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923B -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923B
CN108368923B CN201680071974.6A CN201680071974A CN108368923B CN 108368923 B CN108368923 B CN 108368923B CN 201680071974 A CN201680071974 A CN 201680071974A CN 108368923 B CN108368923 B CN 108368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bearing
output shaft
shaf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19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8923A (zh
Inventor
田岛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8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8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95Mounting of ball-joints, e.g. fixing them to a connecting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6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by mechanical means
    • B60Q1/0683Adjustable by rotation of a scre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7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by electrical means including means to transmit the movements, e.g. shafts or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aligning or positioning
    • F16C23/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3/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F16C23/043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with spherical surfaces, e.g. spherical plain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8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oscillating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 F21S41/657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by moving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200/00Special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vehicle headlamps
    • B60Q2200/3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headlamps, e.g. means for transmitting the mov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lamps
    • B60Q2200/32Ball-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5/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wear or play
    • F16C25/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5/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62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actuator
    • F16H2025/209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actuator using worm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rust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致动器包括:具有输出轴(33)的输出部(30);沿着与输出轴(33)垂直的面延伸的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输出部(30)具有:与第一蜗杆(40)啮合,使输出轴(33)绕规定的旋转轴(33a)旋转的旋转机构(34a);与第二蜗杆(50)啮合,使输出轴(33)沿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9);第一蜗杆(40)与第二蜗杆(50)隔着输出轴(33)配置,第二蜗杆(50)与输出轴(33)的距离比第一蜗杆(40)与输出轴(33)的距离短。

Description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具有该致动器的灯具。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适当地具有能够使出射的光的方向变更的功能。从车辆用前照灯出射的光的方向优选根据例如乘员或装载物的重量变化、加减速导致的车辆姿势的变化,向上下方向变化。另外,优选在车辆向左右回转时,从车辆用前照灯出射的光的方向配合其回转而向左右摆动,而照亮车辆的行进方向。作为实现这样的变更光的出射的方向的功能的方法,例如使用使具有光源的灯单元自由移动的致动器的方法。该致动器构成为通过使灯单元移动而使从灯单元出射的光的方向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致动器,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与灯单元连接的输出轴、使该输出轴绕规定的旋转轴旋转的蜗杆齿轮、使输出轴向与该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蜗杆齿轮。该致动器通过将使输出轴旋转的机构与使输出轴向与该旋转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机构一体,来谋求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79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致动器包括:具有输出轴的输出部;沿着与所述输出轴垂直的面延伸的第一蜗杆以及第二蜗杆;所述输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使所述输出轴绕规定的旋转轴旋转的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使所述输出轴沿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隔着述输出轴配置,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输出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输出轴的距离短。
在上述致动器中,第二蜗杆与设于输出部的移动机构啮合而使输出轴向与输出轴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此时,向旋转轴施加第二蜗杆的旋转方向的力。但是,上述致动器由于输出轴与第二蜗杆的距离短,因此从第二蜗杆向输出轴传递的上述力小,抑制输出轴的晃动。
另外,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形成于所述输出部中的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对的面,并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斜齿齿条。
斜齿齿条即便与该斜齿齿条啮合的蜗杆的距离近,也容易确保具有该斜齿齿条的部件与该蜗杆的相对移动范围。因此,作为使输出轴沿规定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通过使用形成于输出部的斜齿齿条,即便将斜齿齿条设置在靠近输出轴的位置,也容易确保输出轴的移动范围。因此,由于第二蜗杆与输出轴容易接近,因此更容易抑制输出轴的晃动。
另外,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所述斜齿齿条形成在连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蜗杆的最短的线上。
作为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斜齿齿条形成在连结输出轴与第二蜗杆的最短的线上,因此斜齿齿条与第二蜗杆啮合的作用点与输出轴的距离接近,更容易抑制输出轴的晃动。
另外,上述致动器优选具有回路基板,并在所述回路基板的一面侧配置有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二蜗杆,配置在所述回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中的、比配置所述第一蜗杆或所述第二蜗杆的位置更突出配置的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蜗杆的与所述输出轴相反的一侧。
在通过使第二蜗杆靠近输出轴侧配置而产生的空间配置径向部件那样的高度高的电子部件,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容易使致动器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灯具具有:上述致动器;具有光源,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灯单元。
通过使与灯单元连接的致动器的输出轴的晃动如上所述那样被抑制,提高灯单元的动作的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具有:轴承;收纳所述轴承的轴承收纳部;所述轴承收纳部具有在使用所述轴承时保持所述轴承的轴承保持空间,在将所述轴承从外部插入所述轴承保持空间时的插通于所述轴承的轴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一轴心方向,将使用所述轴承时的插通于所述轴承的轴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二轴心方向时,所述第一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心方向为彼此相交的方向,所述轴承保持空间为,以插通于所述轴承的轴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一轴心方向变为所述第二轴心方向的方式使所述轴承能够旋转的空间,形成所述轴承保持空间的内壁限制在使用所述轴承时,所述轴承向所述第二轴心方向的移动。
