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9175U - 旋钮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钮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9175U
CN205159175U CN201520877905.7U CN201520877905U CN205159175U CN 205159175 U CN205159175 U CN 205159175U CN 201520877905 U CN201520877905 U CN 201520877905U CN 205159175 U CN205159175 U CN 205159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magnetic force
force unit
switch element
d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79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x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x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x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x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79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9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9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9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also rotatabl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包括旋钮部分及控制电路部分,控制电路部分电性连接一编码器和至少一开关元件,旋钮部分包括一用于控制编码器的旋钮,旋钮部分还包括用于触发开关元件的触发机构,旋钮轴向运动带动触发机构触发开关元件。本实用新型旋钮旋转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旋钮的轴向按压或拉拔则实现对智能坐便器功能方式的切换,这样通过单一旋钮实现了对智能坐便器多功能的灵活操控,结构紧凑、小巧,拉近了人与智能坐便器之间的距离感。

Description

旋钮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卫浴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接触式开关,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智能坐便器的旋钮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坐便器的简洁的操控、舒适的体验感及丰富的智能功能越来越获得人们的喜爱。现有智能坐便器除了臀洗、妇洗、座圈加热、暖风烘干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水量水温调节、风温调节、喷头自洁、夜光照明、除臭等功能,为了实现这些丰富的智能功能,现有智能坐便器往往需要分别对应特定功能设置多个按钮或旋钮,致使整个操控装置结构及用户界面复杂,极大地限制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对智能坐便器的多功能的操控的旋钮开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包括旋钮部分及控制电路部分,所述控制电路部分电性连接一编码器和至少一开关元件,所述旋钮部分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编码器的旋钮,所述旋钮部分还包括用于触发所述开关元件的触发机构,所述旋钮轴向运动带动所述触发机构触发所述开关元件。
优选的,所述旋钮部分包括转动轴套和套设在所述转动轴套外侧的固定轴套,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轴套固接、并与所述固定轴套活动连接,所述编码器活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套一端。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卡槽,两个所述卡槽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旋钮的伸入部的外侧,两个所述卡槽之间的间距满足所述开关元件的触发行程;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以及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弹性件的非固定端,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钮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向着所述旋钮伸入部延伸。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钮伸入部的外侧,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沿着所述旋钮伸入部的轴向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力单元和第二磁力单元;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分别套设置在所述固定轴套的外侧,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可沿着所述固定轴套的轴向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磁力单元与所述第二磁力单元的磁极为同极设置,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通过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保持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为圆环状,所述第一磁力单元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磁力单元的内直径;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可穿过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内圈并沿着所述转动轴套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在所述开关元件上设有面向所述第一磁力单元的操控杆或距离感应器,用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工作模式的转换。
优选的,所述开关元件具有信号发射端及信号接收端,所述触发机构具有一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信号发射端及所述信号接收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端为光耦发射端、红外发射端或射线发射端。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旋钮旋转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旋钮的轴向按压或拉拔则实现对智能坐便器功能方式的切换,这样通过单一旋钮实现了对智能坐便器多功能的灵活操控,结构紧凑、小巧,拉近了人与智能坐便器之间的距离感。
2.旋钮部分通过转动轴套、固定轴套将各部件连接起来使旋钮部分整体结构紧凑、小巧。
3.触发机构通过卡槽与卡位部配合,手感好且结构简单可靠。
4.触发机构通过第一磁力单元和第二磁力单元配合,利用磁力在推拉过程中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的特性,能有效地避免在旋钮旋转操作过程中,触式开关与旋钮内部长期处于顶触的状态,从而避免开关不灵敏且容易磨损的情况。而且,基于磁力特性,旋钮按压或拉拔操作手感好且使用寿命长。
