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5741B -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5741B
CN103815741B CN201310580993.XA CN201310580993A CN103815741B CN 103815741 B CN103815741 B CN 103815741B CN 201310580993 A CN201310580993 A CN 201310580993A CN 103815741 B CN103815741 B CN 103815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ntrol element
locking member
main body
movabl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0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5741A (zh
Inventor
松山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15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5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5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5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1/00Thermally-insulated vessels, e.g. flasks, jugs, jars
    • A47J41/0083Accessories
    • A47J41/0088Inserts; Devices attached to the stop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盖体(12)与栓主体(10)的锁定按钮(18)卡合,且盖填料(22)与栓主体抵接进而形成为盖闭状态。再者,其包括:可动锁定部件(20),其接受移动至阻碍锁定按钮的动作的位置的方向的施力;控制元件(19)。通过将堵塞饮用口的盖填料朝向栓主体抵接的力,盖体的盖侧卡合片(81)与控制元件的上卡合钩部71抵接,控制元件转动,且下卡合钩部(66)移动至后侧,进而控制元件与可动锁定部件的卡合被解除,可动锁定部件通过弹簧的施力而上升,可动锁定部件移动至阻碍锁定按钮的运作的位置,进而盖体成为锁定状态。这样,使用者可以仅通过按入盖体的一个动作,就能够将盖体成为防水状态进而锁定盖体。

Description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背景
以往,被多数提案着的为,作为一触即开的栓体,通过按压按钮就能单向打开类型的中栓。虽然这些一触即开的栓体仅按压按钮就能够打开,其在方便性上优异,但也有在手提包中一旦按压反面按钮而不慎被打开的可能。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现在多数采用锁定机构。
作为所述锁定机构,现已知为,使用已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栓主体或盖体的操作按钮等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10)和,使用已左右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栓主体的锁定按钮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1)以及将已回动自如地设置在栓主体的U字型垫圈卡定在盖体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9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49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50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22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26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298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125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5-193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2-111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6-141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第4482940号公报
在上述各以往技术中,通过具有各种锁定机构进而能够操作其操作按钮等,和进行锁定盖体的开闭。
但是,在这些锁定机构中,使用者必须自己进行锁定操作,因此,则有正处在使用状态而忘了进行锁定就将其放入手提包中,一旦按压开闭按钮则导致内容物外漏的事情发生。再者,由于在盖闭盖体后,每一次都需要操作其操作按钮进行锁定,因此,其进行锁定的操作也繁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作为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随着盖闭盖体的操作的同时能够进行锁定该盖体。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发明为一种被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的具有栓主体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锁定部件,其盖体通过铰链部被连结在所述栓主体,且所述盖体与被安装在所述栓主体的锁定按钮卡合,盖填料与所述栓主体抵接并形成为盖闭状态,并且接受移动至能够阻碍所述锁定按钮的运作的位置的方向的施力;控制元件,其与所述可动锁定部件卡合,其中,通过将所述盖填料朝向所述栓主体抵接的力,所述盖体运作所述控制元件,进而使所述可动锁定部件朝向锁定方向运作,在所述盖体成为盖闭状态时,所述可动锁定部件阻碍所述锁定按钮的运作。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被回动可能地安装。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接受阻碍所述可动锁定部件的运作的方向的施力。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意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按钮和所述控制元件被设置在同轴上。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通过在盖闭盖体时,盖填料与栓主体抵接后被进一步压进盖体,其盖体与控制元件相抵接,进而解除控制元件与可动锁定部件的卡合。而且,由于可动锁定部件接受向锁定方向的施力,因此,能够直至向阻碍锁定按钮的动作的位置移动,进而盖体成为锁定状态。在与盖填料抵接后以这种方式压进盖体之事为自然的动作。使用者可以仅用压进盖体的一个动作,就可同时实现将盖体成为防水状态,和进入不能解除盖体与锁定按钮的卡合的状态。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由于控制元件被设置为能够回动,因此不仅能够以节省空间方式进行安装,而且即使在盖体已盖闭的状态也能够通过活动可动锁定部件进行盖体的锁定和解除锁定。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由于所述可动锁定部件接受向锁定方向的施力,因此不仅不会在移动中误将锁定状体解除,而且能够更准确地运作控制元件。
