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3823A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83823A CN117183823A CN202210603500.9A CN202210603500A CN117183823A CN 117183823 A CN117183823 A CN 117183823A CN 202210603500 A CN202210603500 A CN 202210603500A CN 117183823 A CN117183823 A CN 117183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electric quantity
- current
- charg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5—Preventing over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充电控制方法,包括:确定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检测当前时刻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根据预估需求电量以及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车辆的目标电量;根据当前剩余电量以及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根据充电总时长以及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充电起始时刻;以及在确定车辆处于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车辆充电。本申请还提供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本申请的充电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用车需求确定车辆的目标电量,并根据目标电量和当前剩余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以及根据充电总时长和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合适的充电起始时刻,可避免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过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约充电方式为按照用户设定的预约时间对整车电池进行充电,通常该预约时间为用电低峰时间,在预约时间达到之前,整车及充电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在预约时间达到时,整车及充电设备被唤醒并开始充电,一般情况下,持续充电至电池的电量充满,其充电截止SOC状态为100%。
这种预约方式虽然降低了用电成本,但是并未根据用户的实际用车需求为电池充电而是持续充电至电池满电,使得电池处于较高电态而容易损坏,并且,充电起始时间为用户根据用电低峰时间设定,并未考虑到电池在高电态所处的时间过长会影响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能够根据用户用车需求确定车辆的目标电量,使得车辆的电池尽量处于较低电态,并根据目标电量和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以及根据充电总时长及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合适的充电起始时刻,可避免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过长,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以及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并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并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供处理器调用后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充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根据用户的用车需求确定车辆的目标电量,使得车辆的电池尽量处于较低电态,并根据所述目标电量和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和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合适的充电起始时刻,并控制车辆在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开始充电,可避免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过长,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1的子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103的子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1031的子流程图。
图5为图3中步骤S1032的子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充电总时长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充电控制装置;10-检测模块;20-处理模块;200-车辆;150-电池;160-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
S102: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
S103: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S104: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
S105: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S106: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S107: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用车需求确定车辆的目标电量,使得车辆的电池尽量处于较低电态,并根据所述目标电量和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和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合适的充电起始时刻,并控制车辆在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开始充电,可避免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过长,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其中,所述目标电量可表示所述车辆在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状态。
其中,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及所述目标电量均为总电量的百分比值,比如20%,70%,80%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可根据用户的用车习惯确定,具体的,所述车辆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车辆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以及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所述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为该次充电的充电起始时刻。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步骤S101的子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包括:
S1011:获取所述车辆在满电状态下的可行驶里程N。
S1012: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充电时刻以及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M,其中,所述用车总里程M为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所有用车里程之和。
S1013:根据所述用车总里程M以及所述可行驶里程N确定预估需求电量SOCrq,其中,所述预估需求电量SOCrq=M/N*100%。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为1天、1周、1个月、3个月等,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为1周,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周一至周日每天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每天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以及每天每次用车的用车起始时刻,所述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为该次充电的充电起始时刻。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越长,所述使用习惯数据越具有共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使用习惯数据表示的是第二预设时长内用户对车辆的充电和用车的习惯,而大部分用户对车辆的充电和用车均是可以预测和具有通用性,因此,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使用习惯数据代表过去用户对车辆的充电和用车习惯,若非特殊情况,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可用于预测用户未来的充电和用车习惯。
其中,所述满电指的是所述车辆的电池的最大可用电量,所述最大可用电量可根据电池的可存储的最大电量与预设固定电量确定,所述最大可用电量为所述可存储的最大电量与所述预设固定电量之差,例如,所述可存储的最大电量为100%,所述预设固定电量为10%,则所述最大可用电量为90%。其中,所述预设固定电量的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为其它值,所述预设固定电量为不可用电量,即,在所述电池的电量消耗至等于所述预设固定电量时,所述电池不再为所述车辆提供电力。通过设置所述预设固定电量,可防止所述电池因电量耗尽而过放电,从而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满电可等于所述可存储的最大电量,即为100%。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中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可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充电时刻;而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中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可确定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次数以及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进而可确定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M,例如,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确定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共有n次用车,第一次用车的用车里程为M1,第二次用车的用车里程为M2,…,第n次用车的用车里程为Mn,则所述用车总里程M=M1+M2+…+Mn。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确定用户的用车需求并根据用车需求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在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的同时,也能避免所述车辆充电至满电而使得电池处于较高电态,从而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获取用户的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用户在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并根据所述用车总里程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实现了智能、快速、简便地对所述车辆进行耗电计算,而得到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并且,由于在车辆的使用中,耗电最大的是行驶路程的长短,因此通过所述用车总里程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考虑到了用户对所述车辆的实际使用的过程。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可由用户根据实际用车需求预先设置,例如,用户根据实际用车需求在车辆的多媒体界面输入预估需求电量为70%。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估需求电量还可为100%。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步骤S103的子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目标电量,包括:
