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76A -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576A
CN103676576A CN201310426956.3A CN201310426956A CN103676576A CN 103676576 A CN103676576 A CN 103676576A CN 201310426956 A CN201310426956 A CN 201310426956A CN 103676576 A CN103676576 A CN 103676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liding layer
fixation
fixing band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69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山新五
铃木雅也
西田晃
冈部均
北原哲宏
山崎裕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Nitto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Nitto Kogyo Co Ltd
Nok Klue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Nitto Kogyo Co Ltd, Nok Klue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提供一种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设置于定影部件内侧的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使定影部的驱动转矩降低,并且即使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部的定影部件(1)包括具有至少一层无缝电铸带的金属基体(10)、在该金属基体(10)的内周面设置的滑动层(11),滑动层(11)由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和氟树脂构成,滑动层(11)中氟树脂的含有量在27.5%质量~50%质量的范围,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

Description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特别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
背景技术
在装载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中,构成为具有:无端状的定影带(定影部件);与定影部件相对地被配置的加压辊;以及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形成为在与加压辊相对的位置从内侧将定影部件相对于加压辊而按压的规定的夹捏部。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已知存在定影部件内周面和被设置于定影部件内侧的按压部件的滑动,在互相的表面产生磨损。因此,通常,在两者之间使硅油或氟类润滑脂等的润滑剂介入来维持耐磨损性。但是,即使使这样的润滑剂介入,也存在因长时间的驱动等而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滑动性低下、驱动转矩增大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驱动转矩的增大,提出一种方法,在定影部件内周面,设置有由树脂和固体润滑剂形成的滑动层,以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4-286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1-242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设置这样的滑动层,在长时间驱动或特别是以高温低速的运转模式驱动的例如定影OHP等印刷媒介的较厚媒介的情况下,介入于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之间的润滑剂处于高温,因而润滑剂的粘度低下,润滑剂容易被挤出。润滑剂被挤出时,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之间变得缺乏润滑,发生粘滑,产生滑动层磨损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被设置于定影部件内侧的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使定影部的驱动转矩降低、并且即使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方式在于一种定影部件,为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部的定影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至少一层无缝电铸带的金属基体、在该金属基体的内周面设置的滑动层,所述滑动层由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及氟树脂构成,所述滑动层中的所述氟树脂的含有量是在27.5%质量~50%质量的范围,所述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在0.4μm以下。
依照所涉及的发明,能够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由此,即使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滑动性,因而不仅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还能够实现不发生粘滑的定影部件。
在此,优选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由此,即使是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不仅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滑的发生的定影部件。
在此,所述氟树脂优选为是聚四氟乙烯。
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由此,即使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不仅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滑的发生的定影部件。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在于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定影部件。
