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2513B -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2513B
CN103832513B CN201310627357.8A CN201310627357A CN103832513B CN 103832513 B CN103832513 B CN 103832513B CN 201310627357 A CN201310627357 A CN 201310627357A CN 103832513 B CN103832513 B CN 103832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guide rail
jockey
pi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73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2513A (zh
Inventor
萩尾清二
冈田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3832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2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2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2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在座椅导轨(26)上设置朝向斜后上方的左右一对销(54、54),左右一对销卡合孔(70、70)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前部,将销(54、54)与销卡合孔(70、70)卡合,由此骑手座椅(22)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69)紧固于座椅导轨(26)。

Description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自动双轮车的骑手用座椅一般在前端部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卡合部,在后部设置有后部安装配件,前部与座椅导轨卡合,后部使用螺栓与座椅导轨连结(例如日本实公昭62-35656号公报)。座椅导轨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框架片构成,卡合部与例如架设于左右的框架片的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四通管(crosspipe)上所设置的被卡合部卡合。
然而,在上述座椅安装构造中,为了支承卡合部而需要设置四通管,因此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支承座椅的前部的四通管且能够提高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具有:左右一对销,设置于骑手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朝向另一方沿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突出;和左右一对销卡合孔,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所述销卡合于该销卡合孔,所述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座椅导轨。
根据该结构,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设置左右一对销,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设置供所述销卡合的左右一对销卡合孔,因此不需要用于支承前方的卡合部的四通管。其结果,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另外,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能够将座椅的前部从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安装于座椅导轨,因此座椅的装卸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座椅的底板设置有所述销卡合孔,所述销卡合孔朝向前下方开口,以便通过座椅底板的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同时成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销卡合孔。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导轨。根据该结构,通过弹性构件能够吸收因框架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销的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因此组装变得容易。
在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座椅导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导轨的第1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销的第2支架,所述第1支架与所述第2支架经由所述弹性构件通过第1紧固构件被连结,所述左右的第2支架相互连结。根据该结构,左右的第2支架相互连结,由左右的销和第2支架构成一个连结组合件,因此能够通过左右的销防止斜后上方的倾斜角度不同。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座椅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具有从所述座椅导轨的外侧方紧固的第2紧固构件。根据该结构,将紧固构件从车体外侧方紧固,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两个以上的各权利要求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通过参考附图进行的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和说明,并不应是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是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书(claims)确定的。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安装构造的自动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以卸下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示出该自动双轮车的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导轨的前方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的前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座椅的底板的成形模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该座椅的后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2:骑手座椅(座椅)
26:座椅导轨
50:底板
54:销
56:第1支架
58:第2支架
59:第1弹性构件(弹性构件)
60:第1紧固构件
66:连结部
69:紧固构造体
70:销卡合孔
72、74: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
80:第2紧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和“右侧”是指从坐在车辆的驾驶者看时的左右侧。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自动双轮车。该自动双轮车的车体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1以及与主框架1的后部连结而构成车体框架FR的后半部的后框架2构成。在该主框架1的前端安装有头管(headtube)3,在该头管3中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未图示)。在该转向轴(未图示)上安装有上支架4和下支架5。在这些上支架4和下支架5上支承有前叉8。在该前叉8的下端部支承有前轮9,在前轮9的上方安装有前泥板(frontfender)15。在前叉8的上端部的上支架4上安装有把手(Handle)10。
在所述主框架1的后端部设置有摆臂支架11。在该摆臂支架11上,借助插通在前端部中的枢轴13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有摆臂(swingarm)12。在该摆臂12的后端部支承有后轮14。在主框架1的中央下部支承有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如链条那样的动力传递机构16驱动后轮14。
后框架2包括由左右一对管构成的座椅导轨26以及将该座椅导轨26加强的加强框架27。在该座椅导轨26上支承有骑手座椅22和同乘者座椅24。通过侧罩32从外侧方覆盖了座椅导轨26中的骑手座椅22的下方。通过后座椅罩34从外侧方覆盖了同乘者座椅24的下方。通过后罩36从外侧覆盖了后座椅罩34的一部分。
