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362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3628A
CN103703628A CN201280036004.4A CN201280036004A CN103703628A CN 103703628 A CN103703628 A CN 103703628A CN 201280036004 A CN201280036004 A CN 201280036004A CN 103703628 A CN103703628 A CN 103703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locking device
mounting parts
parts
temporary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0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木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03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间隔器(20),该间隔器(20)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10)的间隔器容纳空间(12)中,设置有:位于外壁(21)的外壁表面(21a)上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位于外壁(21)的内壁表面(21b)上的主要锁定突起(26)。当所述间隔器(20)移动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临时锁定突起与所述壳体主体(10)的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以限制所述间隔器(2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当所述间隔器(20)移动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主要锁定突起与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以限制所述间隔器(2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主体和插装部件,该插装部件被插入到在壳体主体中形成的部件容纳空间中,并且其能够定位在两个位置处。该两个位置在插入方向上是不同的位置并且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安装到端子容纳孔中的端子金属配件进行定位或双重锁定,研发了各种独立部件被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的连接器。
对于这种连接器,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的插装部件能够通过与配设在壳体主体侧上的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而定位在两个位置处,所述两个位置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
临时锁定位置是在对端子金属配件进行定位或双重锁定之前的位置。主要锁定位置是插装部件从临时锁定位置进一步被推入到壳体中的位置,并且是插装部件的一部分对端子金属配件进行定位或双锁定的位置。
图5至图7示出插装部件被插入到壳体主体中的连接器100的现有示例。图5至图7中的所示的连接器100在下列专利文献1中公开。
连接器100包括壳体主体101和支座111,该支座111是将被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101中的插装部件。
壳体主体101的后端101a侧变成端子容纳部102。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端子容纳部102设置有多个端子插入孔,所述多个端子插入孔沿前后方向(图5中的箭头Y1方向)贯穿壳体,并且端子金属配件被插入并安装到所述多个端子插入孔中。壳体主体101的前端是匹配连接器所嵌合到的护罩部分103。
如图6中所示,定位在端子容纳部102的前面和在护罩部分103的内侧处的空间是支座111被插入并安装到的部件容纳空间。也就是,支座111被插入并安装到部件容纳空间104中,该部件容纳空间104是在由图5中的箭头Y2所示的方向上向壳体的前部敞开的空间。
如图6中所示,引导凹槽105在壳体主体101的两个外壁的内表面上沿着支座111的插入方向延伸。
下述支座111的外壁113嵌合在引导凹槽105中并且在插入方向上可移动。
支座111是保持安装到端子容纳部102中的端子金属配件的前端侧的构件,并且提高端子金属配件的保持精度。支座111包括:前部壁112,该前部壁112定位在端子容纳部102的前端侧处;和臂形外壁113,该臂形外壁113从前部壁112的两侧沿着插入方向延伸。
外壁113的两侧平行于护罩部分103的两个侧壁,并且外壁113是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带形板。外壁1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配设有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
临时锁定部116是从外壁113的上侧表面113a向上突出的突起。如图7中所示,支座111通过临时锁定部116和从引导凹槽105的上内表面105a突出的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06的接合而固定到临时锁定位置,所述上内表面105a与外壁113的上侧表面113a是对置的。图6示出临时锁定部116与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06相接合并且支座111固定到临时锁定位置。
主要锁定部117是从外壁113的下侧表面113b向下突出的突起。当外壁113从如图7中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被推入到引导凹槽105中时,主要锁定部117攀越从引导凹槽105的下内表面105b突出的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07,并且与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07相接合。
引导凹槽105的下内表面105b是与外壁113的下侧表面113b对置的表面。
当主要锁定部117攀越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07并且与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07相接合时,支座111固定到主要锁定位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布No.2002-34348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100,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是从外壁114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沿着壁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因此,当将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附接到壳体主体101侧的部件锁定装置106和107或从壳体主体101侧的部件锁定装置106和107脱离时,沿着外壁114的外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的压缩变形是必然的。一般地,通过在平面方向上的压缩,板材料的侧表面难以被弯曲。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0,缺口113c形成在外壁113的中心部分处以使得设置有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的上侧表面113a和下侧表面113b容易弯曲。由于形成了缺口113c,外壁113的上侧表面113a和下侧表面113b变成具有小板厚度的梁并且变得容易弯曲。
然而,由于设置了缺口113c,外壁113的强度减小,并且当支座111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时,外壁113可能变形或受损。
