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1119B - 压力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1119B CN103851119B CN201310530631.XA CN201310530631A CN103851119B CN 103851119 B CN103851119 B CN 103851119B CN 201310530631 A CN201310530631 A CN 201310530631A CN 103851119 B CN103851119 B CN 1038511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ylinder
- movement
- valve
- partition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60G17/08—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04—Inertia, i.e. acceleration,-sensitive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缸;活塞,设置成能够在缸中沿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活塞与缸之间且设置成能够从设置在活塞中的可移动区域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构造成将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活塞的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及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阻尼装置(pressure damping device)。
背景技术
在诸如汽车的车辆的悬架装置中,设置有包括阻尼力发生器的压力阻尼装置,该压力阻尼装置在行驶期间适当地减小从路面传输到车身的振动。在该类型的压力阻尼装置中,使用了用于根据车辆所行驶的路面的状态复杂地改变的活塞的振幅和频率(速度)来改变所产生的阻尼力的技术。
例如,JP-A-2011-202789公开了一种压力阻尼装置的阻尼力调节结构,在该结构中,相对于阻尼阀的背压力室的压力接收区域被设置成大于相对于阻尼阀的加压的一个油室的压力接收区域,并且在阻尼阀的后表面上的备用卡圈的接触位置布置在阻尼阀的内周侧上比在阻尼阀的前表面的上的活塞的活塞圆的接触位置更远。
发明内容
关于压力阻尼装置的阻尼力的产生,难以达到转向稳定性和乘行舒适性两者。一般而言,可想象的是,当振幅相对地增加时,例如,当车辆在极端崎岖的路面上行驶或车辆的姿势大大改变时增加阻尼力。然而,当简单地增加阻尼力时,矛盾关系的问题由此发生,因为阻尼力在平坦公路等上的小振幅的情况下也增加,所以舒适性下降。此外,压力阻尼装置优选地具有简单构造,因为,例如,减少产品变型并且达到成本上的下降是可能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利用简单的构造实现能够根据振幅使阻尼力 变化的压力阻尼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这样的目的下,提供了一种压力阻尼装置,该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之间,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从设置在所述活塞中的可移动区域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处时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以及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位于由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和关闭的所述活塞的多个通道的一侧的相反侧上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另一端处时,所述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并且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移动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第二活塞产生阻尼力;并且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一端或所述另一端处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产生所述阻尼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这样的目的下,提供了一种压力阻尼装置,该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 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活塞的一侧上沿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以及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所述活塞具有在所述活塞的侧部上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凹部,并且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具有环形状并且可移动地附接在所述活塞的所述凹部中。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作为所述活塞的操作的结果,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活塞移动并且改变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并且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活塞的位置是固定的时,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限制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的改变。
在这样的目的下,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阻尼装置,该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设置在所述缸的轴向上的不同于所述缸中的所述活塞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能够从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可移动区域的轴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一端处时,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以及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 闭构件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位于由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和关闭的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的一侧的相反侧上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另一端处时,所述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是环状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缸中并且被构造成限制在所述缸的轴向方向上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该限制构件具有在其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形成的切口。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阻尼材料,该阻尼材料被构造成减小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碰撞冲击,所述阻尼材料设置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可移动区域中的至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
此外,所述压力阻尼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驱动构件(urging member),该驱动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中的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端相对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缸的轴向方向上驱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实现能够根据振幅改变阻尼力的压力阻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整体构造图示;
图2是用于详细地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图示;
图3是示出在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4是示出在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5是示出在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 图示;
图6是示出在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中产生的阻尼力的图示;
图8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图示;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图示;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变型2的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在变型2的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12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3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图示;以及
图13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4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整体构造图示。
图2是用于详细地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图示。
如图1中所示,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是构成悬架的一部分的双缸型液压压力阻尼装置。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包括缸部10、活塞杆20、第一活塞滑阀30、第二活塞滑阀40、和底阀60。
[缸部10的构造和功能]
缸部10包括细筒形外缸11、被容纳在该外缸11中的细筒形内缸12、以及被构造成封闭该筒形外缸11的缸中心轴线方向(在图1中,上下方向)上的一端的底盖13。
在随后的说明中,外缸11的缸中心轴线方向简单地被称为“轴向方向”。在外缸11的轴向方向上,在图中的下侧上的端侧被称为“一端”,并且缸11的图中的上侧上的端侧被称为“另一端”。
缸部10包括:杆引导部14,其布置在外缸11的内侧上并且被构造成引导活塞杆20;以及凸状止帽15,其被构造成使活塞杆20滑动并且附接到外缸11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此外,缸部10包括油封16,该油封16设置在凸状止帽15的内侧上并且相对于杆引导部14在下文提及的第一活塞31的相反侧上,并且被构造成防止缸部10中的液体泄漏以及异物在缸部10中的混合。
