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3524A -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3524A
CN103663524A CN201310654409.0A CN201310654409A CN103663524A CN 103663524 A CN103663524 A CN 103663524A CN 201310654409 A CN201310654409 A CN 201310654409A CN 103663524 A CN103663524 A CN 103663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reparation
shaped
additiv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44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3524B (zh
Inventor
孟范成
黄伟九
张晓磊
刘丞
任海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6544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3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3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3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3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3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Abstract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铝盐、沉淀剂和添加剂组成混合溶液,铝盐包括AlCl3或Al(NO3)3,沉淀剂为Na3PO4或Na2SiO3,添加剂包括K2SO4、Na2SO4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将该溶液搅拌后在水热釜中150~160℃下反应8~15h,产物经自然冷却、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焙烧后,得到产品。该产品为粉体材料,粉体材料中每个颗粒具有棒状几何外观,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该棒状结构由直径10~15nm、长0.5~1.5um的一维纳米短棒自组装堆积组成3D纳米结构。本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无需其它模板剂,制备得到氧化铝在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增强物、生物领域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D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3D纳米结构是由低维纳米结构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纳米棒、纳米薄片等做为构筑单元通过自组装方式构成的。由于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和微米及以上尺度的整体形貌,使得材料在保持原有的纳米特性外,还具备结构有序、性能可控等优点;微-纳米尺度的耦合效应和协同效应使其具有高表面能和特殊表面性质,并克服了纳米材料易团聚、回收困难的缺点。此外,有序的结构还有利于流体的传质。因此3D纳米结构既能保持纳米材料的特性,又能克服材料纳米化产生的缺点,在复合材料增强物、陶瓷材料、药物载体、生物医学材料、催化剂和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3D纳米结构r-Al2O3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复合材料、陶瓷领域、吸附、催化和分离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成功制备的由具有1D结构的纳米棒、纳米片等低维结构单元组装而成的具有3D纳米结构的r-Al2O3的形貌包括纺锤、花状、球状,而对于具有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迄今还没有见到文献和专利公开报道。3D棒状纳米结构材料是指以一维(1D)纳米棒或纳米纤维作为结构单元自组装成整体形貌为棒状的3D纳米结构材料。同时目前研究者多采用的制备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制备3D结构材料也存在以下缺陷:需要加入有机模板剂或诱导剂使得制备的产物中易引入杂质,且形貌控制剂价格相对较贵;反应条件要求较高或操作复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是通过无模板水热法实现,该方法较以往之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以克服其它工艺条件苛刻,工艺复杂等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制备的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为粉体材料,粉体材料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是由取向相同的一维纳米棒单元自组装并排相互堆积组成的3D纳米结构产品,其中一维纳米棒单元直径为10~15nm、长0.5~1.5u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量可溶性铝盐溶于去离子水-醇混合溶剂中,并在其中相继加入一定量沉淀剂和添加剂。铝盐为硝酸铝、氯化铝中的一种,沉淀剂为无机盐磷酸钠、硅酸钠,添加剂为硫酸钾、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铝盐:沉淀剂摩尔比为100:0.1~0.4;水热反应溶剂为水加酒精混合溶剂,比例为5:1~7:1;其中添加剂质量为沉淀剂质量的0.1~0.2倍。
2、将步骤1)所得溶液进行磁力搅拌2~4h,得到混合溶液并转移至水热釜中,并在温度150~160℃、反应时间为8~15h进行水热反应。
3、将水热后所得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并在60~80℃下真空干燥3~4h。
4、将真空干燥产物在600~700℃的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1~2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由图1、图2和图3可见,制得的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是由取向相同的一维纳米棒单元自组装并排相互堆积组成的3D纳米结构产品,其中一维纳米棒单元直径为10~15nm、长0.5~1.5um。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的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的无模板制备方法。该方法较以往之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处理方便,条件温和,无需其它模板剂,可以克服其他工艺条件苛刻、工艺复杂等缺点。制备的棒状三维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增强物、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物3D棒状纳米结构γ-Al2O3的XRD谱图;
图2为本发明产物3D棒状纳米结构γ-Al2O3的TEM图片;
图3为本发明产物3D棒状纳米结构γ-Al2O3的SEM图片。
图4为对比试验的实施例6得到的产物的TEM图片
图5为对比试验的实施例7得到的产物的SEM图片
图6为对比试验的实施例8得到的产物的SEM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称取0.4895g(2mmol)氯化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5: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23g(0.008mmol)硅酸钠、0.0002g硫酸钠和0.0002g硫酸钾,磁力搅拌2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60℃条件下15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80℃下真空烘干3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6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1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
实施例2:称取0.75g(2mmol)硝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7: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076g(0.002mmol)磷酸钠和0.0001g硫酸钾,磁力搅拌3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60℃条件下12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80℃下真空烘干3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65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2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
实施例3:取0.75g(2mmol)硝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5: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3g(0.008mmol)磷酸钠和0.0003g硫酸钠磁力搅拌4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50℃条件下12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70℃下真空烘干3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7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1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
实施例4:称取0.4895g(2mmol)氯化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6: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14g(0.005mmol)硅酸钠和0.0002g硫酸钠,磁力搅拌3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50℃条件下12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60℃下真空烘干4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6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2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
实施例5:称取0.75g(2mmol)硝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6: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14g(0.005mmol)硅酸钠和0.0002g硫酸钾,磁力搅拌3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60℃条件下8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70℃下真空3h烘干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7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1.5h,制得3D棒状纳米结构r-Al2O3粉体,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
对比试验
实施例6:称取0.75g(2mmol)硝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6: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91g(0.024mmol)磷酸钠和0.001g硫酸钾,磁力搅拌2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60℃条件下12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80℃下真空烘干3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6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2h,得到3D片状结构r-Al2O3材料。
实施例7:称取1.33g(2mmol)硫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7: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17g(0.006mmol)硅酸钠和0.0002g硫酸钠,磁力搅拌3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60℃条件下14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70℃下真空烘干3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65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2h,得到块状结构r-Al2O3材料。
实施例8:称取1.33g(2mmol)硫酸铝溶于80ml去离子水-乙醇为5:1的混合溶剂中,在其中加入0.003g(0.008mmol)磷酸钠和0.0006g硫酸钾,磁力搅拌3h后,将所得透明溶液放入反应釜并在150℃条件下10h,反应结束后产物分离,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最后在70℃下真空烘干4h得到白色粉末,然后将其在700℃静态空气气氛下焙烧1h,得到块状结构r-Al2O3材料。