如果不设置缺口113c来防止外壁113的强度减小,由于设置有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的上侧表面113a和下侧表面113b难以被弯曲,并且将当临时锁定部116和主要锁定部117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106和107或从部件锁定装置106和107脱离时,抵抗力增加,所以存在支座111难以被安装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以及提供其插装部件容易被安装到壳体主体中的连接器,并且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也能够防止插装部件变形或受损。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其插装部件在临时锁定位置或主要锁定位置处的固定强度能够改进的连接器。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由下列结构实现。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主体;以及
插装部件,该插装部件被插入到在所述壳体主体中形成的部件容纳空间中,并且其能够由配设在所述壳体主体中的部件锁定装置定位在两个位置处,所述两个位置在插入方向上是不同的位置,并且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其中,
所述插装部件包括:
临时锁定部,该临时锁定部配设在所述插装部件的外壁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临时锁定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和
主要锁定部,该主要锁定部配设在所述的外壁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主要锁定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并且
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所述临时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和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所述主要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在相反的方向上。
(2)根据上述(1)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包括:
第一对置壁表面,该第一对置壁表面与所述外壁的一个侧表面对置;
第二对置壁表面,该第二对置壁表面被设置成与所述外壁的另一个侧表面对置,并且该第二对置壁表面连同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将在所述插装部件的插入方向上可移动的所述外壁夹置在中间;
第一部件锁定装置,该第一部件锁定装置配设在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部件锁定装置与所述临时锁定部相接合;和
第二部件锁定装置,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配设在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件锁定装置与所述主要锁定部相接合。
(3)根据上述(2)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临时锁定部和所述主要锁定部是从所述外壁的表面在板厚度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插装部件的插入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临时锁定部抵靠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以制约所述主要锁定部,防止主要锁定部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的一侧,并且
所述主要锁定部抵靠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以制约所述临时锁定部,防止所述临时锁定部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的一侧。
根据上述(1)的结构,配设在插装部件上以将插装部件定位在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处的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设置在插装部件的外壁的表面上,并且来自壳体主体侧的部件锁定装置的施加在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上的载荷是在外壁的板厚度方向上的使得外壁容易弯曲的载荷。
因此,可以减小当将临时锁定部或主要锁定部部件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或从部件锁定装置脱离时所必需的操作力。换言之,当插装部件的临时锁定部或主要锁定部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或从部件锁定装置脱离时的抵抗力减小,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插装部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
此外,由于配设在插装部件上的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独立地配设在外壁的外部和内部上,所以施加在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临时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与施加在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主要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是在相反的方向上。
因此,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在特定方向上的载荷也将不被连续地施加,并且能够防止外壁在特定方向上的弯曲和塑性变形或受损。
因此,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也能够防止插装部件变形和受损。
双重锁定端子金属配件的间隔器或对端子金属配件进行定位的支座可以是插入并安装到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壳体主体中的插装部件的示例。
根据上述(2)的结构,当将插装部件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时,配设在壳体主体上的第一对置壁表面和第二对置壁表面将插装部件的外壁夹置在中间并且用作在插入方向上引导插装部件的引导部分。
因此,插入插装部件的操作会是稳定的并且安装插装部件会是容易的。
根据上述(3)的结构,由于外壁上的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设置在插装部件的插入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所以在临时锁定时来自部件锁定装置的挤压载荷(弯曲载荷)施加在外壁上的施加点和在主要锁定时来自部件锁定装置的挤压载荷(弯曲载荷)施加在外壁上的施加点被定位在插装部件的插入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因此,由于来自部件锁定装置的挤压载荷在不同的施加点处被独立地接收,所以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挤压载荷施加在相同施加点处的频率也减小一半,并且能够防止由于重复载荷导致的疲劳的发生。
根据上述(3)的结构,两个锁定部,即,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分别抵靠相互面对的对置壁表面,以制约另一个锁定部防止其弯曲和移位到在与另一个锁定部对置的对置壁表面对面的一侧。
也就是,由于另一侧的锁定部抵靠对置壁表面并且变成支撑点,所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的抗弯刚度加强,并且由于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所以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的固定强度得到改进。
因此,插装部件在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处的固定强度能够在例如不增加外壁的板厚度的情况下得到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主体和插装部件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插装部件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4A至图4C示出将图2中所示的插装部件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的部件容纳空间中的操作,其中,图4A是示出将插装部件安装到部件容纳空间中之前部件容纳空间中的部件锁定装置的放大图,图4B是示出当插装部件到达临时锁定位置时插装部件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放大图,并且图4C是示出当插装部件到达主要锁定位置时插装部件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放大图。
