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0567A - 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70567A CN103270567A CN2012800042624A CN201280004262A CN103270567A CN 103270567 A CN103270567 A CN 103270567A CN 2012800042624 A CN2012800042624 A CN 2012800042624A CN 201280004262 A CN201280004262 A CN 201280004262A CN 103270567 A CN103270567 A CN 1032705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eper
- operating portion
- control device
- cap
- enco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087—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retractable; Flush control kno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6—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specially adapted to avoid injury to occupants of a car during an accid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8—Turn knobs
- H01H2003/085—Retractable turn knobs, e.g. flush moun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包括从基准表面突出的操作部(1a)以及弹性体(40)。响应于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施加的、等于或大于预定载荷的载荷,操作部(1a)沿突出量减小的方向克服弹性体(40)的斥力而移动超过操作行程内的最大行程量。操作部(1a)经由弹性体(40)被支撑成当去除载荷时通过弹性体(40)的恢复力而返回至初始突出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从基准表面突出的操作部。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66704(JP-A-2001-26670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89116(JP-A-2001-18911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53063(JP-A-2006-25306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77045(JP-A-2006-277045)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73313(JP-A-2008-273313)描述了作为相关技术的结构,其中,在这种控制装置中,当大载荷(即,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的载荷)施加到操作部时,操作部能够不可逆地减小突出量至等于或小于预定突出量。
然而,在例如以上公开中所描述的结构中,操作部不可逆地减小突出量,所以一旦突出量减小,操作部就不能够在之后进行操作,或可操作性变为劣化,这是成问题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基板;操作部,该操作部从定位成离开基板的基准表面突出;以及弹性体。响应于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施加的、等于或大于预定载荷的载荷,操作部沿突出量减小的方向克服弹性体的斥力而移动超过操作行程内的最大行程量。操作部经由弹性体支撑成当去除载荷时通过弹性体的恢复力而返回至初始突出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突出部分的突出量能够被减小、同时在突出量被减小之后突出部分能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的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将在参照附图进行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对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状态的控制装置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3B和3C是控制装置在每种状态(即,无载状态、部分推入状态和完全推入状态)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A、4B和4C是控制装置在每种状态(即,无载状态、部分推入状态和完全推入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A、5B和5C是控制装置在每种状态(即,无载状态、部分推入状态和完全推入状态)下的编码器的立体图;
图6A、6B和6C是控制装置在每种状态(即,无载状态、部分推入状态和完全推入状态)下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控制装置的弹簧的弹性特性的示例的图示;
图8是控制装置的弹簧的弹性特性的另一示例的图示;以及
图9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主要部分的简化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状态的控制装置1的示例的视图。控制装置1设置在车厢中的考虑到可操作性的位置中。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通常优选地设置在当碰撞等发生时会被乘员的身体触碰的位置中。控制装置1可以是用于操作适当的车载设备的装置。
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控制装置1实施为控制旋钮并且结合到前面板中。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控制装置1为用于对车载音频装置的音量等进行调节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1可以仅能够被旋转、仅能够被推入(即,压下)、或既能够被旋转又能够被推入。在下文中,主要将控制装置1描述为既能够被旋转又能够被推入的示例。在车载音频装置的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旋转操作可以是用于对车载音频装置的音量进行调节的操作,而推入操作可以是“输入”或“选择”操作或者用于接通电源及关断电源的操作。
控制装置1包括操作部1a,该操作部1a从周围部突出以便使旋转操作等可以进行。该操作部1a可以呈任何合适的形状。在附图中的示例中,控制装置1的操作部1a呈圆筒形。
图2是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主要包括帽2、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中间保持件30、弹簧40、编码器侧保持件50、编码器(编码器元件)60和基板70。
