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1017B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1017B
CN103661017B CN201310395197.9A CN201310395197A CN103661017B CN 103661017 B CN103661017 B CN 103661017B CN 201310395197 A CN201310395197 A CN 201310395197A CN 103661017 B CN103661017 B CN 103661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ave end
swing pinion
driving side
lift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5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1017A (zh
Inventor
本间昭
田中大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1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1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0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座椅衬垫,乘坐者就座于座椅衬垫上,且座椅衬垫支承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旋转部,旋转部设置在座椅衬垫上的与乘坐者的臀部接触的位置,并且,旋转部能够相对于座椅衬垫的座椅面上升,然后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在旋转之后下降。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3-104093描述了在座椅衬垫的中央部处设置有圆盘形旋转部(衬垫部)的车辆座椅。旋转该旋转部,以便有助于乘坐者进入车辆和离开车辆。
然而,在JP-A No.2003-104093中描述的车辆座椅中,当旋转部在乘坐者就座于座椅衬垫上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乘坐者的大腿摩擦座椅衬垫的非旋转部。即,在JP-ANo.2003-104093中描述的车辆座椅中,由于乘坐者的大腿摩擦座椅衬垫的非旋转部而阻碍旋转部的平滑旋转。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其中设置于座椅衬垫的旋转部能够平滑地旋转的车辆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座椅衬垫,乘坐者就座于所述座椅衬垫上,且所述座椅衬垫支承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座椅衬垫上的由乘坐者的臀部所接触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面上升、然后以座椅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在旋转之后下降。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设置于座椅衬垫的旋转部相对于座椅衬垫的座椅面朝向座椅上侧升高,并且然后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旋转部还在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旋转之后下降。在乘坐者就座于座椅衬垫上的状态下,旋转部在其已经向上抬升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之后进行旋转,或旋转部在其已经旋转过之后与乘坐者一起下降。由此,限制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与座椅衬垫的座椅面(非旋转部)摩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旋转部成整体地联接至主轴,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以及所述旋转部构造为由于升高和降低所述主轴的升降机构和使所述主轴旋转的旋转机构而上升、下降和旋转。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通过分别地控制升高和降低联接至旋转部的主轴的升降机构以及使主轴旋转的旋转机构,旋转部在其已经向上抬升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之后进行旋转,或者旋转部在进行旋转之后与乘坐者一起下降。由此,限制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与座椅衬垫的座椅面(非旋转部)摩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其中,升降机构包括:导螺杆,所述导螺杆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联接至所述主轴;和从动侧升降齿轮,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当被旋转时使所述导螺杆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从动侧旋转齿轮,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当被旋转时使所述主轴绕主轴轴线旋转。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构成升降机构的从动侧升降齿轮和构成旋转机构的从动侧旋转齿轮与联接至旋转部的主轴共轴地设置。相应地,能够实现升降机构的空间节省,并且还能够实现旋转机构的空间节省。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侧升降齿轮,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通过与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啮合而使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绕从动侧升降齿轮轴线旋转;旋转机构包括驱动侧旋转齿轮,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成一体地一起进行旋转,并且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通过与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啮合而使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绕从动侧旋转齿轮轴线旋转;以及当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啮合时,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不啮合,并且,当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不啮合时,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啮合。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升降机构构造为包括旋转从动侧升降齿轮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并且旋转机构构造为包括驱动侧旋转齿轮,该驱动侧旋转齿轮旋转从动侧旋转齿轮且提供为能够与驱动侧升降齿轮一起成一体地进行旋转。