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2087A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82087A CN103782087A CN201280043716.9A CN201280043716A CN103782087A CN 103782087 A CN103782087 A CN 103782087A CN 201280043716 A CN201280043716 A CN 201280043716A CN 103782087 A CN103782087 A CN 103782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le
- connecting member
- actuator
- lamp unit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7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by electrical means including means to transmit the movements, e.g. shafts or joi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 F21S41/657—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by moving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8—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oscillating mo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56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 Y10T74/18792—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including w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连结部件(37)具有第1被驱动部(42a)以及与灯具单元(10)连结的输出轴部(41),能够以输出轴部的轴中心(41c)为基准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被驱动部件(39)具有配置在与轴中心一致的转动中心(48c)的第1侧的第2被驱动部(50a)、以及配置在作为第1侧的相反侧的转动中心的第2侧的从动部(49a),能够相对于连结部件以转动中心为基准转动。作用部(26d)与从动部卡合。第1驱动体(35)与第1被驱动部卡合,使连结部件以轴中心为基准相对于被驱动部件转动。第2驱动体(36)与第2被驱动部卡合,使被驱动部件相对于连结部件转动。在通过第2驱动体使被驱动部件转动时,与从动部卡合的作用部使转动中心向第2方向直线移动,连结部件与被驱动部件一起向第2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已知下述结构:在由灯罩和灯具壳体构成的灯具外框的内部配置灯具单元,该灯具单元具有光源及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
灯具单元可自由转动(自由倾斜移动)地支撑在托架等支撑体上,通过致动器的驱动力而转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已知下述结构:在使灯具单元以转体轴为支点进行转动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转体轴以可向水平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托架上,在托架上安装有用于防止转体轴从托架脱落的轴按压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中,通过利用致动器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转动(倾斜移动),从而进行所谓校平调整(校平动作),即,对由于车载物的重量而变化的光轴偏移进行调整。另外,通过利用致动器使灯具单元向左右方向转动,从而进行所谓转体调整(转体动作),即,追随车辆的行驶方向而使光轴的朝向变化。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致动器中,在输出齿轮的左右两侧设置一对齿轮部,能够分别向前后方向移动的齿条部件与各齿轮部啮合。通过使2个齿条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同步地向相同方向移动,从而使输出齿轮向前后方向移动,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转动,进行校平动作。另外,通过使2个齿条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同步地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输出齿轮转动,使灯具单元向左右方向转动,进行转体动作。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致动器中,在输出齿轮的侧方和后方,分别设置有具有蜗杆和轴部的2个驱动部。位于侧方的蜗杆能够与轴部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位于后方的轴部与保持输出齿轮的滑动部件连结。通过位于输出齿轮的后方的蜗杆的旋转,从而使位于后方的轴部向前后方向移动,由此,输出齿轮和滑动部件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由此,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转动,进行校平动作。此时,位于侧方的蜗杆和齿轮部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通过位于侧方的蜗杆的旋转,从而使输出齿轮转动,使灯具单元向左右方向转动,进行转体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8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3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94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在校平动作和转体动作中的任意动作中,均需要使2个齿条部件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由于需要使2个齿条部件同步地移动,所以无法避免控制动作复杂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致动器中,由于一个驱动部位于输出齿轮的后方,所以无法避免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实现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和控制动作的简化的技术。
在上述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例如,在车辆开始行驶时等,作为进行灯具单元的光轴调整的准备动作而进行灯具单元的初始位置的检测。在校平动作中,使灯具单元向上方或者下方转动,使灯具单元或致动器的规定部分与止动器抵接,将抵接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另外,在转体动作中,使灯具单元向左方或者右方转动,使灯具单元或致动器的规定部分与止动器抵接,将抵接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
然后,以检测出的初始位置为基准,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转动规定量,进行校平动作或者转体动作。
在使灯具单元转动,使规定部分与止动器抵接而进行初始位置的检测的情况下,使灯具单元转动至前方或者后方、左方或者右方的各转动边界。因此,初始位置的检测耗费时间。
另外,在使灯具单元转动至转动边界时,光轴大幅度倾斜,将光向不需要的方向照射,可能对前方车辆或行人等产生眩光。
由此,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灯具单元的初始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防止眩光产生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由于被支撑部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并使被支撑部向前方伸出,所以有时与在被支撑部的前方配置的周边部件干涉。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被支撑部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利用轴按压部件的平板状的部分从上方进行按压。在这种构造中,可能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或灯具单元的惯性而使灯具单元和转体轴一体地过度转动。因此,在灯具单元上设置凸起部,通过使凸起部与托架接触,从而防止灯具单元的过度转动,这样无法避免灯具外框的内部构造复杂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限制灯具单元的过度转动,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避免与周边部件的干涉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可以采取的第1方式是一种致动器,
其具有:
连结部件,其具有与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以及第1被驱动部,能够以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为基准向第1方向转动;
被驱动部件,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轴中心一致的转动中心的第1侧的第2被驱动部、以及配置在作为所述第1侧的相反侧的所述转动中心的第2侧的从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转动中心为基准转动;
作用部,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
第1驱动体,其与所述第1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轴中心为基准相对于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以及
第2驱动体,其与所述第2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
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的所述作用部使所述转动中心向第2方向直线移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被驱动部件一起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可以采取的第2方式是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其具有:
灯具外框,其具备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以及将所述灯具壳体的开口闭塞的灯罩;
灯具单元,其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具有光源;以及
致动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
所述致动器具有:
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以及第1被驱动部,能够以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为基准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被驱动部件,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轴中心一致的转动中心的第1侧的第2被驱动部、以及配置在作为所述第1侧的相反侧的所述转动中心的第2侧的从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转动中心为基准转动;