在座椅导轨26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后轮14的上方的后泥板38。在后泥板38的后部通过后襟翼撑杆40安装有后襟翼42和方向指示器44。
在主框架1的上部,在所述把手10与骑手座椅22之间安装有燃料箱18。另外,在主框架1的前部安装有树脂制的罩30。罩30覆盖从把手10的前方至车体前部的侧方的部分。
如图2所示,骑手座椅22具有支承于座椅导轨26的树脂制的底板50、形成座椅的外表面的皮制的表皮52以及缓冲件(未图示)。缓冲件填充在底板50与表皮52之间。缓冲件例如是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骑手座椅22在前部和后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具体地说,骑手座椅22的前部通过卡合构造67与座椅导轨26卡合,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69与座椅导轨26紧固。
如图3所示,在座椅导轨26上安装有构成卡合构造67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销54、54。详细地说,第1支架56通过焊接固定于座椅导轨26,销54通过焊接固定于第2支架58,这些第1支架56与第2支架58经由第1弹性构件59通过第1紧固构件60连结。由此,左右一对销54、54安装于座椅导轨26。第1弹性构件59是在两端带有凸缘的被称为护线套(grommet)的筒状构件,第1紧固构件60是螺栓。销54被配置成朝向相对于座椅导轨26倾斜的方向、详细地说斜后上方。第1和第2支架56、58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后面说明第1和第2支架56、58的连结构造的详情。
在第1支架56上形成有朝向斜前上方的第1插通孔62(图7)。在第1支架56中的形成第1插通孔62的板材的前表面固定有焊接螺母64。左右的第2支架58、58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部66相互连结。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焊接将左右的第2支架58、58与连结部66一体化。由此,构成由左右的销54、54、左右的第2支架58、58以及连结部66构成的连结组合件(连结组装体)AS。在该连结组合件AS中的与第1插通孔62对置的部位形成有朝向前后方向的贯通孔68。
如图4所示,在骑手座椅22的前部设置有左右一对销卡合孔70、70。销卡合孔70、70构成卡合构造67的一部分。销卡合孔70、70朝向斜前下方,图3的销54、54与该销卡合孔70、70卡合。由此,图2所示的骑手座椅22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
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的销卡合孔70朝向前下方形成开口。因而,如图5所示,通过底板50的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72、74与底板50的成形同时进行模压成形。但是,销卡合孔70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在图4的骑手座椅22的后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部安装片76、76。后部安装片76通过模压成形与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一体成形。在后部安装片76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第2插通孔77。在该第2插通孔77中安装如后述的护线套那样的第2弹性构件94(图3)。
图2的骑手座椅22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69具有通过焊接固定于加强管27的金属板制的支架78、通过第2紧固构件80紧固于支架78的撑杆82以及通过焊接固定于撑杆82的销状构件84。第2紧固构件80由从后框架2的外侧方紧固的螺栓构成。销状构件84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销。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架78不仅支承骑手座椅22的后部,还支承侧罩32(图1)等其它部件。因而,在支架78上设置有其它部件支承用的多个螺栓插通孔81。但是,也能够省略这些螺栓插通孔81而设为专用的小形支架。
如图3所示,在支架78上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支架贯通孔85(图8)。在该支架78中的形成支架贯通孔85的板材的内侧面固定有焊接螺母90(图8)。
撑杆82是金属板制的构件,在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销状构件插通孔86和第2紧固构件插通孔88。销状构件插通孔86和第2紧固构件插通孔88是朝向左右方向的贯通孔。第2紧固构件插通孔88在左右方向上与支架78的支架贯通孔85对置。
在座椅导轨26上设置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导轨贯通孔92,在该导轨贯通孔92中插通有销状构件84。在销状构件84中的比座椅导轨26更靠内侧的端部嵌合所述第2弹性构件94。后面说明骑手座椅22后部的紧固构造的详情。
接着,使用图3以及图6~8说明骑手座椅22向车体的安装过程。首先,准备由图3的左右的销54、54、左右的第2支架58、58以及连结部66构成的连结组合件AS。
接着,如图7所示,在连结组合件AS的贯通孔68中安装筒状的所述第1弹性构件59。接着,在该筒状的第1弹性构件59的贯通孔59a中插入座环(collar)61。座环61是在一端带有凸缘的圆筒状。进一步地,从后方将第1紧固构件60(螺栓)插通至该座环61的内部,将其紧固于第1支架56的焊接螺母64。由此,第1和第2支架56、58被连结,销54安装于座椅导轨26。也就是说,销54通过具有第1弹性构件59的橡胶垫架(rubbermount)安装于座椅导轨26。
接着,从斜后上方(图7的箭头A的方向)将销54插入至骑手座椅22的销卡合孔70。由此,骑手座椅22的前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26。
如图8所示,在骑手座椅22的后部安装片76的第2插通孔77中安装第2弹性构件94。第2弹性构件94是在两端带有凸缘的筒状的护线套。进一步地,在设置于座椅导轨26的导轨贯通孔92中插通筒状的第1座环96。从座椅导轨26的外侧将销状构件84插通至第1座环96的内侧,使其嵌合于第2弹性构件94的内侧。
使筒状的第2座环98介于撑杆82与支架78之间,从座椅导轨26的外侧按撑杆82的第2紧固构件插通孔88、第2座环98的内侧、支架78的支架贯通孔85的顺序插通第2紧固构件80(螺栓)。将该第2紧固构件80(螺栓)紧固至设置于支架78的焊接螺母90。由此,骑手座椅22的后部安装于将座椅导轨26加强的加强框架27。也就是说,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26。
在此,骑手座椅22的后部安装片76设置于比骑手座椅22的外侧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具体地说比座椅导轨26更靠内侧的位置。如果在骑手座椅22的外侧部设置后部安装片76,则骑手座椅22的外侧缘的刚性提高,担心负担施加于跨过骑手座椅22的骑手的大腿部。然而,通过如该实施方式那样在比骑手座椅22的外侧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后部安装片76,抑制负担施加于骑手的大腿部。另外,外侧的安装空间小即可,在设计上自由度扩大。
如上所述,骑手座椅22其前部和后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26,但是也可以仅将前部和后部中的一方设为橡胶垫架,还可以将双方都刚性地支承。
在上述结构中,在图6的座椅导轨26上设置左右一对销54、54,在骑手座椅22的前部设置有销54、54被卡合的销卡合孔70、70。由此,在座椅导轨26中不需要用于支承前方的卡合部的四通管。其结果,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另外,销54、54朝向斜后上方,因此能够将骑手座椅22的前部从斜后上方安装于座椅导轨26。由此,骑手座椅22的装卸变得容易。
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的销卡合孔70朝向前下方形成开口,因此通过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的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72、74能够同时成形图4的销卡合孔70。其结果,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销卡合孔70。
如图7所示,销54隔着第1弹性构件59设置于座椅导轨26。因而,通过第1弹性构件59能够吸收因车体框架FR和骑手座椅22的前部卡合构造67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销54的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其结果,组装性提高。