帽2形成了暴露到外部的操作部1a(见图1),并且具有考虑到可操作性的形状。在该示例中,帽2呈圆筒形。
上保持件10包括环形的板状基部12以及从靠近基部12的外周边缘的部分竖立的腿部14。腿部14沿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延伸。三个这样的腿部14沿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每个腿部14的末端部均径向向外弯曲并且具有形成在末端部中的螺钉孔16。每个腿部14的末端部均限定有与中心轴线X垂直的表面。
下保持件20由环形平板形成。该下保持件20延伸至与上保持件10的腿部14的末端部直径大致相等。下保持件20具有沿周向方向间隔相等的三个可接合部22,并且在每个可接合部22中形成有螺钉插入孔24。可接合部22通过在下保持件20中形成中央孔(中央孔基本上是圆的)的内周边缘而形成并且在一些部分中是直的。
中间保持件30包括环形的板状基部32以及从靠近基部32的外周边缘的部分竖立的侧壁38。三个这样的侧壁38沿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每个侧壁38的末端部均具有弯曲部39,该弯曲部39在径向向外弯曲的同时分成两个突部。每个弯曲部39的两个突部形成为使得两个突部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于(或略微宽于)上保持件10的腿部14以及腿部14的末端部的宽度。环形基部32包括三角形平表面34,该三角形平表面34沿周向方向在侧壁38之间径向向外延伸。每个平表面34中均形成有螺钉孔36。
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和中间保持件30优选地由金属制成而并非树脂。这是因为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和中间保持件30必须维持把产生强斥力的弹簧40保持在内部的状态(即,结构),如随后将进行描述的。
弹簧40可以是具有圆筒状外形的螺旋弹簧。弹簧40的弹性特性将在随后进行描述。
编码器侧保持件50包括中央圆筒状部52以及从中央圆筒状部52径向向外延伸的中间保持件安装表面54。三个这样的中间保持件安装表面54沿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在每个中间保持件安装表面54中均形成有孔56,螺钉80插入到该孔56中。
编码器60包括绕中心轴线X旋转的旋转轴62以及可旋转地支撑该旋转轴62的轴承部64。该轴承部64的一个端侧固定至基板70。
基板70可包括对来自编码器60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基板70可以形成车载音频装置的控制单元。
在这里,将对图2中示出的控制装置1的组装方法进行描述。将编码器60布置在附接至前面板的后侧的基板70之上,并且将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插入到下保持件20的中央孔中。在这种状态下,将已经通过螺钉80旋拧在一起的中间保持件30和编码器侧保持件50压配合到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的末端上。此时,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被装配到编码器侧保持件50的中央圆筒状部52中。然后,在弹簧40放置在中间保持件30的环形基部32上的情况下,放上上保持件10,使得弹簧40被夹在上保持件10与中间保持件30之间。然后,将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的末端部中的螺钉孔16与下保持件20——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早先已经穿过下保持件20插入——中的三个螺钉插入孔24对准,并且通过螺钉82将下保持件20和上保持件10旋拧在一起。此时,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各自被可滑动地安装在设置在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相应的弯曲部39的两个突部之间(在凹口中)。因此,上保持件10在相对于中间保持件30在旋转方向上被定位(即,在与中心轴线X垂直的平面中,在将中心轴线X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被定位)的同时能够沿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滑动。最后,在双面胶带4插入在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与帽2的内部之间的情况下,将帽2固定至上保持件10。
以这种方式将固定至帽2的上保持件10旋拧至下保持件20导致了中间保持件30被可滑动地安装在形成在上保持件10与下保持件20之间的空间中。另外,上保持件10(并且由此操作部1a)通过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相对于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进行滑动而能够沿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滑动。另外,弹簧40通过坐置在中间保持件30的环形基部32以及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上而保持在中间保持件30的环形基部32与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之间。该弹簧40的斥力将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作为单个单元而沿突出方向恒定地迫压。也就是说,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形成了能够相对于中间保持件30沿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滑动的单个单元。在正常状态下,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沿远离基板70的方向被弹簧40的斥力迫压,所以帽2(即,操作部1a)从前面板的表面突出。设置在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抵靠着下保持件20的可接合部22(即,螺钉插入孔24的内周侧部分)以用作止挡部,所以帽2相对于前面板的高度是固定的。
图3A、3B和3C是控制装置1在每种状态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A、4B和4C是控制装置1在每种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A、5B和5C是控制装置1在每种状态下的编码器60的立体图。图6A、6B和6C是控制装置1在每种状态下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在图3A、3B、3C至图6A、6B和6C中,图3A至6A示出了没有载荷施加到控制装置1的正常状态(即,无载状态),图3B至6B示出了当操作载荷(即,推压时的载荷)施加到控制装置1时的部分推入状态,以及图3C至6C示出了当大载荷已经施加到控制装置1时的完全推入状态。图4A、4B和4C透过帽2示出内部。
