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6836A - 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6836A CN103796836A CN201280044393.5A CN201280044393A CN103796836A CN 103796836 A CN103796836 A CN 103796836A CN 201280044393 A CN201280044393 A CN 201280044393A CN 103796836 A CN103796836 A CN 1037968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ishing piece
- cap
- nozzle face
- unit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2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585 b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92 cap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643 circumn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49 in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67 inorganic solven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534 mechanism of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38—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brushes or wip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ozzle pl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 B41J2/16547—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the wipers and caps or spittoons being on the same movable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41J23/02—Mechanical power drives
- B41J23/025—Mechanical power drives using a single or common power source for two or more functio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备适当切换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能够驱动吸引泵、擦拭件的小型而紧凑的切换机构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维护装置(40)具有:帽(64(1)~65(4));擦拭件(75(1)~75(4));吸引泵(94),其从帽(64(1)~65(4))吸引废弃墨;帽驱动传递机构(80),其使帽(64(1)~65(4))沿帽移动方向(V)移动;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其使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吸引泵(94);驱动切换机构(100),其根据帽的移动位置,将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驱动切换成吸引泵(94)的驱动或擦拭件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被搭载于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堵塞防止、异物附着防止等维护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以及具备该维护装置的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喷射装置从液滴喷射头的喷嘴喷射液滴而进行液体的分配、涂布、打印等。为了防止喷嘴的阻塞等,而在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滴喷射头的维护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已知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具备作为液体喷射头的喷墨头的维护装置。维护装置为了使喷墨头的喷嘴面始终维持良好的状态,而在待机时以及打印执行中的间隔进行喷墨头的维护动作。在维护装置的维护动作中,如所公知的,存在喷嘴面的加盖、来自帽或墨喷嘴的墨吸引、喷嘴面的擦拭等。
加盖为在打印待机状态的喷墨头的喷嘴面覆盖帽而将该喷嘴面封闭的动作。能够防止设置在喷嘴面的墨喷嘴(液体喷射喷嘴)的墨干燥而发生喷嘴堵塞等。墨吸引为在喷墨头的喷嘴面覆盖有帽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从而吸引并排出喷嘴内的墨或帽内的墨的动作。擦拭为通过擦拭件拂拭并去除附着在喷墨头的喷嘴面的墨(液体)或纸粉、尘埃等异物的动作。
专利文献1~5中公开了这种维护装置。专利文献3、4中公开的维护装置能够对多个喷嘴列进行选择擦拭以及选择吸引动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6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4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050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45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155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处,已知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已知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线型的喷墨头。在该结构的线型的喷墨头中,通过多个头单元的喷嘴列,形成包含打印介质的打印宽度在内的长度的喷嘴列。
线型的喷墨头的维护装置存在配置在从基于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使喷墨头从打印位置向与维护装置对峙的位置移动,并使其停止在该位置。对停止的喷墨头,使维护装置侧的各部动作,而实施喷嘴加盖、墨吸引、擦拭等维护动作。
维护装置需要对处于停止状态的喷墨头进行多个维护动作。从而用于使该维护装置进行维护动作的驱动机构复杂化,装置尺寸也容易增加。因此,对于维护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小型·紧凑化的要求强烈。
为此,优选采取通过少数的马达进行墨吸引泵的驱动、擦拭件的移动等的结构。例如,利用圆筒凸轮、间歇齿轮等动力传递用的构件,根据圆筒凸轮或间歇齿轮的旋转角度位置来切换来自一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路径。但是,使用了圆筒凸轮、间歇齿轮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复杂,在变更动力的切换时机的情况等不能简单地进行设定变更。
鉴于这种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通过小型而紧凑的机构实现对处于停止状态的打印头的多个维护动作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帽,其将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
擦拭件,其擦拭所述喷嘴面;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可以在使帽覆盖了喷嘴面后进行墨吸引泵的驱动。可以在帽远离了喷嘴面后进行擦拭件的驱动。因此,驱动切换机构能够根据帽的移动位置适当进行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切换。能够不使用圆筒凸轮、间歇齿轮等,而根据直线往返移动的帽的移动位置,将吸引泵以及擦拭件的一方切换成能够驱动的状态。也能够简单地进行吸引动作以及擦拭动作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等的管理、变更。
此处,所述驱动切换机构能够利用行星齿轮减速机而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所述驱动切换机构具备:驱动马达,其使驱动轴旋转;行星齿轮减速机,其具有内齿齿轮或行星齿轮架,使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而使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卡锁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停止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
为了能够将擦拭件的擦拭压保持固定,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备以下结构的擦拭件的支承构造。
即,维护装置具有:
擦拭件框架,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的方式移动;
装置框架,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弹性构件,其配设在所述装置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帽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帽,并通过所述帽驱动传递机构移动;
卡合部,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与所述帽支承构件卡合而使所述擦拭件框架与所述帽支承构件移动。
擦拭件框架以通过弹性构件而能够移动的状态被装置框架支承。因此,擦拭件框架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力而以浮动状态安装在装置框架。
将相对于装置框架而处于浮动状态的擦拭件框架压紧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或搭载有液体喷射头的滑架的面。即使在擦拭件框架相对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倾斜的情况下,擦拭件框架也被修正为与喷嘴面平行的姿势。因此,擦拭件框架以与喷嘴面平行的状态被压紧在该喷嘴面。
其结果为,搭载在擦拭件框架的擦拭件与喷嘴面之间保持在规定的间隔。在将擦拭件压紧在喷嘴面而进行擦拭时,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以规定的力压紧在喷嘴面。擦拭件的擦拭压稳定,在擦拭件前端边缘部的各部位的擦拭状态的变动小,从而擦拭性能提高。
像线型的液体喷射头那样,存在液体喷射头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擦拭多个头单元的各自的喷嘴面的多个擦拭件搭载在擦拭件框架。擦拭件框架设置为在擦拭件移动方向即喷嘴面的喷嘴列的方向长的形状。当擦拭件框架在擦拭件移动方向倾斜时,在擦拭时擦拭件与喷嘴面的距离变化。从而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压力擦拭喷嘴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对于装置框架处于浮动状态的擦拭件框架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维护装置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以能够利用帽、擦拭件的移动而选择将喷嘴面擦拭的多个擦拭件。
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有:
第一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二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在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三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擦拭件以及第二擦拭件卡合而将该擦拭件以及第二擦拭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在擦拭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当擦拭件框架向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移动时,擦拭件与第一擦拭件卡合构件卡合,而从第一状态(例如,倒下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例如,起立状态)。在擦拭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当擦拭件框架向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此,能够选择性地切换双方的擦拭件的状态,而能够选择性地擦拭不同位置的喷嘴面。即,能够选择将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而且,通过使第二状态的第一、第二擦拭件移动至第三位置,能够使它们返回第一状态(例如,倒下状态)。
接下来,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有将与通过所述帽加盖的所述喷嘴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喷嘴面加盖的第二帽,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帽以及所述第二帽。在该情况下,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将所述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一帽按压构件、将所述第二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二帽按压构件。该结构在以狭窄的间隔密集配置多个帽的情况下有利。
本发明的维护装置以如下的方式构成,能够利用帽、擦拭件的移动而选择进行来自将喷嘴面加盖的多个帽的墨的吸引。
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有:
第一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二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第二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一阀,其使所述第一墨吸引路径开闭;
第二阀,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阀不同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墨吸引路径开闭;
阀选择器,其沿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阀对置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二阀对置的位置,而使所述第一阀或所述第二阀开闭。
通过帽的移动、擦拭件的移动来实现进行选择吸引动作的阀的选择动作。因此,能够不使用圆筒凸轮、间歇齿轮或摆动构件等选择切换用的构件,而通过小型而紧凑的机构来实现选择吸引动作。
接下来,本发明的维护装置的所述擦拭件具有凸曲面,而且,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具备擦拭件清洁器,该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并清洁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
在具备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情况下,该第二擦拭件具有凸曲面,所述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
而且,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有擦拭件清洁器弹性支承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清洁器。
本发明的维护装置防止擦拭结束时的自擦拭件的墨的飞散。因此,本发明的维护装置具有控制部,其使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擦拭了所述喷嘴面后,使所述帽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远离所述喷嘴面。
在喷嘴面的擦拭中,擦拭件压紧在喷嘴面。该状态的擦拭件通过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与喷嘴面平行移动,而进行喷嘴面的擦拭。擦拭件压紧在喷嘴面,而处于弹性变形了的状态。通过帽驱动传递机构,该状态的擦拭件在擦拭结束后的时刻向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移动。通过将擦拭件的移动速度设置为适当的速度,能够避免压紧在喷嘴面而弹性变形了的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分猛然地向原来的形状弹性恢复。在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分附着有从喷嘴面拭取的墨等异物。由于使该部分缓慢地恢复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拭取的墨等异物向周围飞散。
在使擦拭件远离喷嘴面的情况下,优选使擦拭结束后的擦拭件向从喷嘴面倾斜的方向离开。根据擦拭件压紧在喷嘴面的状态下的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的挠曲方向,适当设定擦拭件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由此,在擦拭件远离喷嘴面时,能够尽量使墨液等不飞散。
压紧在喷嘴面的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在擦拭结束时刻,一般向擦拭方向的相反的方向挠曲。在该情况下,将使擦拭件远离喷嘴面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与喷嘴面垂直的方向而向与擦拭方向相反侧倾斜的方向。在使擦拭件远离喷嘴面时,擦拭件前端边缘部相对于喷嘴面的抵接位置不移动,而该前端边缘部弹性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在压紧于喷嘴面的擦拭件的前端边缘部积留的墨等异物在使擦拭件远离喷嘴面时飞散。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而且,本发明的打印机具备:
喷墨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并向记录介质喷出墨;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运送路径,其供所述记录介质运送;
运送机构,其沿着所述运送路径运送所述记录介质。
另外,本发明中“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从打印头等液体喷射头向记录纸等被喷射材喷射墨而执行向记录纸等的记录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也包含喷射或喷出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包含喷射或喷出微量的液滴的各种液体消耗装置。
另外,“液体”为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或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粒状体。而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以列举墨或液晶等。墨是指除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油性墨以外,还包括胶状墨、热熔性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为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对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对作为在精密移液管中使用的试样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可以为如下液体喷射装置: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A为喷墨头以及滑架的说明图。