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保持于轴承保持空间内的轴承至少能够在插通于轴承的轴的长度方向从第一轴心方向变为第二轴心方向的范围内旋转。即,轴承在轴承保持空间,能够绕轴承中心旋转一定程度。因此,利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即便插入轴承的轴的方向相对于规定的朝向倾斜一定程度,由于保持在轴承保持空间内的轴承能够追随该轴的倾斜,因此轴的轴对齐变得容易。另外,插入轴承时的朝向与使用时的朝向不同,在使用轴承的朝向中,轴承向轴承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即便不使用其他部件也能进行轴承的插入以及固定。
另外,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优选所述轴承收纳部中的沿着所述第一轴心方向的一侧在所述轴承从所述外部到达所述轴承保持空间的区间,至少以插通于所述轴承的轴通过的宽度开放。
如上所述,通过使轴承收纳部的一部分开放,能够保持轴插通于轴承的状态使轴承插通到轴承保持空间,并且,能够保持轴插通于轴承的状态,在轴承保持空间使轴承的中心轴从第一轴心方向变为第二轴心方向的方式使轴承旋转。因此,在轴插通于轴承的状态下,支承该轴使轴承移动以及旋转,因此轴承的设置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优选所述轴承的外形为在插通于所述轴承的轴的长度方向上,中央部比两端部更突出的弯曲面。
通过使轴承的外形成为上述曲面,容易在轴承保持空间使轴承旋转。另外,由于轴承的外形为曲面,因此轴承保持空间的内壁与轴承的接触面积容易增大,因此容易限制轴承的移动。
另外,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一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心方向正交。
如上述,轴承在被使用时的朝向中,限制移动。在此,如上所述,利用第一轴心方向与第二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式,由于插入轴承保持空间时的轴承的朝向与使用轴承时的轴承的朝向大不相同,因此容易抑制轴承意外地从轴承保持空间脱落。
另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包括具有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的输出部,所述输出部沿着插通于所述轴承的引导轴移动。
如上所述,利用构造简单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能够制作动作精度高。生产率高的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的灯具包括上述致动器;具有光源,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输出部连接的灯单元。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动作精度高的致动器,使灯单元的动作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固定部件为使旋转部件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体的固定部件,在所述固定部件中,保持所述旋转部件,以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向的移动,所述固定部件具有:以所述旋转部件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旋转部件的内周面;设有卡合于所述支承体的卡合部的外周面。
上述固定部件利用一体的部件兼用作旋转部件的轴承、防脱件。这样,通过使一个部件兼用作旋转部件的轴承和防脱件,容易精度良好地固定旋转部件。
另外,优选上述固定部件通过绕所述旋转轴旋转而使所述卡合部卡合并固定于所述支承体。
通过使固定部件绕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旋转而成为固定于支承体的方式,在将固定部件固定于支承体时,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难以偏离,更容易精度良好地固定旋转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包括:具有输出轴的输出部;使所述输出轴旋转的蜗杆;所述蜗杆利用固定部件限制旋转轴向的移动,并且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输出部,所述固定部件具有:以所述蜗杆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蜗杆的内周面;设有卡合于所述输出部的卡合部的外周面;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卡合部卡合并固定于所述输出部。
利用能够精度良好地固定上述旋转部件的固定部件来固定旋转部件即蜗杆,能够提高被该蜗杆驱动的输出轴的动作精度。
另外,优选上述致动器具有使所述输出轴露出,并收纳所述输出部以及所述蜗杆的框体,所述输出部以及所述蜗杆能够沿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正交的规定的方向一起移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框体抵接,在所述输出部以及所述蜗杆沿所述规定的方向一起移动时,所述固定部件相对于所述框体滑动。
通过在输出部以及蜗杆移动时使固定蜗杆的固定部件与框体抵接而滑动,抑制蜗杆的旋转轴偏离。其结果是,即便在输出部移动时,也能够抑制输出轴的旋转的动作精度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灯具具有:上述致动器;具有光源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灯单元。
通过使与灯单元连接的致动器的输出轴的动作精度如上所那样高,来提高灯单元的动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灯具中的灯单元、致动器以及托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灯单元、致动器以及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省略了第一盖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部件中的一部分扩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仅表示收纳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察的、仅表示收纳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图7中箭头IX所示的方向观察轴承收纳部的示意图。
图10中的(A)是在图7所示的A-A中的向视截面的示意图中,利用虚线表示使用轴承以及引导轴时的样子的图。图10中的(B)是在图7所示的B-B中的向视截面的示意图中,利用虚线使用轴承以及引导轴时的样子的图。
图11中的(A)至图11中的(D)是说明轴承的配置过程的示意图。
图12是框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与图12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框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仅表示固定部件以及支承突起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中的(A)以及图15中的(B)分别是说明从实施方式的灯具出射的光的照射范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的适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灯具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灯具中的灯单元、致动器以及托架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灯单元,致动器以及托架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1至图3以及以下列举的其他图中,为了防止图复杂,有时会省略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是车辆用前照灯。如图1所示,灯具1主要具有灯单元2、致动器20、托架15、框体10。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有时将射出来自灯单元2的光的一侧称作“前”,将其相反侧称作“后”。
<框体10>
框体10具有前罩11、灯壳体12、后罩14。框体10的内侧的空间为灯室LR。灯单元2,托架15,以及致动器20收纳在灯室LR。
灯壳体12的前方开口,以封堵该开口的方式使前罩11固定于灯壳体12。前罩11由透过可视光的材料构成。另外,在灯壳体12的后方形成有比前方小的开口14a。后罩14以封堵该开口14a的方式安装于灯壳体12。
<灯单元2>
灯单元2主要具有光源单元3,反射器4,投影透镜5,透镜支架6,灯罩7,线圈8以及基板9。
光源单元3主要具有可视光发光元件3a,发光控制部3b,散热器3c,以及冷却风扇3d。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3中,可视光发光元件3a为半导体发光元件。可视光发光元件3a出射波长大致为380nm至780nm的光。作为可视光发光元件3a所使用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LD(Laser Diode)、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另外,发光控制部3b控制可视光发光元件3a的发光。此外,可视光发光元件3a也可以是除了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外的发光元件,基于低电力化以及低发热化等观点,可视光发光元件3a优选为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
在散热器3c的一面侧,经由配线基板等,搭载有可视光发光元件3a以及发光控制部3b。另外,在散热器3c的另一面侧,一体设有散热翅片。在具有散热器3c的散热翅片的一侧安装有冷却风扇3d。可视光发光元件3a以及发光控制部3b发出的热向散热器3c传递,散热器3c通过冷却风扇3d冷却,而效率良好地从光源单元3散发热。
反射器4由曲面状的板材构成。反射器4覆盖可视光发光元件3a地固定于光源单元3。反射器4的与可视光发光元件3a对置的面为反射面4a。具体而言,反射面4a以旋转椭圆曲面为基准,在该椭圆曲面的第一焦点以及第二焦点中的第一焦点位置护着其附近的位置配置有可视光发光元件3a。可视光发光元件3a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反射面4a向投影透镜5侧反射。
投影透镜5为非球面平凸透镜,来自可视光发光元件3a的光入射一侧的面即入射面5b为平面状,出射该光一侧的面即出射面5a为向该光的出射方向鼓出的凸面状。另外,在投影透镜5的外周形成有凸缘5c。另外,投影透镜5的后方焦点配置为位于上述反射器4的反射面4a的第二焦点或其附近。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灯单元2中,为PES(Projector EllipsoidSystem)光学系。
