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7078A - 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7078A
CN103847078A CN201310534189.8A CN201310534189A CN103847078A CN 103847078 A CN103847078 A CN 103847078A CN 201310534189 A CN201310534189 A CN 201310534189A CN 103847078 A CN103847078 A CN 103847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ar fender
dynamic pressure
pressure plat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41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7078B (zh
Inventor
森谷知宽
田村惇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7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7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合模力偏向一方的注射成型机。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10)具备安装有模具(32、33)的压板(12、13)。压板(13)包括安装有模具(33)的可动压板主体(41)、及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支承部(42L、42R)。支承部(42L、42R)包括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可动压板主体(41)的力的部分。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1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6171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通过向模具装置的型腔空间填充熔融树脂并使其固化而制造成型品(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模具装置由定模及动模构成。定模安装在固定压板上,动模安装在可动压板上。可动压板相对于固定压板接触分离,由此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合模时,在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型腔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1529号公报
构成注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的部件中,固定压板和可动压板等部件由主体及支承主体的支承部构成。支承部大致呈倒L字形状,其包括自主体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及从该水平部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
自主体向水平部施加的力相对于水平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并在支承部产生力矩。因此,支承部大大挠曲,主体的中心线向上下方向大大偏离,存在合模力偏向一方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合模力偏向一方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具备:
装有模具的压板,
该压板包括安装有所述模具的压板主体、及支承该压板主体的支承部,
该支承部包括向斜下方传递来自所述压板主体的力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合模力偏向一方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闭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开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为可动压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为固定压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为后压板的剖视图。
图6为自图3所示的可动压板主体施加到支承部的力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闭模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开模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7的IX-IX线的剖视图,为后压板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7的X-X线的剖视图,为吸附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图。
图中:10-注射成型机,11-机架,12-固定压板,13-可动压板,14L、14R-滑块,15-后压板,16-连接杆,17L、17R-引导件,30-模具装置,32-定模,33-动模,41-可动压板主体,42L、42R-支承部,43L、43R-臂部,44L、44R-柱部,51-固定压板主体,52L、52R-支承部,53L、53R-臂部,54L、54R-柱部,61-后压板主体,62L、62R-主体支承部,63L、63R-臂部,64L、64R-柱部,110-注射成型机,111-机架,115-后压板,118-吸附板,134-电磁铁,135-吸附部,161-后压板主体,162L、162R-主体支承部,163L、163R-臂部,164L、164R-柱部,171-吸附板主体,172L、172R-主体支承部,173L、173R-臂部,174L、174R-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对应的结构赋予相同或相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将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前方,并将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将相对于机架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闭模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开模时的状态的图。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为可动压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为固定压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为后压板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10具备机架11、固定在机架11上的固定压板12、及与固定压板12隔着间隔配设的后压板15。固定压板12与后压板15由多根(例如4根)连接杆16连结。连接杆16的轴向成为前后方向。由于合模时容许连接杆16伸长,因此后压板15载置为能够相对于机架11进退。
注射成型机10还具备配设于固定压板12与后压板15之间的可动压板13。如图3等所示,可动压板13固定在左右成对的滑块14L、14R上,滑块14L、14R沿铺设于机架11上的引导件17L、17R向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由此,可动压板13相对于固定压板12自如地接近分离。可动压板13在与连接杆1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缺口。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压板13在与各连接杆1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缺口,但也可以具有贯穿孔来代替缺口。