依照所涉及的本发明,能够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由此,即使在以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滑动性,因而能够实现不仅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而且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的定影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能够使定影部件内周面和设置于定影部件内侧的按压部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由此,即使在以高温低速这样的高负荷的运转模式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定影部件内周面和按压部件的滑动性,因而能够实现不仅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而且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的定影部件以及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影带的模式截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
图5是表示滑动层中的聚四氟乙烯的含有量和驱动转矩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和驱动转矩的关系的图表。
符号说明
1:定影带
2:定影装置
10:金属基体
11:滑动层
12:弹性层
13:离型层
14:按压部件
15:加压辊
16:夹捏部
17:加热单元
18:定影辊
19:内辊
20:加热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部件,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在所涉及的定影部中为了将未定影的调色像通过热和压力而定影在记录媒介上而被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定影部件,举例示出了无端状的定影带(无端带或者无端膜)。
图1是定影带的模式截面图。定影带1具备:具有至少一层无缝电铸带的金属基体10;形成在金属基体10的内周面的滑动层11;形成在金属基体10的外周面的弹性层12;形成在弹性层12的外周面的离型层13,从内侧依次层叠滑动层11、金属基体10、弹性层12以及离型层13。
金属基体10具有至少一层热传导性以及机械强度优良的镍或者镍合金的无缝电铸带。无缝电铸带不仅是由镍单质构成的镍电铸,还包含磷、铁、钴和锰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镍合金电铸。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金属基体10,使用由一层镍电铸构成的无缝电铸带。另外,金属基体10也可以是作为多层的无缝电铸带,例如,也可以是镍、铜、镍等三层构造。
在此,金属基体10的总厚,例如是20~100μm,优选为25~60μm。如果比20μm薄,则不能确保作为整体的强度,另外,比100μm厚时,弯曲应力变大,有耐久性降低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金属基体10,使用具有40μm的厚度的镍电铸构成的无缝电铸带。
由镍或者镍合金构成的无缝电铸带,一般地,能够通过以不锈钢、黄铜、铝等构成的圆筒为母型,通过使用以硫酸镍或氯化镍为主成分的瓦特浴或以氨基磺酸镍为主成分的氨基磺酸浴等的镍电铸浴的电铸法而形成。另外,母体是硅树脂或石膏等非导体的情况下,通过石墨、铜粉、银镜、溅射等而进行导电性处理。
作为镍电铸浴,优选为氨基磺酸浴。作为氨基磺酸浴的组成,能够列举含有氨基磺酸镍四水盐300~600g/L、氯化镍0~30g/L、硼酸20~40g/L、适量的界面活性剂、适量的增亮剂等。另外,在镍电铸浴中适量地添加水溶性含磷酸盐、氨基磺酸第一铁、氨基磺酸钴、氨基磺酸锰等氨基磺酸金属盐、氟钛酸钾等时,能够形成由含有磷、铁、钴、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镍合金构成的无缝电铸带,当然,也能够将其使用于金属基体10。
滑动层11由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AI)以及聚酰亚胺树脂(PI)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及氟树脂构成,优选为滑动层中的氟树脂的含有量在27.5%质量~50%质量的范围内,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在0.4μm以下。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中任一者都是耐热性以及耐磨损性优良、适于使氟树脂等分散的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氟树脂能够列举例如,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偏二氟乙烯(PVDF)、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等,特别地优选为聚四氟乙烯(PTFE)。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四氟乙烯。
滑动层11中的氟树脂的含有量优选为27.5%质量~5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30%质量~40%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在滑动层11是由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构成的情况下,聚四氟乙烯的含有量是35%质量。
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4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下。
在此,表面粗糙度Ra(算术平均粗糙度)是指,将表面的凹凸的从其中心线起的偏差的绝对值平均表示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JIS规格B0601(1994)而求得。具体地,使用沿着定影带1的轴向以及旋转方向而分别测定的表面粗糙度Ra的值。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带1的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不论定影带1的轴向、旋转方向以及测定位置而示为大致同等的值。
在此,关于滑动层11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由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溶液中使氟树脂分散而调制涂覆液。
氟树脂为了以分散在涂覆液中的状态被使用,适宜使用粉末,但是也可以为薄片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四氟乙烯的粉末。另外,为了对定影带1进行着色,有时将石墨或炭黑混合到涂覆液。但是,为不影响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的少量,假设即使为混合的情况下,也为滑动层11的大约10%质量以下的量。
接着,将被调制的涂覆液涂覆到金属基体10的内周面而形成涂覆膜,并使涂覆膜干燥。
关于被调制的涂覆液的涂覆方法以及涂覆膜的干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喷雾而涂覆涂覆液,在恒温槽干燥涂覆膜。
