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7256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7256B
CN103847256B CN201310597197.7A CN201310597197A CN103847256B CN 103847256 B CN103847256 B CN 103847256B CN 201310597197 A CN201310597197 A CN 201310597197A CN 103847256 B CN103847256 B CN 103847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lladeur train
speed
testing agency
load vari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7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7256A (zh
Inventor
横泽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7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41J19/205Position or speed detect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若开始回复原位动作,则在滑架(5)的位置或速度达到所设定的位置或速度的检测切换时刻前,实行滑架(5)的移动停止检测,判定是否移动停止,当判定为移动停止时,实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控制,成为切换时刻后,检测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当检测到负荷变化时,实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控制。即使回复原位动作中,当滑架与异物干涉时,也能迅速使得滑架停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装置,绘图器,上述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作为使用由排出液滴的液体排出头(液滴排出头)构成的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喷墨记录装置等为人们所公知。
在将记录头搭载在往复移动的滑架上形成图像的串行型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正确决定滑架的原位置。
于是,以往,使得滑架与装置本体的侧板碰接,将碰接位置或从该位置移动所设定量的位置设为原位置,实行回复原位动作,这为人们所公知(专利文献1等)。
又,滑架移动中,纸的浮起或误入到装置内的异物与滑架接触等发生异常场合,需要进行检测滑架与异物干涉的异物检测,迅速停止滑架。
于是,以往,当驱动滑架时,一边进行位置、速度驱动指令值的计算处理,一边通过线性编码器取得滑架的位置、速度信息,将其反馈,根据滑架位置或速度指令值和现在的滑架的位置、速度值的差分信息,判断滑架的驱动状态,当差分值超过容许值时,使得滑架停止,这为人们所公知(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0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40026号公报
当实行上述回复原位动作时,以往,通过滑架与侧板碰接,当使得滑架移动的驱动电机不得不停止(滑架的检测速度成为0)时,判定移动停止。
因此,在回复原位动作中,即使滑架与比侧板有弹性的异物接触,也不能马上判定移动停止,存在滑架有时损伤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回复原位动作中,当滑架与异物干涉时,也能迅速使得滑架停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滑架,搭载记录头,进行往复移动;
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以及
驱动控制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上述滑架的驱动源;
上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
移动停止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滑架停止移动;以及
负荷变化检测机构,检测上述驱动源的负荷变化;
根据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切换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和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使用;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前,实行根据移动停止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后,实行根据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滑架搭载记录头,进行往复移动;
检测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
根据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切换移动停止检测处理和负荷变化检测处理,所述移动停止检测处理检测滑架停止移动,所述负荷变化检测处理检测驱动源的负荷变化;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前,实行根据移动停止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后,实行根据上述负荷变化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即使回复原位动作中,当滑架与异物干涉时,也能迅速使得滑架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该装置的侧面模式说明图。
图3是该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主要部分平面说明图。
图4是供说明该装置的控制部的概要的方框说明图。
图5是供说明滑架速度控制一例的说明图。