而且,在本发明中,实现如下构造:当从动侧升降齿轮与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与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不啮合,并且实现如下构造,当从动侧升降齿轮与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不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与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啮合。相应地,能够采用单个致动器(例如马达)使驱动侧升降齿轮和驱动侧旋转齿轮旋转,并且设置至座椅衬垫的旋转部在相对于座椅衬垫的座椅面朝向座椅上侧上升之后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或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从所述旋转部向所述导螺杆输入座椅上下方向的载荷时阻止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旋转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以及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或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从所述旋转部向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传递用于使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旋转的旋转力时阻止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旋转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接触部设置有上文所述的构造。因此,即使当座椅上下方向的载荷从旋转部输入至导螺杆时,也阻止旋转部上升或下降。同样,即使当用于旋转从动侧旋转齿轮的旋转力从旋转部被传递至驱动侧旋转齿轮,也阻止旋转部进行旋转。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其中,在所述导螺杆内设置有朝座椅上侧偏压所述导螺杆的辅助弹簧。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置有朝向座椅上侧偏压导螺杆的辅助弹簧。相应地,通过辅助弹簧对由于从动侧升降齿轮旋转造成的试图朝向座椅上侧移动导螺杆的操作力起辅助作用。由此,升降机构上的负荷减小,抑制了升降机构的尺寸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平滑地旋转设置于座椅衬垫的旋转部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分别彼此独立地控制旋转部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旋转部的旋转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将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有效地设置在座椅衬垫内部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由单个致动器致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防止旋转部的无意中的升、降以及旋转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显示出能够实现升降机构的尺寸以及成本降低的非常有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视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图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从座椅的斜前方观察的、图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旋转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3A是图示沿图2中的线3A-3A截取的截面的截面视图;
图3B是图示沿图2中的线3B-3B截取的截面的截面视图;
图4A和图4B是从座椅的斜前方观察、图示设置在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衬垫内部的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5A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升降操作起始位置处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和从动侧升降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5B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升降操作结束位置处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和从动侧升降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6A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升降操作起始位置处的驱动侧旋转齿轮和从动侧旋转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6B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升降操作结束位置处的驱动侧旋转齿轮和从动侧旋转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7A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旋转操作起始位置处的驱动侧旋转齿轮和从动侧旋转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7B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旋转操作结束位置处的驱动侧旋转齿轮和从动侧旋转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8A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旋转操作起始位置处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和从动侧升降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8B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处于旋转部旋转操作结束位置处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和从动侧升降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9A至图9C是图示座椅衬垫的立体图,示出了旋转部在其已上升之后进行旋转的过程;
图9D至图9F是图示座椅衬垫的立体图,示出了旋转部在其已旋转之后进行下降的过程;