图2B为喷墨头以及滑架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滑架的移动路径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喷墨头的头单元的配列状态的说明图。
图5A为维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5B为维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维护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A为表示帽驱动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B为表示帽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8A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8B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8C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8D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构架图。
图8E为表示驱动切换机构的说明图。
图8F为表示驱动切换机构的说明图。
图9A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9B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9C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11A为表示擦拭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11B为表示擦拭件单元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C为装置框架、帽单元、擦拭件框架的说明图。
图12A为表示阀选择机构的说明图。
图12B为阀选择机构的说明图。
图12C为阀选择机构的说明图。
图12D为阀选择机构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擦拭件保持件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14A为擦拭件选择机构的立体图。
图14B为擦拭件选择机构的侧视图。
图15A为表示擦拭件立起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B为表示擦拭件立起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C为表示擦拭件立起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A为表示擦拭件放倒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B为表示擦拭件放倒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C为表示擦拭件放倒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擦拭件清洁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18A为帽倾斜剥落机构的说明图。
图18B为帽倾斜剥落机构的说明图。
图18C为帽倾斜剥落机构的说明图。
图19为帽倾斜剥落机构的说明图。
图20为表示帽单元、帽的立体图。
图21为移动构件的滑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2A为表示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B为表示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C为表示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D为表示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E为表示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3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简略框图。
图24为表示帽移动方向的帽位置的一览的说明图。
图25A为表示擦拭件移动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说明图。
图25B为表示擦拭件移动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说明图。
图25C为表示擦拭件移动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一览的说明图。
图26A为表示擦拭件立起位置的说明图。
图26B为表示擦拭件立起位置的一览的说明图。
图27A为表示擦拭开始位置的说明图。
图27B为表示擦拭开始位置的说明图。
图27C为表示擦拭开始位置的一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喷墨打印机1(以下,有时也简称为“打印机1”。)具备卷筒纸填装部2,在卷筒纸填装部2填装通过长条状的记录纸P卷绕成卷筒状而成的结构的卷筒纸3。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有从卷筒纸填装部2至形成在打印机前表面的排纸口4的记录纸运送路径5。
在运送路径5,从该记录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而配置有送出辊6、纸引导件7、运送辊对8以及压印构件9。而且,配置有搭载在头滑架10的喷墨头11。头滑架10使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向与压印构件9对峙的记录纸运送路径5的打印位置以及从记录运送路径5偏离的初始位置移动。在初始位置配置有后述的维护装置40。
运送辊对8具备驱动辊8a与从动辊8b。驱动辊8a通过送纸马达12而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从装配在墨盒装配部13的墨盒14向喷墨头11供给墨。在本例中,向喷墨头11供给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这四种颜色的墨。喷墨头11为线型的喷墨头。
从填装于卷筒纸填装部2的卷筒纸3送出的记录纸P沿着记录纸运送路径5而被运送。通过喷墨头11对在压印构件9上运送的记录纸P实施打印。打印后的记录纸P从打印机前表面的排纸口4向前方排出。
图2A为表示从上方观察打印机1时的喷墨头11的打印位置与初始位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2B为表示从前方观察打印机1时的打印位置与初始位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参照图2A、图2B而进行说明,喷墨头11为由多个喷墨头构成的线型的喷墨头。在本例中,具备第一头11A以及第二头11B。第一以及第二头11A、11B的各自的墨喷嘴列形成能够覆盖记录纸P的打印区域的宽度方向(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的长度。
线型的喷墨头的第一以及第二头11A、11B使它们的喷嘴面11a朝下而搭载在滑架10。当使滑架10水平时,喷嘴面11a朝下而成为水平。在各头11A、11B的喷嘴面11a与压印构件9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先设定的尺寸的压印构件间隙G。
在压印构件9的侧方配置有维护装置40。滑架10使喷墨头11向与压印构件9对峙的打印位置A以及从记录纸运送路径5完全偏离的初始位置B(图2A、图2B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在初始位置B,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与维护装置40对峙。喷墨头11在打印位置A成为使其长度方向朝向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横向姿势。在该状态下,设置在第一以及第二头11A、11B的各种颜色的墨喷嘴列将记录纸P的打印区域的宽度方向覆盖。在初始位置B,喷墨头11从在打印位置A的姿势成为朝向旋转了90度的方向的姿势。即,喷墨头11成为使其长度方向与运送方向一致的纵向姿势。
图3为表示搭载有喷墨头11的滑架10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打印机1使喷墨头11在打印位置A定位而停止,并在该状态下在每空出规定间距运送记录纸P时进行墨的喷出动作,由此进行对记录纸P的打印。打印机1在打印结束时,使喷墨头11退避至从压印构件9之上偏离的初始位置B,而使其在初始位置B待机。
在喷墨头11的待机中,维护装置40进行防止或消除喷墨头11的墨喷嘴的阻塞的维护动作。维护装置40使设置在其上端的帽上升,并加盖喷嘴面11a。根据需要,从喷墨头11的各墨喷嘴向维护装置40的帽内进行墨的喷出动作(冲洗)。而且,维护装置40进行从帽吸引墨的动作。维护装置40中具备擦拭喷嘴面11a的擦拭件。当再次开始打印时,在帽、擦拭件退避至下侧后,喷墨头11移动至打印位置A。
图4为表示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的说明图。该图为表示从打印机1的上方透视观察喷嘴面11a时的喷嘴配列状态的图。第一头11A中含有具备黑色以及蓝绿色的墨喷嘴列的四个头单元1-1~1-4。四个头单元1-1~1-4沿着墨喷嘴列的方向,各两个地配置成两列。在各列之间,头单元1-1~1-4交错配置。
同样,第二头11B中含有具备黄色以及品红色的墨喷嘴列的四个头单元2-1~2-4。四个头单元2-1~2-4沿着墨喷嘴列的方向,各两个地配置成两列。在各列之间,头单元2-1~2-4交错配置。与这八个头单元1-1~1-4、2-1~2-4的配列状态相对应而设定后述的维护装置40的帽配列状态。
此处,头单元1-1~1-4的喷嘴面1-1a~1-4a以及头单元2-1~2-4的喷嘴面2-1a~2-4a分别由头覆盖面10b包围。由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包围头覆盖面10b。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为这些喷嘴面1-1a~1-4a、2-1a~2-4a的总称。
(维护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5A为提取维护装置40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B为其侧视图。图6为表示维护装置4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参照这些图来说明维护装置40的整体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盖喷嘴面1-1a~1-4a的帽的移动方向称为帽移动方向V,在帽移动方向V上,将帽与喷嘴面接近的方向称为加盖方向V1,相反,将帽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称为加盖解除方向V2。而且,将擦拭喷嘴面1-a~1-4a的擦拭件的移动方向称为擦拭件移动方向H,在擦拭移动方向H上,将擦拭件擦拭喷嘴面时的移动方向称为擦拭方向H2(擦拭件后退方向H2),将与该擦拭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H1(擦拭件前进方向H1)。
维护装置40作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并具备装置框架50、帽单元60、擦拭件单元70、墨吸引泵94、帽驱动传递机构80、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在装置框架50组装有帽单元60、墨吸引泵94、帽驱动传递机构80以及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
装置框架50具备矩形的底板51、从该底板51的两侧的长边缘以及两侧的短边缘分别起立的侧板52、53以及端板54、55。在装置框架50的底板51垂直安装有两根引导柱56a、56b。帽单元60能够沿着引导柱56a、56b移动。帽驱动传递机构80使帽单元60在沿着引导柱56a、56b的方向即帽移动方向V(加盖方向V1以及加盖解除方向V2)上移动。
在帽单元60搭载有与头单元1-1~1-4、2-1~2-4对应的个数(八个)的帽64(1)~64(4)、65(1)~65(4)。通过帽64(1)~64(4)、65(1)~65(4)加盖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参照图4)。
墨吸引泵94从各帽64(1)~64(4)、65(1)~65(4)吸引墨。因此,从加盖状态的头单元1-1~1-4、2-1~2-4的墨喷嘴吸引墨。被吸引的墨被回收至例如设置在墨盒14的废墨罐(未图示)。
在擦拭件单元70搭载有擦拭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四张擦拭件75(1)~75(4)。擦拭件75(1)擦拭头单元1-1、1-3的喷嘴面1-1a、1-3a,擦拭件75(2)擦拭头单元1-2、1-4的喷嘴面1-2a、1-4a,擦拭件75(3)擦拭头单元2-1、2-3的喷嘴面2-1a、2-3a,擦拭件75(4)擦拭头单元2-2、2-4的喷嘴面2-2a、2-4a。这些擦拭件75(1)~75(4)在沿着维护装置40的长边方向的方向即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往返移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为与位于初始位置B的喷墨头11的墨喷嘴列平行的方向。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具备使擦拭件单元70以及墨吸引泵94驱动的驱动马达91。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具备驱动切换机构100(参照图8A)。驱动切换机构100根据帽单元60的移动位置,因此,根据帽64(1)~64(4)、65(1)~65(4)的移动位置,将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向能够移动擦拭件的状态以及能够驱动吸引泵的状态的某一方切换。
(维护装置的各部的结构)
接下来,具体说明维护装置40的各部的结构。
(帽单元60)
参照图5A、图5B以及图6而进行说明,帽单元60具备帽框架61、固定在帽框架61的第一、第二帽基体62、63(帽支承构件)。在第一帽基体62搭载有四个帽64(1)~64(4),在第二帽基体63搭载有四个帽65(1)~65(4)。根据需要,将帽64(1)~64(4)称为“帽64”,将帽65(1)~65(4)称为“帽65”。
帽64(1)~64(4)为同一形状,并具备能够掩盖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细长长方形轮廓的唇(帽开口边缘)。帽64(1)、64(3)沿着它们的长度方向以固定的间隔配列。帽64(2)、64(4)也沿着它们的长度方向以固定的间隔配列。构成一侧的帽列的帽64(1)、64(3)与构成另一侧的帽列的帽64(2)、64(4)相互交错配置。帽64(1)~64(4)分别通过一对弹簧构件62a(帽按压构件)、例如一对压缩螺旋弹簧而受到第一帽基体62支承(参照后述的图18A、图22A)。一对弹簧构件62a配置在各帽64(1)~64(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与第一帽基体62的底板部分之间。
搭载在第二帽基体63的帽65(1)~65(4)与帽64(1)~64(4)为同一形状,并以与它们相同的配置形态配置。帽65(1)~65(4)分别通过一对弹簧构件63a(帽按压构件)、例如一对压缩螺旋弹簧而受到第二帽基体63支承。一对弹簧构件63a配置在各帽65(1)~65(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
帽64(1)~64(4)分别加盖图4所示的喷墨头11的第一头11A的头单元1-1~1-4。帽65(1)~65(4)分别加盖图4所示的第二头11B的头单元2-1~2-4。
在帽单元60,如后文所述,附设有帽倾斜剥落机构160(参照图18A~图18C等)。帽倾斜剥落机构160在将各帽64(1)~64(4)、65(1)~65(4)分别加盖在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动作中,将其唇面(帽开口边缘的端面)维持在与喷嘴面平行的姿势。在解除加盖状态的动作中,使其唇面相对于喷嘴面倾斜。
(擦拭件单元70)
参照图5A、图5B、图6进行说明,擦拭件单元70具备矩形框状的擦拭件框架71。在擦拭件框架7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与该擦拭件框架71的长边方向平行地架设有一对导轴72。以能够沿着一对导轴72滑动的状态配置有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
擦拭件单元7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为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能够沿着导轴72在从初始位置73A至擦拭件单元70的相反侧的端部之间滑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为由导轴72规定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移动方向。
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搭载有四个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分别各搭载有一个擦拭件75(1)~75(4)。根据需要,将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称为“擦拭件保持件74”,将擦拭件75(1)~75(4)称为“擦拭件75”。
擦拭件75(1)擦拭图4所示的第一头11A的外侧的列的两个头单元1-1、1-3的喷嘴面。擦拭件75(2)擦拭剩余的两个头单元1-2、1-4的喷嘴面。同样,擦拭件75(3)擦拭图4所示的第二头11B的内侧的列的两个头单元2-1、2-3。擦拭件75(4)擦拭剩余的两个头单元2-2、2-4。
(帽驱动传递机构)
图7A以及图7B为表示使帽单元60移动的帽驱动传递机构80的图。图7A为省略了装置框架50的侧板52、53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图7B为表示在装置框架50组装有帽单元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帽驱动传递机构80具备安装在装置框架50的一对螺旋凸轮81a、81b。螺旋凸轮81a、81b配置在各引导柱56a、56b的邻接位置。而且,螺旋凸轮81a、81b以绕与底板51垂直的中心轴线旋转自如的状态,受到该底板51支承。在螺旋凸轮81a、81b的外周面沿着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形成有螺旋状的槽。螺旋状的槽的朝上的侧面为呈螺旋状而以规定的间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轮面82a、82b。
在帽单元60的帽框架61,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安装有一对凸轮随动件用的辊66(图中仅示出了一侧的辊66。)。辊66分别以滚动自如的状态装载在凸轮面82a、82b。在帽框架61的辊66的邻接位置形成有导孔85(图中仅示出了一侧导孔85。)。导孔85中,以滑动自如的状态贯通有引导柱56a、56b。在底板51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配置有马达83。取代马达83,也能够将配置在喷墨打印机1的主体侧的马达作为驱动源而进行利用。马达83的旋转力通过带轮式的动力传递机构84,而向各螺旋凸轮81a、81b传递。各螺旋凸轮81a、81b绕它们的中心轴线同步旋转。
当使马达83旋转时,一对螺旋凸轮81a、81b旋转。装载在螺旋状的凸轮面82a、82b的帽单元60侧的辊66沿着凸轮面82a、82b滚动。由此,帽单元60被一对引导柱56a、56b引导,而在帽移动方向V移动,在本例中在打印机上下方向上移动。当帽单元60向上方移动时,即,向朝向在初始位置B待机的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的加盖方向V1移动时,各帽64(1)~64(4)、65(1)~65(4)从下侧加盖在喷墨头11的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
根据位置检测器86的输出来控制帽单元60的帽移动方向V的位置。位置检测器86为例如光斩波器,并配置在马达83的邻接位置。在帽单元60的帽框架61设置有检测片86a。当帽单元60沿着帽移动方向V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位置检测器86的输出切换。根据该输出可知,帽单元60到达了待机位置。例如,能够根据该位置检测器86的输出、内置于马达83的回转式编码器(未图示)的编码器脉冲数来控制帽单元60的位置。即,能够得知帽64(1)~64(4)、65(1)~65(4)的在帽移动方向V上的位置。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