作用部,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
第1驱动体,其与所述第1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轴中心为基准相对于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以及
第2驱动体,其与所述第2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
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的所述作用部使所述转动中心向前后方向直线移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被驱动部件一起向所述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第1及第2方式的结构,通过第1驱动体的驱动力使连结部件进行转动,通过第2驱动体的驱动力使连结部件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同时实现小型化和控制动作的简化。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被驱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第1齿轮部,所述第2被驱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第2齿轮部,所述从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从动齿轮部,所述作用部具有齿条部,所述第1驱动体具有与所述第1齿轮部啮合的第1蜗杆,所述第2驱动体具有与所述第2齿轮部啮合的第2蜗杆。
在此情况下,不会由于振动等而使各部分进行不必要的动作,可以实现动作可靠性的提高。另外,在连结部件转动时以及移动时,不使第1驱动体和第2驱动体分别向第2(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实现第2(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这里,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齿条部、所述第1蜗杆以及所述第2蜗杆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
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与第2方向正交的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小型化。
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轴,其支撑所述第1蜗杆,使所述第1蜗杆向所述第2方向自由移动,在所述连结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使所述第1蜗杆相对于所述轴而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在此情况下,在连结部件向第2(前后)方向移动时,不会解除第1齿轮部和第1蜗杆的啮合,可以实现致动器的动作可靠性的提高。
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引导部件,其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时,将所述连结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引导。
在此情况下,可以使连结部件可靠地向第2(前后)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动作可靠性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可以采取的第3方式是一种致动器,
其具有:
连结单元,其具有与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至少使所述输出轴部能够向第1方向转动,并且能够向第2方向移动;
第1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1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第2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2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设置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可以采取的第4方式是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其具有:
灯具外框,其具备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以及将所述灯具壳体的开口闭塞的灯罩;
灯具单元,其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具有光源;以及
致动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
所述致动器具有:
连结单元,其具有与所述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至少使所述输出轴部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
第1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1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第2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2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设置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根据上述第3以及第4方式所涉及的结构,基于磁极的边界,对灯具单元的转动动作以及移动动作所涉及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
因此,不必使灯具单元转动至可动边界,就可以对连结单元的位置进行检测,可以缩短检测时间以及防止眩光的产生。
所述第1磁性检测部配置在与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移动路径相对的位置上。
在此情况下,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连结单元的移动位置检测。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磁性检测部和所述第2磁性检测部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配置。
在此情况下,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连结部件的转动位置检测。
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的检测用磁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在此情况下,不需要为了对灯具单元的转动动作和移动动作开始前的初始位置分别进行检测而另外设置检测用磁体,可以实现致动器的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机构的简化。
为了实现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可以采取的第5方式是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其具有:
灯具单元,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前方照射,至少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
转体轴,其具有被支撑部,以向上方凸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灯具单元上,作为向所述左右方向转动的支点;
托架,其支撑所述被支撑部,使所述被支撑部至少能够向所述左右方向转动;以及
轴按压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托架上,对所述转体轴进行按压,
所述被支撑部具有:
被按压面,其由所述轴按压部件从上方按压;
滑动面,其上缘与所述被按压面的外周缘相连续,在所述灯具单元转动时滑动;以及
被限制面,其上缘与所述被按压面的外周缘相连续,在所述转体轴转动至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时,与所述轴按压部件接触,
从所述转体轴的转动中心至所述被限制面的上缘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转体轴的所述转动中心至所述滑动面的上缘为止的距离短。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可以缩小向转体轴的被支撑部的被限制面方向伸出的部分,所以可以避免被支撑部以及轴按压部件与在它们周围配置的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
另外,由于通过使转体轴的被限制面与轴按压部件接触,从而防止灯具单元的过度转动,所以不需要在车辆用前照灯的内部另外设置用于限制过度转动的构造。因此,可以简化构造,同时限制灯具单元的过度转动。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托架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被支撑部由树脂材料形成,该车辆用前照灯还具有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转体轴之间,在所述灯具单元转动时与所述被支撑部滑动接触。
在此情况下,在转体轴转动时,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被支撑部与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中间部件滑动接触,因此,不易产生与滑动接触相伴的磨削粉末,转体轴以及托架不易磨损。因此,可以提高转体轴以及托架的耐久性,维持灯具单元的顺利的动作状态。
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被按压面设置向上方凸出的被限制凸部,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件上,该按压部具有使所述被限制凸部插入的限制部,并且从上方按压所述转体轴。
在此情况下,通过轴按压部件的限制部向转体轴的被限制凸部作用阻止转体轴移动的力,因此,可以限制转体轴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灯具单元相对于托架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将在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室内配置的机构分解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将致动器分解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拆卸罩部壳体后的状态的致动器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致动器的配置壳体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组装致动器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将致动器的连结单元分解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转体动作前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转体动作后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校平动作前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校平动作后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进行校平动作的初始位置检测时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进行转体动作的初始位置检测时的、致动器的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4是表示在连结单元移动至前方的移动端的状态下,使连结部件转动时的、检测用磁体和磁性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在连结单元移动至后方的移动端的状态下,使连结部件转动时的、检测用磁体和磁性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将在图16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室内配置的机构分解的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将轴按压部件安装在托架的轴支撑部上,转体轴经由中间部件支撑在托架上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将轴按压部件安装在托架的轴支撑部上,转体轴经由中间部件支撑在托架上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在转体轴转动时被支撑部与轴按压部件接触,限制转体轴的转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面图。车辆用前照灯1分别安装在车体的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
