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2246A -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2246A
CN103812246A CN201310467436.7A CN201310467436A CN103812246A CN 103812246 A CN103812246 A CN 103812246A CN 201310467436 A CN201310467436 A CN 201310467436A CN 103812246 A CN103812246 A CN 103812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part
rotating shaft
stator
rotating part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74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2246B (zh
Inventor
下山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12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2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2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将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时防止旋转轴侧以及旋转部件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旋转轴中固定有旋转部件的部分的外周面间产生过大间隙的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在马达(1)中,旋转部件(8)压入固定于旋转轴(50)中的第二轴部(54),第二轴部具有比形成有螺旋槽(58)的第一轴部(53)大的外径尺寸且形成在比第一轴部靠定子(40)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与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φ2)相同,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也比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φ1)大得多。因此,能在将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第一轴部穿过旋转部件时,防止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的内周面接触。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旋转轴的从定子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旋槽的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马达具有固接于旋转轴的外周面的永久磁铁和与永久磁铁的外周面在径向对置的定子,自旋转轴的从定子突出的部分输出旋转力。该马达例如在用于镜头驱动装置或者光头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在旋转轴中的从定子突出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供从动侧的齿条或者螺母等啮合的螺旋槽。在该马达中,有在比在旋转轴形成有螺旋槽的部分靠定子侧的位置安装有旋转部件的情况。例如,曾有人提出了一种在比在旋转轴形成有螺旋槽的部分靠定子侧的位置安装有作为旋转部件的惯性环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62769号公报
在制造旋转轴安装有旋转部件的马达时,在组装转子之后,从旋转轴的顶端侧插入旋转部件,但是在那时,若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螺旋槽强烈地接触,则形成有螺旋槽的部分受到损伤而产生多余的毛刺等,从而产生妨碍齿条或者螺母的驱动的问题。并且,也存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产生损伤的问题。虽然如此,但是若将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设置为比形成有螺旋槽的部分的外径尺寸大,则在将旋转部件固定于旋转轴时,会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其结果是,存在以下问题:无法采用压入或者粘结等简单的结构将旋转部件固定于旋转轴,同时旋转部件与旋转轴的同轴度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时,防止旋转轴侧以及旋转部件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在旋转轴中固定有旋转部件的部分的外周面之间产生过大的间隙的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以及旋转部件,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以及固接于该旋转轴的永久磁铁,所述定子在径向外侧与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面对置,所述旋转部件以被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在该马达中,在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所述第二轴部具有比该第一轴部大的外径尺寸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轴部靠所述定子侧的位置,所述旋转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
并且,本发明的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以及旋转部件,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以及固接于该旋转轴的永久磁铁,所述定子在径向外侧与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面对置,所述旋转部件以被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在该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所述第二轴部具有比该第一轴部大的外径尺寸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轴部靠所述定子侧的位置,在将所述旋转部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时,使所述旋转轴中的第一轴部比第二轴部先穿过所述旋转部件的内侧。
在本发明中,由于旋转部件固定于旋转轴中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比形成有螺旋槽的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且所述第二轴部形成在比第一轴部靠定子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与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也比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得多。因此,能够在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第一轴部穿过旋转部件的内侧时,防止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的内周面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旋转轴侧以及旋转部件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旋转轴中固定有旋转部件的部分的外周面之间产生过大的间隙。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旋转部件压入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设置为与第二轴部件的外径尺寸相同,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压入固定于第二轴部,从而能够不花费太多时间就将旋转部件固定于第二轴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之间设置有比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小的小径部。