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可有效活用锁定按钮转动的空间,且能够简便地安装锁定按钮和控制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栓体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的扩大剖视图,且表示为将盖体侧卡合片卡合在按钮卡合部并进一步压进的状态。
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的扩大剖视图,且表示为已被解除锁定的状体。
图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立体图,且表示为可动锁定部件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7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剖视图(与图1相反侧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剖视图(与图1同侧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锁定按钮和控制元件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锁定按钮和控制元件的后视图。
图12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已将锁定按钮和控制元件暂时组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13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栓主体的装着部的主视图,且表示为可动锁定部件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
图1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已安装可动锁定部件状态的装着部的仰视图。
图15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一部分已进行剖视的锁定机构周边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将可动锁定部件图示省略,且已将一部分进行剖视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2-容器主体,2A-开口端部,3-栓体,10-栓主体,12-盖体,13-盖铰链部(铰链部),R-锁定机构,18-锁定按钮,19-控制元件,20-可动锁定部件,21-饮用口,22-盖填料,34-按钮卡合部(锁定按钮侧上卡合部),36-轴部,40-螺旋压力弹簧(施力单元),53-锁定部,54-锁定接受部,57-螺旋压力弹簧(施力单元),58-上卡合钩部(锁定部件侧卡合部),66-下卡合钩部(控制元件侧下卡合部),69-螺旋扭力弹簧,71-上卡合钩部(控制元件侧上卡合部),81-盖侧卡合片(盖体侧下卡合部),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适宜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加以说明。在此,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不限定在权力要求范围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另外,以下所述的所有的构造不必为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1
以下,通过图1至图16,对本发明已适用于金属制双重绝热构造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的实施例1加以说明。饮料用容器1包括:容器主体2,其为用手持拿的规格且为金属制;栓体3,其被覆盖安装在为该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的开口端部2A,且为合成树脂制。其中,所述容器主体2整体地接合内筒4和外筒5的开口端部2A的缘,且为将内筒4和外筒5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真空的绝热层6的绝热双层构造,并且用于拧合栓体3的外螺纹部7被形成在外筒5的上部外周。
所述栓体3包括栓主体10。该栓主体10具有围绕外筒5的上部外周的筒状部8,且内螺纹部9被形成在该筒状部8的内周,并将该内螺纹部9拧合于设于外筒5的外螺纹部7,从而被装着在容器主体2的开口端部2A。盖体12通过盖铰链部13,被回动自如地结合在设置于所述栓主体10的一侧的安装部11。通过被卷挂在该盖铰链部13的橡胶圈等的弹性体14,其盖体12接受向开方向的施力,进而,环状的弹性体14将其一端卡定在栓主体10的安装部11的安装接受部15,并且将其另一端卡定在盖体12的安装接受部16。
而且,所述弹性体14,在将盖体12从其盖闭状态回动至180度左右的位置具有保持盖体12的力。
再者,以卡定盖体12的前端的方式从而保持其盖闭状态的锁定机构R,其被设置在,以容器主体2的口部中心为轴心(未图示),相对一侧的盖铰链部13为180度的位置,即为在径向与盖铰链部13对置的为另一侧的位置。尚,所述盖铰链部13由铰链轴所构成。
栓主体10,被形成为,将覆盖容器主体2的开口端部2A的顶板17设置在所述筒状部8的上表面的倒有底筒状,且为锁定机构R的构成部件的压板式锁定按钮18,和与该锁定按钮18同轴设置的压板式控制元件19,以及在这些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的下方可上下升降的可动锁定部件20,被设置在筒状部8的另一侧部。再者,饮用口21被朝向上方突出设置在靠近顶板17的另一侧。
而且,如在后面所述,盖侧卡合片81被设置在所述盖体12,其卡合在该盖侧卡合片81的上卡合钩部71被设置在所述控制元件19的上部,且将下卡合钩部66设置在该控制元件19的下部,并且,卡合在该下卡合钩部66的上卡合钩部58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部。再者,所述控制元件19,其上卡合钩部71被设置在上部,下卡合钩部66被设置在下部,且以侧视呈现为大致弓形。
