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1899A - 驻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驻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1899A
CN103711899A CN201310378515.0A CN201310378515A CN103711899A CN 103711899 A CN103711899 A CN 103711899A CN 201310378515 A CN201310378515 A CN 201310378515A CN 103711899 A CN103711899 A CN 103711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unit
parking
parking bar
buff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85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1899B (zh
Inventor
小西弘顺
有动秀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1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机构,其能够顺利地降低驻车杆向解除位置回归时的冲击。驻车机构(1)具备:与驻车齿轮(3)卡合的驻车杆(5);以及对驻车杆(5)赋予缓冲力的缓冲部(11)。缓冲部(11)具备第1缓冲部件(18)和第2缓冲部件(19),第1缓冲部件(18)在驻车杆(5)转动到卡合位置时移动到第1位置(A),在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时移动到第2位置(B),第2缓冲部件(19)位于反力支承面(17a)和第1缓冲部件(18)的按压面(18a)之间。

Description

驻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驻车齿轮在不可旋转状态和可旋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驻车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与传动装置的输出构件联动的驻车齿轮在不可旋转状态和可旋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驻车机构,已知有以下的驻车机构:其具备驻车杆,该驻车杆被支承为能够在固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固定位置,驻车杆与驻车齿轮卡合而使该驻车齿轮无法旋转,在解除位置,驻车杆解除该卡合,使该驻车齿轮能够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所述驻车机构具备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对驻车杆赋予力,以使驻车杆转动到卡合位置,或解除该力的赋予,以允许驻车杆回归到所述解除位置。
在专利文献1的驻车机构中,作为驱动部件,具备设置有驻车凸轮的驻车操纵杆,使其移动而使驻车杆转动到卡合位置。并且,在驻车凸轮和其止挡件之间设有缓冲单元,来缓和驻车凸轮与止挡件抵接时的冲击力。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驻车机构中,作为驱动部件,具备与上述一样的驻车操纵杆。并且,在使用于移动驻车操纵杆的锁止板向驻车范围摆动时,在超过预定摆动范围的情况下,借助止挡件来限制摆动。此时,赋予到止挡件的冲击被扭转螺旋弹簧抑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1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2346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的驻车机构中,虽然均缓和了使驻车杆转动到卡合位置时的冲击,但对于驻车杆转动到解除位置时由驻车杆产生的冲击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因此,例如在坡道停车等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当驻车杆向解除位置转动时,爪部被驻车齿轮按压,驻车杆猛烈地转动而与止挡件碰撞,从而传递不小的冲击力。
此外,在为了防止该冲击而像专利文献1的驻车机构那样使用橡胶等缓冲部件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由于传动装置内的高温的油等而使缓冲部件膨胀或收缩。
当缓冲部件膨胀时,存在以下可能:驻车杆在到达解除位置之前与缓冲部件碰撞,无法解除驻车齿轮和驻车杆的爪部之间的卡合状态。此外,当缓冲部件收缩时,尽管卡合状态的解除没有问题,但有可能无法发挥由缓冲部件产生的减震效果。
此外,若使用橡胶类的部件来作为缓冲部件,则由于缓冲部件与驻车杆直接接触,因此存在以下可能:随着驻车机构的动作次数的增加,缓冲部件劣化,减震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驻车机构,其能够顺利地降低驻车杆向解除位置回归时的冲击。
本发明的驻车机构的特征在于,其具备:驻车齿轮,其与传动装置的输出构件联动;驻车杆,其被支承为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所述卡合位置,所述驻车杆与所述驻车齿轮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不可旋转,在所述解除位置,所述驻车杆解除该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能够旋转;驱动部件,其对所述驻车杆赋予力以使该驻车杆转动到所述卡合位置,或解除该力的赋予以允许所述驻车杆回归到所述解除位置;以及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缓冲部对该驻车杆赋予缓冲力,所述缓冲部具备:反力支承面,其用于支承所述缓冲力的反力;第1缓冲部件,其被引导为: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通过被该驻车杆按压而克服作用力,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在该驻车杆向所述卡合位置转动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借助该作用力从该第2位置向该第1位置移动;按压面,其设置于所述第1缓冲部件;以及第2缓冲部件,其被压缩在所述反力支承面和所述按压面之间。