Claims (3)

1.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可溶性铝盐溶于去离子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并在其中相继加入沉淀剂和添加剂组成混合透明溶液;所用铝盐为硝酸铝或氯化铝,沉淀剂为无机盐磷酸钠或硅酸钠,添加剂为硫酸钾、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用铝盐:沉淀剂摩尔比为100:0.1~0.4;水热反应溶剂为水加酒精混合溶剂,比例为5:1~7:1;其中添加剂质量为沉淀剂质量的0.1~0.2倍;
(2)磁力搅拌所述混合透明溶液一段时间,将该溶液转移至水热釜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
(3)将水热产物经自然冷却、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焙烧后得到所述3D棒状纳米结构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磁力搅拌时间2~4h、水热反应温度150-160℃、反应时间为8~15h;步骤3)干燥温度60~80℃,时间为3~4h;焙烧为静态焙烧,温度600~700℃,时间为1~2h,气氛为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3D棒状纳米结构r相氧化铝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为粉体材料,粉体的每个颗粒的几何外观为棒状,直径为0.1~0.2um,长度为1~1.5um;每个颗粒都是由取向相同并排相互堆积的一维纳米棒单元组成的3D纳米结构,其中每根纳米棒单元直径为10~15nm、长0.5~1.5um。
CN201310654409.0A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γ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663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4409.0A CN103663524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γ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4409.0A CN103663524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γ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3524A true CN103663524A (zh) 2014-03-26
CN103663524B CN103663524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302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4409.0A Active CN103663524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γ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35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8083A (zh) * 2021-03-16 2021-06-15 河南神马催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苯中微量硫化物的钌系催化剂
CN112958082A (zh) * 2021-03-16 2021-06-15 河南神马催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芳烃脱硫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0773C (en) * 1991-10-18 2003-07-01 Wu-Cheng Cheng Bayerite and/or eta alumina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s
CN101182024A (zh) * 2007-11-23 2008-05-21 清华大学 一种水热-熔剂工艺制备一维氧化铝纤维的方法
CN101323977A (zh) * 2008-07-10 2008-12-17 上海交通大学 大长径比氧化铝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1774617A (zh) * 2010-01-27 2010-07-14 山东大学 一种γ-AlOOH、γ-Al2O3纳米棒/板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0773C (en) * 1991-10-18 2003-07-01 Wu-Cheng Cheng Bayerite and/or eta alumina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s
CN101182024A (zh) * 2007-11-23 2008-05-21 清华大学 一种水热-熔剂工艺制备一维氧化铝纤维的方法
CN101323977A (zh) * 2008-07-10 2008-12-17 上海交通大学 大长径比氧化铝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1774617A (zh) * 2010-01-27 2010-07-14 山东大学 一种γ-AlOOH、γ-Al2O3纳米棒/板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8083A (zh) * 2021-03-16 2021-06-15 河南神马催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苯中微量硫化物的钌系催化剂
CN112958082A (zh) * 2021-03-16 2021-06-15 河南神马催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芳烃脱硫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3524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2573B (zh) 一种纳米结构氮化碳的制备方法
CN109942012B (zh) 一种纳米级片状勃姆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4922B (zh) 氧化铈菱形纳米片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08551B (zh) 一种乙二醇-水混合溶剂热合成碳酸氧铋花状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991891B (zh) 片状纳米氧化铈的制备方法
CN103537237B (zh) 一种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71485B (zh) 一种氧化铜三维纳米自组装体的可控制备方法
CN103613109B (zh) 一种3d结构勃姆石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153119A (zh) 一种纤维状介孔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1789A (zh) 一种多孔纳米BiFeO3的制备方法
CN104071824B (zh) 一种表面粗糙、形貌可控的氧化亚铜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8238605A (zh) 一种三维花状碱式硅酸镍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1215A (zh) 一种勃姆石微纳结构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6161A (zh) 一种CeO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CeO2纳米管及应用
CN102897805B (zh) 一维多孔氧化镁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3663524B (zh) 一种3D棒状纳米结构γ相氧化铝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971703A (zh) 一种聚吡咯包覆磁性还原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60964B (zh) 一种纳米羟基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6830024B (zh) 一种赤泥为原料制备活性勃姆石及氧化铝多孔微球的水热-热转化方法
CN106186045A (zh) 一种花状氧化锌纳米颗粒团簇的制备方法
CN102502877B (zh) 一种简单合成多孔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的方法
CN103880093A (zh) 一种碳酸氢镍空心球状聚集体
CN104098144B (zh) 四氧化三铁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CN103331452A (zh) 一种铜/碳复合空心球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11995C (zh) 二氧化钛纳米介孔球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eng Fancheng

Inventor after: Xie Tianyi

Inventor after: Quan Ting

Inventor after: Rong Guang

Inventor after: Li Xiuxia

Inventor before: Meng Fanche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ijiu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lei

Inventor before: Liu Cheng

Inventor before: Ren Haishe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