图8A为表示将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以及帽单元60组装在装置框架50的状态的立体图,并省略了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一部分以及装置框架50的侧板52、53而进行表示。图8B以及图8C分别为提取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D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构架图,图8E以及图8F为表示驱动切换机构100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为表示在装置框架50中组装有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以及帽单元60的状态的立体图,并省略装置框架50的侧板52、53而进行表示。图9B以及图9C为表示向擦拭件侧的动力传递路径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在装置框架50组装有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以及帽单元60的状态的立体图。在该图中省略了装置框架50的侧板52、53,表示在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安装有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状态。
如图8A~图8D所示,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具备安装在底板51的驱动马达91。也能够将搭载在喷墨打印机1的主体侧的马达作为驱动源使用。驱动马达91的旋转通过传递齿轮列92而向行星齿轮减速机93的输入轴93a传递。行星齿轮减速机93具备与输入轴93a以同轴状态连结或一体形成的太阳齿轮93d(参照图8D)、与太阳齿轮93d啮合的行星齿轮93e(参照图8D)、与行星齿轮93e啮合的内齿齿轮93b、将行星齿轮93e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的行星齿轮架93c。
在行星齿轮减速机93的后侧,以同轴状态配置有墨吸引泵94。墨吸引泵94的转轴(未图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93的内齿齿轮93b同轴地连结。墨吸引泵94通过从内齿齿轮93b提取的减速旋转而旋转驱动,进行墨吸引动作。
对此,如图8D、图9所示,在行星齿轮架93c同轴地一体形成有驱动侧外齿轮93f。驱动侧外齿轮93f经由传递外齿轮95a以及从动侧外齿轮95b而与带驱动用的驱动侧链轮96连结。通过从行星齿轮架93c提取的减速旋转,将驱动侧链轮96旋转驱动。
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如图6所示,在擦拭件框架71的初始位置73A侧的端部,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安装有从动侧链轮97。在驱动侧链轮96与从动侧链轮97之间架设有驱动带98。在驱动带98固定有滑动件99。
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如图10所示,形成有与在滑动件99形成的突起99a卡合的卡合孔73a。当驱动侧链轮96旋转时,驱动带98移动,固定在驱动带98的滑动件99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与滑动件99卡合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通过搭载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四张擦拭件75(1)~75(4),能够分别擦拭头单元1-1、1-3、头单元1-2、1-4、头单元2-1、2-3以及头单元2-2、2-4的喷嘴面。
参照图9A、图9B、图9C,更详细地说明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具有搭载装置框架50的驱动侧外齿轮93f以及传递用外齿轮95a、搭载在擦拭件框架71的从动侧外齿轮95b。传递用外齿轮95a与驱动侧外齿轮93f以及从动侧外齿轮95b的双方啮合。
传递用外齿轮95a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支承在回旋框201的前端部。通过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盖90A将回旋框201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以驱动侧外齿轮93f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回旋的状态。因此,传递用外齿轮95a能够维持与驱动侧外齿轮93f的啮合状态而绕该驱动侧外齿轮93f的中心轴线公转。
在传递用外齿轮95a的轴部与从动侧外齿轮95b的轴部之间,架设有连结板202。因此,传递用外齿轮95a与从动侧外齿轮95b被保持在始终啮合状态。
如后文所述,擦拭件单元70被装置框架50支承为能够在帽移动方向V上移动的状态。而且,被拉伸螺旋弹簧108b向加盖方向V1按压,而成为从装置框架50浮起的状态(浮动状态)。
当擦拭件框架71沿帽移动方向V移动时,随之擦拭件框架71侧的从动侧外齿轮95b也沿同一方向移动。如图9B、图9C所示,与从动侧外齿轮95b啮合的传递用外齿轮95a随着从动侧外齿轮95b的移动,一边维持与该从动侧外齿轮95a的啮合,一边绕驱动侧外齿轮93f的中心轴线公转。与擦拭件框架71的移动无关,而能够从装置框架50侧向擦拭件框架71侧传递擦拭件移动用的动力。根据该结构,无需预先在移动侧的擦拭件框架71搭载全部的构成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的构件,有利于擦拭件单元70的轻量化。
当擦拭件框架71向远离喷嘴面11a的方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的驱动侧外齿轮93f停止。与驱动侧外齿轮93f啮合的传递用齿轮95a一边自转,一边绕驱动侧外齿轮93f的中心轴线公转。因此,与传递用齿轮95a啮合的从动侧外齿轮95b也旋转。当从动侧齿轮95b旋转时,搭载在驱动带98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略微移动。在本例中,箭头标记H2所示的方向为擦拭方向,然而向与之相反的方向H1略微移动。
因此,当使擦拭件单元7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略微移动。即,擦拭件75(1)~75(4)向擦拭方向H2相反的方向H1略微移动。其结果为,在使结束了喷嘴面11a的擦拭后的擦拭件75(1)~75(4)向与喷嘴面11a垂直的加盖解除方向V2退避时,各擦拭件75(1)~75(4)相对于与喷嘴面垂直的方向,沿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H1略微倾斜的方向移动。通过这种擦拭件的运动,如后文所述,能够防止来自擦拭件的墨等异物向周围飞散。
(驱动切换机构100)
在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附设有驱动切换机构100,从而能够向擦拭件驱动可能状态与泵驱动可能状态切换。驱动切换机构100根据帽单元60的移动位置进行切换动作。因此根据帽64(1)~64(4)、65(1)~65(4)的移动位置进行切换动作。
当帽单元60从待机位置向加盖方向V1移动规定量时,在行星齿轮减速机93中,内齿齿轮93b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而行星齿轮架93c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内齿齿轮93b输出减速旋转。因此,与内齿齿轮93b连结的吸引泵94被驱动,能够进行来自各帽64(1)~64(4)、65(1)~65(4)的墨吸引动作。
相反,当帽单元60从加盖状态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规定量时(当向远离喷嘴面的方向移动规定量时),在行星齿轮减速机93中,内齿齿轮93b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而行星齿轮架93c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行星齿轮架93c输出减速旋转。由此,能够使搭载在与行星齿轮架93c连结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擦拭件75(1)~75(4)移动。因此,能够进行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的擦拭动作。
参照图8A~图8F进行说明,驱动切换机构100具备通过第一拉伸螺旋弹簧101的弹性力将内齿齿轮93b卡锁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第一卡锁机构102、通过第二拉伸螺旋弹簧103的弹性力将行星齿轮架93c卡锁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第二卡锁机构104。第一卡锁机构102具备第一卡锁杆102a,第二卡锁机构104具备在与第一卡锁杆102a相比靠图中上侧的位置(加盖方向V1侧的位置)配置的第二卡锁杆104a。
在帽单元60的帽框架61,且在与第一卡锁杆102a对峙的部位,形成有通过该帽单元60的移动能够克服弹性力而供该第一卡锁杆102a压入的第一凸轮面105。而且,在帽框架61,且在与第二卡锁杆104a对峙的部位,形成有通过该帽单元60的移动能够克服弹性力而供该第二卡锁杆104a压入的第二凸轮面106。
第一、第二凸轮面105、106形成在帽移动方向V上的不同的位置。当克服弹性力而压入第一卡锁杆102a时,基于第一卡锁机构102的卡锁解除,内齿齿轮93b切换成旋转自如的状态。相反,当克服弹性力而压入第二卡锁杆104a时,基于第二卡锁机构104的卡锁解除,行星齿轮架93c切换成旋转自如的状态。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通过驱动切换机构100,而根据帽单元60的在帽移动方向V上的移动位置,向泵驱动可能状态以及擦拭件驱动可能状态切换。在驱动切换机构100中,通过将卡锁杆与凸轮面的卡合位置沿帽移动方向V变更,能够简单地调节或变更切换时机等。因此,与利用圆筒凸轮、间歇齿轮等构件来切换动力传递方向的机构相比,能够实现小型·紧凑而简单的切换机构。
(擦拭件单元70的支承构造)
一般来讲,像线型的喷墨头那样,在喷嘴面在喷嘴列方向上长的情况下,存在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压擦拭喷嘴面的情况。存在相对于喷墨头的喷嘴面,维护装置在喷嘴列方向(擦拭件移动方向)上相对地倾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擦拭中,相对于喷嘴面的擦拭件的按压力变动,而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压力擦拭各头单元的喷嘴面。
为了消除该弊病,优选在维护装置设置能够使擦拭件以与喷嘴面平行的方式移动的机构。而且,从维护装置的小型·紧凑化的角度出发优选由较少的构件数量而简单的结构实现这种机构。因此,本例的擦拭件单元70按照如下的方式被装置框架50支承。
图11A为表示在帽单元60组装有擦拭件单元7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B为表示其侧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1C为表示装置框架50、帽单元60以及擦拭件框架71的关系的说明图。
擦拭件单元70被装置框架50支承为通过弹性力而向加盖方向抬起的(被按压的)状态。如图6、图11C所示,在装置框架50的四角形成有向加盖方向V1突出的引导部107a。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四角形成为沿着引导部107a的内侧面而在帽移动方向V上被引导的引导部107b。而且,在装置框架50的引导部107a的上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弹簧悬挂件108a。在各弹簧悬挂件108a悬挂有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一端。在擦拭件框架71的四角的各自内侧的部位形成有弹簧悬挂件108c。在弹簧悬挂件108c悬挂有各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下端。
如此,擦拭件单元70被保持为相对于装置框架50而能够在帽移动方向V上移动的状态。而且,通过四根拉伸螺旋弹簧108b而以浮动状态安装在装置框架50。即,擦拭件单元70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而始终被压向上方(加盖方向),并能够克服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而将擦拭件单元70压入下方(加盖解除方向)。
在装置框架50与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之间,设置有限制擦拭件单元70的上方的位置(加盖方向V1的位置)的限制部。由图5A可以看出,在装置框架50的端板54形成有一对卡合突起109a。在擦拭件框架71形成有贯通有各卡合突起109a的一对卡合框109b。而且,由图6可以看出,在装置框架50的另一侧的端板55也形成有卡合突起109c。在擦拭件框架71形成有贯通有卡合突起109c的卡合框109d。
接下来,以浮动状态被支承在装置框架50的擦拭件单元70在帽移动方向V的规定的范围内,与帽单元60一起移动。参照图11A~图11C进行说明,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两侧的侧板部分71b形成有向内侧退缩的状态的矩形框部分71c。在帽单元60的帽框架61的两侧形成有向侧方伸出的各一对的卡合突起61a。
在帽单元60从加盖位置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而被抬起的擦拭件单元70不移动。当帽单元60从加盖位置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规定量时,卡合突起61a与矩形框部分71c卡合。之后,擦拭件单元70与帽单元60成为一体而向加盖解除方向V2强制性移动。
当帽单元60从位于远离喷嘴面侧的待机位置的状态向加盖方向V1移动时,擦拭件单元70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而与帽单元60一起沿加盖方向移动。
在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至最远端的状态下,如图11B所示,帽单元60的卡合突起61a从擦拭件框架71的矩形框部分71c向加盖方向V1远离。因此,擦拭件单元70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通过卡合突起109a、109c与卡合框109b、109d的卡合而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此处,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沿着其两侧的长边缘,而在高一层的位置形成有抵接面71a。在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了的情况下,抵接面71a先于帽64(1)~64(4)、65(1)~65(4)的唇面(帽开口边缘的端面),与喷墨头11侧的部位抵接,在本例中,与搭载有喷墨头11的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将图4的第一、第二头11A、11B包围的矩形框状的下表面部分10a)抵接。
如此,搭载有擦拭件75(1)~75(4)的擦拭件单元70以所谓浮动状态搭载在装置框架50。当向与喷嘴面接近的加盖方向V1移动帽单元60时,擦拭件单元70被解除与帽单元60的卡合,而成为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向加盖方向V1被按压的状态。在帽单元60的帽64(1)~64(4)、65(1)~65(4)与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抵接前,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与喷墨头11侧的滑架10的下表面接触。
由此,擦拭件单元70相对于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而被定位。即使喷墨头11相对于维护装置40而相对倾斜,擦拭件单元70也成为追随着喷墨头11的倾斜姿势的姿势。搭载在擦拭件单元70的多个擦拭件75(1)~75(4)分别相对于对应的喷墨头11的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而以固定的间隔定位。
因此,相对于各喷嘴面能够以固定的擦拭压力压紧各擦拭件75(1)~75(4),能够以适当的按压状态可靠地进行喷嘴面的擦拭。即,在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与滑架10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如后文所述,使各擦拭件75(1)~75(4)在起立位置立起。在该状态下,当使擦拭件75(1)~75(4)向擦拭方向H2移动时,能够以固定的压力将它们的前端边缘部压紧在构成喷墨头11的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2a、2-1a~2-4a。
(选择吸引机构)
一般来讲,在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喷墨头的情况下,优选仅对需要维护的头单元进行墨吸引。若能够通过小型而紧凑的机构实现这种选择吸引,则有利于维护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在本例的维护装置40中,具备用于利用吸引泵94而单独分别选择吸引多个帽64(1)~64(4)、65(1)~65(4)的选择吸引机构。换言之,具备从分别加盖多个帽64(1)~64(4)、65(1)~65(4)的头单元1-1~1-4、2-1~2-4选择吸引墨的选择吸引机构。
图12A~图12D为表示选择吸引机构的说明图。在装置框架50的一侧面52侧配置有选择帽65(1)~65(4)的选择吸引机构。在另一侧面53侧配置有选择帽64(1)~64(4)的选择吸引机构。由于双方的选择吸引机构为基本相同的结构,因而选择帽64(1)~64(4)说明选择吸引机构。
各个帽64(1)~64(4)与吸引泵94的吸引口之间通过从该吸引口分支成四条的吸引管110(参照图11A)、配置在装置框架50的侧板53侧的四个阀112A~115A而连通。阀112A~115A为例如通过内置的隔膜(未图示)始终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常闭阀。
当压入配置在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时,隔膜位移而切换成开状态。当解除开闭杆112a~115a的压入时,通过隔膜的弹性恢复力再次返回闭状态。这些阀112A~115A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配列。当打开阀112A~115A时从帽64(1)~64(4)吸引墨的墨吸引通路打开,而能够进行墨吸引泵94的墨吸引。
在与阀112A~115A的开闭杆102a~105a对峙的侧板53空出有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较长的长方形的窗。沿着该窗的上侧边缘,配置有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延伸的导轴116a。沿着该导轴116a、由窗的下侧边缘规定的导轨116b,以能够滑动的状态配置有阀选择器117A。
阀选择器117A能够沿着导轴116a移动至与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对峙的位置。阀选择器117A具备沿着侧板53的外侧表面而向加盖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117a、向侧板53的内侧突出的杆压入突起117b。当使阀选择器117A向与各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对峙的位置移动时,成为通过该杆压入突起117b将开闭杆112a~115a压入的状态,从而阀112A~115A切换成开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1A所示,在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侧面,安装有向加盖解除方向V2突出的选择器挂钩118A。在选择器挂钩118A形成有成为与卡合突起117a互补形状的卡合凹部118a。能够在加盖方向将阀选择器117A的卡合突起117a插入该卡合凹部118a。当卡合突起117a与卡合凹部118a卡合时,通过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能够使阀选择器117A沿着导轴116a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移动。
因此,当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时,选择器挂钩118A定位在阀选择器117A。在该状态下,使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规定量。由此,擦拭件单元70也向同一方向移动,擦拭件单元70的选择器挂钩118A与阀选择器117A卡合。之后,通过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阀选择器117A相对于一个阀112A~115A,而定位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