图5是现有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支座被临时锁定在图5中所示的壳体主体中的透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清单
1连接器
10壳体主体
12间隔器容纳空间(部件容纳空间)
13侧壁引导空间
13a第一对置壁表面
13b第二对置壁表面
15第一部件锁定装置(部件锁定装置)
16第二部件锁定装置(部件锁定装置)
20间隔器(插装部件)
21外壁
21a外壁表面
21b内壁表面
25临时锁定突起(临时锁定部)
26主要锁定突起(主要锁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如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
图1至图4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图1是该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主体和插装部件的前视图。图3是图2中的插装部件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4A至图4C示出将图2中所示的插装部件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的部件容纳空间中的操作,其中,图4A是示出将在插装部件安装到部件容纳空间中之前在部件容纳空间中的部件锁定装置的放大图,图4B是示出当插装部件到达临时锁定位置时插装部件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放大图,并且图4C是示出当插装部件到达主要锁定位置时插装部件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放大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壳体主体10和作为插装部件的间隔器20。
壳体主体10包括:多个端子容纳孔11(参照图2),端子金属配件(在图中未示出)插入并安装到该多个端子容纳孔11中;和间隔器容纳空间12,该间隔器容纳空间12是通过端子容纳孔的部件容纳空间。端子容纳孔11设置有矛杆,所述矛杆与已经被适当地插入的端子金属配件相接合,以防止端子金属配件掉落。
间隔器容纳空间12是在壳体主体10(图2中的下表面侧)的下表面侧处敞开的容纳空间,并且间隔器20沿图2中的箭头Y3所示的方向插入并安装到所述容纳空间中。
由图2中的箭头Y3所示的方向是与端子金属配件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孔11中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间隔器容纳空间12具有对应于间隔器20的两个外壁21和21的位置的侧壁引导空间13,所述侧壁引导空间13在壳体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图1中的箭头W1方向)是彼此对置的。如图2中所示,侧壁引导空间13的部分能够从壳体主体10的前部看到。
侧壁引导空间13是当间隔器20被插入到间隔器容纳空间12中时沿着插入方向引导间隔器20的两个外壁21、21的空间。
侧壁引导空间13的在壳体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第一对置壁表面13和第二对置壁表面13b限定外壁21能够被插入到其中的空间。
第一对置壁表面13a是与外壁21的一侧的外壁表面21a对置的垂直平坦表面。第二对置壁表面13b是与外壁21的另一侧的内侧壁表面21b对置的垂直平坦表面。第二对置壁表面13b被布置成与第一对置壁表面13a对置,并且外壁21由第一对置壁表面13a和第二对置壁表面13b夹置,以在间隔器20被插入的方向上可移动。
在本实施例的壳体主体10中,如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配设在第一对置壁表面13a上,并且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配设在第二对置壁表面13b上。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和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是截面为梯形的突起。
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下述临时锁定位置时,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与间隔器20上的临时锁定部(图3中的临时锁定突起25)相接合,并且间隔器20被保持(固定)在临时锁定位置处。
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下述主要锁定位置时,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与间隔器20上的主要锁定部(图3中的主要锁定突起26)相接合,并且间隔器20被保持(固定)在主要锁定位置处。
如图1和图2中所示,间隔器20包括在两个外壁21之间的多个端子插入贯通部22、23,所述两个外壁21在壳体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端子插入贯通部22、23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端子锁定突起24,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主要锁定位置时,该端子锁定突起24与端子金属配件的凹槽相接合,以防止端子金属配件掉出。
本实施例的间隔器20沿着与端子金属配件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孔1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Y3所示的方向)被插入到间隔器容纳空间12中,并且由配设在壳体主体10上的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和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定位在两个位置(也就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处。
临时锁定位置是间隔器20的端子锁定突起24被保持为不突出到壳体主体10的端子容纳孔中并且端子金属配件能够从壳体主体10的端子容纳孔11脱离的位置。主要锁定位置是间隔器20从临时锁定位置进一步被推到壳体中、间隔器20的端子锁定突起24突出到端子容纳孔11中以与端子金属配件相接合、并且端子金属配件被防止掉出的位置。
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主要锁定位置时,由于端子锁定突起24与由壳体主体10中的矛杆保持的端子金属配件相接合,所以端子金属配件通过由矛杆和端子锁定突起24双重保持而被双重锁定。
本实施例的间隔器20包括作为临时锁定部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作为主要锁定部的主要锁定突起26。
如图3中所示,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是从外壁21的表面在板厚度方向(图3中的箭头T方向)上突出的突起。
如图3中所示,临时锁定突起25配设在外壁21的外壁表面21a上,并且如图4B中所示,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临时锁定位置时,临时锁定突起25攀越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并且与之相接合,以制约间隔器2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4B中所示,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临时锁定位置并且临时锁定突起25与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时,来自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的挤压载荷F1施加在临时锁定突起25上。挤压载荷F1是使外壁21在宽度方向上偏置到壳体主体10的内部的载荷。