图6A至图6C是供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开始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供说明从检测移动停止向检测负荷变化的切换时间的另一例的相对滑架移动距离的滑架的速度区域的说明图。
图8是供说明由控制部控制驱动回复原位动作时的滑架(主扫描电机)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供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供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第二例的流程图。
图11是供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第三例的流程图。
图12是供说明滑架速度控制一例的说明正转动作的滑架速度的PWM值的占空(Duty)比的指令值变化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PWM指令值和电压关系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供说明滑架速度控制一例的说明反转动作的滑架速度的PWM值的占空(Duty)比的指令值变化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滑架移动中当滑架与异物干涉时滑架的PWM的占空比的指令值变化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图1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侧面模式说明图,图3是该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主要部分平面说明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是串行型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1,以及配置在装置本体101的下侧的供纸装置102。供纸装置102设为与装置本体101分开的另一装置配置在装置本体101的下侧,但是,也可以如图2所示构成为与装置本体101设为一体。
在装置本体101的内部,配置图像形成部103,在从供纸装置102供給的作为卷筒状介质的卷筒纸120上形成图像。
又,在装置本体101的前面侧(将被印刷、切断的卷筒纸120排出侧设为前面),设有可开闭的开闭盖108,能开放内部的图像形成部103。
在图像形成部103中,作为导向部件的导向杆1以及导向撑条2架设在两侧板51,52,滑架5朝着箭头A方向(主扫描方向,滑架移动方向)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导向杆1以及导向撑条2上。
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一侧,配置使得滑架5往复移动的作为驱动源的主扫描电机8。同步带11挂设在由该主扫描电机8驱动回转的驱动带轮9和配置在主扫描方向另一侧的从动带轮10之间。滑架5的没有图示的带保持部固定在该同步带11,通过驱动主扫描电机8,使得滑架5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在滑架5上,搭载记录头6a~6d(不区别时称为“记录头6”),该记录头使得多个(在此,为5个)液体排出头以及向头供給液体的头罐设为一体。
在此,记录头6a和记录头6b~6d沿着与主扫描方向A正交的副扫描方向B,配置错开一头份(一喷嘴列份)位置。又,记录头6沿着与主扫描方向A正交的副扫描方向B,配列由排出液滴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使得墨滴排出方向向着下方搭载。
又,记录头6a~6d都具有二列喷嘴列。并且,记录头6a、6b不管从哪个喷嘴列都排出同色(黑色)的液滴。记录头6c从一喷嘴列排出青色(C)的液滴,将另一喷嘴列设为未使用喷嘴列。又,记录头6d从一喷嘴列排出黄色(Y)的液滴,从另一喷嘴列排出品红色(M)的液滴。
由此,对于黑白图像,使用记录头6a、6b,一次扫描(主扫描)能以二头份的宽度形成图像,对于彩色图像,可以使用例如记录头6b~6d形成。头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多个记录头全部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配置。
作为主罐的墨盒可更换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01,从所述墨盒通过供给管向记录头6的头罐供给各色墨液。
又,沿着滑架5的移动方向配置编码器片40,在滑架5设有读取编码器片40的编码器传感器41。由上述编码器片40及编码器传感器41构成线性编码器42,从线性编码器42的输出检测滑架5的位置及速度。
另一方面,滑架5的主扫描区域之中,在记录区域,从供纸装置102供給卷筒纸120,由运送手段21朝着与滑架5的主扫描方向A正交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纸运送方向:箭头B方向)间歇运送。
运送手段21包括运送辊23以及与运送辊23对向配置的加压辊24,运送从供纸装置102供給的作为卷筒状介质的卷筒纸120。并且,在运送辊23的下游侧,设有形成多个吸引孔的运送导向部件25,以及从运送导向部件25的吸引孔进行吸引的、作为吸引手段的吸引风扇26。
在该运送手段21的下游侧,如图2所示,配置作为切断手段的切刀27,将在记录头6形成图像的卷筒纸120以所设定长度切断。
再有,在滑架5的主扫描方向一侧,在运送导向部件25的侧方,配置进行记录头6的维持回复的维持回复机构80。
供纸装置102包括卷筒体112。卷筒体112是将长的作为卷筒状介质的纸(如上所述将其称为“卷筒纸”)120卷筒状卷绕在作为芯部件的管114。
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通过上浆等粘接将卷筒纸120的终端固定在管114进行安装,或者也可以不通过上浆等粘接不将卷筒纸120的终端固定在管114(非固定)安装。
并且,在装置本体101侧,配置用于对从供纸装置102的卷筒体112引出的纸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130,以及使得卷筒纸120弯曲朝上方供給的运送辊对131。
通过驱动运送辊对131回转,从卷筒体112输出卷筒纸120,该卷筒纸120在运送辊对131和卷筒体112之间以拉紧状态运送。接着,卷筒纸120经运送辊对131送入运送手段21的运送辊23和加压辊24之间。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得滑架5沿主扫描方向移动,通过运送手段21间歇运送从供纸装置102供給的卷筒纸120。并且,根据图像信息(打印信息)驱动记录头6,使其排出液滴,在卷筒纸120上形成所需要的图像。形成该图像的卷筒纸120由切刀27切断为所设定长度,受配置在装置本体101的前面侧的没有图示的排纸导向部件导向,排出到码放区收纳。