透镜支架6为保持投影透镜5的部件。投影透镜5通过使上述凸缘5c焊接于透镜支架6的一端,而固定于透镜支架6。透镜支架6的与投影透镜5侧相反侧的端部利用螺栓6a等固定于光源单元3。
基板9为板状部件,在透镜支架6与光源单元3之间,利用螺栓9a等固定于光源单元3。另外,在基板9形成有使从可视光发光元件3a出射而被反射器4反射的光通过的开口。从可视光发光元件3a出射的光通过该开口向投影透镜5入射。
在基板9中的配置有致动器20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灯单元2与致动器20的连接用凸部2b。另外,在基板9中的与设置有连接用凸部2b一侧的相反侧,设有用于连接灯单元2与托架15的被支承凸部2a。被支承凸部2a具有朝向基板9侧凸出的碗状的曲面。连接用凸部2b为具有在配置有致动器20的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
灯罩7是遮挡来自可视光发光元件3a的光的一部分的部件。灯罩7设于投影透镜5与可视光发光元件3a之间,固定于基板9。可视光发光元件3a发出的光被反射器4反射,该光的一部分向灯罩7照射。向灯罩7照射的光中的一部分被灯罩7遮挡而未向投影透镜5入射,其他一部分被灯罩7反射而入射到投影透镜5。这样,由于灯罩7使来自可视光发光元件3a的光被控制而向投影透镜5入射,因此从投影透镜5出射的光成为所期望的配光图案。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罩7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7a为中心旋转,并利用来自线圈8的动力旋转。这样,通过使灯罩7移动,能够根据灯罩7的旋转程度使配光图案变化。
<托架15>
托架15具有:配置在灯单元2与致动器20之间,具有与灯单元2相对的面和与致动器20相对的面的板状的安装板16;与安装板16连续形成,在正视时,包围灯单元2的框状的框部17。
安装板16具有从灯单元2侧贯通到致动器20侧的贯通孔16a。在贯通孔16a供灯单元2的连接用凸部2b通过。贯通孔16a具有能够通过连接用凸部2b的宽度,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以使得连接用凸部2b沿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如图1所示,安装板16具有从后端向配置致动器20的一侧延伸的支承片16b。在支承片16b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5a。贯通孔15a用于致动器20向托架15安装。
在框部17中的与贯通孔16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具有与被支承凸部2a的上述曲面对应的曲面的槽17a。在槽17a,经由与被支承凸部2a的曲面以及槽17a的曲面对应的形状的滑动部件18a,嵌有被支承凸部2a。并且,通过以覆盖被支承凸部2a的方式使按压部件18b固定于框部17,将灯单元2与托架15连接起来。灯单元2在被支承凸部2a与连接用凸部2b连结的直线上的旋转轴周围,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旋转,并且在与该旋转轴正交的前后方向上,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摆的方式移动,并支承于托架15。
<致动器20>
图4是从致动器20省略了后述第一盖部件94的俯视图。图5是致动器2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将图5所示的部件中的一部分扩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仅表示收纳部件35以及固定部件45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察的、仅表示收纳部件35以及固定部件45的分解立体图。
致动器20主要具有:具有输出轴33的输出部30;沿着与输出轴33垂直的面延伸的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向第一蜗杆40传递驱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60;向第二蜗杆50传递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70;回路基板80;收纳上述结构的框体90。
(输出部30)
输出部30具有输出轴部件31和与输出轴部件31重合的收纳部件35。
如图6所示,输出轴部件31具有:圆盘状的基部32;从基部32的中央向一面侧突出的输出轴33;从基部32的外缘的一部分向与输出轴33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垂下片32a;从垂下片32a与基部32的径向平行地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齿轮部34。
齿轮部34的外缘形成为圆弧状,在该外缘具有斜齿齿轮34a。斜齿齿轮34a与第一蜗杆40啮合,作为使输出轴33绕规定的旋转轴33a旋转的旋转机构发挥作用。斜齿齿轮34a为形成在沿着以旋转轴33a为中心的圆弧的面的斜齿齿轮。
输出轴33是与灯单元2的连接用凸部2b连接的部位。输出轴33为具有基部32侧开口的中空部的有底筒状的部位。另外,输出轴33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连结凸部33b。一对连结凸部33b形成在与旋转轴33a正交的一条直线上。输出轴33插入连接用凸部2b的中空部,一对连结凸部33b分别与连接用凸部2b的未图示的内周面的凹部卡合。这样,通过使输出轴33与连接用凸部2b连接,灯单元2追随输出轴33而旋转或移动。
如图7所示,收纳部件35具有:插入凸部36;齿轮收纳部37;与齿轮收纳部37邻接设置的蜗杆收纳部38;形成在插入凸部36的与设置齿轮收纳部37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的斜齿齿条39。
插入凸部36是插入输出轴33的上述中空部的部位。插入凸部36是比输出轴33的中空部的内径稍小的外径的大致圆筒状。通过将插入凸部36插入输出轴33的中空部,输出轴33相对于收纳部件35,能够相对地绕旋转轴33a旋转,而向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的相对于收纳部件35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即,输出轴33能够相对于收纳部件35,相对地绕旋转轴33a旋转,而在收纳部件35向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时,输出轴33也一起移动。
齿轮收纳部37是在输出轴部件31重合的一侧具有开口,收纳齿轮部34的凹部。齿轮部34从该开口收纳于齿轮收纳部37。另外,齿轮收纳部37具有在输出轴33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离形成的抵接壁37a、37b。抵接壁37a如图4以及图6所示,形成有抵接壁37b的位置在图4中用虚线所示。抵接壁37a、37b分别形成为齿轮部34中的、与输出轴33的旋转方向的端面34b、34c相对的朝向。输出轴33的相对于收纳部件35的相对的绕旋转轴33a的旋转能够在从齿轮部34中的、输出轴33的旋转方向的一个端面34b与抵接壁37a抵接的位置,到齿轮部34中的、输出轴33的旋转方向的另一个端面34c与抵接壁37b抵接的位置的范围。另外,在齿轮收纳部37中的抵接壁37b侧的端部,形成有封堵齿轮收纳部37的上述开口的一部分的盖部37c。在俯视时,在齿轮部34位于与盖部37c重合的位置时,抑制齿轮部34从齿轮收纳部37抜出。例如,在为了检测旋转轴33a的初始位置而使旋转轴33a暂时达到界限地旋转的情况下,在齿轮部34强力地向抵接壁37b按压时,从齿轮收纳部37抜出方向的力可能向齿轮部34作用。但是,通过设置盖部37c,齿轮部34向齿轮收纳部37侧按压,抑制了齿轮部34从齿轮收纳部37抜出。
蜗杆收纳部38为收纳第一蜗杆40的部位,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蜗杆收纳部38中的设有齿轮收纳部37的一侧形成开口38a。收纳在蜗杆收纳部38的第一蜗杆40的一部分从开口38a向齿轮收纳部37侧露出。这样,通过使第一蜗杆40向齿轮收纳部37侧露出,能够使第一蜗杆40与斜齿齿轮34a啮合。
另外,在蜗杆收纳部38中的插入第一蜗杆40的入口侧形成有图7所示的贯通孔38d和图8所示的贯通孔38e。贯通孔38d以及贯通孔38e也可以是形成于蜗杆收纳部38的内周面侧的凹部。
另外,如图7所示,在蜗杆收纳部38的入口侧,以能够配置固定部件45的方式设有固定部38b。固定部件45是将第一蜗杆40固定于收纳部件35的部件。固定部38b利用在蜗杆收纳部38的固定部38b侧的端部连续形成的片38ba和片38bb形成。片38ba与片38bb相对设置,分别形成为沿着与从蜗杆收纳部38的端部开始的蜗杆收纳部38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另外,在片38ba与片38bb的一方的端部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38bc,在片38ba与片38bb的另一方的端部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38bd。在片38bb的蜗杆收纳部38侧的位置形成有向间隙38bc侧开放的槽38be。另外,在槽38be的与蜗杆收纳部38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向片38ba侧突出的凸部38bf。在片38ba中的与间隙38bd侧的蜗杆收纳部38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向片38bb侧突出的凸部38bg。利用凸部38bg和蜗杆收纳部38的端部形成切口38bh。
另外,在蜗杆收纳部38中的与设有固定部38b一侧的相反侧,如图8所示,形成有开口38c。在第一蜗杆40收纳在蜗杆收纳部38时,第一蜗杆40的端部从开口38c露出。
如图7所示,斜齿齿条39是在输出部30中的与第二蜗杆50相对的面形成,并与第二蜗杆50啮合的斜齿齿条。更具体而言,斜齿齿条39形成在收纳部件35中的与第二蜗杆50相对并与第二蜗杆5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上。通过使斜齿齿条39与第二蜗杆50啮合,根据第二蜗杆50的旋转,能够使输出部30向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即,斜齿齿条39作为与第二蜗杆50啮合而使输出轴33向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0中,斜齿齿条39形成在连结输出轴33与第二蜗杆50的最短的线上。作为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斜齿齿条39形成在连结输出轴33与第二蜗杆50的最短的线上,从而使第二蜗杆50与斜齿齿条39啮合的作用点与输出轴33的距离靠近,力容易从第二蜗杆50适当地向输出轴33传递。
为了使输出轴33顺利地向与如上所述的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收纳部件35被配置为长度方向为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的棒状的引导轴100引导而移动。收纳部件35具有配置引导轴100的轴承的轴承收纳部35a、35b。轴承收纳部35a、35b沿收纳部件35的移动方向,即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分离设置。
在轴承收纳部35a配置有作为引导轴100的轴承的轴承101。轴承101的外径与轴承收纳部35a的内径大致相同,轴承101例如通过压入而固定于轴承收纳部35a。