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能够根据涂覆液的涂覆次数、涂覆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速度等而不同。例如,通过多层涂覆较薄的层、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干燥,能够降低表面粗糙度R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重复2次涂覆涂覆液、使涂覆膜在大约230℃的恒温槽中干燥大约30分钟,从而使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在0.4μm以下。
滑动层11的厚度,例如是5~50μm,优选为5~3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13μm的厚度的滑动层。另外,通过对镍合金电铸的预热、增加涂覆次数、重复进行涂覆液的涂覆和涂覆膜的干燥,能够得到所希望的膜厚。
通过将这样形成的滑动层11形成在定影带1的内周面,详细地在图2中进行说明,但能够使定影带1的内周面和在定影带1的内侧设置的按压部件14滑动时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
通过使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减小,具体地在0.4μm以下,从而能够使滑动面的滑动性提高。另外,在润滑剂介入定影带1和按压部件14(参照图2)之间的情况下,难以产生润滑剂的挤出、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由此,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
但是,即使是表面粗糙度Ra较小即在0.4μm以下的情况下,滑动层11中包含的氟树脂的量过少时,定影部的驱动转矩增大。因此,使氟树脂的含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在保持耐磨损性的情况下降低摩擦系数,能够降低驱动转矩。
通过以上,为了同时实现定影带1的内周面和按压部件14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的提高、定影部的驱动转矩的降低、粘滑的防止,优选使滑动层11的构成为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以及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和氟树脂的组合,进一步,使滑动层中的氟树脂的含有量为27.5%质量~50%质量且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在0.4μm以下。
特别地,在以高温低速的运转模式驱动的定影于例如OHP等印刷媒介较厚的媒介的情况下,介入定影带1的内周面和按压部件14之间的润滑剂处于高温,容易产生润滑剂挤出、粘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滑动层11的定影带1,也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并且防止粘滑的发生。
弹性层12优选为由耐热性优良的材料构成,能够列举硅橡胶、氟橡胶以及聚氨酯橡胶等,特别是优选为硅橡胶。弹性层12的厚度,例如是20~1000μm,优选为50~500μm。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100μm的厚度的硅橡胶。通过设置弹性层12,从而能够提高定影带1的柔软性以及朝向定影部的热效率,能够使未定影的调色像向记录媒介的定影性提高,实现图像的高画质化。另外,弹性层12根据需要设置即可,当然,也可以不设置。
离型层13优选为由高脱离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能够列举氟树脂等。作为氟树脂,能够列举全氟烷氧基树脂(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等,特别优选为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离型层13的厚度,例如是1~150μm,优选为5~3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具有10μm的厚度的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构成的管。
另外,虽未图示,但离型层13在弹性层12的外周面经由粘结剂而形成。
下面,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热和压力而使未定影的调色像定影在记录媒介。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具备:定影带1;与定影带1相对地配置的加压辊15;按压部件14,该按压部件14在与加压辊15相对的位置将定影带1从内侧相对于加压辊15按压而形成规定的夹捏部16。另外,在定影带1的内方向,设置有将定影带1加热到规定温度的加热单元17。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2中,由于定影带1的内周面和按压部件14滑动,因而通常在两者之间使硅油、氟油以及氟润滑脂等润滑剂介入,保持润滑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未图示,但使硅油介入。
按压部件14由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在弹性体的表面,根据需要形成有由氟树脂等构成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部件14,使用在表面覆盖氟树脂纤维的弹性体。另外,也可以在弹性体的表面设置滑动片材等。滑动片材优选为由具有滑动性、耐热性的树脂例如氟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另外,为了容易地保持介入在定影带1和按压部件14之间的润滑剂,也可以在滑动片材的表面设置槽或施行凹凸加工。
加压辊15具备由金属等构成的芯体、形成在芯体周围的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为了降低芯体的热容量,形状优选为中空,但是也可以为非中空。另外,在弹性层的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由PFA等的氟类树脂或硅橡胶等构成的管或镀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层而使用具有4mm的厚度的硅橡胶,在弹性层的表面,覆盖有具有50μm的厚度的PFA管。
另外,在定影带1的内方向,设置有加热单元17。这样的加热单元只要能够加热定影带1即可,也可以设置在定影带1的外侧或加压辊15的内方向。作为加热单元,能够列举通过卤素加热器、电热丝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励磁线圈(热源)引起的电磁感应发热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卤素加热器。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能够使定影带1的内周面和按压部件14的耐磨损性以及滑动性提高的定影带1。由此,即使在以高温低速这样的高负荷的运转模式使定影装置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定影部的驱动转矩并且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变形例,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