5.通过信号发射端及信号接收端之间的信号是否被阻挡来实现两种不同模式的转换,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一工作模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一工作模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二工作模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二工作模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三工作模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三工作模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四工作模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四工作模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五工作模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五工作模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六工作模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六工作模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六信号导通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实施例六信号阻挡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旋钮2-转动轴套3-限位螺钉
4-伸入部5-开关元件6-操控杆
7-距离感应器8-固定轴套9-编码器
21-前部通道22-尾部通道23-连接道
30-第一磁力单元40-第二磁力单元50-卡槽
61-弹簧62-弹片63-卡接件
70-顶压件81-信号发射端82-信号接收端
90-遮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应用在旋钮开关装置上的改进结构,主要是指的一种触发机构的设计及其具体的应用。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智能卫浴设备(在本申请中选择智能坐便器)作为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是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旋钮开关装置,如图1~图12所示,包括旋钮1、转动轴套2、PCB板(图中未示出)、开关元件5、固定轴套8、编码器9。转动轴套2与旋钮1固接,其与旋钮1可分体设置亦可一体设置。转动轴套2是一个中空的设计,在转动轴套2内开有两条通道(前部通道21和尾部通道22),两条通道(前部通道21和尾部通道22)之间通过连接道23进行连通。旋钮1的伸入部4插入尾部通道22内,限位螺钉3从前部通道21经由连接道23伸入尾部通道22,然后插入旋钮1的伸入部4内,通过螺纹实现连接,与此同时,旋钮1卡接在转动轴套2的尾部、与其固接。固定轴套8套设在转动轴套2的外侧,编码器9的端部插入固定轴套8伸入转动轴套2的前部通道21内,并与固定轴套8的端部相抵并通过螺纹固定。圆环状的PCB板(图中未示出)套设在转动轴套2的外侧、位于转动轴套2与旋钮1的旋转部之间。开关元件5安装在PCB板(图中未示出)上并与PCB板(图中未示出)上所印刷的电路连接。旋钮1可以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经由PCB板(图中未示出)上所印刷的控制电路通过编码器9转变成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只需轻触旋钮1,通过轻触或推拉的动作带动触发机构,向直接或间接连接的MCU发送不同的用户操控信息,MCU根据这些信息,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实现对应的智能坐便器的功能,实现旋转开关不同功能之间的切换,而且在操作之后不需复位或归零,用户操作之后不需记住之前的操作状态,操控方式一步到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位单元和卡槽50(在本实施例中,两道卡槽50间隔设置,卡槽50环接在旋钮1的伸入部4的外侧,形成首尾贯通的环性轨道)。如图1、图2所示,卡位单元是一种弹性结构,是由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簧61)以及设置在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簧61)端部的卡接件63组成。弹簧61的一端固定在旋钮1的内壁上,弹簧61的另一端向着旋钮1的伸入部4延伸,弹簧61的长度能满足卡接件63伸入和退出卡槽50的要求,而且其弹力也同样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即卡接件63在伸入卡槽50后不会被轻易(非人为)地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卡接件63是安装在弹簧61的非固定端上,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卡槽50和卡接件63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能方便地伸入卡槽50中并定位,且能轻松地退出,因此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也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第一种工作模式,卡接件63被弹簧61顶入第一个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簧61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样,旋转开关装置就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第一个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向内按压,使卡接件63的外缘沿着第一个卡槽50的内壁脱出,并在按压力的作用下滑动,直至到达第二个卡槽50的位置,卡接件63被弹簧61顶入第二个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簧61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此时,开关元件5也在被按压的同时转换到第二种工作模式,这样,旋转开关装置就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当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相互转换时,可对旋钮1进行按压和拉伸的操作,使旋转开关在两种不同模式中进行转换,并经触发机构进行定位,同时可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位单元和卡槽50(在本实施例中,两道卡槽50间隔设置,卡槽50环接在旋钮1的伸入部4的外侧,形成首尾贯通的环性轨道)。如图3、图4所示,卡位单元是一种弹性结构,是由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片62)以及设置在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片62)端部的卡接件63组成。