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4913A - 胶粘带和胶粘带卷 - Google Patents
胶粘带和胶粘带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94913A CN103694913A CN201310446083.2A CN201310446083A CN103694913A CN 103694913 A CN103694913 A CN 103694913A CN 201310446083 A CN201310446083 A CN 201310446083A CN 103694913 A CN103694913 A CN 1036949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ealing tape
- adhesive layer
- printing
- volu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1—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coating composi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6—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substr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09J2433/006—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in the subst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52—Polymer derived only from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monom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62—Polymer derived from material having at least one acrylic or alkacrylic group or the nitrile or amide derivative thereof [e.g., acrylamide, acrylate ester,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胶粘带和胶粘带卷。本文公开了一种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尺寸的胶粘带(150),所述胶粘带包含胶粘带基材层(153)、设置于所述胶粘带基材层(153)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包含预定胶粘剂的胶粘层(152)、可分离地粘附到所述胶粘层(152)并且设置于所述胶粘层(152)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上的剥离材料(151)以及设置于所述胶粘带基材层(153)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上并且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者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的剥离层(15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附至被粘物并被使用的胶粘带以及使用该胶粘带的胶粘带卷。
背景技术
存在贴附至被粘物(adherent)并使用的具有印刷的已知胶粘带(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9-95063号公报)。这些胶粘带在厚度方向上从前表面(front surface)侧到后表面侧依次包含带基材层(树脂膜基材)、胶粘层以及剥离(separation)材料(剥离片)。使用者通过将胶粘带贴附至适当的被粘物而使用具有优选长度的胶粘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使用者贴附并使用如上所述的胶粘带时,污垢和碎屑有时会附着到前表面上,并且考虑可以在带基材层的前表面上设置剥离层以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可考虑例如以绕预定的轴(axis)卷绕的卷的形式产生这种胶粘带。在由此设置剥离层的情况下,胶粘带依次包含剥离层、带基材层和胶粘层,因此卷中的胶粘层在卷的径向方向上与剥离层接触并粘附至剥离层。随后,当从卷中馈出(feed out)胶粘带时,胶粘层被按顺次地剥离并且与剥离层分离,从而也需要考虑提高其剥离性。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未考虑实现具有最佳特性的胶粘带,如上所述,所述胶粘带能够在从卷馈出时保持剥离性,并且当被贴附并使用时保持防污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胶粘带和胶粘带卷,它们能够实现具有最佳特性的胶粘带,所述胶粘带能够在被贴附并使用时保持防污性能,同时在从卷馈出时提高剥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一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尺寸的胶粘带,所述胶粘带包含带基材层;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设置在所述带基材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包含预定的胶粘剂;剥离材料,所述剥离材料设置在所述胶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剥离地粘附至所述胶粘层;以及剥离层,所述剥离层设置在所述带基材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
第一发明的胶粘带形成了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从另一侧(例如,上侧)到一侧(例如,下侧)依次包含剥离层、带基材层、胶粘层和剥离材料。例如,通过将剥离材料剥离并将胶粘带贴附至适当的被粘物,使用者能够将具有优选长度的这种胶粘带用作包装用标签或密封材料。此时,将剥离层设置在带基材层的所述一侧上,从而当用作如上所述的标签或密封材料时,导致前表面不易受污物和碎屑的附着,从而使得可以保持防污性能。
此外,第一发明的胶粘带可以作为例如绕预定的轴卷绕的卷(一次卷)产生。所述胶粘带如上所述依次包含剥离层、带基材层、胶粘层和剥离材料。然而,由于最终如上所述将剥离材料剥离并使用,所以胶粘带有时可以在被使用者使用之前即刻以其中剥离材料被剥离的状态被进一步形成为卷(二次卷)。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卷(二次卷)中,所述胶粘层在卷的径向方向上与剥离层接触并粘附到剥离层上。设置所述剥离层的目的是使得利用该胶粘层的粘附可容易地再剥离,并且当从卷中馈出胶粘带时,所述胶粘层被按顺次地剥离并且与剥离层分离。
接下来,根据第一发明,为了提高此时的剥离性(通过较轻的负荷使胶粘层剥离),剥离层包含溶解度参数值相对低的烯烃树脂剥离剂或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利用该布置,在从卷中馈出胶粘带时,可以提高从剥离层的剥离性。