正常操作过程中,当沿旋转方向转动帽2时,帽2、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弹簧40、中间保持件30、编码器侧保持件50以及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都一起旋转,从而实现了正常旋转操作。此时,旋转操作从上保持件10到中间保持件30的传递通过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弯曲部39与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之间的沿周向方向的接触(即,抵接)而实现。另外,当沿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推入帽2时,帽2、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弹簧40、中间保持件30、编码器侧保持件50以及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作为单个单元被压下,从而实现了正常推入操作(即,推压操作)(见图3B、4B、5B和6B)。在图3B中,仅对位于附图中的左侧的控制装置1进行了操作。
以这种方式,在正常的操作中,没有施加超过弹簧40的斥力的挤压力,所以弹簧40基本上不会进一步变形,因此,推压操作和旋转操作可以在编码器60自身的操作范围内(即,在预定操作行程内)。在示出的示例中,编码器60自身的操作范围(即,预定操作行程)由如图4A至4C和图5A至5C中示出的ΔD1表示。
同时,当在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沿推入帽2的方向(即,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施加大载荷时,在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处的弯曲部39相对于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滑动的情况下,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朝向基板70滑动,如图3C、4C、5C和6C所示。也就是说,当大载荷在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沿推入帽2的方向施加至帽2时,弹簧40在压缩方向上弹性变形,使得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超过编码器60自身的操作范围(即,预定操作行程内的最大行程量)并且朝向基板70移动。因此,当大载荷(即,显著大于在正常推压操作过程中所施加的载荷的载荷)在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沿推入帽2的方向施加至帽2时,帽2的突出量能够减小到超出在编码器60自身的操作范围内的可能的减小量(见图4A至4C中的减小量ΔD1)。在示出的示例中,帽2的突出量从部分推入状态进一步减小ΔD2,因此,从正常状态减小ΔD1+ΔD2的总量(见图4A至4C)。通常,ΔD2显著大于ΔD1。
另外,当去除这类大载荷时,在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处的弯曲部39相对于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滑动的情况下,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滑动回初始状态(即,正常状态),如图3A、4A、5A和6A所示。也就是说,当去除这类大载荷时,弹簧40弹性恢复到其初始状态,所以设置在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进行滑动直到它们抵靠着下保持件20的可接合部22并且恢复到它们的初始状态为止。
接下来,将对弹簧40的弹性特性进行描述。图7是弹簧40的弹性特性的示例的图示。在图7中,水平轴表示帽2的相对于基准表面的突出量,并且竖直轴表示弹簧40的斥力(即,载荷)。在这里,基准表面可以是任何适当的表面。例如,对于基准表面而言,可以将设置在帽2的外周侧的构件(例如前面板)最突出的位置设定为基准,如图4A至4C所示出的。
在图7中,突出量D2为处于部分推入状态(即,图3B中所示的状态)下的突出量。在图7中示出的示例中,弹簧40具有线性弹性特性。弹簧40在弹性变形状态下保持在基部32与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之间。也就是说,在部分推入状态下,弹簧40在环形基部32与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之间沿压缩方向弹性变形,从而产生斥力N1。当在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沿推入帽2的方向的载荷超过斥力N1时,弹簧40进一步弹性变形,从而使突出量线性地减小。在图7中示出的示例中,当帽2相对于基准表面的突出量为零时,弹簧40产生斥力N2。
可以将斥力N1设定成显著大于在正常推压操作过程中施加到编码器60的载荷(即,推压载荷)的值。更具体地,斥力N1可以是等于或大于推压载荷的2.5倍的值。例如,当推压载荷大约为2[N]时,斥力N1可以等于或大于5[N]。假定,在正常推压操作的情况下,帽2的突出量在编码器60自身的操作范围(即,预定操作行程)内略微减小,并且即使在操作行程内的最大行程处,帽2相对于基准表面的突出量也显著大于零(见图4A至4C中的ΔD2)。
可以将斥力N2设定成大于当乘员(即,操作员)的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膝盖在与碰撞无关的情况下触碰控制装置1时所施加的载荷的值。因此,当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在与碰撞无关的情况下非故意地触碰控制装置1时,防止了帽2(即,操作部1a)被损坏,这使良好的适销性能够得以维持。例如,可以将斥力N2设定成大于10[N]的值,10[N]显著大于(例如,至少两倍)5[N]。
另外,斥力N2被设定成小于预定上限值的值。预定上限值可以是任意的,但是通常将其设定为小于由法规等提出的内部冲击规定载荷的值。例如,根据与欧洲的内部冲击测试相关的法规(ECENo.21),当将等于或大于378[N]的载荷施加到操作部1a时,操作部1a从格栅表面的突出量必须不大于预定量9.5mm。因此,当基准表面为距离格栅表面预定高度(9.5mm)的表面时,将斥力N2设定成小于378[N]的值。例如,斥力N2可以大约为100[N],100[N]为大于10[N]并且小于378[N]的值。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特别地展示了下述效果。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即使施加显著大于正常的载荷,帽2(即,操作部1a)的末端部也能够被压下到基准表面(例如与周围的前面板相同的表面)或更低,所以安装结构将不会被损坏。因此,例如,能够满足内部冲击标准,并且当显著大的载荷被去除时帽2(即,操作部1a)能够再次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见图6A)。
当沿旋转方向对控制装置1进行操作以做出调节时,例如调节音量时,通常操作部1a的尺寸制成相对较大,使得能够容易地执行小的调节,并且突出量倾向于大。因此,包括这类操作部1a的控制装置1易于进行操作,但另一方面,包括这类操作部1a的控制装置1也容易被乘员的膝盖碰到,从而显著大于正常假定载荷的载荷会施加到控制装置1。因此,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包括该操作部1a的控制装置1而言是特别优选的。