在本发明中,在将驻车齿轮设定为不可旋转的情况下,借助驱动部件对驻车杆赋予力,使驻车杆转动到卡合位置。由此,驻车杆与驻车齿轮卡合,使驻车齿轮成为无法旋转的锁定状态。
其后,在将驻车齿轮设定为能够旋转的情况下,解除驱动部件对驻车杆的力的赋予。与此对应,借助例如扭转螺旋弹簧或自重等的作用力,进而受到驻车齿轮作用于驻车杆的力,驻车杆回归到解除位置。由此,驻车齿轮与驻车杆之间的卡合被解除,驻车齿轮成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
当驻车杆向解除位置回归时,为了抑制驻车杆在停止时能够产生的冲击力和冲击音,借助缓冲部对驻车杆赋予缓冲力。
即,当驻车杆位于卡合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由于自重或弹簧等的作用力而位于第1位置。当驻车杆为了回归到解除位置而开始转动时,驻车杆按压第1缓冲部件,因此由第1缓冲部件对驻车杆作用有作为反力的缓冲力。此外,由于驻车杆经由第1缓冲部件按压第2缓冲部件,因此对驻车杆还作用有来自第2缓冲部件的缓冲力。
因此,其后,在驻车杆到达解除位置时,由此产生的冲击力被恰当地衰减。由此,来自驻车杆的力经由第1缓冲部件赋予到第2缓冲部件,因此能够借助第1缓冲部件来分散赋予到第2缓冲部件的、来自驻车杆的力。此外,能够将驻车杆的圆弧状的运动借助第1缓冲部件变换为直线运动,并作用于第2缓冲部件,实现缓冲功能。由此,能够使第2缓冲部件最小化,其结果是,能够使由于第2缓冲部件的热收缩产生的影响为最小限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具备第1限制部,所述第1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以下位置:若所述第1缓冲部件移动至该预定位置,则所述第1缓冲部与所述驻车杆接触或不接触。
由此,即使在第2缓冲部件的热膨胀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第1位置不会越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1位置向驻车杆一侧过分移位而使驻车杆无法回归到解除位置。此外,在预定位置为第1缓冲部件在移动到该预定位置时不与驻车杆接触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缓冲部件的第1位置维持为固定,而无关驻车杆的安装精度等。此时,在驻车杆与第1缓冲部件接触时,尽管存在产生冲击或冲击音的可能,但由于第1缓冲部件被引导为能够向第2位置的方向移动,因此冲击不会传递到其它部分。此外,第1缓冲部件能够构成为质量相对较小的部件,并且,像上述那样,缓冲力开始作用的驻车杆的转动位置固定,因而能够使那样的冲击音为一定程度以下。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缓冲部具备柱状孔,所述柱状孔在一端具有形成所述反力支承面的端壁,所述柱状孔的另一端开放,通过所述柱状孔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内表面来构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对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引导,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有柱状的形状,所述柱状的形状具备与所述柱状孔的引导面对应的侧面,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备第2限制部,所述第2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2位置在所述第1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d1比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压缩方向的厚度T大。
此时,由于上述间隔d1比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大,因此在驻车杆按压第1缓冲部件从而对驻车杆开始作用缓冲力时,第2缓冲部件不会被压缩,不会产生由该压缩引起的缓冲力。其后,进行驻车杆的转动,当反力支承面和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等于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时,开始第2缓冲部件的压缩。由此,由第2缓冲部件产生的缓冲力作用于驻车杆。
因此,其后,在驻车杆到达解除位置时,由此产生的冲击力被恰当地衰减。由此,借助第1缓冲部件和第2缓冲部件来以2个阶段赋予必要的缓冲力。
此外,第1缓冲部件位于第1位置时的反力支承面与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d1比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大,因此通过恰当设定它们的尺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由油等引起的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所导致的对缓冲力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由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带来的影响,并恰当地降低驻车杆回归到解除位置时的冲击。