根据该结构,在第一轴部加工螺旋槽时的影响被小径部吸收,第二轴部不易产生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小径部通过锥形面与所述第一轴部连接,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第二轴部也通过锥形面连接。根据该结构,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轴部的拆装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小径部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比所述第一轴部以及比所述第二轴部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小,并且,所述小径部形成于马达轴线周围的整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为1.7mm,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为1.8mm。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旋转部件以其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小径部重叠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旋转部件的贯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轴部件的外径尺寸相同,并且所述旋转部件的贯通孔的尺寸比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螺旋槽能够采用通过滚丝加工而形成的结构。在滚丝加工的情况下,与切削加工等相比,在第一轴部加工螺旋槽时的影响容易波及到周围的部件,但是在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之间设置有小径部的情况下,在第一轴部加工螺旋槽时的影响被小径部可靠地吸收,第二轴部不易产生变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径尺寸比所述定子的内径尺寸大的结构。
本发明能够采用在所述定子的突出有所述旋转轴一侧设置有板的结构,所述板具有固定板部、支承板部以及连接板部,所述固定板部固定于所述定子的突出有所述旋转轴一侧的端面,所述支承板部与该固定板部对置并支承所述旋转轴的顶端部,所述连接板部将所述固定板部和所述支承板部连接。在采用将板固定于定子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将板固定于定子之后,将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因此容易产生旋转轴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板固定于定子之后,将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也能够防止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的内周面接触而导致旋转轴侧以及旋转部件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为环形状、圆筒形状或者圆盘形状。
在本发明中,由于旋转部件固定于旋转轴中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比形成有螺旋槽的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且所述第二轴部形成于比第一轴部靠定子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仅与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相同,旋转部件的内径尺寸也比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得多。因此,能够在将旋转轴穿过旋转部件、第一轴部穿过旋转部件的内侧时,防止第一轴部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的内周面接触而使旋转轴侧以及旋转部件侧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在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旋转轴中的固定有旋转部件的部分的外周面之间产生过大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马达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马达轴线方向L中,以旋转轴50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作为输出侧L1,以与旋转轴50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作为反输出侧L2来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马达的说明图,图1(a)、图1(b)分别为马达的局部剖视图以及表示马达的组装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所示的马达1为用于镜头驱动装置的步进马达,且具有圆筒状的定子40。在定子40中,卷绕有线圈25的环状的第一绕线管2A和第二绕线管2B在马达轴线方向L重叠配置。在第一绕线管2A的马达轴线方向L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环状的内定子铁芯3A以及截面呈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A,在第二绕线管2B的马达轴线方向L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环状的内定子铁芯3B以及截面呈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B。在第一绕线管2A以及第二绕线管2B的内周面形成了内定子铁芯3A、3B以及外定子铁芯4A、4B的多个极齿31、41在周向排列的结构。如此一来,构成具有转子配置孔30的圆筒状的定子40,在定子40的径向内侧同轴状地配置有转子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定子铁芯4A、4B延伸至线圈25的径向外侧,从而构成马达壳体。
第一绕线管2A以及第二绕线管2B为树脂制,在第一绕线管2A以及第二绕线管2B形成有分别固接有端子91、92的端子台35A、35B。该端子台35A、35B从形成于外定子铁芯4A、4B的缺口朝向外侧突出。
在转子5中,旋转轴50沿马达轴线方向L延伸,并且圆筒状的永久磁铁59通过粘结剂等固接在靠近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的位置,在转子配置孔30的内侧,永久磁铁59的外周面590在径向内侧与定子40的极齿31、41隔着指定间隔对置。旋转轴50由不锈钢、黄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这里,在旋转轴50的外周面57中的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输出侧L1)的外周面57形成有与形成于从动部件(无图示)侧的齿条啮合的螺旋槽58,旋转轴50与从动部件侧的齿条一起构成旋转—直动变换机构。
(板65的结构)
相对于定子40在输出侧L1设置有金属制的板65。该板65具有固定板部651、支承板部652以及连接板部653,所述固定板部651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定子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48,所述支承板部652在输出侧L1与固定板部651对置并支承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所述连接板部653沿马达轴线方向L延伸并将固定板部651和支承板部652连接。在固定板部651形成有供旋转轴50贯通的孔650。
(轴承结构)
在板65中的支承板部652构成有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所述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将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在马达轴线方向L以及径向支承为能够旋转。与此相对,在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配置有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75,在该轴承保持架75的内侧构成有反输出侧L2的轴承机构7,所述反输出侧L2的轴承机构7将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在马达轴线方向L以及径向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永久磁铁59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形成有朝向输出侧L1凹陷的凹部595,轴承机构7将在凹部595的内侧朝向反输出侧L2突出的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旋转轴50中,输出侧L1的端部51的外径比固接有永久磁铁59的部分的外径小,并且,输出侧L1的端部51被加工成半球状。并且,在旋转轴50中,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的外径比固接有永久磁铁59的部分的外径小,并且,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被加工成半球状。