定位有阀选择器117A的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通过阀选择器117A的杆压入突起117b而被保持在开状态的位置。因此,通过被保持在开状态的阀112A~115A,能够从对应的帽65(1)~65(4)通过吸引泵94进行墨吸引动作。
能够通过帽单元60(帽)的沿帽移动方向V的移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擦拭件)的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移动实现进行选择吸引动作的阀112A~115A的选择动作。因此,不使用圆筒凸轮、间歇齿轮或摆动构件等选择切换用的构件,能够以小型而紧凑的结构实现选择吸引动作。
在装置框架50安装有阀全开杆119A。阀全开杆119A能够同时压入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将阀选择器117A定位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的开闭杆112a的邻接位置。在该位置,成为通过阀选择器117A的杆压入突起117b压入有阀全开杆119A的状态。
当压入阀全开杆119A时,通过该阀全开杆119A将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同时压入。由此,全部的阀112A~115A切换成开状态。通过如配置阀全开杆119A这样的简单结构,能够同时进行来自全部的帽64(1)~64(4)的墨吸引动作,即,来自被它们加盖的头单元1-1~1-4的墨吸引。
当将阀选择器117A定位在从阀112A~115A以及阀全开杆119A偏离的位置时,阀112A~115A保持在全闭状态。
接下来,当使阀选择器117A沿着导轴116a移动时,该杆压入突起117b与各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干涉。为了避免该干涉而顺畅地进行阀选择器117A的移动,在帽单元60形成有杆压入突部。
由图6可以看出,在帽单元60的帽框架61的侧板部分61b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杆压入突部61c。在帽移动方向V上,以如下的方式设定该杆压入突部61c的位置。在阀选择器117A到达了能够压入各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的帽移动方向V上的位置的状态下,杆压入突起61c到达能够压入阀全开杆119A的位置。
在使阀选择器117A沿着导轨116滑动的状态下,通过阀全开杆119A而压入各阀112A~115A的开闭杆112a~115a,从而能够使阀选择器117A不与各开闭杆112a~117a干涉地滑动。
选择吸引另一侧的帽65(1)~65(4)的机构也设置为与上述同样的结构。但是,为了能够分别单独选择吸引帽64(1)~64(4)以及65(1)~65(4),而使两侧的阀选择器的形状略微不同。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为了选择帽65(1)~65(4)而配置在侧板52侧的阀、阀选择器、选择器挂钩、阀全开杆分别记作阀112B~115B、阀选择器117B、选择器挂钩118B、阀全开杆119B。
当帽单元60沿着帽移动方向V而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首先形成一侧的选择器挂钩与阀选择器的卡合状态,然后,形成另一侧的选择器挂钩与阀选择器的卡合状态。
例如,如图12D所示,使另一侧的阀选择器117B的卡合突起117a短于一侧的阀选择器117A的卡合突起117a。当阀选择器117A、117B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分别与选择器挂钩118A、118B卡合(图12D的ST1)。在该状态下,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例如,使具备短卡合突起117a的阀选择器117B向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的作为目标的阀位置移动。另一侧的阀选择器117A也一起移动至同一位置。
当双方的阀选择器117A、117B从该状态向加盖方向V1移动时,首先具备短卡合突起117a的阀选择器117B从选择器挂钩118B偏离。此时,具备另一侧的长卡合突起117a的阀选择器117A与选择器挂钩118A处于卡合状态(图12D的ST2)。在该状态下,当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时,只有处于卡合状态的阀选择器117A移动。因此,能够使阀选择器117A向作为目标的阀位置移动。
在通过双方的阀选择器117A、117B选择了作为目标的阀位置后,使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移动。由此,双方的阀选择器117A、117B从选择器挂钩118A、118B偏离(图12D的ST3)。
通过设置为这种方式,能够从一侧的帽64(1)~64(4)自由选择墨吸引对象的帽。而且,不受帽64(1)~64(4)的选择动作的影响,而能够从另一侧的帽65(1)~65(4)自由选择墨吸引对象的帽。
(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选择机构)
一般来讲,在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喷墨头的情况下,优选对需要维护的头单元进行擦拭。若能够通过小型而紧凑的机构实现这种选择擦拭,则有助于维护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在本例的维护装置40中,如上所述,为了擦拭喷墨头11的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而具备四张擦拭件75(1)~75(4)。这四张擦拭件75(1)~75(4)被保持在与头单元不接触的倒下位置的状态。在擦拭件单元70具备擦拭件选择机构,能够使位于倒下位置的擦拭件75(1)~75(4)单独向能够与头单元接触的起立位置立起。当擦拭件75(1)~75(4)向起立位置立起时,能够进行头单元1-1~1-4、2-1~2-4的擦拭。
图13为表示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局部立体图,图14A以及图14B为提取擦拭件选择机构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图15A~图15C为表示利用擦拭件立起构件进行的擦拭件立起动作的说明图。图16A~图16C为表示利用擦拭件放倒构件进行的擦拭件放倒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13、图14A所示,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具备能够沿着两侧的导轴72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滑动的滑动框76。在滑动框76,在与擦拭件移动方向H正交的方向架设有回旋中心轴121。在回旋中心轴121,在其轴线方向上安装有四个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在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分别安装有擦拭件75(1)~75(4)。
擦拭件保持件74(1)~74(4)能够以回旋中心轴121为中心向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切换。在本例中,能够在从图15A所示的作为第一状态的倒下位置74A的状态至图15C所示的作为第二状态的起立位置74B的状态之间回旋。在倒下位置74A,擦拭件75(1)~75(4)成为倒向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方向的姿势,使其前端边缘朝向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
在起立位置74B,擦拭件75(1)~75(4)成为沿着帽移动方向V而朝向加盖方向V1的起立姿势。在起立姿势时,擦拭件75(1)~75(4)成为从滑动框76向加盖方向V1突出的状态。
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附设有位置保持臂77(1)~77(4)。位置保持臂77(1)~77(4)将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稳定保持在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这两个位置。由图14A可以看出,两侧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位置保持臂77(1)、77(4)配置在它们的外侧,内侧的擦拭件保持件74(2)、74(3)的位置保持臂77(2)、77(3)配置在它们的内侧。
参照图15A说明位置保持臂77(1)~77(4)的构造。由于位置保持臂77(1)~77(4)为相同构造,因此列举位置保持臂77(4)说明其构造。
首先,在滑动框76,与回旋中心轴121平行地架设有支轴125。支轴125相对于回旋中心轴121而配置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侧。位置保持臂76(4)具备压缩螺旋弹簧126、连杆127、以及连杆128。连杆127被一体形成或固定在擦拭件保持件74(4),与擦拭件保持件74(4)成为一体而以回旋中心轴121为中心回旋。
连杆128被该支轴125支承为能够以支轴125为中心回旋的状态。连杆127的前端部与连杆128的前端部通过连结销129而被相互连结为能够旋转的状态。
在连杆128形成有贯通支轴125的细长轴孔128a。压缩螺旋弹簧126相对于支轴125而始终将连杆128向连结销129侧按压。如图15A~图15C所示,为了使擦拭件保持件74(4)从倒下位置74A向起立位置74B回旋,需要使压缩螺旋弹簧126压缩。相反,在使擦拭件保持件74(4)从起立位置74B返回倒下位置74A的情况下,也需要使压缩螺旋弹簧126压缩。如图15B所示,在连结销129位于将回旋中心轴121与支承轴125的中心连结的直线上的状态下,压缩螺旋弹簧126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因此,位置保持臂76(4)以该位置为界,被压缩螺旋弹簧126的弹性力向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中的任意位置按压。
因此,在这些任意位置,稳定地保持有擦拭件保持件74(4)。即,在擦拭中擦拭件75(1)~75(4)被可靠地保持在起立位置,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擦拭。而且,位于倒下位置的擦拭件75(1)~75(4)也不会不必要地起立。
接下来,对将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单独切换成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的擦拭件选择机构进行说明。
在擦拭件单元70,在与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相反侧的端部配置有将擦拭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成第二状态的作为擦拭件卡合构件而发挥功能的多根擦拭件立起构件。在本例中,如图10所示,配置有用于分别将擦拭件保持件74(1)~74(4)从倒下位置74A向起立位置74B立起的四根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2)从基板122A的上表面垂直突出,擦拭件立起构件122(3)、122(4)从基板122B的上表面垂直突出。这些基板122A、122B固定于在装置框架50的底板51安装的规定高度的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的盖90A的上表面。
如图10、图14A所示,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而配置在不同的位置。而且,在与擦拭件移动方向H正交的擦拭件单元70的宽度方向上,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配置在与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位置保持臂77(1)~77(4)对应的位置。如图14A、图14B所示,在各位置保持臂77(1)~77(4)的连杆128形成有向加盖解除方向V2突出的卡合突起128b。
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移动至配置有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四个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一个位置保持臂76(1)~76(4)的卡合突起128b在帽移动方向V上与对应的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的任意一方对峙。在该状态下,使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由此,擦拭件单元70也向加盖解除方向移动,卡合突起128b与对应的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中的一方接触。
图15A表示该状态。当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进一步移动时,通过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而将卡合突起128b向加盖方向V1相对抬起。由此,如图15B、图15C所示,位置保持臂77(1)~77(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26的弹性力,而将擦拭件保持件74(1)~74(4)从倒下位置74向起立位置74B立起。
之后,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而定位在擦拭对象的头单元21~24、31~34的跟前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使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将起立的擦拭件75(1)~75(4)布置在能够擦拭头单元21~24、31~34的喷嘴面21a~24a、31a~34a的位置。之后,当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移动时,通过搭载在其上的擦拭件75(1)~75(4),进行对应的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擦拭。
接下来,参照图16进行说明,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且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侧的内侧端面,配置有将擦拭件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的作为擦拭件卡合构件而发挥功能的多根擦拭件放倒构件。在本例中,设置有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延伸的两根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123(2)。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为使擦拭件保持件74(1)以及74(2)从起立位置74A倒向倒下位置74B的构件,擦拭件放倒构件123(2)为用于使擦拭件保持件74(3)、74(4)从起立位置74A倒向倒下位置74B的构件。显然,也能够与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对应而设置四根擦拭件放倒构件。
在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分别形成有在它们处于起立位置74A的状态下向加盖解除方向延伸的卡合突起74a。在本例中,擦拭件保持件74(1)、74(2)的各自的卡合突起74a形成在邻接位置。当这些卡合突起74a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向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侧移动时,能够同时与一根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抵接。同样,擦拭件保持件74(3)、74(4)的各自的卡合突起74a形成在邻接位置,而能够同时与一根擦拭件放倒构件123(2)抵接。
因此,当使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分别沿着擦拭件移动方向H向初始位置73A移动时,如图16A所示,起立状态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卡合突起74a与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123(2)的任意一方抵接。之后,如图16B、16C所示,通过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123(2)按压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由此,擦拭件保持件74(1)~74(4)从起立位置74B返回倒下位置74A。
在擦拭件选择动作(换言之,擦拭对象的头单元的选择动作)下,也能够通过帽单元60(帽)的沿帽移动方向V的移动、和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擦拭件)的沿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移动,选择多个擦拭件75(1)~75(4)中的一个。由此,能够选择性地擦拭头单元21~24、31~34。
在形成有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122(4)的基板122A、122B形成有三根限制构件130(1)~130(3)。限制构件130(1)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1)与擦拭件保持件74(2)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限制构件130(3)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3)与擦拭件保持件74(4)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而且,限制构件130(4)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4)与擦拭件保持件74(3)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另外,省略了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3(1)与擦拭件保持件74(2)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的限制构件的图示。
这些限制构件130(1)~130(3)从基板122A、122B的上表面向加盖方向V1垂直突出,而形成沿帽移动方向V延伸的卡合端面130a。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连杆127形成有在倒下位置74A的状态下沿帽移动方向V延伸的卡合端面127a。
如图15A所示,在使擦拭件保持件74(3)起立的情况下,擦拭件保持件74(4)的连杆127的卡合端面127a与限制构件130(2)的卡合端面130a,从擦拭件移动方向H以微小的空隙对峙。当使擦拭件保持件74(3)向起立位置74B回旋时,卡合端面127a与限制构件130(2)的卡合端面130a接触。因此,擦拭件保持件74(3)不会与擦拭件保持件74(4)一起向起立位置74B回旋。
当墨等附着在擦拭件保持件74(3)、74(4)的空隙中时,这些擦拭件保持件74(3)、74(4)成为相互粘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存在当使一方的擦拭件保持件74(4)起立时,随之另一方的擦拭件保持件74(3)也一起起立的可能性。通过限制构件130(2),能够可靠地防止未选择的擦拭件保持件起立。
(擦拭件以及擦拭件清洁器单元)
一般来讲,在维护装置的擦拭件附着从喷嘴面拭取的墨等异物。残留有墨等异物的状态的擦拭件的拭取性能降低。存在附着在擦拭件的墨等异物附着于喷嘴面而污染该喷嘴面的可能性。优选配置擦拭件清洁器,而将附着在拭取喷嘴面后的擦拭件的墨等异物去除。
此处,在使用平板状的擦拭件进行喷墨头的喷嘴面的拭取的情况下,压紧在喷嘴面的擦拭件前端边缘部的两端部分容易大幅度变形。有时不能从与擦拭件前端边缘部的两侧的部分接触的喷嘴面的部位可靠地拭取墨等异物。当将平板状的擦拭件弯曲成圆弧状而提高刚性时,在擦拭件前端边缘部的两侧也能够可靠地拭取在喷嘴面附着的墨等异物。
但是,以往从未关注过为了清洁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的擦拭件而应用的擦拭件清洁器。而且,未提出过这种擦拭件清洁器。用于平板状的擦拭件的擦拭件清洁器不适于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的擦拭件的拭取。当使圆弧状的擦拭件一边压紧擦拭件清洁器一边移动时,擦拭件的中心部分容易大幅度弯曲。因此,存在不能从擦拭件中心部分可靠地拭取墨等异物的情况。在本例的维护装置40中,鉴于这种问题,而具备下述结构的擦拭件以及擦拭件清洁器单元。
