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6317B -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6317B
CN103666317B CN201310666824.8A CN201310666824A CN103666317B CN 103666317 B CN103666317 B CN 103666317B CN 201310666824 A CN201310666824 A CN 201310666824A CN 103666317 B CN103666317 B CN 103666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
agent
parts
weight
epoxy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68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6317A (zh
Inventor
戈士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I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UI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UI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UI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68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6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6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6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6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环氧树脂I100份、片状银粉250~900份、固化剂I10~50份、环氧稀释剂I10~40份、偶联剂3~20份、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3~15份及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1~5份。该导电胶出现裂纹后可以被修复,使用寿命长。由于用于固化裂纹的环氧树脂II以及固化剂II等分别储存在双微胶囊组分中,被互相隔离开来,在裂纹产生之前不会发生固化反应,因此保证固化剂II和环氧树脂II不会随时间产生增粘,保证双微胶囊组分具有持久的修复效果,也降低了对导电胶施涂基材的要求。且导电胶的主体成分环氧树脂I无需过量,保证了导电胶固化后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胶,具体涉及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背景技术
可修复导电胶作为导电胶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其可以改善导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拓展导电胶的应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导电胶的自修复需要其固化作用的组分和环氧树脂组分。目前的修复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微胶囊化固化剂,并使导电胶中的环氧树脂组分过量,其缺点在于,环氧树脂组分过量,影响导电胶固化后的力学性能。二是采用微胶囊化环氧树脂,并在微胶囊中添加固化速率慢的潜伏型固化剂,其缺点在于,潜伏型固化剂在微胶囊内有储存寿命限制,随着时间延长,微胶囊内的环氧树脂流动性变差,影响修复效果;另外,修复时,潜伏型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速率慢,效率低,或者需要加热才能实现固化,对导电胶施涂的基材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该导电胶固化后力学强度高、固化速度快、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I选自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片状银粉的平均粒径为5~10μm,振实密度≥4.0g/cm3,比表面积≥0.5m2/g,所述固化剂I为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所述环氧稀释剂I是选自环氧丙烷丁基醚或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偶联剂。固化剂I、环氧稀释剂I、以及环氧树脂I配合使用,其固化温度为60~80℃,保证导电胶可以实现低温固化,增加了导电胶的使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环氧树脂II100份
20~200nm银粉0~200份
环氧稀释剂II0~40份。
其中,环氧树脂II可以选自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环氧稀释剂II可以为环氧丙烷丁基醚;且壁材与芯材中环氧树脂II的重量份数比为20~50:100。环氧丙烷丁基醚作为环氧稀释剂II,不溶于水,沸点适中,在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制备的过程中不挥发、不溶解、可以被壁材所包裹,起到稀释微胶囊内环氧树脂II的作用,进而使修复裂纹时环氧树脂II可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银粉的粒径以200nm以下为宜,最好为20~50nm,否则粘度过大,难以进入海绵结构粉体的孔洞内。
为了提高导电胶修复后的导电性,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的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环氧树脂II100份
20~200nm银粉20~200份
环氧稀释剂II10~40份。
这里,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一定量去离子水,加入乳化剂、分散剂、所述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引发剂,反应1~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60℃真空干燥3h以上,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与单体的重量比为600~1800:8~12:0.5~1.5:0.1~0.3:100,单体与芯材中的环氧树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其中,所述乳化剂可以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可以为过硫酸铵。
优选地,所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固化剂II100份
多孔微球1~30份。
其中,所述固化剂II可以为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所述多孔微球可以为有机改性膨润土或介孔二氧化硅,且壁材与芯材中固化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优选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为固化剂II可以实现60~80℃温度固化环氧树脂,从而可以降低修复裂纹过程中对工艺条件的要求,避免高温修复裂纹对导电胶基板的损伤。
这里,所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所述多孔微球在所述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0.5~24h后,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引发剂,反应1~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60℃真空干燥3h以上,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与单体的重量比为600~1800:8~12:0.5~1.5:0.1~0.3:100,单体与芯材中的固化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其中,所述乳化剂可以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可以为过硫酸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导电胶出现裂纹后可以被修复,使用寿命长:导电胶产生裂纹之后,裂纹扩散到导电胶中微胶囊的壁材层,使双微胶囊颗粒中的环氧树脂II以及固化剂II等分别从微胶囊内释放出来,发生固化反应,从而修复了裂纹。
