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5002A -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 Google Patents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5002A
CN103725002A CN201310740416.2A CN201310740416A CN103725002A CN 103725002 A CN103725002 A CN 103725002A CN 201310740416 A CN201310740416 A CN 201310740416A CN 103725002 A CN103725002 A CN 103725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a
composite material
cyanate
graphene oxide
bismaleim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04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5002B (zh
Inventor
孙蓉
曾小亮
幺依民
郭慧子
彭崇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7404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250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25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5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5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5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impregnant, bonding, or embedding sub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2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包括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固化剂。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氧化铝表面包覆氧化石墨烯片层和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氧化石墨烯与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界面的相互作用,减小了界面热阻,减少了团簇现象。相对于传统的氧化铝复合材料,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不容易出现团簇现象。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上述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覆铜基板。

Description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覆铜基板。
背景技术
覆铜基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他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覆铜基板主要是为芯片提供导电、绝缘和支撑三个方面的的功能,是制造PCB的关键原材料。近年来,电子产品正朝着便携式、小型化、轻量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这种市场需求对覆铜基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氧化铝是微电子工业中最常用的基板材料,因为在机械、热、电性能上它优于大多数其他氧化物陶瓷。氧化铝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热稳定性高,氧化铝在高达1925℃的氧化和还原气氛中都是稳定的。氧化铝的理想导热系数达到30W/m·K,将氧化铝均匀地添加到覆铜基板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基板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
但是,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能使得氧化铝颗粒容易聚集成团,而且由于氧化铝与聚合物之间作用力较低,氧化铝在聚合物基体中更加难以均匀分布,限制了其在覆铜基板中的使用。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理论导热系数极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用氧化石墨烯片层修饰氧化铝,首先可以减少氧化铝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团聚;其次由于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铝、聚合物基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力,减少了界面热阻;最后,氧化石墨烯片层本身有极高的导热系数。这些因素使得氧化石墨烯改性氧化铝可以实现其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提高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但是,改性过程中因为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铝的尺寸和形状的不匹配性,氧化石墨烯改性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容易出现团簇现象,限制了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出现团簇现象的氧化铝复合材料。
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成分:
50份~70份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
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
所述固化剂分散在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中,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与所述氧化石墨烯复合后包覆在所述氧化铝颗粒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铝颗粒的粒径为200nm~3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为烯丙基酚和2,2’-二烯丙基双酚A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由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复合得到;
所述双马来酰亚胺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或二苯砜双马来酰亚胺;
所述氰酸酯单体为双酚A型氰酸酯、双酚L型氰酸酯、双酚F型氰酸酯、双酚M型氰酸酯、酚醛氰酸酯、环戊二稀氰酸酯或二(4-氰酸酯基苯基)乙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为咪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铝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后,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氧化铝颗粒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改性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表面改性剂与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2~8: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1~2:100。
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将烯丙基酚类化合物、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在125℃~140℃混合,维持反应温度3h~3.5h,得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
按照质量分数,将50份~70份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混匀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1.5h~2h后得到所述氧化铝复合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粒径为200nm~3μm的氧化铝颗粒加入到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到油浴锅中,升温至85℃~95℃后加入表面改性剂,接着搅拌升温至110℃~120℃反应4h~6h,冷却后过滤并保留滤渣,其中,所述表面改性剂与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2~8:100;
将所述滤渣洗涤后干燥,接着在搅拌状态下将干燥后的所述滤渣加入到浓度为1mg/mL~3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搅拌2h~3h,离心分离后得到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在一个实施例中,得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的操作中,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所述双马来酰亚胺和所述氰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23:27:50。
一种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所述电介质层包括增强材料以及上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所述氧化铝复合材料涂布在所述增强材料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均为10μm~35μm;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铜、黄铜、铝或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材料为天然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有机织物或无机纤维。
