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2817B -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2817B
CN103792817B CN201310518379.0A CN201310518379A CN103792817B CN 103792817 B CN103792817 B CN 103792817B CN 201310518379 A CN201310518379 A CN 201310518379A CN 103792817 B CN103792817 B CN 103792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ed
holding member
coating liquid
coating
impregn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8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2817A (zh
Inventor
宫原康弘
长谷川悠史
阿部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92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2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02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Control of the thickness of a coating by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the coated surface
    • B05C11/021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an elongated body, e.g. a wire, a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02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Control of the thickness of a coating by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the coated surface
    • B05C11/023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B05C11/025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with an essentially cylindrical body, e.g. roll or ro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16Coa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18Coating curv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544Addition polymer is perhalogenat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一种用于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的周围表面的涂布装置,包括:保持环形部件的保持部件;用于被涂覆液浸渍并把与环形部件接触的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上的浸渍部件;用于把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喷嘴部件;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旋转的旋转机构;和移动机构,其用于使保持部件相对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移动,使得在涂覆液已被浸渍部件涂布的区域从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

Description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涂布涂覆液的涂布装置、涂布涂覆液的涂布方法、定影部件制造装置、定影部件制造方法以及定影部件。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如打印机或复印机上的常规定影设备(装置)中,采用了通过定影部件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构造。
此外,近年来,为了缩短定影装置的上升时间,采用定影带作为定影部件。在定影装置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使用具有低热容量的定影带,并利用加热器的热经由定影带来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
定影带的基本结构包括:具有低热容量的薄圆筒形基体(环形部件)、用于在定影过程中顺应调色剂图像和记录材料之间不平度的橡胶层和用于把圆筒形基体和橡胶层彼此粘合的底漆层。也就是说,从圆筒形基体朝外层的方向,形成底漆层和橡胶层。此外,从耐用性和分离性的观点来看,在一些情况下,设置内表面滑动层作为圆筒形基体的内层,经由粘合剂设置含氟树脂层作为圆筒形基体的外层。
在制造定影带过程中,在涂布(施加)底漆(涂覆液)的制造阶段在底漆层中产生厚度不均匀时,担心在定影后的图像上产生不均匀光泽度。此外,在底漆的涂覆量不足的情况下,担心导致橡胶层剥离等的问题。为此,在涂布底漆的阶段,特别需要高精度的涂布技术。
作为一种底漆涂布方法,传统地已经研究出例如喷涂(法)、浸涂(法)、刷涂(法)等等。
然而,在喷涂中,担心在涂布操作过程中涂覆液飞溅到周围部分以及涂覆液的损失较大。此外,雾化条件根据涂覆液的粘度状态而变化很大,使得在涂覆液的粘度高到一定程度以上时本身难以实现雾化。
在浸涂中,控制涂覆膜厚度的灵敏度根据涂覆液的物理性质如涂覆液的粘度、涂覆液的表面张力和密度以及涂覆液的温度而变化很大,并且难以调节涂覆液的物理性质。此外,需要注意在涂覆液中不会导致气泡沉积(产生),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实行浸渍和拉起,使得担心操作效率降低。此外,浸渍液的损失很大,因而成为导致成本增大的一个因素。
在刷涂中,解决了在喷涂和浸涂时材料选择自由度较小的问题。然而,当过快地移动刷子时,担心所谓的涂布不均匀,使得出现未涂抹底漆溶液的部分,或者即使涂抹了底漆溶液时底漆溶液的量也较小。
因此,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8-250164描述的橡胶辊制造方法中,通过在使圆筒形基体旋转并使喷嘴相对于圆筒形基体在圆筒形基体的轴向方向从圆筒形基体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同时从喷嘴喷出底漆而形成底漆层。此外,刮刀设置在圆筒形基体的外周面附近,其调节喷射到圆筒形基体上的底漆的底漆层厚度。刮刀与喷嘴一起在圆筒形基体的轴向方向从圆筒形基体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因此相对于圆筒形基体利用刮刀螺旋地调节底漆层厚度。
然而,在橡胶辊制造方法中,采用了通过刮刀调节从喷嘴喷射底漆而在圆筒形基体上形成的底漆层厚度的结构,因此担心在底漆层中产生厚度不均匀。也就是说,担心沿与圆筒形基体接触的刮刀侧端部(即在圆筒形基体轴向方向的刮刀端部)的接触轨迹(螺旋状)在底漆层中产生厚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涂布装置,用于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周面上,包括:保持部件,用于保持环形部件;浸渍部件,用于用涂覆液来浸渍,并用于与环形部件接触地涂布涂覆液;喷嘴部件,用于把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旋转;和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移动,使得从所述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已用所述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涂布方法,用于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的周面上,包括:用保持部件保持环形部件的步骤;通过使由涂覆液浸渍的浸渍部件与环形部件接触而涂布涂覆液的步骤;把涂覆液从喷嘴部件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步骤;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旋转的步骤;和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移动以使得从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已用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定影部件制造装置,用于制造环形定影部件,环形定影部件包括基体