弹片62的一端固定在旋钮1的伸入部4的外侧,弹片62的另一端沿着旋钮1的伸入部4的轴向方向延伸,弹片62的长度能满足卡接件63伸入和退出卡槽50的要求,而且其弹力也同样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即卡接件63在伸入卡槽50后不会被轻易(非人为)地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卡接件63是安装在弹片62的非固定端上,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卡槽50和卡接件63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能方便地伸入卡槽50中并定位,且能轻松地退出,因此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也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第一种工作模式,卡接件63被弹片62压入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片62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样,旋转开关装置就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向内按压,使卡接件63的外缘沿着第一个卡槽50的内壁脱出,并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动,直至到达第二个卡槽50的位置,卡接件63被弹片62压入第二个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片62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此时,开关元件5也在被按压的同时转换到第二种工作模式,这样,这个旋转开关就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当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相互转换时,可对旋钮1进行按压和拉伸的操作,使旋转开关在两种不同模式中进行转换,并经触发机构进行定位,同时可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位单元和卡槽50(在本实施例中,卡槽50环接在旋钮1伸入部4的外侧,形成首尾贯通的环性轨道)。如图5、图6所示,卡位单元是一种弹性结构,是由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片62)以及设置在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片62)端部的卡接件63组成。弹片62的一端固定在旋钮1伸入部4的外侧,弹片62的另一端沿着旋钮1伸入部4的轴向方向延伸,弹片62的长度能满足卡接件63伸入和退出卡槽50的要求,而且其弹力也同样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即卡接件63在伸入卡槽50后不会被轻易(非人为)地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卡接件63是安装在弹片62的非固定端上,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卡槽50和卡接件63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能方便地伸入卡槽50中并定位,且能轻松地退出,因此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也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第一种工作模式,卡接件63被弹片62压入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片62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样,旋转开关装置就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此时开关元件5未被纵向设置在旋钮1内壁上的顶压件70按压,可以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向内按压,使卡接件63的外延沿着第一个卡槽50的内壁脱出,并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动,直至到达第二个卡槽50的位置,卡接件63被弹片62压入第二个卡槽50内,此时卡接件63在弹片62的弹力的作用下,并能保持这样的状态。此时,开关元件5也被纵向设置在旋钮1内壁上的顶压件70按压,同时,开关元件5的工作模式就进行了转化,从第一种工作模式转换到第二种工作模式,这样,旋钮1可以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而且此时的卡接件63也会在由卡槽50形成的环性轨道滑动,由于卡接件63的形状也与卡槽50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能迫使在旋钮1旋转的过程中卡接件63不会从卡槽50中退出或滑出,保证了转动的稳定性。
当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相互转换时,可对旋钮1进行按压和拉伸的操作,使旋转开关在两种不同模式中进行转换,并经触发机构进行定位,同时可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都为圆环状,分别套设在固定轴套8的外侧,两者间隔设置位于PCB板(图中未示出)与旋钮1的旋钮部分之间,其中第二磁力单元40固定在旋钮1中,可随旋钮1的推拉进行移动;第一磁力单元30安装在固定轴套8中,但未固定,可以在固定轴套8中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由于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为的磁极为同极设置,所以两者之间是具有排斥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由于排斥力的存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固定的。
第一种工作模式,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第一磁力单元30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贴合,此时第一磁力单元30按压在开关元件5上的操控杆6上,如图7所示,通过操控杆6对开关元件5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开关元件5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在外力(用户用手推)的作用下,第二磁力单元40向着的第一磁力单元30方向移动,相对的,第一磁力单元30也向着第二磁力单元40的方向移动,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能使开关元件5保持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当超过的临界状态时,也就是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交错的时候,第二磁力单元40作用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上的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和原先的方向转了180度。此时,在相互排斥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力单元30向着的远离第二磁力单元40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磁力单元30也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的距离越来越远,此时第一磁力单元30施加在开关元件5的操控杆6上的压力减小,致使操控杆6对开关元件5施加的压力同时减小,当超过的临界值时,开关元件5就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就可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反之,也就是采用拉旋钮1的方式,则从第二种工作模式向着第一种工作模式转换。