所述饮用口21,其从所述顶板17以饮用者适宜含在口中的粗细程度,且以能够被盖体12覆盖的高度被设置为大致圆柱状,并且将其内部作为饮料的注出口21A。如图10所示,饮用口21的上端表面21B以盖铰链部13侧比与饮用口21的中心轴正交的线L仅θ分角度变低的方式倾斜着,且在与筒状部8的顶板17大致相同的角度下,被形成为锁定机构R侧高,而盖铰链部13侧低。而且,所述饮用口21的上部被形成为,在闭盖时能够由装着在盖体12的盖填料22所密闭。
再者,如图1和图4所示,水密地防水于容器主体2的开口端部2A和栓体3之间的防水用填料23,被设置在栓主体10的筒状部8的内侧。该防水用填料23由弹性体、橡胶或者弹性合成树脂所形成,且被装卸可能地安装在设于栓主体10的内表面的防水用填料23的安装用的凹部24。该防水用填料23的安装用的凹部24,其以俯视看被设置为与栓主体10为同心圆状的圆环状,且在内螺纹部9和顶板17的上下方向之间一直沿着筒状部8并向下方向开口。而且,被设置在用于形成所述凹部24的内侧的内壁25,以大致直至所述凹部24的宽度尺寸的距离向下方延长,且被形成在栓主体10。
所述防水用填料23,由介于容器主体2的开口端部2A和所述凹部24之间的为填料主体的防水突起部23A,和从防水突起部23A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壁23B,以及从下方延伸壁23B的下端向内延伸的向内延伸表面23C组成。防水突起部23A分别于下表面和上表面与开口端部2A和栓主体10的凹部24相接,从而进行防水。其以俯视看为圆环状,且其纵剖面为大致矩形。槽23D向内且沿至全周被设置在防水用填料23的外周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并且防水突起部23A被形成为其外侧已开口并其剖面为大致字状。下方延伸壁23B沿着所述内壁25的外表面被配置,且向内延伸表面23C沿着内壁25的下端,并且向内延伸表面23C的下表面被形成在将所述防水用填料23朝向凹部24进行安装时所利用的按压空隙部。所述向内延伸表面23C被形成为在取下所述防水用填料23时的抓握部分。
如图10等所示,对应所述饮用口21,盖填料装着用的筒部26被形成在所述盖体12的上表面12J。该筒部26从盖体12的下表面被突出设置于下方,并被配置为比所述饮用口21径小且大致位于该饮用口21的同心圆上。贯通盖体12的内外表面的贯通孔27被形成在所述筒部26,且该筒部26的厚度被形成为朝向下方以锥形变薄的厚度。再者,大径部27A被设置在所述贯通孔27的上部。
所述盖填料22由弹性体、橡胶以及弹性合成树脂所形成,且整体地具有,安装部28,其能够从下侧装卸可能地嵌入以及被安装于所述贯通孔27,并为大致圆柱状;密封体29,其被设置在该安装部28的下端且为弯曲板状;内筒部30,其外嵌于所述筒部26的外周且为锥形状。可接受密封体29的弹性变形的空隙部31被设置在该内筒部30的外周和密封体29的内表面之间。再者,卡定于所述大径部27A的大径部28A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8的前端。进一步,所述密封体29的外表面(下表面)于下侧呈现为凹形的弯曲面状,且与所述盖体内表面抵接的平坦面32被形成在该密封体29的内表面(上表面)的周围。尚,密封体29为比上端表面21B大径。
而且,为了将盖填料22安装于盖体12时,若从盖体12的上表面12J的内表面侧将安装部28压入贯通孔27,则大径部28A卡定在大径部27A,进而平坦面32与盖体12的内表面抵接,从而空隙部31被形成在盖体12的内表面和密封体29的内表面之间。
因此,如图1等所示,若盖闭盖体12,则饮用口21的上端表面21B将按压密封体29,进而使该密封体29弹性变形,从而,在锁定按钮18卡定于盖体12的状态下,空隙部31将被形成在密封体29的内表面和盖体12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锁定机构R的锁定按钮18,具有由合成树脂组成的为表面部的按钮主体33。该按钮主体33的左右缘部33F、33F被形成于上下方向。其上缘部33U被形成为凸于上方的弯曲状,且其下缘部33S被形成为凸于下方的弯曲状。再者,按钮主体33的上部背面突出设置有朝向内侧的按钮卡合部34,该按钮卡合部34通过与所述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卡合从而将盖体12保持为闭状态。在该按钮卡合部34的下方,臂部35、35朝向内侧被突出设置在按钮主体33的上部背面的左右。将横方向的轴孔35A、35A穿通设置在这些左右的臂部35、35,且将作为转动中心的轴部36插通在这些轴孔35A、35A中。尚,按钮卡合部34卡定于,为锁定按钮侧上卡合部并为盖体侧下卡合部的盖侧卡合片81。
再者,将凹部37、37形成在左右的臂部35、35彼此对置的内表面,该凹部37、37用于卡合所述控制元件19的转动中心筒部61的两端,为大致圆筒状,并具有已开口的背面侧。再者,圆柱状的安装部39朝向内侧被突出设置在按钮主体33的背面,该安装部39被设置在于所述臂部35的下方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为施力单元的弹簧40的基端侧被安装在其安装部39。在将锁定按钮18已被安装在栓主体10的状态下,所述弹簧40的前端与所述筒状部8的外表面抵接,且由于已被压缩的弹簧40的弹性恢复力,其按钮卡合部34始终接受于锁定盖体12的方向的施力。尚,在图1中,所述锁定方向为右方向。
在所述轴孔35A的下方,按压部41被设置在所述按钮主体33的表面。该按压部41由朝向下方且倾斜于前侧的倾斜面所构成,并且被形成为和下缘部33S同样以主视为弯曲状。
所述锁定机构R的装着部42被设置在所述栓主体10的筒状部8的与盖铰链部相反的一侧。该装着部42具有左右的壁部43、43,且在左右的壁部43、43之间,所述筒状部8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平坦面42M。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通过安装部件44被安装在这些左右的壁部43、43的下侧。
所述安装部件44整体性地具有,符合所述按钮主体33的下缘部33S的形状的横方向的前框部45,和从该前框部45的左右端所垂直设立的纵方向的导向框部46、46。安装部件44其下部呈现为已开口的大致字形,且所述导向框部46、46为于上下导向可动锁定部件20的导向部。再者,所述装着部42由左右方向的下壁部47连结所述左右的壁部43、43的下部内侧。如图14所示,该下壁部47的前侧形成有位于左右的壁部43、43之间且于内侧凹陷的凹部48。左右的导向凹部49、49被分别纵设在该凹部48的左右,且这些左右的导向凹部49、49凹陷于内侧。