动模33安装于可动压板13的与固定压板12相对置的面上,定模32安装于固定压板12的与可动压板13相对置的面上。模具装置30由定模32和动模33构成。可动压板13前进时,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而进行闭模。并且,可动压板13后退时,动模33与定模32分离而进行开模。
注射成型机10还具备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后压板15之间的肘节机构20、及使肘节机构20工作的合模用马达26。合模用马达26具备作为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部的滚珠丝杠机构,并通过使驱动轴25进退来使肘节机构20工作。
肘节机构20例如具有:十字头24,沿与模开闭方向平行的方向进退自如;第2肘杆23,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十字头24上;第1肘杆21,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后压板15上;及肘臂22,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可动压板13上。第1肘杆21与第2肘杆23、及第1肘杆21与肘臂22分别被销结合。该肘节机构20为所谓的内巻5支点双肘节机构。
合模装置由固定压板12、可动压板13、后压板15、肘节机构20、合模用马达26等构成。
接着,参考图1及图2,对上述结构的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完成开模的状态(图2的状态)下,向正方向驱动合模用马达26而使作为被驱动部件的十字头24前进,由此使肘节机构20工作。如此,可动压板13前进,如图1所示,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从而完成闭模。
接着,若进一步向正方向驱动合模用马达26,则肘节机构20产生由合模用马达26产生的推力乘以肘节倍率的合模力。通过该合模力来进行合模。并且,在合模状态下的定模32与动模33之间形成未图示的型腔空间。射出缸向型腔空间填充熔融树脂,所填充的熔融树脂被固化而成为成型品。
接着,向反方向驱动合模用马达26而使十字头24后退,从而使肘节机构20工作,由此可动压板13后退而进行开模。之后,顶出装置从动模33顶出成型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使用肘节机构20来产生合模力,但可以不使用肘节机构20而将由合模用马达26产生的推力直接作为合模力来传递到可动压板13。并且,也可以将由合模用缸产生的推力直接作为合模力来传递到可动压板13。并且,还可以利用线性马达来进行模开闭并利用电磁铁来进行合模,合模装置的方式并没有限制。
接着,参考图1及图3对可动压板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可动压板13经由滑块14L、14R和引导件17L、17R等被机架11支承。可动压板13包括安装动模33的可动压板主体41、及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支承部42L、42R。可动压板主体41及支承部42L、42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还可以使用焊接。
可动压板主体41具有安装动模33的模具安装面。以使动模33的中心线与可动压板主体41的模具安装面的中心对齐的方式将动模33安装于可动压板主体41即可。
在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与模具安装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后端面)上设置有安装肘节机构20的肘节安装部45。肘节安装部45例如设置上下一对且分别摆动自如地支承肘臂22。
支承部42L、42R夹着可动压板主体41设置在左右两侧。支承部42L、42R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即,支承部42L、42R在相对于机架11与可动压板主体41的模具安装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
支承部42L、42R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使可动压板主体41从机架11分离。支承部42L、42R在一端部与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连接,在另一端部与滑块14L、14R连接。
而且,模具装置30的温度通过温度调节器被调节到规定的温度。动模33的热量经由可动压板主体41及支承部42L、42R等向机架11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42L、42R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因此与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下面时不同,可动压板主体41的温度分布成为上下对称。由此,可动压板主体41上下对称地产生热变形,且相对于机架11保持为垂直。其结果,动模33与定模32保持为平行,合模力不易偏向一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42L、42R不限制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下面,因此可动压板主体41能够向上下两个方向产生热变形。由此,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机架11上下偏离,动模33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定模32的中心线上下偏离。
接着,参考图3及图6,对因可动压板主体41的重量而施加到支承部42L、42R的力进行说明。图6为从可动压板主体施加到支承部的力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支承部42L、42R具有自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43L、43R、及自臂部43L、43R的前端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柱部44L、44R。左侧臂部43L与左侧柱部44L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同样地,右侧臂部43R与右侧柱部44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臂部43L、43R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可动压板主体41的力。
如图6所示,自可动压板主体41施加到臂部43L、43R的力F成为臂部43L、43R的延伸方向(即,朝向斜下方)的第1力F1和相对于臂部43L、43R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第2力F2。由第1力F1和第2力F2产生的力矩的方向相反,因此在支承部42L、42R上产生的力矩变小。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2L、4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可动压板主体41的力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因可动压板主体41的重量而在支承部42L、42R产生的力矩变小。由此,支承部42L、42R不易挠曲,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因此合模力较小地偏向一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2L、42R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侧面,但也可以支承可动压板主体41的与模具安装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只要支承部42L、4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可动压板主体41的力的部分,就能够减小合模力偏向一方。