图17为表示擦拭件单元70的初始位置侧的端部的说明图。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处于初始位置73A的状态下,通过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123(2)使四张擦拭件75(1)~75(4)倒下,而成为倒下位置的状态。在图17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擦拭件形状,而以处于起立位置的状态表示擦拭件75(4),以处于从倒下位置向起立位置回旋的中途的位置的状态表示擦拭件75(2)。
如该图所示,擦拭件75(1)以将矩形轮廓的平板状的橡胶弯曲成圆弧状的状态安装在擦拭件保持件74(1)。在起立位置的状态下,擦拭件75(1)的朝向擦拭方向H2的擦拭面75a形成为凸状曲面75a。因此,在擦拭对象的头单元1-1、1-3的喷嘴面1-1a、1-3a滑动的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也同样,形成为向擦拭方向H2以凸状弯曲的形状。
擦拭方向H2形成凸曲面地弯曲成圆弧状形状的擦拭件75(1)与平板状的擦拭件相比,擦拭时的刚性更高。而且,在压紧在喷嘴面1-1a、1-3a的状态下滑动时,若使用平板状的擦拭件,有时存在其前端边缘部的两端侧大幅度变形而不能适当擦拭喷嘴面1-1a、1-3a的情况。擦拭件75(1)的弯曲的前端边缘部75b以其各部分均匀地与喷嘴面1-1a、1-3a抵接的状态,沿着该喷嘴面1-1a、1-3a滑动。因此,与平板状的擦拭件相比能够进行适当的擦拭。
另外,由于其他擦拭件75(2)~75(4)也与擦拭件75(1)呈同一形状,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接下来,在擦拭件单元70附设有擦拭件清洁器单元150。参照图5、图6以及图17而进行说明,擦拭件清洁器单元150具备板状的擦拭件清洁器151。擦拭件清洁器151在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沿该擦拭件框架71的短边方向架设。擦拭件清洁器151的配置位置是位于初始位置73A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和帽单元60之间的位置。
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两端部一体形成有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H1(擦拭件前进方向)延伸的清洁器支承板152、153。清洁器支承板152、153的前端部分别以支轴154(图中仅表示一侧的支轴154。)为中心,以能够在相对于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接近以及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安装在擦拭件框架71。
而且,清洁器支承板152、153被支承于擦拭件框架71侧的棒状的弹簧构件155始终向从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浮起的方向按压。由此,擦拭件清洁器151成为浮起至与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大致同一高度位置的状态。
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擦拭件前进方向(H1)侧的边缘的四处形成有擦拭件清洁用的凹状端面151(1)~151(4)(擦拭件清洁面)。凹状端面151(1)~151(4)形成为与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b的弯曲形状对应的形状。而且,凹状端面151(1)~151(4)位于处于起立位置的状态下的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b的移动轨迹上。
擦拭件75(1)~75(4)在结束了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擦拭后,从擦拭结束位置返回初始位置73A。在该后退时,擦拭件75(1)~75(4)通过擦拭件清洁器151。各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b在通过擦拭件清洁器151时,在各凹状端面151(1)~151(4)上滑动。由此,可以通过各凹状端面151(1)~151(4)拭取附着在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b的墨等。
通过形成为对应的形状的凹状端面151(1)~151(4)拭取弯曲的擦拭件75(1)~75(4),由此能够从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a的各部可靠地拭取墨等异物。
擦拭件清洁器单元150具备将由擦拭件清洁器151拭取的墨等回收的一对墨回收部156、157。参照图6进行说明,墨回收部156、157安装在帽单元60的第一、第二帽基体62、63的一端部。墨回收部156、157具备板状的墨吸收材156a、157a和装配有它们的装配部156b、157b。
当使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移动时,擦拭件单元70的两侧的抵接面71a与将喷墨头11的喷嘴面11a包围的头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参照图4)接触。擦拭件清洁器151配置在与头滑架10邻接的位置,擦拭件清洁器151也与头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接触。其结果为,擦拭件清洁器151被压入擦拭件框架71侧。
当擦拭件清洁器151被压入时,成为包含其凹状端面151(1)~151(4)的部分被压紧在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7a的状态。由此,附着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各凹状端面151(1)~151(4)的墨等异物被吸收到墨吸收材156a、157a侧而被回收。
当使帽单元60从加盖状态向待机位置返回时,擦拭件清洁器151远离头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由此,再次返回从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浮起的状态。即,返回到凹状端面151(1)~151(4)能够与以起立位置的状态移动的擦拭件75(1)~75(4)的前端边缘部75a抵接的擦拭件清洁位置。
如此,每当进行擦拭动作时,通过擦拭件清洁器151拭取附着在各擦拭件75(1)~75(4)的墨等异物。因此,能够使擦拭件75(1)~75(4)的擦拭性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而且,每当进行加盖动作时,附着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墨等异物被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7a吸收而被去除。因此,擦拭件清洁器151的擦拭件清洁性能也能够始终维持良好的状态。
(帽倾斜剥落机构)
一般来讲,在维护装置中,存在在利用帽的喷嘴面的加盖状态下,由于帽的唇(开口边缘端)的残留附着墨等,而在喷嘴面与唇之间形成墨膜面的情况。当将以与喷嘴面平行的状态接触的帽以保持与喷嘴面平行的状态从喷嘴面剥落时,在喷嘴面与唇之间形成的墨膜面发生破裂。当墨膜面破裂时,有时存在形成墨膜面的墨向喷嘴面侧飞散而附着在喷嘴面的情况。当墨附着在喷嘴面时,可能导致不能从墨喷嘴适当喷出墨液滴。
因此,当使帽远离喷墨头的喷嘴面时,并非使帽的唇的整体同时远离喷嘴面,而优选首先使唇的一部分远离喷嘴面,并逐渐使与该部位连续的唇的部分远离喷嘴面。因此,可以以使与喷嘴面平行的状态加盖的帽的一端部先远离喷嘴面的方式,使帽相对于喷嘴面倾斜的同时从该喷嘴面剥落该帽。在本说明书中,如此,将相对于喷嘴面将帽倾斜剥落的动作称为“帽的倾斜剥落”,将该机构称为“帽倾斜剥落机构”。因此,帽相对于喷嘴面倾斜是指与喷嘴面接触的帽的唇面相对于喷嘴面倾斜的意思。从维护装置的小型·紧凑化的角度出发,优选以较少的构件数量且简单的结构实现这种帽的倾斜剥落机构。
特别在由多个头单元构成的液体喷射头、例如线型的喷墨头中,多个头单元配列在喷嘴列方向。为了单独加盖各头单元的喷嘴面,有时使用与头单元对应个数的帽。在该情况下,需要对多个帽分别装入实现倾斜剥落动作的机构,从而导致高成本。因此,将帽倾斜剥落机构设置为小型而紧凑的结构极有利于维护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为此,在本例的帽单元60中附设有帽倾斜剥落机构160。帽倾斜剥落机构160在将各帽64(1)~64(4)、65(1)~65(4)加盖在各个头单元1-1~1-4、2-1~2-4的喷嘴面1-1a~1-4a、2-1a~2-4a的动作中,将其唇面(帽开口边缘的端面)维持在与喷嘴面11a平行的姿势。而且,在解除加盖状态的动作中,使该唇面相对于喷嘴面11a逐渐倾斜。
参照图18A~图21说明帽倾斜剥落机构160的结构。图18A~图18C为示意表示帽倾斜剥落机构16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图19为表示帽单元60以及装置框架50的两侧的侧板52、53的立体图,并表示拆除了帽64(1)~64(4)的状态。图20为表示帽单元60以及帽64(2)的立体图,并表示拆除了帽基体63、帽64(1)、64(3)、64(4)、65(1)~65(4)的状态。图21为表示为了实现被装入帽单元60的帽的倾斜剥落动作而使用的移动构件的滑动机构的立体图。
由于为了帽的倾斜剥落而配置在各帽64(1)~64(4)、65(1)~65(4)的结构部位相同,因此例举搭载在帽基体63的帽65(3)而进行说明。
首先,由图20可以看出,帽65(3)具备细长的长方体形状的帽主体部64a、在帽主体部64a的上表面开口的长方形或长圆形的轮廓的唇部64b。在帽主体部64a的上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用的突起64c。位于这些突起64c之间的的唇部64b从帽主体部64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帽主体部64a由例如硬质塑料材料形成。唇部64b由软质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形成。
如图19、图20所示,帽基体63整体呈细长的长方体形状,在其顶板部分161形成有装配四个帽65(1)~65(4)的四个长方形的开口部162(1)~162(4)(以下,将它们总称为开口部162。)。装配在开口部162的帽65(3)被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3a支承。如图18所示,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3a配置在帽65(3)的帽主体部64a与帽基体62的底板部分163之间。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3a支承帽主体部64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将帽65(3)相对于帽基体63向加盖方向V1(图中上方)按压。
如图18、图20所示,在帽主体部64a的一侧的侧面部分64d以及相反侧的侧面部分64e分别形成有一对帽侧卡合突部164、165(省略了对侧面部分64d侧的卡合突部的图示。)。卡合突部164、165从这些侧面部分64d、64e垂直突出,并位于帽主体部64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的部位。各帽侧卡合突部164、165的上表面形成为与唇部64b的唇面64f平行的帽侧卡合面164a、165a。这些帽侧卡合面164a、165a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帽基体62的顶板部分161,且在其开口部162的长边侧的双方的开口边缘端部形成有能够分别与帽侧卡合突部164、165卡合的一对基体侧卡合部166、167。这些基体侧卡合部166、167的背面形成为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体侧卡合面166a、167a。
帽65(3)被压缩螺旋弹簧63a向加盖方向按压。帽65(3)的帽侧卡合面164a、165a从加盖解除方向V2侧(从图中下侧)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a、167a。由此,帽65(3)保持在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即,该唇面64f被保持为与喷嘴面2-3a平行。
在一侧的基体侧卡合部166的基体侧卡合面166a,形成有向加盖方向V1以规定的高度差的量后退的基体侧卡合面166b。在本例中,基体侧卡合面166b形成在基体侧卡合面166a的与基体侧卡合面167a侧邻接的位置。
在帽基体62,以能够在其长边方向滑动的状态搭载有恒定厚度的移动构件168。移动构件168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基体侧卡合面166a与基体侧卡合面166b的高度差大的尺寸。
移动构件168能够在从图18A、18C所示的进出位置168A至图18B所示的退避位置168B之间滑动。在进出位置168A,移动构件168位于基体侧卡合面167b与帽侧卡合面164a之间。在退避位置168B,移动构件168位于从它们之间偏离的退避位置。
在将帽65(3)加盖在喷嘴面2-3a的加盖状态下,帽65(3)被喷嘴面2-3a向加盖解除方向V2压入。由此,如图18A所示,在基体侧卡合面166b与帽侧卡合面164a之间形成了能够使移动构件168进出的空隙。
在帽侧卡合面164a、165a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a、167a的状态下,如图18B所示,帽65(3)维持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对此,当帽侧卡合面164a夹着移动构件168而向基体侧卡合面166b压紧时,如图18C所示,帽65(3)相对于喷嘴面2-3a而以移动构件168的厚度的量向倾斜方向倾斜。即,在帽65(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帽侧卡合面164a夹着移动构件168而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b,而在帽65(3)的长边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帽侧卡合面165a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7a,因此相对于喷嘴面2-3a,帽65(3)沿着其长边方向以移动构件168的厚度的量向倾斜方向倾斜。
对使移动构件168在进出位置168A以及退避位置168B滑动的滑动机构进行说明。滑动机构将利用帽驱动传递机构90的帽单元60的向加盖方向V1的移动转换为移动构件168的从退避位置168B向进出位置168A的移动。而且,将帽单元60的向加盖解除方向V2的移动转换为移动构件168的从进出位置168A向退避位置168B的移动。
通过利用由帽驱动传递机构80进行的帽单元60的移动使移动构件168移动,从而不需要用于使移动构件168移动的独自的驱动源。而且,能够根据帽65(3)的移动位置使移动构件168适当地移动,从而能够简单而准确地进行其移动控制。
参照图18~图20对本例的滑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滑动机构170具备在帽单元60配置的能够回旋的一对杆171、172。杆171、172安装在支轴173的两端部,并能够以该支轴173为中心回旋。支轴173被帽框架61支承,并架设在其短边方向上。
由图19可以看出,在装置框架50的侧板部分52、53形成有能够与各杆171、172卡合的一对第一卡合片174、175以及一对第二卡合片176、177。第一卡合片174、175与向加盖方向V1移动的杆171、172卡合,而使该杆向图18A、18B所示的第一位置回旋。在本例中,在帽64即将成为加盖状态以前,杆171、172与第一卡合片174、175接触,向第一位置回旋。
第二卡合片176、177与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的杆171、172卡合,而使该杆从第一位置向图18C所示的第二位置回旋。在本例中,在帽65向加盖解除方向移动而即将到达其退避位置以前,杆171、172与第二卡合片176、177接触,向第二位置回旋。
杆171、172通过连结部178而与滑动单元181、182连结。滑动单元181被帽基体62支承为能够在其长边方向上滑动的状态。滑动单元182被帽基体63支承为能够在其长边方向上滑动的状态。在滑动单元181的四处形成有移动构件168。移动构件168分别位于与帽64(1)~64(4)的基体侧卡合面166b对应的部位。同样,在滑动单元182的四处形成有移动构件168。移动构件168分别位于与帽65(1)~65(4)的帽侧卡合面166b对应的部位。
连结部178在杆171、712与滑动单元181、182之间将杆171、172的回旋运动转换为滑动单元181、182的滑动运动。即,如图18A所示,连结部178具备在杆171、172形成的滑动槽171a、172a、架设在滑动单元181、182的连结轴179。连结轴179以能够沿着滑动槽171a、172a滑动的状态,贯通这些滑动槽171a、172a而延伸。
在杆171、17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滑动单元181、182位于第一位置,而在它们形成的移动构件168位于前进位置168A。当杆171、172向第二位置回旋时,滑动单元181、182向第二位置滑动,而在它们形成的移动构件168向退避位置168B退避。
接下来,图22A~图22E为表示与帽64的移动相伴的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主要参照这些图,而在下文中集中说明倾斜剥落机构的动作。
首先,在帽65(3)将喷嘴面2-3a加盖的状态下,如图22A(图18A)所示,利用喷嘴面2-3a,帽65(3)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3a的弹性力而被压入帽基体63侧。由此,能够在帽侧卡合面164a与基体侧卡合面166b之间形成能够使移动构件168进出的空隙。因此,在形成加盖状态的时刻,或在即将形成加盖状态以前的时刻,使移动构件168进出而将该移动构件168定位在帽侧卡合面164a与基体侧卡合面166b之间。
在使移动构件168进出的状态下,通过帽驱动传递机构80使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能够从喷嘴面2-3a剥落帽65(3)。帽65(3)被解除基于喷嘴面2-3a的压入,并相对于帽基体63而相对地向加盖方向V1被挤压。其结果为,帽侧卡合面164a夹着位于进出位置168A的移动构件168而被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b侧。
接下来,随着帽单元60的向加盖解除方向V2的移动,帽65(3)相对于喷嘴面2-3a而变得倾斜。即,从其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从喷嘴面2-3a剥落帽65(3)的唇面64d。在帽64(3)的唇整体从喷嘴面2-3a离开的时刻,帽65(3)相对于喷嘴面2-3a以移动构件168的厚度的量倾斜。
之后,如图22B(图18C)所示,帽65(3)与帽基体63一起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并保持相对于喷嘴面2-3a倾斜的姿势而远离该喷嘴面2-3a。
当帽65(3)远离喷嘴面2-3a后,移动构件168移动至退避位置168B。即,在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而即将到达待机位置以前,移动构件168返回退避位置168B。其结果为,如图22C所示,帽侧卡合面164a直接返回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a的状态。由此,帽65(3)返回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
在帽单元60从退避位置向加盖方向V1移动的情况下,帽65(3)的帽侧卡合面164a、165a压紧在基体侧卡合面166a、167a。因此,如图22D(图18C)所示,帽65(3)成为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
当通过帽驱动传递机构80使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时,帽65(3)以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和喷嘴面2-3a接触。此外,当使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时,被压缩螺旋弹簧63a支承的帽65(3)通过喷嘴面2-3a而相对地向加盖解除方向V2被压入。其结果为,在帽单元60的向加盖方向V1的移动即将结束的时刻,如图22E所示,能够在帽侧卡合面164a与基体侧卡合面166b之间形成能够使移动构件168进出的空隙。而且,形成最先说明的图22A所示的加盖状态。
如以上说明所述,通过使移动构件168移动,能够从喷嘴面2-3a倾斜地剥落帽65(3)。在加盖状态下,在喷嘴面2-3a与帽65(3)的唇面64d之间形成有墨膜面的情况下,通过倾斜地剥落帽65(3)能够防止墨膜面的破裂。因此,能够防止因墨膜面的破裂造成的向喷嘴面2-3a的墨附着。