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灯具壳体2,其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凹部;以及灯罩3,其将灯具壳体2的开口面闭塞。由灯具壳体2和灯罩3构成灯具外框4,灯具外框4的内部空间作为灯室5而形成。
在灯具壳体2的后端部形成向前后贯穿的安装用开口2a。在灯具壳体2的下端部形成向上下贯穿的配置用开口2b。
在灯室5中配置有托架6。托架6支撑在灯具壳体2上,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校准调整机构而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自由倾斜移动。托架6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安装部7;一对柱部8,其从安装部7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上方凸出;以及悬挂部9,其将各柱部8的上端部之间连结。在悬挂部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支撑座部9a。
在安装部7上形成上下贯穿的安装孔7a。
在灯室5中配置灯具单元10。灯具单元10可向上下方向且左右方向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托架6上。
灯具单元10具有:反射镜11,其利用内表面对光进行反射;光源12,其保持在反射镜11的后端部;透镜保持架13,其安装在反射镜11的前端;以及投影透镜14,其保持在透镜保持架13的前端部。
反射镜11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碗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11a而形成。
作为光源12,例如使用放电灯。此外,作为光源12,也可以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
在透镜保持架13上设置遮光罩13a,遮光罩13a以向灯具单元10的内部凸出的状态设置。遮光罩13a具有对从光源12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功能。
在灯具单元10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连结用凸部15。在连结用凸部15上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连结凹部15a。
如图2的分解斜视图所示,在灯具单元10的上端部设置有被支撑凸部16。被支撑凸部16的上端部作为向下方凸出的大致半球状的滑动部16a而设置。被支撑凸部16的滑动部16a保持在滑动环17上。
灯具单元10经由滑动环17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悬挂在悬挂部9的支撑座部9a上。灯具单元10通过使滑动部16a在滑动环17上滑动,从而能够以滑动部16a为支点,相对于托架6向上下方向转动且向左右方向转动。
在悬挂部9上安装有按压部件18。利用按压部件18防止灯具单元10从托架6脱落。
在灯室5的前端侧,配置有对灯具单元10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伸出部件19(参照图1)。
在灯具壳体2的后端部,安装有将安装用开口2a闭塞的后罩20。
在灯具壳体2的下端部,安装有将配置用开口2b闭塞的安装罩21。安装罩21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箱状。
在安装罩21的内部安装有放电灯点灯装置22。放电灯点灯装置22是用于使光源12点灯的装置,在内部具有点灯电路。
放电灯点灯装置22通过电缆22a与光源12连接。电缆22a配置为,从灯具单元10的后方向下方延伸。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灯具单元10的下侧配置有致动器23。致动器23具有外壳体24。
外壳体24具有:箱状的配置壳体26,其向上方开口;罩部壳体27,其从上方闭塞配置壳体26;以及基座壳体28,其从下方安装在配置壳体26上。图3是表示将致动器23分解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拆卸罩部壳体27后的状态的致动器23的斜视图。
在配置壳体26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分离地设置有多个卡止凸部26a。在配置壳体26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左右凸出的一对被安装凸部26b。
图5是表示配置壳体26的斜视图。在配置壳体26的前半部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机构配置凹部26c。在配置壳体26的左侧面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向前后延伸的齿条部26d。齿条部26d设置在机构配置凹部26c上。齿条部26d与后述的从动部卡合,作为本发明的作用部起作用。
在配置壳体26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后端侧的部分,设置有向上方凸出的凸状配置部26e。凸状配置部26e形成为向下方及后方开口的形状。
在配置壳体26上,在机构配置凹部26c的后侧,沿前后分离地设置有一对齿轮支撑凸部26f和一对电动机安装凸部26g。齿轮支撑凸部26f和电动机安装凸部26g配置在凸状配置部26e的左右,从底面部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凸出。
在配置壳体26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沿前后分离地形成有一对安装用凹部26h。安装用凹部26h分别位于配置壳体26的前表面部和凸状配置部26e的前端部。
在配置壳体26的机构配置凹部26c中的右端部上,沿前后分离地设置有向上方凸出的一对轴承部26i。
在配置壳体26的底面部,沿左右分离地形成有上下贯穿的一对配置孔26j。在配置壳体26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较浅的配置用凹部26k。
罩部壳体27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较薄的箱状。在罩部壳体27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多个卡止片27a。在卡止片27a上分别形成有卡止孔。
在罩部壳体27上设置有分别向左右凸出的一对被安装凸部27b。在罩部壳体27的靠近前端的位置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插入孔27c。插入孔27c形成为沿前后较长的形状。
如图3所示,基座壳体28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闭塞面部28a,其朝向上下方向;以及嵌合凸状部28b,其从闭塞面部28a的靠近外周的部分向上方凸出。
在配置壳体26的配置用凹部26k上配置电路基板29。在电路基板29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规定的电路图案。在电路基板29上,搭载有多个电子部件30以及连接器31。一部分的电子部件30以及连接器31配置在凸状配置部26e内。
在电路基板29的上表面中的靠近前端的位置上,沿左右分离地配置有第1磁性检测部32和第2磁性检测部33。作为第1磁性检测部32和第2磁性检测部33,例如使用霍尔IC(Integrated Circuit)。
如图4所示,致动器23具有驱动机构25。驱动机构25具有连结单元34、第1驱动体35、以及第2驱动体36。
图7是表示将连结单元34分解后的状态的斜视图。连结单元34具有从上侧依次连结连结部件37、支撑部件38以及被驱动部件39的构造(参照图3)。
连结部件37具有:板状的基座面部40,其朝向上下方向;输出轴部41,其从基座面部40的中央部向上方凸出;环状部42,其从基座面部40的靠近外周的部分向下方凸出;以及一对安装凸部43,其从环状部42向下方凸出。
输出轴部41具有:壳体状的连结基部41a,其向下方开口;以及一对圆轴状的连结凸部41b,其从连结基部41a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向左右凸出。输出轴部41的中心轴作为成为连结部件37的转动轴的轴中心41c。
在环状部42的左侧部,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1齿轮部42a。第1齿轮部42a作为本发明的第1被驱动部起作用。在环状部42的前后两个面部上,分别形成有沿横长的周向延伸的一对插入孔42b。
一对安装凸部43分别从环状部42的前后两个面部向下方凸出,在内表面上具有卡合凸部43a。
支撑部件38具有: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较短的大致圆柱状的基座部44;插入轴部45,其从基座部44的中央部向上方凸出;凸面部46,其从基座部44的左侧部的下端部向左方凸出;以及齿轮支撑部47,其设置在凸面部46的左端部。
在基座部44上,设置有从下表面的中央部向下方凸出的支撑凸部44a(参照图7)。在基座部44的靠近外周的位置上,沿基座部44的周向分离地形成有一对插入用凹部44b。在俯视观察时,各插入用凹部44b形成为圆弧状。在基座部44上,形成有前后贯穿的被引导孔44c(参照图3及图7)。
齿轮支撑部47具有:一对支撑壁部47a,其前后分离地设置;以及架设部47b,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将支撑壁部47a连结。在各支撑壁部47a中,主表面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分别具有插入孔。
被驱动部件39具有:基面部48,其朝向上下方向,外形为圆形状;第1凸出部49,其从基面部48向左方凸出;以及第2凸出部50,其从基面部48向右方凸出。
在基面部48的中心部,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被支撑孔48a。在基面部48的外周部上,沿基面部48的周向分离地设置有向上方凸出的一对插入凸条48b。在俯视观察时,各插入凸条48b形成为圆弧状。各插入凸条48b的周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所对应的支撑部件38的插入用凹部44b的周向上的长度短。
基面部48的中心轴,成为与连结部件37的轴中心41c一致的转动中心48c。
在第1凸出部49的左侧部,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从动齿轮部49a。从动齿轮部49a与在配置壳体26上设置的作为本发明的卡合部起作用的齿条部26d啮合,作为本发明的从动部起作用。
在第2凸出部50的右侧部,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2齿轮部50a。第2齿轮部50a作为本发明的第2被驱动部起作用。
从动齿轮部49a和第2齿轮部50a配置在以转动中心48c为基准的同心圆上。
支撑部件38使插入轴部45从下方插入输出轴部41中,并且,使基座部44从下方插入环状部42中,从而与连结部件37连结。在支撑部件38与连结部件37连结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38以轴中心41c为基准进行转动。