S1031: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S1032: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请参阅图4,图4为图3中步骤S1031的子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包括:
S10311: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大于或等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
S10312: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小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电量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电量可为0至15%中的一个值,例如,0,10%,15%。
其中,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可为20%至40%中的一个值,例如,25%、30%。
其中,通过比较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的大小,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在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时,比较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大小,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至的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至的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例如,预估需求电量为60%,当前剩余电量为20%,预设电量为10%,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为30%,则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且所述目标电量为60%+10%=70%;又例如,预估需求电量为15%,当前剩余电量为10%,预设电量为10%,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为30%,则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且所述目标电量为30%。
其中,在所述预设电量大于0,且所述车辆需要充电时,通过控制将所述车辆充电至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的所述目标电量,使得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在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的同时,所述车辆还储有所述预设电量作为备用,可防止用户临时增加用车里程,导致所述车辆因电量不足而无法使用。此外,所述预设电量还可作为充入所述车辆的电量的校正补偿量,具体的,由于充电过程中充入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可能与设定值存在偏差,通过控制将所述车辆充电至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的目标电量,能够补偿充电过程中充入电量的偏差,使得所述目标电量至少大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而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
其中,通过控制将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可使得所述车辆在停滞不用时,具备充足电量用于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从而防止电池过放而缩短电池寿命。
请参阅图5,图5为图3中步骤S1032的子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包括:
S10321: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S10322: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无需充电。
其中,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比较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大小,在确定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并且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至的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例如,预估需求电量为20%,当前剩余电量为25%,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为30%,则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且所述目标电量为30%。
其中,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比较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大小,在确定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所述车辆无需充电。例如,预估需求电量为20%,当前剩余电量为50%,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为30%,则确定所述车辆无需充电。
其中,在所述车辆需要充电时,通过控制将所述车辆充电至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所述目标电量,使得所述车辆在停滞不用时,具备充足电量用于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从而防止电池过放而缩短电池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当前剩余电量、预设电量及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确定所述车辆是否需要充电并在所述车辆需要充电时确定所述目标电量,不仅使得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满足用户在所述下一充电时刻前的用车需求,还可防止充入过多电量或者在所述车辆无需充电时充入电量使得所述车辆处于较高电态,而延长电池寿命。并且,在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所述车辆无需充电,即所述当前剩余电量能够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从而能够避免所述车辆的不必要充电,导致电池处于高电态而缩短寿命。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确定所述车辆不需要充电。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因此可不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以及目标充电电流确定充电总时长。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量以及目标充电电流可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进而可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充电总时长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状态包括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流,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以及目标充电电流确定充电总时长,包括:
S1041:确定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第一电量区间以及所述目标电量所在的第二电量区间。
S1042: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
S1043: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
S1044: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一充电时长。
S1045: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二充电时长。
S1046: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分别除以对应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
S1047: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
其中,可以预设间隔电量将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从0至100%划分为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例如,以相同的预设间隔电量10%,将电池的SOC等间隔划分为[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等10个连续的电量区间。显然,所述预设间隔电量还可为其它值。并且所述预设间隔电量还可为多个且互不相同,例如,预设间隔电量为10%和20%,分别以10%、20%的间隔电量将电池的SOC划分为[0%,10%),[10%,20%),[20%,30%),[30%,40%),[40%,60%),[60%,80%),[80%,100%]等7个连续的电量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包含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包含所述目标电量,所述中间电量区间为介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和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电量区间,例如,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分别为[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当前剩余电量为23%,目标电量为75%,则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为[20%,30%),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70%,80%),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4个,4个中间电量区间分别为[30%,40%),[40%,50%),[50%,60%),[60%,7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和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电量区间,例如,当前剩余电量为23%,目标电量为35%,则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为[20%,30%),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30%,40%),此时,则无需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