为了方便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开关装置将第一磁力单元30的外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内直径,这样,第一磁力单元30就能穿过第二磁力单元40内,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另一侧穿出(如图8所示),以达到工作模式切换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相互之间位置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磁铁之间同性相斥力,会导致两者之间相互排斥力的变化,这个操作力即为俗称的“旋钮手感”,可以通过调整磁性大小来改变操作力,通过这样的变化能让用户从手感(排斥力方向上的变化)上感知到开关元件5模式上的转变。并且采用的这种方式,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手感好,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有效地延长了使用的寿命。
而且,由于第一磁力单元30的外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内直径,所以第一磁力单元30可在第二磁力单元40内圈往复移动,也就是借助用户的手在旋钮1上的推和拉实现开关元件5的开和关,达到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同时可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触发机构利用磁性的正负极实现旋钮的推拉,并且在推拉的过程中实现对开关的开和关,向该装置所直接或间接连接的MCU发送不同的用户操控信息,MCU根据这些信息,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实现对应的智能坐便器的功能。同时,利用磁力在推拉过程中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的特性,能有效地避免在旋钮旋转操作过程中,触式开关与旋钮内部长期处于顶触的状态,从而导致的开关不灵敏且容易磨损的情况。而且,基于磁力的上述特性,具有手感好的效果,一方面能改善用户的体现,另外一方面也能延长其使用的寿命。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都为圆环状,分别套设在固定轴套8的外侧,两者间隔设置位于PCB板(图中未示出)与旋钮1的旋钮部分之间,其中第二磁力单元40固定在旋钮1中,可随旋钮1的推拉进行移动;第一磁力单元30安装在固定轴套8中,但未固定,可以在固定轴套8中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由于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为的磁极为同极设置,所以两者之间是具有排斥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由于排斥力的存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固定的。
第一种工作模式,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第一磁力单元30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接近,此时开关元件5上的距离感应器7能感知第一磁力单元30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如图9所示,此时开关元件5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在外力(用户用手推)的作用下,第二磁力单元40向着的第一磁力单元30方向移动,相对的,第一磁力单元30也向着第二磁力单元40的方向移动,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能使开关元件5保持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当超过的临界状态时,也就是第一磁力单元30和第二磁力单元40交错的时候,第二磁力单元40作用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上的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和原先的方向转了180度。此时,在相互排斥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力单元30向着的远离第二磁力单元40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磁力单元30也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的距离越来越远,此时距离感应器7能感知第一磁力单元30与一侧的开关元件5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当超过的临界值时,使开关元件5就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反之,也就是采用拉旋钮1的方式,则从第二种工作模式向着第一种工作模式转换。
为了方便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开关装置将第一磁力单元30的外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内直径,这样,第一磁力单元30就能穿过第二磁力单元40内,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另一侧穿出(如图10所示),以达到工作模式切换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第一磁力单元30与第二磁力单元40相互之间位置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磁铁之间同性相斥力,会导致两者之间相互排斥力的变化,这个操作力即为俗称的“旋钮手感”,可以通过调整磁性大小来改变操作力,通过这样的变化能让用户从手感(排斥力方向上的变化)上感知到开关元件5模式上的转变。并且采用的这种方式,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手感好,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有效地延长了使用的寿命。
而且,由于第一磁力单元30的外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磁力单元40的内直径,所以第一磁力单元30可在第二磁力单元40内圈往复移动,也就是借助用户的手在旋钮1上的推和拉实现开关元件5的开和关,达到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同时可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触发机构利用磁性的正负极实现旋钮的推拉,并且在推拉的过程中实现对开关的开和关,向该装置所直接或间接连接的MCU发送不同的用户操控信息,MCU根据这些信息,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实现对应的智能坐便器的功能。同时,利用磁力在推拉过程中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的特性,能有效地避免在旋钮旋转操作过程中,触式开关与旋钮内部长期处于顶触的状态,从而导致的开关不灵敏且容易磨损的情况。而且,基于磁力的上述特性,具有手感好的效果,一方面能改善用户的体现,另外一方面也能延长其使用的寿命。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为遮挡环90。如图11、图12所示,在开关元件5上设有相向设置的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信号可以是光耦、红外或射线,但不限于这些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能够正常的收发信号,也就是说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在开关元件5上的位置是保证不会受到固定轴套8的影响,固定轴套8的尺寸满足正常收发信号的要求,不会发生遮挡的情况。另外,遮挡环90也同样套设在固定轴套8的外侧,并与开关元件5同轴设置,而且遮挡环90的半径是小于开关元件5的半径。