下面,参照图4的方框说明图,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概要。
控制部400包括CPU401、FPGA(场可编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403、包含RAM、ROM、NVRAM等的存储器411、电机驱动器414等。
CPU401的运算部402执行与FPGA403的各部的通信。
在FPGA403中,构成执行与CPU401通信的CPU控制部404,用于向存储器411进行存取的存储器控制部405。
又,在FPGA403中,设有执行编码器传感器416等的传感器信号的处理的传感器处理部407。传感器处理部407构成生成手段,从线性编码器42的输出信号生成滑架5的位置信号以及速度信号。
又,构成电机控制部408,控制驱动包含主扫描电机8的各部的电机417。
编码器传感器416包含上述检测滑架5的位置或速度的线性编码器42的编码器传感器41,构成检测运送辊23的回转量等的没有图示的旋转编码器的编码器传感器等。
又,电机417除了包含上述主扫描电机8,还包含驱动运送辊23回转的副扫描电机,驱动运送辊对131等回转的供纸电机等。作为电机,可以使用例如DC电机或步进电机等。
在此,说明电机417中包含的主扫描电机8的动作。
CPU401指示动作开始,同时,向电机控制部408指示移动速度、移动距离。
接受到来自CPU401指示的电机控制部408根据速度指示、移动距离指示信息作成驱动曲线,从编码器传感器416包含的编码器传感器41经由传感器处理部407得到编码器信息,将上述所作成的驱动曲线与该编码器信息进行比较。接着,计算PWM指令值,向电机驱动器414输出PWM指令值。
若所设定的动作结束,则电机控制部408向CPU401通知动作结束,CPU401接受动作结束的指示。
也可以CPU401作成驱动曲线,向电机控制部408给予指示,以代替电机控制部408作成驱动曲线。
即,在此,由CPU401和电机控制部408构成驱动控制手段,以PWM控制驱动作为滑架5的驱动源的主扫描电机8。并且,本发明的负荷变化检测手段、移动停止检测手段等由该控制部400构成。
下面,参照图5说明滑架速度控制一例。图5是说明驱动滑架时滑架速度变化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得滑架5扫描的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控制以PWM控制实行,由具有PI控制环路的伺服系统执行。在该系统中,通过使得决定PWM的占空比的指令值(以下,称为“速度指令值”)变化,控制滑架速度。
滑架的移动速度(滑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分为加速区域、等速区域、减速区域。
加速区域是从滑架5的移动开始到滑架速度V达到目标速度V1的区域。等速区域是滑架5以目标速度V1移动的区域。减速区域是滑架5从目标速度V1到停止(成为速度0)的区域。
并且,在形成图像时等通常时的滑架移动中,根据来自CPU401指示的目标速度及移动距离,在加速区域、等速区域、减速区域中,通过分别执行加速、等速、减速,使得滑架5移动所指示的移动距离。
下面,说明回复原位动作中的滑架5的移动。
在滑架5的主扫描位置的初始化动作(回复原位动作)中,例如,使得滑架5向着右侧侧板51移动,将侧板51作为碰接部件,使得滑架5与侧板51碰接。接着,通过将滑架5与侧板51碰接的位置(或从该位置朝逆方向移动所设定量的位置)设定作为滑架5的原位置,决定主扫描方向的绝对位置。也可以将左侧侧板52设为碰接部件。
当实行该回复原位动作时,将来自CPU401指示的移动距离设定为比装置的滑架5的最大移动宽度和减速区域合在一起的距离长的距离。由此,使得滑架5到达减速区域前与侧板(碰接部件)碰接。
并且,回复原位动作中,在加速区域中,检测滑架5停止移动,执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控制(第一驱动停止控制)。又,在等速区域中,检测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执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控制(第二驱动停止控制)。
在此,从通过检测停止移动的驱动停止控制向通过检测负荷变化的驱动停止控制的切换可以例如由电机控制部408将滑架速度达到所设定速度(目标速度V1)作为触发(trigger)执行。
该场合,关于滑架5的移动开始位置,如图5所示,既可以在加速区域内的时刻t1,滑架5与侧板51碰接,也可以在等速区域内的时刻t2、t3,滑架5与侧板51碰接。但是,如上所述,回复原位动作中的驱动指示将滑架5的移动距离设定为比最大移动宽度和减速区域合在一起的距离长的距离,因此,在减速区域,滑架5不会与侧板51碰接。
下面,参照图6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开始位置。图6是供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开始位置的说明图。
回复原位动作开始位置为装置本体上的滑架5可移动范围内全部。这是由于回复原位动作开始时,滑架5的绝对位置不明场合,设想例如电源断开时移动滑架5场合等。
在此,滑架5能在左侧板52(主扫描方向另一端)和右侧板51(主扫描方向一端)之间移动,若开始动作,滑架5朝图6A~图6C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能与右侧板碰接。在该例中,原位置为滑架5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侧,因此,滑架5与右侧板51碰接。
图6A是滑架5从主扫描区域的左端(左侧板52)开始移动的例子。这时,如上所述,在加速区域中执行滑架的移动停止检测,从等速区域执行负荷变化检测。设定移动距离,使得即使移动最大宽度也处于等速区域。
接着,在等速区域中,通过判断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检测向右侧板51的碰接,设定原位置。
图6B是滑架5从主扫描区域的中央附近开始移动的例子。这时也如上所述,在加速区域中执行滑架的移动停止检测,从等速区域执行负荷变化检测。
图6C是滑架5从主扫描区域的右侧板51前开始移动的例子,是在加速区域与右侧板51碰接场合的例子。在加速区域中,如上所述,通过判定滑架的移动停止(判定速度是否成为0),检测滑架5向右侧板51碰接,设定原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滑架速度切换移动停止检测和负荷变化检测场合,也可以设为由编码器传感器42检测到的滑架5的检测速度超过用速度指令值指令的指令速度时。