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铝表面包覆氧化石墨烯片层和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氧化石墨烯极高的导热系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丰富的基团,如羟基、环氧基、羧基和羰基等,通过静电引力与氧化铝组装在一起,同时氧化石墨烯与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界面的相互作用,减小了界面热阻,减少了团簇现象。相对于传统的氧化铝复合材料,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不容易出现团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氧化石墨烯包裹的氧化铝颗粒(40)由氧化石墨烯(401)和氧化铝颗粒(402)所组成;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实施方式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成分:50份~70份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
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氧化铝颗粒选择不规则形状、非球形的氧化铝颗粒,氧化石墨烯作为桥梁连接周围的氧化铝颗粒,形成相互交联的结构。
氧化铝颗粒的粒径为200nm~3μm。
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1~2:100。
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铝颗粒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
氧化铝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剂改性后表面形成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氧化铝颗粒通过表面形成的羧基和羟基等活性基团与氧化石墨烯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
具体的,表面改性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2-巯基乙胺。表面改性剂与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2~8:100。
固化剂分散在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中。
固化剂可以为咪唑。具体的,可以为2-乙基-4甲基咪唑。
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后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
烯丙基酚类化合物为烯丙基酚和2,2’-二烯丙基双酚A中的至少一种。
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由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复合得到。
双马来酰亚胺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或二苯砜双马来酰亚胺。
氰酸酯单体为双酚A型氰酸酯、双酚L型氰酸酯、双酚F型氰酸酯、双酚M型氰酸酯、酚醛氰酸酯、环戊二稀氰酸酯或二(4-氰酸酯基苯基)乙烷。
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铝表面包覆氧化石墨烯片层和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氧化石墨烯极高的导热系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丰富的基团,如羟基、环氧基、羧基和羰基等,通过静电引力与氧化铝组装在一起,同时氧化石墨烯与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界面的相互作用,减小了界面热阻,减少了团簇现象。相对于传统的氧化铝复合材料,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不容易出现团簇现象。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粒径为200nm~3μm的氧化铝颗粒加入到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到油浴锅中,升温至90℃后加入表面改性剂,接着搅拌升温至115℃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并保留滤渣;将滤渣洗涤后干燥,接着在搅拌状态下将干燥后的滤渣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搅拌3h,离心分离后得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氧化铝颗粒的粒径为200nm~3μm。
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1~2:100。
溶剂可以为二甲苯、甲苯。
表面改性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2-巯基乙胺。表面改性剂与氧化铝颗粒质量比为2~8:100。
氧化铝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剂改性后表面形成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氧化铝颗粒通过表面形成的羧基和羟基等活性基团与氧化石墨烯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
将滤渣洗涤后干燥的操作可以为:将滤渣用乙醇洗涤二次,接着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50℃干燥6h。
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氧化铝颗粒选择不规则形状、非球形的氧化铝颗粒,氧化石墨烯作为桥梁连接周围的氧化铝颗粒,形成相互交联的结构。
S20、将烯丙基酚类化合物、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在130℃混合,维持反应温度3h,得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
烯丙基酚类化合物、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23:27:50。
烯丙基酚类化合物为烯丙基酚和2,2’-二烯丙基双酚A中的至少一种。
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由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复合得到。
双马来酰亚胺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或二苯砜双马来酰亚胺。
氰酸酯单体为双酚A型氰酸酯、双酚L型氰酸酯、双酚F型氰酸酯、双酚M型氰酸酯、酚醛氰酸酯、环戊二稀氰酸酯或二(4-氰酸酯基苯基)乙烷。
S30、按照质量分数,将50份~70份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混匀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2h后得到氧化铝复合材料。
固化剂可以为咪唑。具体的,可以为2-乙基-4甲基咪唑。
有机溶剂可以为丁酮、丙酮。
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氧化铝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铝表面包覆氧化石墨烯片层和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氧化石墨烯极高的导热系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丰富的基团,如羟基、环氧基、羧基和羰基等,通过静电引力与氧化铝组装在一起,同时氧化石墨烯与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界面的相互作用,减小了界面热阻,减少了团簇现象。相对于传统的氧化铝复合材料,这种氧化铝复合材料不容易出现团簇现象。
上述氧化铝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下面仅以其应用于覆铜基板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一实施方式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电介质层包括增强材料以及上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氧化铝复合材料涂布在增强材料上。
电介质层通过氧化铝复合材料涂布在增强材料上后半固化得到半固化片,接着半固化片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进行完全固化得到。
一般而言,两个半固化片重叠后二者的增强材料贴紧,接着完全固化得到电介质层。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均为10μm~35μm,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铜、黄铜、铝或镍。
增强材料为天然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有机织物或无机纤维。
这种电介质层的导热系数为0.3~1.5W/m·K,介电常数为4~6(1MHz),介电损耗为0.025~0.13(1MHz)。
下面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制备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0mL二甲苯、10.0g粒径为200nm的氧化铝,超声分散10min后放入油浴锅,磁力搅拌溶液并升温至90℃。用滴管逐滴加入0.80g表面改性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后升温至115℃,保持磁力搅拌,反应4h。
将混合溶液冷却,趁热倒入抽滤漏斗,抽滤得到的样品用乙醇洗涤二次,放入真空干燥箱150℃干燥6h,得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氧化铝。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50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10mL超纯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10.0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氧化铝。室温下磁力搅拌溶液3h,搅拌速度600rpm,使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表面。反应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包裹的氧化铝。