根据第二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的胶粘带中,构成所述剥离层的所述烯烃树脂剥离剂或所述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
利用该布置,在从卷中馈出胶粘带时可以可靠地提高剥离层从胶粘层的剥离性,并且可以通过较轻的负荷来剥离胶粘层。
根据第三发明,在根据第一或第二发明的胶粘带中,构成所述胶粘层的所述预定的胶粘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4。
在如上所述胶粘带以卷的形式产生的情况下,胶粘层和剥离层有时处于在卷的径向方向上接触的状态。在前述馈出时的良好剥离的观点来看,有必要降低胶粘层和剥离层之间的粘附性,因此胶粘层的溶解度参数值和剥离层的溶解度参数值之间的差优选是大的。因此,剥离层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具有相对低的溶解度参数值。因此,根据第三发明,采用具有相对高的溶解度参数值(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4)的胶粘层。利用该布置,当以卷的形式产生时,可以降低在径向方向上彼此接触的胶粘层和剥离层之间的粘附性。
根据第四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胶粘带中,构成所述胶粘层的所述预定的胶粘剂为丙烯酸类胶粘剂。
使用具有高溶解度参数值的丙烯酸类胶粘剂使得可以可靠地降低对溶解度参数值被设定为低的剥离层的粘附性。
根据第五发明,提供一种胶粘带卷,包含在第一发明到第四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胶粘带,其中,所述胶粘带绕预定的轴卷绕。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胶粘带打印机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2为示出了胶粘带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3为示出胶粘带打印机的带输送路径的说明图。
图4为示出仅第一开闭盖打开的胶粘带打印机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5为示出仅第二开闭盖打开的胶粘带打印机的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6为示出第一和第二开闭盖打开并且胶粘带盒和色带(ribbon)盒被移除的胶粘带打印机的分解侧视图。
图7A为概念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
图7B为概念性示出其中墨层的SP值下降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7C为概念性示出其中省略顶层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7D为概念性示出其中省略底层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8为解释剥离材料种类和剥离性的好坏以及溶解度参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应注意,在下图中标注“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和“下方”的情况下,在说明书的解说中,术语“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上)”和“下方(下)”是指被标注的方向。
胶粘带打印机的大体构造
首先,将参照图1-6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打印机的大体构造。
在图1-6中,胶粘带打印机1包含构成设备外部框架的壳体2、第一开闭盖3、第二开闭盖4、第一容纳部5、第二容纳部7和第三容纳部6。第一开闭盖3被设置到壳体2的后方上侧。第二开闭盖4被设置到壳体2的前方上侧。第一容纳部5被设置到壳体2的后方侧。第二容纳部7和第三容纳部6被设置到壳体2的前方侧。
此时,胶粘带盒TK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位于壳体2的(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开闭盖3下方的第一预定位置8中。胶粘带盒TK包含位于后方侧的第一卷R1(后面进行详细描述)以及位于前方侧的第二卷R2(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卷R1通过胶粘带盒TK的安装而在第一容纳部5中从上方被接收,并且在其中大致水平方向的轴O1处于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被容纳。第一卷R1绕轴O1卷绕印刷接收胶粘带150,所述印刷接收胶粘带150具有优选的宽度方向尺寸。应注意,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其中第一卷R1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未被消耗的状态,并且用虚线表示其中第一卷R1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被消耗至一定程度的状态。
此时,如图6中所示,用于形成第一卷R1的第一芯构件30被设置到胶粘带盒TK的后方侧。随后,在该第一芯构件30被左右一对的第一支架部22和22支撑的情况下,第一卷R1在容纳在第一容纳部5中的状态(胶粘带盒TK被安装的状态)下在第一容纳部5中被可旋转地(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A)支撑。
如图3中所示,印刷接收胶粘带150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在该实例中为图3中的下方侧)到另一侧(在该实例中为图3的上方侧)以剥离材料151、胶粘层152、基材层153和剥离剂层154的顺序被层压。即,在该实例中,剥离剂层154被定位成最顶层,并且剥离材料151被定位成最底层。剥离剂层154为通过后述的打印头10在其处形成期望(preferred)印刷的层,并且剥离剂层154为用于当印刷形成之后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后面描述细节)在被使用者用作标签或密封材料时,防止污物和碎屑附着到前表面,从而维持防污性能的层。胶粘层152为用于将基材层153贴附到适当的被粘物(未示出)的层。剥离材料151为覆盖胶粘层152的层。
第一开闭盖3此时能够通过绕设置在壳体2的后方侧端部的预定枢轴K枢转而在第一容纳部5上方打开和关闭。具体地,第一开闭盖3能够从壳体2的后方侧被覆盖(图1、图2、图3和图5的状态)的关闭位置枢转至壳体2的后方侧被暴露(图4和图6的状态)的打开位置。
此外,在与第一容纳部5和第二容纳部7连通的壳体2内部的大致中间部的上方侧上,打印头10和馈送辊11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