图10A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当将朝向座椅下侧的载荷从旋转部输入至导螺杆时的驱动侧升降齿轮和从动侧升降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10B是从座椅的上方观察、图示当来自旋转部的旋转力沿从座椅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传给主轴时的驱动侧旋转齿轮和从动侧旋转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11A是从座椅斜前方观察、图示根据改型的示例的车辆座椅的旋转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11B是从座椅的下方观察、图示图11A中所示的旋转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考图1至图6B进行的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说明。应当注意,当在下列说明中提及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和下方时,这些方向应理解为从就座于车辆座椅中的乘坐者的观察角度而言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和下方。在每个视图中,根据情况,箭头FR指的是前方、箭头UP指的是上方,箭头RH指的是右手方向,并且箭头LH指的是左手方向。
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构造为例如用于驾驶座椅或乘客座椅的分离的座椅。具体地,车辆座椅10设置有支承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的座椅衬垫12和支承乘坐者的上体的椅背14。座椅衬垫12还设置有旋转部16,该旋转部16能够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被升高或降低,而且还能够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以辅助乘坐者进入或离开车辆。首先说明构成车辆座椅10的座椅衬垫12,接着说明椅背14,并且最后给出关于旋转部16、升高和降低该旋转部16的升降机构以及旋转该旋转部16的旋转机构的说明,它们都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关部分。
座椅衬垫12
座椅衬垫12设置有一对侧框架(图中未示出),该对侧框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分别地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如图2所示,座椅衬垫12设置有衬垫底盘18,该衬垫底盘18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将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连接在一起并且朝向座椅后方延伸。座椅衬垫框架由包括侧框架和衬垫底盘18的构件构成。稍后对圆形开口部20进行描述,旋转部16穿过该圆形开口部20插入,并且此外在衬垫底盘18的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处形成有例如支承旋转部16的支承轴。
使用例如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座椅衬垫护垫附连至侧框架(图中未示出)和衬垫底盘18。由例如织物或皮革形成的遮盖材料22(图1所示)附连至座椅衬垫护垫。而且,如图1所示,座椅衬垫12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有侧支承部26,该侧支承部26与作为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座椅面24相比进一步地向车辆上方突出。
椅背14
椅背14设置有分别提供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侧框架(图中未示出)以及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将该对侧框架的上端连接在一起的上框架(图中未示出)。椅背14的框架结构形成为包括侧框架和上框架。视图中未示出的椅背护垫以及遮盖材料28此外附连至侧框架和上框架。因此所描述的椅背14可倾斜地附连至座椅衬垫12的后端部。应当注意,支承乘坐者的头部的头枕30附连至椅背14的上端部。
旋转部
旋转部16形成为圆盘形形状且在就座的乘坐者的臀部接触的位置处设置于座椅衬垫12。具体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通过将护垫部36附连至由金属形成的薄的圆盘形旋转板38而构成旋转部16,通过将遮盖材料附连至由例如聚氨酯泡沫形成的衬垫材料34而构成该护垫部36。旋转部16的轴向方向定向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并且旋转部16通过第一支承轴构件42和第二支承轴构件44联接至大致圆柱形主轴40。主轴40连接至升高和降低主轴40的升降机构且连接至旋转主轴40的旋转机构。
升降机构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共轴地设置于主轴40的导螺杆46以及当被旋转时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移动导螺杆46的从动侧升降齿轮48。升降机构此外包括驱动侧升降齿轮50,该驱动侧升降齿轮50与从动侧升降齿轮48啮合以使从动侧升降齿轮48围绕其轴线旋转。
导螺杆46形成为朝向座椅下方开口的带底部的圆柱形形状。视图中未示出的阳螺纹沿导螺杆46的轴向方向形成在导螺杆46的外周部上。导螺杆46的上端部构成与主轴40的联接部52,并且导螺杆46的下端部构成由导螺杆保持件54保持的保持部56。导螺杆46的联接部52通过例如视图中未示出的销子联接至主轴40的下端部。由此,导螺杆46和主轴40构造为能够为一体地进行旋转且能够为一体地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导螺杆46内部设置有辅助弹簧容纳部58。辅助弹簧60容纳在辅助弹簧容纳部58内部。辅助弹簧60由压缩卷簧构成,且在压缩状态下插在导螺杆保持件54与导螺杆46之间,由此朝向座椅上方偏压导螺杆46。
如图3B、图4A和图4B所示,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与主轴40共轴地设置,其包括圆柱形形状的圆柱形部62和齿轮部64,其中,主轴40插入穿过圆柱形部62,齿轮部64朝向圆柱形部62的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齿轮部64在外周边缘处形成有正齿轮66。
圆柱形部62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部,该阴螺纹部面向形成于导螺杆46的外周面的阳螺纹部。由此,实现了能够通过旋转圆柱形部62(从动侧升降齿轮48)使导螺杆46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构造。
正齿轮66围绕齿轮部64的周向方向形成。正齿轮66构成所谓的部分有齿的齿轮,其包括围绕齿轮部64的周向方向未形成有正齿轮66的部分(无齿部分68)。此外,无齿部分68形成有凸轮部70,该凸轮部70构造为面向圆柱形部62的径向方向外侧的突起形状。
无齿部分68上临近凸轮部70的位置(在CW方向上临近的位置)形成有接触部72,该接触部72具有凹入轮廓且朝向圆柱形部62的径向方向外侧敞口。接触部72接触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外周部,由此形成如下构造:当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从旋转部16(参见图3)向导螺杆46(参见图3)输入载荷时,阻止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旋转驱动侧升降齿轮50。