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橡胶层,定影部件制造装置包括:保持部件,用于保持基体;浸渍部件,用于用粘性液体浸渍,并用于与基体接触地涂布粘性液体;喷嘴部件,用于把粘性液体喷射到基体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旋转;和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移动,使得从所述喷嘴部件将粘性液体喷射到基体上已用所述浸渍部件涂布了粘性液体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部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基体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橡胶层的环形部件,该方法包括:用保持部件保持环形部件的步骤;通过使由涂覆液浸渍的浸渍部件与环形部件接触而涂布涂覆液的步骤;把涂覆液从喷嘴部件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步骤;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旋转的步骤;和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移动以使得从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已用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定影部件制造装置制造的定影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定影部件制造方法制造的定影部件。
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定影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定影带的层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a)、(b)和(c)是示出了部件涂布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底漆层的干燥和烘烤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使用环涂方法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橡胶层加热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基于作为可用在定影装置中定影部件的定影带来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能够用已知的结构替换各种结构。
(1)成像部的总体结构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成像设备是单鼓式基于四色的全色电子照相设备。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鼓式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将其称为鼓)101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沿箭头的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旋转。鼓101在其旋转过程中通过充电装置102(例如充电辊)而被均匀地充电成预定极性和预定电位。
然后,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使鼓101的充电表面暴露在从激光光学系统110输出的激光103下。激光光学系统110输出对应于来自图像信号发生电路(如未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彩色图像信息时序电子数字像素信号调制的激光103,这样对鼓101的表面扫描曝光。结果,通过扫描曝光在鼓101的表面上形成相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从激光光学系统110输出的激光103由反射镜109偏转到鼓101的曝光位置。
然后,形成在鼓101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04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设备中,首先,在鼓101的表面上形成相应于彩色图像的黄色(Y)成分图像的静电潜像,然后用容纳在Y色显影装置104Y中的Y色调色剂将其显影为Y色调色剂图像。Y色调色剂图像在鼓101和中间转印鼓105之间作为接触部的初次转印部T1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鼓105的表面上。顺便提一句,鼓101上的初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107去除。
然后,对品红色(M)成分图像、青色(C)成分图像和黑色(K)成分图像依次执行如上所述的充电、显影、曝光、显影、初次转印和清洁的成像处理循环。也就是说,依次地执行M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通过操作M色显影装置104M)、C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通过操作C色显影装置104C)和K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通过操作K色显影装置104K)。
结果,在中间转印鼓105上形成Y、M、C和K的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顺便提一句,在中间转印鼓105上形成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的过程中,与中间转印鼓105对向的二次转印辊106和清洁装置108保持在与中间转印鼓105隔开(不接触)的状态下(图1中的“S”)。
在形成于中间转印鼓105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即将到达二次转印辊106的位置之前的预定接触定时,二次转印辊106与中间转印鼓105接触(图1中的“C”)以形成二次转印部(夹持部)T2。此外,清洁装置108也与中间转印鼓105接触(图1中的“C”)。
此外,在预定的控制定时把从记录材料给送部(未示出)给送的记录材料(片材)P引入到二次转印部中。也就是说,在以预定方式在记录材料P的前端和形成在中间转印鼓105上的重叠四色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之间执行对齐的定时,将记录材料P引入到二次转印部T2。结果,在二次转印部T2,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鼓105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离开二次转印部T2的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鼓105分离,然后被引入到作为图像加热装置(设备)的图像定影装置100中,从而对记录材料P上承载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图像加热)。接着,把经过定影的记录材料P排出到成像设备外部。此外,在记录材料P分离之后通过用调色剂清洁装置108去除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而清洁中间转印鼓105的表面。
(2)定影装置100的总体结构
图2是本实施例中图像定影装置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定影装置100是带(膜)加热和加压部件驱动式的按需图像加热装置,其中,使用薄板状平面加热器作为定影加热器(加热部件:热源)。这种类型的图像加热装置已经例如在JP-A Hei 4-44075中知晓。
定影装置100是伸长的装置(设备),其中,与垂直于记录材料P输送方向a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纵向方向(垂直于图面(图2))。定影装置100大致包括定影单元(加热单元)1A、作为旋转加压部件的弹性加压辊6以及容纳定影单元1A和加压辊6的装置框架(定影装置壳体)12。
定影单元1A是也用作带引导件的加热器托架4、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加热器2、定影带支架5、具有弹性层并作为定影部件的圆筒形柔性定影带(环形带)1等等的组件。
托架4是伸长部件,其由具有高耐热性的液晶聚合物(树脂)构成,并具有保持加热器2和使带1具有允许记录材料P与其分离的形状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薄板状伸长的陶瓷加热器作为加热器2,其通过由托架4保持而沿托架4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托架4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通过供应电力(电能)使加热器2的温度急剧升高。具体地,加热器2包括铝制基板和基板上的发热电阻,该发热电阻是使用含银钯合金的导电胶利用丝网印刷以厚度大约为10μm的均匀膜涂布而形成的。此外,在其上面形成具有耐压玻璃的玻璃涂层。玻璃涂层表面是加热器表面(加热表面),加热器由托架4保持在玻璃涂层表面(外表面)。
