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9455U -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9455U CN207089455U CN201720574460.4U CN201720574460U CN207089455U CN 207089455 U CN207089455 U CN 207089455U CN 201720574460 U CN201720574460 U CN 201720574460U CN 207089455 U CN207089455 U CN 207089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cover
- side rail
- roof side
- mounting bracket
- mount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所述悬置安装组件包括车身纵梁、悬置支架、轮罩上边梁、减震器座、轮罩立板,所述车身纵梁、所述悬置支架、所述轮罩上边梁、所述减震器座、所述轮罩立板依次首尾连接并构成环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提高了悬置安装组件的稳定性以及乘车舒适性,降低了车身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随之对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车身的振动对舒适性有影响。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车辆而言,车身特别是前机舱的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发动机通过悬置支架与车身相连接,由于悬置支架仅与车身的某部分进行连接,导致行车过程中悬置支架与车身容易发生共振,最终导致整车振动、噪音较大,乘车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降低行车振动、提升乘车舒适性的悬置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置安装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包括车身纵梁、悬置支架、轮罩上边梁、减震器座、轮罩立板,所述车身纵梁、所述悬置支架、所述轮罩上边梁、所述减震器座、所述轮罩立板依次首尾连接并构成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能够降低行车振动,进而提升乘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车身纵梁的上方,所述轮罩上边梁适于在所述车身纵梁的上方与所述悬置支架连接,所述减震器座连接在所述轮罩上边梁的下方且与所述悬置支架间隔开,所述轮罩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座连接且下端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还包括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轮罩加强梁连接在所述轮罩上边梁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直接与所述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支架与所述第一子支架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分布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支架通过轮罩加强梁与所述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轮罩上边梁包括主体段和延伸段,所述主体段沿前后延伸,所述主体段的下端与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所述延伸段连接在所述主体段的下端且与所述减震器座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所述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延伸段上。
可选地,所述延伸段的下部具有加强凸起,所述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加强凸起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一端与所述轮罩上边梁连接,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二端与所述轮罩立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轮罩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轮罩立板的下端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轮罩加强梁形成为前轮罩加强梁,所述轮罩上边梁形成为前轮罩上边梁、所述轮罩立板形成为前轮罩立板,所述车身纵梁形成为车身前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悬置安装组件100,车身纵梁10,悬置支架20,第一字支架21,第二子支架22,轮罩上边梁30,主体段31,延伸段32,加强凸起33,减震器座40,轮罩立板50,轮罩加强梁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悬置安装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100,包括车身纵梁10、悬置支架20、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轮罩立板50。车身纵梁10、悬置支架20、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轮罩立板50依次首尾连接并构成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100,通过将悬置支架20,车身纵梁10,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以及轮罩立板50固定连接形成稳定的环形结构,以提高悬置安装组件100的稳定性,降低车身的振动,进而提高乘车舒适性。
可选地,车身纵梁10,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以及轮罩立板50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这样连接更紧密且成本更低。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轮罩加强梁60形成为前轮罩加强梁60,轮罩上边梁30形成为前轮罩上边梁30、轮罩立板50形成为前轮罩立板50,车身纵梁10形成为车身前纵梁10。也就是说,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车辆而言,上述环形结构由前轮罩上边梁30、前轮罩立板50、车身前纵梁10、前轮罩加强梁60、减震器座40以及悬置支架20构成。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发动机后置的车辆而言,上述环形结构由后纵梁10、后轮罩立板50、后轮罩上边梁30、后轮罩加强梁60、减震器座40以及悬置支架20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悬置支架20连接在车身纵梁10的上方,轮罩上边梁30适于在车身纵梁10的上方与悬置支架20连接,减震器座40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的下方且与悬置支架20间隔开,轮罩立板50的上端与减震器座40连接且下端与车身纵梁10连接。
换言之,参照图1所示,车身纵梁10的上方分别与悬置支架20的下端与轮罩立板50连接,轮罩立板50的上方与减震器座40连接,悬置支架20的上端以及减震器座40分别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
这样,由悬置支架20,前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前轮罩立板50以及前纵梁10所形成环形结构的结构更紧凑、空间布置也更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悬置安装组件100还包括轮罩加强梁60,悬置支架2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轮罩加强梁60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也就是说,悬置支架20可以完全通过轮罩加强梁60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也可以是悬置支架20的一部分直接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且另一部分通过轮罩加强梁60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悬置支架20的一部分直接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悬置支架20的另一部分通过轮罩加强梁60连接在轮罩上边梁30上。由此,轮罩加强梁60的设置不仅提高了整个悬置安装组件100的强度,而且提高了由悬置支架20,前轮罩上边梁30,减震器座40,前轮罩立板50以及前纵梁10所组成环形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悬置支架20包括第一子支架21和第二子支架22,第一子支架21直接与轮罩上边梁30固定连接,第二子支架22与第一子支架21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分布且固定连接,第二子支架22通过轮罩加强梁60与轮罩上边梁30固定连接。这样,不仅提高了悬置支架20与车身纵梁10的连接可靠性,也提高了悬置(图中未示出)与悬置支架20连接的可靠性。
参照图1所示,第一子支架21和第二子支架22为凸台状,第一子支架21的底部边沿和第二子支架22的底部边沿连接,且连接处形成焊接面,焊接在车身纵梁10上,悬置支架20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悬置的安装孔,安装孔分布在第一子支架21和第二子支架22上,安装孔的个数为至少3个。
这样,一方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悬置支架20与车身纵梁10提高了悬置支架20与车身纵梁10连接紧密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悬置支架20上的安装孔的个数,使得悬置支架20固定连接悬置的连接点增多,进而提高悬置支架20承载悬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罩上边梁30包括主体段31和延伸段32,主体段31沿前后延伸,主体段31的下端与减震器座40连接,延伸段32连接在主体段31的下端且与减震器座4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轮罩加强梁60、悬置支架20连接在延伸段32上。