另外,帽2优选地具有外径比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中间保持件30、弹簧40和编码器侧保持件50的外径大的周边部2a。也就是说,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中间保持件30、弹簧40和编码器侧保持件50优选地装配在帽2的周围部2a的径向内侧。因此,压配合到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上的所有构件(即,帽2、上保持件10、下保持件20、中间保持件30、弹簧40和编码器侧保持件50)能够在组装的状态(ASSY状态)下从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移除以及附接至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这便于在维护期间更换这些零部件。另外,作为另一种效果,当帽2的周围部2a被照亮时增强了设计,这使适销性能够增加。也就是说,在组装状态下,在帽2的周围部2a与形成在前面板(即,格栅)中的孔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有间隙,而不存在比帽2的外形突出更远的结构性物体,从而照明光能够穿过帽2的周围部2a与前面板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在前面板的内部使用比帽2的外形大的空间以便处理例如以上所述的大的弹簧载荷增大了设计自由度,但在结构性物体(例如上保持件10或下保持件20)比帽2的外形突出更远的结构中,照明光被突出部分遮挡,从而照明光不能够穿过帽2的周围部2a与前面板之间的间隙。
在此之前,已经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型和替代可以应用于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例如,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弹簧40具有线性弹性特性,但也可以通过例如组合多个弹簧来实现非线性弹性特性。另外,弹簧40可以被例如橡胶的其它弹性构件替代。
另外,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状态和部分推入状态下(见图6A和图6B),弹簧40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保持在环形基部32与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之间。然而,弹簧40还可以保持(在没有游隙的状态下)在中间保持件30的环形基部32与上保持件10的基部12之间使得弹簧40通常是基本上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弹簧40的弹性特性例如如图8所示。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常状态和部分推入状态下(见图6A和图6B),弹簧40的斥力基本上为零,所以保持弹簧40的结构(例如,在上保持件10与下保持件20之间的紧固部)所必需的强度和耐用性能够减小。
另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滑动过程中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相对于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滑动的模式可以伴随有或可以不伴随有摩擦。然而,当不存在摩擦时,可以在不损失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减小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与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之间的间隙(即,游隙)。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具体的机构被描述为用于当仅在施加了显著大的载荷时突出部分被完全推入并且接着该载荷去除时使突出部分恢复的机构。然而,存在有很多种这样的机构。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间保持件30固定至编码器60侧,并且上保持件10固定至帽2(即,操作部1a)侧,但反过来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帽2(即,操作部1a)可以固定至中间保持件30侧,并且编码器60可以固定至上保持件10侧。在这种情况下,中间保持件30沿操作部1a的突出方向被弹簧40迫压,并且下保持件20(即,可接合部22)抵靠着中间保持件30以用作止挡部。
另外,如图9所示,例如,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如下机构来实现,在该机构中,操作部侧构件100沿突出方向被弹簧40迫压,并且该机构包括阻止操作部侧构件100沿突出方向移动的止位构件200。在图9中示出的示例中,止位构件200具有阻止操作部侧构件100沿突出方向移动的止位部202。止位构件200在止位构件200不能够沿突出方向突出并且不能够相对于编码器侧构件300旋转的状态下连接至编码器侧构件300(例如编码器侧保持件或编码器)。另外,操作部侧构件100和止位构件200构造成使得操作部侧构件100能够相对于止位构件200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滑动,并且旋转操作能够从操作部侧构件100传递到止位构件200,这类似于上述的中间保持件30的侧壁38的末端上的弯曲部39与上保持件10的三个腿部14之间的关系。操作部侧构件100也可以由例如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帽2、上保持件10和下保持件20的多个构件形成。这同样也适用于止位构件200。同样在图9中示出的结构中,操作部的附接侧以及编码器的附接侧可以反过来,正如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一样。
另外,在仅可以进行推入操作的控制装置中,原则上,只要具有下面描述的特性就足够了。(1)操作部1a沿突出方向被弹簧40迫压。(2)存在阻止操作部1a沿突出方向移动的止挡部(即,止位构件)。(3)操作部1a的推入操作被传递至编码器60。
另外,在仅可以进行旋转操作的控制装置中,原则上,只要具有下面描述的特性就足够了。(1)操作部1a沿突出方向被弹簧40迫压。(2)存在阻止操作部1a沿突出方向移动的止挡部(即,止位构件)。(3)操作部1a的旋转操作被传递至编码器60。在这种情况下,止挡部可以与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一起旋转。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1a的旋转操作可以被传递至编码器60的旋转轴62。