支架5是截面为向下U形的伸长刚性部件,其由金属如铁构成。支架5与托架4平行地设置在托架4的上表面侧。将在后面的(3)具体描述带1的层结构。带1从外部宽松地接合(配合)在托架4、加热器2和支架5的组件周围。
此外,尽管在图2中被省略,但是在纵向方向在支架5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都安装有法兰部件。法兰部件的作用是在带1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两端部对带1进行位置管制(限制)和形状保持。
加压辊6具有多层式结构,其中,不锈钢制的芯金属6a、大约3mm厚的硅橡胶层6b和大约40μm厚的PFA树脂管6c按此顺序被相继层压。加压辊6的芯金属6a可旋转地在其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由轴支撑和保持在装置框架12的一纵向端侧和另一纵向端侧的侧板(未示出)之间。
定影装置1A与加压辊6平行地设置,使得在装置框架12的一个纵向端侧和另一纵向端侧之间加热器2与加压辊6的上侧对置。此外,通过加压(推压)机构(未示出)以预定压力把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每一个法兰部件朝着加压辊6推压。
利用上述压力,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法兰部件、支架5和托架4整体地朝加压辊6移动。为此,加热器2以预定压力抵抗弹性层6b的弹力把定影带1朝着加压辊6推压,使得在带1和加压辊6之间形成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a具有预定宽度的定影夹持部13。
在本实施例中,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每一法兰部件施加156.8N(16kgf)的力,即对两个法兰部件施加313.6N(32kgf)的总压力,使得把加热器2朝加压辊6推压。结果,经由带1抵抗加压辊6的弹性层6b的弹力以预定压力把作为加热器2的加热面的(下)表面朝加压辊6推压,使得形成定影所需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定影夹持部13。
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操作如下。作为控制部件的控制电路部(CPU)10在预定的控制定时致动定影马达M,以使加压辊6以预定速度沿箭头R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加压辊6的旋转,在定影夹持部13处,基于与加压辊6的摩擦力而产生的转矩作用于带1上。结果,通过加压辊6的旋转,带1以大体上对应于加压辊6速度的速度沿箭头R1的顺时针方向围绕托架4和支架5旋转。在带1的内表面上施加半固体润滑剂,使得确保带表面相对于加热器2和托架4的滑动性。
此外,控制电路部10启动从作为电力供给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部11给加热器2的电力(电能)供应。通过供电使加热器2在有效的全长区域快速升温。温度的升高由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热敏电阻3检测,该热敏电阻设置成与加热器2的背面(上表面)接触。热敏电阻3通过A/D转换器9而与控制电路部10连接。
控制电路部10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对来自热敏电阻的输出进行取样,并具有在温度控制中反映所得到温度信息的结构。也就是说,控制电路部10基于热敏电阻3的输出确定温度控制的内容,执行对加热器2供电控制的功能,使得利用加热器驱动电路部11使加热器2的温度处于目标温度(设定温度)。
在定影装置的上述状态下,把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从成像部的二次转印部T2朝定影装置100输送,然后由引导部件7引导到定影夹持部13中。然后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13被夹持输送。在夹持输送记录材料P穿过定影夹持部13的过程中,加热器2的热经由带1而施加给记录材料P。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器2的热融化,然后通过施加给定影夹持部13的压力而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离开定影夹持部13的记录材料P从带1弯曲分离,然后由定影片材排出辊对8送出到定影装置100的外部。
(3)定影带1的层结构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定影带1的层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定影带1包括圆筒形基体(环形部件)1b、设置在圆筒形基体1b的内周面上的内表面滑动层1a和涂布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上的底漆层(涂覆层、粘合剂层)。硅橡胶弹性层(橡胶层)1d经由底漆层1c而形成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上,并且经由硅橡胶粘合剂层1e在硅橡胶弹性层1d上设置作为含氟树脂层的含氟树脂管1f。
在本实施例中带1是具有上述六层的层压复合层部件,它是整体具有挠性和低热容量的薄壁部件。此外,定影带1在自由状态保持大体圆筒形。顺便提一句,定影带1至少包括在施加(涂布)有底漆(涂覆液、粘性液体)的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上的硅橡胶弹性层1d。下面将具体描述各个组成层。
(3-1)圆筒形基体1b
定影带1要求具有耐热性,因此优选地圆筒形基体1b可由考虑了耐热、耐挠曲性的材料构成。例如,作为材料可以使用金属如铝、铁、镍或铜;这些金属的合金;耐热树脂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醚醚酮树脂或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聚合物合金。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环形金属圆筒状基体作为圆筒形基体1b,该环形金属圆筒状基体由镍铁合金构成,并形成为内径为30mm、厚度为40μm以及长度为400mm,如WO 2005/054960 A1中所公开。
(3-2)内表面滑动层1a
作为内表面滑动层1a的材料,树脂材料如具有高耐久性和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树脂是合适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通过在有机极性溶剂中使芳族四羧酸二酐或其衍生物与大体上等分子量的芳香族二胺反应得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把该溶液施加在圆筒形基体1b的内表面上,之后进行干燥和加热,利用脱水环化反应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这样制得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作为内表面滑动层1a。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从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得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作为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然后,形成厚度为15μm的聚酰亚胺树脂层,其用作内表面滑动层1a。
(3-3)硅橡胶弹性层1d
硅橡胶弹性层1d经由底漆层1c而形成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上。硅橡胶弹性层1d用作由定影部件承载的弹性层,以便在定影过程中向调色剂图像和记录材料P(片材)之间产生的不平(凹凸)部施加均匀的压力。为了实现该功能,硅橡胶弹性层1d不受特别限制,但是考虑到加工性,优选地是通过固化加成固化型硅橡胶来制备弹性层1d。这是因为,通过根据后述填料的类型和添加量调节硅橡胶的交联程度,能够调节硅橡胶弹性层1d的弹性。
一般地,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包含带不饱和脂族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带与硅结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以及作为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
带与硅结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在铂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通过与带不饱和脂族基的有机聚硅氧烷(成分)的烯基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
硅橡胶弹性层1d可以包含用于提高定影部件的热传导性、增强性和耐热性的填料。