通过与所述导向框部46、46卡合从而滑动的为导向接受部的导向槽部51、51,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左右侧面。为卡入在所述左右的导向凹部49、49的卡入部52、52,被形成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背面的左右。而且,将所述导向槽部51、51卡合在所述导向框部46、46,且将可动锁定部件20装着在安装部件44。如图14和图15所示,以沿着所述左右的壁部43、43的内表面的方式,从上方插入安装部件44的导向框部46、46。安装部件固定凸条91,其通过越过已被设置在所述筒状部8的栓体侧固定凸条90,且在上下方向固定进行安装,其卡入部52成为燕尾槽状的防脱状态,且被安装在装着部42。由此,可动锁定部件20沿着导向框部46可上下活动地被安装。具体说来,如图14~图17所示,导向所述导向框部46、46的导向突条92、92,被纵设在所述左右的壁部43、43的内表面,并且所述栓体侧固定凸条90、90被突出设置在这些导向突条92、92的上部的后方。再者,所述导向突条92其俯视剖面呈现为大致等腰梯形,且将使该导向突条92卡入的外导向槽部93,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框部46的框后部46K的左右的侧面。并且,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凸条91被向后突出设置在该框后部46K的上端。再者,所述框后部46K的下部,比导向框部46短。如图16所示,在该框后部46K的下端46S抵接于所述下壁部47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导向框部46的下端表面和所述下壁部47的下表面大致形成为齐平,并且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凸条91卡定在所述栓体侧固定凸条90的下部,安装部件44以其上下方为防脱的状态,被装着在装着部42。而且,安装部件固定凸条91呈现为剖面为大致三角形,且将其三角形的斜面朝下方设置。在越过所述栓体侧固定凸条90时,其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凸条91将显示弹性变形,进而卡定在所述栓体侧固定凸条90的下部。
再者,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其与所述前框部45抵接的位置为锁定按钮18的锁定位置(上限位置)。在该位置,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外表面上部的锁定部53,位于所述按钮主体33的内表面下部的锁定接受部54的内表面侧的位置。若将锁定按钮18的下部朝向后侧按压,则锁定接受部54将与锁定部53抵接,因此,由于锁定按钮18,可防止解除锁定的动作。
再者,接受座55被突出设置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背面。圆柱状的安装部56向下被突出设置在该接受座55的下表面。为施力单元的弹簧57的基端侧被安装在该安装部56。在将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已安装在栓主体10的状态下,所述弹簧57的前端与所述下壁部47的上表面抵接,且通过其弹簧57的弹性恢复力,其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接受朝向与锁定按钮18卡合的方向(上方)的施力。
而且,卡合于所述控制元件19的为锁定部件侧卡合部的上卡合钩部58、58,被倾斜地突出设置在可动锁定部件20的锁定部53的背面侧。在该例中,大致为钩形的上卡合钩部58、58隔着间隔被设置在左右方向。该上卡合钩58于前端侧具有上表面卡合部58U和下表面卡合部58S。
再者,按压操作部59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表面下部,且该按压操作部59由向下方且倾斜于前侧的倾斜面所构成,并且被形成为以正视为弯曲状的形状。而且,所述按钮主体33的表面,除了按压操作部41之外,与所述壁部43的前表面43M和前框部45的前表面为大致齐平。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表面,除了按压操作部59之外,与所述壁部43的前表面43M和前框部45的前表面为大致齐平。
所述控制元件19具有成为转动中心的水平方向的转动中心筒部61。该转动中心筒部61内的轴孔61H在连通于所述轴孔35A、35A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臂部35、35之间,且所述轴部36被松动插入在这些臂部35、35的轴孔35A、35A内。再者,所述轴部36被装着在已设置在所述左右的壁部43、43的装着孔43A、43A,且将所述控制元件19和锁定按钮18以所述轴部36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
再者,将左右的纵部件63、63的上部连结在所述控制元件19的转动中心筒部61,且通过横部件64连结这些左右的纵部件63、63的下部,并且,贯通于前后的贯通部65被形成在这些呈现为框状的转动中心筒部61和纵部件63、63以及横部件64之间。所述锁定按钮18的安装部39和弹簧40以插通状态被收纳在该贯通部65。再者,卡定于所述上卡合钩部58、58的为控制元件侧下卡合部的下卡合钩部66,被设置在横部件64。该下卡合钩部66呈现为大致钩状,且于其前端侧,具有和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卡合钩58的上表面卡合部58U以及下表面卡合部58S卡合的下表面卡合部68S以及上表面卡合部68U。
进一步,在所述转动中心筒部61的左右设有长大径部67L和短大径部67S,且进一步设有于转动方向制动所述控制元件19的制动面67T。所述左右的纵部件63、63的上部被连结在这些长大径部67L和短大径部67S,且间隙68被设置在这些长大径部67L和短大径部67S之间。尚,这些长大径部67L和短大径部67S为大致同一直径,且长大径部67L比短大径部67S长。再者,转动中心筒部61的一端部61A从短大径部67S被突出设置在外侧,且该一端部61A卡入于一方的所述臂部35的凹部37。进一步,装着为转动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69的弹簧用凹部70被设置在所述长大径部67L的外端部,且转动中心筒部61的另一端部61B从该凹部70被突出设置在外侧,并且该另一端部61B卡入于所述一方的所述臂部35的凹部37。再者,将螺旋弹簧69外装在另一端部61B,且将螺旋弹簧69的一端69A卡定在凹部70。在将控制元件19已安装在栓主体10的状态下,将螺旋弹簧69的另一端69B卡定在筒状部8的外表面,且借助螺旋弹簧69的弹性恢复力,以使控制元件19的下侧转动至外侧的方式对该控制元件19进行转动施力。尚,长大径部67L为一方的大径部,且短大径部67S为另一方的大径部。尚,控制元件19,其制动面67T与为筒状部8的外表面的平坦面42M接触,进而转动范围被规制。具体说来,控制元件19一旦从图3的位置朝向反时针方向转动,则制动面67T与平坦面42M接触并由其制动,因此,该控制元件19不会与按钮主体33的背面侧碰触。
进一步,于斜上方向表面侧倾斜的上卡合钩部71,被设置在所述控制元件19的短大径部67S。该上卡合钩部71的前端位于按钮卡合部34的下方。再者,所述上卡合钩部71为控制元件侧上卡合部,且与所述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抵接。具体说来,随着使用者的盖闭盖体12的动作,其盖侧卡合片81的下圆弧表面81A将按压上卡合钩部71的上圆弧表面71A,进而以使下卡合钩部66后退至背面侧的方式转动控制元件19。由此,下卡合钩部66与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卡合钩部58的卡合被解除。
尚,在该例中,虽然所述上卡合钩部71仅被设置在短大径部67S,其也可被设置在长大径部67L,或仅被设置在长大径部67L。