在缸部10中,外缸11沿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内缸12的长度。内缸12与外缸11同中心地布置。也就是,内缸12中的沿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由外缸11中的沿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经下文提及的阀体61和底盖13支撑,其中该阀体61是构成底阀60的部件中的一个。另一方面,内缸12中的沿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由杆引导部14支撑。因此,内缸12与外缸11同中心地布置,使得内缸12的外周与外缸11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轴向方向上是固定的。内缸12的外周表面与外缸11的内周表面形成储存室R。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如图1所示,内缸12中的液体(在该实施例中,油)被密封于其中的空间由下文提及的第一活塞阀30的控制环35和下文提及的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分隔成第一油室Y1、第二油室Y2、和第三油室Y3的三个区域。
具体地,第三油室Y3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更远的一侧上。第一油室Y1形成在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第一活塞阀30的控制环35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之间。第二油室Y2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第一活塞阀30的控制环35更远的另一侧上。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如图1中所示,第三油室Y3和储存室R由底阀60的下文提及的阀体61分隔。
[活塞杆20的构造和功能]
活塞杆20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处(在图1中,下侧)连接到第一活塞阀30和第二活塞阀40。
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20是实体或中空杆状构件。活塞杆20包括柱形或筒状杆部21,其包括位于轴向方向上的一端处的用于附接第一活塞阀30和第二活塞阀40的一侧附接部22a,并且包括位于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用于将活塞杆20附接到车身等的另一侧附接部22b。螺旋凹槽被切割以在一侧附接部22a和另一侧附接部22b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阳螺纹。一侧附接部22a和另一侧附接部22b用作螺栓。
一侧附接部22a具有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与杆部21相比在外直径上被形成为小的并且用作到杆部21的连接位置。
[第一活塞阀3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中所示,第一活塞阀30包括:第一活塞31,其作为活塞的示例;伸张侧阀组32,其作为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的示例,被构造成关闭在第一活塞31中形成的多条油路的一部分中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一端;与伸张侧阀组32相邻的阀座32V;压缩侧阀组33,其是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的示例,被构造成关闭在第一活塞31中形成的多条油路的一部分中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一端;以及,与压缩侧阀组33相邻的阀座33V。此外,第一活塞阀30包括阀挡块34和控制环35,其是移动与分隔构件的示例。
第一活塞31是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多条油路的圆柱构件。第一活塞31的外直径设置成小于内缸12的内直径。因此,在第一活塞 31的外周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如下文所说明的,该间隙形成油的通道。
在第一活塞31中形成有附接孔31R、第一油路311和第二油路321,该附接孔31R形成在轴向方向上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该第一油路311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附接孔31R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并且该第二油路321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第一油路311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
此外,第一活塞31包括:第一环形槽部31C1和第二环形槽部31C2,形成在第一活塞31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端面上;第三环形槽部31C3,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端面上;侧环形槽部31T,形成在第一活塞31的侧表面上的圆周方向上;以及环移动与保持部36,其截面以凹槽形状形成,形成在第一活塞31的侧表面的圆周方向上且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侧环形槽部31T更远的另一侧上。
在第一活塞阀30中,第一活塞31的附接孔31R与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配合。由于第二活塞阀40的下文提及的螺母44固定到一侧附接部22a的外螺纹,所以第一活塞阀30被由第二活塞阀40夹紧地保持在活塞杆20中。
第一油路311和第二油路312被形成为在第一活塞3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第一油路311连接到在第一活塞31的一侧上的第一环形槽部31C1并且连接到在另一侧上的第三环形槽部31C3。第二油路312连接到在一侧上的侧环形槽部31T并且连接到在另一侧上的第二环形槽部31C2。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油路311和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二油路312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当在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中产生油的流动时,第一油路311和第二油路312将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彼此连通。
第一环形槽部31C1是在第一活塞31的另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一油路311。第二环形槽部31C2是在第一活塞31的另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布置在第一环形槽部31C1的外侧上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二油路312。
如图2中所示,在压缩侧阀组33附接到第一活塞31的状态下,第一环形槽部31C1和第二环形槽部31C2完全由下文提及的第一阀33Vc1覆盖。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环形槽部31C1与下文提及的第一阀33Vc1的油孔33H相对。
第三环形槽部31C3是在第一活塞31的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一油路311。在伸张侧阀组32附接到第一活塞31的状态下,第三环形槽部31C3是完全由下文提及的第一阀32Vt1、第二阀32Vt2、和第三阀32Vt3覆盖。
侧环形槽部31T是在径向方向上从外周向第一活塞31的中心形成的凹槽,并且被形成为深度至第二油路312所形成位置。侧环形槽部31T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二油路312。侧环形槽部31T在压缩行程期间形成为油流入第二油路312中的流入部。
伸张侧阀组32通过叠置多个盘状阀构件而构造,在该多个盘状阀构件中形成有螺栓孔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如图2中所示,伸张侧阀组32在该实施例中由五个阀,即,第一阀32Vt1至第五阀32Vt5构造。第一阀32Vt1被附接成与第一活塞31的第三环形槽部31C3相对。第二阀32Vt2、第三阀32Vt3、第四阀32Vt4、和第五阀32Vt5被布置成以该顺序叠置在第一阀32Vt1上的外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阀32Vt1、第二阀32Vt2、和第三阀32Vt3的外直径被设置成相等。第一阀32Vt1、第二阀32Vt2、和第三阀32Vt3 在伸张侧阀组32中具有最大的外直径。该外直径被设置成大于第三环形槽部31C3的外周的直径。第四阀32Vt4、第五阀32Vt5、和阀座32Vs的外直径被设置成以该顺序相对于第一阀32Vt1、第二阀32Vt2、和第三阀32Vt3的外直径越来越小。第一阀32Vt1至第五阀32Vt5被构造成通过阀座32Vs分别变形,且阀座32Vs被设置为弯曲的支点。
在第一活塞31的第一油室Y1侧(一侧)上的一端由如上文所述构造的伸张侧阀组32覆盖,从而实现了第一油路311的打开和关闭动作。
压缩侧阀组33通过叠置多个盘状阀构件而构造,在该多个盘状阀构件中形成有螺栓孔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如图2中所示,压缩侧阀组33在该实施例中由两个阀,即,第一阀33Vc1和第二阀33Vc2构造。第一阀33Vc1被附接成与第一活塞31的第一环形槽部31C1和第二环形槽部31C2相对。第二阀33Vc2和阀座33Vs被布置成以该顺序叠置在第一阀33Vc1上的外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阀33Vc2被构造成能够在轴向方向移动并且与第一阀33Vc1相接触以及与第一阀33Vc1分离。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第二阀33Vc2被附接成使得在第一阀33Vc1与阀座33Vs之间形成可移动间隙。
第一阀33Vc1的外直径被设置成大于第二环形槽部31C2的外侧上的边缘处的外直径。第一阀33Vc1包括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油孔33H。油孔33H被布置成与第一活塞31的第一环形槽部31C1相对。
第二阀33Vc2的外直径被设置成小于第一阀33Vc1的外直径。如图2中所示,第二阀33Vc2包括弯曲部33B,该弯曲部33B的截面是弯曲的并且形成为环状形状。弯曲部33B被形成为在弯曲部33B与第 一阀33Vc1的油孔33H之间形成空间,并且挤压第一阀33Vc1的在径向方向上比油孔33H更远的外侧上的外周部。
阀座33Vs的外直径被设置成小于第二阀33Vc2的外直径。在该实施例中,阀座33Vs被形成为位于第二阀33Vc2的弯曲部33B的内侧上。当第一阀33Vc1和第二阀33Vc2变形时,阀座33Vs用作弯曲的支点。
第一活塞31的第二油室Y2侧(另一侧)上的一端由如上文所述构造的压缩侧阀组33覆盖,从而实现了第一油路311或第二油路312的打开和关闭动作。
阀挡块34大致以圆柱形状形成。阀挡块34包括具有内直径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附接孔34R和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端面上的环状凹部34C,通过所述附接孔34R,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能够被穿过。当一侧附接部22a装配在附接孔34R中并且朝台阶部23被推动时,阀挡块34被保持在活塞杆20中。
环状凹部34C是被形成为面对压缩侧阀组33侧的环状凹部。在该实施例中,环状凹部34C形成在与压缩侧阀组33的第二阀33Vc2的弯曲部33B相对的位置中。如下文所说明的,当根据第二阀33Vc2的动作使第二阀33Vc2移动或变形时,环状凹部34C形成允许第二阀33Vc2移动的空间。
阀挡块34朝第一活塞31挤压压缩侧阀组33,同时由于压缩侧阀组33的变形使得能够实现第一油路311和第二油路312的打开和关闭。
控制环35是包括在内侧上的开口部35H的环状(环形)构件。开口部35H的内直径被设置成大于在下文提及的环移动与保持部36的底表面36B上的外直径。因此,控制环35形成在径向方向上在环移动与 保持部36与底表面36B之间的间隙,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活塞31的轴向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控制环35的外直径被设置为与内缸12的内直径一样。因此,控制环35移动的同时接触内缸12的内周。
控制环35将内缸12中的封装有油的空间分隔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该第一油室Y1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控制环35更远的一侧上,该第二油室Y2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第一活塞31更远的另一侧上。
控制环35包括面对第二油室Y2侧(另一侧)的第一端面351和面对第一油室Y1侧(一侧)的第二端面352,该第一端面351和第二端面352是面对轴向方向的表面。与环移动与保持部36的下文提及的第一接收部361与第二接收部362之间的距离相比,第一端面351与第二端面352之间的宽度被设置成更小。因此,控制环35能够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相对于第一活塞31移动。