此外,在第1缓冲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由于柱状孔的引导面和第1缓冲部件的侧面之间滑动,因此能够增大缓冲力。此外,在第1缓冲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第1缓冲部件压缩第1缓冲部件和柱状孔的端壁之间的空气,因此能够增大缓冲力。
此外,通过借助第2限制部恰当地限制第2位置,防止了第2缓冲部件被第1缓冲部件过度压缩的情况,能够提高第2缓冲部件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的以下部分赋予缓冲力,该部分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比被所述驱动部件赋予力的点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远。由此,能够借助更少的缓冲力来高效地缓和第1缓冲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由驻车杆产生的冲击和冲击音。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缓冲部件和引导该第1缓冲部件的部分由金属或树脂类材料形成,所述第2缓冲部件由杨氏弹性模量比该第1缓冲部件和该引导部分的杨氏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借助由金属等构成的第1缓冲部件来保护由橡胶等构成的第2缓冲部件不受到驻车杆的直接打击。
此外,第1缓冲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由第1缓冲部件对反力支承面赋予的冲击被第2缓冲部件有效地缓和。由此,作为整体,能够恰当地缓和驻车杆向解除位置回归时的冲击和冲击音。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则无论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厚度T的变动如何,d1>T>(d1-d2)都成立。
由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以由于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而导致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比反力支承面和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d1大为起因,驻车杆无法回归到解除位置,驻车齿轮和驻车杆之间的卡合无法解除。
此外,无论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的变动如何,在驻车杆向解除位置回归时一定进行第1缓冲部件对第2缓冲部件的压缩,因此能够防止无法获得由第2缓冲部件产生的缓冲力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为了维持由第2缓冲部件产生的缓冲能力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为t,则无论由于该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最小值t的变动如何,(d1-d2)≥t都成立。由此,无论是否发生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都能够防止第1缓冲部件过度压缩第2缓冲部件而使第2缓冲部件的耐久性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位于与图1不同的状态时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驻车机构的缓冲部的附近的说明图。
图4是图1的驻车机构的缓冲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缓冲部的附近的图。
图6是图5的驻车机构的缓冲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驻车机构;2:输出轴(输出构件);3:驻车齿轮;5:驻车杆;10:驻车操纵杆(驱动部件);11:缓冲部;17:柱状孔;17a:反力支承面;17b:引导面;17c:端壁;17d:贯通孔;18、20:第1缓冲部件;18a:按压面;18b:杆部;18c:第1限制部;18d:第2限制部;19、21:第2缓冲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位于与图1不同的状态时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驻车机构1具备:驻车齿轮3,其与传动装置的输出轴2联动;以及驻车杆5,其被支承成绕支轴4转动自如。输出轴2对应本发明的输出构件。驻车齿轮3在这里固定于输出轴2。
驻车杆5具备作为作用点的爪部6,且该驻车杆5被支承为:根据赋予力点7的力,其能够在爪部6与驻车齿轮3的凹部8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转动。驻车杆5被扭转螺旋弹簧9向解除位置一侧施力。驻车杆5位于解除位置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位于卡合位置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
此外,驻车机构1具备:驻车操纵杆10,其作为驱动部件;以及缓冲部11,其在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转动时对驻车杆5赋予缓冲力。缓冲部11对驻车杆5的、与作为支点的支轴4之间的距离比力点7远的部分赋予缓冲力。
驻车操纵杆10在末端侧具备:凸轮部件12,其对驻车杆5的力点7赋予力;以及压缩螺旋弹簧13,其对凸轮部件12向末端方向施力。凸轮部件12具有圆筒面12a和其末端侧的圆锥外表面12b。驻车操纵杆10被锁止板14在预定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驱动,锁止板14将驻车操纵杆10的基端部保持为旋转自如。凸轮部件12的与驻车杆5的力点7成相反侧的部分以沿驱动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承部件15支承。