其中,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多个时,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包括:确定每一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包括:确定每一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除以对应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包括:将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除以该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该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充电时长,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充电时长。所述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包括: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及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
例如,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3个时,分别为[20%,30%),[30%,40%),[40%,50%),确定中间电量区间[20%,3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Ca和中间目标充电电流Ia、中间电量区间[30%,4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Cb和中间目标充电电流Ib、中间电量区间[40%,5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Cc和中间目标充电电流Ic,进一步的,得到中间电量区间[20%,30%)的中间充电时长ta=Ca/Ia,中间电量区间[30%,40%)的中间充电时长tb=Cb/Ib,中间电量区间[40%,50%)的中间充电时长tc=Cc/Ic,所述充电总时长等于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ta、tb及tc之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所述目标电量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第二电量区间和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并根据不同电量区间确定对应的目标充电电流,使得在电池处于不同的电量状态时,根据电池的电量状态输入对应的目标充电电流,可避免因充电电流过大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可避免因充电电流过小导致充电时间过长而降低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包括:根据第一公式C1=(SOC2-SOCcurrent)*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1为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SOC2为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current为所述当前剩余电量,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例如,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为23%,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为[20%,30%),则SOC2为30%,C1=(30%-23%)*Cap=7%*Cap。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包括:根据第二公式Cn=(SOCend-SOCn)*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n为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SOCend为所述目标电量,SOCn为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例如,所述目标电量为75%,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70%,80%),则SOCn为70%,Cn=(75%-70%)*Cap=5%*Cap。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包括:根据第三公式Cm=(SOCm+1-SOCm)*Cap,计算得到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m为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量,SOCm+1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m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例如,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为[20%,30%),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70%,80%),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分别为[30%,40%),[40%,50%),[50%,60%),[60%,70%),则对于中间电量区间[30%,40%),SOCm+1为40%,SOCm为30%,Cm=(40%-30%)*Cap=10%*Cap;对于中间电量区间[40%,50%),SOCm+1为50%,SOCm为40%,Cm=(50%-40%)*Cap=10%*Cap;对于中间电量区间[50%,60%),SOCm+1为60%,SOCm为50%,Cm=(60%-50%)*Cap=10%*Cap;对于中间电量区间[60%,70%),SOCm+1为70%,SOCm为60%,Cm=(70%-60%)*Cap=10%*Cap。
其中,Cap的具体数值与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类型有关。例如,Cap为60A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存储有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每一次充电时,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的等效充电电流,其中,每一电量区间在每一次充电时对应一个等效充电电流,每一电量区间对应多个等效充电电流,例如,每一电量区间在10次充电后对应有10个等效充电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辆与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充电功率,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多个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每一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与一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对应,例如,所述多个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分别与输出功率7kW、15kW、20kW、40kW对应,即,与7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等效充电电流为当供电设备以7kW的输出功率向所述车辆输出电量时,所述车辆所获取的等效充电电流,与40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等效充电电流为当供电设备以40kW的输出功率向所述车辆输出电量时,所述车辆所获取的等效充电电流。
其中,某一电量区间的等效充电电流为该电量区间的多个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所述多个充电电流可为与该电量区间内的多个电量对应的充电电流,其中,在充电至电池的电量处于该电量区间时,电池的每一电量对应一充电电流,每一电量对应的充电电流可相同或不同,所述多个电量可为该电量区间内的任意多个电量。例如,该电量区间为[10%,20%),所述多个充电电流为10个充电电流,分别为电量10%对应的充电电流I’1、电量11%对应的充电电流I’2、电量12%对应的充电电流I’3、电量13%对应的充电电流I’4、电量14%对应的充电电流I’5、电量15%对应的充电电流I’6、电量16%对应的充电电流I’7、电量17%对应的充电电流I’8、电量18%对应的充电电流I’9及电量19%对应的充电电流I’10,所述等效充电电流等于(I’1+I’2+I’3+I’4+I’5+I’6+I’7+I’8+I’9+I’10)/10。显然,所述多个充电电流的数量还可为其它值,例如,20,100等,即,所述多个充电电流可为与20、100个电量对应的充电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在当前时刻之前的任一次充电过程中,可通过采集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时的多个充电电流,而得到该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对应的一个等效充电电流,而在电池经多次充电后,即可得到该电量区间对应的多个等效充电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第一等效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等效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
例如,在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10时,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10次充电过程中的10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Ia、Ib、Ic、Id、Ie、If、Ig、Ih、Ij及Ik,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a+Ib+Ic+Id+Ie+If+Ig+Ih+Ij+Ik)/10。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例如,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可为10、2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第二等效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等效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