环移动与保持部36包括:底表面36B,构成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的底部;第一接收部361,为沿垂直于底表面36B的方向(凹槽的深度方向)形成并且面对第一油室Y1侧(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二接收部362,为面对第二油室Y2侧(另一侧)的表面。环移动与保持部36形成在与侧环形槽部31T相比更靠近压缩侧阀组33的一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部361与第二接收部362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第一端面351与第二端面352之间的宽度的大约两倍。因此,当控制环35由第一接收部361或第二接收部362接收时,环移动与保持部36可移动地保持控制环35并且使相对移动停止。
[第二活塞阀40的构造和功能]
第二活塞阀40包括:第二活塞41;伸张侧阀组42,其设置在第 二活塞41的轴向方向上一侧上的一端处;阀座42Vs,其与伸张侧阀组42相邻;压缩侧阀43,其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一端处;螺母44,其用于保持伸张侧阀组42;以及,摩擦构件45,其附接到第二活塞41的外周。
如图2中所示,第二活塞41是大体具有带底圆筒形状的构件并且包括在轴向方向等上形成的多条油路。第二活塞41经设置在第二活塞41的外周表面上的摩擦构件45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并且将内缸12中的封装有油的空间分隔成第三油室Y3和第一油室Y1,该第三油室Y3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第二活塞41更远的一侧上,该第一油室Y1形成在沿轴向方向比第二活塞41更远的另一侧上。
在第二活塞41中形成有附接孔41R、第一油路411和第二油路412,该附接孔41R形成在轴向方向上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该第一油路411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附接孔41R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并且该第二油路412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第一油路411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
此外,第二活塞41包括:第一环形槽部41C1和第二环形槽部41C2,形成在第二活塞41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第二油室Y2侧)上的端面上;第三环形槽部41C3,其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第一油室Y1侧)上的端面上;以及环保持部41H,其形成在第二活塞41的侧表面上的圆周方向上。
在第二活塞阀40中,第二活塞41的附接孔41R与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配合。当螺母44固定到一侧附接部22a的外螺纹时,第二活塞阀40被保持在活塞杆20中。
第一油路411和第二油路412被形成为沿轴向方向穿过第二活塞41。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油路411和多个(在该实施例 中,四个)第二油路412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当在第一油室Y1和第三油室Y3中产生油的流动时,第一油路411和第二油路412将第一油室Y1和第三油室Y3彼此连通。
第一环形槽部41C1是在第二活塞41的另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一油路411。第二环形槽部41C2是在第二活塞41的另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布置在第一环形槽部41C1的外侧上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二油路412。
如图2中所示,在压缩侧阀43附接到第二活塞41的状态下,第一环形槽部41C1和第二环形槽部41C2完全由压缩侧阀43覆盖。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环形槽部41C1与下文提及的压缩侧阀43的油孔43H相对。
第三环形槽部41C3是在第二活塞41的一侧上的一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多条第一油路411。在伸张侧阀组42附接到第二活塞41的状态下,第三环形槽部41C3完全由下文提及的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覆盖。
伸张侧阀组42通过叠置多个盘状阀构件而构造,在该多个盘状阀构件中形成有螺栓孔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如图2中所示,伸张侧阀组42在该实施例中由两个阀,即,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构造。第一阀42Vt1被附接成与第二活塞41的第三环形槽部41C3相对。第二阀42Vt2和阀座42Vs被布置成叠置在第一阀42Vt1上的外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的外直径是相等的。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的外直径被设置成大于在第二活塞41的第三环形槽部41C3的外侧上的边缘处的外直径并且小于到第二油路 412的长度。
阀座42Vs的外直径被设置成小于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的外直径。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阀42Vt1和第二阀42Vt2变形时,阀座42Vs用作弯曲的支点。
第二活塞41的第三油室Y3侧(一侧)上的一端由如上文所说明构造的伸张侧阀组42覆盖,从而实现了第一油路411的打开和关闭动作。
压缩侧阀43由盘状阀构件构造,在该盘状阀构件中形成有螺栓孔以允许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通过。压缩侧阀43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成大于第二活塞41的第二环形槽部41C2的外周的直径。压缩侧阀43包括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油孔43H。油孔43H被布置成与第二活塞41的第一环形槽部41C1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侧阀43被布置成与第一活塞阀30的阀座32Vs相对。阀座32Vs的外直径相对于压缩侧阀43较小。因此,当压缩侧阀43变形时,阀座32Vs用作弯曲的支点。
第二活塞41的第一油室Y1侧(另一侧)上的一端由压缩侧阀43覆盖,从而实现了第二油路412的打开和关闭动作。
螺母44大体具有圆柱形状。螺母44的外直径被形成为小于在第二活塞41的第三环形槽部41C3的外侧上的边缘处的外直径。此外,螺母44包括具有内直径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附接孔44R,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能够被穿过该附接孔44R。
当一侧附接部22a装配在附接孔44R中时,螺母44被保持在活塞杆20中。螺母44朝第二活塞41拧紧伸张侧阀组42,同时由于伸张侧 阀组42的变形使得能够实现第一油路411的打开和关闭。
摩擦构件45是环状构件并且被保持在环保持部41H的外周中。摩擦构件45的外直径被设置成与内缸12的内直径相同。因此,摩擦构件45移动的同时与内缸12的内周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缸12中封装有油的空间由摩擦构件45分隔成第一油室Y1和第三油室Y3。当第二活塞4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摩擦构件45利用摩擦构件45与内缸12之间的摩擦产生预定的阻尼力。
[底阀60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1中所示,底阀60包括:阀体61,其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多条油路;第一阀621,其被构造成关闭在阀体61中形成的多条油路的一部分中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第二阀622,其被构造成关闭在阀体61中形成的多条油路的一部分中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以及,用于固定这些构件的螺栓60B。
阀体61包括盘状部63和从盘状部63的径向方向上的最外侧的部分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筒状部64,并且分割缸部10中的封闭空间。
在盘状部63中,形成有螺栓孔65R、第一油路661和第二油路662,该螺栓孔65R形成在轴向方向上以允许螺栓60B通过,该第一油路661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螺栓孔65R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并且该第二油路662沿轴向方向形成在沿径向方向比第一油路661更远的外侧上的区域中。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油路661和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第二油路662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并且用作用于将第三油室Y3和储存室R彼此连通的连通路径。
[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操作]
说明按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构造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操作。
首先,说明在压缩行程期间的操作。
图3是示出在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如由图3中的白色箭头所指示,当活塞杆20相对于内缸12移动到轴向方向上的一侧时,第三油室Y3中的油因为第二活塞41的移动被推动,第二活塞阀40的第三油室Y3侧上的压力上升,并且高压力作用在第二活塞41的第二油路412上。结果,关闭第二油路412的压缩侧阀43被打开,并且油通过第二油路412流入到在第二活塞阀40的另一侧上的第一油室Y1中,如由图3中的黑箭头所指示。油从第三油室Y3到第一油室Y1的流动在压缩侧阀43和第二油路412中变窄,从而在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压缩行程期间充当阻尼力。
随着油从第三油室Y3流进,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即将上升。然而,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由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相对于第一活塞31向第二油室Y2侧移动的控制环35吸收。也就是,控制环35相对于第一活塞31移动,因而第一油室Y1的容积扩大,从而确保了用于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的油的体积。然后,当控制环35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移动时,形成油大致从第一油室Y1流入到第二油室Y2的状态。因此,在控制环35移动的状态下,在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与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异。因此,油经第一活塞阀30的第二油路312的流动不出现,并且第一活塞阀30几乎不产生阻尼力。
另一方面,在底阀60中,当活塞杆20移动时,如图1中所示,随着第二活塞41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中的移动而增加的第三油室Y3中的压力作用于底阀60的第一油路661上从而打开第一阀621,该第一阀621关闭第一油路661。第一油室Y1中的油通过第一油路661和阀体61的凹部64a流入到在内缸12与外缸11之间形成的储存室R 中。油从第三油室Y3流入到储存室R的流动在第一阀621和第一油路661中变窄。结果,产生阻尼力。
如上文所说明的,在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压缩行程期间,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了主阻尼力。