再者,卡入于所述控制元件19的间隙68的卡入片73,于背面侧被大致水平地突出设置在所述按钮主体33的背面。该卡入片73为决定控制元件19的左右位置的位置决定突起部,且位于左右的臂部35、35之间的上侧。
因此,如图12所示,若将控制元件19的转动中心筒部61插入并配置在锁定按钮18的左右的臂部35、35的凹部37、37之间,则所述卡入片73将被夹持在上卡合钩部58和短大径部67S之间。进一步,弹簧40被松动地插入于贯通部65。以纵向,转动中心筒部61的两端部61A、61B将卡入于凹部37、37,其卡入片73被夹持在上卡合钩部58和短大径部67S之间,从而控制元件19的位置将以左右方向所决定。由此,可将控制元件19暂时组合在锁定按钮18。
如上,在将可动锁定部件20组装在装着部42的下部后,再将所述暂时已组合的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插入并配置在装着部42的壁部43、43之间,然后将臂部35的轴孔35A对准该壁部43的装着孔43A,再将轴部36插入于装着孔43A、轴孔35A、61H、35A以及装着孔43A。由此,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被装着于装着部42。这些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以水平方向的所述轴部36为中心被转动自如地设置。
再者,如图2和图3等所示,盖体12的转动端,即盖铰链部13的相反一侧设有可卡定所述按钮卡合部34的所述盖侧卡合片81,该盖侧卡合片81被形成为于左右横向的阶梯部。在所述盖侧卡合片81的上方,覆盖部82被设置于盖体12,该覆盖部82被形成为大致符合所述锁定按钮18的所述上缘部33U的形状。再者,上倾斜表面34A被设置在按钮卡合部34的前端上部。与该上倾斜表面34A相对应,下圆弧表面81A被形成在所述盖侧卡合片81,由此,其盖侧卡合片81被形成为朝向其前端侧变细的形状。
而且,通过螺旋弹簧69的施力,控制元件19接受使其下侧倾向于表面侧(外侧)的施力。控制元件19的转动由制动面67T所规制,因此不易受由锁定按钮18的动作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在盖为闭状态时,控制元件19不会受到来自锁定按钮18的冲力。一方,锁定按钮18由弹簧40接受转动施力,由此,按钮卡合部34的下表面34K将卡定在盖侧卡合片81的上表面部81J。这样,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以互不干涉的方式独立地接受转动施力。
再者,所述盖侧卡合片81的上表面部81J和覆盖部82的下表面的间隔K,比所述按钮卡合部3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T大。如图3所示,在按钮卡合部34已卡定在盖侧卡合片81的状态下,成为按压空隙的间隙S被形成在按钮卡合部34和覆盖部82之间。在该状态下,盖填料22的密封体29虽由饮用口21产生弹性变形进而紧贴于该饮用口21,在由饮用口21的上端表面21B所碰触的位置之处,密封体29和盖体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作为按压空隙的间隙。从此处,密封体29将显示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仅以在后面叙述的间隙的程度按入盖体12。再者,图5和图6为按钮卡合部34已卡定在盖侧卡合片81的状态的立体图。与所述间隙S同样,在所述盖体12的下缘部12F和对应于该下缘部12F的栓主体10的缘接受部83之间,形成有为盖体12的按压空隙的间隙S′。尚,若按压盖体12,则其下缘部12F与缘接受部83碰触。
所述盖侧卡合片81的下圆弧表面81A,随着盖闭盖体12的动作,成为与所述控制元件19的上卡合钩部71相抵接的抵接部。而且,在控制元件19的下卡合钩部66已卡合在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卡合钩部58的上部的状态下,若盖闭盖体12,则下圆弧面81A于下方按压上卡合钩部71,控制元件19从而将回动,进而控制元件19的下卡合钩部66和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卡合钩部58的卡合被解除,即,控制元件19的下卡合钩部66移动至背面侧(后侧),且通过弹簧57的施力,可动锁定部件20上升,进而可动锁定部件20的锁定部53将位于锁定按钮18的锁定接受部54的背面,从而锁定按钮18的操作被规制。进一步,若结束盖闭盖体12进而松开手,则借助弹性体14和已弹性变形的密封体29的弹性恢复力,盖体12将接受打开方向的力,进而盖侧卡合片81将卡定在锁定按钮18的按钮卡合部34。
以下就所述构成的作用加以说明。首先,有关于锁定机构R的组装,以所述的方式,借助安装部件44将可动锁定部件20安装在装着部42的下部。然后,将暂时已组合的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插入并配置在装着部42的壁部43、43之间,且将臂部35的轴孔35A对准其壁部43的装着孔43A,再将轴部36插入于装着孔43A、轴孔35A、61H、35A以及装着孔43A。由此,将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装着在装着部42。进而能够将如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的多数的部件,借助共通的轴部36,从而简便地安装在栓主体10。
而且,在收容饮料时,首先,将饮料从预先已被打开的容器主体2的开口收容于容器主体2内,然后,将栓体3安装在开口端部2A。
其后,若以盖铰链部13为回动中心,且以盖闭盖体12的方式进行回动,则按钮卡合部34的前端的上倾斜表面34A由盖侧卡合片81的下圆弧表面81A的前端侧被按压,进而以抵抗弹簧40,锁定按钮18将以使按钮卡合部34移动至外侧的方式倾动。进一步,若以盖闭盖体12的方式按压盖体12,则按钮卡合部34将按压盖侧卡合片81,进而该盖侧卡合片81将移动至后方,按钮卡合部34由此越过盖侧卡合片81,其盖侧卡合片81的上表面部81J从而将卡定在按钮卡合部34的下表面34K。因此,盖体12能够被固定于栓主体10。
这时,盖填料22将由饮用口21被按压,虽然密封体29产生弹性变形,但由于在盖侧卡合片81的上表面部81J卡定在按钮卡合部34的下表面34K的锁定位置(上部位置)之处,即在在按钮卡合部34和覆盖部82之间形成有成为按压空隙的间隙S,且在由饮用口21的上端表面21B所碰触的位置之处的密封体29和盖体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成为按压空隙的空隙部31。由于在所述盖体12的下缘部12F和对应于该下缘部12F的栓主体10的缘接受部83之间形成有成为按压空隙的间隙S′,通过进行按压以及盖闭盖体12的动作,该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将按压控制元件19的上卡合钩部71,进而控制元件19将显示角度回动,从而下卡合钩部66将移动至背面侧。如图3所示,上卡合钩部58抵接在下卡合钩部66的下侧,之前位于非锁定位置(下部位置)的可动锁定部件20借助螺旋弹簧57的施力而上升。如图2所示,可动锁定部件20的锁定部53挤入锁定按钮18的锁定接受部54的背面一侧,由于锁定接受部54碰触在锁定部53,即使按压锁定按钮18的下部,也不会解除盖侧卡合片81和按钮卡合部34的卡合,进而形成盖体12的锁定状态。在该位置,可动锁定部件20碰触在前框部45。