特别地,为了提高热传导性,填料优选具有高的热传导性。具体地,作为填料,能够使用无机物质,特别是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高导热填料的具体示例包括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氮化硼(BN)、氮化铝(AIN)、氧化铝(A12O3)、氧化锌(ZnO)、氧化镁(MgO)、硅石(SiO2)、铜(Cu)、铝(Al)、银(Ag)、铁(Fe)、镍(Ni)等等。
这些材料可以单独或以两种以上混合物使用。从处理和分散性的角度来看,高导热填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50μm以下。此外,作为填料的形状,可以使用球形、粉末状、针状、板状、须状等等,但是从分散性的角度来看球形是优选的。
从有助于定影部件的表面硬度和定影时向未定影调色剂传热的效率的角度来看,硅橡胶弹性层1d的厚度的优选范围是100μm以上、500μm以下,特别地是200μm以上、400μm以下。
(3-4)底漆层1c
底漆处理表示在圆筒形基体1b的表面上形成的底漆(涂覆液、粘性液体),用于在实现粘合性能的状态下结合圆筒形基体1b和硅橡胶弹性层1d。
构成底漆层1c的材料需要其软化温度和熔化温度比内表面滑动层1a、圆筒形基体1b和含氟树脂表面层1f的材料低,以及与硅橡胶弹性层1d相比具有对圆筒形基体1b的良好浸润性。例如,作为底漆层1c的材料,能够使用羟基(Si-H基)有机硅底漆、乙烯基有机硅底漆、烷氧基有机硅底漆等等。对于羟基(Si-H基)有机硅底漆和乙烯基有机硅底漆,可以通过加聚交联把底漆结合在硅橡胶弹性层1d上。对于烷氧基有机硅底漆,通过缩聚交联把底漆结合在硅橡胶弹性层1d上。
更加具体地,有机硅底漆是作为硅烷偶联剂的底漆组合物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
在很多情况下,底漆组合物分为粘合剂成分和成膜成分。粘合剂成分的示例包括带烯基的有机烷氧基硅烷、有机烷氧基聚硅氧烷树脂等等。
具体地,粘合剂成分是在下述分子中具有要化学地结合到无机物质上的反应基(如烷氧基或硅烷醇基)和要化学地结合到有机材料上的反应基(如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基、氨基或巯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该分子的示例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成膜成分的示例包括带大量烷氧基、硅烷醇基等的有机硅化合物,具体地包括四乙氧基硅烷等等。底漆中的硅烷醇基(在这种情况下,烷氧基通过水解转化为硅烷醇基)通过化学地结合到底漆层自身的硅烷醇基、硅橡胶弹性层的硅烷醇基或无机物质上来执行成膜的作用。
作为底漆组合物的溶剂,易挥发的溶剂是优选的。溶剂的示例包括:醇类,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芳烃溶剂如甲苯;脂肪族烃溶剂,如庚烷、n-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己烷;酮溶剂,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以及酯溶剂,如乙酸乙酯。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或以两种以上混合物使用。对于溶剂的添加量,根据底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适当地调节添加量从而提供合适浓度的底漆组合物。期望地底漆组合物中的溶剂量是除溶剂之外成分量按重量基准为两倍以上,使得在把有机硅底漆涂布在圆筒形基体1b上时能够使厚度不均匀更小。
图4(a)、(b)和(c)是示出了该底漆层1c的涂布(施加)方法的示意图。涂布方法的一系列步骤的流程如下。
如图4(a)所示,把具有预定外径的圆筒形基体1b固定在作为旋转臂(保持部件)的机件21上。如后所述地,机件21配置成在机件21保持圆筒形基体1b的状态下旋转的同时可上下移动。
机件21的外径相应于圆筒形基体1b的内径,它是柱状或圆筒状部件,用于通过使圆筒形基体1b外接在机件21上而保持该圆筒形基体1b。如图4所示,机件21设置成竖直姿势,其中,机件21的旋转轴方向大体上平行于重力方向。在保持竖直姿势的状态下,通过旋转机构X驱动机件21以预定速度(例如215rpm)旋转,同时通过上下移动机构Y使机件21以预定速度上下移动。旋转机构X和上下移动机构Y构成为使得它们的操作由控制器Z控制。这里,当圆筒形基体1b外接并固定在保持于竖直姿势的机件21上时,圆筒形基体1b的上侧定义为上端部侧,圆筒形基体1b的下侧定义为下端部侧。
这样,作为用底漆浸渍的浸渍部件的底漆涂布(施加)部件22在上端部侧与外接固定在机件21上的圆筒形基体1b接触。以一定的速度把底漆逐滴连续地从喷嘴23直接添加到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该喷嘴是用于喷射底漆的喷嘴件,其以一定间隙(间隔)定位在底漆涂布部件22的上方。
这里,喷嘴23的直径优选为1-3mm,其中,能够通过涂覆液的定量给送装置如管式分散器(未示出)稳定地供给底漆(涂覆液)。圆筒形基体1b和喷嘴23之间的间隙优选为0-10mm。当间隙超过10mm时,需要增大喷射压力,以便底漆逐滴直接滴(输出)到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因此涂覆液的飞散成为问题。
此外,当底漆涂布部件22和喷嘴23之间的间隙过小时,从喷嘴23喷出的底漆在后述相对于旋转方向在剪切力作用下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形成膜前就被底漆涂布部件22吸收了。为此,优选地间隙为5mm或更大。
然后,如图4(a)、(b)和(c)所示,机件21在以预定速度(例如215rpm)旋转的同时以一定速度向上移动,使得底漆从上端部侧朝下端部侧被施加到外接固定于机件21上的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利用底漆涂布部件22加压把底漆螺旋地施加到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然而,在此之后,逐滴加到圆筒形基体1b上的底漆立即相对于旋转方向通过剪切力而伸展形成薄膜,因而通过涂布而重叠底漆层,使得在初始涂布表面的螺旋轨迹程度减小。
此外,沿圆筒形基体1b把底漆逐滴加到底漆涂布部件22上,因此底漆涂布部件22与圆筒形基体1b接触的部分处于底漆涂布部件22总是包含该部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在利用底漆涂布部件22抑制沿圆筒形基体1b的表面逐滴添加的底漆滴落的同时连续地供给(给送)底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形成膜的同时借助圆筒形基体1b向底漆涂布部件22供给稳定量底漆的这样一种结构,因此将从喷嘴23逐滴添加到圆筒形基体1b上的底漆喷射量设定为0.3ml/sec。该底漆喷射量仅需要根据圆筒形基体1b的直径适当地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圆筒形基体1b的直径为30mm。顺便提一句,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用于喷射底漆的机构(喷嘴)单独设置并直接供给底漆到底漆涂布部件22上,从而用底漆浸渍底漆涂布部件22。在这种结构中需要两个喷射底漆的机构,因此优选地是采用上述的从单个喷嘴供给底漆到圆筒形基体1b和底漆涂布部件22的结构。
此外,底漆涂布部件22是辊形海绵,其随着机件21的向上移动而以预定速度给送其新表面,从而抑制其接触表面因底漆涂布部件22的磨耗(磨损)而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图5是示出了干燥和烘烤底漆的步骤的示意图。之后如图5所示,将如上所述地施加在圆筒形基体1b外表面上的底漆放置一定时间进行自然干燥,之后把涂布的圆筒形基体1b放置在作为加热机构(烘烤机构)的高温炉W中,以烘烤通过涂布形成的底漆层。
上述涂布方法能够控制利用底漆涂布部件22的加压力而最终得到的底漆层的膜厚、底漆的粘度以及从喷嘴23喷射的底漆喷射量。
通过使用这种涂布方法,能够以令人满意的表面光滑度、粘着性和大批量生产率把底漆层1c涂布在圆筒形基体1b上。
还能够采用这样一种装置结构,其中,使保持圆筒形基体1b的旋转臂21旋转但不上下移动,并且相对于该旋转臂21使底漆涂布部件22和喷嘴23上下移动。也就是说,设置用于沿圆筒形基体1b的纵向方向使底漆涂布部件22和底漆喷射喷嘴23相对于圆筒形基体1b移动的移动装置。
然后,把底漆涂布部件22压靠在由旋转臂21旋转的圆筒形基体1b的外表面上,同时,通过移动装置使底漆涂布部件22和圆筒形基体1b在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结果,底漆被螺旋地施加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上。在施加(涂布)底漆后,将底漆从喷嘴23逐滴添加到底漆涂布表面上,使得利用剪切力相对于旋转的圆筒形基体1b的旋转方向在底漆涂布表面上进一步涂布底漆薄膜。在本实施例中该涂布方法是用于圆筒形基体的底漆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这种工序获得最终涂布底漆的表面。
(3-5)硅橡胶弹性层1d的形成
图6示出了如上所述地在外周面形成有底漆层1c的圆筒形基体1b上进一步形成硅橡胶弹性层1d的步骤的示例,它是示出了使用所谓的环涂(法)的方法的示意图。