上述缓冲部11设置于该支承部件15。在支承部件15设置有卡合部16,该卡合部16用于在与驻车操纵杆10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对应的各摆动位置固定锁止板14。
驻车操纵杆10在被向前进位置驱动时,对力点7赋予力,使驻车杆5转动至图2示出的卡合位置。此外,驻车操纵杆10在被向后退位置驱动时,解除向力点7的力的赋予,允许驻车杆5回归图1示出的解除位置。
图3为示出缓冲部11和其附近的说明图,图4是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的缓冲部11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缓冲部11具备:反力支承面17a,其用于支承缓冲部11赋予驻车杆5的缓冲力的反力;第1缓冲部件18,其在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移动;引导面17b,其引导第1缓冲部件18,以使其能够在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移动;按压面18a,其设置于第1缓冲部件18;以及第2缓冲部件19,其被压缩于反力支承面17a和按压面18a之间。
第1缓冲部件18和引导面17b由金属或树脂类的材料形成。第2缓冲部件19由杨氏弹性模量比第1缓冲部件18和引导面17b小的材料形成。
在驻车杆5向卡合位置转动时,第1缓冲部件18通过作用力而从第2位置B向第1位置A移动。借助第1缓冲部件18的自重来赋予该作用力。
此外,在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回归时,第1缓冲部件18被驻车杆5按压,并克服该作用力从第1位置A向第2位置B移动。反力支承面17a用于支承在此时第1缓冲部件18和第2缓冲部件19对驻车杆5赋予的缓冲力的反力。
如图4所示,当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18和驻车杆5成角度α并分离。此外,如后述的图6的情况所示,也可以为:当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18和驻车杆5不分离,角度α为0。
缓冲部11具备柱状孔17,柱状孔17在一端具有端壁17c,且另一端开放。端壁17c形成反力支承面17a,并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17d。上述引导面17b由柱状孔17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内表面构成。
第1缓冲部件18具有柱状的形状,该柱状的形状具备与引导面17b对应的侧面。第1缓冲部件18利用柱状孔17,经由引导面17b和第1缓冲部件18的侧面以能够在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此外,第1缓冲部件18具备:杆部18b,其插入于贯通孔17d;第1限制部18c,其在贯通孔17d的外侧设置于杆部18b,在第1缓冲部件18从第2位置B移动至第1位置A时,第1限制部18c与贯通孔17d周边的部件抵接来限定第1位置A;以及第2限制部18d,在第1缓冲部件18从所述第1位置A移动至第2位置B时,第2限制部18d与柱状孔17的开放端周边的部件抵接来限定第2位置B。
当第1缓冲部件18位于第1位置A时,柱状孔17的反力支承面17a和第1缓冲部件18的按压面18a之间的间隔为最大的d1。该最大的间隔d1比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大(d1>T)。
对于第1位置A或第2位置B,若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的距离为d2,则其与反力支承面17a和按压面18a之间的最大间隔d1、以及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之间的关系设定为T>(d1-d2)。这是因为,若T≤(d1-d2),则无法获得由第2缓冲部件19产生的缓冲力。
此外,对于第1位置A或第2位置B,若将为了防止第2缓冲部件19被第1缓冲部件18过度压扁而劣化、从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缓冲能力这一情况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设为t,则设定为(d1-d2)≥t。
此外,以下述方式进行第1位置A或第2位置B的设定:在由于传动装置内的油等引起的第2缓冲部件19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或为了使第2缓冲部件19的缓冲效果维持预定期间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t变动的情况下,考虑到第2缓冲部件19的膨胀或收缩,尽量在长时间内维持上述的d1>T>(d1-d2)≥t的关系。
在该结构中,若在驻车杆5像图1那样位于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驻车按钮的按下等而进行了驻车锁定的指示,则锁止板14借助未图示的促动器而摆动,驻车操纵杆10像图2那样被驱动到前进位置。
此时,借助凸轮部件12的圆锥外表面12b(参照图1)按压驻车杆5的力点7而使驻车杆5向卡合位置一侧转动,其后,力点7登上凸轮部件12的圆筒面12a。由此,驻车杆5的爪部6与驻车齿轮3的凹部8卡合。
此时,在爪部6与凹部8不一致的情况下,力点7不会登上圆筒面12a,驻车操纵杆10的压缩螺旋弹簧13被压缩。该情况下,在其后成为了爪部6与凹部8一致的状态时,凸轮部件12借助压缩螺旋弹簧13的伸长力而前进,力点7登上凸轮部件12的圆筒面12a,爪部6与凹部8卡合。
这样,驻车杆5卡合于驻车齿轮3,由此,驻车齿轮3无法旋转,驻车锁定结束。
在该状态下,在指示了解除驻车锁定的情况下,锁止板14向逆向摆动,驻车操纵杆10被驱动到后退位置。由此,解除了驻车操纵杆10对驻车杆5的力点7的力的赋予。
由此,允许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因此借助扭转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进而受到驻车齿轮3作用于爪部6的力,驻车杆5回归到图1示出的解除位置。由此,解除了驻车杆5和驻车齿轮3之间的卡合,驻车齿轮3能够旋转,解除了驻车锁定。