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2A具备:定影带1;与定影带1相对地被配置的加压辊15;代替按压部件14而将定影带1从内侧对加压辊15按压的定影辊18。另外,加热定影带1的加热单元也可以内置于定影辊18,也可以配置在定影带1的外侧。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是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变形例,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模式截面图。
如图4所示,定影装置2B具备:定影带1;与定影带1相对地被配置的加压辊15;将定影带1从内侧对加压辊15按压的内辊19;内置加热单元17的加热辊20。在定影带1的内侧,配置有内辊19和内置加热单元17的加热辊20,由内辊19和加热辊20旋转驱动定影带1。另外,该情况也可以将加热辊20的加热单元17配置在定影带1的外侧。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在表1中,分别表示基于实施例1~8、比较例1~7而形成的滑动层11的构成材料以及表面粗糙度Ra的测定结果。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按照以下的顺序制造定影带1。
添加氨基磺酸镍500g/L、亚磷酸钠150mg/L、硼酸30g/L、作为一次增亮剂的萘-1,3,6-三磺酸三钠1.0g/L、作为二次增亮剂的2-丁炔-1,4-二醇20mg/L,调制所希望的氨基磺酸磷电铸浴。
使该电铸浴为60℃、pH作为4.5,外径30mm的不锈钢制的圆筒状母型作为阴极,将去极化镍作为阳极,在16A/d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电铸,在母型的外周面形成电结晶体。从具有该电结晶体的母型拔出电结晶体,得到内径30mm、厚度为40μm的由镍磷合金电铸构成的金属基体。金属基体的磷的含有率是0.5%质量。
接着,将镍磷合金电铸预热到60℃。在该被预热的镍磷合金电铸的内面,以喷雾将由聚酰胺酰亚胺(PAI)和聚四氟乙烯(PTFE)粉末构成的涂覆液(3g)涂覆2次。使涂覆液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27.5%质量。使涂覆有涂覆液的镍磷合金电铸在100℃的恒温槽中干燥30分钟以上而取出,然后在230℃烧结30分钟而取出。这样,在定影带1的内周面,形成有由PAI和PTFE构成的厚度13μm的滑动层11(内面涂膜)。
接着,在镍磷合金电铸的表面,以喷雾涂装硅烷耦合剂,由150℃的轴加热器旋转同时干燥1分钟。然后,涂装由溶剂稀释的硅橡胶(Toray制DY35-1114),由70℃的轴加热器旋转同时进行5分钟的校正。然后,在150℃进行1.5分钟、在200℃进行3分钟的一次硬化,形成厚度100μm的由硅橡胶构成的弹性层12。
接着,在硅橡胶上以喷雾涂装底层涂料。然后,在100℃干燥3分钟后,覆盖PFA管。
然后,投入70℃的恒温槽,以1小时内从70℃升温到300℃,在300℃保温20分钟,然后,在20分钟内从300℃升温到330℃而取出,形成由厚度10μm的PFA管构成的离型层13。
在实施例1中,滑动层11的表面粗糙度Ra是0.20μm。另外,实施例1、后述实施例2~8以及比较例1~7中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的测定使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的表面粗糙度测定机SURFCOM-1400A进行。
另外,滑动层的厚度(内面涂膜的厚度)通过测微计测定。滑动层的厚度的测定以下面的顺序进行。首先,从定影带将附带内面涂膜的镍磷合金电铸的弹性层剥离,测定该剥离的附带内面涂膜的镍磷合金电铸的厚度。接着,从附带内面涂膜的镍磷合金电铸将内面涂膜剥离,测定镍磷合金电铸的厚度。使用下述公式1将该两者的厚度之差算出成为滑动层的厚度。
(公式1)
(附带内面涂膜的镍磷合金电铸的厚度)-(镍磷合金电铸的厚度)。
将基于实施例1制造的定影带1装载于定影装置2时,在按压部件14的表面涂覆硅油0.5g。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除了将涂覆液(3g)以喷雾涂覆一次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30μ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35%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15μ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除了将涂覆液(3g)以喷雾涂覆一次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35μm。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50%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22μm。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除了将涂覆液(3g)以喷雾涂覆一次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37μm。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20μm。
另外,将基于实施例7而制造的定影带1装载于定影装置2时,在按压部件14的表面涂覆氟润滑脂0.5g。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50%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22μm。
另外,将基于实施例8而制造的定影带1装载于定影装置2时,在按压部件14的表面涂覆氟润滑脂0.5g。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25%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17μm。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25%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43μm。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不进行镍磷合金电镀的预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25%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1.12μm。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除了使涂覆液(3.5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35%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47μm。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不进行镍磷合金电镀的预热,除了使涂覆液(3g)中包含的PTFE的含有量为50%质量而形成滑动层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80μm。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17μm。