在轴承收纳部35b配置有作为引导轴100的轴承的轴承102。在此,参照图7至图10中的(B),对轴承收纳部35b进行说明。图9是从图7中箭头IX所示的方向观察轴承收纳部35b的示意图。图10中的(A)是在示意表示图7所示A-A的向视截面的图中,利用虚线表示在使用轴承102时的轴承102以及引导轴100的图。图10中的(B)是在示意表示图7所示B-B的向视截面的图中,利用虚线表示在使用轴承102时的轴承102以及引导轴10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轴承102时”表示引导轴100插通于轴承101以及轴承102而使收纳部件35能够沿引导轴100移动的状态。
轴承收纳部35b具有:相对的一对片35da、35db;连结该一对片35da、35db的一方的端部的片35dc;连结一对片35da、35db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片35dd。
利用片35da,片35db以及片35dd的内侧的面,形成轴承收纳部35a侧凸出,壁面凹陷的曲面状的内壁35e。另外,在片35dc的内侧的面形成有曲面状的凹部35f。内壁35e以及凹部35f具有与轴承102的外周面配合的曲面。如图10中的(A)以及图10中的(B)所示,在使用轴承102时,内壁35e以及凹部35f与轴承102抵接。这样,在使用轴承102时,轴承102保持在被内壁35e以及凹部35f包围的轴承保持空间35c内。在使用轴承102时,内壁35e与轴承102的外周面中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抵接,凹部35f与另一侧抵接,因此轴承102的向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内壁35e以及凹部35f在轴承102形成为与外周面配合的曲面状,因此在轴承保持空间35c,轴承102能够旋转。
另外,在内壁35e中的轴承收纳部35a侧形成有开口35g。引导轴100穿过开口35f。
另外,在轴承收纳部35b中的插入轴承102的入口侧,在图7中特殊表示那样,在片35da与片35dd之间的片35dd的入口侧端部开放,另外,在片35dd的入口侧端部形成有槽35h。
另外,在从插入轴承102的入口侧观察轴承收纳部35b时,相对的一对片35da与片35db之间的间隔比轴承102的外径大。另一方面,同样地从插入轴承102的入口侧观察轴承收纳部35b时,片35dc与片35dd的间隔比轴承102的外径小。
接着,对于将轴承102配置于如上所述的轴承收纳部35b的方法,参照从图11中的(A)到图11中的(D)进行说明。从图11中的(A)到图11中的(D)是说明轴承102的配置过程的图。图11中的(A)以及图11中的(B)分别表示将轴承102配置于轴承保持空间35c前的样子,图11中的(C)以及图11中的(D)分别表示轴承102配置于轴承保持空间35c时的样子。另外,图11中的(A)以及图11中的(C)是表示与图10中的(A)相同位置的图,图11中的(B)以及图11中的(D)是表示与图10中的(B)相同位置的图。
如上所述,在轴承收纳部35b中的插入轴承102的入口侧,片35da与片35db的间隔比轴承102的外径大,片35dc与片35dd的间隔比轴承102的外径小。因此,如果轴承102不是规定的朝向,轴承102就不能通过轴承保持空间35c。该规定的朝向与使用轴承102时的朝向不同。
在此,将在能够向轴承保持空间35c通过时的轴承102中插通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一轴心方向y,在图11中的(A)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另外,将在使用轴承102时的轴承102中插通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二轴心方向x,在图11中的(C)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第一轴心方向y和第二轴心方向x是彼此相交的方向。
如图11中的(A)以及图11中的(B)所示,首先将插通于轴承102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一轴心方向y,从外部向轴承保持空间35c插入轴承10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心方向y与旋转轴33a平行,能够向轴承保持空间35c通过时的轴承102的移动方向为与第一轴心方向y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向轴承保持空间35c通过时的轴承102的移动方向为与第一轴心方向y相交的方向即可。并且,在轴承102达到轴承保持空间35c时,如图11中的(C)以及图11中的(D)所示,以向轴承102插通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从第一轴心方向y成为第二轴心方向x的方式,使轴承102旋转。这样一来,能够将轴承102配置于轴承保持空间35c。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中,为了使输出轴顺利移动,使输出轴沿着引导轴移动。该引导轴固定在设于框体的凹部中。但是,该框体的结构部件主要为树脂成型品,因此会由于在该部件的制作中使用的模具的误差、温度变化等而在轴承的设置位置产生误差,要求提高轴的轴对齐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在轴承保持空间35c内的轴承102至少能够在插通于轴承102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从第一轴心方向y成为第二轴心方向x的范围内旋转。即,利用上述轴承102以及轴承保持空间35c,轴承102能够在轴承保持空间35c内绕轴承中心旋转。因此,即便插入轴承102的引导轴100的方向相对于规定的朝向倾斜一定程度,保持在轴承保持空间35c内的轴承102也能够追随该轴的倾斜,因此容易进行引导轴100的轴对齐。即,利用轴承102和轴承收纳空间35c,构成能够自动地进行引导轴100的轴对齐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利用该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例如即便在构成输出部30的部件的制作中所使用的模具的误差、温度变化导致结构部件发生体积变化,也能够使引导轴100追随这些误差、变化。另外,由于插入轴承102时的朝向和使用时的朝向不同,因此在使用轴承102时的朝向中,轴承102向轴承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即便没有其他用于固定轴承102的部件等,也能够进行轴承102的插入以及固定。
在包含如上所述的轴承102以及轴承保持空间35c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沿着第一轴心方向y的一侧在轴承102从外部到达轴承保持空间35c的区间,即图10中的(A)所示的区间D1中,优选至少以插通在轴承102的引导轴100通过宽度进行开放。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收纳部35b中,利用图7进行说明那样,在入口侧,由于片35da与片35db之间被局部开放,并且形成槽35h,因此在上述区间D1,沿着第一轴心方向y的一侧以通过引导轴100的宽度开放。这样,由于轴承收纳部35b的一部分开放,因此如图11中的(A)以及图11中的(D)所示,能够保持引导轴100插通于轴承102的状态将轴承102插入轴承保持空间35c,并且,能够保持使引导轴100插通轴承102的状态,在轴承保持空间35c,以轴承102的中心轴从第一轴心方向y成为第二轴心方向x的方式使轴承102旋转。因此,在使引导轴100插通轴承102的状态下,能够支承着该引导轴100地使轴承102移动以及旋转,因此容易进行轴承102的设置。
另外,在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轴承102的外形如图11中的(A)以及图11中的(D)所示,在插通于轴承102的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上,优选中央部为比两端部突出的弯曲面。通过使轴承102的外形成为上述那样的曲面,在轴承保持空间35c使轴承102容易旋转。另外,通过使轴承102的外形成为曲面,容易使形成轴承保持空间35c的内壁35e、凹部35f与轴承10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容易限制轴承102的移动。
另外,优选第一轴心方向y与第二轴心方向x彼此正交。这样,通过使第一轴心方向y与第二轴心方向x的朝向彼此大不相同,容易抑制轴承102意外地从轴承保持空间35c脱落。
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0设置有具有上述自动调心轴承机构的输出部30,输出部30沿着插通于轴承102的引导轴100移动。如上所述的致动器20使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简单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成为动作精度高,生产率高的致动器。
(第一蜗杆40)
如图6所示,第一蜗杆40在外周具有齿轮42。第一蜗杆40是绕沿着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棒状的旋转部件。另外,在第一蜗杆4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沿着周向的槽43。在槽43嵌有用于将第一蜗杆40固定于收纳部件35的固定部件45。另外,第一蜗杆40成为与形成有槽43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开口的中空状,并以沿着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包围齿轮42的方式具有未图示的中空部。
固定部件45是使第一蜗杆40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收纳部件35的固定部件。收纳部件35是经由固定部件45支承第一蜗杆40的支承体。固定部件45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5b,并且外形大致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除去一部分而将外周面与形成贯通孔45b的内周面连接起来。固定部件45具有弹性,在固定部件45嵌入第一蜗杆40的槽43时,该除去的部分45c扩大,使第一蜗杆40插入贯通孔45b。
另外,固定部件45具有:以能够使第一蜗杆40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一蜗杆40的内周面、设有多个突起的外周面。关于固定部件45的外周面的形状,参照图7以及图8进行说明。
固定部件45中的成为蜗杆收纳部38侧的部分的外径形成为比蜗杆收纳部38的内径细,该部分插入蜗杆收纳部38。在固定部件45的插入蜗杆收纳部38的部分中的外周面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凸部45d、45e。凸部45d、45e设置在与蜗杆收纳部38的贯通孔38d、38e对应的位置。此外,蜗杆收纳部38的入口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使凸部45d、45e引导至贯通孔38d、38e的未图示的槽。另外,在固定部件45中的未插入蜗杆收纳部38而配置于固定部38b的部分的外周面,在成为蜗杆收纳部38侧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凸部45g、45h。凸部45g形成为嵌入切口38bd,凸部45h形成为嵌入槽38be。另外,在凸部45h的与蜗杆收纳部38相反的一侧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图6所示的挂钩(ラッチ)45i(38bd)。另外,在固定部件45的外周面设有凹部45j,45k。凹部45j,45k在将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以及在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在间隙38bc、38bd露出。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露出的凹部45j,45k,由于力施加于凹部45j,45k而容易使固定部件45旋转,因此固定部件45的固定以及拆卸变得容易。