由于用于固化裂纹的环氧树脂II以及固化剂II等分别储存在双微胶囊组分中,被互相隔离开来,在裂纹产生之前,不会发生固化反应,因此保证固化剂II和环氧树脂II不会随时间产生增粘,保证双微胶囊组分具有持久的修复效果。
由于含有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的主体成分环氧树脂I无需过量,保证了导电胶固化后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双微胶囊组分采用相同的壁材层,裂纹可促发双微胶囊组分的壁材层破裂,使其内储存的组分即环氧树脂II以及固化剂II等同时释放出来,用于修复裂纹。在修复过程中,也可以在裂纹处进行局部加热使壁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软化、熔融,进而使微胶囊内的组分更充分地释放出来,提高修复效率。
双微胶囊组分中,由于固化剂II粘度低于环氧树脂II,且微溶或可溶于水,难以实现微胶囊化,在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的芯材中添加了多孔微球,多孔微球可以吸附固化剂II,从而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有利于使固化剂II被壁材包裹住;同时,添加多孔微球可以在微胶囊破裂后降低低粘度的固化剂II的释放速度,以实现与环氧树脂II释放速度的匹配。
提供了一种制备导电胶的新途径,该导电胶工艺简单、参数易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6
本发明是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组成包括环氧树脂I、片状银粉、固化剂I、环氧稀释剂I、偶联剂、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以及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环氧树脂I、固化剂I、以及环氧稀释剂I的选择方案很多,能满足导电胶在60~80℃温度范围固化的环氧树脂I、固化剂I、环氧稀释剂I种类都可以代替表1中的对应产品。按照表1称量各组分,将各组分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得到导电胶。
表1:导电胶的各原料组分的含量表
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的组成包括环氧树脂II、20~200nm银粉、环氧稀释剂II,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表2所示。
表2: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组分的含量表
实施例1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120g去离子水,加入1.6g乳化剂、0.1g分散剂、100g芯材、2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2g引发剂,反应1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真空干燥12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3: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实施例2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200g去离子水,加入2.25g乳化剂、0.15g分散剂、130g芯材、2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6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25g引发剂,反应2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真空干燥24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2: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实施例3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300g去离子水,加入3g乳化剂、0.21g分散剂、165g芯材、3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45g引发剂,反应3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5℃真空干燥8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实施例4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420g去离子水,加入3.5g乳化剂、0.28g分散剂、220g芯材、3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53g引发剂,反应6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3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实施例5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440g去离子水,加入4.4g乳化剂、0.4g分散剂、280g芯材、3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8g引发剂,反应12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6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实施例6中,上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900去离子水,加入4.8g乳化剂、0.6g分散剂、340g芯材、5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12g引发剂,反应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24h,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的组成包括固化剂II、多孔微球,固化剂II为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多孔微球为有机改性膨润土或介孔二氧化硅,具体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表3所示。其中,介孔二氧化硅MCM-41的粒径为25~200nm。有机膨润土通过提纯后的膨润土用5~20%质量浓度的硫酸在80~90℃活化处理10h、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粒径不超过400nm。
表3: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组分的含量表
在实施例1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5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0.5h后,加入120g去离子水、1.6g乳化剂、0.1分散剂、2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1g引发剂,反应1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真空干燥12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3: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在实施例2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8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3h后,加入250g去离子水、3g乳化剂、0.3分散剂、2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6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1g引发剂,反应2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真空干燥24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