此时,在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回归时,借助缓冲部11来缓和冲击。即,当驻车杆5如图2所示位于卡合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1缓冲部件18由于自重而位于第1位置A。在该状态下,当驻车杆5开始转动时,驻车杆5接近第1缓冲部件18,其后与其接触。
其后,由于驻车杆5按压第1缓冲部件18,因此,作为其反力,由第1缓冲部件18对驻车杆5作用有缓冲力。但是,在驻车杆5与第1缓冲部件18接触的时刻,反力支承面17a与第1缓冲部件18的按压面18a之间的间隔为最大间隔d1,其比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还大,因此第2缓冲部件19不会被压缩,不会由于该压缩而产生缓冲力。
其后,进一步进行驻车杆5的转动,当反力支承面17a和第1缓冲部件18的按压面18a之间的间隔等于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时,开始第2缓冲部件19的压缩。由此,由于该压缩而产生的缓冲力作用于驻车杆5。进行第2缓冲部件19的压缩,直至第1缓冲部件18到达第2位置B为止,即驻车杆5到达解除位置为止。
因此,其后,在驻车杆5到达图1示出的解除位置时,由此产生的冲击力被恰当地衰减。
根据本实施方式,来自驻车杆5的力经由第1缓冲部件18赋予到第2缓冲部件19,因此能够借助第1缓冲部件18来分散赋予到第2缓冲部件19的、来自驻车杆5的力。此外,能够将驻车杆5的转动运动借助第1缓冲部件18变换为直线运动,并作用于第2缓冲部件19,实现缓冲功能。由此,能够使第2缓冲部件19最小化,其结果是,能够使由于第2缓冲部件19的热收缩产生的影响为最小限度。
此外,第1限制部18c用于限制第1位置A在第2位置B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的情况。若第1缓冲部件18移动至该预定位置,则该预定位置能够成为第1缓冲部件18与驻车杆5接触(上述的角度α为0的情况)或不接触的位置。由此,即使在第2缓冲部件19的热膨胀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第1位置A不会越过该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1位置A向驻车杆5一侧过分移位而使驻车杆5无法回归到解除位置。
此外,第1缓冲部件18位于第1位置A时的第1缓冲部件18的按压面18a与反力支承面17a之间的间隔d1比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大,因此,通过恰当地设定间隔d1,无论由于油等使第2缓冲部件19膨胀或收缩,都能够将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的第1缓冲部件18的位置、即第1位置A维持为固定。由此,能够将在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转动时开始作用有缓冲力的转动位置始终维持为固定。
此外,当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18与驻车杆5之间离开相当于角度α,因此,在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回归时,驻车杆5在转动相当于角度α的量之后与第1缓冲部件18接触。
由此,能够更为可靠地将第1缓冲部件18的第1位置A维持为固定,而与驻车杆5的安装精度等无关。此时,驻车杆5首先与质量相对较小的第1缓冲部件18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此时的冲击和冲击音。
此外,在第1缓冲部件18从第1位置A向第2位置B移动时,由于柱状孔17的引导面17b和第1缓冲部件18的侧面之间滑动,因此能够增大由第1缓冲部件18产生的缓冲力。此外,在第1缓冲部件18从第1位置A向第2位置B移动时,第1缓冲部件18压缩第1缓冲部件18和柱状孔17的端壁17c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因此能够增大由第1缓冲部件18产生的缓冲力。
此外,缓冲部11对驻车杆5的与支轴4之间的距离比力点7远的部分赋予缓冲力,因此,能够借助更少的缓冲力来高效地缓和第1缓冲部件18从第1位置A向第2位置B移动时由驻车杆5产生的冲击和冲击音。
此外,第1缓冲部件18和引导面17b由金属或树脂类的材料形成,第2缓冲部件19由杨氏弹性模量比第1缓冲部件18和引导面17b的杨氏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借助由金属等构成的第1缓冲部件18来保护由橡胶等构成的第2缓冲部件19不受驻车杆5的直接打击。
此外,第1缓冲部件18从第1位置A向第2位置B移动时,由第1缓冲部件18对反力支承面17a赋予的冲击被第2缓冲部件19有效地缓和。由此,作为整体,能够恰当地缓和由驻车杆5产生的冲击和冲击音。
此外,在反力支承面17a与按压面18a之间的最大间隔d1、第1位置A与第2位置B之间的距离d2、以及第2缓冲部件的厚度T之间,无论第2缓冲部件19的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T的变动如何,d1>T>(d1-d2)都成立,因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以由于第2缓冲部件19的膨胀而导致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比间隔d1大为起因,驻车杆5无法回归到解除位置,驻车齿轮3和驻车杆5之间的卡合无法解除。
此外,无论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T的变动如何,都进行第1缓冲部件18对第2缓冲部件19的压缩,因此能够防止无法获得由第2缓冲部件19产生的缓冲力的情况。
