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91638U - 一种弹开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开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91638U CN202891638U CN201220481321.4U CN201220481321U CN202891638U CN 202891638 U CN202891638 U CN 202891638U CN 201220481321 U CN201220481321 U CN 201220481321U CN 202891638 U CN202891638 U CN 2028916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 push
- cover
- component
- handle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开盖结构,所述弹开盖结构包括:扣合部件、把手盖和弹开盖;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所述扣合部件包括:按钮、推片和限位部件;按钮和推片安装在把手盖/弹开盖上,推片设置于按钮的下方;限位部件安装在弹开盖/把手盖上;按钮在正常位时,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扣合;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能够推动推片后退,进而使得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开盖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弹开盖存在结构复杂,容易脱扣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开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弹开盖结构中,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种为较常用的弹开盖结构为按钮带连杆扣合式结构,此类结构的弹开盖结构,通过按下按钮,按钮带动连杆,连杆的另一端旋转脱出卡扣的方式实现开盖,由于此类结构连杆是做旋转运动退出卡扣,其平时受力的方向与开盖时的运动方向几乎平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脱扣,自动弹开盖等情况,并且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等问题。
第二种为按钮与连杆结合型结构,按钮下有一轴,按动按钮时,按钮以轴为中心旋转,则按钮下的卡扣因此脱出扣位实现弹开盖,这种机构与第一种相似,同样存在弹开盖方向与滑块的方向一致,而导致容易脱扣等问题。
第三种为侧面的按压式结构,此类结构在按压过程中会推动锅身,必须用手扶着锅体,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弹开盖存在结构复杂,容易脱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开盖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弹开盖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容易脱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开盖结构,该弹开盖结构包括:扣合部件、把手盖和弹开盖;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所述扣合部件包括:按钮、推片和限位部件;按钮和推片安装在把手盖/弹开盖上,推片设置于按钮的下方;限位部件安装在弹开盖/把手盖上;按钮在正常位时,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扣合;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能够推动推片后退,进而使得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把手盖/弹开盖上设有按钮槽;所述按钮安装在所述按钮槽内;所述把手盖/弹开盖的背面设有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其中,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槽的两侧;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弹开盖/把手盖上,所述限位部件的与所述推片相对应的部位设有限位槽。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按钮的下端设有卡扣;其中,所述按钮卡扣装配在所述按钮槽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推片的中部设有配合槽,所述按钮的背面设有悬臂;其中,所述按钮与推片完全装配后,所述悬臂与配合槽贴合。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推片的两侧设有配合槽,所述按钮的卡扣内侧设有的筋条;其中,所述按钮与推片完全装配后,所述筋条与配合槽贴合。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按钮的底部还设有复位弹簧。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铰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其中,
所述铰接部件安装在所述弹开盖与所述把手盖的铰接处的轴孔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条和第二限位筋条。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结构还包括把手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筋条设置在把手盖上,所述第二限位筋条设置在把手座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开盖结构,通过将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扣合部件中的推片和按钮交叉装配,推片上设有斜向上的配合槽、按钮上设有斜向下的悬臂或筋条;通过按压按钮,使得推片的配合槽受力后退,进而使得推片与限位部件脱离。并在铰接处使用带扭簧的铰接部件实现自动弹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开盖结构可实现盖子的自动弹开,并且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定位准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中的弹开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扣合状态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打开状态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铰接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扣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铰接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弹开盖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其他实施例中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所述弹开盖结构的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所述扣合部件包括:按钮、推片和限位部件;按钮和推片安装在把手盖/弹开盖上,推片设置于按钮的下方;限位部件安装在弹开盖/把手盖上;按钮在正常位时,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扣合;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能够推动推片后退,进而使得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推片和按钮交叉装配,推片上设有斜向上的配合槽、按钮上设有斜向下的悬臂或筋条;通过按压按钮,使得推片的配合槽受力后退,进而使得推片与限位部件脱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中的弹开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扣合状态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打开状态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铰接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扣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1中铰接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1中弹开盖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图7所示,所述弹开盖结构包括:扣合部件100、把手盖1、和弹开盖3;把手盖1的一端和弹开盖3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200铰接在一起,把手盖1的另一端和弹开盖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所述弹开盖还包括把手座2,把手盖1和把手座2相互配合将扣合部件100除按钮4之外的部件装配在内。不仅美观,还能保护扣合部件100的各组件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外力发生折断或者损坏。