如图13所示,第一种工作模式,开关元件5上设有相向设置的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信号可以是光耦、红外或射线,但不限于这形式)没有遮挡物,此时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能够正常地收发信号,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在固定片上的位置是保证不会受到固定轴套8的影响。此时的开关元件5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第二种工作模式,如图14所示,套设在固定轴套8的外侧的遮挡环90向下移动,当其下降到开关元件5上时被开关元件5所阻挡并定位。此时,遮挡环90的一段弧形就伸入到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之间。需要指出的是遮挡环90的厚度、高度等物理参数要能满足遮挡信号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之间的弧形段阻挡了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之间信号的正常收发,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也就是将开关元件5带入到了第二种工作模式。旋钮1可以进行无极的旋转,并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通过信号发射端81及信号接收端82之间的信号的是否被阻挡可使旋转开关在两种不同模式中进行转换,同时通过旋钮旋转带动编码器,将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发给连接的主MCU,主MCU收到控制信息后,去控制智能坐便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装置,旋钮旋转把旋转的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旋钮的轴向按压或拉拔则实现对智能坐便器功能方式的切换,这样通过单一旋钮实现了对智能坐便器多功能的灵活操控,结构紧凑、小巧,拉近了人与智能坐便器之间的距离感。
2.旋钮部分通过转动轴套、固定轴套将各部件连接起来使旋钮部分整体结构紧凑、小巧。
3.触发机构通过卡槽与卡位部配合,手感好且结构简单可靠。
4.触发机构通过第一磁力单元和第二磁力单元配合,利用磁力在推拉过程中无机械式阻力、无摩擦的特性,能有效地避免在旋钮旋转操作过程中,触式开关与旋钮内部长期处于顶触的状态,从而避免开关不灵敏且容易磨损的情况。而且,基于磁力特性,旋钮按压或拉拔操作手感好且使用寿命长。
5.通过信号发射端及信号接收端之间的信号是否被阻挡来实现两种不同模式的转换,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旋钮开关装置,包括旋钮部分及控制电路部分,所述控制电路部分电性连接一编码器和至少一开关元件,所述旋钮部分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编码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部分还包括用于触发所述开关元件的触发机构,所述旋钮轴向运动带动所述触发机构触发所述开关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部分包括转动轴套和套设在所述转动轴套外侧的固定轴套,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轴套固接、并与所述固定轴套活动连接,所述编码器活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套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卡槽,两个所述卡槽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旋钮的伸入部的外侧,两个所述卡槽之间的间距满足所述开关元件的触发行程;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以及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弹性件的非固定端,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槽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钮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向着所述旋钮伸入部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钮伸入部的外侧,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沿着所述旋钮伸入部的轴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磁力单元和第二磁力单元;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分别套设置在所述固定轴套的外侧,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可沿着所述固定轴套的轴向方向运动;其中
所述第一磁力单元与所述第二磁力单元的磁极为同极设置,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通过两者之间的排斥力保持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及所述第二磁力单元为圆环状,所述第一磁力单元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磁力单元的内直径;所述第一磁力单元可穿过所述第二磁力单元内圈并沿着所述转动轴套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元件上设有面向所述第一磁力单元的操控杆或距离感应器,用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工作模式的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具有信号发射端及信号接收端,所述触发机构具有一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信号发射端及所述信号接收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钮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端为光耦发射端、红外发射端或射线发射端。
CN201520877905.7U 2015-10-21 2015-11-06 旋钮开关装置 Active CN205159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7905.7U CN205159175U (zh) 2015-10-21 2015-11-06 旋钮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81611 2015-10-21
CN201520818161 2015-10-21
CN201520877905.7U CN205159175U (zh) 2015-10-21 2015-11-06 旋钮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9175U true CN205159175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7905.7U Active CN205159175U (zh) 2015-10-21 2015-11-06 旋钮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4672B2 (zh)
EP (1) EP3367406B1 (zh)
CN (1) CN205159175U (zh)
WO (1) WO20170674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468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开关装置