此外,在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的距离d2、和为了维持第2缓冲部件19的缓冲能力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t之间,无论由于第2缓冲部件19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最小值t的变动如何,(d1-d2)≥t都成立,因此,无论是否发生第2缓冲部件19的膨胀或收缩,都能够防止第1缓冲部件18过度压缩第2缓冲部件19而使第2缓冲部件19的耐久性劣化。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缓冲部11的附近的图,图6是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的缓冲部11部分的剖视图。在图5和图6中,对与图3和图4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有相同的标号。在图5中,示出了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时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缓冲部11具备第1缓冲部件20来作为第1缓冲部件,以代替上述的第1缓冲部件18。第1缓冲部件20不具有第2限制部18d,第1缓冲部件20的杆部18b比第1缓冲部件18的杆部18b更长,除此之外,其结构与上述的第1缓冲部件18相同。
此外,驻车操纵杆10的凸轮部件12具有圆柱状的末端部12c,该末端部12c从圆锥外表面12b的末端部延伸出来。末端部12c具有比圆筒面12a小的直径,在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时,末端部12c介于驻车杆5与支承部件15之间并支承驻车杆5。
此外,如图6所示,缓冲部11具备第2缓冲部件21来作为第2缓冲部件,以代替上述的第2缓冲部件19,第2缓冲部件21与第2缓冲部件19的厚度和杨氏弹性模量不同。第2缓冲部件21的厚度(非压缩时的厚度)T为反力支承面17a和按压面18a之间的最大的间隔d1以上(T>d1)。
与上述的第1缓冲部件18的情况一样,在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20位于第1位置A,在驻车杆5位于解除位置时第1缓冲部件20位于第2位置B。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限制部18c不具有限定第1缓冲部件20的第1位置A的功能。
因此,第1缓冲部件20追随驻车杆5移动。因此,第1缓冲部件20的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分别被凸轮部件12的圆筒面12a和末端部12c经由驻车杆5限定。因此,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与驻车杆5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相对应。
在该结构中,在驻车操纵杆10位于后退位置,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凸轮部件12的末端部12c介于驻车杆5和支承部件15之间,以克服扭转螺旋弹簧9(参照图1)的作用力来支承驻车杆5。
此时,第1缓冲部件20的下端被驻车杆5按压并支承,而位于第2位置B。第2缓冲部件21处于从图6示出的上述的间隔d1被压缩了相当于第1位置A和第2位置B之间的距离d2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根据驻车锁定的指示,驻车操纵杆10被驱动到前进位置,此时,如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驻车操纵杆10的凸轮部件12挤入驻车杆5和支承部件15之间,使驻车杆5转动。由此,如图6所示,驻车杆5从双点划线所示的解除位置转动到实线所示的卡合位置。
由此,由驻车杆5产生的压缩力解除,第2缓冲部件21沿厚度方向伸展。与其对应,第1缓冲部件20追随驻车杆5的转动而移动到第1位置A。但是,由于像上述那样T>d1,因此在第1缓冲部件20移动到第1位置A后,第2缓冲部件21仍继续处于被压缩了相当于(T-d1)的量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驻车锁定解除的情况下,驻车操纵杆10被驱动到后退位置,凸轮部件12的圆筒面12a对驻车杆5的支承被解除,驻车杆5回归到图5示出的解除位置。
在此期间,第1缓冲部件20与从卡合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的驻车杆5接触并追随该驻车杆5,从第1位置A移动到第2位置B。与此相伴,第2缓冲部件21被压缩相当于从第1位置A到第2位置B的距离d2的量。
在这期间,对驻车杆5赋予作为来自第1缓冲部件20和第2缓冲部件21的反作用力的缓冲力。因此,其后,在驻车杆5到达解除位置时,由此产生的冲击力被恰当地衰减。
此外,如上述那样,在驻车杆5位于卡合位置时,第2缓冲部件21被压缩相当于从第2缓冲部件21的非压缩时的厚度T到与上述的间隔d1相等的厚度的量(T-d1)。并且,在驻车杆5回归到解除位置时,进一步被压缩相当于从第1位置A到第2位置B的距离d2的量,从而第2缓冲部件21被压缩到等于(d1-d2)的厚度。
因此,考虑到第2缓冲部件21的材质等,将上述尺寸T、d1、d2设定为不会出现过度压缩第2缓冲部件21而导致其耐久性劣化的情况。即,若将为了防止第2缓冲部件21被过度压缩而劣化、从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缓冲能力这一情况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设为t,则设定为(d1-d2)≥t。
此外,以下述方式进行该设定:在由于传动装置内的油等产生的第2缓冲部件21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第2缓冲部件21的厚度T或为了使第2缓冲部件21的缓冲效果维持预定期间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t变动的情况下,考虑到第2缓冲部件21的膨胀或收缩,尽量在长时间维持上述的(d1-d2)≥t的关系。