被驱动部件39从下方插入基面部48的各插入凸条48b所对应的基座部44的插入用凹部44b中,并且可自由滑动地卡合。另外,基座部44的支撑凸部44a从上方插入基面部48的被支撑孔48a中,与支撑部件38连结。
如上述所示,在将连结部件37、支撑部件38以及被驱动部件39连结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的轴中心41c和被支撑部件39的转动中心48c一致。
在将连结部件37、支撑部件38以及被驱动部件39连结的状态下,在连结部件37的安装凸部43上安装检测用磁体51。检测用磁体51的相同形状以及相同大小的部分沿前后方向排列,分别被磁化为N极和S极。检测用磁体51具有:第1部分52,其形成为纵长的大致矩形状;以及第2部分53,其与第1部分52的右侧相连续而设置,外周形成为圆弧状。在第1部分52的前后两侧缘上,形成有一对卡合切口52a。在第2部分53上,设置有与第1部分52的前后两端相比更向前后方向凸出的一对凸部53a。
在检测用磁体51上,在第1部分52和第2部分53之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非干涉孔51a。第1部分52所产生的磁场和第2部分53所产生的磁场之间的干涉,通过非干涉孔51a而彼此抑制。第1部分52中的N极和S极相连续的部分作为第1边界52b而形成,第2部分53中的N极和S极相连续的部分作为第2边界53b而形成。
检测用磁体51通过使各安装凸部43的卡合凸部43a与所对应的卡合切口52a卡合,从而安装在被驱动部件39上。此时,第1边界52b与连结部件37的轴中心41c相交叉。检测用磁体51与连结部件37一体地转动。
连结单元34中的被驱动部件39的从动齿轮部49a,与在配置壳体26上设置的齿条部26d啮合。此时,在支撑部件38的被引导孔44c以及连结部件37的插入孔42b中,插入圆轴状的引导部件54。引导部件54的前后两端部,分别插入配置壳体26的安装用凹部26h中。利用这样安装的引导部件54,将支撑部件38向前后方向引导。
如图4所示,第1驱动体35具有转体用电动机55、第1传递齿轮56、第1轴57、以及第1蜗杆58。
如图3所示,转体用电动机55具有:主体55a;驱动齿轮55b,其固定在从主体55a向上方凸出的电动机轴上。转体用电动机55安装在设置于配置壳体26上的左侧的电动机安装凸部26g上。
第1传递齿轮56具有:位于上侧的平齿轮部56a、以及位于下侧的蜗杆部56b。第1传递齿轮56经由支撑轴56c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设置于配置壳体26上的左侧的齿轮支撑凸部26f上,平齿轮部56a与转体用电动机55的驱动齿轮55b啮合。
第1轴57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59、以及设置在后端部上的齿轮部60。在轴部59的外周面上设置有3个止转部59a,它们沿周向以相等间隔配置,并且向径向凸出。第1轴57的齿轮部60与第1传递齿轮56的蜗杆部56b啮合。
第1蜗杆58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轴插入孔58a。轴插入孔58a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第1轴57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1蜗杆58配置在设置于支撑部件38的齿轮支撑部47上的支撑壁部47a之间,使第1轴57的轴部59插入支撑壁部47a的插入孔以及轴插入孔58a中。第1蜗杆58配置在配置壳体26的机构配置凹部26c的左端部。在轴部59插入第1蜗杆58的轴插入孔58a中的状态下,第1蜗杆58能够与第1轴57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轴部59向前后方向移动。
第1蜗杆58与连结部件37的第1齿轮部42a啮合。
在第1驱动体35中,如果使转体用电动机55旋转,则将其驱动力以驱动齿轮部55b、第1传递齿轮56、第1轴57的齿轮部60、以及第1蜗杆58的顺序传递,使第1蜗杆58旋转。由此,向与转体用电动机55的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输送第1齿轮部42a。通过输送第1齿轮部42a,从而使连结部件37相对于支撑部件38转动。
第2驱动体36具有校平用电动机61、第2传递齿轮62、第2轴63、以及第2蜗杆64。
校平用电动机61具有:主体61a;以及驱动齿轮61b,其固定在从主体61a向上方凸出的电动机轴上。校平用电动机61安装在设置于配置壳体26上的右侧的电动机安装凸部26g上。
第2传递齿轮62具有位于上侧的平齿轮部62a、以及位于下侧的蜗杆部62b。第2传递齿轮62经由支撑轴62c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设置于配置壳体26上的右侧的齿轮支撑凸部26f上,使平齿轮部62a与校平用电动机61的驱动齿轮61b啮合。
第2轴6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65;以及设置在后端部上的齿轮部66。在轴部6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3个止转部65a,它们沿周向以相等间隔配置,并且向径向凸出。第2轴63的齿轮部66与第2传递齿轮62的蜗杆部62b啮合。
第2蜗杆64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轴插入孔64a。轴插入孔64a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第2轴63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第2蜗杆64的轴插入孔64a中,插入第2轴63的轴部65。轴部6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设置于配置壳体26上的一对轴承部26i上。由此,第2蜗杆64配置在配置壳体26的机构配置凹部26c的右端部上。在轴部65插入第2蜗杆64的轴插入孔64a中的状态下,第2蜗杆64能够与第2轴63一体地旋转。
第2蜗杆64与被驱动部件39的第2齿轮部50a啮合。
在第2驱动体36中,如果使校平用电动机61旋转,则将其驱动力以驱动齿轮部61b、第2传递齿轮62、第2轴63的齿轮部66以及第2蜗杆64的顺序传递,使第2蜗杆64旋转。由此,向与校平用电动机61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输送第2齿轮部50a。通过输送第2齿轮部50a,从而使被驱动部件39的从动齿轮部49a相对于齿条部26d的啮合位置变化,使被驱动部件39在旋转的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使被驱动部件39在旋转的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一对插入凸条48b相对于支撑部件38的基座部44滑动,使支撑部件38和连结部件37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此时,连结部件37的轴中心41c和被支撑部件39的转动中心48c,不向左右方向位移而仅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
图6是表示组装致动器23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通过在配置壳体26的各卡止凸部26a上卡止罩部壳体27的对应的卡止片27a,从而将配置壳体26和罩部壳体27结合。
在罩部壳体27与配置壳体26结合后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的输出轴部41从罩部壳体27的插入孔27c向上方凸出。另外,罩部壳体27的各被安装凸部27b和配置壳体26的对应的被安装凸部26b沿上下方向重合(参照图2)。
通过使基座壳体28的嵌合凸状部28b与配置壳体26的配置用凹部26k嵌合,从而基座壳体28与配置壳体26的下表面侧结合。基座壳体28从下方覆盖电路基板29。
一对被安装凸部27b和一对被安装凸部26b沿上下方向重合的状态下的致动器23,利用一对安装螺钉100安装在托架6的安装部7上。在致动器23安装于安装部7上的状态下,输出轴部41从安装孔7a向上方凸出。
输出轴部41插入在灯具单元10的连结用凸部15上形成的连结凹部15a中,与灯具单元10连结。
在输出轴部41与灯具单元10连结的状态下,灯具单元10伴随着输出轴部41向水平方向的转动,而以被支撑凸部16为支点向左右方向转动。另外,灯具单元10伴随着输出轴部41向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相对于一对连结凸部41b,以被支撑凸部16为支点向上下方向转动。
下面,参照图8至图11,对车辆用前照灯1中的转体动作以及校平动作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没有示出灯具单元10,以从上方观察的状态示出驱动机构25的动作。
转体动作是使灯具单元10向左右方向转动,以追随车辆的行驶方向而使光轴的朝向变化的动作。此时,灯具单元10以被支撑凸部16为支点向左右方向转动。
校平动作是使灯具单元10向上下方向转动,以对由于车载物的重量而变化的光轴偏移进行调整的动作。此时,灯具单元10以被支撑凸部16为支点向上下方向转动。
首先,参照图8及图9,对转体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进行转体动作前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位于将输出轴部41所具有的一对连结凸部41b沿左右配置的中立位置。
如果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31供给电力,使转体用电动机55旋转,则转体用电动机55的驱动力向第1蜗杆58传递。如果转体用电动机55的驱动力向第1蜗杆58传递,则向与第1蜗杆58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输送第1齿轮部42a。由此,如图9所示,使连结部件37相对于支撑部件38以及被驱动部件39以轴中心41c为基准进行转动。伴随着连结部件37的转动,使灯具单元10向左右方向转动,进行转体动作。
此时,在连结部件37所具有的一对插入孔42b中插入引导部件54,但由于各插入孔42b形成为左右较长的形状,所以在转动时,避免连结部件37和引导部件54的接触。
下面,参照图10及图11,对校平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进行校平动作前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位于将输出轴部41所具有的连结凸部41b沿左右配置的中立位置。连结单元34配置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中央。
如果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31供给电力,使校平用电动机61旋转,则校平用电动机61的驱动力向第2蜗杆64传递。如果校平用电动机61的驱动力向第2蜗杆64传递,则向与第2蜗杆64的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输送第2齿轮部50a。由此,如图11所示,使被驱动部件39的从动齿轮部49a相对于齿条部26d的啮合位置变化,使被驱动部件39在旋转的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使被驱动部件39在旋转的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一对插入凸条48b相对于支撑部件38的基座部44滑动,使支撑部件38和连结部件37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
通过使连结部件37与支撑部件38以及被驱动部件39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伴随着连结部件37的移动,使灯具单元10向上下方向转动,进行校平动作。
此时,连结单元34通过引导部件54向前后方向引导,并且,第1蜗杆58相对于第1轴57的轴部59向前后方向移动。
下面,参照图12至图15,说明进行校平动作以及转体动作之前的灯具单元10的初始位置检测动作。
如果对灯具单元10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则以检测出的初始位置为基准,使灯具单元10向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转动规定量,进行校平动作或者转体动作。
首先,参照图12,说明在开始校平动作之前进行的初始位置检测动作。
如图12(b)所示,在开始校平动作之前的状态下,连结单元34配置在前后方向(移动方向)上的中央或者其附近的位置上。
如图12(a)或者(c)所示,在通过校平用电动机61使检测用磁体51与连结部件37一体地向前方或者后方移动微小距离、例如1mm~2mm左右时,利用第1磁性检测部32对检测用磁体51的磁场的变化状态进行检测。如果通过第1磁性检测部32检测出极性的切换位置即第1边界52b,则将第1边界52b的检测位置作为连结单元34以及灯具单元10的校平动作中的初始位置而进行检测。