而且,在从喷嘴面2-3a剥落了帽65(3)以后,使移动构件168退避,由此能够使帽65(3)返回与喷嘴面2-3a平行的姿势。例如,存在具备利用帽内电极与喷嘴面侧的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来自头单元22的各喷嘴的墨液滴的喷出状态的检测机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喷嘴面2-3a与帽65(3)不平行时,有时存在不能精度良好地检测各喷嘴的状态的情况。根据本例,能够避免这种弊病。而且,当保持帽65(3)倾斜的状态加盖喷嘴面2-3a时,可能造成帽65(3)的位置相对于喷嘴面2-3a发生偏离,而不能可靠地加盖喷嘴面2-3a。而且,有时帽65(3)成为一端接触的状态,而不能形成帽65(3)的唇面64d与喷嘴面2-3a的紧贴状态。也能够消除这种弊病。
此外,通过使滑动单元181、182滑动,能够使多个移动构件168同时移动。而且,由于利用帽驱动传递机构80的移动来使滑动单元181、182滑动,因此无需另行配置驱动源。因此,能够将倾斜剥落对多个头单元进行加盖的多个帽的机构设置为小型而简单的结构。
(打印机的控制系统)
图23为表示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简略框图。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具备以计算机为中心而构成的控制部210。例如,从上位的主机220通过输入输出部211而向控制部210供给包含打印数据的打印指令。控制部210对包含送纸马达12、送出用的马达6等在内的记录纸运送机构212进行驱动控制而进行记录纸P的运送。而且,驱动控制滑架驱动机构213而使滑架10移动。此外,驱动控制头驱动器214,而使利用喷墨头11的打印动作进行。
控制部210在电源关闭时或打印待机时等,驱动控制滑架驱动机构213,而使滑架10返回初始位置B。在初始位置B,驱动控制维护装置40的各部,而执行对喷墨头11的规定的维护动作。
控制部210在维护动作中驱动控制帽驱动传递机构80而使加盖动作进行。根据由位置检测器86检测出的帽待机位置(原点)、安装在马达83的回转式编码器215的输出来控制帽64、65的移动位置。而且,驱动控制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来执行喷嘴面11a的擦拭动作。
根据由位置检测器216检测出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原点)、安装在马达91的回转式编码器217的输出来控制擦拭件75的移动位置。位置检测器216组装在擦拭件框架71与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之间。能够由安装在擦拭件框架71的光电耦合器、安装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遮光用的检测片来构成位置检测器216。另外,由操作·显示部218显示打印机1的动作状态等。
(维护装置40的各部的移动位置)
在图24~图27C中,集中表示了打印机1的维护装置40的各部的移动位置。另外,在图24~图27C中,“头1”指头单元1-1~1-4,“头2”指头单元2-1~2-4。
(帽单元60的移动位置)
图24为表示帽位置的一览表。帽位置号码1~12为帽单元60的帽移动方向V的各位置。帽位置号码9的“帽初始检测位置”为帽单元60的通常的待机位置。帽单元60在电源关闭时、打印待机时以及打印中位于待机位置。该位置为由位置检测器86检测出的位置。
在进行选择吸引的阀选择动作中,帽单元60向比“帽初始检测位置”(待机位置)更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的“阀选择位置(头2)”(号码10)以及“阀选择位置(头1)”(号码12)移动。
“阀选择位置(头1)”为选择对头单元1-1~1-4(帽64(1)~64(4))进行吸引的阀112A~115A的情况下的帽单元60的位置。“阀选择位置(头2)”为比其更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的位置,且为选择对头单元2-1~2-4(帽65(1)~65(4))进行吸引的阀112B~115B的情况下的帽单元60的位置。它们之间的“擦拭件立起位置”(号码11)为以能够擦拭喷嘴面1-1a~1-4a、2-1a~2-4a的方式使擦拭件75立起的情况下的帽头60的位置。
(阀选择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移动位置)
图25A、图25B以及图25C为表示阀选择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位置(擦拭件位置)的说明图。如图25A、图25C所示,位置号码1~6表示选择吸引阀112A~115A(头单元1-1~1-4)的情况下的阀选择器117A的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位置。通过自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初始位置73A(擦拭件初始检测位置)的移动距离来管理它们的位置。
如图25B、图25C所示,位置号码7~11表示选择吸引阀112B~115B(头单元2-1~2-4)的情况下的阀选择器117B的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位置。位置号码7~11分别与各个擦拭件位置号码1~6为同一位置。
(擦拭件选择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移动位置)
图26A以及图26B为表示擦拭件选择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位置的说明图。由位置号码13表示的位置为通过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而使擦拭头单元1-1、1-3的擦拭件75(1)起立的位置。同样,由位置号码14表示的位置为通过擦拭件立起构件122(2)而使擦拭头单元1-2、1-4的擦拭件75(2)起立的位置。位置号码15的位置为通过擦拭件立起构件122(3)而使擦拭头单元2-1、2-3的擦拭件75(3)起立的位置。位置号码16的位置为通过擦拭件立起构件122(4)而使擦拭头单元2-2、2-4的擦拭件75(4)起立的位置。
(擦拭开始位置)
图27A、图27B以及图27C为表示擦拭开始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位置的说明图。位置号码18为利用擦拭件75(1)、擦拭件75(3)进行的头单元1-1以及头单元2-1的擦拭开始位置。位置号码19为利用擦拭件75(2)、75(4)进行的头单元1-2、2-2的擦拭开始位置。位置号码20为利用擦拭件75(1)、75(3)进行的头单元1-3、2-3的擦拭开始位置。位置号码21为利用擦拭件75(2)、75(4)进行的头单元1-4、2-4的擦拭开始位置。
位置号码22为墨吸引时的擦拭件75的待机位置。位置号码23为墨吸引的选择初始化时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移动位置。位置号码24通过擦拭件清洁器151进行擦拭件75的清洁的位置。
(维护装置40的动作例)
以下,主要参照图24~图27C说明维护装置40的状态以及动作例。
(电源关闭时、打印待机时:加盖状态)
在打印机1的电源关闭时以及打印待机状态下,喷墨头11在初始位置B待机。
帽单元60的位置为最接近喷嘴面11a的“加盖位置”(图24)。搭载在帽单元60的帽64(1)~64(4)以及帽65(1)~65(4)处于将对应的头单元1-1~1-4的喷嘴面1-1a~1-4a以及头单元2-1~2-4的喷嘴面2-1a~2-4a加盖的加盖状态。
另外,在帽驱动传递机构80的螺旋凸轮81a、81b的凸轮面82a、82b,与其前端连续地形成有与喷嘴面20a、30a平行的水平凸轮面82c、82d(参照图7A等)。当帽单元60移动至帽移动方向V上的与喷嘴面11a最接近的“加盖位置”时,帽单元60侧的辊(凸轮随动件)66成为跃上了水平凸轮面82c、82d的状态。由此,帽单元60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加盖位置”。在对维护装置40施加有振动的情况下,帽单元60不会向远离喷嘴面11a的方向移动。
擦拭件单元70位于与滑架10抵接的抵接位置。在该抵接位置,处于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而压接在喷墨头11的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的状态。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在擦拭件单元7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初始位置73A(图25A~25C:擦拭件初始检测位置)待机。搭载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擦拭件75处于倒下位置的状态。
搭载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清洁器151被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压紧在擦拭件框架71侧。因此,擦拭件清洁器151被压紧在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6b。附着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墨等异物被吸收到墨吸收材156a、156b侧。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被切换成能够驱动墨吸引泵94的状态(能够进行墨吸引的状态)。
配置在帽64(1)~64(4)、65(1)~65(4)与墨盒14的墨回收部之间的阀112A~115A、112B~115B,为了喷嘴弯液面保护而保持在全开状态。即,阀全开杆119A、119B处于被阀选择器117A、117B压入的状态(图25A~图25C:阀全开位置)。由此,各喷嘴通过阀112A~115A、112B~115B而向大气开放。
移动构件168向进出位置168A进出。在加盖状态下,在移动构件168与帽侧卡合面164a之间、移动构件168与基体侧卡合面166b之间分别存在空隙。因此,各帽64(1)~64(4)、65(1)~65(4)以与对应的头单元的喷嘴面平行的状态紧贴在这些喷嘴面。
(打印准备:加盖解除动作)
在打印机1的打印开始时,使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退避。由此,能够解除喷嘴面11a的加盖,而使滑架10从初始位置A向打印位置B移动。之后,使滑架10移动至打印位置B。
在加盖解除动作中,驱动马达83而使螺旋凸轮81a、81b旋转。由此,帽单元60沿着帽移动方向V而向加盖解除方向V2(退避方向)移动。帽64(1)~64(4)、65(1)~65(4)以规定的压入量压紧在喷嘴面1-1a~1-4a、2-1a~2-4a。在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规定量为止的期间,帽64(1)~65(1)~65(4)的唇面64f被弹簧构件62a、63a的弹性力压紧在喷嘴面1-1a~1-4a、2-1a~2-4a。
移动构件168位于进出位置168A。在各个帽64(1)~64(4)、65(1)~65(4),一侧的帽侧卡合面164a将移动构件168夹在中间而与帽基体62、63的基体侧卡合面166b对峙。另一侧的帽侧卡合面165a与基体侧卡合面167a对峙。
帽单元60(帽基体62、63)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一侧的基体侧卡合面166b与移动构件168接触,而将移动构件168压紧在帽侧卡合面164a。
之后,随着帽单元60的移动,从帽64(1)~64(4)、65(1)~65(4)的移动构件168侧的角部向加盖解除方向V2压入。因此,随着帽单元60的移动,帽64(1)~64(4)、65(1)~65(4)从与喷嘴面1-1a~1-4a、2-1a~2-4a平行的姿势逐渐倾斜。其结果为,对于各帽的唇面64f,首先,移动构件168侧的角部远离各喷嘴面。唇面64f的远离喷嘴面的部位逐渐向唇面64f的另一端侧移动。
当帽单元60(帽基体62、63)向加盖解除方向V2进一步移动时,帽基体62、63的另一侧的基体侧卡合面167a直接与帽侧卡合面165a接触(图18B、图22B的状态)。此时,各帽的唇面64f成为作为整体而远离各喷嘴面的状态,帽的倾斜剥落动作结束。此时的帽单元60的位置为图24的“冲洗位置”与“泵吸引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后,各帽保持倾斜的姿势,与帽单元60一起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
当帽单元60进一步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杆171、172与装置框架50侧的第二卡合片176、177接触。之后,随着帽单元60的移动,杆171、172回旋,滑动单元181、182滑动。在滑动单元181、182形成的各移动构件168从基体侧卡合面166b与帽侧卡合面164a之间偏离而向退避位置移动。其结果为,各帽返回与各喷嘴面平行的姿势(参照图22C)。
之后,当帽单元60进一步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利用驱动切换机构100进行擦拭件·泵驱动单元90的驱动状态的切换。首先,当帽单元60到达“泵吸引位置”(图24)时,第一卡锁机构102的卡锁杆102a从装置框架50侧的凸轮面106偏离。行星齿轮减速机93的内齿齿轮93b被第一卡锁机构102卡锁为不旋转(参照图8F)。
当帽单元60到达“擦拭件移动位置”(图24)时,第二卡锁机构104的卡锁杆104a被装置框架50侧的凸轮面105按压。通过第二卡锁机构104解除行星齿轮架93c的卡锁,行星齿轮架93c变得能够旋转。其结果为,通过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切换成能够使擦拭件75移动的状态。另外,在该驱动状态切换动作中的不稳定状态,不驱动驱动马达91。
此处,擦拭件单元70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而被装置框架50支承为浮动状态。不追随帽单元60的移动,而停留在帽移动方向H上的同一位置。即,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08b的弹性力,将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压紧在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而保持在该状态的位置。
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进一步移动,而到达“擦拭位置”(图24)。在该位置,各帽的唇面64f到达与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相比更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的位置。在该位置,能够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通过帽单元60之上(加盖方向V1侧),而沿擦拭件移动方向V移动。
接下来,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当帽单元60到达“擦拭件单元的上下移动开始位置”(图24)时,帽框架61的卡合突起61a与擦拭件框架71的矩形框部分71c接触。之后,擦拭件单元70与帽单元60一起从擦拭件单元抵接位置70A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逐渐远离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
当帽单元60到达“滑架移动位置”(图24)时,变得能够进行滑架10的移动。对于搭载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清洁器151,解除基于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的压紧,而恢复为从擦拭件框架71浮起的位置。
之后,擦拭件单元70移动至作为待机位置的“帽初始检测位置”(图24),并在该位置待机。通过设置为这种方式,加盖状态的维护装置40成为待机状态。成为使滑架10移动而将喷墨头11定位在打印位置B进而能够进行打印的状态。
(打印时的动作:冲洗、不良喷嘴检查)
在打印状态下,使滑架10定期地返回初始位置B而进行喷墨头11的冲洗、不良喷嘴检查。冲洗为从构成喷墨头11的头单元1-1~1-4、2-1~2-4的各喷嘴向各帽64(1)~64(4)、65(1)~65(4)喷出墨液滴的动作。通过去除在不使用喷嘴积留的墨,能够将喷嘴堵塞防止于未然。在不良喷嘴检查中,使墨液滴从各喷嘴向各帽喷出,检测是否喷出了墨液滴。据此,能够判别不喷出墨液滴的喷嘴、不喷出适当量的墨液滴的喷嘴等不良喷嘴。
在进行冲洗的情况下,位于待机位置(帽初始检测位置)的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而到达“冲洗位置”(图24),并在该位置停止。在该位置,各帽的唇面64f不与各喷嘴面接触,成为与该喷嘴面接近的位置。而且,在进行不良喷嘴检查的情况下,位于待机位置的帽单元60到达“不良喷嘴检查位置”(图24),并在该位置停止。该位置为比“冲洗位置”略微向加盖方向V1移动的位置。
在位于待机位置的帽单元60中,各帽保持在与各喷嘴面平行的状态。各帽保持平行的状态移动至“冲洗位置”、“不良喷嘴检查位置”。作为不良喷嘴检查机构,已知根据配置在头侧以及帽侧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判别墨液滴的喷出状况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双方的电极维持在平行状态,来确保检测精度。在本例中,在从待机位置向加盖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各帽保持为与各喷嘴面平行的姿势,在该状态下进行不良喷嘴检查。因此,在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来判别不良喷嘴的情况下,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检查。
(选择吸引动作)
例如,在检测出不良喷嘴的情况下,选择发现了不良喷嘴的头单元,进行从该头单元的喷嘴吸引墨的选择吸引动作。以下,作为一例,对选择吸引头单元1-1的情况进行说明。
将两侧的阀选择器117A、117B设置为位于“阀全开位置”(图25A~图25C)的阀选择器。在该情况下,帽单元60从“不良喷嘴检查位置”或“冲洗位置”(图24)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并在位于待机位置的“帽初始检测位置”(图24)停止。
通过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从作为初始位置73A的“擦拭件初始检测位置”(图25A~25C)向擦拭件前进方向H1移动并在“阀全开位置”停止。由此,搭载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两侧的选择器挂钩118A、118B在擦拭件移动方向H上分别定位在阀选择器117A、117B。
接下来,帽单元60在加盖解除方向V2上的最大移动位置、“阀选择位置(头1)”(图24)停止。擦拭件单元70也与帽单元60一起移动,而处于选择器挂钩118A、118B与阀选择器117A、117B分别卡合的状态(图12F的ST1)。
在该状态下,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件前进方向H1移动,并在“阀1-1位置”(“阀2-1位置”)停止(图25A~25C)。与选择器挂钩118A、118B卡合的阀选择器117A、117B也一起移动并定位在“阀1-1位置”(“阀2-1位置”)。其结果为,阀112A、112B打开,能够进行自将头单元1-1、2-1加盖的帽64(1)、65(1)的墨吸引。
接下来,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并停止在“阀选择位置(头2)”(图24)。擦拭件单元70也与帽单元60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选择器挂钩118A从阀选择器117A偏离。另一侧的选择器挂钩118B维持与阀选择器117B的卡合状态(图12F的ST2)。
在该状态下,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动,并在阀全闭位置1(阀全开位置7)停止。与选择器挂钩118B卡合的阀选择器117B也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并定位在“阀全闭位置”(图25A~25C)。其结果为,阀112B~115B的全部返回到关闭状态。
通过设置为这种方式,仅阀112A切换成打开状态而成为选择了阀112A的状态。即,能够仅打开与墨吸引对象的头单元1-1对应的阀112A。
之后,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并在待机位置(图24:帽初始检测位置)停止。接下来,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件前进方向H1移动,并在“吸引时待机位置”(图27A~图27C)停止,而在该位置待机。
之后,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并在“加盖位置”(图24)停止。在作为帽单元60的移动中途的位置的“泵吸引位置”(图24),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切换,而能够驱动墨吸引泵94。
成为通过帽64、65将头单元20、30加盖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墨吸引泵94被驱动,而进行墨吸引动作。通过打开的阀112A,仅进行头单元21的墨吸引动作。