馈送辊11以其中带宽度方向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沿着左右方向)的带姿势[换言之,以带的横截面被设定为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沿着左右方向)的带姿势]馈送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5中的第一卷R1馈出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此外,该馈送辊11通过馈送马达M1经由齿轮机构驱动。馈送马达M1被设置在如上所述以分开的方式设置在后方侧和前方侧的第一容纳部5和第二容纳部7以及第三容纳部6之间(比第一容纳部5更靠前方侧,并且比第二容纳部7和第三容纳部6更靠后方侧),使得输出轴(未示出)的轴向方向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左右方向)。应注意,在该实例中,馈送辊11大致被设置在馈送马达M1的上方。
打印头10被设置在第一开闭盖3中大致向上面对馈送辊11的区域上,使得该打印头10与馈送辊11协作将被馈送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夹持。随后,打印头10利用后述的色带盒RK的墨带IB在被馈送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上述剥离剂层154上形成期望的印刷,从而形成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
即,色带盒RK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位于壳体2的(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开闭盖3下方并且位于胶粘带盒TK上方的第二预定位置9中。色带盒RK可旋转地(沿图2中的方向D)在后方侧上包含色带供给卷R4,并且可旋转地(沿图2中的方向E)在前方侧上包含色带卷取卷R5。色带供给卷R4绕预定轴卷绕用于通过打印头10执行印刷形成的墨带IB,并且将该墨带IB馈出。色带卷取卷R5在印刷形成之后卷取被使用的墨带IB。色带盒RK被安装到第二预定位置9,从而将色带供给卷R4设置为比打印头10和馈送辊11更靠后方侧,并且将色带卷取卷R5设置为比打印头10和馈送辊11更靠前方侧。应注意,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其中色带供给卷R4的墨带IB未被消耗并且被使用的墨带IB尚未被卷绕在色带卷取卷R5上的状态,并且用虚线表示其中色带供给卷R4的墨带IB被消耗到一定程度并且被使用的墨带IB被卷绕在色带卷取卷R5上到一定程度的状态。
随后,从色带供给卷R4馈出的墨带IB接触打印头10下方的区域。此时,如图2中所示,墨带IB形成层状结构(在该实例中具有四层),所述层状结构包含色带基材层164、通过预定受热而熔化并且与色带基材层164分离的底层163、附着到转印对象的顶层161以及定位在顶层161和底层163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中间的墨层162。然后,上述底层163由于来自打印头10的加热通过受热而熔化,从而导致包含底层163、墨层162和顶层161的转印层IK与上述色带基材层164分离。接下来,转印层IK的顶层161侧附着到作为转印对象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剥离剂层154(后文参照图7进行描述)。采用该布置,当墨带IB的墨在被馈送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剥离剂层154上执行印刷成形,以产生上述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之后,被使用的墨带IB被卷取在色带卷取卷R5上。应注意,如图4所示,在第二开闭盖4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开闭盖3设定到打开状态,色带盒RK相对于第二预定位置9是可附接并且可拆卸的。
第三卷R3从上方被接收在第三容纳部6中,并且以其中大致水平方向的轴O3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左右方向)的状态被容纳。第三卷R3绕轴O3卷绕其中从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将剥离材料151剥离后所得的带(包含带主体的带,其包含剥离剂层154、基材层153和胶粘层152以及转印层IK;参照图3;下文中适当地并且简单地称为“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应注意,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其中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尚未卷绕在第三卷R3上的状态,并且用虚线表示其中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卷绕在第三卷R3上至一定程度的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用于形成第三卷R3的第三芯构件40在第二开闭盖4的一侧上被设置在壳体2内侧。随后,该第三芯构件40由支撑架RB支撑,从而导致第三卷R3被可旋转地(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支撑在第三容纳部6内侧。即,第三卷R3经由齿轮机构而连接到卷取马达M3,并且被卷取马达M3驱动以执行卷取。该卷取马达M3被设置在第二容纳部7和第三容纳部6之间的大致中间部下方。
此外,第二开闭盖4此时能够通过绕设置在壳体2的前方侧端部处的预定第一枢转轴K1枢转而在第三容纳部6的上方打开和关闭。具体地,第二开闭盖4可从其中壳体2的第三容纳部6被覆盖的关闭位置(图1、图2、图3和图4的状态)枢转至其中第三容纳部6被暴露的打开位置(图5和图6的状态)。应注意,如图5所示,在第一开闭盖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开闭盖4设定到打开状态,使得第三卷R3相对于第三容纳部6是可附接并且可拆卸的。
支持架RB包含设置成彼此面对的两个支架,其中第三卷R3沿轴O3方向被夹持在第三卷R3的两侧之间,并且第三卷R3(第三芯构件40)绕设置在壳体2的前方侧端部处的预定第二枢转轴K2被可旋转地支撑。即,支持架RB被构造成能够绕第二枢转轴K2从使用位置(图1-4中所示的位置)枢转至移除位置(图5和图6中显示的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支持架被定位在第二开闭盖4的关闭方向侧上、其中第三卷R3不能够被附接或拆卸,在所述移除位置中,支持架被定位在第二开闭盖4的打开方向侧上、其中第三卷R3能够被附接和拆卸。应注意,在该实例中,第二枢转轴K2与上描第一枢转轴K1处于相同的位置(即,是共同的轴)。
第二卷R2通过胶粘带盒TK的安装而从上方被接收在第二容纳部7中,并且以其中大致水平方向的轴O2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具体地,左右方向)的状态被容纳。第二卷R2绕轴O2卷绕从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分离并且从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剥离的剥离材料151。应注意,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其中剥离材料151尚未卷绕在第二卷R2上的状态,并且用虚线表示其中剥离材料151卷绕在第二卷R2上至一定程度的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用于形成第二卷R2的第二芯构件50被设置到胶粘带盒TK的前方侧。接着,在第二芯构件50被左右一对的第二支架部24和24支撑的情况下,第二卷R2在被容纳在第二容纳部7中的状态下(在其中胶粘带盒TK被安装的状态下)被可旋转地(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C)支撑在第二容纳部7内侧。即,第二卷R2经由齿轮机构连接到卷取马达M2,并且被卷取马达M2驱动以执行卷取。卷取马达M2被设置在上述供给马达M1的下方。