如上述所示,在连结部件37向前方或者后方移动微小距离时,没有检测出第1边界52b的情况下,使连结部件37以中立位置为基准,向相反方向移动例如1mm~2mm左右。此时,如果通过第1磁性检测部32检测出极性的切换位置即第1边界52b,则将第1边界52b的检测位置作为连结单元34以及灯具单元10的校平动作中的初始位置而进行检测。
下面,参照图13,说明在开始转体动作之前进行的初始位置检测动作。
如图13(b)所示,在开始转体动作之前的状态下,连结部件37配置在将输出轴部41所具有的一对连结凸部41b左右配置的中立位置或者其附近的位置上。
如图13(a)或者(c)所示,在通过利用转体用电动机55使检测用磁体51与连结部件37一体地向左方或者右方旋转微小角度、例如1°~2°左右而进行检测时,利用第2磁性检测部33对检测用磁体51的磁场的变化状态进行检测。如果通过第2磁性检测部33检测出极性的切换位置即第2边界53b,则将第2边界53b的检测位置作为连结单元34以及灯具单元10的转体动作中的初始位置而进行检测。
如上述所示,在使连结部件37向左方或者右方旋转微小角度时,没有检测出第2边界53b的情况下,使连结部件37以中立位置为基准,向相反方向旋转例如1°~2°左右。此时,如果通过第2磁性检测部33检测出极性的切换位置即第2边界53b,则将第2边界53b的检测位置作为连结单元34以及灯具单元10的转体动作中的初始位置而进行检测。
为了准确地进行初始位置检测,优选在校平动作的初始位置检测动作后进行转体动作的初始位置检测动作。
检测用磁体51由形状不同的第1部分52和第2部分53构成。通过使检测用磁体51形成为这种形状,从而即使在检测用磁体51移动至前后的移动端而进行转体动作的情况下,也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检测用磁体51的下侧将第1磁性检测部32和第2磁性检测部33相对地配置。因此,不局限于连结单元34的位置,可以适当地进行初始位置的检测动作。
如上述记载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1以及致动器23中具有:连结部件37;被驱动部件39;第1驱动体35,其使连结部件37转动而进行转体动作;以及第2驱动体36,其使连结部件37向前后方向移动,进行校平动作。
因此,通过第1驱动体35的驱动力使连结部件37进行转动,通过第2驱动体36的驱动力使连结部件37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在确保小型化的基础上,实现控制动作的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被驱动部而设置的第1齿轮部42a与第1蜗杆58啮合,作为第2被驱动部而设置的第2齿轮部50a与第2蜗杆64啮合。
因此,不会由于车辆行驶时等的振动等而使各部分进行不必要的动作,可以实现动作可靠性的提高。另外,在连结部件37转动时以及移动时,不会使第1驱动体35和第2驱动体36分别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实现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被驱动部件39的从动齿轮部49a啮合的齿条部26d、与第1齿轮部42a、第2齿轮部50a分别啮合的第1蜗杆48、以及第2蜗杆64,均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因此,可以实现左右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1轴57,其支撑第1蜗杆58,可以使该第1蜗杆58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因此,不会在校平动作时解除第1齿轮部42a和第1蜗杆58的啮合,可以实现致动器23的动作可靠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引导部件54,该引导部件54在通过第2驱动体36使被驱动部件39相对于连结部件37转动时,将被驱动部件39向前后方向引导。因此,可以使连结部件37可靠地向前后方向移动,可以实现校平动作中的动作可靠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第2被驱动部和从动部,分别使用第2齿轮部50a和从动齿轮部49a,第2蜗杆64和齿条部26d分别与第2齿轮部50a和从动齿轮部49a啮合。
但是,并不限于本发明的第2被驱动部和从动部通过啮合而卡合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本发明的第2被驱动部和从动部分别通过摩擦力而与本发明的驱动部和作用部卡合。
具体地说,也可以构成为,本发明的第2被驱动部和从动部分别具有被按压面,本发明的驱动部和作用部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各按压面分别按压被按压面而卡合。在此情况下,通过驱动部的动作而使被驱动部件在驱动部和作用部的各按压面之间旋转,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进行校平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以及致动器23中设置:第1磁性检测部32,其对第1边界52b的位置进行检测,对连结单元34的连结部件37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以及第2磁性检测部33,其对第2边界53b的位置进行检测,对连结单元34的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在连结单元34上设置有第1边界52b和第2边界53b。
因此,不必使灯具单元10转动至可动边界,就可以对连结单元34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可以缩短初始位置的检测时间以及防止眩光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磁性检测部32配置在与输出轴部41的轴中心41c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路径相对的位置上。因此,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连结单元34的移动位置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磁性检测部33设置在第1检测部32的左侧或者右侧。因此,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连结部件37的转动位置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用磁体51上设置有第1边界52b和第2边界53b。因此,不需要为了对校平动作和转体动作开始前的初始位置分别进行检测而另外设置2个检测用磁体,可以实现致动器23的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机构的简化。
下面,参照图16至图2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101进行说明。
图16是示意地表示车辆用前照灯10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面图。车辆用前照灯101分别安装在车体的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上。
车辆用前照灯101具有:灯具壳体102,其形成向前方开口的凹部;以及灯罩103,其将灯具壳体102的开口102a闭塞。由灯具壳体102和灯罩103构成灯具外框104,灯具外框104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灯室105。
在灯具壳体102的后端部,形成有前后贯穿的安装用开口102b。
在灯具壳体102的后端部,安装有对安装用开口102b进行闭塞的后罩106。
在灯室105中配置有灯具单元107。灯具单元107具有:反射镜108;光源109,其保持在反射镜108的后端部上;透镜保持架110,其位于反射镜108的前方;投影透镜111,其保持在透镜保持架110的前端部上;以及遮光罩112,其配置在反射镜108和透镜保持架110之间。
反射镜108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碗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108a而形成。反射镜108的前端部安装在遮光罩112的后表面上。反射镜108具有将从光源109射出的光向投影透镜111反射的功能。
作为光源109,例如使用放电灯。此外,作为光源109,例如也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
透镜保持架110形成为沿大致前后方向贯穿的环状。透镜保持架110的后端部安装在遮光罩112的前表面上。
投影透镜111具有将从光源109射出的光向前方投影的功能。
在遮光罩112上形成有透过孔112a。遮光罩112具有对从光源109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功能。
在灯具单元107的下端部安装有接合部件113。
在灯具单元107的下侧配置有致动器114。致动器114具有:外壳体115;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其配置在外壳体115的内部;以及驱动轴116,其与驱动机构连结。驱动轴116配置为,从外壳体115向上方凸出。致动器114能够使驱动轴116向前后方向移动且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致动器114的驱动轴116与接合部件113连结。
在灯具单元107的上端部以向上方凸出的状态安装有转体轴117。作为转体轴117,如图17及图18所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成为圆柱状的轴部118、设置在轴部118的上侧的轴状的连结部119、设置在连结部119的上侧的被支撑部12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连结部119的外径形成为比轴部18的外径小。连结部119的中心轴配置在与轴部118的中心轴P相同的轴上。
被支撑部120具有:被按压面120a,其外表面朝向大致上方;一对被限制面120b,它们的上缘分别与被按压面120a的外周缘相连续;以及滑动面120c,其上缘与被按压面120a的外周缘相连续。对于被按压面120a,外周缘中的与滑动面120c相连续的部分形成为以轴部118的中心轴P为中心的圆弧状,与一对被限制面120b相连续的部分分别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一对被限制面120b分别朝向斜前左方以及斜前右方,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滑动面120c形成为具有向下方凸出的球面。滑动面120c配置在一对被限制面120b的后侧以及下侧,与一对被限制面120b的下缘以及左右两侧缘相连续。
被支撑部120如图18所示设为,从轴部118的中心轴P至被限制面120b的上缘为止的距离L,比从轴部118的中心轴P至滑动面120c的上缘为止的距离R短。上述的距离L是从轴部118的中心轴P至被限制面120b的上缘中的任意位置为止的距离。
在被支撑部120的被按压面120a上设置有向上方凸出的被限制凸部121。被限制凸部121形成为例如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半球状。被限制凸部121的半球的中心配置在轴部118的中心轴P上。
转体轴117支撑在中间部件122上。中间部件122形成为向上下方向以及前方开口的形状。对于中间部件122,配置于下侧的包围部123、从包围部123的上端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支撑座部124、从支撑座部124的上端向外侧延伸并且向前方开口的U字状的凸缘部125,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支撑座部124以及凸缘部125前端的位置一致。
包围部123形成为大致半圆筒状。
支撑座部124的内表面作为使被支撑部120的滑动面120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124a而形成。
转体轴117通过将连结部119从形成在中间部件122的前侧的开口122a插入,从而支撑在中间部件122上。此时,成为连结部119配置在包围部123的内侧、被支撑部120的滑动面120c与支撑座部124的滑动接触面124a接触的状态。
中间部件122安装在托架126上。托架126支撑在灯具壳体102上,利用未图示的校准调整机构,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自由倾斜移动。