另外,将基于比较例6而制造的定影带1装载于定影装置2时,在按压部件14的表面涂覆氟润滑脂0.5g。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以与比较例5相同的顺序制造定影带。得到的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80μm。
另外,将基于比较例7而制造的定影带1装载于定影装置2时,在按压部件14的表面涂覆氟润滑脂0.5g。
(表1)
(试验例1)
将基于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7形成的定影带1装载于如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2,以以下顺序进行粘滑有无的确认试验以及驱动转矩的测定。
在定影带1的两端,配置定影带卡止部件,将定影带1、加热单元(卤素加热器)17以及按压部件14固定在定影装置2,以35%的压缩率按压加压辊15。此时的压入量是1.4mm。
另外,定影带1使用内径φ30mm的物件,按压部件14使用在表面覆盖有氟树脂纤维的物件。加压辊15使用外径φ30mm的物件,使用在表面覆盖PFA管的minicell(注册商标)。另外,ミニセル由使正球状单质均匀地分散的海绵材料(橡胶材料)构成。
(粘滑确认试验)
首先,以常温、线速度75mm/sec使定影带1空转5分钟,由Keyence(株式会社)制非接触位移计IL-100测定定影带表面的位移,将位移计的输出输入到Keyence制数据记录器GR-7000,将具有特定频率的振动的情况定义为具有粘滑,确认评价其有无。
在常温下确认粘滑的有无后,保持线速度75mm/sec,使定影带1的表面温度升温到170℃。到达170℃后,使定影带1空转5分钟,确认在170℃下粘滑的有无。关于粘滑确认试验,使无粘滑的情况为○、有粘滑的情况为×而进行评价。结果在表2中表示。
(驱动转矩测定)
与粘滑确认试验同样地,使定影带1的表面温度升温到170℃后,使定影带1空转5分钟,测定驱动转矩。能够实现比现有设备更低的驱动转矩的情况下,即,驱动转矩在0.7(N·m)以下时,评价为低转矩。结果在表2中表示。另外,在图5中,表示滑动层中的PTPE含有量和驱动转矩的关系的图表,图6中,表示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和驱动转矩的关系的图表。
(表2)
Figure 2013104269563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结果总结)
如图5所示,随着滑动层中的PTFE的含有量增加到大约50%质量,驱动转矩的值减小。另外,如图6所示,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越不发生粘滑。
但是,已知即使通过增加PTFE的含有量而为适宜的含有量、即27.5%质量~50%质量,从而能够降低驱动转矩,但根据比较例4、5、7的结果,表面粗糙度Ra比0.4μm大的情况下,也发生粘滑。
另外,已知即使通过使表面粗糙度Ra处于0.4μ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粘滑的发生,但根据比较例1、6的结果,通过使PTFE的含有量减少到不足27.5%质量,使得驱动转矩上升。
因此,为了同时实现驱动转矩的抑制以及粘滑防止,优选为使滑动层中的PTFE的含有量和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组合处于适当的范围。
通过这样的适当的范围构成的滑动层,具体地,将具备由实施例1~8的构成形成的滑动层的定影带用于定影装置时,能够实现能够降低驱动转矩并且能够防止驱动引起的粘滑的发生的定影带以及定影装置。
另外,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7、实施例5和实施例8、比较例1和比较例6、比较例5和比较例7的结果,无论在按压部件14表面涂覆的润滑剂是硅油或者氟润滑脂,都与驱动转矩以及粘滑发生没有关系。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基本构成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部件对如上所述的定影带适当地使用,但是也能够对转印后进行定影的转印、定影带等使用。像这样,定影带的使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能够装载于复印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其他的打印机以及这些的复合机等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5)

1.一种定影部件,用于定影装置的定影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至少一层无缝电铸带的金属基体、在该金属基体的内周面设置的滑动层,
所述滑动层由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及氟树脂构成,
所述滑动层中的所述氟树脂的含有量在27.5%质量~50%质量的范围内,
所述滑动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
5.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部件。
CN201310426956.3A 2012-09-21 2013-09-18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Pending CN103676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7949 2012-09-21
JP2012207949 2012-09-21
JP2013163439A JP2014077990A (ja) 2012-09-21 2013-08-06 定着部材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定着装置
JP2013-163439 2013-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76A true CN103676576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6956.3A Pending CN103676576A (zh) 2012-09-21 2013-09-18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86652A1 (zh)
JP (1) JP2014077990A (zh)
CN (1) CN1036765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7580A (zh) * 2015-09-17 2018-05-11 Ntn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7724A1 (ja) * 2015-09-17 2017-03-23 Ntn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用摺動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7083520A (ja) * 2015-10-23 2017-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6565A (ja) * 2021-06-30 2023-01-18 武志 菊地 免震台ユニット、および免震プレート