例如,在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10时,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10次充电过程中的10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Io、Ip、Iq、Ir、Is、It、Iu、Iv、Iw及Ix,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o+Ip+Iq+Ir+Is+It+Iu+Iv+Iw+Ix)/10。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中间等效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中间等效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子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各自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
例如,第一预设数量为3,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20%,30%),[30%,40%),获取中间电量区间[20%,30%)的3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Il、Im、In,确定中间电量区间[20%,3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l+Im+In)/3,获取中间电量区间[30%,40%)的3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Ii、Iy、Iz,确定中间电量区间[30%,4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i+Iy+Iz)/3。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而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从而,可快速便捷得到每一电量区间的目标充电电流,并且以根据电池的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得到的充电电流为电池充电更加适用于该电池的充电过程。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存储有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上一次充电时的多个充电电流。其中,所述多个充电电流为每一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上一次充电时,该电量区间内多个电量对应的充电电流,例如,所述电量区间为[10%,20%),所述多个充电电流分别为电量10%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1%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2%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3%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4%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5%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6%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7%对应的充电电流、电量18%对应的充电电流及电量19%对应的充电电流等10个充电电流。显然,所述多个充电电流的数量还可为其它值,例如20个等。其中,所述多个电量可为该电量区间内的任意多个电量。其中,在所述车辆与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充电功率,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多个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每一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与一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对应,例如,所述多个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分别与输出功率7kW、15kW、20kW、40kW对应,即,与7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多个充电电流为当供电设备以7kW的输出功率向所述车辆输出电量时,所述车辆所采集的多个充电电流,与40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多个充电电流为当供电设备以40kW的输出功率向所述车辆输出电量时,所述车辆所采集的多个充电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第一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一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
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10时,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过程中的10个第一充电电流I11、I12、I13、I14、I15、I16、I17、I18、I19及I20,其中,10个第一充电电流I11、I12、I13、I14、I15、I16、I17、I18、I19及I20可分别对应于第一电量区间的10个不同的电量,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11+I12+I13+I14+I15+I16+I17+I18+I19+I20)/10。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可为10、20等。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
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10时,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过程中的10个第二充电电流I21、I22、I23、I24、I25、I26、I27、I28、I29及I30,其中,10个第二充电电流I21、I22、I23、I24、I25、I26、I27、I28、I29及I30可分别对应于第二电量区间的10个不同的电量,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21+I22+I23+I24+I25+I26+I27+I28+I29+I30)/10。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其中,在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中间充电电流之前,所述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根据所述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的与所述输出功率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所述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中间充电电流,例如,当输出功率为7kW时,确定与7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当输出功率为40kW时,确定与40kW对应的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并从该分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中获取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可为上一次充电时,所述车辆所采集的与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任意第二预设数量个电量对应的第二预设数量个充电电流。
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3,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20%,30%),[30%,40%),获取中间电量区间[20%,30%)上一次充电过程中的3个中间充电电流I31、I32、I33,确定中间电量区间[20%,3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31+I32+I33)/3,获取中间电量区间[30%,40%)上一次充电过程中的3个中间充电电流I34、I35、I36,确定中间电量区间[30%,40%)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I34+I35+I36)/3。
其中,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的几何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其中,加权平均值的权重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各自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可为10、20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而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从而,可快速便捷得到每一电量区间的目标充电电流,并且以根据电池的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得到的充电电流为电池充电更加适用于该电池的充电过程。
以下通过一更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充电总时长的方法进行说明。
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分别为[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等10个连续的电量区间。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为23%,所述目标电量为75%,则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为[20%,30%),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为[70%,80%),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30%,40%),[40%,50%),[50%,60%),[60%,70%)。
进一步的,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C1=(30%-23%)*Cap=7%*Cap,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Cn=(75%-70%)*Cap=5%*Cap,及4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该4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分别为C3=(40%-30%)*Cap=10%*Cap、C4=(50%-40%)*Cap=10%*Cap、C5=(60%-50%)*Cap=10%*Cap及C6=(70%-60%)*Cap=10%*Cap。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或者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I1、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I2及4个中间电量区间的4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该4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分别为I3、I4、I5及I6。
进一步的,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时长t1=C1/I1=7%*Cap/I1,第二充电时长t2=Cn/I1=5%*Cap/I2,4个中间充电时长,该4个中间充电时长分别为t3=C3/I3=10%*Cap/I3,t4=C4/I4=10%*Cap/I4,t5=C5/I5=10%*Cap/I5,t6=C6/I6=10%*Cap/I6。