如图5A和图5B所示,驱动侧升降齿轮50形成为圆盘形形状且由副轴74支承,该副轴74设置为基本上与主轴40平行。具体地,在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外周部处围绕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周向方向形成正齿轮76。正齿轮76形成有与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正齿轮66对应的有齿轮廓。正齿轮76构成具有未形成正齿轮76的绕周向方向的部分(无齿部分78)的部分有齿齿轮。由此,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正齿轮66和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正齿轮76能够在各自的特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彼此啮合。无齿部分78也形成有凸轮部80,该凸轮部80具有朝向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径向方向外侧敞口的凹入轮廓且围绕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周向方向延伸。
旋转机构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旋转机构包括从动侧旋转齿轮82,该从动侧旋转齿轮82与主轴40共轴地设置且其旋转以便使主轴40围绕其轴线旋转。此外,旋转机构设置有驱动侧旋转齿轮84,该驱动侧旋转齿轮84能够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为一体地进行旋转且与从动侧旋转齿轮82啮合以使从动侧旋转齿轮82围绕其轴线旋转。
从动侧旋转齿轮82设置为旋转轴线与主轴40共轴,且形成为具有从座椅上方观察大致呈扇形轮廓的板形形状。具体地,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外周部围绕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周向方向形成有正齿轮86。正齿轮86构造成局部有齿齿轮。此外,从动侧旋转齿轮82固定至主轴40的下端部。由此,实现了能够通过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旋转而使主轴40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构造。如图6A和图6B所示,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一个周向方向端部(箭头CW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凸轮部88,该凸轮部88构造有朝向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径向方向外侧的突起轮廓。
驱动侧旋转齿轮84与副齿轮90和驱动侧升降齿轮50相比更多地向座椅上侧设置,并且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轴向中央部由副轴74支承。驱动侧旋转齿轮84相应地能够与副齿轮90和驱动侧升降齿轮50成一体地一起围绕副轴74进行旋转。驱动侧旋转齿轮84还设置有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圆柱形部92。该圆柱形部90形成有正齿轮94,该正齿轮94围绕圆柱形部92的周向方向延伸,且还沿圆柱形部92的轴向方向延伸。正齿轮94形成有与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正齿轮86对应的有齿轮廓。正齿轮94构造成局部有齿齿轮,该局部有齿齿轮包括围绕周向方向的不存在正齿轮94处的部分(无齿部分96)。由此,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正齿轮86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正齿轮94能够在各自的特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彼此啮合。此外,无齿部分96形成有凸轮部98,该凸轮部98构造有朝向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径向方向外侧敞口的凹入轮廓且围绕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周向方向延伸。
各个正齿轮66、76、86、94设置为:当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正齿轮66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正齿轮76彼此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82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彼此不啮合,并且当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正齿轮66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正齿轮76彼此不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正齿轮86与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正齿轮94彼此啮合。
接触部100形成于无齿部分96的上端侧,从而朝向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径向方向外侧突出。形成如下构造:当接触部100接触设置于第二支承轴构件44的受接触部102时,阻止从动侧旋转齿轮82在用于旋转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旋转力从旋转部16(参见图3)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时使驱动侧旋转齿轮84旋转。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以及有利的效果
下文是参考图4A至图10B的关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的说明。
如图9A所示,在旋转部16的座椅上侧表面16A设置为与座椅衬垫12的座椅面24大致处于相同的平面中的状态下,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正齿轮76和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正齿轮66如图4A和图5A所示彼此啮合。在这种状态下,当通过副轴74、支承在副轴74上的副齿轮90以及小齿轮91(当通过图2所示的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0被旋转时)在箭头CCW的方向上旋转驱动侧升降齿轮50时,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旋转力(在箭头CCW的方向上的旋转力)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且从动侧升降齿轮48在箭头CW方向上旋转。由此,如图4B所示,导螺杆46与主轴40一起朝向座椅上方移动。如图9B所示,旋转部16相应地相对于座椅衬垫12的座椅面24朝向座椅上方上升。