在将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凸部45g位于间隙38bd,并且,以凸部45h位于间隙38bc的方式使固定部件45向蜗杆收纳部38侧按压。然后,通过使固定部件45旋转,凸部45d嵌入贯通孔38d,凸部45e嵌入贯通孔38e,凸部45g嵌入切口38bh,凸部45h嵌入槽38be,挂钩45i嵌入凸部38bf,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
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省略第一蜗杆40,在固定部件45嵌入第一蜗杆40的槽43的状态下与第一蜗杆40一起插入蜗杆收纳部38,通过使固定部件45绕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旋转,如上所述,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固定部件45以暂时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第一蜗杆40旋转而固定部件45不旋转程度的力,固定于收纳部件35。这样,固定部件45嵌入第一蜗杆40的槽43,并且固定于收纳部件35,从而以限制第一蜗杆40向旋转轴向移动的方式保持第一蜗杆40。
如上述,固定部件45兼用作第一蜗杆40的轴承和防脱件。该第一蜗杆40、以下详细叙述的其他蜗杆为了发挥向输出轴33传递驱动力的作用,需要精度良好地固定。通过使固定部件45兼用作第一蜗杆40的轴承和防脱件,容易使第一蜗杆40精度良好地固定于收纳部件35。这样,通过使第一蜗杆40精度良好地固定,容易从第一蜗杆40向输出部30适当地施加力,能够提高输出轴33的旋转的动作精度。另外,通过将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使固定部件45绕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旋转,从而在将固定部件45固定于收纳部件35时,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的位置难以偏离,能够更加精度良好地固定第一蜗杆40。
(第一驱动机构60)
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机构60具有轴部件61、传递齿轮62、马达63。
如图6所示,轴部件61为绕沿着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棒状的旋转部件。轴部件61具有:插入上述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的轴部61a;设于与轴部61a的插入第一蜗杆4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斜齿轮部61c;沿着形成于齿轮部61c的与轴部61a相反的一侧的周向的槽61d。在槽61d嵌入有用于将轴部件61固定于框体90的固定部件64。
轴部61a在外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多个突起部61b。另外,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具有沿着与多个突起部61b卡合的长度方向的槽。轴部61a在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内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轴部件61和第一蜗杆40能够相对地沿长度方向移动。另外,在轴部61a插入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的状态下,轴部61a的各个突起部61b嵌入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内的各个槽,限制轴部61a与第一蜗杆40的相对旋转。因此,轴部件61能够与第一蜗杆40一起绕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旋转。因此,斜齿轮部61c的旋转轴与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同。
固定部件64是将轴部件61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体即框体90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64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4b,并且外形为大致四边形。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切除一部分而将外周面和形成贯通孔64b的内周面连接起来。固定部件64具有弹性,在将固定部件64嵌入轴部件61的槽61d时,该切除的部分64c扩宽,轴部件61插入贯通孔64b。另外,固定部件64具有:以轴部件61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轴部件61的内周面;向沿着外形四边形中的与切口部分64c相对的一边形成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64a。固定部件64以嵌入轴部件61的槽61d的状态固定于框体90。这样,固定部件64嵌入轴部件61的槽61d并且固定于框体90,从而限制轴部件61向旋转轴向移动地保持轴部件61。
如上述,固定部件64兼用作轴部件61的轴承和防脱件。由于固定部件64兼用作轴部件61的轴承和防脱件,因此容易将轴部件61精度良好地固定于框体90。这样,通过精度良好地固定轴部件61,容易从轴部件61向第一蜗杆40适当地施加力,能够提高输出轴33的动作精度。
如图5所示,马达63具有:具有线圈的芯组件63a、配置于芯组件63a的中心的轴承63b;覆盖芯组件63a的转子部件63c。转子部件63c具有:配置为覆盖芯组件63a的外周的圆筒状的磁铁63d;配置为覆盖磁铁63d的一方的端部的盖部件63e;固定于盖部件63e并插通于轴承63b的轴63f。另外,在盖部件63e的配置芯组件63a一侧的相反侧设有使旋转轴与轴63f一致的平齿轮63g。
传递齿轮62具有:平齿轮62a;从平齿轮62a的中心向一方的面侧突出设置,并使平齿轮62a与旋转轴的方向一致的蜗杆62b;在中心具有沿着旋转轴的贯通孔。传递齿轮62配置为,平齿轮62a与转子部件63c的平齿轮63g啮合,蜗杆62b与轴部件61的斜齿轮部61c啮合。
(第二蜗杆50)
第二蜗杆50为绕沿着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棒状的旋转部件。如图5所示,第二蜗杆50在外周具有齿轮52。另外,在第二蜗杆5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沿着周向的槽53。在槽53嵌入有用于将第二蜗杆50固定于框体90的固定部件55。另外,第二蜗杆50与第一蜗杆40同样地具有中空部。
固定部件55是使第二蜗杆50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体即框体90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55与固定部件6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固定部件55兼用作第二蜗杆50的轴承和防脱件。通过使固定部件55兼用作第二蜗杆50的轴承和防脱件,容易将第二蜗杆50精度良好地固定于框体90。这样,通过精度良好地固定第二蜗杆50,容易从第二蜗杆50向输出部30适当地施加力,能够提高输出轴33的动作精度。
(第二驱动机构70)
图5所示,第二驱动机构70具有:轴部件71、传递齿轮72、马达73。
轴部件71为绕沿着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棒状的旋转部件,具有与轴部件61同样的结构。轴部件71的轴部插入第二蜗杆50的中空部,轴部件71与第二蜗杆50一起能够绕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旋转。另外,轴部件71具有与第二蜗杆50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同的蜗杆部。另外,轴部件71利用固定部件74固定于框体90。
固定部件74为使轴部件71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体即框体90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74与固定部件6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固定部件74兼用作轴部件71的轴承、防脱件。通过使固定部件74兼用作轴部件71的轴承和防脱件,容易将轴部件71精度良好地固定于框体90。该这样,通过精度良好地固定轴部件71,容易从轴部件71向第二蜗杆50适当地施加力,能够提高输出轴33的动作精度。
马达73与马达63结构相同,马达73具有芯组件,轴承以及转子部件,该转子部件具有平齿轮。
传递齿轮72与传递齿轮62的结构相同,具有平齿轮以及蜗杆。该平齿轮与马达73的平齿轮啮合,该蜗杆与轴部件71的蜗杆部啮合。
(回路基板80)
在回路基板8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规定的图案的回路,并搭载有电子部件81、82、83以及连接器84等。电子部件81、82、83是在配置于回路基板80上的电子部件中的大的部件。电子部件81、82、83为例如径向部件,电子部件81以及电子部件82为例如电容器,电子部件83为例如线圈。连接器84在回路基板80上配置于前方的中央部。
(框体90)
图12为框体90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与图12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框体90的分解立体图。框体90具有框体主体91、配置于框体主体91的一侧的第一盖部件94和配置于框体主体91的另一侧的第二盖部件95。框体主体91具有包围中板部92与中板部92的外周的框部93。框部93设置为向中板部92的第一盖部件94侧以及第二盖部件95侧延伸。第一盖部件94覆盖由中板部92的一个面和框部93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第二盖部件95覆盖由中板部92的另一个面和框部93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
中板部92为外形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位于该长方形的一对长边中的一个长边的两端的角部进行圆角处理,位于另一个长边的两端的角部进行切口处理。另外,进行切口处理的角部中的一方的角部附近形成有向第一盖部件94侧突出的凸部92c。在形成凸部92c的部分,中板部92与第一盖部件94之间变窄,中板部92与第二盖部件95之间扩宽。