图4是示出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压缩行程中油的流动的图示。
在活塞杆20的移动达到较大振幅的范围之后,并且如图4中所示,控制环35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移动,第一端面351与第一接收部361相接触。然后,控制环35相对于第一活塞31的移动(位置)是固定的,并且第一油室Y1的容积上的变化会受到限制。也就是,未执行在第一油室Y1中的油的压力的吸收。于是,第一活塞阀30的第一油室Y1侧上的压力上升,并且高压力作用于第一活塞阀30的第二油路312。
结果,关闭第二油路312的压缩侧阀组33的第一阀33Vc1打开。油通过第二油路312流入到在第一活塞阀30的另一侧上的第二油室Y2中,如由图4中的黑箭头所指示。油从第一油室Y1向第二油室Y2的流动在压缩侧阀组33和第二油路312中变窄,从而这种流动在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压缩行程期间充当阻尼力。
此外,在控制环35的第一端面351与环移动与保持部36的第一接收部361相接触后,在控制环35与内缸1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被施加到第一活塞31。摩擦力沿用于防止活塞杆20的移动的方向作用。因此,在大振幅情形的压缩行程期间,摩擦力充当阻尼力。
如上文所说明的,在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压缩行程期间,除第一活塞阀30之外,在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阻尼力。因此, 与当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时阻尼力主要在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的状态相比,当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时,获得大阻尼力。
随后,说明在伸张行程期间的操作。
图5是示出在活塞杆20以小振幅20移动的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如由图5中的白色箭头所指示,当活塞杆20相对于内缸12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移动时,第二油室Y2中的油因为第一活塞31的移动而被推动,并且在第一活塞阀30的另一侧上的第二油室Y2侧上的压力上升。
然而,第二油室Y2中的油的压力由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向着第一油室Y1移动的控制环35吸收。也就是,控制环35相对于第一活塞31移动,因而第二油室Y2的容积扩大,并且第二油室Y2中的油的压力上升受到抑制。于是,当控制环35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移动时,形成油大致从第二油室Y2流入到第一油室Y1的状态。因此,在控制环35正在移动的状态下,在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与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异。因此,油经第一活塞阀30的第一油路311的流动不出现。第一活塞阀30几乎不产生阻尼力。
另一方面,当油从第二油室Y2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时,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上升。由于向着活塞杆20的另一侧的油移动,在第三油室Y3中减少了相当于移动的体积的油,因而第三油室Y3中的压力相对于第一油室Y1下降。因此,高压力作用于第一油路411,从而关闭第一油路411的伸张侧阀组42被打开。于是,油通过第一油路411流入到在第二活塞阀40的一侧上的第一油室Y3中,如由图5中的黑箭头所指示。油从第一油室Y1向第三油室Y3的流动在伸张侧阀组42和第一油路411中变窄,从而这种流动在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压缩 行程期间充当阻尼力。
此外,在底阀60中,当活塞杆20移动时,如图1中所示,储存室R中的油经过凹槽64a和底阀60的阀体61的第二油路662,打开第二阀622,并且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该第二阀622关闭第二油路662。油从储存室R向第三油室Y3的流动在第二阀622和底阀60的第二油路662中变窄。结果,产生阻尼力。
如上文所说明的,在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伸张行程期间,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了主阻尼力。
图6是示出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在活塞杆20的移动达到大振幅的范围之后,并且如图6中所示,控制环35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移动,第二端面352与第二接收部362相接触。于是,控制环35相对于第一活塞31的移动(位置)是固定的,并且第二油室Y2的容积上的变化会受到限制。也就是,未执行在第二油室Y2中的油的压力的吸收。于是,第一活塞阀30的第二油室Y2侧上的压力上升,并且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上升到高于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
此时,首先,压缩侧阀组33的第二阀33Vc2移动到阀挡块34侧,并且第二油路312的第二油室Y2侧上的油的流入部被打开。于是,第二油室Y2中的油流入到第一油路311中,并且第一油路311中的油的压力上升。因此,关闭第一油路311的伸张侧阀组32被打开。
作为结果,油通过第一油路311流入到在第一活塞阀30的一侧上的第一油室Y1中,如由图6中的黑箭头所指示。油从第二油室Y2向第一加油室Y1的流动在伸张侧阀组32和第一油路311中变窄。在液 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伸张行程期间获得阻尼力。
此外,在控制环35的第二端面352与环移动与保持部36的第二接收部362相接触之后,在控制环35与内缸1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被施加到第一活塞31。摩擦力作用在用于防止活塞杆20的移动的方向上。因此,在大振幅情况的伸张行程期间,摩擦力充当阻尼力。
如上文所说明的,当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时,除第一活塞阀30之外,在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阻尼力。因此,与当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时阻尼力主要在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的状态相比,当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时,产生更大的阻尼力。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产生的阻尼力的图示。图7A是示出阻尼力特性的图示。横坐标表示活塞杆20的移动速度,并且纵坐标表示阻尼力。图7B是示出对应于振幅和频率的利萨如(Lissajous)波形的图示。横坐标表示活塞杆20的行程量,并且纵坐标表示阻尼力。
首先,如图7A中所示,看到的是,与在大振幅期间的阻尼力相比,在小振幅期间的阻尼力较小。在大振幅期间,阻尼力根据活塞杆20的移动速度上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另一方面,看到的是,在小振幅期间,即使移动速度增加,阻尼力较小的状态大体被维持直至移动速度达到固定的速度为止。
如图7B中所示,看到的是,阻尼力在非常小的振幅和高频率(高速)期间是小的。这是因为,在非常小的振幅期间,如上文所说明的,控制环35改变到控制环35在环移动与保持部36中移动的状态,并且所产生的阻尼力是相对小的。
看到的是,在大振幅和低速期间,虽然控制环35移动并且阻尼力 是相对的直至固定的行程,但是当控制环35因为行程超过固定量改变到控制环35而不能移动的状态时,阻尼力增加。
此外,看到的是,在大振幅和高速期间,由于,紧接在活塞杆20开始移动作用之后,控制环35转变到控制环35不能移动的状态,相对高的阻尼力立即产生,并且之后,高阻尼力被维持。
如上文所说明的,在应用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在车辆行驶在例如不平度(roughness)较小的较好路面上的状态中,在该路面上时振幅很小且频率较高,可以通过减小阻尼力来提高乘坐舒适性。在应用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在车辆行驶在例如不平度较大的崎岖公路上的状态中,在该路面上时振幅较大,可以通过增加阻尼力来提高驾驶稳定性。
此外,应用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使用设置在第一活塞阀30中的第一活塞31周围的控制环35,实现了根据振幅产生高阻尼力的状态以及产生低阻尼力的状态。因此,可以减少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制造变化,从而实现了成本降低。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作为“第二活塞”的示例的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根据控制环35的位置来控制主要仅在第一活塞阀30中产生阻尼力的状态和在第一活塞阀30、第二活塞阀40、和底阀60中产生阻尼力的状态。然而,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并不限于该构造。
也就是,仅包括根据该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的包括控制环35的第一活塞阀30的构造中,也可以根据振幅来改变阻尼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环35正在移动状态下,形成在第一活塞阀30中不产生阻尼力并且阻尼力很低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控制环35的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在第一活塞阀30中产生阻尼力。此外,导致控制环35中的摩擦力充当阻尼力。因此,可以形成产生高阻尼力的状态。
在上文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环形控制环35设置在凹部中,所述凹部形成在第一活塞31的侧部的圆周方向上。然而,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并不限于这种情况。
例如,突起形成在第一活塞31的侧部的圆周方向上。另一方面,凹部形成在控制环35的开口部35H的内周的圆周方向上。第一活塞31的突起附接到控制环35的内周的凹槽中,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在包括这样的构造的液压力阻尼装置中,阻尼力可以根据控制环35相对于第一活塞31的位置关系而改变。
[变型1]
随后,说明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
图8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图示。
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在基本构造上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相同。在随后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不同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的部件。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来指示并且省略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8中所示,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包括活塞杆20、第一活塞阀30、第二活塞阀40、第一阀挡块51、第二阀挡块52、和卡圈构件53。
第一阀挡块51附接到活塞杆20的台阶部23。第二活塞阀40附接到活塞杆20以将第一阀挡块51保持在第二活塞阀40与台阶部23之间。第三油室Y3通过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形成在另一侧上。
在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阀座43Vs设置在压缩侧阀43与第一阀挡块51之间。当使压缩侧阀43变形时,阀座43Vs用作弯曲的支点。
卡圈构件53附接到第二活塞阀40的伸张侧阀组42侧。阀座42Vs设置在伸张侧阀组42与卡圈构件53之间。当使伸张侧阀组42变形时,阀座42Vs用作弯曲的支点。