然后,一旦结束盖闭盖体12的动作,进而将手离开盖体12,由于盖填料22的弹性恢复力和弹性体14的力,盖侧卡合片81和按钮卡合部34将被保持在已卡合的锁定状态。尚,作为进行盖闭盖体12的动作的结果,可动锁定部件20若不上升,通过从上方按压盖体12,从而能够使该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按压控制元件19的上卡合钩部71,进而能够形成锁定状态。再者,如在图5的可动锁定部件20的锁定位置和图6的可动锁定部件20的非锁定位置(下部位置)所明示,只要目视可动锁定部件20就可简单地确认锁定状态。
再者,在已打开盖体12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由于控制元件19的下卡合钩部66位于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卡合钩部58的上方,因此,可动锁定部件20被保持在非锁定位置。
进一步,如图1和图7以及图8所示,在按钮卡合部34卡定于盖侧卡合片81进而盖闭盖体12,且可动锁定部件20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其下卡合钩部66的下表面卡合部66S的前端侧和上卡合钩部58的上表面卡合部58U的前端侧以齿合的方式彼此卡合,进而使用者在下压可动锁定部件20时,由于抵抗螺旋弹簧69的施力,下卡合钩部66将移动至背面侧,因此能够得到触碰感。再者,在该触碰感可成为抵抗的同时,由于可动锁定部件20通过螺旋弹簧57始终接受朝向上方的施力,即使可动锁定部件20仅接触外部,其可动锁定部件20也不会移动至非锁定位置。这样,由于已以齿合方式卡合的下卡合钩部66的下表面卡合部66S和上卡合钩部58等,则能够构成防止可动锁定部件20的误动作的误动作防止机构。通过该误动作防止机构,可防止在锁定位置的可动锁定部件20于不经意时移动至非锁定位置。
再者,假设在已打开盖体12的状态下,即使可动锁定部件20位于锁定位置,且于后侧按压锁定按钮18的下部,其也不会活动,因此不能盖闭盖体12。而使用者通过下压可动锁定部件20,则可盖闭盖体12。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盖闭盖体12时,在饮用口21已抵接于盖填料22之后,通过进行进一步的压入,其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将与控制元件19抵接,进而控制元件19和可动锁定部件20的卡合将被解除。由于可动锁定部件20通过为锁定弹簧的弹簧57接受朝向上方的施力,其将移动至锁定接受部54的位置,进而压入锁定按钮18的背侧。因此,由于无法将锁定按钮18按压至解除盖体12的卡合的程度,栓体单元成为锁定状态。再者,通常,在抵接盖填料22后压入盖体12为自然的动作,使用者仅通过进行压入盖体12的一个动作,就能够将盖体12处于防水状态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无法解除其与锁定按钮18的卡合的状态。
因此,忘记进行锁定之事被杜绝,进而利便性得以改善。再者,由于为从通常的防水位置进行压入的方式,因此也不会减弱从防水位置其填料22的抵接。再者,在本实施例,虽仅以右侧视图的方式将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与控制元件19的上卡合钩部71相抵接,但也可以左侧视图的方式进行抵接。
再者,如图3等所示,由于在按钮卡合部34已卡定在盖侧卡合片81的盖体12的盖闭状态,通过弹性体14,其盖体12接受向打开方向的施力。因此,盖体12的盖侧卡合片81与控制元件19的按钮卡合部34不接触,从而在该处稍有间隙。这样,通过在平时搬运状态稍有间隙,其控制元件19不会对盖体12保持盖闭状态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进一步,由于控制元件19被设置为能够回动,因此,不仅为省空间,而且即使在盖体12已盖闭的状态,通过稍于上下方向等活动可动锁定部件20,就能够进行从可动锁定部件20的卡合状态至解除状态的切换。
但是,由于控制元件19通过为控制元件施力的螺旋弹簧69始终接受盖闭方向的施力,因此,不会有在移动中等错误地解除锁定状态之事。该施力的力,其有关卡合可动锁定部件20和控制元件19的部位,被调整为也比为锁定弹簧的螺旋压力弹簧57要强,且不能随意地盖闭可动锁定部件20的方式。
进一步,通过将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设置为同轴,进而能够有效活用锁定按钮18转动的空间。这时,通过将控制元件19的单侧以控制施力弹簧的方式使用单臂扭力弹簧,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活用空间。
而且,在本实施例,盖体12的按钮卡合部34,其包括,可动锁定部件20,其与已被安装在栓主体10的锁定按钮18的上卡合钩部71卡合,且盖填料22与栓主体10抵接且突出盖闭状态,并且通过为施力单元的螺旋压力弹簧57,接受移动至能够阻碍锁定按钮18的动作的位置的方向的施力;控制元件19,其回动自如地设置在与可动锁定部件20同轴上。通过向栓主体10的饮用口21抵接盖填料22的方向的力,即,使有者盖闭盖体12的力,其盖体12的按钮卡合部34与控制元件19的上卡合钩部71抵接。盖体12通过动作控制元件19,进而将可动锁定部件20运作于锁定方向。在盖体12成为盖闭状态时,下表面卡合部66S与上表面卡合部58U抵接,进而可动锁定部件20阻碍锁定按钮18的动作。在按钮卡合部34的下表面34K已卡定在盖侧卡合片81的上表面部81J的状态,由于下卡合钩部66的下表面卡合部66S的前端侧,与上卡合钩部58的上表面卡合部58U的前端侧以齿合的方式进行卡合,因此伴随盖闭盖体12的操作,能够提供可锁定该盖体12的栓体。
在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在具有被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2的栓主体10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中,包括:可动锁定部件20,其盖体12通过为铰链部的盖铰链部13被连结在栓主体10,且,盖体12与已被安装在栓主体10的锁定按钮18卡合,并且盖填料22与栓主体10抵接且形成为盖闭状态,并接受移动至能够阻碍锁定按钮18的动作的位置的方向的施力;控制元件19,其与该可动锁定部件20卡合。通过向栓主体10抵接盖填料22的方向的力,且盖体12依据运作控制元件19,进而于锁定方向运作可动锁定部件20。在盖体成为盖闭状态时,由于可动锁定部件20以阻碍锁定按钮18的运作方式所构成,在盖闭盖体12时,其盖填料22与栓主体10抵接后,进一步通过压入,盖体12与控制元件19抵接,且控制元件19与可动锁定部件20的卡合被解除。而且,由于可动锁定部件20接受锁定方向的施力,因此移动至能够阻碍锁定按钮18的位置,从而盖体12成为锁定状态。在与盖填料22抵接后以这种方式压入盖体12之事为自然的动作。使用者可以仅用压入盖体12的一个动作,就可同时实现将盖体12成为防水状态,和进入不能解除与锁定按钮18的卡合的状态。