CN107887211A (zh) * 2017-12-29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N108021072A (zh) * 2018-01-04 2018-05-1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3d微功耗磁力计的智能旋钮系统及实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8820A1 (de) * 2017-12-05 2019-06-06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Magneten
CN110931325B (zh) * 2019-12-04 2021-11-19 南京亚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
EP3843116A1 (en) * 2019-12-23 2021-06-30 Neural DSP Technologies Oy Gyral-linear actuator for encoder
CN114188173B (zh) * 2021-10-26 2023-07-21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结构触发开关
CN114373354B (zh) * 2021-12-30 2024-03-01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捣固车模拟装置及其仿真控制柜
CN114554771B (zh) * 2022-03-11 2023-05-26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6575A1 (de) 1986-10-28 1988-05-05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Drehschalter
JP3109446B2 (ja) * 1996-05-23 2000-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軸ロック機構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US6636197B1 (en) 1996-11-26 2003-10-21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effects for control, knobs and other interface devices
US6288351B1 (en) 1999-12-21 2001-09-11 Maytag Corporation Timer knob attachment
FR2930655B1 (fr) * 2008-04-29 2013-02-0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Interface a retour d'effort a sensation amelioree
CN201489386U (zh) 2009-08-25 2010-05-2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可伸缩旋钮组件
CN201526084U (zh) 2009-11-02 2010-07-14 李飞宇 便后人体局部冲洗装置的控制面板
TW201117252A (en) * 2009-11-06 2011-05-16 Wen-Feng Li Magnetism-controlled sealed electric switch assembly
JP5697469B2 (ja) 2011-01-31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CN103019297B (zh) 2012-12-19 2015-03-1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US9589748B2 (en) * 2013-03-15 2017-03-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Cycle selector knob to rotary encoder user interface
CN203745945U (zh) 2014-03-03 2014-07-30 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无限位按压旋钮
CN104319149B (zh) 2014-09-12 2017-01-25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编码器
CN205159175U (zh) 2015-10-21 2016-04-13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开关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468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旋钮开关装置
US10504672B2 (en) 2015-10-21 2019-12-10 Xiamen Axent Corporation Limited Knob switch device
CN107887211A (zh) * 2017-12-29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N108021072A (zh) * 2018-01-04 2018-05-1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3d微功耗磁力计的智能旋钮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8021072B (zh) * 2018-01-04 2023-09-19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3d微功耗磁力计的智能旋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7406A4 (en) 2019-06-12
US20180315560A1 (en) 2018-11-01
EP3367406B1 (en) 2020-05-13
EP3367406A1 (en) 2018-08-29
US10504672B2 (en) 2019-12-10
WO2017067468A1 (zh)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175U (zh) 旋钮开关装置
CN101608390B (zh) 洗衣机旋钮按键结构
CN112863163A (zh) 自发电遥控器及其应用
US8925583B2 (en) Flow adjustable waterway switch device
CN201766020U (zh) 智能快速合闸开关
CN107700147B (zh) 一种洗衣机
CN201431791Y (zh) 一种玩具智能遥控器
CN207011159U (zh)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
CN201898286U (zh) 一种应用于开关柜的多功能操作手柄
CN201298463Y (zh) 一种断路器的驱动结构
CN208256493U (zh) 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脚踏板开关装置及高压清洗机
CN106057572A (zh) 磁力开关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坐便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983868A (zh) 一种智能马桶及旋钮式遥控器
CN201594496U (zh) 一种空气传动控制器
CN110491695A (zh) 一种电驱动翘板开关面板
CN207587171U (zh) 钳形电流互感器遥控操作装置
CN202916989U (zh) 一种推动按压式柱形电视遥控器
CN206236895U (zh) 用于实训课程的翘板式活动插座
CN204876920U (zh) 一种电动车门锁中控开关装置
CN204876917U (zh) 一种电动车门锁直联中控开关装置
CN203537697U (zh) 一种单摇杆控制式遥控器
CN204375679U (zh) 可调定时开关
CN213988772U (zh) 一种重合闸开关内的驱动结构
CN206805766U (zh) 一种用于单片机机器人的遥控装置
CN202296954U (zh) 手电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