下面,参照图7说明第一驱动停止控制和第二驱动停止控制的切换时间的另一例。图7是供说明从检测移动停止向检测负荷变化的切换时间的另一例的相对滑架移动距离的滑架的速度区域的说明图。
在上述说明中,以在滑架速度的加速区域和等速区域切换第一驱动停止控制和第二驱动停止控制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在例如滑架位置进行切换。
在此,滑架位置X之中,所谓设想为有被记录介质的范围,是指电机控制部408设想为有被记录介质(卷筒纸120)的区域。
又,加速距离是为了加快滑架速度必要的滑架5的移动距离。从由被记录介质端部分离加速区域的位置开始移动滑架5。例如,加速距离全部设定为30mm场合,加速结束位置X1成为滑架5从动作开始位置0移动30mm的位置。在图7所示例中,滑架速度在位置X1的前侧(主扫描方向上游侧)达到最高速度(目标速度)。
并且,例如,滑架5移动作为加速距离设定的距离场合,在直到作为设想为有被记录介质范围的开始位置的加速结束位置X1期间,执行第一驱动停止控制(滑架5的移动停止检测),在那以后,执行第二驱动停止控制(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检测),判别滑架5是否与右侧板51碰接。
在此,在设想为有被记录介质的范围,滑架5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可能性高,因此,通过仅仅在该范围检测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判别滑架5是否与右侧板51碰接。
回复原位动作中,如上所述,执行回复原位动作,不产生减速开始位置X2、目标停止位置X3。
切换位置也可以设为开始从记录头6排出液滴、在被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在图像形成开始位置从第一驱动停止控制切换为第二驱动停止控制。
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由控制部控制的回复原位动作时的滑架(主扫描电机)的驱动控制一例。
若开始回复原位动作,则控制部400的电机控制部408执行滑架5的移动停止检测(步骤S101)。
此后,判别是否检测动作切换时刻(步骤S102)。
在此,若不是切换时刻(步骤S102的“否”),则进入步骤S103,判别是否滑架5移动停止(步骤S103)。
接着,若不是移动停止(步骤S103的“否”),则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
与此相反,若滑架5移动停止(步骤S103的“是”),则进入步骤S106,执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执行将PWM指令值设为电机停止指示。也可以将电机驱动器414的驱动器输出设为截止,执行驱动停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在是否检测动作切换时刻判别中,若成为检测切换时刻(步骤S102的“是”),则进入步骤S104,移到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检测处理。
接着,在步骤S105,判别在负荷变化检测处理中是否检测到主扫描电机8的负荷变化。
在此,当检测到负荷变化时(步骤S105的“是”),则进入步骤S106,执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
如上所述,在步骤S106中,执行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停止。接着,在步骤S107中,设定滑架5的原位置,结束回复原位动作。
这种场合,判别检测动作切换时刻如上所述可以确认滑架速度是否达到目标速度V1实行。或者也可以确认滑架位置是否到达负荷变化检测区域(例如到达加速结束位置X1)实行。
关于主扫描电机8的移动停止,当来自编码器传感器41的输入值一定时间不变化时,可以判定为移动停止。或者根据来自编码器传感器41的输入值计算的滑架5的移动速度(检测速度)一定时间速度成为“0”时,可以判定为移动停止。
负荷变化检测是将滑架5在等速移动中的、多个时刻的向主扫描电机8的电机输出值(电压值或电流值)与上次使得滑架5朝同一方向移动时的、与各测定时刻对应的时刻的电机输出值比较。并且,将两者的电机输出值之差与所设定的阈值比较,当超过阈值时,判断为滑架5与异物(包含右侧板51)接触的、产生负荷变化。
原位置的设定是将检测到滑架5与右侧板51(碰接部件)碰接时的位置设为“0”、使得检测滑架5的位置的计数器复位的动作(绝对位置的决定以及更新、确认动作)。
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的第一例。
在上述回复原位动作中,滑架5与右侧板51碰接前,因与异物干涉,产生负荷变化,引起驱动停止场合的位置也作为原位置设定。于是,在此,确认所设定的原位置是否正确。
首先,作为前提,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图示,在搭载在滑架5的记录头6的头罐,设有根据内部的液体残量变位的变位部件(以下,称为“测头”),在装置本体侧,设有检测测头的本体侧检测手段(本体侧传感器)。
于是,进行回复原位动作(步骤S001)后,进行测头检测动作(步骤S002),判别是否检测到测头(步骤S003)。
这时,当不能检测出测头时,判断回复原位动作设定的原位置不正确,再次进行回复原位动作。
与此相反,当能检测出测头时,判断回复原位动作设定的原位置正确,结束该处理。
在此,测头检测动作是使得滑架5移动到本体侧传感器的位置、本体侧传感器读取测头的动作,由此,能检测是否相对滑架5的绝对位置没有偏移。
上述测头用于检测头罐内的墨液残量,在一定范围具有检测宽度,因此,不能使用用于检测原位置。但是,当原位置偏移场合,不能检测测头自身,因此,能用于判断原位置是否正确。
检测上述测头的检测手段也可以作为用于检测原位置偏移的检测手段设置。
下面,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的第二例。
在该第二例中,在上述第一例中,即使实行测头检测动作也没有检测到测头时,通知异常动作(步骤S004)后,再次实行回复原位动作。
下面,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回复原位动作后的控制的第三例。
在该第三例中,判别在上述第一例中即使实行测头检测动作也没有检测到测头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次数(步骤S005)。并且,超过设定次数前,再次实行回复原位动作,当超过设定次数时,通知异常动作(步骤S006),结束处理。
由此,能避免发生不管到何时原位置设定都没有结束的事态。