此外,在图3和图4的缓冲部11中,第2缓冲部件19配置在被柱状孔17和第1缓冲部件18所划分出的空间内,因此,即使在万一第2缓冲部件19断裂的情况下,第2缓冲部件19的断裂片也不会飞散到外部。因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由于断裂片而在传动装置内的油过滤器产生堵塞,其它部件被断裂片干涉,或其它部件将断裂片啮入。此外,即使在第2缓冲部件19断裂的情况下,由于断裂片等在上述空间内继续存在,因此能够借助该断裂片等来维持最小限度的缓冲效果。在图5和图6的缓冲部11也是一样的。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借助驻车杆5的自重来进行对驻车杆5向解除位置方向的作用力的赋予,以代替借助扭转螺旋弹簧9进行该作用力的赋予。此外,也可以不借助第1缓冲部件18的自重,而借助弹簧等来获得第1缓冲部件18的向第1位置A方向的作用力。
此外,第1限制部18c和第2限制部18d只要限制第1位置A或第2位置B,则并不限定于上述突缘状的部件。例如,也可以由设置于第1缓冲部件18或20的侧面的凹部、和通过与该凹部的相对于第1缓冲部件18或20的轴向垂直的壁面接触来限制第1位置A或第2位置B的部件构成。

Claims (7)

1.一种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机构具备:
驻车齿轮,其与传动装置的输出构件联动;
驻车杆,其被支承为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所述卡合位置,所述驻车杆与所述驻车齿轮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不可旋转,在所述解除位置,所述驻车杆解除该卡合,以将该驻车齿轮设定为能够旋转;
驱动部件,其对所述驻车杆赋予力以使该驻车杆转动到所述卡合位置,或解除该力的赋予以允许所述驻车杆回归到所述解除位置;以及
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缓冲部对该驻车杆赋予缓冲力,
所述缓冲部具备:
反力支承面,其用于支承所述缓冲力的反力;
第1缓冲部件,其被引导为:在所述驻车杆向所述解除位置回归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通过被该驻车杆按压而克服作用力,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在该驻车杆向所述卡合位置转动时,所述第1缓冲部件借助该作用力从该第2位置向该第1位置移动;
按压面,其设置于所述第1缓冲部件;以及
第2缓冲部件,其被压缩在所述反力支承面和所述按压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机构具备第1限制部,所述第1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
所述预定位置为以下位置:若所述第1缓冲部件移动至该预定位置,则所述第1缓冲部件与所述驻车杆接触或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具备柱状孔,所述柱状孔在一端具有形成所述反力支承面的端壁,所述柱状孔的另一端开放,
通过所述柱状孔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内表面来构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对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引导,
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有柱状的形状,所述柱状的形状具备与所述柱状孔的引导面对应的侧面,
所述第1缓冲部件具备第2限制部,所述第2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2位置在所述第1位置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越过预定位置,
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d1比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压缩方向的厚度T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在所述驻车杆的以下部分赋予缓冲力,该部分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比被所述驱动部件赋予力的点与所述驻车杆的转动支点之间的距离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缓冲部件和引导该第1缓冲部件的部分由金属或树脂类材料形成,所述第2缓冲部件由杨氏弹性模量比该第1缓冲部件和该引导部分的杨氏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则无论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厚度T的变动如何,d1>T>(d1-d2)都成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缓冲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反力支承面与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为d1,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2,为了维持由所述第2缓冲部件产生的缓冲能力而必要的(d1-d2)的最小值为t,则无论由于所述第2缓冲部件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最小值t的变动如何,(d1-d2)≥t都成立。
CN201310378515.0A 2012-10-05 2013-08-27 驻车机构 Active CN103711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3656 2012-10-05
JP2012223656A JP5816153B2 (ja) 2012-10-05 2012-10-05 パーキング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1899A true CN103711899A (zh) 2014-04-09
CN103711899B CN103711899B (zh) 2016-03-09

Family