利用图6所示的涂布装置U把硅橡胶弹性层涂布在圆筒形基体上。下面将具体地进行描述。把混合了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和填料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装入缸式泵37中,然后进行压力给送。结果,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从设置在环涂头33内部的涂覆液供给喷嘴(未示出)施加到圆筒形基体31(1a、1b、1c)的周面上。涂布头33由固定的涂布头保持部34保持。缸式泵37由马达M1驱动,以通过管子36把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压力给送到涂布头33。
圆筒形基体31从外部配合并保持在由芯金属保持工具(夹具)311保持的圆筒形芯金属上。芯金属保持工具311由涂布台32保持,使得其轴线是水平的,因而可水平地移动。环涂头33同轴地从外部配合在圆筒形基体31上。通过马达M2使涂布台32以预定速度沿芯金属保持部311的水平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与用涂布台33涂布同时地,通过沿图6中向右方向移动(往复移动)圆筒形基体31,能够在圆筒形基体31的周面上圆筒状地形成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的涂布膜(层)35。
利用涂覆液供给喷嘴和圆筒形基体31之间的间隙、硅橡胶组合物的供给(给送)速度、圆筒形基体31的移动速度等等控制涂覆膜35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把涂覆液供给喷嘴和圆筒形基体3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0.8mm、硅橡胶组合物的供给速度设定为2.9mm/sec、圆筒形基体3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40mm/sec,得到厚度为300μm的硅橡胶组合物层35。
利用图5所示作为加热机构的电炉W来把形成在底漆层31上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层35加热一定的时间,以导致交联反应,从而能够形成硅橡胶弹性层1d。
(3-6)含氟树脂表面层1f
作为含氟树脂层1f,把以下所示的树脂材料成型为管状,然后使用。例如,树脂材料包括: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等。在这些树脂材料中,从成型性和调色剂分离性的角度来看,PFA是优选的。
优选地,含氟树脂层1f的厚度为50μm以下。这是因为,在层压含氟树脂层1f时能够保持形成在含氟树脂层1f下方的硅橡胶弹性层1d的弹性,因而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表面硬度过高。
通过对含氟树脂管(层)1f的内表面进行钠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氨处理等等,能够提高其粘着性。
用于固定PFA管1f(作为含氟树脂层)的硅橡胶粘合剂层1e形成在硅橡胶弹性层1d上,该粘合剂层由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的固化材料构成。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包含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其中,含有由带官能基如丙烯酰氧基、硅氢(SiH)基、环氧基或硅烷氧基的硅烷代表的自粘成分。
图7是示出了含氟树脂管1f的包覆步骤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利用包覆装置R把含氟树脂管包覆在圆筒形基体(1a至1e)上。具体地,包覆装置R是中空圆筒形部件,含氟树脂管1f保持在包覆装置R的内周面。此时,使中空圆筒形部件处于真空状态,以在其内周面保持处于膨胀状态的管1f。然后,在保持膨胀状态的同时移动管1f,使其与圆筒形基体重叠。
顺便提一句,利用含氟树脂管1f的包覆方法优选地采用JP-A2010-143118中描述的方法等等。具体地,该方法是在含氟树脂管的纵向方向使其伸长并且然后在施加压力的同时用含氟树脂管进行包覆,从耐久性的角度来看该方法是理想的。
在用含氟树脂管1f包覆后,在作为加热机构的电炉中把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粘合剂加热预定的时间,从而使其固化并结合。作为加热含氟树脂管的加热机构,使用图5所示的加热机构。之后,将得到的结构的两端部切成期望长度,以便能够获得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
(4)实施例1
由镍铁合金构成并且内径为30mm、厚度为40mm以及长度为343mm的圆筒形基体1b的内表面涂布有厚度为15μm的聚酰亚胺前体("U-Varnish",由Ube工业有限公司制造),之后在200℃烘烤20分钟以产生酰亚胺化反应,从而形成内表面滑动层1a。
之后,利用上述涂布方法(图4)把目标厚度为5.0μm的硅氢型有机硅底漆涂布在圆筒形基体1b上,然后在200℃下烘烤5分钟,使得形成底漆层1c。
此时,有机硅底漆的底漆组合物包含作为粘合剂成分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成膜成分的四乙氧基硅烷以及作为溶剂的甲苯、乙酸乙酯和庚烷的混合物。结果,使用了按重量基准以(粘合剂成分):(成膜成分):(混合溶剂)=1:1:80的混合比调节这些成分来制备的底漆涂覆液。
然后,经由底漆层1c把厚度为300μm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涂布在圆筒形基体1b的外周面,随后在200℃下烘烤30分钟,使得形成硅橡胶弹性层1d。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以下成分(a)和(b)混合使得乙烯基与Si-H基(H/Vi)的数量比为0.45,然后把催化剂量的铂化合物加入该混合物中,得到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的原液。
(a)每个分子带两个以上乙烯基的乙烯化聚二甲基硅氧烷(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在聚苯乙烯基础上))
(b)每个分子带两个以上Si-H键的氢有机聚硅氧烷(重量平均分子量:1500(在聚苯乙烯基础上))
此外,经由5μm厚的硅橡胶弹性层1e把40μm厚的作为含氟树脂表面层1f的PFA管(Gunze有限公司制造)包覆在硅橡胶弹性层1d的外周面,然后在200℃下烘烤20分钟,制备出实施例1的定影带1。
此外,作为实施例1的定影带1的比较例,制备出比较例i至iii的定影带,其中,除了底漆层之外的各层的制备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仅如后面表1所示地改变底漆涂布方法。
a:利用底漆喷射喷嘴23的底漆喷射量为零的涂布方法制备比较例i中的定影带。
b:在不从底漆喷射喷嘴23将底漆逐滴添加到圆筒形基体1b上的条件下将底漆直接逐滴地添加到底漆涂布部件22上来制备比较例ii的定影带。
c:在不使用底漆涂布部件22的条件下从底漆喷射喷嘴23将底漆逐滴地直接添加到圆筒形基体1b上,在圆筒形基体1b的旋转方向利用剪切力形成薄膜,来制备比较例iii的定影带。
<粘着性试验>
通过测量90度剥离强度来评估圆筒形基体1b和硅橡胶弹性层1d(经由底漆层1c)之间的粘着性。
具体地,通过企口凿(feather cutter)在布置在圆筒形基体1b上的硅橡胶弹性层1d中进行切割。利用试验机,在以1mm/sec的牵引速度用试验机剥离硅橡胶弹性层1d侧以及样品宽度为10mm的状态下,在纵向方向的上端部侧、中央侧和下端部侧的三个位置测量圆筒形基体1b和硅橡胶弹性层1d之间界面的90度剥离强度。结果也如表1所示。
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ii中,无论上端部侧、中央侧和下端部侧,在整个纵向位置都得到约为5.5N的高剥离强度。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i中,发现剥离强度随纵向位置不同而不同,在下端部侧得到1.1N的低剥离强度,从而粘着性不足。这是因为,在比较例i中,在作为底漆涂布开始位置的上端部侧,底漆被充分地涂布在圆筒形基体上,而底漆涂布部件22中包含的底漆随着涂布的进行逐渐耗尽。
此外,在比较例iii中,剥离强度在纵向没有变化,但是在整个纵向位置得到约为4.0N的较低剥离强度。
这里,实施例1和比较例iii之间的差异仅在于是否执行用底漆涂布部件22的加压步骤,因此证实了使用底漆涂布部件22的加压步骤会大大地影响粘着性。
<厚度测量>
利用激光测长装置测量制备定影带时在各个阶段定影带总厚度的变化。具体地,这些阶段是形成底漆层1c后、形成硅橡胶弹性层1d后以及形成含氟树脂表面层1f后这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在纵向方向的上端部侧、中央侧、下端部侧的三个纵向位置测量每隔45度的8个周向位置即总共24个位置的总厚度。利用(最大值)-(最小值)的值(Δ)评价总厚度的变化。结果也如表1所示。
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iii中,在形成含氟树脂层后完成定影带时的阶段,厚度不均匀性(Δ)为2.5μm以下,使得得到高精度的定影带。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i和ii中,厚度不均匀性较大为8μm以上。这是因为,在比较例i中,如上所述,在作为底漆涂布开始位置的上端部侧底漆被充分地涂布在圆筒形基体上,而底漆涂布部件中包含的底漆随着涂布的进行逐渐耗尽。
此外,在比较例ii中,考虑的是,由于过量施加在上端部侧的底漆的粘度的影响,底漆滴落到下端部侧,然后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烘烤,进而在纵向方向产生厚度不均匀性。此外,还考虑的是,由于涂布部件22的边缘部分产生的螺旋轨迹也会导致产生厚度不均匀性。