进一步的,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ttotal=t1+t2+t3+t4+t5+t6=7%*Cap/I1+5%*Cap/I2+10%*Cap/I3+10%*Cap/I4+10%*Cap/I5+10%*Cap/I6。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能值;确定目标充电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能值及所述目标充电功率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能值,确定目标充电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能值及所述目标充电功率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能值、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能值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能值;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功率、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功率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功率;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能值除以所述第一目标充电功率得到第四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能值除以所述第二目标充电功率得到第五充电时长;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能值分别除以对应的中间目标充电功率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以及将所述第四充电时长、第五充电时长及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得到充电总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充电功率、第二目标充电功率及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功率可由用户预先设定。或者,所述第一目标充电功率、第二目标充电功率及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功率可为与车辆连接的供电设备(例如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压、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以及所述Cap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能值;根据所述目标电量对应的第三充电电压、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对应的第四充电电压以及所述Cap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能值;根据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对应的第一中间充电电压、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对应的第二中间充电电压以及所述Cap确定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能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使用习惯数据还包括每次用车的用车起始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包括: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其中,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可使用用车习惯表表示,所述用车习惯表可包括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车辆每天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和用车时间段,以及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一周,则所述用车习惯表包括所述车辆周一至周日每天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和用车时间段,以及每天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示例性地,当前时刻为星期三T时刻,可在所述用车习惯表中查询星期三T时刻之后的第一个用车时间段,并以该用车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作为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还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包括: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为所述充电总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0。
例如,当前时刻为3月28日20:00,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为3月29日8:00,充电总时长为5h,第一预设时长为0.5h时,则确定充电起始时刻为3月29日2:30。
从而,在所述当前时刻为在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之前,且满足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通过选择充电起始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能够确保将车辆的电量充至该目标电量,且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尽可能的小,使得车辆充至所述目标电量的时刻尽量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接近,从而,可使得车辆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后,将尽快处于耗电状态而使得电量下降,避免出现现有中的电量充满或充至较高的电量值后,一直维持该满电量或较高电量值的这一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较长的情况,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还包括: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例如,当前时刻为3月28日10:00,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为3月29日6:00,充电总时长为10h时,则确定充电起始时刻为当前时刻,即3月28日10:00。
从而,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即,马上进行充电,而充电至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则停止充电。此时,在充电至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由于下一用车起始时刻到达需要用电,车辆将处于耗电状态而使得电量下降,同样避免出现现有中的电量充满或充至较高的电量值后,一直维持该满电量或较高电量值的这一电池处于高电态的时长较长的情况,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设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与当前时刻的间隔时长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之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作为充电时间裕量,防止在到达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电池的电量未能充至所述目标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其中,可在所述车辆充电时,实时检测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在检测到电池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通过断开车辆与供电设备(例如,充电桩)的连接,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充电,实现了在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的同时,还能避免电池因充入过多的电量而处于较高电态,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其中,当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并确定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为充电截止时刻,并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截止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以便用户用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辆充电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并控制存储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
所述车辆在每一次充电的过程中,获取输入电池的充电电流并存储于车辆的存储模块中,其中,获取到的所述充电电流与电池的电量对应,即,在每一次充电过程中,获取电池的每一电量所对应的充电电流,而得到电池的电量与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中作为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或者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在当前次充电时,所述车辆获取第一当前充电电流、第二当前充电电流及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并将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第二当前充电电流及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与之前存储的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或者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一起作为下一次确定所述目标充电电流时使用的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或者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