此外,切割机构14被设置在当第二开闭盖4处于关闭状态时比第二开闭盖4的第三卷R3更靠后方侧的区域中。所述切割机构14是用于在剥离材料151在后面描述的剥离部13处被剥离之后切割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机构。
设备操作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胶粘带打印机1的操作的概述。
即,当胶粘带盒TK被安装到第一预定位置8时,第一卷R1被容纳在第一容纳部5中,并且第二卷R2被容纳在第二容纳部7中。随后,当馈送辊11被驱动时,通过第一卷R1的旋转而被馈出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被馈送到前方侧。然后,通过墨带IB的转印层IK由于打印头10的加热而转印至被馈送的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剥离剂层154而形成期望的印刷,从而形成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随后,当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进一步被馈送至前方侧并被引导至上述剥离部13时,剥离材料151在剥离部13处被剥离。被剥离的剥离材料151被馈送到下方侧,引导至第二容纳部7,并且在第二容纳部7内侧被卷绕,从而形成第二卷R2。
另一方面,剥离材料151被剥离后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进一步被馈送到前方侧,引导至第三容纳部6,并且在第三容纳部6内侧卷绕,从而形成第三卷R3。此时,被设置成比第三卷R3更靠后方侧,即沿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切割结构14切割其中形成有印刷并且剥离材料151被剥离后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利用该布置,在基于使用者期望的时刻,卷绕在第三卷R3上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能够被切割,并且所述第三卷R3能够在切割后被从第三容纳部6移除。
实施方式的特征
在以上的基本构造中,该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当带从第一卷R1和第三卷R3馈出时剥离性的提高,墨带IB至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转印性的提高,以及印刷接收胶粘带150和墨带IB的层结构,该层结构提高了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防污性能。在下文中将依次描述上述功能的细节。
具有印刷的胶粘带的层状结构的概述
图7A概念性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上述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层状结构。
如图7A所示,如先前所描述,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包含剥离剂层154、基材层153、胶粘层152和通过从墨带IB转印而形成的转印层IK。
以下种类的材料能够用作形成基材层153的基材,例如:
1、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MA)、聚丁烯(PB)、聚丁二烯(BDR)、聚甲基戊烯(PM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尼龙(NY)、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发泡聚苯乙烯(FS/EPS)、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VOH)、聚乙烯醇(PVA)、普通玻璃纸(PT)、防潮玻璃纸(MST)、聚丙烯腈(PAN)、维尼纶(VL)、聚氨酯(PU)、三乙酰基纤维素(TAC);
2、金属箔<铝箔(AI)、铜箔>、真空沉积(普通铝)膜(VM);
3、纸,诸如无木浆纸、洁净室纸、玻璃纸、粘土涂覆纸、树脂涂覆纸、层压纸(聚乙烯层压纸、聚丙烯层压纸等)、YUPO(合成)纸、牛皮纸;
4、无纺布;以及
5、玻璃布(glass cloth)
剥离剂层154被设置在基材层153的沿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图中的上侧)上,并且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者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剥离剂层154的溶解度参数值(下文中适当地称作“SP值”)是例如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数值。
应注意,晶状烯烃树脂被用作形成剥离剂层154的上述烯烃树脂剥离剂。该晶状烯烃树脂的实例包括以下:
1、乙烯树脂(支化的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以及
2、聚丙烯树脂(也可以被表示为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或者有规立构的α-烯烃树脂。此外,上述晶状烯烃树脂可以单独地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类型组合起来使用)。
此外,形成剥离剂层154的上述长链烷基剥离剂的实例包括如下:
1、具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
通过使长链烷基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化合物→在侧链上包含8-30个碳的长链烷基的化合物。应注意,当上述碳的数量小于8时,难以确保剥离性能。此外,当碳的数量超过30时,产生可获得性和处理方面的困难。具有剥离性的这种聚合物包括利用烷基异氰酸酯作为原料成分的反应产物如聚氨酯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等。此外,可通过使包含8-30个碳的长链烷基的烷基异氰酸酯与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亚胺等反应而生成反应产物。实例包括如下反应:聚乙烯醇聚合物+长链烷基异氰酸酯→聚乙烯基氨基甲酸酯或者聚乙烯亚胺+长链烷基异氰酸酯→烷基脲衍生物等。
胶粘层152被设置在基材层153的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下侧)上,并且包括预定胶粘剂,诸如丙烯酸类胶粘剂。该胶粘层152的SP值为例如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4的相对高的数值。