Claims (14)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基板、从定位成离开所述基板的基准表面突出的操作部、以及弹性体,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施加的、等于或大于预定载荷的载荷,所述操作部沿突出量减少的方向克服所述弹性体的斥力而移动超过操作行程内的最大行程量;并且,所述操作部经由所述弹性体被支撑成当去除所述载荷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恢复力而返回至初始突出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接至所述基板的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响应于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载荷的载荷而移动成齐平于或低于所述基准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载荷大于10[N]并且小于378[N]。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不能够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被推动、而是能够在与减小突出量的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中旋转,并且,所述操作行程内的所述最大行程量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够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被推动;所述操作行程内的所述最大行程量大于零;并且,所述操作部在被推入所述最大行程量时保持从所述基准表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布置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编码器之间,并且所述接合构件在预定位置处阻止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编码器沿增大突出量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弹性体设置成沿增大突出量的方向迫压所述操作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够旋转,并且对所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经由所述接合构件传递至所述编码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够沿减小突出量的方向被推入;并且,对所述操作部的推入操作经由所述弹性体传递至所述编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侧并且所述第一保持件固定至所述操作部;
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设置在所述编码器侧并且所述第二保持件固定至所述第一保持件;以及
中间保持件,所述中间保持件固定至所述编码器,
其中:所述中间保持件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阻止所述第二保持件相对于所述编码器移动、即沿增大所述操作部的突出量的方向的移动;并且,所述弹性体布置在所述中间保持件与所述第一保持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保持件的所述接合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第一保持件的一部分安装成在所述突出部之间穿过;并且,所述第一保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保持件沿所述操作部的移动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设置在所述编码器侧并且所述第一保持件固定至所述编码器;
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侧并且所述第二保持件固定至所述第一保持件;以及
中间保持件,所述中间保持件固定至所述操作部,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件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阻止所述中间保持件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移动、即沿增大所述操作部的突出量的方向的移动;并且,所述弹性体布置在所述中间保持件与所述第一保持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帽,所述帽是形成所述操作部的帽,并且所述帽具有比形成在布置有所述控制装置的面板构件中的孔小的外径,并且所述帽从所述孔突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定位在所述编码器的所述帽侧的所有组成部件布置成装配在所述帽的外径的径向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帽,所述帽是形成所述操作部的帽,并且所述帽具有比形成在布置有所述控制装置的面板构件中的孔小的外径,并且所述帽从所述孔突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定位在所述编码器的所述帽侧的所有组成部件布置成装配在所述帽的外径的径向内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18036A JP5697469B2 (ja) | 2011-01-31 | 2011-01-31 | 操作装置 |
JP2011-018036 | 2011-01-31 | ||
PCT/IB2012/000132 WO2012104702A1 (en) | 2011-01-31 | 2012-01-30 | Control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70567A true CN103270567A (zh) | 2013-08-28 |
CN103270567B CN103270567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585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42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0567B (zh) | 2011-01-31 | 2012-01-30 | 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71238B8 (zh) |
JP (1) | JP5697469B2 (zh) |
CN (1) | CN103270567B (zh) |
WO (1) | WO201210470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4854A (zh) * | 2018-07-25 | 2020-02-11 | 株式会社有信 | 车辆用空调操作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44705A (ko) * | 2012-10-05 | 2014-04-15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의 노브장치 |
DE102014222284B4 (de) * | 2014-10-31 | 2016-08-11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Bedieneinrichtung |
CN205159175U (zh) | 2015-10-21 | 2016-04-13 |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 旋钮开关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49024A1 (en) * | 2004-09-09 | 2006-03-0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Push switch apparatus |