ID=5040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8515.0A Active CN103711899B (zh) 2012-10-05 2013-08-27 驻车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16153B2 (zh)
CN (1) CN1037118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6867A (zh) * 2016-10-14 2018-04-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轴向驻车机构
CN108591446A (zh) * 2018-05-02 2018-09-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9140B1 (en) 2014-08-04 2019-02-20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speed drive device for power unit
CN106080545B (zh) * 2016-07-29 2019-01-18 安徽工程大学 汽车制动系统
JP6934377B2 (ja) * 2017-09-21 2021-09-15 Nok株式会社 緩衝ストッパ
CN115045993B (zh) * 2022-07-04 2024-01-30 吉利长兴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驻车装置及机动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109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装置
JP2010265974A (ja) * 2009-05-13 2010-11-25 Jatco Ltd パーキング機構
CN101905690A (zh) * 2009-12-21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驻车制动装置
CN201836362U (zh) * 2010-05-28 2011-05-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JP4833937B2 (ja) * 2007-08-02 2011-12-0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ロッドの振動抑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109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装置
JP4833937B2 (ja) * 2007-08-02 2011-12-0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ロッドの振動抑止構造
JP2010265974A (ja) * 2009-05-13 2010-11-25 Jatco Ltd パーキング機構
CN101905690A (zh) * 2009-12-21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驻车制动装置
CN201836362U (zh) * 2010-05-28 2011-05-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6867A (zh) * 2016-10-14 2018-04-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轴向驻车机构
CN107956867B (zh) * 2016-10-14 2019-06-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轴向驻车机构
CN108591446A (zh) * 2018-05-02 2018-09-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3817A (ja) 2014-04-24
CN103711899B (zh) 2016-03-09
JP5816153B2 (ja)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1899A (zh) 驻车机构
CN107207032B (zh) 具有发生碰撞时具备可调释放功能的纵向止挡件的转向柱
JP3139951U (ja) 出力型切換装置
CN1993068A (zh) 带保持功能的滑轨组件
CN102543587A (zh) 电磁开关的活动触头组件
US20070048401A1 (en) Mold clamping unit
JP6597941B1 (ja) 金型装置
KR20140132768A (ko) 캠 종동자 장치
CN203248486U (zh) 一种非火工型弹射式解锁装置
US9914430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EP1700760A3 (de) Zündschlos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971079A (zh) 一种大扭矩单向离合器
CN103270567A (zh) 控制装置
KR101640917B1 (ko) 차량시트의 암레스트 구조
JP6542776B2 (ja) 荷重付加装置
CN208944883U (zh) 一种弹片生产用自动成型机构
JP5857565B2 (ja) ボールねじ用ナットの製造方法、ボールねじ用ナット
CN202540643U (zh) 一种用于汽车装饰件的模具中的二次出模机构
CN104442693A (zh) 用于机动车的机械转向锁
CN105313833A (zh) 转向锁定装置
CN217672807U (zh) 端部缓冲及辅助支撑机构、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3707253B (zh) 冲击旋转工具
CN202316792U (zh) 组合模具
KR100959818B1 (ko) 툴 클램핑 장치
JP5817184B2 (ja) ボールねじ用ナッ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