如先前所描述,转印层IK包括底层163、墨层162和顶层161。
底层163被形成在转印层IK的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中的上侧)的前表面上,并且通过预定的受热而熔化,从而与墨带IB的色带基材层164分离,如先前所描述的。底层163的SP值为例如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数值。
顶层161被形成在转印层IK的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下侧)的前表面上,并且附着到转印对象。顶层161的SP值为例如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数值。
墨层162包含预定颜料。墨层162的SP值为例如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1的相对高的数值。
防污性能的提高
如先前所描述,通过从墨带IB转印而将转印层IK形成在剥离剂层154、基材层153和胶粘层152上而构造上述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随后,如先前所描述,在适当的时刻从第二容纳部7将卷绕在第三卷R3上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取出之后,例如通过从第三卷R3馈出期望长度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并将其贴附到适当的被粘物,使用者能够将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用作包装用的标签或密封材料。此时,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形成按顺序包含剥离剂层154、基材层153和胶粘层152(同样参照图3等)的层状结构。剥离剂层154被设置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基材层153的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即,与贴附到被粘物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而导致前表面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如上所描述被用作标签或密封材料时不易受污物和碎屑的附着,从而能够维持防污性能。
剥离性的提高
因此,由于如先前所描述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按顺序包含剥离剂层154、基材层153和胶粘层152,所以在上述第三卷R3中,在除了转印层IK被转印的部分之外的所有部分中,胶粘层152在第三卷R3的径向方向上接触并且粘附到剥离剂层154,如图7A所示(同样参照图3)。设置上述剥离剂层154的目的还在于使与该胶粘层152的粘附能够更容易再次剥离。即,当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被如上所描述从第三卷R3馈出时,上述胶粘层152按顺次地从剥离剂层154剥离和分离。并且,根据该实施方式,此时为了提高剥离性(使得通过较轻的负荷使胶粘层152剥离),剥离剂层154包含具有相对低的SP值(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参照图8)的烯烃树脂剥离剂(或者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利用该布置,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被从上述第三卷R3馈出时,能够提高从剥离剂层154的剥离性。
转印能力等的提高
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转印层IK形成沿上述厚度方向从另一侧(图中的上侧)至一侧(图中的下侧)按顺序包含底层163、墨层162和顶层161的层状结构(同样参照图2)。即,当从墨带IB转印时,在上述剥离剂层154的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邻接地形成定位在转印层IK的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前表面上的上述顶层161。为了确保有利的转印能力,有必要增加相邻的剥离剂层154和顶层161之间的粘附,因此剥离剂层154的SP值和顶层161的SP值之间的差异优选是相对小的(参照图8)。
因此,如先前所描述,剥离剂层154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者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并且具有相对低的SP值。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对于上述顶层161,也采用了具有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的材料,而不是诸如用于常规带打印的墨带IB那样的具有大约11的SP值的材料(参照图7A和图8)。利用该布置,可以增加顶层161和剥离剂层154之间的粘附,并且当转印层IK被从墨带IB转印时,提高转印能力。
此外,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被卷绕为如上所描述的第三卷R3的情况下,在除了转印层IK被转印的部分之外的所有部分中,胶粘层152和剥离剂层154在第三卷R3的径向方向上接触,如先前所描述的(参照图3和图7A)。从上述粘附的观点来看,有必要降低胶粘层152和剥离剂层154之间的粘附,因此胶粘层152的SP值和剥离剂层154的SP值之间的差异优选是相对大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如上所描述剥离剂层154的SP值相对低,所以采用具有相对高的SP值的胶粘层152(参照图7A)。
另一方面,此时,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被卷绕为上述第三卷R3的情况下,在转印层IK被转印的部分中,胶粘层152与被定位在转印层IK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7A中的上侧)的前表面上的底层163在第三卷R3的径向上接触(参照图3和图7A)。从上述粘附的观点来看,有必要降低底层163和胶粘层152之间的粘附,因此底层163的SP值和胶粘层152的SP值之间的差异优选是相对大的(参照图8)。对于上述原因,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使用了具有相对高的SP值的胶粘层152,所以底层163的SP值优选相对低。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对于底层163,也采用具有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的材料,类似于上述顶层161(参照图7A和图8)。利用该布置,可以降低底层163和胶粘层152之间的粘附,从而防止在从墨带IB转印到剥离剂层154之后形成的转印层IK朝胶粘层152侧再次被剥离。