具体的,在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处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所对应的第一当前充电电流,而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电量与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处于所述中间电量区间时,获取中间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所对应的中间当前充电电流,而得到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电量与所述中间当前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数量为多个时,获取任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所对应的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得到该中间电量区间的电量与中间当前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而得到所有中间电量区间的电量与中间当前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处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时,获取第二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所对应的第二当前充电电流,而得到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电量与所述第二当前充电电流的映射关系。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100的结构框图。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如图7所示,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包括检测模块10和处理模块20。所述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并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并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20可为处理器、控制器、单片机等处理芯片。所述检测模块20可为电压检测计,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并根据预设的电压与电量的映射关系得到对应的电量,或者所述检测模块20还可与所述处理模块20整合在同一个处理芯片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还包括存储模块(图中未示),所述存储模块内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车辆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以及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在满电状态下的可行驶里程N,并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充电时刻以及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M,其中,所述用车总里程M为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所有用车里程之和,以及根据所述用车总里程M以及所述可行驶里程N确定预估需求电量SOCrq,其中,所述预估需求电量SOCrq=M/N*100%。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可为固态硬盘、SD卡等等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以及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大于或等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以及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小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以及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无需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并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和所述目标充电电流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状态包括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确定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第一电量区间以及所述目标电量所在的第二电量区间,并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并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一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二充电时长,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分别除以对应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以及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公式C1=(SOC2-SOCcurrent)*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1为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SOC2为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current为所述当前剩余电量,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并根据第二公式Cn=(SOCend-SOCn)*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n为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SOCend为所述目标电量,SOCn为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以及根据第三公式Cm=(SOCm+1-SOCm)*Cap,计算得到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m为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量,SOCm+1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m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为所述充电总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0,以及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使用习惯数据还包括每次用车的用车起始时刻,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充电。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车辆充电时,实时检测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在所述检测模块10检测到电池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所述处理模块20控制断开车辆与供电设备(例如,充电桩)的连接,而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充电,实现了在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的同时,还能避免电池因充入过多的电量而处于较高电态,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其中,当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并确定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为充电截止时刻,并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截止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以便用户用车。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时钟,用于记录时间,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所述处理模块20控制断开车辆与供电设备(例如,充电桩)的连接,而控制停止充电,实现了在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的同时,还能避免电池因充入过多的电量而处于较高电态,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在所述车辆充电时,控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并控制存储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于所述存储模块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可设置于所述车辆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还包括通讯模块(图中未示)以及控制开关(图中未示),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供电设备通讯,所述供电设备用于为所述车辆充电,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于所述车辆的电池和所述车辆的充电接口之间。当所述供电设备连接至所述车辆的充电接口后,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在处于开启状态时接通所述电池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在处于关闭状态时断开所述电池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连接。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可为充电桩等。
在确定所述车辆需要充电且时间到达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所述处理模块20发送用于将所述车辆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的充电指令至所述通讯模块,并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而接通所述电池与所述供电设备,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充电指令发送至所述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充电指令在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对所述车辆充电,并充电至所述车辆的电量为所述目标电量;在所述车辆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所述处理模块20发送停止充电的指令至所述通讯模块,并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而断开所述电池与所述供电设备,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停止充电的指令发送至所述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停止充电的指令停止输出电量。
在确定所述车辆不需要充电时,所述处理模块20控制所述控制开关保持关闭状态而保持所述电池与所述供电设备断开,使得所述供电设备无法充入电量至所述电池。
其中,所述供电设备可为直流充电桩或者交流充电桩。所述通讯模块可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与所述供电设备实现通讯。所述控制开关可为直流接触器或者交流接触器。
其中,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以及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功能操作,可为所述车辆的充电接口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后进行的。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与前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对应,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前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的内容,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与前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内容也可相互参照。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200。如图8所示,所述车辆200包括电池150、充电接口160以及前述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100。