框部93形成为包围上述形状的中板部92的外周。并且,在框部93中的包围中板部92的进行了切口处理的角部的部分,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被安装片91a。一对被安装片91a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另外,在框部93中的与连接器84重合的位置以覆盖连接器84的方式设有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罩部93a。另外,框部93中的与设有连接器罩部93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外形为筒状的筒状凸部93b。在框部93的外周面中的未形成被安装片91a、连接器罩部93a以及筒状凸部93b的部分,在中板部92的周向上彼此隔开地设有多个卡定凸部93c。另外,框部93的内周面中的第二盖部件95侧,在中板部92的周向彼此隔开地形成有多个凹部93d。
第一盖部件94具有覆盖框体主体91的一方的大部分的板状的盖主体部94a。在将第一盖部件94覆盖于框体主体91时的俯视中,在第一盖部件94中的与形成于框部93的多个卡定凸部93c重合的位置,设有以从盖主体部94a的外周与框部93重合的方式延伸的多个卡定片94c。多个卡定片94c分别具有孔,在各个卡定片94c的该孔中卡定有卡定凸部93c,第一盖部件94固定于框体主体91。
另外,在盖主体部94a,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94b。在贯通孔94b插入有输出轴33。因此,框体90使输出轴33露出而收纳输出部30等。贯通孔94b具有能够插入输出轴33的宽度、能够允许输出轴33如上所述那样移动的长度。
另外,第一盖部件94在与被安装片91a、91a重合的位置具有被安装片94d、94d。被安装片94d、94d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被安装片91a、91a的贯通孔重合。
第二盖部件95具有与回路基板80大致相同的外形。在第二盖部件95的框体主体91侧的面的外缘部连续地设有具有与框部93的内周重合的外周的凸部95a。通过将设于该凸部95a的爪95b嵌入设于框部93的内周面的凹部93d,第二盖部件95固定于框体主体91。
接着,对框体90内的各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框体主体91与第一盖部件94之间配置有输出部30、第一蜗杆40、第二蜗杆50、第一驱动机构6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70等。具体如下所述。
如图12所示,在从中板部92的第一盖部件94侧的面的中央靠近凸部92c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排成一条直线地设有支承突起111、112、113。支承突起111设置在设有连接器罩部93a的一侧,支承突起113设置在设有筒状凸部93b的一侧,支承突起112设于支承突起111与支承突起113之间。
支承突起113具有与固定部件74的外形配合的槽。为了说明固定部件74向支承突起113固定的固定方法,在图14中表示仅具有固定部件74以及支承突起11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4所示,在形成于支承突起113的槽中的插入固定部件74的凸部74a的位置,与凸部74a的形状对应地形成有向支承突起113的厚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的一对支承部113a。利用该一对支承部113a,限制凸部74a的移动,固定部件74容易固定于支承突起113。固定部件74在嵌入轴部件71的状态下,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插入支承突起113的槽而限制旋转地被固定,来固定轴部件71的位置。
另外,固定部件55与固定部件74同样地固定于支承突起111。即,支承突起111具有与固定部件55的外形配合的槽,固定部件55以嵌入第二蜗杆50的状态,通过插入该槽而抑制旋转地被固定,来固定第二蜗杆50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55以及固定部件74固定为固定部件74的凸部74a和固定部件55的凸部相对于第二蜗杆50以及轴部件71彼此位于相反侧。
此外,第二蜗杆50以及轴部件71以在第二蜗杆50的中空部插入有轴部件71的轴部的状态固定。并且,在支承突起112具有的槽中,以第二蜗杆5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二蜗杆50中的未形成齿轮52的部分。
输出部30以组装有结构部件的状态配置在框体主体91与第一盖部件94之间。即,如图6所示,输出轴部件31与收纳部件35重合,轴承101,轴承102,引导轴100,第一蜗杆40,以及固定部件45安装于收纳部件35,嵌入有固定部件64的轴部件61的轴部61a成为插入第一蜗杆40的中空部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引导轴100以及固定部件64被设于框体90的支承突起等支承。具体如下所述。
在中板部92的第一盖部件94侧的面的大致中央具有支承突起114。支承突起114在配置输出部30时,通过支承引导轴100而容易进行输出部30的组装。另外,框部93中的形成有筒状凸部93b的位置的内周面向外周面侧突出而形成凹部115,并且在该凹部115具有连续的槽的支承突起116形成于中板部92。在凹部115以及支承突起116的槽支承有引导轴100的一方的端部。另外,在框部93中的形成有连接器罩部93a的位置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外周面侧凹陷的未图示的凹部,在该凹部支承有引导轴100的另一端部。另外,在中板部92的第一盖部件94侧的面形成有具有与固定部件64的外形配合的槽的支承突起117,固定部件64插入该槽,固定部件64被固定为抑制旋转。这样一来,输出部30配置在框体主体91与第一盖部件94之间。
如图5所示,在马达63中,从中板部92立于第一盖部件94侧的筒状突起118插入芯组件63a的中心而被固定。另外,马达73与马达63同样地,固定在从中板部92立于第一盖部件94侧的筒状突起119。另外,传递齿轮62插入销121,销121的一方的福安不插入形成于中板部92的凹部120,传递齿轮72插入销123,销123的一方的端部插入形成于中板部92的凹部122。此外,销121与传递齿轮62的旋转轴重合,销123与传递齿轮72的旋转轴重合。
如上所述,各部件配置在框体主体91与第一盖部件94之间。此外,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配置为旋转轴与引导轴100的长度方向平行。另外,马达63,马达73,传递齿轮62以及传递齿轮72相对于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配置在与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上所述,在配置有各部件的框体主体91被第一盖部件94覆盖时,利用设于盖主体部94a的框体主体91侧的面的突起,使配置于框体主体91的部件被按压。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盖主体部94a的框体主体91侧的面形成有:与固定部件45抵接的肋130、与固定部件55抵接的凸部131、与固定部件64抵接的凸部132、与固定部件74抵接的凸部133、与销121抵接的凸部134以及与销123抵接的凸部135。这样,通过使兼用作轴承的固定部件45、固定部件55、固定部件64以及固定部件74被中板部92和第一盖部件94夹着固定,抑制第一蜗杆40、第二蜗杆50、轴部件61以及轴部件71的旋转轴晃动,提高输出轴33的旋转或移动的动作精度。另外,通过使销121以及销123被中板部92和第一盖部件94夹着固定,抑制传递齿轮62以及传递齿轮72的上浮,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力难以适当地从第一驱动机构6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70向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传递。
此外,由于固定部件45伴随输出部30的移动而移动,因此与固定部件45抵接的肋130跨过固定部件45的移动范围整个区域设置。即,通过伴随输出部30的移动而使第一蜗杆40移动,固定部件45也一起向与输出轴33的旋转轴33a正交的规定方向移动,但在如上所述那样固定部件45移动期间,固定部件45与肋130抵接。因此,输出部30以及第一蜗杆40一起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时,固定部件45相对于框体90滑动。这样,在输出部30移动时,通过使固定部件45与框体90抵接而滑动,抑制第一蜗杆40的旋转轴偏移。其结果是,即便在输出部30移动时,也能够提高输出轴33的旋转的动作精度。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45具有作为轴承作用,因此由难以磨损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固定部件45的材料,例如聚缩醛。
另外,在盖主体部94a形成有插入凹部115的突起136。通过将突起136插入凹部115,利用突起136使引导轴100向连接器罩部93a侧按压,抑制引导轴100的位置偏移。
如图5所示,在框体主体91与第二盖部件95之间,配置有配置于回路基板80以及回路基板80上的电子部件81、82、83以及连接器84等部件。回路基板80通过使设于中板部92的第二盖部件95侧的突起80a压入形成于回路基板80的贯通孔80b,并且将设于中板部92的第二盖部件95侧的突起80d压入形成于回路基板80的缺口80e,而固定于框体主体91与第二盖部件95之间。此外,突起80a的端部插入第二盖部件95的凹部80c,突起80d的端部插入第二盖部件95的凹部80f。
此外,配置于回路基板80上的电子部件中的比配置第一蜗杆40或第二蜗杆50的位置更突出配置的电子部件81、82、83配置在与第二蜗杆50的输出轴33的相反侧。具体而言,电子部件81、82、83配置在由凸部92c形成的空间。如上所述,在通过使第二蜗杆50靠近输出轴33侧配置,第二蜗杆50靠近输出轴33侧配置而形成的空间配置有径向部件即电子部件81、82、83,有效利用框体90内的空间,容易使致动器20小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0中,径向部件即电子部件81、82、83,马达63以及马达73等相对于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这样,通过将构成致动器20的部件中的体积大的部件相对于第一蜗杆40以及第二蜗杆50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缩短致动器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如果缩短致动器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能够缩短灯具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因此具有扩大车内空间等的优点。
接着,对致动器20向托架15安装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致动器20的框体90具有筒状凸部93b、被安装片91a、91a以及被安装片94d、94d。在将致动器20向托架15安装时,首先,如图1所示,将筒状凸部93b插入托架15的贯通孔15a。然后,以筒状凸部93b为支点,以使致动器20向托架15侧按压的方式旋转,如图3所示,将螺栓15c插入被安装片91a、91a以及被安装片94d、94d的贯通孔而将该螺栓15c螺入托架15,能够将致动器20固定于托架15。这样,致动器20利用设于连接器84的两侧的被安装片91a、91a以及被安装片94d、94d,设置在连接器84的相反侧的筒状凸部93b,通过三点支承于托架15。