接着,参考图1及图4,对固定压板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固定压板12被机架11支承。固定压板12包括安装定模32的固定压板主体51、及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支承部52L、52R。固定压板主体51及支承部52L、52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还可以使用焊接。
固定压板主体51具有安装定模32的模具安装面。以使定模32的中心线与固定压板主体51的模具安装面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将定模32安装于固定压板主体51上即可。在固定压板主体51上固定有连接杆16的前端部。
支承部52L、52R夹着固定压板主体51设置在左右两侧。支承部52L、52R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即,支承部52L、52R在相对于机架11与固定压板主体51的模具安装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
支承部52L、52R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使固定压板主体51从机架11分离。支承部52L、52R在一端部与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连接,在另一端部与机架11连接。
而且,模具装置30的温度通过温度调节器被调节到规定的温度。定模32的热量经由固定压板主体51及支承部52L、52R向机架11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2L、52R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因此与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下面时不同,固定压板主体51的温度分布成为上下对称。由此,固定压板主体51上下对称地产生热变形,且相对于机架11保持为垂直。其结果,定模32与动模33保持为平行,合模力不易偏向一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2L、52R不限制固定压板主体51的下面,因此固定压板主体51能够向上下两个方向产生热变形。由此,固定压板主体51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机架11上下偏离,定模32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动模33的中心线上下偏离。
如图4所示,支承部52L、52R具有自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53L、53R、及自臂部53L、53R的前端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柱部54L、54R。左侧臂部53L与左侧柱部54L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同样地,右侧臂部53R与右侧柱部54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臂部53L、53R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固定压板主体51的力。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52L、5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固定压板主体51的力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因固定压板主体51的重量而在支承部52L、52R产生的力矩变小。支承部52L、52R不易挠曲,固定压板主体5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因此合模力较小地偏向一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52L、52R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侧面,但也可以支承固定压板主体51的与模具安装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只要支承部52L、5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固定压板主体51的力的部分,就能够减小合模力偏向一方。
接着,参考图1及图5,对后压板15的结构进行说明。
后压板15被机架11支承。后压板15包括后压板主体61及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主体支承部62L、62R。后压板主体61及主体支承部62L、62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还可以使用焊接。
在后压板主体61的与可动压板13相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安装肘节机构20的肘节安装部65。肘节安装部65例如设置上下一对且分别摆动自如地支承第1肘杆21。
主体支承部62L、62R夹着后压板主体61设置在左右两侧。主体支承部62L、62R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即,主体支承部62L、62R在相对于机架11与后压板主体61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
主体支承部62L、62R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使后压板主体61从机架11分离。主体支承部62L、62R在一端部与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连接,在另一端部与机架11连接。
如图5所示,主体支承部62L、62R具有自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63L、63R、及自臂部63L、63R的前端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柱部64L、64R。左侧臂部63L与左侧柱部64L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同样地,右侧臂部63R与右侧柱部64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臂部63L、63R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61的力。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62L、6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61的力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因后压板主体61的重量而在主体支承部62L、62R产生的力矩变小。主体支承部62L、62R不易挠曲,后压板主体6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因此合模力较小地偏向一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62L、62R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侧面,但也可以支承后压板主体61的与肘节机构安装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后端面)。只要主体支承部62L、6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61的力的部分,就能够减小合模力偏向一方。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闭模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开模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沿图7的IX-IX线的剖视图,为后压板的剖视图。图10为沿图7的X-X线的剖视图,为吸附板的剖视图。
注射成型机110具备机架111、固定在机架111上的后压板115、及与后压板115隔着间隔配设的固定压板112。后压板115与固定压板112由多根(例如4根)连接杆116连结。连接杆116的轴向成为前后方向。由于合模时容许连接杆116伸长,因此固定压板112载置为能够相对于机架111进退。
