1模式)是不使用电源装置10(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地将二次电池30的电力向受理图像形成作业的请求的I/F部22(受理部)供给的模式,上述运转模式(第2模式)是以该请求的受理为契机,利用电源部的输出电压由打印部21(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模式。
由于如上所述,在睡眠模式和运转模式中,是否将电源部的输出电压作为驱动源有很大不同,所以可以说睡眠模式是停止电源部的电压输出的模式,运转模式是将电源部的电压输出的停止解除的模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I/F部22将外部电力和二次电池30的电力作为驱动源而动作,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受理部以二次电池30的电力动作来受理作业请求的结构,便能够应用。例如,可考虑总是向I/F部22供给二次电池30的电力而不供给商用电源40的电力,在运转模式时执行二次电池30的充电的结构。
并且,在充电电路14中设置了恒流电路8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即便不设置恒流电路83也对二次电池30的充电没有产生障碍那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不设置恒流电路83的结构。
此外,上述的电压、时间、阈值、蓄电量等值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可根据装置结构来决定合适的电压等。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内容分别进行组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在打印机、复写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是有用的。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通过受理部受理到图像形成的请求后,根据所受理的图像形成的请求,利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切换单元,其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所述第1模式是不使用电源部的输出电压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所述受理部来受理所述请求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将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图像形成部来进行所述图像形成的模式;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的指标值;以及
充电单元,其具有接受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压升压的升压部,
所述充电单元在所述第2模式中,当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为阈值以下时,执行不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而将该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的第1控制,当所述检测值比所述阈值大时执行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而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的第2控制,来对该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单元在从作为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一部分而设定的用于补充充电的特定期间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为止的期间,当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比所述阈值以下的目标值低、且不是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通过所述第1控制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补充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位期间内包括第1时间段和第2时间段,且该第2时间段是紧接着第1时间段的时间段,并设想为图像形成的请求频度比所述第1时间段少时,所述特定期间是属于所述第1时间段、且从比所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靠前规定时间的时刻Ta到所述第2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为止之间的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期间为一日,
所述充电单元在所述时刻Ta所属的日子为预先设定的休息日以外的日子、且其次日为休息日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特定期间内通过使用所述第1控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补充充电而使所述检测值达到所述目标值,则之后切换为通过所述第2控制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补充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休息日是设想为图像形成的请求频度与所述第2时间段相同的日子或者设想为比该第2时间段少的日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时间段内,当所述检测值降低到预先决定的下限值、且为所述第1模式时,所述充电单元通过所述第1控制的执行来强制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定期间内,当所述检测值比所述目标值低、且为所述第1模式时,所述充电单元执行所述补充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能够切换所述第1模式、第2模式以及第3模式,该第3模式是不使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而将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受理部来受理图像形成的请求的模式,在所述第1时间段,切换所述第2模式与第3模式,在所述第2时间段,切换所述第1模式与第2模式,
在所述特定期间内,当所述检测值比所述目标值低、且为所述第3模式时,所述充电单元执行所述补充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是比所述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低的电压,
所述升压部将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至所述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所需的电压以上的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单元具有恒流电路,
在所述第1控制中,不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而经由所述恒流电路将该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在所述第2控制中,将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后的电压经由所述恒流电路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是与通过所述第1控制能够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的最大电压相当的所述蓄电量的指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单元具有与所述升压部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
在执行所述第1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在执行所述第2控制的情况下将所述开关元件设为断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标值是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所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以及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时间中的任意一个。
14.一种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是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由受理部受理到图像形成的请求后,根据所受理的图像形成的请求,利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
切换步骤,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所述第1模式是不使用电源部的输出电压而将二次电池的电力提供给所述受理部来受理所述请求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将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图像形成部来进行所述图像形成的模式;
检测步骤,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的指标值;以及
充电步骤,利用充电单元对所述二次电池充电,该充电单元具有接受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压升压的升压部,
所述充电步骤在所述第2模式中,当所述检测步骤的检测值为阈值以下时执行不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地将该电源部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的第1控制,当所述检测值比所述阈值大时,执行通过所述升压部使所述电源部的输出电压升压后而提供给所述二次电池的第2控制,来对该二次电池充电。
CN201310626971.2A 2012-11-29 2013-11-28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Active CN10385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0909A JP5720660B2 (ja) 2012-11-29 2012-11-29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JP2012-260909 2012-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007A true CN103853007A (zh) 2014-06-11
