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5987A -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5987A
CN103755987A CN201410024241.XA CN201410024241A CN103755987A CN 103755987 A CN103755987 A CN 103755987A CN 201410024241 A CN201410024241 A CN 201410024241A CN 103755987 A CN103755987 A CN 103755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polyimide
heat
solution
polyam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42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浩
刘发喜
庄永兵
朱艾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ingcheng Electrica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ingcheng Electr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ingcheng Electr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ingcheng Electr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242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5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5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I)与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的混合物在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及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生成中间体聚酰胺酸。随即加入适量带水剂二甲苯或氯苯,在混合溶液的回流温度下,得到均相的聚酰亚胺溶液。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缓慢冷却、脱膜即得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传统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过程中聚酰胺酸胶液贮存时间短的缺点,且制备过程对设备与环境的条件要求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直接采用高可溶性聚酰亚胺粉末配制溶液来制备高耐热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体涉及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及利用其制备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电子书、电子标签、光电传感器等光电器件材料进一步朝向轻质化、大型化、超薄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硬质的基板材料如玻璃等因硬脆而存在加工、运输的先天缺陷,因而无法满足未来光电子材料的这种发展要求。聚合物透明基板材料除具有玻璃基透明材料的高透明性能外,还具有诸如柔韧、质轻、可挠曲、耐冲击及易于大面积生产、便于运输等优点,因此它们作为新一代光电基板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商业化的高透明聚合物材料的主要品种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及聚醚砜等。虽然它们具有非常优异的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透明性,但此类聚合物材料的耐热差而限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因而是高温透明薄膜材料的首选结构。但是,传统的芳香聚酰亚胺由于分子链内及分子链间形成强的电荷转移络合作用而导致由其制备的薄膜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光吸收,透光性较差且外观呈特有的黄色或棕色。因此,为得到适用于光电子领域基板材料使用的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须进行特殊分子结构设计与调控。增强聚酰亚胺透明性的常用分子设计与改性手段主要有阻断或降低分子链内的共轭程度(如降低二胺给电子能力与二酐吸电子能力,引入强电负性的含氟取代基或侧基,引入砜基等强吸电子基团,引入非平面扭曲结构、引入间位取代结构等)及减弱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如引入大的侧基以减小分子链间有序堆砌及其堆砌密度等)。
最早报道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是由4,4'-(2,2-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酐(6FDA)和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制备的含氟聚酰亚胺,其表现良好的透明性(初始透光波长为350nm,在可见光区的透光率达到90%)和耐热性(Tg高达335℃)(MatsuuraT,HasudaY,NishiS,etal.Polyimidederived from2,2'-bis(trifluoromethyl)-4,4'-diaminobiphenyl.1.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polyimides prepared with2,2'-bis(3,4-dicarboxyphenyl)hexafluoropropane dianhydride or pyromelliticdianhydride[J].Macromolecules,1991,24(18):5001-5005)。在分子主链或侧基上引入更多含氟基团可进一步显著降低薄膜的初始透光波长(降至298nm)及提高其透光率(在450nm处的透光率高达97%)(TaoL,YangH,LiuJ,et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y optical transparent and low dielectricconstant fluorinated polyimides[J].Polymer,2009,50(25):6009-6018)。但是,此类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因为分子链结构中大量芳环的存在而无法得到真正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为改善这一缺点,人们将具有低电子密度的脂肪结构引入到聚酰亚胺的主链结构中(CN101834015B、CN102634022A、CN102807675A、ZhaiL,YangSY,Fan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y transparent and colorlesssemi-aromatic polyimide films derived from alicyclic dianhydride and aromaticdiamines[J].Polymer,2012,53(16):3529-3539),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性,降低薄膜的着色程度。此类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其在可见光区的透光率均超过90%。相对最早报道的透明聚酰亚胺(6FDA/TFDB)而言,一类透明聚酰亚胺(CN101160202、CN102093558、CN102807675A)为提高二胺单体的反应活性及改善薄膜韧性的目的,在其分子主链引入了醚键结构,这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200-320℃范围内)的降低,从而限制了其在高端应用领域的使用。因此,对聚酰亚胺树脂进行分子设计并制备得到满足光电子材料领域特定性能需要的高耐热及高透明的聚酰亚胺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文献(ZhuangYB,GuY.NovelPoly(benzoxazole-etherimide)CopolymerforTwo-Layer Flexible Copper-Clad Laminate[J].JMacromolSciB,2012,51(11):2157-2170)报道,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引入苯并噁唑结构的聚酰亚胺往往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及高耐热性的特点。因此,在本发明中,以两种含氟及苯并噁唑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2,2'-双[2-(4-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p-FBO)及2,2'-双[2-(3-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m-FBO)与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为原料,分别经低温溶液缩聚及溶液热酰亚胺制备得到了可溶性聚酰亚胺粉末,再由粉末制备得到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所制备得到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及高耐热性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及高耐热性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本发明以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I)与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的混合物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于0~40℃下,搅拌5~10小时,生成中间体聚酰胺酸。随即加入适量带水剂二甲苯或氯苯,在混合溶液的回流温度下,持续搅拌12~48小时,得到均相的聚酰亚胺溶液。经处理后,得聚酰亚胺粉末。然后将聚酰亚胺粉末溶解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并配制成固含量为10~25%的溶液,将所得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在80℃-250℃范围内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缓慢冷却、脱膜即得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中间体聚酰胺酸;(2)制备聚酰亚胺粉末;(3)配制聚酰亚胺溶液;