下面,参照图12说明滑架速度控制一例。图12是说明滑架一次扫描(正转动作)的滑架速度的PWM值的占空(Duty)比的指令值变化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形态中,主扫描电机8使得滑架5扫描,主扫描电机8的驱动控制如上所述以PWM控制进行,由具有PI控制环路的伺服系统实行。在该系统中,通过使得决定PWM的占空比的指令值(以下,称为“PWM指令值”),控制滑架速度。
在此,PWM指令值例如图13所示分配。
说明这样控制PWM的占空比、控制电机速度一例。
首先,从来自外部的指示速度,减去由编码器等的位置或速度的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控制对象(在此是滑架)的移动速度或电机的回转速度,计算速度误差Ve。
接着,根据(1)式,计算操作量(在此是PWM的占空比)。在(1)式中,Kp是比例控制常数,Ki是积分控制常数。
PWM=Kp×Ve+Ki×∫Ve·dt (1)
根据该计算值,使得给予电机驱动器414的PWM指令值变化,实行滑架5的速度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中,实行PI控制,但也可以实行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图14表示滑架反转动作的滑架速度的PWM值的占空(Duty)比的指令值变化一例。
下面,参照图15说明作为负荷变化检测的异物检测控制一例。图15是说明滑架移动中当滑架与异物干涉时滑架的PWM的占空比的指令值变化一例的说明图。
在此,在等速区域的等速控制中,保持PWM指令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计算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的宽度(将其称为“变化幅度”)。并且,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变化幅度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实行异物检测(检测滑架与异物是否干涉)。
即,若滑架5在等速移动中与异物干涉,则电机控制部408由于由编码器传感器41检测到的速度(检测位置)和目标速度(目标位置)的差分量变大,使得PWM指令值变化,欲提高主扫描电机8的速度。
并且,若PWM指令值变化,则PWM指令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的变化幅度变大。于是,当超越预先设定的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的阈值时,使得主扫描电机8的PWM指令值强制地变化为电机停止指示(在图13例中PWM指令值2000),停止驱动主扫描电机8,使得滑架5停止。
这样,通过以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设定阈值,能确实精度良好地检测判定滑架与异物干涉。
即,滑架的等速区域的PWM指令值因负荷等影响而变化,并不限定为每次相同指令值。与此相反,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即使负荷变化也不变化,以对PWM指令值施加偏移那样的形式,PWM指令值变化。
例如,若负荷变重,则即使相同速度,PWM指令值也上升,若负荷变轻,则即使相同速度,PWM指令值也下降,但是,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通过预先设定与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对应的阈值,即使负荷变化,也能以相同阈值检测异物。
又,即使因打印模式(相对画质使得速度优先的模式,或相对速度使得画质优先的模式等)、纸设置时等动作不同,等速区域的速度也变化。
这种场合,通过预先以PWM指令值的变化幅度设定阈值,能以相同阈值检测异物。
再有,即使对于因周围环境变化引起的PWM指令值的偏差也能对应。
上述实施形态中关于主扫描电机的控制的各处理通过存储在ROM等的程序使得计算机(CPU)执行。该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提供,或通过因特网等网络下载提供。
在本发明中,所谓“纸”并不将材质局限于纸,也包含0HP片材、布、玻璃、基板等,意味墨滴、其它液体等可附着者,包含被称为被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记录纸等。又,图像形成、记录、印字、打印、印刷也作为同义语。
又,在本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意味在纸、丝、纤维、布、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介质上排出液体形成图像的装置,又,所谓“图像形成”不仅对介质赋与具有文字或图形等意义的图像,而且也意味对介质赋与不具有图形等意义的图像(包含仅仅使得液滴附着在介质上)。
又,所谓“墨”并不作特别限定,并不限定于称为墨者,而是用于作为称为记录液、定影处理液、液体等能形成图像的所有液体的总称,例如,也包含DNA试料、抗蚀剂、图案材料、树脂等。
又,所谓“图像”并不局限于平面图像,也包含赋与形成立体物的图像,或将立体自身三元造型形成的像。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适用于使用卷筒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也同样适用于使用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滑架,搭载记录头,进行往复移动;
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以及
驱动控制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上述滑架的驱动源;
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
移动停止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滑架停止移动;以及
负荷变化检测机构,检测上述驱动源的负荷变化;