图3的左右的第2支架58、58通过连结部66相互连结,由左右的销54、54、左右的第2支架58、58以及连结部66构成一个连结组合件AS。由此,能够通过左右的销54、54防止斜后上方的倾斜角度不同,其结果,骑手座椅22向座椅导轨26的安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图8的骑手座椅22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69具有从后框架2的外侧方紧固的第2紧固构件80,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销54设置于座椅导轨26,将销卡合孔70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但是也可以将销54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底板50,将销卡合孔70设置于座椅导轨26。在该情况下,销向斜前下方突出。另外,销70隔着第1弹性构件59设置于座椅导轨26,但是销70也可以不隔着弹性构件而刚性地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右的第2支架58、58通过连结部66相互连结而成为一体构造,但是也可以不使第2支架58、58相互连结而设为分体。并且,骑手座椅26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69只要是座椅的后部紧固/松弛自如地紧固于座椅导轨26的构造即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因而,这种构造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用于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
该座椅安装构造具有:
左右一对销,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朝向另一方沿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突出;和
左右一对销卡合孔,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所述销卡合于该销卡合孔,
所述骑手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座椅导轨,
在所述骑手座椅的底板设置有所述销卡合孔,
所述销卡合孔朝向前下方开口,以便通过所述底板的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同时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其中,
还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导轨的第1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销的第2支架,
所述第1支架与所述第2支架经由所述弹性构件通过第1紧固构件被连结,
左右的所述第2支架相互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骑手座椅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具有从所述座椅导轨的外侧方紧固的第2紧固构件。
CN201310627357.8A 2012-11-26 2013-11-26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Active CN103832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7858 2012-11-26
JP2012257858A JP6008710B2 (ja) 2012-11-26 2012-11-26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2513A CN103832513A (zh) 2014-06-04
CN103832513B true CN103832513B (zh) 2016-06-29

Family

ID=5079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7357.8A Active CN103832513B (zh) 2012-11-26 2013-11-26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8710B2 (zh)
CN (1) CN1038325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80144A (en) * 1950-02-25 1952-10-01 John Milverton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otor cycle saddles
JPS6039349Y2 (ja) * 1981-02-24 1985-11-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燃料タンクとシ−トの取着装置
US4506754A (en) * 1982-08-18 1985-03-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frame with adjustable and compact rider support
JPS6035678A (ja) * 1983-08-09 1985-02-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シ−ト
JPS63172788U (zh) * 1987-04-30 1988-11-09
JP3272541B2 (ja) * 1994-05-20 2002-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JPH11108040A (ja) * 1997-10-03 1999-04-20 Honda Motor Co Ltd 挿通孔を有する部材
JP3901563B2 (ja) * 2002-04-11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シートロック装置及びグラブレ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087668B2 (ja) * 2002-09-10 2008-05-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レール構造
CN2670208Y (zh) * 2003-12-02 2005-01-1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靠垫部可调整的摩托车座垫
TWI253423B (en) * 2004-03-17 2006-04-21 Honda Motor Co Ltd Longitudinally slidable seat structure for two- or three-whee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2513A (zh) 2014-06-04
JP6008710B2 (ja) 2016-10-19
JP2014104811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3925B2 (en) Motorcycle
US9056560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front cushion module
JP5470103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3029546B (zh) 多用途车
CN109863076B (zh) 汽车用车身构造
JP5898152B2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
US20150115586A1 (en) Vehicle
CN102431595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汽车以及用于制造车身结构的方法
AU2004200511A1 (en) Front End Components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CN104736423A (zh) 用于轮式车辆的防护板
CN1836965B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US8876162B2 (en) Vehicle
TWI232190B (en) Chassis frame and body construction of motocycle
JP62389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支持構造
US8616568B2 (en) Structure of vehicle subframe
JP6519003B2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の取付構造
US8979124B2 (en) Vehicle and shoulder bolster member
CN103832513B (zh)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CN207089455U (zh)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JP424933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108528580B (zh) 用于车辆的脚踏组件
CN112399945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JP471684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構造
JP4742565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配設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1

Address after: Japan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