接着,对致动器20以及灯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未图示的电源回路经由连接器84向马达63通电而使马达63旋转时,传递齿轮62以及轴部件61联动旋转,向第一蜗杆40传递驱动力。并且,在第一蜗杆40旋转时,具有与第一蜗杆40啮合的斜齿齿轮34a的输出轴部件31旋转。即,输出轴33旋转。通过使输出轴33旋转,经由连接用凸部2b连接的灯单元2旋转。这样,通过使灯单元2旋转,来自灯单元2的光的照射范围改变。图15中的(A)是表示在灯单元2旋转时的来自灯单元2的光的照射范围的变化的图。例如,在来自灯单元2的光照射最初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输出轴33旋转而使灯单元2旋转,能够根据其旋转方向照亮虚线或点线所表示的范围。
另一方面,在从未图示的电源回路经由连接器84向马达73通电而使马达73旋转时,传递齿轮72以及轴部件71联动旋转,向第二蜗杆50传递驱动力。并且在第二蜗杆50旋转时,具有与第二蜗杆50啮合的斜齿齿条39的收纳部件35沿与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即,输出轴33沿与旋转轴33a正交的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使输出轴33如上所述地移动,经由连接用凸部2b连接的灯单元2以被支承凸部2a为支点向前或后晃动。这样,灯单元2向前或后晃动,从而改变来自灯单元2的光的照射范围。图15中的(B)是表示在灯单元2向前或后晃动时的来自灯单元2的光的照射范围的变化的图。例如,在来自灯单元2的光照射最初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输出轴33向前移动并使灯单元2向前晃动,能够提高光的出射方向而照射由点线表示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使输出轴33向后移动并使灯单元2向后晃动,能够降低光的出射的方向而照射由虚线所示的范围。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中,为了使输出轴旋转或移动,使用隔着输出轴设置的一对蜗杆。这些蜗杆在使输出轴旋转或移动时,绕与输出轴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的旋转轴旋转。该蜗杆的旋转经由齿轮等变换为规定的方向的力而向输出轴传递,使输出轴旋转或移动。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中,具有蜗杆、输出轴的部件在蜗杆与输出轴之间,在与输出轴的旋转轴平行的面内接触。因此,在蜗杆旋转时,相对于输出轴的旋转轴平行地,近方向的力施加在输出轴。在施加在输出轴上的如上所述的力增大时,可能在输出轴产生晃动。
另一方面,如上述,在致动器20中,第二蜗杆50与设于输出部30的移动机构即斜齿齿条39啮合而使输出轴33向与输出轴33的旋转轴33a正交的方向移动。斜齿齿条39在输出部30与第二蜗杆50之间形成于与输出轴33的旋转轴33a平行的面。因此,这样,在利用第二蜗杆50使输出轴33移动时,第二蜗杆50旋转,向输出轴33施加相对于输出轴33的旋转轴33a平行,近方向的力。但是,致动器20由于输出轴33与第二蜗杆50的距离短,因此从第二蜗杆50向输出轴33传递的第二蜗杆50的旋转方向的力小,抑制输出轴33的晃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0中,作为使输出轴33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用形成于输出部30的斜齿齿条39。斜齿齿条即便缩短与该斜齿齿条啮合的蜗杆的距离,也容易确保具有该斜齿齿条的部件与该蜗杆的相对的移动范围。因此,作为使输出轴33沿规定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通过使用形成于输出部30的斜齿齿条39,即便将斜齿齿条39设于接近输出轴33的位置,也容易确保输出轴33的移动范围。因此,由于第二蜗杆50与输出轴33容易接近,因此更容易抑制输出轴33的晃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抑制连接于灯单元2的致动器20的输出轴33的晃动,从而提高灯单元2的动作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移动机构不限于斜齿齿条。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作为移动机构通过使用斜齿齿条,容易抑制输出轴的晃动。另外,作为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斜齿齿条的形成位置只要是能够与第二蜗杆啮合的位置即可,不做特殊限定,优选如上所述那样,斜齿齿条形成在连结输出轴与第二蜗杆最短的最短的线上。另外,电子部件的配置位置也不做限定,基于致动器的小型化、缩短前后方向的长度等观点,优选电子部件设于上述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轴承收纳部中的沿着第一轴心方向的一侧以在轴承从外部到达轴承保持空间的区间内,至少以插通于轴承的轴通过的宽度开放为例进行了说明,轴承收纳部也可以不不以上述方式开放。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能够容易地设置轴承等观点,优选如上述那样使轴承收纳部的一部分开放。另外,构成自动调心轴承机构的轴承的外形不做特殊限定。另外,在自动调心轴承机构中,第一轴心方向与第二轴心方向只要是相交的方向即可,不限于第一轴心方向与第二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式。
另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前照灯的致动器使用自动调心轴承机构的情况进行了例示,自动调心轴承机构的用途以及致动器的用途不做特殊限定。
另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的方式进行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固定部件只要在外周面具有能够与支承旋转部件的支承体卡合的卡合部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是使支承体具有凸部,并且在固定部件的外周面形成与该凸部卡合的凹部的方式。
另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滑动的方式进行了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固定部件不限于利用具有滑动性的材料构成的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固定部件用于车辆用前照灯,本发明的固定部件的用途只要是将绕沿着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棒状的旋转部件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体的用途,不做特殊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车辆用前照灯使用致动器的情况,致动器的用途不做特殊限定。
以上,根据本发明,提供在轴的轴对齐容易的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能够精度良好地固定蜗杆那样的旋转部件的固定部件,抑制输出部的晃动的致动器,以及具有该致动器的灯具。这些自动调心轴承机构,固定部件,致动器以及灯具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等。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前照灯(灯具)
2···灯单元
3···光源单元
10···框体
15···托架
20···致动器
30···输出部
33···输出轴
33a···旋转轴
34a···斜齿齿轮(旋转机构)
35b···轴承收纳部
35c···轴承保持空间
35e···内壁
39···斜齿齿条(移动机构)
40···第一蜗杆
45···固定部件
50···第二蜗杆
60···第一驱动机构
64···固定部件
70···第二驱动机构
80···回路基板
81、82、83···电子部件
90···框体
91···框体主体
94···第一盖部件
95···第二盖部件
100··引导轴
102···轴承

Claims (4)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输出轴的输出部;
沿着与所述输出轴垂直的面延伸的第一蜗杆以及第二蜗杆;
所述输出部具有:
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使所述输出轴绕规定的旋转轴旋转的旋转机构;
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使所述输出轴沿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凸缘;
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隔着所述输出轴配置,
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输出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输出轴的距离短,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形成于所述输出部中的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对的面,并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斜齿齿条,
所述凸缘在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斜齿齿条整体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齿齿条形成在连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蜗杆的最短的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回路基板,并在所述回路基板的一面侧配置有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二蜗杆,
配置在所述回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中的、比配置所述第一蜗杆或所述第二蜗杆的位置更突出配置的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蜗杆的与所述输出轴相反的一侧。
4.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具有光源,并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灯单元。
CN201680071974.6A 2015-12-25 2016-12-02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Active CN108368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3500 2015-12-25
JP2015-253499 2015-12-25
JP2015253499 2015-12-25
JP2015253500 2015-12-25
JP2015253501 2015-12-25
JP2015-253501 2015-12-25
PCT/JP2016/085932 WO2017110426A1 (ja) 2015-12-25 2016-12-02 固定部材、自動調心軸受機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923A CN108368923A (zh) 2018-08-03