CN1860572A (zh) * | 2004-08-27 | 2006-11-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操作机构 |
CN101293505A (zh) * | 2007-04-26 | 2008-10-29 | 株式会社电装 | 操作旋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124547U (zh) * | 1973-02-20 | 1974-10-24 | ||
JPS619806U (ja) * | 1984-06-22 | 1986-01-21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つまみ構造 |
DE29924859U1 (de) * | 1998-07-16 | 2006-03-09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Drehschalter für Haushaltsgeräte |
JP2000315431A (ja) * | 1999-04-28 | 2000-1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イッチ連動型伸縮式ツマミ |
DE19964133A1 (de) | 1999-11-22 | 2001-06-13 | Preh Elektro Feinmechanik | Drehschalter |
JP2001266704A (ja) | 2000-03-22 | 2001-09-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つまみ装置 |
JP4319890B2 (ja) * | 2003-10-31 | 2009-08-2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機構 |
DE102004022068B3 (de) * | 2004-05-05 | 2005-10-13 |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 Drehgeber |
JP2006253063A (ja) | 2005-03-14 | 2006-09-21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操作装置 |
JP2006277045A (ja) | 2005-03-28 | 2006-10-12 | Clarion Co Ltd | 回転ノブ |
-
2011
- 2011-01-31 JP JP2011018036A patent/JP56974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1-30 EP EP12709363.1A patent/EP2671238B8/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1-30 WO PCT/IB2012/000132 patent/WO201210470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1-30 CN CN201280004262.4A patent/CN1032705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0572A (zh) * | 2004-08-27 | 2006-11-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操作机构 |
US20060049024A1 (en) * | 2004-09-09 | 2006-03-0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Push switch apparatus |
CN101293505A (zh) * | 2007-04-26 | 2008-10-29 | 株式会社电装 | 操作旋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4854A (zh) * | 2018-07-25 | 2020-02-11 | 株式会社有信 | 车辆用空调操作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71238B1 (en) | 2016-12-14 |
EP2671238B8 (en) | 2017-03-08 |
WO2012104702A1 (en) | 2012-08-09 |
CN103270567B (zh) | 2016-05-18 |
EP2671238A1 (en) | 2013-12-11 |
JP5697469B2 (ja) | 2015-04-08 |
JP2012160289A (ja) | 2012-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70567A (zh) | 控制装置 | |
CN102099221A (zh) | 具有减小空转的盘形调角器 | |
CN104254765B (zh) | 用于点火操作的致动器 | |
CA2523396A1 (en) | Coupling mechanis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 |
US7926864B2 (en) | Sliding panel/latching-spring cage | |
WO2009027734A3 (en) | A device for locking a first component to a second | |
CN105531784A (zh) | 按键模块和用于按键模块的滑套元件 | |
US10268230B2 (en) | Actuating assembly for an operating element, steering column switch, and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
US20140116176A1 (en) | Shift lever for a vehicle transmission | |
EP1950448A4 (en) | POSITIONING DEVICE FOR BRAKE CYLINDER AND BRAKE CYLINDER THEREOF | |
KR20080111159A (ko) | 제어 장치 및 기어박스 | |
EP1336777A3 (en) | Adjustable shift detent assembly | |
KR101371717B1 (ko) | 가속페달의 답력 조절장치 | |
KR101565574B1 (ko) | 시트용 높이 조절장치 | |
US8127637B2 (en) | Gear change arrangement and a gearbox | |
JP2009299268A (ja) | ロック装置 | |
CN104769337B (zh) | 机动车辆变速器的换挡设备 | |
KR101640917B1 (ko) | 차량시트의 암레스트 구조 | |
JP2016148443A (ja) | ダンパ | |
US9671012B2 (en) | Vehicle shift lever apparatus | |
CN211082656U (zh) | 一种分级弹簧装置 | |
US20100175498A1 (en) | Adjustment mechanism | |
CN108700185B (zh) | 用于车辆的换挡组件 | |
KR100891514B1 (ko) | 수동변속기의 쉬프트장치 | |
JP4570133B2 (ja) | 変速機のセレクトリター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