根据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切换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和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使用;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前,实行根据移动停止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后,实行根据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执行上述滑架与碰接部件碰接、决定上述滑架的原位置的回复原位动作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执行上述回复原位动作时,将上述滑架停止的位置设定为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停止的位置设定为原位置时,执行检测上述设定的原位置是否正确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成为所设定距离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位于用上述记录头形成图像的被记录介质的滑架移动方向端部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到达上述记录头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的检测速度超过指令速度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架的对于上述驱动源的指令速度达到所设定速度时,进行从上述移动停止检测机构向上述负荷变化检测机构的切换。
1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滑架搭载记录头,进行往复移动;
检测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
根据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切换移动停止检测处理和负荷变化检测处理,所述移动停止检测处理检测滑架停止移动,所述负荷变化检测处理检测驱动源的负荷变化;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前,实行根据移动停止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上述滑架的位置或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或速度后,实行根据上述负荷变化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使得上述驱动源停止驱动的控制。
CN201310597197.7A 2012-11-29 2013-11-2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847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1219 2012-11-29
JP2012261219A JP6236774B2 (ja) 2012-11-29 2012-11-29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7256A CN103847256A (zh) 2014-06-11
CN103847256B true CN10384725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77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7197.7A Active CN103847256B (zh) 2012-11-29 2013-11-2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11742B2 (zh)
JP (1) JP6236774B2 (zh)
CN (1) CN1038472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4595B2 (ja) * 2014-12-01 2018-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73031B2 (en) 2016-02-02 2019-08-06 Ricoh Company, Ltd. Movement control device, ink-droplet ejection device, mov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19070251A1 (en) * 2017-10-04 2019-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ANNING PRINTER TROLLEY
JP2019188778A (ja) * 2018-04-27 2019-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802B2 (ja) 1993-04-02 1998-04-08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キャリア・ジャム検出制御方法
JP3166998B2 (ja) * 1994-02-08 2001-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JP2002036518A (ja) * 2000-07-24 2002-02-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印字装置
JP2002347235A (ja) * 2001-05-24 2002-12-04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615178B2 (ja) 2001-10-15 2005-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JP2003200570A (ja) 2002-01-09 2003-07-1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キャリッジ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025549A (ja) 2002-06-24 2004-01-29 Canon Inc モ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4174984A (ja) 2002-11-28 2004-06-2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4358799A (ja) * 2003-06-04 2004-12-24 Canon Inc キャリッジ駆動制御方法