此外,在形成底漆层后、形成硅橡胶弹性层后以及形成含氟树脂表面层后这各个阶段不如此改变总厚度不均匀性,因此也证实底漆涂布的精度对定影带总厚度的影响较大。
<实机通纸耐久试验>
把实施例1和比较例i至iii中的每个定影带安装在全色复印机("iR-ADVANCE C5051",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上,然后进行成像耐久试验。条件设定成压力为250N,定影夹持部为8mm×310mm,定影温度为190℃,处理速度为246mm/sec。结果也在表1示出。
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ii中,即使在输出300000张(预计寿命)后,硅橡胶弹性层也不会产生界面剥离,因而没有粘着性问题产生。然而,从图像质量的角度来看,在比较例ii中,当输出半色调图像等时,证实了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定影带厚度不均匀导致的图像不均匀。
在比较例i中,在输出了20000张纸时从硅橡胶下端部侧观察到界面剥离。这大概是因为下端部侧的粘着性弱。
同样地,在比较例iii中,在输出了100000张纸时,从硅橡胶弹性层的下端部侧观察到界面剥离。这大概是因为,与实施例1和比较例ii相比,下端部侧的粘着性弱。
表1
*1:"CE i"表示比较例i。
*2:"CE ii"表示比较例ii。
*3:"CE iii"表示比较例iii。
*4:"TN"表示厚度不均匀性Δ(μm)。
*5:"RMD"表示实机耐久性(试验)。
*6:"PE"表示从底漆喷射喷嘴的底漆喷射。"DOCS"表示底漆逐滴添加到圆筒形基体上。"NO"表示底漆不是逐滴添加。"DOCM"表示底漆逐滴添加到底漆涂布部件上。
*7:"PCM"表示底漆涂布部件。"YES"表示使用了底漆涂布部件。"NO"表示未使用底漆涂布部件。
*8:"U"表示上端部侧。
*9:"C"表示中央侧。
*10:"L"表示下端部侧。
*11:"PL"表示底漆层形成后的时间。
*12:"EL"表示硅橡胶弹性层形成后的时间。
*13:"SL"表示含氟树脂层形成后的时间。
*14:"RB"表示橡胶。"OK300"表示在经过300000张纸后得到良好的耐久性。"NG20"和"NG100"分别表示在20000和100000张时观察到界面剥离。
*15:"IQ"表示图像质量。"GOOD"表示不存在图像不均匀性。"NG"表示在半色调图像上图像不均匀性显著。"NG100"表示在经过100000张后观察到图像不均匀性。
(5)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有机硅底漆涂覆液的混合比变为(粘合剂成分):(成膜成分):(混合溶剂)=1:1:10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定影带。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制备的定影带进行粘着性试验、厚度测量和实机耐久性试验。结果如后面的表2所示。
(6)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有机硅底漆涂覆液的混合比变为(粘合剂成分):(成膜成分):(混合溶剂)=1:1:20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定影带。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制备的定影带进行粘着性试验、厚度测量和实机耐久性试验。结果如后面的表2所示。
(7)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中有机硅底漆涂覆液的混合比变为(粘合剂成分):(成膜成分):(混合溶剂)=1:1:40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定影带。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制备的定影带进行粘着性试验、厚度测量和实机耐久性试验。结果如后面的表2所示。
(8)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中有机硅底漆涂覆液的混合比变为(粘合剂成分):(成膜成分):(混合溶剂)=1:1:60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定影带。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制备的定影带进行粘着性试验、厚度测量和实机耐久性试验。结果如后面的表2所示。
在实施例2至5中,在粘着性试验中,剥离强度(N)在整个纵向区域上为5.5N以上的高剥离强度。
对于厚度不均匀性,应该理解,高精度地施加底漆,使得厚度不均匀性(Δ)在3.0μ以下的范围内。此外,混合溶剂的稀释比越大,厚度不均匀的值越小。
在实机耐久性试验中,即使在输出300000张(预计寿命)后,在硅橡胶弹性层上也没有界面剥离等,从而在粘着性方面不存在问题。此外,在图像质量方面也不存在图像不均匀性。
表2
*1:"E2"表示实施例2。
*2:"E3"表示实施例3。
*3:"E4"表示实施例4。
*4:"E5"表示实施例5。
*5:"PC"表示底漆涂布。
*6:"TN"表示厚度不均匀性Δ(μm)。
*7:"RMD"表示实机耐久性(试验)。
*8:"MR"表示混合溶剂按重量计的混合比率。
*9:"U"表示上端部侧。
*10:"C"表示中央侧。
*11:"L"表示下端部侧。
*12:"PL"表示底漆层形成后的时间。
*13:"EL"表示硅橡胶弹性层形成后的时间。
*14:"SL"表示含氟树脂层形成后的时间。
*15:"RB"表示橡胶。"OK300"表示在300000张后得到良好的耐久性。
*16:"IQ"表示图像质量。"GOOD"表示没有图像不均匀性。
这里,在本发明中,作为定影装置加热设备或装置,除了用于通过使用定影部件加热调色剂图像来把调色剂图像定影或暂时定影为定影图像的装置之外,还包括用于通过再加热定影调色剂图像以改进表面特性如光泽度的装置。
这里,作为定影部件,可以是用于与记录材料的图像承载表面接触地加热图像的部件和/或用于与加热图像的部件一起形成夹持部的部件。此外,对于如上所述的底漆(涂覆液)的涂布方法(涂布装置),如果是把涂覆液施加到环形部件上的结构,那么不考虑上述定影部件的制造,在制造其他部件时同样能够使用这样的涂布方法(涂布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旨在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18)

1.一种涂布装置,用于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周面上,包括:
保持部件,用于保持环形部件;
浸渍部件,用于用涂覆液来浸渍,并用于与环形部件接触地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上;
喷嘴部件,用于把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
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旋转;和
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移动,使得从所述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已用所述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中,所述浸渍部件设置在所述喷嘴部件下方,
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旋转,以及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还包括执行部,其用于在利用所述浸渍部件进行涂布操作和利用所述喷嘴部件进行喷射操作的同时利用所述旋转机构执行旋转操作和利用所述移动机构执行移动操作。
4.一种涂布方法,用于把涂覆液涂布在环形部件的周面上,包括:
用保持部件保持环形部件的步骤;
通过使由涂覆液浸渍的浸渍部件与环形部件接触而用涂覆液涂布环形部件的步骤;
把涂覆液从喷嘴部件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步骤;
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旋转的步骤;和
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移动以使得从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已用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方法,其中,所述浸渍部件设置在所述喷嘴部件下方,
在旋转保持部件的步骤中,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旋转,以及
在移动保持部件的步骤中,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方法,其中,旋转保持部件的步骤和移动保持部件的步骤是在进行涂布涂覆液的步骤和喷射涂覆液的步骤的同时进行。
7.一种定影部件制造装置,用于制造环形定影部件,环形定影部件包括基体和设置在基体上的橡胶层,定影部件制造装置包括:
保持部件,用于保持基体;
浸渍部件,用于用粘性液体浸渍,并用于与基体接触地把粘性液体涂布在环形部件上;
喷嘴部件,用于把粘性液体喷射到基体上;
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旋转;和