在反输出侧L2的轴承机构7中,圆盘状的轴承部件70被支承于轴承保持架75的内侧,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部52嵌入于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侧L1的端面朝向反输出侧L2凹陷的凹部71的内侧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部件70以在马达轴线方向L能够移动的方式构成于轴承保持架75的内侧,轴承部件70被板弹簧状的施力部件77朝向输出侧L1施力,所述板弹簧状的施力部件77相对于轴承部件70配置于反输出侧L2。更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金属板构成的施力部件77以与轴承保持架75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以及轴承部件7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该施力部件77,板弹簧部775被折弯。板弹簧部775将轴承部件70朝向输出侧L1施力。因此,旋转轴50通过轴承部件70被板弹簧部775朝向输出侧L1(旋转轴50所在位置侧)施力,在该输出侧L1构成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所述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将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在马达轴线方向L以及径向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旋转轴50为以输出侧L1的端部51与轴承机构6抵接的方式被施力的状态,所以能够在旋转轴50旋转时,防止旋转轴50在马达轴线方向L上的晃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77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定子4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49(外定子铁芯4B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49)的周向的多个地方。其结果是,轴承部件70被夹持固定于施力部件77与轴承保持架75之间。
设置于马达轴线方向L上的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也采用了与轴承机构7相同的结构。更加具体地说,在板65的支承板部652固定有输出侧L1的轴承部件60,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嵌入于在轴承部件60的反输出侧L2的端面朝向输出侧L1凹陷的凹部61的内侧并被支承。轴承部件60具有大径部64,所述大径部64在贯通形成于板65的支承板部652的孔656的状态下,与支承板部652的反输出侧L2的面抵接,轴承部件60通过大径部64固定于支承板部652。
(旋转轴50的详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旋转轴50的从定子40突出的部分固定有旋转部件8,所述旋转部件8具有供旋转轴50贯通的贯通孔80。这里,旋转部件8具有厚壁部分81和薄壁部分82,所述厚壁部分81在其中心侧形成有贯通孔80,所述薄壁部分82从厚壁部分81朝向外周侧扩展。该旋转部件8作为惯性环、传感器板、风扇以及外齿齿轮等被构成,为环形状、圆筒形状或者圆盘形状等的附属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旋转部件8固定于旋转轴50的情况下,旋转轴50具有以下结构。首先,在旋转轴50的从定子40突出的部分形成有第一轴部53,所述第一轴部53在其外周面57形成有螺旋槽58,并且,相对于第一轴部53在定子40侧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轴部54,所述第二轴部54固定有旋转部件8。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槽58通过对第一轴部53进行滚丝加工而形成。
这里,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大。并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以及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比旋转轴50中固接有永久磁铁59的部分的外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部54延伸至位于孔650内侧的部分,所述孔650形成于固定板部651。因此,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比形成于固定板部651的孔650的内径尺寸小,且在第二轴部54与在旋转轴50中固接有永久磁铁59的部分之间形成锥形面。
并且,在旋转轴50中,在第一轴部53与第二轴部54之间形成有小径部55,所述小径部55的外径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以及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小。该小径部55与第一轴部53通过锥形面连接,与第二轴部54也通过锥形面连接。小径部55形成为宽度尺寸(马达轴线方向L的尺寸)比第一轴部53以及第二轴部54的宽度尺寸小的周槽状。因此,在旋转轴50的马达轴线周围的整周形成有小径部55。
与该结构相对应,旋转部件8的内径尺寸(贯通孔80的尺寸)与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相同,旋转部件8的内径尺寸(贯通孔80的尺寸)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大。并且,旋转部件8的外径尺寸比定子40的内径尺寸(转子配置孔30的尺寸)、永久磁铁59的外径尺寸、以及形成于固定板部651的孔650的内径尺寸大。例如,旋转部件8的内径尺寸以及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为1.8mm,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为1.7mm,定子40的内径尺寸为4.24mm,旋转部件8的外径尺寸为5.70mm。
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的旋转轴50中,旋转部件8压入固定于第二轴部54。另外,旋转部件8以其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与小径部55重叠的方式压入固定于第二轴部54。因此,能够将旋转轴50中形成有螺旋槽58的范围向定子40所在位置一侧靠近。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8相对于旋转轴50的压入固定如以下说明,如图1(b)所示,通过将旋转轴50从输出侧L1的端部51的一侧穿过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的方式进行。
(马达1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过程中,首先,在将板65固定于定子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48之后,将转子5配置于定子40的内侧(转子配置孔30)。这时,将旋转部件8配置于板65的固定板部651和支承板部652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将转子5从反输出侧L2插入定子40的内侧。然后在将旋转轴50的顶端(输出侧L1的端部51)穿过固定板部651的孔650之后,再将旋转轴50从顶端(输出侧L1的端部51)侧穿过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从而使旋转部件8通过在旋转轴50中形成有螺旋槽58的第一轴部53,并压入固定于第二轴部54。这时,以旋转轴50中形成有螺旋槽58的第一轴部53不与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的内周面强烈地接触的方式构成。在该操作过程中,或者在该操作过程以后,将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嵌入于轴承部件60的凹部61。