图2为本实施例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的SEM照片,由图2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氧化石墨烯作为桥梁连接周围的氧化铝颗粒,形成相互交联的结构。
(2)制备氧化铝复合材料。
将21.65g双酚A型氰酸酯、11.65g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以及10g2,2’-二烯丙基双酚A在130℃搅拌混合均匀,维持温度130℃反应3h,得琥珀色粘稠状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
将1.8g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0.01g2-乙基-4甲基咪唑、4.2g氧化石墨烯包裹的氧化铝加入到6g丁酮中,通过超声波震荡方法搅拌2h,混合均匀,得到氧化铝复合材料。
(3)制备半固化片。
将上述制备的氧化铝复合材料采用棒式涂布方式涂布在型号为E-106的E型玻璃纤维布上。放入鼓风烘箱中100℃烘烤30分钟,使溶剂挥发,得到半固化片。半固化片中,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为70%。
(4)制备覆铜基板。
首先用浓度为15wt%的盐酸溶液清洗两个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然后再将两个铜箔片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烘箱中60℃烘干,得到洁净、干燥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将两个半固化片重叠后二者的玻璃纤维布贴紧,将其置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于真空压机中,在150℃、5kgf/cm2压力下热压3小时得到覆铜基板半成品。
将覆铜基板半成品放入鼓风烘箱在150℃、180℃、220℃分别后固化2h,制得覆铜基板。
制得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电介质层为两片半固化片所组成,半固化片厚度为70微米。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覆铜基板的导热系数0.868W/m·K,介电损耗0.12(1.0MHz),介电常数5.5(1.0MHz)。
实施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使用的氧化铝粒径为3μm;加入0.20g表面改性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室温搅拌2h。
制备得到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电介质层由2张半固化片组成,厚度为70微米。基板材料导热系数1.5W/m·K,介电损耗0.025(1.0MHz),介电常数3.9(1.0MHz)。
图3为本实施例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的SEM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氧化石墨烯作为桥梁连接周围的氧化铝颗粒,形成相互交联的结构。
实施例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将2.4g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0.012g2-乙基-4甲基咪唑、3.6g氧化石墨烯包裹的氧化铝加入到6g丁酮中;超声波震荡方法搅拌1.5h;涂布后放入鼓风烘箱中100℃烘烤20分钟。半固化片中,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为60%。
制备得到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电介质层由2片半固化片组成,厚度为70微米。基板材料导热系数0.720W/m·K,介电损耗0.06(1.0MHz),介电常数6.0(1.0MHz)。
对比例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不添加氧化石墨烯包裹的氧化铝;
制备得到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电介质层由2片半固化片组成,厚度为70微米。基板材料导热系数0.3W/m·K,介电损耗0.15(1.0MHz),介电常数3.3(1.0MHz)。
对比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添加相同量的氧化铝。
制备得到的覆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厚度为35微米的铜箔片,电介质层由2片半固化片组成,厚度为70微米。基板材料导热系数0.692W/m·K,介电损耗0.05(1.0MHz),介电常数4.5(1.0MHz)。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质量份数的如下成分:
50份~70份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
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氧化石墨烯包覆在氧化铝颗粒表面;
所述固化剂分散在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中,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与所述氧化石墨烯复合后包覆在所述氧化铝颗粒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别使用了两种粒径的氧化铝颗粒,所述氧化铝颗粒的粒径为200nm~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为烯丙基酚和2,2’-二烯丙基双酚A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由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复合得到;
所述双马来酰亚胺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或二苯砜双马来酰亚胺;
所述氰酸酯单体为双酚A型氰酸酯、双酚L型氰酸酯、双酚F型氰酸酯、双酚M型氰酸酯、酚醛氰酸酯、环戊二稀氰酸酯或二(4-氰酸酯基苯基)乙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咪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剂改性后,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氧化铝颗粒之间通过静电引力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2-巯基乙胺,所述表面改性剂与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2~8: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1~2:100。
9.一种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将烯丙基酚类化合物、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单体在125℃~140℃混合,维持反应温度3h~3.5h,得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
按照质量分数,将50份~70份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30份~50份的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和0.15份~0.25份的固化剂混匀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1.5h~2h后得到所述氧化铝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粒径为200nm~3μm的氧化铝颗粒加入到溶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到油浴锅中,升温至85℃~95℃后加入表面改性剂,接着搅拌升温至110℃~120℃反应4h~6h,冷却后过滤并保留滤渣,其中,所述表面改性剂与所述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为2~8:100;
将所述滤渣洗涤后干燥,接着在搅拌状态下将干燥后的所述滤渣加入到浓度为1mg/mL~3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搅拌2h~3h,离心分离后得到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复合物的操作中,所述烯丙基酚类化合物、所述双马来酰亚胺和所述氰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23:27:50。
12.一种覆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介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所述电介质层包括增强材料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铝复合材料,所述氧化铝复合材料涂布在所述增强材料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均为10μm~35μm;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铜、黄铜、铝或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材料为天然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有机织物或无机纤维。
CN201310740416.2A 2013-12-27 2013-12-27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Active CN103725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0416.2A CN103725002B (zh) 2013-12-27 2013-12-27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0416.2A CN103725002B (zh) 2013-12-27 2013-12-27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5002A true CN103725002A (zh) 2014-04-16
CN103725002B CN103725002B (zh) 2016-07-27

Family