(1)制备中间体聚酰胺酸:先将含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I)溶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然后加入与二胺单体等物质的量的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并在0~40℃下,搅拌5~48小时,生成中间体聚酰胺酸;
(2)制备聚酰亚胺粉末;加入适量带水剂二甲苯或氯苯,在混合溶液回流温度下,持续搅拌12~48小时,得到均相的聚酰亚胺溶液;完全蒸出带水剂,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
(3)配制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并配制成固含量为10~25%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基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6~100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250℃范围内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即得高耐热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上述步骤(1)中所用的含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I)为:2,2'-双[2-(4-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p-FBO)及2,2'-双[2-(3-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m-FBO)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物中,任一种的物质的量在总的二胺单体混合物中占0~100mol%。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p-FBO)
Figure BDA0000458936980000042
(m-FBO)
上述步骤(1)中所用的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为: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1,2,4,5-环己烷四酸二酐(CHDA)、1,2,3,4-环戊烷四酸二酐(CPDA)、4,5,6,7-双环[2.2.1]庚烷四酸二酐(BHDA)、2,3,5,6-双环[2.2.2]辛烷四酸二酐(BODA)及5,6,7,8-双环[2.2.2]-2-庚烯四酸二酐(BCD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它们的混合物中,任一种的物质的量在总的二酐单体(II)混合物中占0~100mol%;其物质的量总和与二胺单体的物质的量总和相等;所用的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458936980000043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二胺与二酐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酸的反应温度为0~40℃,聚合反应时间为5~48小时。
上述步骤(2)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所加入的带水剂为二甲苯或氯苯。
上述步骤(2)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的溶液加热回流持续时间为12~48小时。
上述步骤(3)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所述的非质子极性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配制所得的聚酰亚胺溶液的固含量为10~25%。
上述步骤(3)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脱除溶剂的处理方式为: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250℃范围内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即得高耐热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分子设计制备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同时引入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使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及耐热性。
2、本发明以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为原料制备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原料易运输和贮存,满足大型化工业生产的需要。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兼具高透明、高强度、高韧性及高耐热性的特点。
3、由于本发明用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溶液来制备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所需要的薄膜后处理温度相对较低(低于250℃),对设备与环境的条件要求低,因而可以大大降低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p-FBO19.8965g和m-FBO8.5271g,再加入NMP217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CBDA9.8055g在40℃下反应12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50g二甲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48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38354,重均分子量(Mw)为135460。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Ac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18%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20~25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40℃、190℃及250℃下各0.5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2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p-FBO28.4235g,再加入DMF160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CHDA11.2085g。在0℃下反应12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35g氯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48h后,完全蒸出氯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28354,重均分子量(Mw)为89476。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Ac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15%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40~45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60℃、200℃及250℃下各0.5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3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m-FBO28.4235g,再加入DMAc121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BHDA11.8090g。在20℃下反应14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20g二甲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24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48544,重均分子量(Mw)为135889。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F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20%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80~85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20℃、170℃及250℃下各1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4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p-FBO28.4235g,再加入NMP221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CPDA10.5070g。在30℃下反应18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45g二甲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16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34586,重均分子量(Mw)为113450。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NMP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25%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95~100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50℃、180℃及250℃下各0.5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5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m-FBO28.4235g,再加入NMP180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BODA6.2550g及CBDA4.9028g。