在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元件被设置为能够回动,因此不仅能够以节省空间进行安装,而且即使在盖体12已盖闭的状态,也能够通过活动可动锁定部件20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
再者,在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元件19接受阻碍可动锁定部件20的动作的方向的施力,因此不仅不会在移动中误将锁定状态解除,而且能够更准确地运作控制元件。
再者,在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由于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被配置在同轴上,因此能够有效活用锁定按钮18周边的空间,且能够简便地安装锁定按钮18和控制元件19。
再者,以下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由于将卡合所述控制元件19的大致圆筒状的凹部37、37,形成在与所述左右的臂部35、35对置的内表面,且间隙68被设置在长大径部67L和短大径部67S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将具有转动中心筒部61的控制元件19暂时地组装在锁定按钮18的表面侧。依据这些,进而能够容易地将控制元件19和锁定按钮18的两者安装在栓主体10。再者,通过套合配置控制元件19和锁定按钮18,进而能够紧凑的组装。
进一步,由于使用独立的安装部件44,且将可动锁定部件20安装在装着部42,因此能够将可动锁定部件20简便地安装在栓主体10。再者,将栓体侧固定肋90设置在装着部42的壁部43的内表面,并且将安装部件固定肋91设置在安装部件44的框后部46K,通过以沿左右的壁部43、43的内表面的方式从上方插入安装部件44的导向框部46、46,进而所述安装部件固定肋91卡定在所述栓体侧固定肋90的下部。依据这些,不用使用粘合或其它的安装单元就能够将安装部件44安装固定在装着部42。
再者,成为按压空隙的间隙S、S’被形成,且在与饮用口21的上端表面21B相碰触的位置的密封体29和盖体12的内表面之间,可能具有成为按压空隙的间隙,由此成为能够以仅为密封体29弹性变形和将在后面叙述的间隙程度按入盖体12,因此,可随着盖闭盖体12的动作而运作可动锁定部件20。
进一步,盖侧卡合片81被设置在所述盖体12。卡合在该盖侧卡合片81的上卡合钩部71被设置在所述控制元件19的上部,且将下卡合钩部66设置在该控制元件19的下部。并且,卡合在该下卡合钩部66的上卡合钩部58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部。盖侧卡合片81和上卡合钩部71以及下卡合钩部66向一侧方向(前侧),且通过盖闭盖体12的动作,其盖侧卡合片81按压上卡合钩部71,进而按钮卡合部34和上表面卡合部58U向与所述一侧方向相反的另一侧方向(后侧)。由于可动锁定部件20处于非锁定位置,下卡合钩部66的下部与上表面卡合部58U的上部相碰触,可动锁定部件20处于非锁定位置,则下卡合钩部66与上表面卡合部58U相齿合的状态,因此,通过盖体12的开闭,控制元件19能够进行向可动锁定部件20的上方的移动的公差和防止移动的控制。而且,由于通过卡定在锁定按钮18的盖侧卡合片81兼用操作控制元件19,因此不需要多余的元件,进而能够使锁定机构R紧凑。
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通实施。例如,在实施例中,作为施力单元虽被例示了螺旋压力弹簧和螺旋扭力弹簧,但也能够使用依据弹性回缩力施力的各种施力单元。再者,在实施例中虽然锁定按钮和控制元件以及可动锁定部件例示为合成树脂制的部件,但也可使用各种材质的部件。

Claims (8)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具有被安装在饮料用容器主体的栓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其通过铰链部被连结在所述栓主体;
锁定按钮,其被安装在所述栓主体且与所述盖体卡合;
盖填料,其与所述栓主体抵接并形成为盖闭状态;
可动锁定部件,其通过弹簧接受移动至能够阻碍所述锁定按钮的运作的位置的方向的施力;
控制元件,其与所述可动锁定部件卡合,其中,
通过将所述盖填料朝向所述栓主体抵接方向的力,所述盖体运作所述控制元件,进而使所述可动锁定部件朝向锁定方向运作,在所述盖体成为盖闭状态时,所述可动锁定部件阻碍所述锁定按钮的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元件被回动可能地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元件接受阻碍所述可动锁定部件的运作的方向的施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元件接受阻碍所述可动锁定部件的运作的方向的施力。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按钮和所述控制元件被设置在同轴上。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成为盖闭状态时,由于所述可动锁定部件的锁定部位于所述锁定按钮的锁定接受部的背面,所述可动锁定部件能够阻碍所述锁定按钮的运作。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将装着部设置在所述栓主体的与盖铰链部相反的一侧,所述装着部具有左右的壁部,且将所述锁定按钮和所述控制元件以及所述可动锁定部件装着在这些左右的壁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填料包括被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安装部和已设于所述安装部的密封体,且空隙部被形成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密封体之间,所述盖填料的所述密封体与所述栓主体抵接进而形成为盖闭状态。
CN201310580993.XA 2012-11-19 2013-11-18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Active CN103815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3626 2012-11-19
JP2012253626A JP5466284B1 (ja) 2012-11-19 2012-11-19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5741A CN103815741A (zh) 2014-05-28
CN103815741B true CN10381574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1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0993.XA Active CN103815741B (zh) 2012-11-19 2013-11-18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66284B1 (zh)
KR (1) KR101498824B1 (zh)