另外,存在因停电等造成打印机1停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阀选择器117A、117B的位置变得不明。在该情况下,将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暂且移动至“吸引选择初始化位置”(图27A~27C)。接下来,使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然后,使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动。
搭载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选择器挂钩118A、118B相对于阀112A~115A、112B~115B,从偏离擦拭件移动方向H的位置移动。因此,在移动的中途,选择器挂钩118A、118B的端面与各阀选择器117A、117B的端面接触。因此,能够使各阀选择器117A、117B返回初期位置。由此,能够适当进行阀选择动作。
在墨吸引动作结束后,帽单元60开始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随着帽单元60的移动,进行各帽的倾斜剥落动作(参照图18A~18C)。
(选择擦拭)
说明通过倾斜剥落动作使各帽64(1)~64(4)、65(1)~65(4)远离了头单元1-1~1-4的喷嘴面1-1a~1-4a以及头单元2-1~2-4的喷嘴面2-1a~2-4a后进行选择擦拭的情况的动作。对擦拭被进行了墨吸引的头单元1-1的喷嘴面1-1a的情况进行说明。
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并在“擦拭位置”(图24)停止。在作为到达该“擦拭位置”的跟前的位置的“擦拭件移动位置”(图24),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向擦拭件驱动侧切换。
在“擦拭位置”,在“吸引时待机位置”(图27A~27C)待机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件前进方向H1移动,并停止在与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对应的擦拭件立起位置(图26A、图26B)。
在该位置,帽单元60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并在“擦拭件移动位置”(图24)停止。擦拭件单元70与帽单元60一起移动。通过该移动,搭载在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的擦拭件75(1)被擦拭件立起构件122(1)抬起,从倒下位置向起立位置的状态切换。其他擦拭件75(2)~75(4)保持倒下位置的状态。
接下来,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并在“擦拭件避免位置”(图24)停止。在该状态下,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动,并定位在擦拭对象的打印喷嘴1-1的喷嘴面1-1a的跟前的“擦拭开始位置”(图27A~图27C)。
在该状态下,帽单元60向加盖方向V1移动,并停止在“擦拭位置”(图24)。在该位置,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成为比头单元1-1的喷嘴面1-1a略微向加盖方向V1突出的状态。由此,擦拭的准备工作完成。
接下来,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向擦拭方向H2以设定速度移动。通过搭载在此的起立状态的擦拭件75(1),进行喷嘴面1-1a的擦拭。
在擦拭件75(1)移动至将喷嘴面1-1a的外周包围的头覆盖面10b(参照图4、图27A)的时刻,将擦拭件75(1)停止(将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停止。)。
之后,帽单元60移动,并经由“擦拭件避免位置”而在“擦拭件移动位置”停止(图24)。在擦拭件75(1)从喷嘴面1-1a偏离后猛然地弹性恢复成原来的形状时,可能造成附着在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的墨等异物向周围飞散。飞散的墨等异物附着在周围的部分而将它们污染。
特别在具备多个头单元的液体喷射头例如线型的喷墨头的情况下,多个头单元以狭窄的间隔密集地配列。当墨等异物从擦拭了一个头单元的喷嘴面后的擦拭件飞散时,飞散的墨等异物可能附着在其他头单元的喷嘴面而将该喷嘴面污染。因此,需要可靠地防止擦拭结束后墨等异物从自喷嘴面偏离的擦拭件飞散。
在本例中,在将喷嘴面1-1a擦拭后,处于挠曲状态的擦拭件75(1)向从喷嘴面1-1a侧偏离的方向(加盖解除方向V2)略微移动。通过适当设定移动速度,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逐渐弹性恢复。因此,墨等异物不会向周围飞散。
而且,参照图9A~图9C进行说明,当擦拭件单元70与帽单元60一起向加盖解除方向V2移动时,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稍稍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略微移动。因此,擦拭件75(1)相对于喷嘴面1-1a,且相对于加盖解除方向,朝向其前端边缘部75b挠曲的方向,而向倾斜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为,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与喷嘴面1-11a侧的接触点几乎不移动,而该前端边缘部75b远离喷嘴面1-1a侧。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附着在前端边缘部75b的墨等异物向周围飞散。
特别是在本例中,喷墨头11成为多个头单元1-1~1-4、2-1~2-4以狭小的间隔配列的结构。当墨等异物从擦拭了单元1-1的喷嘴面1-1a后的擦拭件75(1)飞散时,可能造成飞散的墨等异物向头单元1-2的喷嘴面1-2a、头单元1-3的喷嘴面1-3a附着,从而发生喷嘴不良。因此,在擦拭结束的时刻使擦拭件75(1)向与擦拭方向(擦拭件后退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而使擦拭件前端边缘部75b不会猛然地弹性恢复,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接下来,当头单元60移动至“擦拭件移动位置”(图24)时,擦拭件单元70的抵接面71a远离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由此,擦拭件单元70的擦拭件清洁器115浮起,而能够清洁擦拭件75的前端边缘部75b。
在该状态下,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移动至擦拭方向H2,而返回初始位置73A(擦拭件初始检测位置)。在该移动的中途,起立状态的擦拭件75(1)的前端边缘部75b在擦拭件清洁器151的凹状端面151(1)滑动地通过(图27A~图27C:擦拭件清洁位置)。此时,附着在前端边缘部75b的墨等异物被擦拭件清洁器151侧擦取。
而且,在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返回初始位置73A的跟前的位置,起立状态的擦拭件75(1)被擦拭件放倒构件123(1)按压而返回倒下位置。由此,头单元1-1的喷嘴面1-1a的选择擦拭结束。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卷筒纸填装部,3卷筒纸,4排纸口,5记录纸运送路径,6送出辊,7纸引导件,8运送辊对,9压印构件,10头滑架,10a下表面部分,10b头覆盖面,11喷墨头,11a喷嘴面,11A第一头,11B第二头,12送纸马达,13墨盒装配部,14墨盒,1-1~1-4头单元,1-1a~1-4a喷嘴面,2-1~2-4头单元,2-1a~2-4a喷嘴面,40维护装置,50装置框架,51底板,52、53侧板,54、55端板,56a、56b引导柱,60帽单元,61帽框架,61a卡合突起,61b侧板部分,61c杆压入突起,62第一帽基体,62a弹簧构件,63第二帽基体,63a弹簧构件,64(1)~64(4)帽,64a帽主体部,64b唇部,64c突起,64d侧面部分,64e侧面部分,64f唇面,65(1)~65(4)帽,66辊,70擦拭件单元,71擦拭件框架,71a抵接面,71b侧板部分,71c矩形框部分,72导轴,73擦拭件保持件单元,73a卡合孔,73A初始位置,74(1)~74(4)擦拭件保持件,74a卡合突起,74A倒下位置,74B起立位置,75(1)~75(4)擦拭件,75a凸状面,75b前端边缘部,76滑动框,77(1)~77(4)位置保持臂,80帽驱动传递机构,81a、81b螺旋凸轮,82a、82b凸轮面,83马达,84动力传递机构,85a、85b导孔,86位置检测器,90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90A盖,91驱动马达,92传递齿轮列,93行星齿轮减速机,93a输入轴,93d太阳齿轮,93e行星齿轮,93b内齿齿轮,93c行星齿轮架,93f驱动侧外齿轮,94墨吸引泵,95a传递用外齿轮,95b从动侧外齿轮,96驱动侧链轮,97从动侧链轮,98驱动带,99滑动件,99a突起,100驱动切换机构,101第一拉伸螺旋弹簧,102第一卡锁机构,102a第一卡锁杆,103第二拉伸螺旋弹簧,104第二卡锁机构,104a第二卡锁杆,105第一凸轮面,106第二凸轮面,107a引导部,107b引导部,108a弹簧悬挂件,108b拉伸螺旋弹簧,108c弹簧悬挂件,109a卡合突起,109b卡合框,109c卡合突起,109d卡合框110吸引管,112~115阀,112a~115a开闭杆,116a导轴,116b导轨,117A阀选择器,117B阀选择器,117a卡合突起,117b杆压入突起,118A选择器挂钩,118B选择器挂钩,118a卡合凹部,119阀全开杆,121回旋中心轴,122A基板,122B基板,122(1)~122(4)擦拭件立起构件,123(1)、123(2)擦拭件放倒构件,125支轴,126压缩螺旋弹簧,127连杆,127a卡合端面,128连杆,128a轴孔,128b卡合突起,129连结销,130(1)~130(3)限制构件,130a卡合端面,150擦拭件清洁器单元,151擦拭件清洁器,151(1)~151(4)凹状端面,152、153清洁器支承板,154支轴,155弹簧构件,156、157墨回收部,156a、157a墨吸收材,156b、157b装配部,160帽倾斜剥落机构,161顶板部分,162(1)~162(4)开口部,164、165帽侧卡合突部,164a、165a帽侧卡合面,166、167基体侧卡合部,166a、167a基体侧卡合面,166b基体侧卡合面,168移动构件,168A进出位置,168B退避位置,170滑动机构,171、172杆,171a、172a滑动槽,173支轴,174、175第一卡合片,176、177第二卡合片,178连结部,179连结轴,181、182滑动单元,201回旋框,202连结板,210控制部,211输入输出部,212记录纸运送机构,213滑架驱动机构,214头驱动器,215回转式编码器,216位置检测器,217回转式编码器,218操作·显示部,220主机,P记录纸,A打印位置,B初始位置,V帽移动方向,V1加盖方向,V2帽解除方向,H擦拭件移动方向,H1擦拭件前进方向,H2擦拭件后退方向(擦拭方向)。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帽,其将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
帽单元,其搭载有多个所述帽;
擦拭件,其擦拭所述喷嘴面;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形成有与所述帽单元卡合的杆,根据所述帽单元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在所述帽单元形成有与所述杆卡合的凸轮面,所述驱动切换机构通过所述帽单元的移动使得所述杆与所述凸轮面卡合,由此切换成能够将所述吸引泵或所述擦拭件中的某一方驱动。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切换机构具备:
驱动马达,其使驱动轴旋转;
行星齿轮减速机,其具有内齿齿轮或行星齿轮架,使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而使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
卡锁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停止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
所述驱动切换机构通过所述杆与所述凸轮面卡合而解除基于所述卡锁机构的卡锁,由此切换成能够将所述吸引泵或所述擦拭件中的某一方驱动。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擦拭件框架,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的方式移动;
装置框架,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弹性构件,其配设在所述装置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帽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帽,并配备于所述帽单元;
卡合部,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与所述帽单元卡合而使所述擦拭件框架与所述帽单元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二擦拭件,其擦拭与由所述擦拭件擦拭的所述喷嘴面不同位置的喷嘴面;
擦拭件保持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方式移动,
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使所述擦拭件保持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一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二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在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三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卡合而将该第一、第二擦拭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将与通过所述帽加盖的所述喷嘴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喷嘴面加盖的第二帽,
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帽以及所述第二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将所述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一帽按压构件、将所述第二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二帽按压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一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二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第二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一阀,其使所述第一墨吸引路径开闭;
第二阀,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阀不同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墨吸引路径开闭;
阀选择器,其沿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阀对置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二阀对置的位置,而使所述第一阀或所述第二阀开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具备擦拭件清洁器,该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并清洁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喷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擦拭件清洁器弹性支承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清洁器。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控制部,其使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擦拭了所述喷嘴面后,使所述帽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远离所述喷嘴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具备:配设在所述装置框架的驱动侧外齿轮;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的从动侧外齿轮;以所述驱动侧外齿轮的轴线回旋的回旋构件;被所述回旋构件支承而维持与所述驱动侧外齿轮的啮合状态地绕该驱动侧外齿轮的轴线公转的传递用外齿轮;以及具有与所述从动侧外齿轮和所述传递用外齿轮啮合的连结构件的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
1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15.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墨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并向记录介质喷出墨;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运送路径,其供所述记录介质运送;
运送机构,其沿着所述运送路径运送所述记录介质。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基于条约第19条(1)的说明书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为基于国际公开文本的段落[0095]~[0098](即,说明书第19页第3段~第20页第1段)中记载的内容而进行的修改。即,明确了“通过帽单元的移动,使得形成在所述帽单元的凸轮面与形成在驱动传递机构的杆卡合,通过所述杆与所述凸轮面卡合,由此所述驱动机构切换成能够将吸引泵或擦拭件中的某一方驱动”。
国际检索报告中列举的文献1-3中无任何关于上述特征的记载。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2为基于国际公开文本的[0097](即,说明书第19页第6段)中记载的内容而进行的修改。即,明确了“通过所述杆与所述凸轮面卡合并解除基于所述卡锁机构的卡锁,从而切换成能够将所述吸引泵或所述擦拭件中的某一方驱动”。
国际检索报告中列举的文献1-3中无任何关于上述特征的记载。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3为基于国际公开文本的[0063](即,说明书第13页倒数第2段)中记载的内容而进行的修改。即,明确了“帽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帽,并配备于所述帽单元”。
国际检索报告中列举的文献1-3中无任何关于上述特征的记载。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帽,其将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
擦拭件,其擦拭所述喷嘴面;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切换机构具备:
驱动马达,其使驱动轴旋转;
行星齿轮减速机,其具有内齿齿轮或行星齿轮架,使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而使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
卡锁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停止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所述内齿齿轮或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擦拭件框架,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的方式移动;
装置框架,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弹性构件,其配设在所述装置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帽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帽,并通过所述帽驱动传递机构移动;
卡合部,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与所述帽支承构件卡合而使所述擦拭件框架与所述帽支承构件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二擦拭件,其擦拭与由所述擦拭件擦拭的所述喷嘴面不同位置的喷嘴面;