实施方式的优点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具有最佳特性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所述最佳特性为在被使用者贴附并使用时能够维持防污性能,同时提高在从第三卷R3馈出时的剥离性。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还可以提高从墨带IB的转印能力,并且以这种方式同样实现了具有最佳特性的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
此外,特别地,根据该实施方式,构成剥离剂层154的烯烃树脂剥离剂(或者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的SP值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利用该布置,可以在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如先前所描述从第三卷R3馈出时可靠地提高胶粘层152从剥离剂层154的剥离性,并且可以通过较轻的负荷将胶粘层152剥离。
此外,特别地,根据该实施方式,构成胶粘层152的胶粘剂的SP值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4。利用该布置,可以可靠地降低胶粘层152对于其中SP值被较低地设置的剥离剂层154的粘附,如上文所描述。
此外,特别地,根据该实施方式,构成胶粘层152的胶粘剂为丙烯酸类胶粘剂。以这种方式使用具有高SP值的丙烯酸类胶粘剂使得可以可靠地降低对于其中SP值被较低地设置的剥离剂层154的粘附性。
此外,特别地,根据该实施方式,从墨带IB转印到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转印层IK形成了三层结构。即,转印层IK沿上述厚度方向从另一侧至一侧包含底层163、墨层162和顶层161。这种结构是其中墨层162被夹持在底层163和顶层161之间的结构,因此墨层162与前述转印层IK、剥离剂层154和胶粘层152之间的粘附设定(粘附水平)无关。因此,可以将墨层162的颜料适当地改变为能够实现使用者期望的颜色的类型,而不抑制最佳性能,诸如先前描述的剥离性和转印能力,从而提高便利性。
此外,与底层163的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相比,墨层162的SP值较高(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1),因此在底层163和第一墨层162之间的粘附力的数值相对降低。利用该布置,当如先前所描述胶粘层152随着从第三卷R3的馈出而被剥离时,即使在转印层IK也临时呈现为将与胶粘层152一起被剥离的情况下,仅接触胶粘层152的底层163和胶粘层一起被剥离,并且第一墨层162与被剥离的底层163分离,且保留在剥离剂层154的一侧上。利用该布置,即使临时发生如上所述的这种剥离,也可以至少避免因转印层IK而导致的颜色损失。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保持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基于印刷的显示功能。
应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型。下面逐一描述这些变型。
(1)当墨层的SP值降低时
即,如图7B所示,根据这种变型,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墨层162,在转印层IK′的底层163和顶层161之间设置包含预定颜料并且具有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的墨层162′。
在该变型中,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该结构是其中墨层162′被夹持在底层163和顶层161之间的结构,因此墨层162′与前述转印层IK、剥离剂层154和胶粘层152之间的粘附设定(粘附水平)无关。因此,可以将墨层162′的颜料适当地改变为能够实现使用者期望的颜色的类型,而不抑制最佳性能,诸如先前描述的剥离性和转印能力,从而提高便利性。
此外,底层163、墨层162′和顶层161的SP值均为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大致相同的数值,因此底层163、第二墨层162′和顶层161之间的粘附力的数值分别地相对增加。利用该布置,当如先前所描述胶粘层152随着从第三卷R3的馈出而被剥离时,底层163、第二墨层162′和顶层161成一体并且保留在剥离剂层154侧,未和胶粘层152一起被剥离。利用该布置,可以可靠地维持具有印刷的胶粘带150″的基于印刷的显示功能。
(2)当顶层被省略时
即,如图7C所示,根据这种变型,在转印层IK″中,上述图7B中的转印层IK′的顶层161被省略,并且墨层162″还发挥上述顶层161的功能。因此,所采用的墨层162″是具有例如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的墨层。该墨层162″包含预定颜料,并且能够附着到转印对象。
在该变型中,从墨带IB转印到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转印层IK″形成充当上述第一层的底层163和充当上述第二层的墨层162″的两层结构。与采用三层结构的情况相比,采用该布置可以降低成本。
(3)当底层被省略时
即,如图7D所示,根据该变型,在转印层IK″′中,上述图7B中的转印层IK″′的底层163被省略,并且墨层162″′还发挥上述底层163的功能。因此,采用的墨层162″′为具有例如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的相对低的SP值的墨层。
在这种变型中,从墨带IB转印到印刷接收胶粘带150的转印层IK″′形成充当上述第一层的墨层162″′和充当上述第二层的顶层161的两层结构。与采用三层结构的情况相比,采用该布置可以降低成本。
(4)其它
应注意,可以不进行打印,并且可以仅胶粘层152、基材层153和剥离剂层154卷绕在上述第三卷R3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如上所述的相同方式,当从第三卷R3馈出时,通过剥离剂层154实现提高剥离性并保持防污性能的优点。
此外,不具有剥离材料151的带可以被卷绕在第一卷R1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将上述烯烃树脂剥离剂或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而且还将硅(聚硅氧烷)剥离剂用作在剥离剂层154中使用的剥离剂也是可想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剥离剂层154的SP值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同样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上述胶粘带从第一卷R1馈出时通过剥离剂层154提高剥离性的优点,并且在使用者使用从第一卷R1馈出后的上述胶粘带时实现维持防污性能的优点,如先前所描述。
此外,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示例性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被应用到在印刷接收胶粘带150上进行打印的胶粘带打印机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允许应用到进行除在胶粘带上打印之外的其它处理的胶粘带处理装置。