扣合部件100包括:按钮4、推片5和限位部件313;其中,按钮4和推片5安装在把手盖1上,推片5设置于按钮4的下方。限位部件313安装在弹开盖3上。按钮4在正常位时,推片5与限位部件313扣合。当按钮4被按下时,按钮4能够推动推片5后退,进而使得推片5与限位部件313脱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7。把手盖1上设有按钮槽101;所述按钮4安装在按钮槽101内。
把手盖1的背面设有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其中,推片5活动装配在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中。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槽101的两侧,推片5可以在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所形成的水平面上前后滑动。限位部件313设置在弹开盖3上,限位部件313的与推片5相对应的部位设有限位槽31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7。
按钮4的背面设有悬臂411,推片5的中部设有配合槽511,推片5装配在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中,按钮4装配在按钮槽101内,按钮4背面的悬臂411穿过配合槽511,按钮4与推片5完全装配后,所述悬臂411与配合槽511贴合。即悬臂411的斜面与配合槽511的斜面相贴合。当悬臂411向下运动时,推动配合槽511所在的推片5向后运动;当悬臂411向上运动时,推动配合槽511所在的推片5向前运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三。参见图1~图7。
按钮4的下端设有卡扣412,按钮4卡扣装配在按钮槽101内。按钮4上设置的卡扣412用于将按钮4固定在按钮槽101内,防止按钮4从把手盖1上脱出。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四。参见图1~图7。
在按钮4的底部还设有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用于实现按钮4的自动复位。
具体为,悬臂411的下端设有圆柱形凸柱413,对应的在把手座2的底部设有定位凸柱213,复位弹簧8的一端套设在凸柱413上,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套设在定位凸柱213上。在按钮4按下后,圆柱形凸柱413与定位凸柱213接触,按钮4运动止住;松开后,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按钮4复位上升,在卡扣412的作用下止住,按钮4恢复原位。于此同时,推片5做相应的后退和前进动作,当推片5后退时,推片5的前端与限位部件313上的限位槽312脱离,实现开盖。在正常位时,推片5的前端与限位部件313上的限位槽312相扣合,实现闭合盖。其中,推片5的前端为楔形的舌片;配合槽511的斜面的角度在30°~60°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五。参见图1~图7。
为了实现按下按钮的同时实现自动开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铰接部件200包括:转轴7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6;其中,铰接部件200安装在弹开盖与所述把手盖的铰接处的轴孔3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孔311设置在弹开盖上。转轴7和套设在转轴7上的扭簧6都装配在该轴孔311内。在弹开盖闭合时,扭簧6处于扭紧状态;在弹开盖弹开完全时,扭簧6处于自然状态。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六。参见图1~图7。
转轴7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条113和第二限位筋条211。所述限位筋条用于防止转轴7以及套设在转轴7上的扭簧6在转动过程中脱出。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七。参见图1~图7。
其中,第一限位筋条113设置在把手盖1上,第二限位筋条211设置在把手座2上。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筋条113和第二限位筋条211分开设置,不仅能保证将设置在轴孔311内的转轴7以及套设在转轴7上的扭簧6在转动过程中脱出,还能保证把手盖1和把手座2正确扣合,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例九
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按钮和推片安装在弹开盖上,推片设置于按钮的下方;限位部件安装在把手盖上。
具体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弹开盖结构同样包括:扣合部件、把手盖和弹开盖;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扣合部件包括:按钮、推片和限位部件;弹开盖上设有按钮槽;按钮安装在按钮槽内;弹开盖的背面设有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其中,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分别设置在按钮槽的两侧;限位部件设置在把手盖上,限位部件的与推片相对应的部位设有限位槽。按钮在正常位时,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扣合;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能够推动推片后退,进而使得推片与限位部件脱离,即推片的前端与限位部件的限位槽脱离。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三。具体为按钮4与推片5的配合方式不同。实施例三中,通过悬臂411在下移的过程中推动推片5后退的方式实现开盖。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其他实施例中的扣合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推片500的两侧设有配合槽,按钮400的卡扣内侧设有的筋条4001;其中,所述按钮400与推片500完全装配后,所述筋条4001与配合槽贴合。
具体为,推片500为两边开缺口的结构,在按钮400的卡扣内侧的边缘设有凸出的斜向的筋条4001。在完全装配后,筋条4001插入配合槽,其中,筋条4001的倾斜方向与配合槽的倾斜方向匹配。再按下按钮400之后,斜向的筋条4001能够推动推片后退,从而实现开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的适用于实施例三的实施方式同样适用本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弹开盖结构工作模式;参见图1~图7所示。
推片5在能够在把手盖1的第一推片过孔111和第二推片过孔112里滑动,按钮4在把手盖1上按钮槽101内上下运动,按钮4的悬臂411与推片5的配合槽511配合并相互限制,推片5可以通过把手盖1的第二推片过孔112伸出,并与弹开盖3的限位部件313上的卡槽312配合,将弹开盖3扣紧。铰接部件中的扭簧6及转轴7可在弹开盖3的轴孔311里转动;其中,转轴7受到把手盖1的第一限位筋条113、把手座2的第二限位筋条211的限位不会在转动过程中脱出。当弹开盖3打开时扭簧6处于自然状态,弹开盖3合上时扭簧6处于扭转状态。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通过按下按钮4,按钮4压迫推片5的配合槽511,从而让推片5受力后退,推片5的后退使得设置在弹开盖3的卡槽312不再受到限位,这时弹开盖3受扭簧6的扭转力弹开。按钮4被松开后因受到复位弹簧8的弹力恢复原位,其中,设置在按钮4上的卡扣412保证按钮4不会从把手盖1里脱出。