由于卡圈构件53位于第二活塞阀40与第一活塞阀30之间,所以在第二活塞阀40和第一活塞阀30之间形成油流入到其中的空间。在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该形成在第二活塞阀40与第一活塞阀30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油室Y1。
第二阀挡块52布置在第一活塞阀30的伸张侧阀组32侧上。螺母44经第二阀挡块52附接,从而第一活塞阀30被保持在活塞杆20中。第一活塞阀30形成了位于一侧上的第二油室Y2,且控制环3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塞31的外周上。
如上文所说明的,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相比,在变型1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第一活塞阀30与第二活塞阀40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轴向方向上是相反的。在以这种方式构造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通过控制环35设置在第一活塞阀30中,可以形成主要地仅由第二活塞阀40阻尼的阻尼力很低的状态和由第二活塞阀40和第一活塞阀30阻尼的阻尼力很高的状态。
[变型2]
随后,说明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图示。图9A是示出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整体构造图示。图9B 是示出壳环367的构造的图示。
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在基本构造上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相同。在随后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不同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的部件。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来指示并且省略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9A中所示,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包括活塞杆20、第一活塞阀30、和第二活塞阀40。第一活塞阀30包括自由活塞350和筒部360。
作为移动与分隔构件的示例的自由活塞350未固定到第一活塞阀30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另一方面,插入到自由活塞350中并且设置在自由活塞350的内侧上的筒部360固定到第一活塞阀30。
自由活塞350具有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控制环35(参见图2)的功能,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活塞31可移动。如在下文中详细地说明的,自由活塞350设置在沿轴向方向不同于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41)的位置中。
自由活塞350包括活塞主体350A和密封材料353,该活塞主体350A是在内侧包括开口部350B的环状(环形)构件,该密封材料353是设置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侧的环状构件。
自由活塞350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侧上包括在圆周方向形成的凹槽部350C。密封材料353布置在沟槽部350C中。
活塞主体350A的内直径被设置成大于筒部360的外直径。活塞主体350A的外直径相对于内圆柱12的内直径被设置成小的。因此,自 由活塞350被构造成在内缸12的轴向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设置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侧上的密封材料353的尺寸形成为其外周侧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因此,密封材料353密封形成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周表面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抑制油在该间隙中流动。
筒部360包括为大致筒形构件的筒主体360A、以及各自设置在筒主体360A的外周上的保持环363、0形环365、和壳环367。
筒主体360A具有用于使得活塞杆20的一侧附接部22a能够穿过筒主体360A的内直径。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轴向方向上的一端被形成为具有大于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外直径的外直径。此外,一端具有用于使得第一活塞31能够被容纳在该一端中的内直径。另一端具有用于使得另一端能够穿过自由活塞350的内部的外直径。
筒主体360A包括:第一凹部360B,形成在另一端侧的圆周方向上形;台阶部360C,比第一凹部360B更远地形成在一端侧上并且与该一端相比以较小外直径形成;以及,第二凹部360D,比台阶部360C更远地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一端侧上。
保持环363是环状(环形)构件并且设置在筒主体360A的第一凹部360B中。保持环363抑制自由活塞350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脱离筒主体360A。
作为阻尼材料的示例的0形环365是分别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保持环363与自由活塞350之间以及自由活塞350与台阶部360C之间的环状(环形)构件。0形环365抑制当自由活塞350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时与保持环363或台阶部360C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噪音。不像图中示出的示例,O型环365可以被设置在保持环363与自由活塞350之间或 在自由活塞350与台阶部360C之间。
作为限制构件的示例的壳环367是环状(环形)构件并且设置在筒主体360A的第二凹部360D中。壳环367限制油在筒主体360A的外周表面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流动。
如图9B中所示,在环367的情况下,提供了通过切掉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切口(孔板)367a。由于壳环367包括切口367a,与未包括切口367a的壳环367相比,即使当活塞杆20的频率(速度)增加时,阻尼力也会较早地产生。换句话说,阻尼力迅速开始产生。
回头参照图9A,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的壳环367比自由活塞350更远地设置在一端侧(在图9A中,下侧)上。然而,壳环367可以比自由活塞350更远地设置在另一端侧(在图9A中,上侧)上。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的切口367a设置在自由活塞350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个位置中。然而,切口367a可以被设置在多个位置中。切口367a可以由C形环形成。
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第三凹部310A被形成在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的第一活塞31的外周中,并且密封材料369设置在第三凹部310A中。密封材料369与筒主体360A的一端侧上的筒主体360A的内周相接触,并且限制在第一活塞31的外周与筒主体360A的内周之间的油的流动。
第三油室Y3比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更远地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上。第一油室Y1形成在比第二活塞阀40的摩擦构件45更远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与比第一活塞阀30的自由活塞350更远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之间。第二油室Y2比第一活塞阀30的自由活塞350更远地形成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
在变型2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自由活塞350设置在轴向方向上不同于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41)的位置中。更具体地,自由活塞350比第一活塞31更远地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上。自由活塞35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41之间或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二活塞41更远地位于一侧,只要自由活塞350设置在轴向方向上在不同于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41的位置中即可。
由于自由活塞350设置在轴向方向上不同于第一活塞31的位置中,所以可以提供不受第一活塞31和内缸12的尺寸的限制的自由活塞350。此外,例如,即使当第一活塞31的外周表面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是小的时,自由活塞350也能够被提供。自由活塞350能够移动的距离能够被设置成大于第一活塞31的轴向方向长度。
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自由活塞350能够相对于筒部360移动的距离对应于在轴向方向上分别设置在保持环363侧与台阶部360C侧上的0形环365之间的距离。例如,0形环365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被设置为约自由活塞350的活塞主体350A的轴向方向长度的1.2至2倍。
活塞主体350A能够吸收自由活塞350的移动量的振动。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的自由活塞350中,由于密封材料353被设置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侧上,所以油被抑制在活塞主体350A的外周表面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之间流动。因此,根据活塞杆20的移动发生的油在第一油室Y1与第三油室Y3之间的流动经第一活塞阀30或第二活塞阀40执行。因此,阻尼力由第一活塞阀30或第二活塞阀40产生,并且所谓的失调(stagger)得到抑制。
说明按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构造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操作。
首先,说明在压缩行程期间的操作。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变型2的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更具体地,图10A是示出在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的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图10B是示出在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的压缩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首先,说明在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压缩冲程期间的操作。
如图10A中所示,当活塞杆20相对于内缸12移动到轴向方向上的一侧时,如由图中的白色箭头所指示,第三油室Y3侧上的压力上升,关闭第二油路412的压缩侧阀43打开,并且油通过第二油路412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如由图中的黑箭头所指示。
随着油从第三油室Y3流进,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即将上升。然而,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由朝第二油室Y2侧移动的自由活塞350吸收。因此,油经第一活塞阀30的第二油路312的流动不出现。