此外,除了上面已经记载的,基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每种变型的技术也可以适当地组合起来使用。
Claims (5)
1.一种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尺寸的胶粘带,包含:
带基材层;
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设置在所述带基材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包含预定的胶粘剂;
剥离材料,所述剥离材料设置在所述胶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可剥离地粘附至所述胶粘层;以及
剥离层,所述剥离层设置在所述带基材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包含烯烃树脂剥离剂或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中:
构成所述剥离层的所述烯烃树脂剥离剂或所述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剥离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大于或等于7并且小于或等于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带,其中:
构成所述胶粘层的所述预定的胶粘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大于9并且小于或等于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粘带,其中:
构成所述胶粘层的所述预定的胶粘剂为丙烯酸类胶粘剂。
5.一种胶粘带卷,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胶粘带,其中:
所述胶粘带绕预定的轴卷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14827A JP6025033B2 (ja) | 2012-09-27 | 2012-09-27 | 粘着テープ及び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
JP2012-214827 | 2012-09-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4913A true CN103694913A (zh) | 2014-04-02 |
CN103694913B CN103694913B (zh) | 2016-05-25 |
Family
ID=4911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46083.2A Active CN103694913B (zh) | 2012-09-27 | 2013-09-26 | 胶粘带和胶粘带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83705B2 (zh) |
EP (1) | EP2712902B1 (zh) |
JP (1) | JP6025033B2 (zh) |
CN (1) | CN10369491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7203A (zh) * | 2016-07-14 | 2016-10-26 |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刻度标识的胶粘带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5874A (zh) * | 2001-08-08 | 2003-03-26 |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 用于收纳芯片型电子元件的基带的纸基材及使用该纸基材的基带 |
WO2008069095A1 (ja) * | 2006-12-01 | 2008-06-12 | Lintec Corporation | 再剥離粘着シート |
CN102575141A (zh) * | 2009-09-29 | 2012-07-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剥离剂、分离材料及粘合带 |
CN103694912A (zh) * | 2012-09-27 | 2014-04-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和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32011A (en) * | 1946-09-07 | 1950-11-28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Liners and adhesive tapes having low adhesion polyvinyl carbamate coatings |
JPH05263064A (ja) * | 1992-03-23 | 1993-10-12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粘着剤組成物 |
JPH0995063A (ja) | 1995-09-29 | 1997-04-08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受像体及びインク受像体を収納するカセット |
DE19628318C1 (de) * | 1996-07-13 | 1998-03-26 | Beiersdorf Ag | Verwendung eines Trägermaterials für ein selbstklebendes Maßband |
TW357123B (en) | 1997-07-30 | 1999-05-01 | Seiko Epson Corp |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device |
JP2001003009A (ja) * | 1999-06-16 | 2001-01-09 | Nitto Denko Corp | 印刷用粘着シート、ラベル及び離型処理剤組成物 |
US6407034B1 (en) * | 1999-09-13 | 2002-06-18 | William D. Ewing | Thermal chromogenic plastic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
JP2001334758A (ja) * | 2000-05-29 | 2001-12-04 | Nitto Denko Corp | 印刷シート、ライナレス印刷用粘着シート、インク、そのシート及び印刷方法 |
JP3704296B2 (ja) * | 2001-05-22 | 2005-10-1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保護用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
US20030091817A1 (en) * | 2001-11-08 | 2003-05-15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member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3966162B2 (ja) * | 2001-12-07 | 2007-08-29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体 |