合盖时将弹开盖3压下,弹开3压迫推片5后退,当弹开盖3到位后推片5复位伸出与设置在弹开盖3的卡槽312配合,将弹开盖3扣紧。从而实现对弹开盖3的扣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开盖结构,通过将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扣合部件中的推片和按钮交叉装配,推片上设有斜向上的配合槽、按钮上设有斜向下的悬臂或筋条;通过按压按钮,使得推片的配合槽受力后退,进而使得推片与限位部件脱离。并在铰接处使用带扭簧的铰接部件实现自动弹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开盖结构可实现盖子的自动弹开,并且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定位准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弹开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开盖结构包括:扣合部件、把手盖和弹开盖;把手盖的一端和弹开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一起,把手盖的另一端和弹开盖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合部件实现扣合;其中,
所述扣合部件包括:按钮、推片和限位部件;
按钮和推片安装在把手盖/弹开盖上,推片设置于按钮的下方;
限位部件安装在弹开盖/把手盖上;
按钮在正常位时,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扣合;
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能够推动推片后退,进而使得所述推片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盖/弹开盖上设有按钮槽;所述按钮安装在所述按钮槽内;
所述把手盖/弹开盖的背面设有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其中,第一推片过孔和第二推片过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槽的两侧;
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弹开盖/把手盖上,所述限位部件的与所述推片相对应的部位设有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的下端设有卡扣;其中,所述按钮卡扣装配在所述按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片的中部设有配合槽,所述按钮的背面设有悬臂;其中,所述按钮与推片完全装配后,所述悬臂与配合槽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片的两侧设有配合槽,所述按钮的卡扣内侧设有的筋条;其中,所述按钮与推片完全装配后,所述筋条与配合槽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的底部还设有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其中,
所述铰接部件安装在所述弹开盖与所述把手盖的铰接处的轴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条和第二限位筋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把手座,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筋条设置在把手盖上,所述第二限位筋条设置在把手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81321.4U CN202891638U (zh) | 2012-09-19 | 2012-09-19 | 一种弹开盖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81321.4U CN202891638U (zh) | 2012-09-19 | 2012-09-19 | 一种弹开盖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91638U true CN202891638U (zh) | 2013-04-24 |
Family
ID=4811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48132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91638U (zh) | 2012-09-19 | 2012-09-19 | 一种弹开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9163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0086A (zh) * | 2017-04-07 | 2017-06-23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子烟与低温烤烟的混合烟 |
CN110464048A (zh) * | 2019-08-21 | 2019-11-19 | 深圳睿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式电子烟盒用定位机构 |
-
2012
- 2012-09-19 CN CN201220481321.4U patent/CN2028916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0086A (zh) * | 2017-04-07 | 2017-06-23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子烟与低温烤烟的混合烟 |
CN110464048A (zh) * | 2019-08-21 | 2019-11-19 | 深圳睿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式电子烟盒用定位机构 |
CN110464048B (zh) * | 2019-08-21 | 2021-12-24 | 深圳睿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式电子烟盒用定位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54666B2 (en) | Brewing mechanism of coffee machine | |
CN110192764B (zh) | 烹饪器具 | |
US925625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 |
CN202891638U (zh) | 一种弹开盖结构 | |
TWI399183B (zh) | A slide fastener with an automatic stop device | |
JP6708873B2 (ja) | 筆箱 | |
US7014045B2 (en) | Cosmetic compact | |
CN212173084U (zh) | 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翻盖盒 | |
CN204889622U (zh) | 电水壶 | |
CN201317004Y (zh) | 刀片储藏式美工刀 | |
CN213189033U (zh) | 翻盖杯 | |
CN202375354U (zh) | 具开启构造的盒体 | |
CN107433532A (zh) | 定位装置及其顶出机构 | |
CN202183515U (zh) | 一种数码产品的卡盖结构 | |
CN202874251U (zh) | 一种化妆盒 | |
CN212889490U (zh) | 一种可自动开盖的微型打印机 | |
CN213602052U (zh) | 翻盖组件和嵌装插座 | |
CN115217383A (zh) | 按压解锁铰链及采用该结构的功能几 | |
CN201435317Y (zh) | 遥控器电池盖自动弹出装置 | |
CN202875067U (zh) | 煎烤机的烤盘固定结构 | |
CN214215633U (zh) | 一种车辆仪表板的储物盒、车辆仪表板及车辆 | |
CN210347996U (zh) | 光模块 | |
CN209526129U (zh) | 一种电池盒锁盖结构 | |
CN221187919U (zh) | 一种翻转开盖的削笔器 | |
CN211737662U (zh) | 一种锁扣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