KR20230015216A (ko) * 2021-07-22 2023-01-3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고열전도성 절연층을 갖는 세라믹 히터를 구비하는 정착 장치 및 전자사진 방식 화상 형성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356A1 (en) * 2002-02-12 2003-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flexible sleeve and sleeve thereof
JP2004286840A (ja) * 2003-03-19 2004-10-14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
JP2010234808A (ja) * 2009-03-11 2010-10-21 Ist Corp フッ素樹脂被覆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4033B2 (en) * 2000-12-12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belt and image heating and fixing apparatus
JP4262038B2 (ja) * 2003-09-19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被覆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加熱定着装置
JP2007240845A (ja) * 2006-03-08 2007-09-20 Synztec Co Ltd 定着ベルト
JP5569143B2 (ja) * 2010-05-21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356A1 (en) * 2002-02-12 2003-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flexible sleeve and sleeve thereof
JP2004286840A (ja) * 2003-03-19 2004-10-14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
JP2010234808A (ja) * 2009-03-11 2010-10-21 Ist Corp フッ素樹脂被覆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7580A (zh) * 2015-09-17 2018-05-11 Ntn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027580B (zh) * 2015-09-17 2021-06-08 Ntn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86652A1 (en) 2014-03-27
JP2014077990A (ja)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76A (zh) 定影部件以及具备该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
CN101134384B (zh) 层积体及其制造方法、定影带、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1201578B (zh) 层积体、环状带、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030035667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metallic rotary member contacting with heater
CN100419592C (zh) 金属带、定影带及其加热定影装置
JP5192084B2 (ja) 定着ベルト
CN101657763A (zh) 氟树脂包覆辊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27580B (zh)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561895A (zh) 环形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607A (ja) 画像形成記録装置
CN101320245B (zh) 层积体、环带、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KR20070058443A (ko) 화상형성장치용 전사벨트
JP2005003969A (ja)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摺動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0613779B1 (ko) 엔드리스 벨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621862B (zh) 压辊和装备有压辊的定影装置
CN108241270A (zh) 定影部件
JP3884726B2 (ja) 導電性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67408A (ja) 定着装置、ベルト管状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8863A (ja) 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7346A (ja)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用摺動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249B2 (ja) 無端ベルト
JP7143930B2 (ja)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用摺動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0046A (ja) 無端ベル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JP2008185661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845A (ja) 定着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OK Corp.

Applicant after: NOK Klueber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Nitto Kogyo K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OK Corp.

Applicant before: NOK Klueber Corporation

Applicant before: Nitto Kogyo K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