注射成型机110还具备配设于固定压板112与后压板115之间的可动压板113。可动压板113固定在左右成对的滑块114上,滑块114沿铺设于机架111上的引导件117L、117R进退自如。由此,可动压板113相对于固定压板112自如地接近分离。可动压板113在与连接杆11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缺口。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压板113在与各连接杆11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缺口,但也可以具有贯穿孔来代替缺口。
动模133安装于可动压板113的与固定压板112相对置的面上,定模132安装于固定压板112的与可动压板113相对置的面上。模具装置130由定模132和动模133构成。可动压板113前进时,动模133与定模132接触而进行闭模。并且,可动压板113后退时,动模133与定模132分离而进行开模。
注射成型机110还具备与可动压板113一同进退的吸附板118、及隔着间隔连结可动压板113与吸附板118的杆119。在设置于吸附板118与可动压板113之间的后压板115上形成有使杆119贯穿的孔。
吸附板118固定在滑动基座Sb上,滑动基座Sb沿引导件117L、117R进退自如。由此,吸附板118成为比后压板115更靠后方进退自如。
注射成型机110还具备作为使可动压板113进退的模开闭驱动部的线性马达120。线性马达120例如配设于与可动压板113一同进退的吸附板118与机架111之间。另外,线性马达120也可以配设于可动压板113与机架111之间。
线性马达120具备固定件121及可动件122。固定件121形成于机架111上,可动件122形成于滑动基座Sb的下端。若对可动件122的线圈123供给预定的电流,则可动件122可通过由流经线圈123的电流形成的磁场与由固定件121的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进退。随此,吸附板118及可动压板113进退,从而进行闭模及开模。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永久磁铁配设于固定件121上,并将线圈123配设于可动件122上,但也可以将线圈配设于固定件上,并将永久磁铁配设于可动件上。此时,线圈不会随着线性马达120的驱动而移动,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用于对线圈供给电力的配线。
另外,作为模开闭驱动部,可以利用旋转马达及将旋转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或流体压缸(例如油压缸)等来代替线性马达120。
由形成于后压板115的电磁铁134和形成于吸附板118的吸附部135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若对电磁铁134进行通电而驱动电磁铁134,则在电磁铁134与吸附部135之间产生吸附力,从而产生合模力。并且,若停止对电磁铁134的通电,则吸附力消失,从而合模力消失。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铁134与后压板115分体形成,且吸附部135与吸附板118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将电磁铁作为后压板115的一部分,且将吸附部作为吸附板118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电磁铁与吸附部的配置也可以相反。例如,也可以在吸附板118侧设置电磁铁134,且在后压板115侧设置吸附部135。
接着,参考图7及图8,对上述结构的注射成型机1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完成开模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驱动线性马达120而使可动压板113前进。于是,如图7所示,动模133抵接于定模132,完成闭模。在完成闭模的时刻,在后压板115与吸附板118之间,即在电磁铁134与吸附部135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δ。另外,与合模力相比,闭模所需要的力很小。
完成闭模后驱动电磁铁134从而在隔着预定的间隙δ而相对置的电磁铁134与吸附部135之间产生吸附力。通过该吸附力,在可动压板113与固定压板112之间产生合模力。并且,在合模状态下的定模132与动模133之间形成未图示的型腔空间。射出缸向型腔空间填充熔融树脂,所填充的熔融树脂被固化而成为成型品。
完成合模后驱动线性马达120而使可动压板113后退。动模133后退而进行开模。开模后,未图示的顶出装置从动模133顶出成型品。
固定压板112具有与图1及图3所示的固定压板12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并且,可动压板113具有与图1及图4所示的可动压板13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参考图7及图9,对后压板115的结构进行说明。
后压板115被机架111支承。后压板115包括后压板主体161、及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主体支承部162L、162R。后压板主体161及主体支承部162L、162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还可以使用焊接。
在后压板主体161的吸附面(后端面)上形成有容纳电磁铁134的线圈136的槽137。槽137以包围杆119的方式形成。比槽137更靠内侧形成有磁芯138。在磁芯138的周围卷绕有线圈136。在后压板主体161的除磁芯138以外的部分形成有磁轭139。若对电磁铁134进行通电而驱动电磁铁134,则电磁铁134吸附吸附部135,从而产生合模力。
支承部162L、162R夹着后压板主体161设置在左右两侧。主体支承部162L、162R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即,主体支承部162L、162R在相对于机架111与后压板主体161的吸附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
主体支承部162L、162R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使后压板主体161从机架111分离。主体支承部162L、162R在一端部与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连接,在另一端部与机架111连接。
而且,驱动电磁铁134时,后压板主体161被电磁铁134的焦耳热加热。后压板主体161的热量经由主体支承部162L、162R向机架111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支承部162L、162R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因此与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下面时不同,后压板主体161的温度分布成为上下对称。由此,后压板主体161上下对称地产生热变形,且相对于机架111保持为垂直。其结果,后压板主体161与吸附板主体171成为平行,吸附力不易偏向一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支承部162L、162R不限制后压板主体161的下面,因此后压板主体161能够向上下两个方向产生热变形。由此,后压板主体161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机架111上下偏离,后压板主体161的中心线与吸附板主体17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