托架126如图16所示具有:基座部127,其朝向上下方向;一对柱部128(在图16中仅示出1个),其从基座部127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上方凸出;以及腕部129,其将一对柱部128的上端部连结。托架126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基座部127上形成有插入孔127a。基座部127位于致动器114的上侧,成为在插入孔127a中插入接合部件113以及驱动轴116的状态。
在腕部12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轴支撑部130。
在轴支撑部130上形成有轴承凹部131。轴承凹部131形成为向上下方向以及前方开口的形状。轴承凹部131具有:位于下侧的轴插入面132、与轴插入面132的上侧相连续的支撑面133、与支撑面133的外侧相连续的部件支撑面134。
轴插入面132形成为圆弧面状。支撑面133形成为研钵状。部件支撑面134具有:载置面134a,其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U字状,朝向上方;以及限制面134b,其与载置面134a的外周缘相连续而形成,朝向内侧。
在轴支撑部130的前表面上,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前方凸出的一对定位凸部135。
在轴支撑部130的上表面中的靠近后端的位置上,沿左右分离地设置有向上方凸出的一对上侧卡合凸部136,在下表面中的靠近后端的位置上,沿左右分离地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一对下侧卡合凸部137。
在轴支撑部130的上表面中的轴承凹部131的后方,向前方开口的插入部138配置在一对上侧卡合凸部136之间。
支撑转体轴117的中间部件122插入至轴承凹部131中。此时,成为包围部123配置在轴插入面132的内侧,支撑座部124与支撑面133接触的状态,成为凸缘部125与部件支撑面134接触的状态。通过使凸缘部125与部件支撑面134嵌合,利用限制面134b限制旋转,从而中间部件122以无法转动的状态安装在托架126的轴支撑部130上。
如上述所示,在中间部件122安装于托架126上的状态下,转体轴117支撑在中间部件122上,转体轴117能够经由中间部件122相对于托架126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且能够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转动。
在托架126的轴支撑部130上安装有轴按压部件139。对于轴按压部件139,如图17所示,朝向前后方向的基座面部140、从基座面部140的上缘中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上侧卡合部141、从基座面部140的上缘中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的按压部142、以及从基座面部140的下缘中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下侧卡合部143,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一体成型。
在基座面部140上,沿左右分离地形成有一对定位孔140a。在各上侧卡合部141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合孔141a。在按压部14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限制部142a,该限制部142a形成为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半球状。在各下侧卡合部143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合孔143a。
在转体轴117经由中间部件122支撑于托架126的轴支撑部130上的状态下,在托架126的轴支撑部130上安装轴按压部件139。
轴按压部件139通过以使一对上侧卡合部141和一对下侧卡合部143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后弹性复原,从而使各上侧卡合部141的卡合孔141a以及各下侧卡合部143的卡合孔143a分别与所对应的上侧卡合凸部136以及下侧卡合凸部137卡合。由此,如图18及图19所示,轴按压部件139安装在托架126的轴支撑部130上。此时,轴支撑部130的各定位凸部135与基座面部140的各定位孔140a嵌合,按压部142的前端部插入轴支撑部130的插入部138中。
如果将轴按压部件139安装在轴支撑部130上,则被限制凸部121在插入至按压部142的限制部142a中的状态下,由按压部142从上方进行按压。
另外,中间部件122的前端配置在基座面部140的后表面的附近,通过轴按压部件139限制中间部件122向前方移动。
在如上述所示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101中,如果使致动器114的驱动轴116旋转,则经由接合部件113向灯具单元107传递致动器114的驱动力。与驱动轴116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灯具单元107和转体轴117一体地向左右方向转动,进行转体动作。在使灯具单元107转动时,将转体轴117的轴部118的中心轴P作为转动中心,转体轴117的滑动面120c与中间部件122的支撑座部124的滑动接触面124a滑动接触。
通过上述的转体动作,使灯具单元107追随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向左右方向转动,光轴的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对应而变化。
另外,在车辆用前照灯101中,能够进行校平调整或者校准调整、即光轴调整。
校平调整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利用驱动机构使驱动轴116向前后方向移动,以转体轴117的被限制凸部121为支点,使灯具单元107相对于托架126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此时,转体轴117的滑动面120c与中间部件122的滑动接触面124a滑动接触。
校准调整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利用校准机构的动作,使托架126、灯具单元107以及致动器114一体地相对于灯具壳体102向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倾斜移动。
有时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或灯具单元107的惯性,而在上述的转体动作中施加使灯具单元107转动至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所示,与灯具单元107一体地转动的转体轴117中的被支撑部120所具有的一对被限制面120b,与轴按压部件139的基座面部140的后表面接触。例如,如果灯具单元107向左方向转动至规定角度,则如图20中的点划线所示,使转体轴117向左方向转动,使一个被限制面120b与轴按压部件139的基座面部140接触。相同地,如果灯具单元107向右方向转动至规定角度,则如图2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使转体轴117向右方向转动,使另一个被限制面120b与轴按压部件139的基座面部140接触。
如上述所示,通过使一对被限制面120b与基座面部140接触,从而限制转体轴117的转动,并限制与转体轴117一体地转动的灯具单元107的转动。由此,可以限制灯具单元107的过度转动。
另外,有时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或碰撞等,而对灯具单元107施加朝向前方的力。此时,朝向前方的力也对转体轴117作用。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中,转体轴117的被限制凸部121以插入至按压部142的限制部142a中状态,由按压部142从上方按压。
因此,通过限制部142a向被限制凸部121作用与朝向前方的力相反的力,可以限制转体轴117向前方移动。由此,可以防止灯具单元107相对于托架126的位置偏移。
轴按压部件139的限制部142a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半球状。限制部142a只要是在转体轴117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的状态下限制转体轴117向前方的移动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不需要通过在轴按压部件139的限制部142a上形成的凹部而实现对转体轴117向前方移动的限制。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向上下方向开口的限制孔代替该凹部,在该限制孔中插入转体轴117的被限制凸部121。在此情况下,成为转体轴117的被按压面120a由轴按压部件139的按压部142从上方按压的状态,通过作为限制部形成的限制孔,限制转体轴117向前方移动。
如上述记载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中,在转体轴117的被支撑部120上形成有:滑动面120c,其在灯具单元107转动时滑动;以及一对被限制面120b,其能够在转体轴117转动时与轴按压部件139接触。另外,从转体轴117的转动中心至一对被限制面120b的上缘为止的距离L设为,比从转体轴117的转动中心至滑动面120c的上缘为止的距离R短。
因此,被支撑部120的向前方伸出的部分小,因此,可以避免被支撑部120以及轴按压部件139、与在它们周围配置的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
另外,通过使一对被限制面120b与轴按压部件139接触,从而限制转体轴117的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的转动,因此,防止灯具单元107的过度转动。即,转体轴117具有防止灯具单元107的过度转动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在灯具外框104的内部另外设置用于限制灯具单元107的过度转动的构造,可以简化构造,同时限制灯具单元107的过度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1中,设置有中间部件122,该中间部件122设置在托架126和转体轴117之间,在灯具单元107转动时使被支撑部120滑动。中间部件122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转体轴117转动时,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被支撑部120与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中间部件122滑动接触,因此,不易产生与滑动接触相伴的磨削粉末,转体轴117以及托架126不易磨损。因此,可以提高转体轴117以及托架126的耐久性,维持灯具单元107的顺利的动作状态。
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对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显然,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
对于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致动器23(114)实现的灯具单元10(107)的转动方向(本发明的第1方向)以及移动方向(本发明的第2方向),并不分别限定于车辆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可以与搭载灯具单元10(107)的灯具的规格相对应而适当地确定。
本申请基于2011年9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94794、2011年11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47797、以及2011年11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47798,在这里,作为参照而引用其内容。
Claims (14)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结部件,其具有与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以及第1被驱动部,能够以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为基准向第1方向转动;