说明在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压缩冲程期间的操作。
如图10B中所示,在活塞杆20的移动达到大振幅范围之后,并且自由活塞350相对于第一活塞31朝第二油室Y2侧移动,自由活塞350到达保持环363侧上的O型环365。于是,自由活塞350相对于第一活塞31的移动(位置)是固定的,并且第一油室Y1中的油的压力的吸收未被执行。
当第一活塞阀30的第一油室Y1侧上的压力上升时,关闭第二油路312的压缩侧阀组33打开。油通过第二油路312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如由图中的粗箭头所指示。
因此,如在该实施例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与当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时获得的阻尼力相比,当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时,获得更大的阻尼力。
说明在伸张行程期间的操作。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在变型2中的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图11A是示出在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图11B是示出在以更大的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张行程期间油的流动的图示。
首先,说明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伸张行程的操作。
如图11A中所示,当活塞杆20相对于内缸12移动到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时,如图中的白色箭头所指示,第二油室Y2上的压力上升。第二油室Y2中的油的压力由朝第一油室Y1侧移动的自由活塞350吸收。因此,油经第一活塞阀30的第一油路311的流动不出现。
另一方面,当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根据自由活塞350的移动而上升时,第三油室Y3中的压力根据活塞杆20的移动相对于第一油室Y1上升。因此,关闭第一油路411的伸张侧阀组42打开。油通过第一油路411流入到第三油室Y3中,如由图中的黑箭头所指示。
说明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伸张行程的操作。
如图11B中所示,在活塞杆20的移动达到大振幅的范围并且自由活塞350朝第二油室Y2侧移动之后,自由活塞350到达台阶部360C侧上的O型环365。然后,自由活塞350相对于第一活塞31的移动(位置)是固定的。未执行在第二油室Y2中的油的压力的吸收。
当第一活塞阀30的第二油室Y2侧上的压力上升时,关闭第一油路311的伸张侧阀组32打开。油通过第一油路311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如由图中的黑箭头所指示。
因此,如在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中,与当活塞杆20以小振幅移动时获得的阻尼力相比,当活塞杆20以大振幅移动时,获得更大的阻尼力。
[变型3和变型4]
随后,说明变型3和变型4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
图12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3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图示。
图13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变型4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图示。
变型3和变型4中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在基本构造上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相同。在随后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不同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的部件。与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来指示并且省略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
在变型2中,液压压力阻尼装置1包括在自由活塞35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处位置中的0形环365。然而,可以采用其它构造,只要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自由活塞350与保持环363或台阶部360C之间发生的碰撞噪音受到抑制即可。
例如,如图12中所示,变型3中的筒部360可以包括弹簧366,所述弹簧366分别在自由活塞35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处以在轴向方向上将自由活塞350夹于其间。可替代地,不像图中所示的示例,弹簧366可以被设置在自由活塞350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处。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的弹簧(驱动构件)366分别以线圈形状形成。在保持环363侧上的弹簧366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与自由活塞350是相对的。在保持环363侧上的弹簧366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与保持环363是相对的。在台阶部360C侧上的弹簧366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与台阶部360C是相对的。在台阶部360C侧上的弹簧366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与自由活塞350是相对的。
自由活塞350在轴向方向上由弹簧366夹置,因而用于使自由活塞350恢复到在轴向方向上事先设置的位置的恢复力被施加到自由活塞。
从当自由活塞350接收油的压力并且开始移动的时刻直至在保持环363侧或台阶部360C侧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时间能够通过改变弹簧366的弹簧常数而调节。
例如,如图13中所示,变型4中的筒部360可以包括弹簧366,所述弹簧366分别在自由活塞35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处以在轴向方向上将自由活塞350夹在其间。此外,变型4中的筒部360可以包括弹性构件370,所述弹性构件370是在保持环363与一个弹簧366之间以及在另一个弹簧366与台阶部360C之间的由橡胶等制成的环状(环形)构件。
由于弹簧366和弹性构件370沿着轴向方向布置,当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自由活塞350与保持环363或台阶部360C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噪音更加无疑地受到抑制。
如上所述,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公开了以下内容:
(1)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
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 该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之间,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从设置在所述活塞中的可移动区域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处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以及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位于由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和关闭的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一侧的相反侧上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另一端处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
(2)根据(1)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其中,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移动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第二活塞产生阻尼力;并且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一端或所述另一端处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产生所述阻尼力。
(3)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活塞的一侧上沿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以及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 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
(4)在根据(3)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中,所述活塞具有在所述活塞的侧部上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凹部,并且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具有环形状,并且可移动地附接在所述活塞的所述凹部中。
(5)在根据(3)或(4)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中,其中,作为所述活塞的操作的结果,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活塞移动并且改变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并且,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活塞的位置是固定的时,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限制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的改变。
(6)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活塞,该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塞被形成为具有用于所述液体的多个通道;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设置在所述缸的轴向上的不同于所述缸中的所述活塞的位置的一位置处,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能够从沿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可移动区域的轴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一端处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以及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位于由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和关闭的所述活塞的所述多个通道一侧的相反侧上的所述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开口,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所述另一端处时,所述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开口。
(7)根据(6)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是设置在所述缸中的环状构件,并且被构造成限制在所述 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流动的所述液体的流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具有在该限制构件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形成的切口。