如图3中所示,主要锁定突起26配设在外壁21的内壁表面21b上,并且如图4C中所示,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主要锁定位置时,主要锁定突起26攀越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并且与之相接合,以制约间隔器2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当间隔器20移动到主要锁定位置并且主要锁定突起26与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时,如图4C中所示,来自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的挤压载荷F2施加在主要锁定突起26上。挤压载荷F2是使外壁21在宽度方向上偏置到壳体主体10的外部的载荷。
也就是,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如图4B和图4C中所示,施加在与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的临时锁定突起25上的挤压载荷F1与施加在与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的主要锁定突起26上的挤压载荷F2是在相反的方向上。
对于本实施例的间隔器20,如图3中所示,外壁21上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不同的位置在间隔器20被插入的方向(图3中箭头Y4方向)上隔开距离L1。
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当将主要锁定突起26附接到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或从第二部件锁定装置脱离时,由于临时锁定突起25抵靠第一对置壁表面13a,所以临时锁定突起25用作支撑主要锁定突起26的支撑点,并且制约主要锁定突起26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的一侧的弯曲位移。换言之,如图4C中所示,虽然主要锁定突起26由于来自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的挤压载荷F2而弯曲并移位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的一侧,但是由于弯曲位移在这时由于临时锁定突起25抵靠第一对置壁表面13a而受到制约,并且允许弯曲位移在距离L1的范围内,所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与主要锁定突起26的接合的固定强度能够得到改进。
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当将临时锁定突起25附接到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或从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脱离时,由于主要锁定突起26抵靠第二对置壁表面13b,所以临时锁定突起25到第二对置壁表面13b的一侧的弯曲位移被制约。换言之,如图4B中所示,虽然临时锁定突起25由于来自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的挤压载荷F1而弯曲并移位到第二对置壁表面13b的一侧,但是弯曲位移在这时由于主要锁定突起26抵靠第二对置壁表面13b而受到制约,所以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与临时锁定突起25的接合的固定强度能够得到改进。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间隔器20所配设的将间隔器20定位到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处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设置在间隔器20的外壁21的表面上,并且来自壳体主体10的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的施加在临时起锁定突起25或主要锁定突起26上的载荷是在外壁21的板厚度方向上的使得外壁21容易弯曲的载荷。
因此,可以减小当将临时锁定突起25或主要锁定突起26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15或16或从部件锁定装置15或16脱离时所必需的操作力。换言之,当将间隔器20的临时锁定突起25或主要锁定突起26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15和16或从部件锁定装置15和16脱离时的抵抗力减小,并且能够将间隔器20容易地安装到壳体主体10中。
此外,如图4B和图4C中所示,由于配设在间隔器20上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独立地配设在外壁21的外部和内部上,所以施加在与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的临时锁定突起25上的挤压载荷F1与施加在与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的主要锁定突起26上的挤压载荷F2是在相反的方向上。
因此,即使将间隔器20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10或从壳体主体10脱离,也将不会连续地施加特定方向上的载荷,并且能够防止外壁21在特定方向上的弯曲和塑性变形或受损。
因此,即使将间隔器20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10或从壳体主体10脱离,也能够防止间隔器20变形和受损。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当将间隔器20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10中时,配设在壳体主体10上的第一对置壁表面13a和第二对置壁表面13b将间隔器20的外壁21夹置在中间并且用作将间隔器20引导至插入方向的引导部分。
因此,插入间隔器20的操作会是稳定的并且安装间隔器20会是容易的。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由于外壁21上的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设置成被布置在间隔器20被插入的方向上隔开距离L1的不同的位置处,所以在临时锁定时来自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的挤压载荷(弯曲载荷)施加在外壁21上的施加点和在主要锁定时来自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的挤压载荷(弯曲载荷)施加在外壁21上的施加点被定位在间隔器20被插入的方向上隔开距离L1的不同的位置处。因此,由于来自部件锁定装置15和16的挤压载荷在不同的施加点处被独立地接收,所以即使将间隔器20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10或从壳体主体10脱离,将挤压载荷施加在相同施加点处的频率也减小一半,并且能够防止由于重复载荷导致的疲劳的发生。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两个锁定部,即,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分别抵靠彼此面对的对置壁表面13a和13b,以制约另一个锁定部防止其弯曲和移位到在与另一个锁定部对置的对置壁表面的对面的一侧。
也就是,由于另一侧的锁定部抵靠对置壁表并且变成支撑点,所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的抗弯刚度加强,并且由于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5与部件锁定装置15和16相接合,所以临时锁定突起25和主要锁定突起26的固定强度得到改进。
因此,间隔器20在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处的固定强度能够在例如不增加外壁21的板厚度的情况下得到改进。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自由地作出适当的修改、改进等等。而且,只要能实现得本发明,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值、形式、数量、安装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特别地受到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适当地修改主要锁定突起26与临时锁定突起25的位置偏离量或锁定突起25和26的准确的形状。
对于本发明的连接器,插入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的插装部件并不限于对端子金属配件进行双重锁定的间隔器,也可以是对端子金属配件定位的支座。
虽然参考特定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正。