其中,所述电池150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用于控制所述电池150的充电过程。所述充电接口160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100连接。所述充电接口160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使得所述供电设备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160对所述电池150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所述车辆200可为内置有动力电池的车辆,例如,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当所述车辆200为混合动力车辆时,所述用车总里程M对应于混合动力车辆以所述电池150的电力驱动行驶的部分。其中,所述车辆200可为纯电动汽车、纯电动货车、纯电动卡车、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货车、混合动力卡车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供处理器调用后执行,以实现前述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
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
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以及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
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以及所述目标充电电流确定充电总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电量状态包括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包括:
确定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第一电量区间以及所述目标电量所在的第二电量区间;
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
所述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以及目标充电电流确定充电总时长,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一充电时长;
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二充电时长;
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分别除以对应的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以及
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C1=(SOC2-SOCcurrent)*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1为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SOC2为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current为所述当前剩余电量,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根据第二公式Cn=(SOCend-SOCn)*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n为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SOCend为所述目标电量,SOCn为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以及
根据第三公式Cm=(SOCm+1-SOCm)*Cap,计算得到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m为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量,SOCm+1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m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每一次充电时,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的等效充电电流,其中,每一电量区间在每一次充电时对应一个等效充电电流,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上一次充电时的多个充电电流,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
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包括:
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为所述充电总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0;
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车辆每次充电的充电时刻以及每次用车的用车里程,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在满电状态下的可行驶里程N;
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充电时刻以及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M,其中,所述用车总里程M为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所有用车里程之和;以及
根据所述用车总里程M以及所述可行驶里程N确定预估需求电量SOCrq,其中,所述SOCrq=M/N*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每次用车的用车起始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包括:
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包括: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包括: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大于或等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小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所述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包括: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
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无需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或者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车辆充电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并控制存储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当前充电电流。
14.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电动功能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时刻所述车辆的当前剩余电量;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预估需求电量,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以及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并在确定需要进行充电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充电总时长,并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总时长以及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并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时,控制为所述车辆充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以及所述目标电量确定目标充电电量,并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充电电量和所述目标充电电流确定所述充电总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的的电量状态包括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第一电量区间以及所述目标电量所在的第二电量区间,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并确定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电量区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流,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一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除以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得到第二充电时长,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分别除以对应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得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以及将第一充电时长、第二充电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充电时长相加而得到所述充电总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公式C1=(SOC2-SOCcurrent)*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1为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量,SOC2为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current为所述当前剩余电量,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并根据第二公式Cn=(SOCend-SOCn)*Cap,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n为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量,SOCend为所述目标电量,SOCn为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以及根据第三公式Cm=(SOCm+1-SOCm)*Cap,计算得到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量,其中,Cm为所述中间目标充电电量,SOCm+1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大边界值,SOCm为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最小边界值,Cap为所述车辆的电池的额定容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每一次充电时,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的等效充电电流,其中,每一电量区间在每一次充电时对应一个等效充电电流,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一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第二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的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第一预设数量个中间等效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历史充电电流数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包括所述多个连续的电量区间的每一电量区间在当前时刻之前的上一次充电时的多个充电电流,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一充电电流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第二充电电流的平均值,以及根据所述历史充电电流数据获取每一中间电量区间在上一次充电时的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并确定所述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目标充电电流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中间充电电流的平均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所述充电起始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为所述充电总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之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0,以及在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下一用车起始时刻的间隔时长小于所述充电总时长时,确定当前时刻为所述充电起始时刻。