(8)根据(6)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阻尼材料,该阻尼材料被构造成减小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碰撞冲击,其中,该阻尼材料设置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所述可移动区域中的所述一端侧和所述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个上。
(9)根据(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中的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端相对,并且该驱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驱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
Claims (8)
1.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
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
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第一活塞被形成为至少具有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
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缸内部,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从设置在所述缸中并且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可移动区域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布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轴向的一侧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布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处的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远离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关闭,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抵接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处的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抵接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另一端处的所述第二表面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与所述第一活塞分离,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能够从所述可移动区域的轴向上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另一端,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
其中,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移动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第二活塞产生阻尼力;并且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一端或所述另一端处的状态中,所述压力阻尼装置使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产生所述阻尼力。
2.一种压力阻尼装置,包括:
缸,该缸被构造成存储液体;
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缸中沿所述缸的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该第一活塞被形成为至少具有液体流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
移动与分隔构件,该移动与分隔构件位于所述缸内部,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从设置在所述缸中并且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可移动区域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缸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
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布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轴向的一侧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布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处的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远离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关闭,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抵接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一端处的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一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
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抵接所述可移动区域的所述另一端处的所述第二表面时,该第二打开与关闭构件打开所述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与所述第一活塞分离,并且该移动与分隔构件能够从所述可移动区域的轴向上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另一端,
所述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的所述第一液体室侧上以在所述缸中的所述空间中形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三液体室,并且该第二活塞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三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多个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
其中,作为所述第一活塞的操作的结果,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移动并且改变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并且,当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的位置是固定的时,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限制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的容积的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是设置在所述缸中的环状构件,并且被构造成限制在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流动的所述液体的流动,其中,所述限制构件具有在该限制构件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形成的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阻尼材料,该阻尼材料被构造成减小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碰撞冲击,
其中,该阻尼材料设置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的所述可移动区域中的所述一端侧和所述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个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中的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端相对,并且该驱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驱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中的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端相对,并且该驱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驱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中的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端相对,并且该驱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缸的所述轴向方向上驱动所述移动与分隔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0375 | 2012-11-28 | ||
JP2012-260375 | 2012-11-28 | ||
JP2013-087407 | 2013-04-18 | ||
JP2013087407A JP5683634B2 (ja) | 2012-11-28 | 2013-04-18 | 圧力緩衝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1119A CN103851119A (zh) | 2014-06-11 |
CN103851119B true CN103851119B (zh) | 2017-06-23 |
Family
ID=4951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063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1119B (zh) | 2012-11-28 | 2013-10-31 | 压力阻尼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2716B2 (zh) |
EP (1) | EP2738417A3 (zh) |
JP (1) | JP5683634B2 (zh) |
CN (1) | CN1038511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202440B4 (de) * | 2014-02-11 | 2021-01-1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ntil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Schwingungsdämpfer sowie Kraftfahrzeug |
JP5719066B1 (ja) * | 2014-08-26 | 2015-05-13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圧力緩衝装置 |
JP6438715B2 (ja) * | 2014-09-03 | 2018-12-19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緩衝器 |
WO2017002595A1 (ja) * | 2015-06-30 | 2017-01-0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シリンダ装置 |
NL2015875B1 (en) * | 2015-11-27 | 2017-06-14 | Koni Bv | Shock absorber with comfort valve. |
US10954242B2 (en) * | 2016-07-05 | 2021-03-23 | The Broad Institute, Inc. | Bicyclic urea kinase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
CN106438819A (zh) * | 2016-11-29 | 2017-02-22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具有双余度双开启功能的压力阻尼器活塞 |