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浸渍部件和所述喷嘴部件移动,使得从所述喷嘴部件将粘性液体喷射到基体上已用所述浸渍部件涂布了粘性液体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浸渍部件设置在所述喷嘴部件下方,
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旋转,以及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装置,还包括执行部,其用于在利用所述浸渍部件进行涂布操作和利用所述喷嘴部件进行喷射操作的同时利用所述旋转机构执行旋转操作和利用所述移动机构执行移动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装置,还包括:
用于加热涂布在基体上的粘性液体的加热机构;
涂布机构,用于把橡胶层涂布在利用所述加热机构固化了粘性液体的基体上;和
用于加热涂布在基体上的橡胶层的加热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装置,还包括用于经由粘合剂层把含氟树脂层包覆在橡胶层上的包覆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包覆在橡胶层上的含氟树脂层的加热机构。
13.一种定影部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环形定影部件,该环形定影部件包括基体和设在基体上的橡胶层,该方法包括:
用保持部件保持环形部件的步骤;
通过使由涂覆液浸渍的浸渍部件与环形部件接触而用涂覆液涂布环形部件的步骤;
把涂覆液从喷嘴部件喷射到环形部件上的步骤;
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旋转的步骤;和
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浸渍部件和喷嘴部件移动以使得从喷嘴部件将涂覆液喷射到环形部件上已用浸渍部件涂布了涂覆液的区域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浸渍部件设置在所述喷嘴部件下方,
在旋转保持部件的步骤中,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旋转,以及
在移动保持部件的步骤中,使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浸渍部件向上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方法,其中,旋转保持部件的步骤和移动保持部件的步骤是在执行涂布涂覆液的步骤和喷射涂覆液的步骤的同时进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
加热涂布在基体上的粘性液体的步骤;
在加热粘性液体后把橡胶层涂布在基体上的步骤;和
用加热机构加热涂布在基体上的橡胶层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经由粘合剂层把含氟树脂层包覆在橡胶层上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加热包覆在橡胶层上的含氟树脂层的步骤。
CN201310518379.0A 2012-10-29 2013-10-29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792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7940 2012-10-29
JP2012237940 2012-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2817A CN103792817A (zh) 2014-05-14
CN103792817B true CN103792817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54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8379.0A Active CN103792817B (zh) 2012-10-29 2013-10-29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7739B2 (zh)
JP (1) JP6177055B2 (zh)
CN (1) CN103792817B (zh)
MY (1) MY1830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371B2 (ja) 2012-08-02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623B2 (ja) 2012-10-29 2016-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62250B2 (en) * 2013-10-28 2015-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forming coating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xing member
WO2015118810A1 (ja) 2014-02-05 2015-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0185B2 (en) 2014-10-07 2018-07-10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silica layer, silica lay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837971B1 (ko) 2014-12-19 2018-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실리카계 막 형성용 조성물, 실리카계 막,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KR101833800B1 (ko) 2014-12-19 2018-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실리카계 막 형성용 조성물, 실리카계 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실리카계 막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KR20170014946A (ko) * 2015-07-31 2017-02-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실리카 막 형성용 조성물, 실리카 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실리카 막
JP6884996B2 (ja) * 2016-06-10 2021-06-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5043A (ja) 2022-03-28 2023-10-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2885A (ja) * 2003-12-08 2005-06-30 Fuji Xerox Co Ltd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並びに、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6055778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樹脂溶液の塗布方法、熱硬化性樹脂無端ベルト及び熱硬化性樹脂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44292A (ja) * 2005-11-25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8250164A (ja) * 2007-03-30 2008-10-16 Suzuka Fuji Xerox Co Ltd ゴム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JP4720953B1 (ja) * 2010-09-17 2011-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管状体の製造方法
CN102387869A (zh) * 2009-06-08 2012-03-21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涂布装置、涂布方法及电子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6901B2 (ja) * 1989-04-26 1994-05-1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EP0461595B1 (en) 1990-06-11 1996-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endless film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5378525A (en) * 1992-07-23 1995-01-03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rowned resilient roll with coating lay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5654125A (en) * 1995-05-01 1997-08-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aser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e