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在满电状态下的可行驶里程N,并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充电时刻以及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用车总里程M,其中,所述用车总里程M为当前时刻至所述下一充电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所有用车里程之和,以及根据所述用车总里程M以及所述可行驶里程N确定预估需求电量SOCrq,其中,所述SOCrq=M/N*100%。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存储有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车辆使用习惯数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每次用车的用车起始时刻,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习惯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用车起始时刻。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确定需要进行充电,并根据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时,根据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所述车辆的预防过放电量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电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预设电量之和大于或等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以及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大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预估需求电量与所述预设电量之和小于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充电且确定所述目标电量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以及在确定所述预估需求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防过放电量阈值时,确定无需充电。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车辆的电量达到所述目标电量时,控制停止充电,或者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下一用车起始时刻时,控制停止为所述车辆充电。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车辆充电时,控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区间的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量区间的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量区间与所述第二电量区间之间的中间电量区间的中间当前充电电流,并控制存储所述第一当前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当前充电电流以及所述中间当前充电电流。
2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4-2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供处理器调用后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3500.9A CN117183823B (zh) | 2022-05-30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
PCT/CN2023/087881 WO2023231591A1 (zh) | 2022-05-30 | 2023-04-12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3500.9A CN117183823B (zh) | 2022-05-30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83823A true CN117183823A (zh) | 2023-12-08 |
CN117183823B CN117183823B (zh) | 2024-10-29 |
Family
ID=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9597A (zh) * | 2018-04-25 | 2018-11-0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
US20200164764A1 (en) * | 2018-11-26 | 2020-05-28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WO2021122458A1 (fr) * | 2019-12-19 | 2021-06-24 | Renault S.A.S | Procédé de charge d'une batterie électrique de véhicule |
CN113162152A (zh) * | 2019-05-31 | 2021-07-23 | 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方法及智能充电桩系统 |
CN113442788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20210370796A1 (en) * | 2019-09-06 | 2021-12-02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9597A (zh) * | 2018-04-25 | 2018-11-0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
US20200164764A1 (en) * | 2018-11-26 | 2020-05-28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CN113162152A (zh) * | 2019-05-31 | 2021-07-23 | 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方法及智能充电桩系统 |
US20210370796A1 (en) * | 2019-09-06 | 2021-12-02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WO2021122458A1 (fr) * | 2019-12-19 | 2021-06-24 | Renault S.A.S | Procédé de charge d'une batterie électrique de véhicule |
CN113442788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31591A1 (zh) | 2023-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54556B2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20140159484A1 (en) | Electrical apparatus | |
WO2009104348A1 (ja) | 充電制御回路、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充電装置、電池パック | |
WO2012081423A1 (ja) | 充電装置、電力貯蔵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 |
JP5119307B2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充電制御方法 | |
CN116160897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3244854A (ja) | 蓄電装置の充放電制御装置及び充放電制御方法並びに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 |
KR101866020B1 (ko) |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시동 제어방법 | |
JP2010288345A (ja) | 充電制御装置 | |
JP2023535099A (ja) | 充放電装置、電池の充電及び放電方法、並びに充放電システム | |
EP3297116B1 (en) |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 |
CN112534672A (zh) | 电源系统和管理装置 | |
CN114954126B (zh) | 一种电动车辆的启动电池的补电方法以及补电控制装置 | |
US20070035273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attery unit | |
WO2023231591A1 (zh)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879350A (zh) |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 |
JP4178141B2 (ja) |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方法 | |
CN117183823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
CN116674414A (zh) |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7183824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
JP2014103819A (ja) | 充電装置、充電方法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とその蓄電残量計測方法 | |
JP2007037227A (ja) | 組電池の制御回路 | |
CN117183824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
JP2022033951A (ja) | 充放電装置、充放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充放電制御方法 | |
CN117183822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