JP4645799B2 (ja) 2004-06-30 2011-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駆動装置、該キャリッジ駆動装置を備えた液体噴射装置
JP4631341B2 (ja) 2004-07-27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初期化処理の実行方法
JP2006168108A (ja) * 2004-12-15 2006-06-2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6240026A (ja) * 2005-03-02 2006-09-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JP4792920B2 (ja) * 2005-10-31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1623B2 (ja) * 2006-04-03 2011-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5032909B2 (ja) 2007-07-27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搬送不良検出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格納した情報記録媒体
JP2010259177A (ja) * 2009-04-23 2010-11-11 Seiko Epson Corp 駆動制御装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10841A (ja) * 2009-11-27 2011-06-0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65494B2 (ja) * 2009-12-14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6045A (ja) 2009-12-16 2011-06-30 Canon Inc キャリッジ加速度変更に対応した記録装置
JP2011168028A (ja) 2010-02-22 2011-09-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7460B2 (ja) 2010-09-10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サーボ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サー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942848B2 (ja) * 2011-01-22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を吐出する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46103A1 (en) 2014-05-29
US9211742B2 (en) 2015-12-15
JP6236774B2 (ja) 2017-11-29
CN103847256A (zh) 2014-06-11
JP2014104716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72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89260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967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778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33454B2 (e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CN102756570B (zh)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8579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037037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N103358722A (zh) 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打印装置
JP2018001715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2016007515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forming test patter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4070837A (zh) 连续进给打印机中的皱折检测
US83369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6059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439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79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14610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808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68772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JP20131732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16479B2 (ja) 印刷装置、ホーム位置決め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1066045A (ja) 像形成装置、像形成方法及び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11865847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EP3991979A1 (en) A printing unit
EP4063131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