CN (1) CN103815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79030Y1 (ko) * 2014-03-31 2015-12-10 주식회사 코멕스산업 원터치형 물통
JP5955890B2 (ja) * 2014-06-09 2016-07-20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105147013B (zh) * 2015-09-10 2017-03-01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自锁式杯盖及其工作方法
JP6754189B2 (ja) * 2015-12-24 2020-09-09 紅子 片岡 飲料容器の蓋体ロック構造
JP6627588B2 (ja) * 2016-03-14 2020-01-08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105996666B (zh) * 2016-07-05 2017-08-29 宁波立羊真空器皿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杯
JP6848509B2 (ja) * 2016-08-24 2021-03-24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栓体および飲料容器
CN107399337A (zh) * 2017-07-31 2017-11-28 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水口防尘罩及集便器及使用方法
CN110089899A (zh) * 2019-06-13 2019-08-06 杭州哈尔斯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扣锁杯
US11396408B2 (en) 2019-08-05 2022-07-26 Yeti Coolers, Llc Lid for container
CN112690671B (zh) * 2021-01-27 2022-01-11 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壶盖自锁装置及其具有该结构的防冲保温壶
CN113650945B (zh) * 2021-08-24 2023-01-10 宁波乐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米桶
CN114620347B (zh) * 2021-10-28 2023-1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盖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3944A (ja) * 2004-01-07 2005-07-21 Thermos Kk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2006298449A (ja) * 2005-04-22 2006-11-02 Peacock Vacuum Bottle Co Ltd 蓋体ロック構造
JP4588610B2 (ja) * 2005-10-20 2010-12-01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の蓋構造
JP5375266B2 (ja) * 2009-03-31 2013-12-25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ボトルの蓋ロック構造
JP201023513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ボトルの吸気構造
JP5310704B2 (ja) * 2010-11-19 2013-10-09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本体
CN201980548U (zh) * 2011-02-18 2011-09-21 上海调林日用品有限公司 容器杯盖
JP2012050877A (ja) * 2011-12-01 2012-03-1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片開きボトル
JP3173973U (ja) * 2011-12-19 2012-03-01 イシャン ル 飲料容器の栓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64662A (ko) 2014-05-28
JP5466284B1 (ja) 2014-04-09
KR101498824B1 (ko) 2015-03-04
JP2014101128A (ja) 2014-06-05
CN103815741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5741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JP6453925B2 (ja) 飲料容器及びその関連方法
CN104129579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JP4159235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KR101058055B1 (ko) 화장품 용기
JP5498613B1 (ja) 飲料用容器
JP3205180U (ja) 容器の蓋体構造
TWI492734B (zh) Drinks for containers
JP2005193944A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107140307A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CN104276355A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JP2007161288A (ja) 蓋体ロック構造
CN103662353A (zh) 具有快速入口盖的食物储存容器
CN104058161A (zh) 具有快速入口盖的食物贮藏容器
CN109171466B (zh) 水壶
JP3182570U (ja) セルフロック型保温コップ
US9340329B2 (en) Push-on twist-off bottle closure
KR100742593B1 (ko) 배수량 조절용 양변기 핸드레버
JP4375610B2 (ja) キャップ
JP5503042B1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209789384U (zh) 一种杯盖
JP5525078B1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204037383U (zh) 一种滑轨固定阻尼机构及其应用
KR20130004804U (ko) 텀블러 뚜껑
CN202891638U (zh) 一种弹开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