轮罩上边梁30的延伸段32的延伸方向主要由车辆发动机的布置形式决定。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车辆而言,轮罩上边梁30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延伸段32。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发动机后置的车辆而言,轮罩上边梁30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延伸段32。
优选地,延伸段32的下部具有加强凸起33,轮罩加强梁60,悬置支架20连接在加强凸起33上。如图1所示,轮罩上边梁30延伸段32有弧度的向下延伸并形成了加强凸起33。这样,通过将悬置支架20和轮罩加强梁60连接在加强凸起33上,以提高轮罩上边梁30的支承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震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减震器座40的第一端与轮罩上边梁30连接,减震器座40的第二端与轮罩立板5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座40的一端可以与轮罩上边梁30固定连接,减震器座40的另一端与轮罩立板50连接。减震器座40上具有一个定位孔和环绕该定位孔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孔。由此,减震器固定连接在减震器座40上既提高了减震器装配的便利性,又增强了安装在减震器座40上的减震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轮罩立板50的上端与减震器座的第二端连接,轮罩立板50的下端与车身纵梁10连接。这样,悬置通过螺杆连接在悬置支架20和轮罩立板50上,悬置支架20和轮罩立板50固定连接在车身纵梁10上以使车身纵梁10上的受力更均匀。
如图1所示,轮罩立板50上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减震器座40第二端固定连接,轮罩立板50与车身纵梁10在轮罩立板50下端固定连接,轮罩立板50上设有安装孔。这样,车身纵梁10、悬置支架20以及轮罩立板50连接组成的整体受力均匀,并且借助轮罩立板50上的安装孔用来连接悬置,以使悬置与悬置安装组件100连接更稳定,为悬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作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悬置安装组件100。采用上述悬置安装组件100的车辆,不仅在行驶过程中使乘员获得了更大的舒适性,而且保证了悬置支架20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指的前后方向与整车的前后方向相一致,左右方向与整车的左右方向相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纵梁、悬置支架、轮罩上边梁、减震器座、轮罩立板,所述车身纵梁、所述悬置支架、所述轮罩上边梁、所述减震器座、所述轮罩立板依次首尾连接并构成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车身纵梁的上方,所述轮罩上边梁适于在所述车身纵梁的上方与所述悬置支架连接,所述减震器座连接在所述轮罩上边梁的下方且与所述悬置支架间隔开,所述轮罩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座连接且下端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轮罩加强梁连接在所述轮罩上边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包括:
第一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直接与所述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二子支架与所述第一子支架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分布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支架通过轮罩加强梁与所述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上边梁包括:
主体段,所述主体段沿前后延伸,所述主体段的下端与所述减震器座连接;以及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连接在所述主体段的下端且与所述减震器座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所述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延伸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下部具有加强凸起,所述轮罩加强梁,所述悬置支架连接在所述加强凸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一端与所述轮罩上边梁连接,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二端与所述轮罩立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轮罩立板的下端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加强梁形成为前轮罩加强梁,所述轮罩上边梁形成为前轮罩上边梁、所述轮罩立板形成为前轮罩立板,所述车身纵梁形成为车身前纵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安装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74460.4U CN207089455U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74460.4U CN207089455U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9455U true CN207089455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5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74460.4U Active CN207089455U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945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0678A (zh) * | 2018-08-07 | 2018-12-21 |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减震塔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1152847A (zh) * | 2020-01-08 | 2020-05-15 |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骨架加强结构 |
-
2017
- 2017-05-22 CN CN201720574460.4U patent/CN2070894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0678A (zh) * | 2018-08-07 | 2018-12-21 |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减震塔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1152847A (zh) * | 2020-01-08 | 2020-05-15 |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骨架加强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21461B2 (ja) | 自動車両 | |
CN100436231C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CN109863076B (zh) | 汽车用车身构造 | |
US20110068551A1 (en) | Axle bracket for motor vehicles | |
WO2010064624A1 (ja) | 車体用高強度部材構造 | |
BRPI0815691A2 (pt) | Estrutura traseira de chassi de veículo automotivo. | |
JP6519003B2 (ja) |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の取付構造 | |
CN104512466B (zh) |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 |
KR20100029642A (ko) | 차량의 언더바디 프레임 | |
CN207089455U (zh) | 悬置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
US11718348B2 (en) | Upper frame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
CN101138999A (zh) | 越野沙滩车车架 | |
CN205769567U (zh) | 一种用非等臂悬挂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 | |
CN211223611U (zh) | 车身环状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 |
CN104369776B (zh) | 一种车辆后部的传力结构 | |
CN209126804U (zh) | 前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0391347U (zh) | 全地形车及其驾驶舱 | |
CN209566753U (zh) | 商用车、独立悬架结构及悬架支撑臂 | |
CN208453090U (zh) | 一种副车架 | |
CN204895576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及汽车 | |
CN105667608A (zh) |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JP2008149822A (ja) | 車両のリヤフロア構造 | |
CN203439133U (zh) | 一种车辆后部的传力结构 | |
CN205468505U (zh) | 一种汽车的悬置支架结构 | |
CN205931076U (zh) | 一种儿童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