JPH0919657A (ja) * 1995-07-07 1997-01-21 Mitsubishi Chem Corp 塗膜形成方法
JP3925014B2 (ja) * 1999-11-04 2007-06-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導電ロール
US6779451B2 (en) * 2001-06-27 2004-08-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lexible tubular printing blanket
JP2004295052A (ja) * 2003-03-28 2004-10-21 Tokai Rubber Ind Ltd 電子写真装置用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252976A (ja) * 2006-03-20 2007-10-04 Ricoh Co Ltd 塗布ヘッド及び該塗布ヘッドを備えた塗膜形成装置
JP2008158447A (ja) * 2006-12-26 2008-07-10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0002B2 (ja) 2008-12-19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863488B2 (ja) 2012-02-03 2016-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端ベルト及び像加熱装置
JP6202918B2 (ja) 2012-07-27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部材、電子写真用部材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425371B2 (ja) 2012-08-02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623B2 (ja) 2012-10-29 2016-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89255A (ja) 2012-10-29 2014-05-15 Canon Inc 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223089B2 (ja) 2012-10-29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用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238662B2 (ja) 2012-10-29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用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214300B2 (ja) 2012-10-29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用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2885A (ja) * 2003-12-08 2005-06-30 Fuji Xerox Co Ltd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並びに、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6055778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樹脂溶液の塗布方法、熱硬化性樹脂無端ベルト及び熱硬化性樹脂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44292A (ja) * 2005-11-25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8250164A (ja) * 2007-03-30 2008-10-16 Suzuka Fuji Xerox Co Ltd ゴム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CN102387869A (zh) * 2009-06-08 2012-03-21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涂布装置、涂布方法及电子器件
JP4720953B1 (ja) * 2010-09-17 2011-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管状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57739B2 (en) 2018-01-02
JP2014111253A (ja) 2014-06-19
MY183030A (en) 2021-02-08
US20140120352A1 (en) 2014-05-01
JP6177055B2 (ja) 2017-08-09
CN103792817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2817B (zh) 涂布装置及方法、定影部件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KR101151162B1 (ko) 전자 사진용 정착 부재, 정착 장치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4871093B (zh) 电子照相用定影构件、定影设备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US9891565B1 (en) Fixing member,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24801B2 (ja)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像加熱定着装置
JP4262038B2 (ja) チューブ被覆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加熱定着装置
JP5919213B2 (ja) 定着部材、加熱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29974B (zh)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56359A (zh) 中间转印体
JP6708436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電子写真用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886550B (zh)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JP2020140185A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936939B (zh)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04549935B (zh) 涂膜形成方法以及定影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7077089A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图像加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9597289A (zh) 可旋转定影构件的基底构件和可旋转定影构件的制造方法
US6648467B1 (en) Phase change ink imaging component with polymer blend layer
EP3770689B1 (en)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7065479A (zh) 定影构件、定影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定影构件的制造方法
JP4597245B2 (ja)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97415A (zh)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JP2019028184A (ja) 定着部材、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4142377A (ja) 弾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08046363A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