JP2004168833A (ja) * | 2002-11-18 | 2004-06-17 | Sekisui Film Kk | マスキングテープ |
JP5415661B2 (ja) * | 2004-10-18 | 2014-02-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類 |
EP1803575B1 (en) * | 2005-12-28 | 2015-09-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 tape and print cassette |
JP2008208307A (ja) * | 2007-02-28 | 2008-09-11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粘着フィルム |
JP5492008B2 (ja) * | 2010-08-05 | 2014-05-14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半導体ウェハ保持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
-
2012
- 2012-09-27 JP JP2012214827A patent/JP60250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8-29 EP EP13182288.4A patent/EP27129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0 US US14/032,305 patent/US97837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6 CN CN201310446083.2A patent/CN1036949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5874A (zh) * | 2001-08-08 | 2003-03-26 |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 用于收纳芯片型电子元件的基带的纸基材及使用该纸基材的基带 |
WO2008069095A1 (ja) * | 2006-12-01 | 2008-06-12 | Lintec Corporation | 再剥離粘着シート |
CN102575141A (zh) * | 2009-09-29 | 2012-07-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剥离剂、分离材料及粘合带 |
CN103694912A (zh) * | 2012-09-27 | 2014-04-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和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卷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7203A (zh) * | 2016-07-14 | 2016-10-26 |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刻度标识的胶粘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12902B1 (en) | 2018-08-08 |
JP2014070088A (ja) | 2014-04-21 |
US9783705B2 (en) | 2017-10-10 |
CN103694913B (zh) | 2016-05-25 |
EP2712902A1 (en) | 2014-04-02 |
JP6025033B2 (ja) | 2016-11-16 |
US20140087112A1 (en) | 2014-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26448B2 (en) | Ink ribbon and ink ribbon roll | |
CN103694912B (zh) | 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和具有印刷的胶粘带卷 | |
US9783706B2 (en) | Adhesive tape and adhesive tape roll | |
CN101448647B (zh) | 打印带和打印盒 | |
CN113809374A (zh) | 五合一成型设备 | |
CN105313507A (zh) |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 |
CN103694913A (zh) | 胶粘带和胶粘带卷 | |
JP2009148984A (ja) | 印字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6327516B2 (ja)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粘着テープの印刷方法 | |
WO2015182235A1 (ja)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粘着テープの印刷方法、粘着テープロール、インクリボン | |
JP2014083826A (ja) | 製本用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6278194B2 (ja) | 粘着テープの印刷方法及び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 |
JP6268532B2 (ja) | 粘着テープの印字形成方法、粘着テープロール、インクリボン | |
JP6256762B2 (ja)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6226136B2 (ja)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粘着テープロール、粘着テープの印刷方法 | |
JP2015193728A (ja)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粘着テープ印刷方法 | |
CN103787129B (zh) | 装订带盒和装订片 | |
JP2015194591A (ja) | 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 |
JP2011000763A (ja) | 塗膜転写具 | |
JP2015193727A (ja) | 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 |
CN116741033A (zh) | 无离型纸热敏标签及其制备工艺 | |
JP2015223740A (ja) | 粘着テープの印字形成方法、粘着テープロール、インクリボン | |
JP6098989B2 (ja) | 製本用シート | |
JP2014083825A (ja) | 製本用シート、製本用シートロール、及び製本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