US10393211B2 (en) * | 2017-02-08 | 2019-08-27 |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 Hydraulic damper with a hydraulic stop arrangement |
CN107630964B (zh) * | 2017-09-20 | 2023-08-11 | 肇庆市维德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阻尼器 |
CN108266483B (zh) * | 2017-12-13 | 2020-03-20 |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阻尼液压缸 |
DE102018201297B4 (de) * | 2018-01-29 | 2022-07-07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ein Fahrzeug |
CN109114149B (zh) * | 2018-09-12 | 2020-11-0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轧机用分级阻尼减振装置 |
CN112483576B (zh) * | 2019-12-27 | 2022-04-22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液压阻尼器组件 |
CN111322343B (zh) * | 2020-03-25 | 2022-01-28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汽车减震器 |
CN113775686B (zh) * | 2021-11-10 | 2022-02-11 | 常州龙翔气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衡式气弹簧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306A (en) * | 1996-11-12 | 1998-10-20 | Tenneco Automotive Inc. | Stroke dependent damping |
US5971117A (en) * | 1996-05-06 | 1999-10-26 | Fichtel & Sachs Ag | Piston-cylinder aggregate with displacement-dependent dampening force field |
CN101903678A (zh) * | 2007-12-19 | 2010-12-01 | 奥林斯赛车公司 | 具有双活塞的减震器 |
CN102549296A (zh) * | 2009-09-03 | 2012-07-04 | 悬挂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被动阀以及具有该阀的可调阻尼减震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59723Y2 (zh) * | 1978-04-01 | 1982-12-20 | ||
DE2933590A1 (de) * | 1979-08-18 | 1981-03-26 | Stabilus Gmbh, 56070 Koblenz | Gasfeder mit hydraulischer oder hydropneumatischer enddaempfung |
JPS5910537U (ja) * | 1982-07-12 | 1984-01-23 | トキコ株式会社 | シリンダ装置 |
JPS5910536U (ja) * | 1982-07-12 | 1984-01-23 | トキコ株式会社 | シリンダ装置 |
JPS5992233U (ja) * | 1982-12-13 | 1984-06-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液圧緩衝器のためのシ−ル機構 |
JPS59172849U (ja) * | 1983-05-07 | 1984-11-19 | 株式会社昭和製作所 | 緩衝装置 |
JPS59172850U (ja) * | 1983-05-07 | 1984-11-19 | 株式会社昭和製作所 | 緩衝装置 |
DE3419364C2 (de) * | 1984-05-24 | 1994-03-24 | Stabilus Gmbh | Stufenlos blockierbares Hubaggregat |
DE3623787A1 (de) * | 1986-07-15 | 1988-01-21 | Bauer Fritz & Soehne Ohg | Gasfeder mit endlagendaempfung |
JPH0725251B2 (ja) * | 1987-01-16 | 1995-03-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関連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
JP2562422Y2 (ja) * | 1990-10-31 | 1998-02-10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バルブ |
JPH0499440U (zh) * | 1991-01-23 | 1992-08-27 | ||
JP3294661B2 (ja) * | 1993-04-20 | 2002-06-24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DE19852980A1 (de) * | 1998-11-17 | 2000-05-18 | Bosch Gmbh Robert | Ventil zum dosierten Einleiten von verflüchtigtem Brennstoff |
US6318523B1 (en) * | 2000-02-25 | 2001-11-2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Flexible monotube valve with digressive performance and independent low speed orifice |
DE10326482A1 (de) * | 2003-06-10 | 2005-01-05 | Suspa Holding Gmbh | Dämpfer |
JP2007002994A (ja) * | 2005-05-24 | 2007-01-11 | Showa Corp | 油圧緩衝器のピストン装置 |
DE102005031950B3 (de) * | 2005-07-08 | 2007-03-01 | Stabilus Gmbh | Gasfeder |
DE102005045267B3 (de) | 2005-09-22 | 2006-12-2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mplitudenselektiver Dämpfkraft |
JP4919045B2 (ja) * | 2007-04-19 | 2012-04-1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流体圧緩衝器 |
JP4967091B2 (ja) * | 2007-04-19 | 2012-07-0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流体圧緩衝器 |
DE102007019904B3 (de) * | 2007-04-27 | 2008-08-0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mplitudenselektiver Dämpfkraft |
DE102007025677B3 (de) | 2007-06-01 | 2009-01-0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Dämpfventil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
KR100909943B1 (ko) | 2008-07-16 | 2009-07-29 | 주식회사 만도 | 변위 가변형 쇽업소버 |
KR100947389B1 (ko) | 2008-09-29 | 2010-03-1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진폭 감응형 댐퍼 장치 |
JP5483007B2 (ja) * | 2010-01-29 | 2014-05-0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5378280B2 (ja) | 2010-03-26 | 2013-12-25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
-
2013
- 2013-04-18 JP JP2013087407A patent/JP56836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25 US US14/063,265 patent/US95927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28 EP EP13190437.7A patent/EP273841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0-31 CN CN201310530631.XA patent/CN10385111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1117A (en) * | 1996-05-06 | 1999-10-26 | Fichtel & Sachs Ag | Piston-cylinder aggregate with displacement-dependent dampening force field |
US5823306A (en) * | 1996-11-12 | 1998-10-20 | Tenneco Automotive Inc. | Stroke dependent damping |
CN101903678A (zh) * | 2007-12-19 | 2010-12-01 | 奥林斯赛车公司 | 具有双活塞的减震器 |
CN102549296A (zh) * | 2009-09-03 | 2012-07-04 | 悬挂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被动阀以及具有该阀的可调阻尼减震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29869A (ja) | 2014-07-10 |
JP5683634B2 (ja) | 2015-03-11 |
CN103851119A (zh) | 2014-06-11 |
EP2738417A3 (en) | 2018-02-14 |
US9592716B2 (en) | 2017-03-14 |
US20140144737A1 (en) | 2014-05-29 |
EP2738417A2 (en) | 201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1119B (zh) | 压力阻尼装置 | |
CN107636344B (zh) | 用于车辆悬架的液压减震器 | |
JP5783771B2 (ja) | 緩衝器 | |
JP6279759B2 (ja) | 緩衝器 | |
US9797466B2 (en) |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 |
JP5639865B2 (ja) | 緩衝器 | |
CN105452708A (zh) |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震器 | |
JP2005042920A (ja) | ダンパ | |
CN110107639B (zh) | 基于混合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 | |
CN104006108A (zh) | 缓冲器以及使用其的车辆 | |
JP2021055850A (ja) | 緩衝器 | |
CN103671675B (zh) | 液压缓冲器和阀 | |
US9879747B2 (en) | Shock absorber | |
JP5851159B2 (ja) | 緩衝器 | |
JP4331799B2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 |
WO2013145981A1 (ja) | 減衰バルブ | |
KR101662307B1 (ko) |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 |
WO2016194548A1 (ja) | 緩衝器 | |
US20240044392A1 (en) | Hydraulic damper having a pressure tube and a ring | |
JP5639882B2 (ja) | 緩衝器 | |
JP5639881B2 (ja) | 緩衝器 | |
JP2012137167A (ja) | 緩衝器 | |
KR20020040243A (ko) |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 |
KR20020046008A (ko) |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