擦拭件保持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方式移动,
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使所述擦拭件保持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一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二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在向远离所述喷嘴面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将所述擦拭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
第三擦拭件卡合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移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卡合而将该第一、第二擦拭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将与通过所述帽加盖的所述喷嘴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喷嘴面加盖的第二帽,
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帽以及所述第二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帽支承构件支承将所述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一帽按压构件、将所述第二帽按压在所述喷嘴面的第二帽按压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
第一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二墨吸引路径,其供在所述第二帽被吸引的墨移动;
第一阀,其使所述第一墨吸引路径开闭;
第二阀,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阀不同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墨吸引路径开闭;
阀选择器,其沿所述擦拭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阀对置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二阀对置的位置,而使所述第一阀或所述第二阀开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具备擦拭件清洁器,该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并清洁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擦拭件清洁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触的凹曲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喷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擦拭件清洁器弹性支承构件,其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清洁器。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具有控制部,其使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擦拭了所述喷嘴面后,使所述帽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而使所述擦拭件远离所述喷嘴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具备:配设在所述装置框架的驱动侧外齿轮;配设在所述擦拭件框架的从动侧外齿轮;以所述驱动侧外齿轮的轴线回旋的回旋构件;被所述回旋构件支承而维持与所述驱动侧外齿轮的啮合状态地绕该驱动侧外齿轮的轴线公转的传递用外齿轮;以及具有与所述从动侧外齿轮和所述传递用外齿轮啮合的连结构件的擦拭件驱动传递机构部。
1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15.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墨头,其具有配设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并向记录介质喷出墨;
维护部,其具有将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加盖的帽以及将所述喷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从所述帽吸引墨;
帽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喷嘴面移动;
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动并且驱动所述吸引泵;
驱动切换机构,其根据所述帽的移动位置,将所述擦拭件·泵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切换成所述吸引泵的驱动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动;
运送路径,其供所述记录介质运送;
运送机构,其沿着所述运送路径运送所述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7192 | 2011-09-22 | ||
JP2011-207192 | 2011-09-22 | ||
JP2012-202259 | 2012-09-14 | ||
JP2012202259A JP5987579B2 (ja) | 2011-09-22 | 2012-09-14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
PCT/JP2012/005982 WO2013042366A1 (ja) | 2011-09-22 | 2012-09-20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6836A true CN103796836A (zh) | 2014-05-14 |
CN103796836B CN103796836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791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439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6836B (zh) | 2011-09-22 | 2012-09-20 | 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68753B2 (zh) |
EP (1) | EP2724866B1 (zh) |
JP (1) | JP5987579B2 (zh) |
CN (1) | CN103796836B (zh) |
WO (1) | WO201304236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78655A (zh) * | 2017-10-19 | 2020-06-12 | 马姆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可扩展的打印机的集成喷墨模块 |
CN111542438A (zh) * | 2017-12-28 | 2020-08-14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头的维护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CN112455094A (zh) * | 2019-09-06 | 2021-03-09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清洁装置及液体喷出记录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78536B2 (en) * | 2014-07-22 | 2016-03-08 | Xyzprinting, Inc. | Printing head module |
JP6417803B2 (ja) * | 2014-09-08 | 2018-11-0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印刷機保守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JP6471547B2 (ja) * | 2015-03-13 | 2019-02-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TWI712509B (zh) | 2016-05-02 | 2020-12-11 | 愛爾蘭商滿捷特科技公司 | 具有伸展和縮回經過維護模組之列印頭的印表機 |
JP6881992B2 (ja) * | 2017-01-31 | 2021-06-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8174875A1 (en) | 2017-03-22 | 2018-09-2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ervice stations with removable service modules |
JP6792708B2 (ja) * | 2017-03-31 | 2020-11-25 |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プリントヘッドのためのプライマ |
EP3960469B1 (en) * | 2020-08-25 | 2023-09-06 | Ricoh Company, Ltd. | Head cap and head capping method |
IT202100025556A1 (it) * | 2021-10-07 | 2023-04-07 | New System Srl | Cleaning assembly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1061A (ja) * | 1992-10-30 | 1994-07-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の排出方法及びインク受け部材 |
JP2001030507A (ja) * | 1999-07-23 | 2001-02-06 | Toshiba Tec Corp |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820951A (zh) * | 2005-02-14 | 2006-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头的维护方法 |
JP2007276304A (ja) * | 2006-04-07 | 2007-10-25 | Seiko Epson Corp | 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
US20090051728A1 (en) * | 2007-08-22 | 2009-02-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aintenance device for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CN102039731A (zh) * | 2009-10-20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CN102039733A (zh) * | 2009-10-20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42446A (ja) * | 2002-07-11 | 2004-02-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4299209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特性維持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4930089B2 (ja) | 2007-02-15 | 2012-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1104979A (ja) | 2009-10-20 | 2011-06-02 | Seiko Epson Corp | ヘッド保守装置、該ヘッド保守装置を備えた液体噴射装置 |
JP5150614B2 (ja) | 2009-12-24 | 2013-02-2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2
- 2012-09-14 JP JP2012202259A patent/JP59875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0 EP EP12833632.8A patent/EP272486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9-20 US US14/346,555 patent/US916875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0 CN CN201280044393.5A patent/CN1037968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0 WO PCT/JP2012/005982 patent/WO20130423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1061A (ja) * | 1992-10-30 | 1994-07-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の排出方法及びインク受け部材 |
JP2001030507A (ja) * | 1999-07-23 | 2001-02-06 | Toshiba Tec Corp |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820951A (zh) * | 2005-02-14 | 2006-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头的维护方法 |
JP2007276304A (ja) * | 2006-04-07 | 2007-10-25 | Seiko Epson Corp | 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
US20090051728A1 (en) * | 2007-08-22 | 2009-02-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aintenance device for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CN102039731A (zh) * | 2009-10-20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CN102039733A (zh) * | 2009-10-20 | 2011-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78655A (zh) * | 2017-10-19 | 2020-06-12 | 马姆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可扩展的打印机的集成喷墨模块 |
CN111278655B (zh) * | 2017-10-19 | 2021-11-26 | 马姆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可扩展的打印机的集成喷墨模块 |
CN111542438A (zh) * | 2017-12-28 | 2020-08-14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头的维护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CN112455094A (zh) * | 2019-09-06 | 2021-03-09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清洁装置及液体喷出记录装置 |
US11491791B2 (en) | 2019-09-06 | 2022-11-08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record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6836B (zh) | 2015-11-25 |
US20140210907A1 (en) | 2014-07-31 |
JP2013078940A (ja) | 2013-05-02 |
EP2724866B1 (en) | 2018-11-28 |
JP5987579B2 (ja) | 2016-09-07 |
US9168753B2 (en) | 2015-10-27 |
EP2724866A4 (en) | 2015-04-08 |
EP2724866A1 (en) | 2014-04-30 |
WO2013042366A1 (ja) | 201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6836B (zh) | 液体喷射头的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打印机 | |
CN103101308B (zh) | 擦拭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US748805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746144B (zh)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 |
US830827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3203994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20110090282A1 (en) | Head repairing apparatus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2039733B (zh)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
CN102145584A (zh) |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清理方法 | |
CN102039731B (zh)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 |
CN102139569A (zh)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 |
CN102205742A (zh) | 片状部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片状部件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 |
CN103419490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8506071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080218553A1 (en) |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 |
JP201604358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02673158A (zh) |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5678665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US877070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recording liquid | |
JP5532556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拭き取り部材清掃方法 | |
JP5751366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US11865842B2 (en) | Cleaning unit,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cleaning unit | |
JP5678666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2086486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