在15℃下反应15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60g二甲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18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40984,重均分子量(Mw)为135409。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F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16%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5~10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20℃、180℃及250℃下各1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6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p-FBO5.6847g和m-FBO22.7388g,再加入NMP136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CBDA5.8833g和CHDA4.4834g。在0℃下反应24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40g氯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24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50234,重均分子量(Mw)为165780。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F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15%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70~75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50℃、200℃及250℃下各1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7
在装有N2通气管、温度计和机械搅拌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在N2气氛中,先加入p-FBO28.4235g,再加入NMP160g,待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BODA12.5100g。在5℃下反应20小时,生成对应聚酰胺酸。再加入45g二甲苯,在回流温度下持续加热24h后,完全蒸出二甲苯,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甲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经甲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过滤、自然干燥后,在真空120℃下继续干燥24h,得聚酰亚胺粉末。以NMP作为流动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其数均分子量(Mn)为49704,重均分子量(Mw)为124750。
在室温下,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DMAc中以配制成固含量为25%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的厚度为15~20μm,于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160℃、220℃及250℃下各1小时除去溶剂,冷却后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为了考察所制得的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相关性能,本发明按照GB2410-80及ASTMD1003-61(1997)标准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率,按JISC2318标准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机械性能。另外,采用热机械分析仪(TMA)在氮气氛下测试了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50~250℃内取平均值。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在氮气氛下测试了聚酰亚胺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温速率为20℃/min。其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Claims (8)

1.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中间体聚酰胺酸;(2)制备聚酰亚胺粉末;(3)、制配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 
(1)、制备中间体聚酰胺酸:先将含苯并噁唑结构及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溶解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然后加入与二胺单体(I)等摩尔的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并在0~40℃温度下持续搅拌,聚合反应生成中间体聚酰胺酸; 
(2)、制备聚酰亚胺粉末:加入带水剂,对溶液搅拌加热回流,得到均相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溶液经过蒸馏、沉淀、洗涤和真空干燥处理之后,得聚酰亚胺粉末; 
(3)、制配聚酰亚胺薄膜:将所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粉末溶解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并配制成固含量为10~25%(wt)的聚酰亚胺溶液,将所得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基板上,放入高温烘道中,在氮气保护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即得高耐热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含氟及含苯并噁唑结构的二胺单体(I)为:2,2'-双[2-(4-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p-FBO)及2,2'-双[2-(3-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基]六氟丙烷(m-FBO)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物中,任一种的物质的量在总的芳香二胺单体混合物中占0~100mol%;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0458936970000011
(p-FBO) 
Figure FDA0000458936970000012
(m-FBO)。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含脂肪结构的二酐单体(II)为: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1,2,4,5-环己烷四酸二酐(CHDA)、1,2,3,4-环戊烷四酸二酐(CPDA)、4,5,6,7-双环[2.2.1]庚烷四酸二酐(BHDA)、2,3,5,6-双环[2.2.2]辛烷四酸二酐(BODA)及5,6,7,8-双环[2.2.2]-2-庚烯四酸二酐(BCD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总和与芳香二胺单体的物质的量总和相等,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所示: 
Figure FDA00004589369700000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二胺(I)与二酐(II)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酸的反应温度为0~40℃,聚合反应时间为5~48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所加入的带水剂为二甲苯或氯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的溶液加热回流持续时间为12~48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所述的非质子极性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配制所得的聚酰亚胺溶液的固含量为10~25%w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聚酰胺酸进行溶液热酰亚胺化处理过程中脱除溶剂的处理方式为:在氮气保护下分别在80℃-250℃范围内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除去溶剂,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即得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 
CN201410024241.XA 2014-01-20 2014-01-20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755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4241.XA CN103755987A (zh) 2014-01-20 2014-01-20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4241.XA CN103755987A (zh) 2014-01-20 2014-01-20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5987A true CN103755987A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2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4241.XA Pending CN103755987A (zh) 2014-01-20 2014-01-20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598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7214A (zh) * 2014-06-25 2014-09-03 中山大学 基于间三联苯结构二胺的浅色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11850A (zh) * 2014-10-14 2015-01-28 江苏大学 一种织构化聚酰亚胺薄膜的仿生制备方法