ID=5044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0416.2A Active CN103725002B (zh) 2013-12-27 2013-12-27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500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0660A (zh) * 2017-01-06 2017-05-24 上海烯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包覆氧化物导热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3505A (zh) * 2017-06-27 2017-09-15 过春明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603268A (zh) * 2017-08-31 2018-01-19 苏州仲勉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玻璃用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136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热填料组合物、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1134A (zh) * 2018-04-09 2018-07-24 黄山宝霓二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密度塑封式ipm模块的封装结构及加工工艺
CN108675772A (zh) * 2018-06-07 2018-10-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0070531A1 (ja) * 2018-10-05 2020-04-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硬化物を含む構造体
CN113265049A (zh) * 2021-04-16 2021-08-17 黄必霞 一种柔韧性高防静电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5611A (zh) * 2009-11-24 2010-06-16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导热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采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及覆铜箔层压板
US20110224332A1 (en) * 2009-06-05 2011-09-15 He Yufang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2343239A (zh) * 2011-05-20 2012-02-08 四川大学 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无机粒子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543A (zh) * 2011-02-18 2012-08-2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复合电介质材料、采用其制作的覆铜箔半固化片以及覆铜箔层压板
CN103173012A (zh) * 2013-03-01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复合材料、有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4332A1 (en) * 2009-06-05 2011-09-15 He Yufang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1735611A (zh) * 2009-11-24 2010-06-16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导热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采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及覆铜箔层压板
CN102643543A (zh) * 2011-02-18 2012-08-2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复合电介质材料、采用其制作的覆铜箔半固化片以及覆铜箔层压板
CN102343239A (zh) * 2011-05-20 2012-02-08 四川大学 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无机粒子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3012A (zh) * 2013-03-01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复合材料、有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0660A (zh) * 2017-01-06 2017-05-24 上海烯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包覆氧化物导热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3505A (zh) * 2017-06-27 2017-09-15 过春明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603268A (zh) * 2017-08-31 2018-01-19 苏州仲勉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玻璃用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136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热填料组合物、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136B (zh) * 2017-12-28 2020-08-18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热填料组合物、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1134A (zh) * 2018-04-09 2018-07-24 黄山宝霓二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密度塑封式ipm模块的封装结构及加工工艺
CN108675772A (zh) * 2018-06-07 2018-10-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75772B (zh) * 2018-06-07 2021-04-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0070531A1 (ja) * 2018-10-05 2020-04-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硬化物を含む構造体
CN113265049A (zh) * 2021-04-16 2021-08-17 黄必霞 一种柔韧性高防静电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5002B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5002A (zh) 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覆铜基板
CN104371274B (zh) 改性氧化铝复合材料、覆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3012B (zh)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复合材料、有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8239B (zh) 一种低介电聚全氟乙丙烯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1276A (zh) 一种无纤维增强的含氟树脂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7088A (zh) 一种复合导热覆铜板的制备方法
CN107641310A (zh) 一种高导热聚苯醚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0044B (zh) 一种低损耗ptfe基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WO2024007536A1 (zh) 一种无纺布预浸料、覆金属箔板和印制电路板
CN114621543A (zh) 高频半固化片、高频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580B (zh) 一种含氟树脂混合物,半固化片,高导热高频覆铜板
CN103554909B (zh) 聚合物-二氧化硅包覆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半固化片及覆铜基板
CN103214795B (zh) 一种高绝缘导热覆铜板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
CN101891936B (zh) 基于环氧树脂和膦腈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12790A (zh) 双邻苯二甲腈-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共聚物、固化物及其玻纤复合材料与制备方法
JP2019527667A (ja) セラミックとポリマーとの複合材、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使用
CN108054325B (zh) 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11117155A (zh) 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88819B (zh) 一种新型电子电路基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15075057B (zh) 一种低介电损耗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51711A (zh) 氟取代乙烯基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半固化片及层压板
JP5699742B2 (ja) リン含有アクリ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樹脂フィルム、プリプレグ、樹脂付金属箔、金属箔張積層板、ならび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8007380A (ja) 黒鉛質多孔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13042B (zh) 一种超材料介质基板及其加工方法
TWI417339B (zh) Resin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