CN103853007B CN103853007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77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6971.2A Active CN103853007B (zh) 2012-11-29 2013-11-28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5381B2 (zh)
JP (1) JP5720660B2 (zh)
CN (1) CN10385300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217A (zh) * 2015-03-13 2016-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050907A (zh) * 2019-12-26 2021-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馈电系统和图像显示装置的馈电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701B (zh) * 2013-04-23 2017-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以及充電方法
JP2015068989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63893B1 (ko) * 2013-10-02 2020-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JP6425388B2 (ja) * 2014-02-18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49952B1 (ko) * 2014-04-17 2020-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 및 동작 방법
JP6269327B2 (ja) * 2014-06-04 2018-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8954B1 (en) * 2016-12-29 2018-07-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US10987942B2 (en) * 2018-02-01 2021-04-2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rinting apparatus
JP7204766B2 (ja) * 2018-05-15 2023-01-1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被充電機器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JP6529653B2 (ja) * 2018-10-19 2019-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をスリープ状態に移行させる移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9739A (ja) * 1993-12-28 1995-08-04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7086A (ja) * 2000-05-18 2001-11-22 Sony Corp 充電回路
CN101467329A (zh) * 2006-06-14 2009-06-24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充电电路
JP2009222824A (ja) * 2008-03-14 2009-10-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1C (zh) 1995-08-10 2002-01-02 索尼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JPH09200971A (ja) 1996-01-17 1997-07-31 Sony Corp 充電装置
JP3368163B2 (ja) 1996-12-18 2003-01-2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子機器用電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127189B2 (en) * 2003-12-08 2006-10-24 Ricoh Company, Ltd. Heating unit, auxiliary power unit,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23286B2 (ja) * 2005-05-31 2011-07-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9081A (ja) 2005-10-14 2007-04-26 Canon Inc 周辺装置
JP2008187845A (ja) 2007-01-31 2008-08-14 Fuji Xerox Co Ltd 省電力制御装置、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499540B2 (ja) * 2008-08-0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制御方法
JP5212446B2 (ja) * 2010-10-19 2013-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611016B1 (en) * 2011-12-29 2016-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supp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899959B2 (ja) * 2012-01-23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9094A (ja) * 2012-02-16 2013-08-29 Konica Minolta Inc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9739A (ja) * 1993-12-28 1995-08-04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7086A (ja) * 2000-05-18 2001-11-22 Sony Corp 充電回路
CN101467329A (zh) * 2006-06-14 2009-06-24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充电电路
JP2009222824A (ja) * 2008-03-14 2009-10-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217A (zh) * 2015-03-13 2016-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975217B (zh) * 2015-03-13 2019-04-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050907A (zh) * 2019-12-26 2021-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馈电系统和图像显示装置的馈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007B (zh) 2016-06-08
US9075381B2 (en) 2015-07-07
JP2014104704A (ja) 2014-06-09
US20140147157A1 (en) 2014-05-29
JP5720660B2 (ja)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30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JP6402256B2 (ja) V2gシステム
JP5388640B2 (ja) 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の均等化制御回路及び均等化制御回路を備えた均等化制御装置
JP5388708B2 (ja) 充電制御装置
JP6306101B2 (ja) 充放電システム
JP6402255B2 (ja) 充放電装置及び輸送機器
JP2013094050A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要素を備えた統合発電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JP6198034B2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WO2017009976A1 (ja) サーバ装置
JP3829250B2 (ja) バッテリ交換システムのバッテリ充電制御装置
JP2013006325A (ja) 給電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給電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11682921B2 (en) Controlled power transitions between electrical power supplies
JP2013107277A (ja) 電力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JP3708498B2 (ja) 交流電源供給システム
KR101802038B1 (ko) 에너지 저장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JP699183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972B2 (ja) 充放電制御装置
JP6099145B2 (ja) 充電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充電システム
CN113555889A (zh) 储能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9201240A (ja) 直流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充電制御方法
US8880912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413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9029A (ja) 電源装置
CN117183823A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JP2024012048A (ja) 充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