CN106432757A (zh) * 2016-09-23 2017-02-22 江西师范大学 激光烧结成形3d打印用聚酰亚胺粉末耗材的制备方法
WO2017221776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724434A (zh) * 2020-12-23 2021-04-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94149A (zh) * 2023-05-25 2023-07-28 海安玻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片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015A (zh) * 2010-03-31 2010-09-15 鞍山华辉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022A (zh) * 2012-04-10 2012-08-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无色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807675A (zh) * 2012-08-19 2012-12-05 南京依麦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015A (zh) * 2010-03-31 2010-09-15 鞍山华辉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022A (zh) * 2012-04-10 2012-08-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无色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807675A (zh) * 2012-08-19 2012-12-05 南京依麦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7214B (zh) * 2014-06-25 2016-09-14 中山大学 基于间三联苯结构二胺的浅色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17214A (zh) * 2014-06-25 2014-09-03 中山大学 基于间三联苯结构二胺的浅色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11850A (zh) * 2014-10-14 2015-01-28 江苏大学 一种织构化聚酰亚胺薄膜的仿生制备方法
TWI710584B (zh) * 2016-06-24 2020-11-2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聚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組成物、使用其的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液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有機el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WO2017221776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92351B1 (ja) * 2016-06-24 2018-03-14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48718B (zh) * 2016-06-24 2021-03-12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348718A (zh) * 2016-06-24 2019-02-15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滤色片及其制造方法、液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22487A (ko) * 2016-06-24 2019-03-06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이미드 수지, 폴리이미드 수지 조성물, 그것을 사용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컬러 필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액정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134263B1 (ko) 2016-06-24 2020-07-15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이미드 수지, 폴리이미드 수지 조성물, 그것을 사용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컬러 필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액정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6432757A (zh) * 2016-09-23 2017-02-22 江西师范大学 激光烧结成形3d打印用聚酰亚胺粉末耗材的制备方法
CN106432757B (zh) * 2016-09-23 2018-08-21 江西师范大学 激光烧结成形3d打印用聚酰亚胺粉末耗材的制备方法
CN112724434A (zh) * 2020-12-23 2021-04-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94149A (zh) * 2023-05-25 2023-07-28 海安玻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片的制备工艺
CN116494149B (zh) * 2023-05-25 2023-12-26 海安玻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片的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4022B (zh) 无色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55987A (zh) 耐热高透明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JP5845911B2 (ja) 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水溶液組成物、及び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水溶液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667392B2 (ja) 積層体、及びその利用
CN102807675A (zh)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695276B2 (ja) ポリアミド酸、ポリイミド、ポリアミド酸溶液、およびポリイミドの利用
JP2023129411A (ja) ポリアミド酸、ポリアミド酸溶液、ポリイミド、ポリイミド膜、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CN102352039B (zh) 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51823B (zh) 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1483A (zh) 一种聚苯并咪唑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682A (zh)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792303B (zh) 一種聚醯亞胺薄膜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CN102093558A (zh) 一种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的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475B (zh) 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97360A (ja) 溶剤可溶性ポリイミド樹脂
CN105037727A (zh) 可用作导电膜衬底的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8644A (zh) 可溶性含氟芳香半脂环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haemy et al. Organosoluble, thermally stable and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fluorinated polyimides containing 2, 4, 5-triphenylimidazole moiety in the main chains
CN101787129A (zh) 可溶性耐高温芳香族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33722A1 (zh) 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46183A (zh) 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349253B2 (ja) ポリアミド酸、ポリアミド酸溶液、ポリイミド、ポリイミド膜、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ポリイミド膜の製造方法。
Li et al. Colorless polyimide films with low birefringence and retardatio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Lu et al. Organosoluble and light‐colored fluorinated semialicyclic polyimide derived from 1, 2, 3, 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CN106832278A (zh) 一类高透明共聚型含氟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