被驱动部件,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轴中心一致的转动中心的第1侧的第2被驱动部、以及配置在作为所述第1侧的相反侧的所述转动中心的第2侧的从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转动中心为基准转动;
作用部,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
第1驱动体,其与所述第1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轴中心为基准相对于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以及
第2驱动体,其与所述第2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
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的所述作用部使所述转动中心向第2方向直线移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被驱动部件一起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被驱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第1齿轮部,
所述第2被驱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第2齿轮部,
所述从动部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从动齿轮部,
所述作用部具有齿条部,
所述第1驱动体具有与所述第1齿轮部啮合的第1蜗杆,
所述第2驱动体具有与所述第2齿轮部啮合的第2蜗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条部、所述第1蜗杆以及所述第2蜗杆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轴,其支撑所述第1蜗杆,使所述第1蜗杆向所述第2方向自由移动,
在所述连结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使所述第1蜗杆相对于所述轴而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引导部件,其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时,将所述连结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引导。
6.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有:
灯具外框,其具备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以及将所述灯具壳体的开口闭塞的灯罩;
灯具单元,其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具有光源;以及
致动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
所述致动器具有:
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以及第1被驱动部,能够以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为基准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被驱动部件,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轴中心一致的转动中心的第1侧的第2被驱动部、以及配置在作为所述第1侧的相反侧的所述转动中心的第2侧的从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转动中心为基准转动;
作用部,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
第1驱动体,其与所述第1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连结部件以所述轴中心为基准相对于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以及
第2驱动体,其与所述第2被驱动部卡合,使所述被驱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连结部件转动,
在通过所述第2驱动体使所述被驱动部件转动时,与所述从动部卡合的所述作用部使所述转动中心向前后方向直线移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被驱动部件一起向所述前后方向移动。
7.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结单元,其具有与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至少使所述输出轴部能够向第1方向转动,并且能够向第2方向移动;
第1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1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第2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2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设置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磁性检测部配置在与所述输出轴部的轴中心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移动路径相对的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磁性检测部和所述第2磁性检测部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的检测用磁体安装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1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有:
灯具外框,其具备具有开口的灯具壳体、以及将所述灯具壳体的开口闭塞的灯罩;
灯具单元,其配置在所述灯具外框的内部,具有光源;以及
致动器,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
所述致动器具有连结单元,该连结单元具有与所述灯具单元连结的输出轴部,至少使所述输出轴部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
所述致动器设置有:
第1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1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第2磁性检测部,其通过对磁极的第2边界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连结单元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第1边界和所述第2边界设置在所述连结单元上。
12.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有:
灯具单元,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前方照射,至少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
转体轴,其具有被支撑部,以向上方凸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灯具单元上,作为向所述左右方向转动的支点;
托架,其支撑所述被支撑部,使所述被支撑部至少能够向所述左右方向转动;以及
轴按压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托架上,对所述转体轴进行按压,
所述被支撑部具有:
被按压面,其由所述轴按压部件从上方按压;
滑动面,其上缘与所述被按压面的外周缘相连续,在所述灯具单元转动时滑动;以及
被限制面,其上缘与所述被按压面的外周缘相连续,在所述转体轴转动至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时,与所述轴按压部件接触,
从所述转体轴的转动中心至所述被限制面的上缘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转体轴的所述转动中心至所述滑动面的上缘为止的距离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由树脂材料形成,
所述转体轴由树脂材料形成,
该车辆用前照灯还具有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转体轴之间,在所述灯具单元转动时与所述被支撑部滑动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按压面设置向上方凸出的被限制凸部,
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件上,该按压部具有使所述被限制凸部插入的限制部,并且从上方按压所述转体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6083.5A CN105650573B (zh) | 2011-09-07 | 2012-09-06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94794A JP5753034B2 (ja) | 2011-09-07 | 2011-09-07 | 車輌用前照灯 |
JP2011-194794 | 2011-09-07 | ||
JP2011-247797 | 2011-11-11 | ||
JP2011247798A JP5779480B2 (ja) | 2011-11-11 | 2011-11-11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
JP2011247797A JP5779479B2 (ja) | 2011-11-11 | 2011-11-11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
JP2011-247798 | 2011-11-11 | ||
PCT/JP2012/072772 WO2013035798A1 (ja) | 2011-09-07 | 2012-09-06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および車輌用前照灯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56083.5A Division CN105650573B (zh) | 2011-09-07 | 2012-09-06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82087A true CN103782087A (zh) | 2014-05-07 |
CN103782087B CN103782087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783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37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2087B (zh) | 2011-09-07 | 2012-09-06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CN2016100560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0573B (zh) | 2011-09-07 | 2012-09-06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560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0573B (zh) | 2011-09-07 | 2012-09-06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94289B2 (zh) |
EP (1) | EP2754951B1 (zh) |
CN (2) | CN103782087B (zh) |
WO (1) | WO201303579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9239A (zh) * | 2015-04-07 | 2016-10-26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感测单元和使用感测单元的马达 |