CN108368923B true CN108368923B (zh) 2021-09-10

Family

ID=5908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974.6A Active CN108368923B (zh) 2015-12-25 2016-12-02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2049B2 (zh)
EP (1) EP3396205A4 (zh)
JP (1) JP6760965B2 (zh)
CN (1) CN108368923B (zh)
WO (1) WO2017110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0118B2 (en) * 2016-12-19 2022-03-22 Kiekert Ag Vehicle door lock with gear thrust retainer
FR3062612B1 (fr) * 2017-02-06 2020-10-02 Valeo Vision Module opt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rrouillage en position d'un composant du module par un element d'enserrement elastiquement deformable
US20180334082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Kun Chau Hua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6949069B2 (ja) * 2019-03-14 2021-10-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FR3103425B1 (fr) * 2019-11-27 2022-11-04 Psa Automobiles Sa Projecteur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support multifonction et véhicule associ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765A (ja) * 1996-07-10 1998-01-27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1162080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119161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201535481U (zh) * 2009-08-07 2010-07-28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灯自动转向调光系统的旋转执行器
CN202806532U (zh) * 2012-09-21 2013-03-2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
CN103782087A (zh) * 2011-09-07 2014-05-0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CN104819436A (zh) * 2014-02-03 2015-08-0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致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5160A (en) * 1960-01-25 1962-05-15 Dietz Co R E Remote controlled spotlight
JPH0418913Y2 (zh) * 1987-07-17 1992-04-28
JPH0628354Y2 (ja) * 1988-04-26 1994-08-0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光軸調整装置
GB9124030D0 (en) * 1991-11-12 1992-01-02 Johnson Electric Sa A self-aligning bearing
JPH06307503A (ja) * 1993-04-26 1994-11-01 Meikoo Eng Kk トルクアクチュエータ用手動装置
JP2000355245A (ja) * 1999-06-14 2000-12-26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2001234938A (ja) * 2000-02-24 2001-08-31 Asmo Co Ltd 軸受の保持構造
JP2002040314A (ja) * 2000-07-21 2002-02-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の駆動機構
JP2005030462A (ja) * 2003-07-09 2005-02-03 Koyo Seiko Co Ltd 歯車、これを用いた減速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67321B2 (ja) * 2005-10-06 2011-04-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JP4656663B2 (ja) * 2006-11-08 2011-03-2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のエイミング装置及び車輌用灯具
JP4761563B2 (ja) * 2006-11-13 2011-08-3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及び車輌用灯具の光軸調整装置
JP4761562B2 (ja) * 2006-11-13 2011-08-3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CN201382346Y (zh) * 2007-11-21 2010-01-13 朱先利 车辆安全转弯灯及配套装置
JP2009183033A (ja) * 2008-01-29 2009-08-13 Asmo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ランプ装置
EP2305514B1 (en) * 2008-06-04 2019-04-10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Headlight aiming system
JP5203904B2 (ja) * 2008-12-02 2013-06-0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ランプ装置
KR101130983B1 (ko) * 2009-11-30 2012-03-28 주식회사 은하 하나의 유성기어체를 이용한 스프링리턴밸브 액추에이터
JP5779479B2 (ja) 2011-11-11 2015-09-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JP5972657B2 (ja) * 2012-05-11 2016-08-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765A (ja) * 1996-07-10 1998-01-27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1162080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119161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201535481U (zh) * 2009-08-07 2010-07-28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灯自动转向调光系统的旋转执行器
CN103782087A (zh) * 2011-09-07 2014-05-0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致动器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CN202806532U (zh) * 2012-09-21 2013-03-20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
CN104819436A (zh) * 2014-02-03 2015-08-0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6205A4 (en) 2019-11-20
US20180372149A1 (en) 2018-12-27
WO2017110426A1 (ja) 2017-06-29
CN108368923A (zh) 2018-08-03
JP6760965B2 (ja) 2020-09-23
US10962049B2 (en) 2021-03-30
EP3396205A1 (en) 2018-10-31
JPWO2017110426A1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8923B (zh) 固定部件,自动调心轴承机构,致动器以及灯具
EP2508795B1 (en) Vehicular headlamp
JP4671852B2 (ja) 車両用灯具
WO2016189907A1 (ja)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
US10442345B2 (en) Vehicular lamp and light source unit
JP6441823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081519B2 (ja)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
CN110114613B (zh) 灯装置
US20130141930A1 (en) Vehicular headlamp
JP2007091119A (ja) 照明装置
CN109073182B (zh) 发光单元和车辆用灯具
JP6503775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07448859B (zh) 机动车辆照明和/或信号指示装置
JP608111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JP4163591B2 (ja) 室内照明灯
JP2006286262A (ja) 車両用ランプ
JP5859893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WO2023085227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JP5859892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12209112A (ja) ドアミラー用灯具
JP2023072810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088893B2 (ja) ライン照明装置
JP2005129286A (ja) 室内照明灯
JP202307280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JP2005129287A (ja) 室内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