如图9所示,主体支承部162L、162R具有自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163L、163R、及自臂部163L、163R的前端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柱部164L、164R。左侧臂部163L与左侧柱部164L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同样地,右侧臂部163R与右侧柱部164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臂部163L、163R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161的力。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162L、16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161的力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因后压板主体161的重量而在主体支承部162L、162R产生的力矩变小。主体支承部162L、162R不易挠曲,后压板主体16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因此合模力较小地偏向一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162L、162R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侧面,但也可以支承后压板主体161的与吸附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前端面)。只要主体支承部162L、16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后压板主体161的力的部分,就能够减小合模力偏向一方。
接着,参考图7及图10,对吸附板118的结构进行说明。
吸附板118经由滑动基座Sb及引导件117L、117R等被机架111支承。吸附板118包括吸附板主体171、及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主体支承部172L、172R。吸附板主体171及主体支承部172L、172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还可以使用焊接。
在吸附板主体171的吸附面(前端面)上自吸附面以规定的深度形成被电磁铁134吸附的吸附部135。吸附部135形成于包围杆119的部分。
主体支承部172L、172R夹着吸附板主体171设置在左右两侧。主体支承部172L、172R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即,主体支承部172L、172R在相对于机架111与吸附板主体171的吸附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
主体支承部172L、172R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使吸附板主体171从滑动基座Sb或机架111分离。主体支承部172L、172R在一端部与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连接,在另一端部与滑动基座Sb连接。
而且,若在合模开始时和合模结束时电磁铁134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则涡流流经形成有吸附部135的吸附板主体171,从而吸附板主体171发热。吸附板主体171的热量经由主体支承部172L、172R等向机架111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支承部172L、172R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因此与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下面时不同,吸附板主体171的温度分布成为上下对称。由此,吸附板主体171上下对称地产生热变形,且相对于机架111保持为垂直。其结果,吸附板主体171与后压板主体161保持为平行,吸附力不易偏向一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支承部172L、172R不限制吸附板主体171的下面,因此吸附板主体171能够向上下两个方向产生热变形。由此,吸附板主体171的中心线不易相对于机架111上下偏离,后压板主体161的中心线与吸附板主体17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
如图10所示,主体支承部172L、172R具有自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臂部173L、173R、及自臂部173L、173R的前端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柱部174L、174R。左侧臂部173L与左侧柱部174L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同样地,右侧臂部173R与右侧柱部174R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用螺栓等进行固定。臂部173L、173R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吸附板主体171的力。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172L、17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吸附板主体171的力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因吸附板主体171的重量而在主体支承部172L、172R产生的力矩变小。主体支承部172L、172R不易挠曲,吸附板主体171的中心线不易上下偏离,因此合模力较小地偏向一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支承部172L、172R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侧面,但也可以支承吸附板主体171的与吸附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后端面)。只要主体支承部172L、172R具有向斜下方传递来自吸附板主体171的力的部分,合模力就较小地偏向一方。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改良。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可动压板的支承部具有柱部,但可以没有柱部,也可以仅由臂部构成。并且,臂部为直线状,但也可以是曲线状。在固定压板、后压板、吸附板中也相同。以下,参考图11,对可动压板的支承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图。本变形例的可动压板213的支承部242L、242R具有曲线形状的臂部243L、243R。本变形例的内容也能够适用于固定压板、后压板及吸附板中。
如图11所示,可动压板213包括安装有动模的可动压板主体241、及支承可动压板主体241的支承部242L、242R。支承部242L、242R包括自可动压板主体241延伸的曲线形状的臂部243L、243R、及自臂部243L、243R的前端向下延伸的柱部244L、244R。如此,臂部243L、243R也可以是曲线形状。来自可动压板主体241的力在臂部243L、243R的中途向斜下方传递。

Claims (4)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具备:
安装有模具的压板,
该压板包括安装有所述模具的压板主体、及支承该压板主体的支承部,
该支承部包括向斜下方传递来自所述压板主体的力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还具备经由连接杆与安装有定模的固定压板连结的后压板,
该后压板包括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后压板主体、及支承该后压板主体的主体支承部,
该主体支承部包括向斜下方传递来自所述后压板主体的力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具备:
第1部件,形成有电磁铁;及
第2部件,形成有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吸附部,
由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吸附部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
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形成有产生所述合模力的部件的主体、及支承该主体的主体支承部,
该主体支承部包括向斜下方传递来自所述主体的力的部分。
4.一种注射成型机,其中,具备:
第1部件,形成有电磁铁;
第2部件,形成有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吸附部;及