2: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在实施例3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10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24h后,加入300g去离子水、3g乳化剂、0.3分散剂、3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6g引发剂,反应3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5℃真空干燥8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在实施例4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5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0.5h后,加入350g去离子水、3g乳化剂、0.35g分散剂、3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8g引发剂,反应6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3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在实施例5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20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8h后,加入480g去离子水、4.4g乳化剂、0.4g分散剂、4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12g引发剂,反应12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6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在实施例6中,上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30g多孔微球在100g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24h后,加入900g去离子水、6g乳化剂、0.75分散剂、50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0.15g引发剂,反应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24h,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将实施例1~6得到的导电胶在60~80℃下固化6小时,得到固化后产品。通过四点探针法分别测试并计算导电胶初始体积电阻率,采用ASTMD5045-99标准测试初始断裂强度。将测试后的样条对齐,在60~80℃下固化6h。接着继续用四点探针法计算导电胶修复后的体积电阻率,并采用ASTMD5045-99标准测定修复后断裂强度。修复后的体积电阻率与初始电阻率的比值,以及修复后断裂强度与初始断裂强度的比值均列于表4中。
表4:性能表
由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导电胶修复后断裂强度可达初始断裂强度的76%以上;而且修复后的体积电阻率与初始的体积电阻率也相当。比较例1
比较例1中制备一种单微胶囊组分导电胶,该导电胶中不添加微胶囊型环氧树脂,仅添加微胶囊型固化剂,微胶囊型固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微胶囊型固化剂的制备方法相同;该导电胶的其余组分及其含量、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相同。该导电胶的组分及其含量如下:双酚F型环氧树脂80份、酚醛环氧树脂20份、片状银粉700份、双氰胺35份、环氧丙烷丁基醚30份、甲基(γ-环氧丙氧基)二乙氧基硅烷10份、以及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3.3份。
比较例2
比较例2中制备一种单微胶囊组分导电胶,该导电胶中不添加微胶囊型环氧树脂,仅添加微胶囊型固化剂,微胶囊型固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微胶囊型固化剂的制备方法相同。该导电胶的组分及其含量如下:双酚F型环氧树脂86份、酚醛环氧树脂20份、片状银粉700份、双氰胺35份、环氧丙烷丁基醚30份、甲基(γ-环氧丙氧基)二乙氧基硅烷10份、以及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3.3份。
比较例1和2的导电胶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固化,测试比较例1和2得到的固化后导电胶的初始断裂强度;将测试后的样条对齐,在60~80℃下固化6h,测定修复后断裂强度。发现,对比例1中导电胶的初始断裂强度与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初始断裂强度相当(100~102%),修复后断裂强度仅为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修复后的断裂强度的80~85%。对比例2中导电胶的初始断裂强度仅为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初始断裂强度的85~90%,修复后断裂强度与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修复后断裂强度相当(99~101%)。可见,导电胶添加双微胶囊型组分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
比较例3
比较例3中制备一种单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组分及其含量如下:双酚F型环氧树脂80份、酚醛环氧树脂20份、片状银粉700份、双氰胺35份、环氧丙烷丁基醚30份、甲基(γ-环氧丙氧基)二乙氧基硅烷10份、以及微胶囊13.3份。
比较例3导电胶所含的微胶囊组分以环氧树脂II、潜伏型固化剂II、银粉、环氧稀释剂II的混合物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芯材组分及其含量如下:双酚F型环氧树脂80份、酚醛环氧树脂20份、20~200nm银粉100份、环氧丙烷丁基醚20份、70#酸酐16份。其微胶囊组分的制备方法为:称取420g去离子水,加入3.5g乳化剂、0.28g分散剂、236g芯材、35g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75℃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0.053g引发剂,反应6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60℃真空干燥3h,得到微胶囊组分;其中,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比较例3的导电胶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固化,并做断裂测试。将测试后的样条对齐,部分样条在60~80℃下固化6h,部分样条在150~160℃下固化2~3h。发现,比较例3的导电胶需要在150~160℃下才能实现固化,在该条件固化的样条修复后断裂强度与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修复后断裂强度相当(100~104%);而在60~80℃下固化6h的样条修复后断裂强度远低于实施例4中导电胶的修复后断裂强度(53~58%)。可见,导电胶使用双微胶囊组分可以降低施图基材的耐温性要求。
上述各实施方案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环氧树脂I100份
片状银粉250~900份
固化剂I10~50份
环氧稀释剂I10~40份
偶联剂3~20份
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3~15份
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1~5份;
所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固化剂II100份
多孔微球1~30份;
其中,所述固化剂II为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所述多孔微球为有机改性膨润土或介孔二氧化硅,且壁材与芯材中固化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I选自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片状银粉的平均粒径为5~10μm,振实密度≥4.0g/cm3,比表面积≥0.5m2/g,所述固化剂I为双氰胺或改性胺类固化剂,所述环氧稀释剂I是选自环氧丙烷丁基醚或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所述偶联剂为有机硅偶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的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环氧树脂II100份