CN108368923A (zh) * | 2015-12-25 | 2018-08-03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70678B2 (ja) * | 2014-09-26 | 2018-01-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灯火器取付構造 |
JP6250601B2 (ja) * | 2015-07-31 | 2017-12-20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灯具システム |
JP2018006283A (ja) * | 2016-07-08 | 2018-01-1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FR3055266B1 (fr) * | 2016-09-01 | 2019-04-05 | Valeo Vision | Dispositif lumineux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US20190040938A1 (en) * | 2017-08-03 | 2019-02-07 |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JP6974996B2 (ja) * | 2017-09-25 | 2021-12-0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TWI643771B (zh) * | 2017-10-11 | 2018-12-11 | 帝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機動車輛照明裝置及其控制機構(二) |
CN110630973A (zh) * | 2018-06-01 | 2019-12-31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2080A (zh) * | 2006-10-10 | 2008-04-16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CN201366972Y (zh) * | 2009-03-06 | 2009-12-23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致动器 |
JP2010108867A (ja) * | 2008-10-31 | 2010-05-13 | Koito Mfg Co Ltd | 車輌用前照灯 |
JP2010135119A (ja) * | 2008-12-02 | 2010-06-17 | Asmo Co Ltd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ランプ装置 |
CN201661964U (zh) * | 2010-04-16 | 2010-12-01 | 帝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灯 |
JP2011006067A (ja) * | 2005-10-06 | 2011-01-13 | Koito Mfg Co Ltd | 駆動手段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US20110063866A1 (en) * | 2009-09-14 | 2011-03-17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Vehicle headlam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21013B2 (ja) * | 1999-08-23 | 2005-11-30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のオートレベリング装置 |
JP4667321B2 (ja) * | 2005-10-06 | 2011-04-13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灯具 |
JP4761563B2 (ja) * | 2006-11-13 | 2011-08-3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灯具及び車輌用灯具の光軸調整装置 |
JP4683658B2 (ja) * | 2006-12-01 | 2011-05-18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輌用灯具 |
JP4422744B2 (ja) | 2007-07-20 | 2010-02-24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竜野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09183033A (ja) * | 2008-01-29 | 2009-08-13 | Asmo Co Ltd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ランプ装置 |
JP2010067554A (ja) * | 2008-09-12 | 2010-03-25 | Koito Mfg Co Ltd | 車輌用前照灯 |
JP5390333B2 (ja) * | 2009-10-15 | 2014-01-1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ヘッドランプシステム |
JP5517651B2 (ja) * | 2010-02-02 | 2014-06-11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
-
2012
- 2012-09-06 CN CN201280043716.9A patent/CN1037820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06 WO PCT/JP2012/072772 patent/WO20130357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06 EP EP12829919.5A patent/EP275495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9-06 US US14/343,472 patent/US94942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06 CN CN201610056083.5A patent/CN10565057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06067A (ja) * | 2005-10-06 | 2011-01-13 | Koito Mfg Co Ltd | 駆動手段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CN101162080A (zh) * | 2006-10-10 | 2008-04-16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JP2010108867A (ja) * | 2008-10-31 | 2010-05-13 | Koito Mfg Co Ltd | 車輌用前照灯 |
JP2010135119A (ja) * | 2008-12-02 | 2010-06-17 | Asmo Co Ltd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ランプ装置 |
CN201366972Y (zh) * | 2009-03-06 | 2009-12-23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致动器 |
US20110063866A1 (en) * | 2009-09-14 | 2011-03-17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Vehicle headlamp |
CN201661964U (zh) * | 2010-04-16 | 2010-12-01 | 帝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灯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9239A (zh) * | 2015-04-07 | 2016-10-26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感测单元和使用感测单元的马达 |
CN106059239B (zh) * | 2015-04-07 | 2021-03-30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感测单元和使用感测单元的马达 |
CN108368923A (zh) * | 2015-12-25 | 2018-08-03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
US10962049B2 (en) | 2015-12-25 | 2021-03-30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Fixing member, self-aligning bearing mechanism, actuator, and lamp |
CN108368923B (zh) * | 2015-12-25 | 2021-09-10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35798A1 (ja) | 2013-03-14 |
CN105650573B (zh) | 2018-08-28 |
CN103782087B (zh) | 2016-03-16 |
US9494289B2 (en) | 2016-11-15 |
EP2754951A4 (en) | 2015-11-25 |
US20140198516A1 (en) | 2014-07-17 |
EP2754951B1 (en) | 2017-01-11 |
EP2754951A1 (en) | 2014-07-16 |
CN105650573A (zh) | 2016-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2087B (zh) |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 |
CN102736664B (zh) | 操纵杆装置 | |
CN102139659B (zh) | 致动器 | |
JP6535135B2 (ja) | アンテナ伝動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 |
JP4761563B2 (ja) | 車輌用灯具及び車輌用灯具の光軸調整装置 | |
EP3686994A1 (en) | Linked locking mechanism and antenna downtilt angle control device | |
CN103946588A (zh) | 具有磁性传感器的线性致动器组件 | |
CN102736665B (zh) | 操纵杆装置 | |
CN103775942A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CN103249964B (zh) | 输出部件以及多轴驱动装置 | |
JP2009523249A (ja) | 計器クラスタディスプレイ | |
CN104470793A (zh) | 旋转角传感器 | |
CN102145669A (zh) |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 |
CN104819436A (zh) | 致动器 | |
CN106785438A (zh) | 传动装置及天线下倾角的控制系统 | |
JP2021529119A (ja) | 特に車両の外部視覚ユニットを調整するための調整機器 | |
CN107409490A (zh) | 元件安装机 | |
CN102375288B (zh) | 投影机用光阑装置 | |
CN105431678A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4691420A (zh) | 用于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 | |
CN103574539B (zh) | 用于机动车前灯的调节装置 | |
CN2791456Y (zh) | 内室照明灯 | |
EP2803529A2 (en) | Vehicular headlamp | |
CN103307531B (zh) | 光学单元 | |
JP5779479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