机架,支承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
由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吸附部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
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形成有产生所述合模力的部件的主体、及支承该主体的主体支承部,
该主体支承部在相对于所述机架与所述主体的吸附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支承所述主体。
CN201310534189.8A 2012-11-29 2013-11-01 注射成型机 Active CN103847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1715 2012-11-29
JP2012261715A JP5913068B2 (ja) 2012-11-29 2012-11-29 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7078A true CN103847078A (zh) 2014-06-11
CN103847078B CN10384707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85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189.8A Active CN103847078B (zh) 2012-11-29 2013-11-01 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13068B2 (zh)
KR (1) KR101591151B1 (zh)
CN (1) CN103847078B (zh)
TW (1) TWI631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507B2 (ja) * 2014-06-27 2018-06-2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成形装置
JP6345508B2 (ja) * 2014-06-27 2018-06-2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可動盤、開閉装置及び成形装置
JP7080695B2 (ja) * 2018-03-29 2022-06-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7203547B2 (ja) * 2018-09-26 2023-01-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DE102020117168A1 (de) 2020-06-30 2021-12-30 Arburg Gmbh + Co Kg Form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zur Verarbeitung von Kunststoff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1528A (ja) * 2007-10-19 2009-05-14 Sodick Plastech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の横型型締装置
US20110200701A1 (en) * 2009-12-21 2011-08-18 Carsten Link Platen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3473C2 (de) * 1993-03-20 1996-12-19 Karl Hehl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TW533186B (en) * 2000-08-09 2003-05-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Jib crane
CA2672963C (en) * 2007-01-24 2011-03-08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ing-system platen having tie-bar accommodation corners that resist coplanar disorientation
CN101674925A (zh) * 2007-05-21 2010-03-1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装置控制方法
JP5008609B2 (ja) * 2008-06-19 2012-08-22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直圧式型締装置
CN201942430U (zh) * 2010-12-23 2011-08-24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起重桁架及具有其的桁架式起重设备
JP5059952B2 (ja) 2011-02-14 2012-10-3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トグルリンク式型締装置のリアプラテン
CN202542699U (zh) * 2012-03-28 2012-11-21 江苏华澄重工有限公司 桁架式门座起重机的端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1528A (ja) * 2007-10-19 2009-05-14 Sodick Plastech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の横型型締装置
US20110200701A1 (en) * 2009-12-21 2011-08-18 Carsten Link Platen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91151B1 (ko) 2016-02-02
TW201420307A (zh) 2014-06-01
JP2014104732A (ja) 2014-06-09
KR20140070370A (ko) 2014-06-10
TWI631003B (zh) 2018-08-01
JP5913068B2 (ja) 2016-04-27
CN103847078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7078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1505941B (zh) 合模装置
CN101031405B (zh) 合模装置
CN101977746B (zh) 合模装置
CN103847080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2773977A (zh) 合模装置以及合模控制方法
CN104526226B (zh) 一种用于焊接汽车转向柱安装支架总成的夹具
CN101977745A (zh) 合模装置
CN104482000A (zh) 一种玻璃门压合机
CN103568229A (zh) 注射成型机
CN206263824U (zh) 商用车车架总成柔性化精准装配小车
CN103847079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070649A (zh) 注射成型机
CN207548020U (zh) 一种电磁工装
CN102233387A (zh) 连接机
CN201220353Y (zh) 用于加工定位导向柱的夹紧装置
CN104070647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070646A (zh) 注射成型机
CN210851023U (zh) 包覆复合耐磨匹材的油压热合成型机
CN204673243U (zh) 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压装机
CN103057064A (zh) 注射成型机
CN216503308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伺服压装装置
CN103042662B (zh) 注射成型机
CN202367904U (zh) C-eps转向器生产装配用无间隙式注塑夹具
CN110576547A (zh) 包覆复合耐磨匹材的油压热合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