然后,将轴承部件70、轴承保持架75以及施力部件77设置于旋转轴50的反输出侧L2。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部件8固定于旋转轴50中的第二轴部54,该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比形成有螺旋槽58的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大,且该第二轴部54形成于比第一轴部53靠定子40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旋转部件8的内径尺寸与第二轴部54的外径尺寸(φ2)相同的情况下,旋转部件8的内径尺寸也会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φ1)大得多。因此,能够在将旋转轴50穿过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内、第一轴部53穿过旋转部件8的内侧时,防止第一轴部53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8的内周面接触而受到损伤。并且,能够防止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的内周面受到损伤。因此,在旋转轴50穿过旋转部件8时,形成有螺旋槽58的部分和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的内周面不受损伤,且能够防止旋转部件8的内周面与在旋转轴8中固定有旋转部件8的第二轴部54的外周面之间产生过大间隙。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8压入固定于旋转轴50的第二轴部54,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不花费太多时间就将旋转部件8固定于旋转轴50。
特别是在采用将板65固定于定子40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将板65固定于定子40之后,将旋转轴50穿过旋转部件8,因此容易产生旋转轴50的外周面57与旋转部件8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将板65固定于定子40后,将旋转轴50穿过旋转部件8,也能够防止第一轴部53的外周面与旋转部件8的内周面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形成有螺旋槽58的部分和旋转部件8的贯通孔80的内周面受到损伤。
并且,在旋转轴50的第一轴部53与第二轴部54之间设置有小径部55,所述小径部55的外径尺寸比第一轴部53的外径尺寸小。因此,在第一轴部53加工螺旋槽58时的影响被小径部55吸收,而不易在第二轴部54产生变形。特别是在通过滚丝加工形成螺旋槽58的情况下,与切削加工等相比,在第一轴部53加工螺旋槽58时的影响容易波及到周围,但是由于在第一轴部53与第二轴部54之间设置有小径部55,因此在第一轴部53加工螺旋槽58时的影响被小径部55可靠地吸收,而不易在第二轴部54产生变形。更加具体地说,在通过滚丝加工形成螺旋槽58的情况下,作用了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力被小径部55吸收,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轴部54的长度尺寸或者旋转轴50的长度尺寸产生参差不齐。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旋转部件8压入固定于旋转轴50的情况,但是通过粘结或者焊接等方法将旋转部件8固定于旋转轴50的情况也适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定子40中,由外定子铁芯4A、4B构成马达壳体的情况,但是定子40具有与外定子铁芯4A、4B分体的马达壳体的情况也适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板65固定于马达壳体的输出侧的端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板65的马达1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不具有板65的马达也可适用本发明。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滚丝加工在旋转轴50形成螺旋槽58的马达1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通过切削加工在旋转轴50形成螺旋槽58的马达也适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步进马达,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除步进马达以外的马达。

Claims (13)

1.一种马达,其包括:
转子,其具有旋转轴以及固接于该旋转轴的永久磁铁;
定子,其在径向外侧与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面对置;以及
旋转部件,其以被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所述第二轴部具有比该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的外径尺寸,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轴部靠所述定子侧的位置,
所述旋转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压入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二轴部之间设置有外径尺寸比所述第一轴部小的小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第一轴部通过锥形面连接,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第二轴部也通过锥形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比所述第一轴部以及所述第二轴部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小,并且,所述小径部形成于马达轴线周围的整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为1.7mm,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为1.8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以其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小径部重叠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的贯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尺寸相同,且所述旋转部件的贯通孔的尺寸比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通过滚丝加工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径尺寸比所述定子的内径尺寸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的突出有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板,所述板具有固定板部、支承板部以及连接板部,所述固定板部固定于所述定子的突出有所述旋转轴的一侧的端面,所述支承板部与该固定板部对置并支承所述旋转轴的顶端部,所述连接板部将所述固定板部与所述支承板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呈环形状、圆筒形状或者圆盘形状。
13.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
所述马达包括:
转子,其具有旋转轴以及固接于该旋转轴的永久磁铁;
定子,其在径向外侧与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面对置;以及
旋转部件,其以被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定子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所述第二轴部具有比该第一轴部的外径尺寸大的外径尺寸,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轴部靠所述定子侧的位置,
在将所述旋转部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时,使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轴部比所述第二轴部先穿过所述旋转部件的内侧。