20~200nm银粉0~200份
环氧稀释剂II0~40份,
其中,环氧树脂II选自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环氧稀释剂II为环氧丙烷丁基醚;且壁材与芯材中环氧树脂II的重量份数比为20~50: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的芯材按其重量份数计算,组成如下:
环氧树脂II100份
20~200nm银粉20~200份
环氧稀释剂II10~40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称取一定量去离子水,加入乳化剂、分散剂、所述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形成O/W乳液,再滴加引发剂,反应1~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60℃真空干燥3h以上,得到微胶囊型环氧树脂颗粒;其中,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与单体的重量比为600~1800:8~12:0.5~1.5:0.1~0.3:100,单体与芯材中的环氧树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所述多孔微球在所述固化剂II中浸渍,浸渍0.5~24h后,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均匀,在50~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再滴加引发剂,反应1~24h,随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随后在50~60℃真空干燥3h以上,得到微胶囊型固化剂颗粒,其中,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与单体的重量比为600~1800:8~12:0.5~1.5:0.1~0.3:100,单体与芯材中的固化剂II的重量份数比20~50: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CN201310666824.8A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Active CN103666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6824.8A CN103666317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6824.8A CN103666317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6317A CN103666317A (zh) 2014-03-26
CN103666317B true CN103666317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30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6824.8A Active CN103666317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6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9080A (zh) * 2018-07-25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框胶材料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13583602B (zh) * 2021-08-12 2023-03-28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缓粘结剂以及制备方法
CN113667438B (zh) * 2021-09-13 2022-11-22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高温缓粘结预应力筋以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6364A (zh) * 2010-12-16 2011-06-08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子封装用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4164A (zh) * 2013-04-26 2013-07-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高温自修复型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6364A (zh) * 2010-12-16 2011-06-08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子封装用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4164A (zh) * 2013-04-26 2013-07-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高温自修复型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6317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620C (zh) 一种制备高性能导电胶的方法
CN104558688B (zh) 一种填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42422B (zh) 一种修复性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8797A (zh) 一种石墨烯基导热硅胶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6317B (zh) 一种双微胶囊组分导电胶
CN106753133A (zh) 一种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356860A (zh) 一种环氧树脂-氧化石墨烯复合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2719211A (zh) 一种填充银纳米线自修复型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1245B (zh) 一种环氧树脂填充取向碳纳米管束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9903B (zh) 一种高效散热涂料及其应用方法
CN103333302B (zh) 一种反应温和型醛酮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191003A (zh) 一种镀银碳纳米管导热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1001A (zh) 一种环氧导电胶组合物
CN102850988A (zh) 一种环氧树脂灌封胶及使用方法
CN102277109A (zh) 一种环保型光固化导电银胶的制备方法
CN104178081A (zh) 一种贴片红胶
CN109979639A (zh) 一种纳米芯片封装用混合型导电银浆
CN115232444A (zh) 一种高导热球形氮化硼复合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9014A (zh) 一种耐高温开关柜
CN103497717B (zh) 一种led导热固晶胶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6316A (zh) 一种高温可修复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2423B (zh) 一种高修复率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6318B (zh) 一种自修复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7128A (zh) 一种磁性浆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740309B (zh) 一种可修复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