本申请基于2011年7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11-158292),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特征分别在下列[1]至[3]中简短地、总体地列出。
一种连接器(1),包括:
壳体主体(10);和
插装部件(20),该插装部件(20)被插入到在所述壳体主体(10)中形成的部件容纳空间(12)中,并且其能够由配设在所述壳体主体(10)中的部件锁定装置(15、16)定位在两个位置处,所述两个位置在插入方向上是不同的位置,并且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其中,
所述插装部件(20)包括:
临时锁定部(25),该临时锁定部(25)配设在所述插装部件(20)的外壁(21)的一个侧表面上(21a)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20)移动到所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临时锁定部(25)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20)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和
主要锁定部(26),该主要锁定部(26)配设在所述的外壁(21)的另一个侧表面(21b)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20)移动到所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主要锁定部(26)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20)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并且
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15)相接合的所述临时锁定部(25)上的挤压载荷和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16)相接合的所述主要锁定部(26)上的挤压载荷在相反的方向上。
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壳体主体(10)包括:
第一对置壁表面(13a),该第一对置壁表面与所述外壁(21)的一个侧表面(21a)对置;
第二对置壁表面(13b),该第二对置壁表面(13b)被设置成与所述外壁(21b)的另一个侧表面(21b)对置,并且其连同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将使其在所述插装部件(20)的插入方向上可移动的所述外壁21夹置在中间;
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该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配设在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20)移动到所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部件锁定装置(15)与所述临时锁定部(25)相接合;和
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配设在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13b)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20)移动到所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件锁定装置(16)与所述主要锁定部(26)相接合。
根据上述[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
所述临时锁定部和所述主要锁定部是从所述外壁(21)的表面在板厚度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插装部件(20)的插入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临时锁定部(25)抵靠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以制约所述主要锁定部(26),防止其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13a)的一侧,并且
所述主要锁定部(26)抵靠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13b)以制约所述临时锁定部(25),防止其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13b)的一侧。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来自壳体主体侧的部件锁定装置的施加在临时锁定部和主要锁定部上的载荷是在外壁的板厚度方向上使得外壁容易弯曲的载荷。因此,当将临时锁定部或主要锁定部附接到部件锁定装置或从部件锁定装置脱离时,在临时锁定位置或主要锁定位置处的移位可以通过小操作力来实现,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插装部件安装到壳体主体中。
此外,由于配设在插装部件上的临时锁定部和锁定部独立地配设在外壁的外部和内部上,所以施加在与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是在相反的方向上。
因此,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在特定方向上的载荷也将不被连续地施加,并且能够防止外壁在特定方向上的弯曲和塑性变形或受损。
因此,即使将插装部件反复地附接到壳体主体或从壳体主体脱离,也能够防止插装部件变形和受损。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主体;以及
插装部件,该插装部件被插入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中的部件容纳空间中,并且该插装部件能够由配设在所述壳体主体中的部件锁定装置定位在两个位置处,该两个位置是在插入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并且该两个位置是临时锁定位置和主要锁定位置,其中,
所述插装部件包括:
临时锁定部,该临时锁定部配设在所述插装部件的外壁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该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临时锁定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主要锁定部,该主要锁定部配设在所述外壁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该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主要锁定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以制约所述插装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并且
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所述临时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和施加在与所述部件锁定装置相接合的所述主要锁定部上的挤压载荷是在相反的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包括:
第一对置壁表面,该第一对置壁表面与所述外壁的所述一个侧表面对置;
第二对置壁表面,该第二对置壁表面被设置成与所述外壁的所述另一个侧表面对置,并且该第二对置壁表面连同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将在所述插装部件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可移动的所述外壁夹置在中间;
第一部件锁定装置,该第一部件锁定装置配设在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临时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部件锁定装置与所述临时锁定部相接合;以及