CN201310467436.7A 2012-11-05 2013-10-09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3354A JP2014093875A (ja) 2012-11-05 2012-11-05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243354 2012-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246A true CN103812246A (zh) 2014-05-21
CN103812246B CN103812246B (zh) 2018-08-21

Family

ID=5058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74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246B (zh) 2012-11-05 2013-10-09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132062063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9869U (zh) 2012-11-05 2013-10-09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2063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9869U (zh) 2012-11-05 2013-10-09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93875A (zh)
CN (2) CN1038122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781A (zh) * 2020-05-11 2021-11-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93875A (ja) * 2012-11-05 2014-05-19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2769A (ja) * 1988-08-29 1990-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装置
JPH08289528A (ja) * 1995-04-10 1996-11-0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8061295A (ja) * 2006-08-29 2008-03-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並びに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
JP2011033123A (ja) * 2009-07-31 2011-02-17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有段減速歯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39633A (ja) * 2011-03-07 2011-07-14 Nidec Copal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CN203589869U (zh) * 2012-11-05 2014-05-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5511A (ja) * 1995-01-30 1996-08-09 Tec Corp Pm型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3537006B2 (ja) * 1995-05-29 2004-06-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1113968A (ja) * 1999-10-15 2001-04-24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輌用駆動装置
JP2007151237A (ja) * 2005-11-24 2007-06-14 Tokyo Micro:Kk リードスクリューの製造方法、リードスクリュー及び位置決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2769A (ja) * 1988-08-29 1990-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装置
JPH08289528A (ja) * 1995-04-10 1996-11-0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8061295A (ja) * 2006-08-29 2008-03-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並びに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
JP2011033123A (ja) * 2009-07-31 2011-02-17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有段減速歯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39633A (ja) * 2011-03-07 2011-07-14 Nidec Copal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CN203589869U (zh) * 2012-11-05 2014-05-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781A (zh) * 2020-05-11 2021-11-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9869U (zh) 2014-05-07
CN103812246B (zh) 2018-08-21
JP2014093875A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378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9118610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043845A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651268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鉄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5108A (ja) 電気モータ
JP6148269B2 (ja) モータの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5901603B2 (ja) 回転電機
JP4600886B2 (ja) モータ
JP2006340509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
CN203589869U (zh) 马达
JP5845610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263465B2 (ja) モータ
JP4252047B2 (ja)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839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5122611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旋转电机的转子保持结构
JP200714337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6211846A (ja) 回転電機
WO2018087887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68650B2 (en) Sta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CN203562870U (zh) 马达
JP201013087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926205B2 (ja) レゾルバ
JP2008220114A (ja) レゾルバホルダ、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312568A (ja) 磁石発電機
US20050093383A1 (en) Fan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