第二部件锁定装置,该第二部件锁定装置配设在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上,并且当所述插装部件移动到所述主要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件锁定装置与所述主要锁定部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临时锁定部和所述主要锁定部是在板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外壁的所述表面突出的突起,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插装部件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临时锁定部抵靠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以制约所述主要锁定部,防止所述主要锁定部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一对置壁表面的一侧,并且
所述主要锁定部抵靠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以制约所述临时锁定部,防止所述临时锁定部弯曲和移位到所述第二对置壁表面的一侧。
CN201280036004.4A 2011-07-19 2012-07-19 连接器 Pending CN1037036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8292 2011-07-19
JP2011158292A JP5739757B2 (ja) 2011-07-19 2011-07-19 コネクタ
PCT/JP2012/068386 WO2013012052A1 (ja) 2011-07-19 2012-07-1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3628A true CN103703628A (zh) 2014-04-02

Family

ID=4755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004.4A Pending CN103703628A (zh) 2011-07-19 2012-07-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53896B2 (zh)
JP (1) JP5739757B2 (zh)
CN (1) CN103703628A (zh)
DE (1) DE112012003007T5 (zh)
WO (1) WO20130120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553A (zh) * 2016-03-04 2017-09-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7252B2 (ja) * 2011-06-24 2015-04-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47684B2 (ja) 2012-09-07 2016-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部品のロック機構
US10276966B1 (en) * 2017-12-04 2019-04-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JP6785261B2 (ja) * 2018-05-11 2020-1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20140917A (ja) * 2019-03-01 2020-09-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係止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2335A (ja) * 2000-05-24 2001-11-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375893A (zh) * 2001-03-15 2002-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2343483A (ja) * 2001-05-11 2002-11-29 Yazaki Corp 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US20060189219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3948B2 (ja) * 1995-02-22 2000-10-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17814B2 (ja) * 2001-07-31 2005-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物品の係止構造
JP5219696B2 (ja) * 2008-08-25 2013-06-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118150A (ja) * 2008-11-11 2010-05-2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5707252B2 (ja) * 2011-06-24 2015-04-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2335A (ja) * 2000-05-24 2001-11-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375893A (zh) * 2001-03-15 2002-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2343483A (ja) * 2001-05-11 2002-11-29 Yazaki Corp 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US20060189219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553A (zh) * 2016-03-04 2017-09-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154553B (zh) * 2016-03-04 2019-06-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12052A1 (ja) 2013-01-24
JP5739757B2 (ja) 2015-06-24
DE112012003007T5 (de) 2014-05-08
US20140194012A1 (en) 2014-07-10
US9153896B2 (en) 2015-10-06
JP2013025959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628A (zh) 连接器
CN1926652A (zh) 电磁继电器
US20110262060A1 (en) Sliding mechanism
JP2011249076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2013255678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78447B (zh) 连接器
JP2003166532A (ja) 案内装置のシール装置及び案内装置
WO2013168434A1 (ja) 運動案内装置
CN109980168A (zh) 连接模块
US20130048581A1 (en) Slidable supporting mechanism
US20150017823A1 (en) Connector
US9022817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including limiter extending along first and second spring terminals
JP2016126846A (ja) 組付け治具、及び、組付け方法
US20200099129A1 (en) Chassis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386015A (zh) 多方向开关装置
US10193292B2 (en) Jig and press-f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is jig
CN210157271U (zh) 用于遮挡摄像头的挡门结构和电子设备
JP2014230326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JP2017013137A (ja) カウンタカム装置
US2014006369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2215649A (zh) 机箱结构及其预成形方法
CN219418097U (zh) 一种u型交叉式安装的电脑机箱结构
JP2013002498A (ja) 保持部材
KR102337154B1 (ko) 2축 슬라이딩장치
EP2723150A2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