然而,当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旋转力(朝向箭头CCW侧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且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旋转时,此时如图6A和图6B所示,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凸轮部88设置在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凸轮部98内侧。即,当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旋转力(朝向箭头CCW侧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且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旋转时,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旋转力不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即使当驱动侧旋转齿轮84旋转时,从动侧旋转齿轮82也不旋转)。
当旋转部16已经上升至图9B所示的特定位置且驱动侧升降齿轮50在箭头CCW方向上进一步被旋转时,那么如图5B所示,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凸轮部70设置在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凸轮部80的内侧。由此,即使当驱动侧升降齿轮50继续进行旋转(在箭头CCW方向上旋转)时,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旋转力也不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即使当驱动侧升降齿轮50旋转时,从动侧升降齿轮48也不旋转)。
当在旋转部16已经上升至图9B所示的特定位置之后驱动侧旋转齿轮84在箭头CCW方向上继续进行旋转时,那么如图7A所示,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正齿轮94与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正齿轮86啮合。当驱动侧旋转齿轮84在箭头CCW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那么如图7B所示,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旋转力(朝向箭头CCW侧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且从动侧旋转齿轮82在箭头CW方向上旋转。由此,如图9C所示,旋转部16与主轴40一起旋转(参见例如4A)。
然而,当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旋转力(朝向箭头CCW侧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且从动侧旋转齿轮82旋转时,此时如图8A和图8B所示,从动侧升降齿轮48的凸轮部70设置在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凸轮部80的内侧。即,当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旋转力(朝向箭头CCW侧的旋转力)被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且从动侧旋转齿轮82旋转时,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旋转力未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即使当驱动侧升降齿轮50旋转时,从动侧升降齿轮48也不旋转)。
而且,当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驱动侧升降齿轮50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在箭头CW方向上旋转时,驱动侧升降齿轮50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的旋转力以与上文所描述的动作相反的顺序分别传递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和从动侧旋转齿轮82。即,如9D和图9E所示已经在箭头CCW方向上对旋转部16进行旋转之后,那么如图9F所示旋转部16朝向座椅下侧下降。
如上文所解释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座椅衬垫12的旋转部16在相对于座椅衬垫12的座椅面24朝向座椅上侧上升之后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在乘坐者就座于座椅衬垫上的状态下,在旋转部16已经抬升起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之后,旋转部16进行旋转。由此,相应地抑制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摩擦座椅衬垫12的座椅面24(非旋转部)。即,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中,能够使得提供至座椅衬垫12的旋转部16平滑地旋转。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别控制升高和降低旋转部16(参见例如图3B)所联接的主轴40的升降机构以及(通过正齿轮66、76、86、94的设定)旋转主轴40的旋转机构,在旋转部16已经抬升起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之后,旋转部16进行旋转。即,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使得旋转部16的升高和降低以及旋转部16的旋转能够彼此独立地分别进行控制。
如图4A和4B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构成升降机构的从动侧升降齿轮48和构成旋转机构的从动侧旋转齿轮82与旋转部16所联接的主轴40共轴地设置。相应地能够为升降机构实现空间节省,并且能够为旋转机构实现空间节省。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都能够有效地设置在座椅衬垫12内侧(参见图1)。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构造为包括驱动侧升降齿轮50,驱动侧升降齿轮50使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旋转,并且旋转机构构造为包括驱动侧旋转齿轮84,该驱动侧旋转齿轮84设置成使从动侧旋转齿轮82旋转并且还能够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成一体地进行旋转。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如下构造:当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彼此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82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彼此不啮合,并且当从动侧升降齿轮48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彼此不啮合时,从动侧旋转齿轮82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彼此啮合。因此能够采用单个致动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0)使驱动侧升降齿轮50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旋转,从而使得提供至座椅衬垫12的旋转部16在相对于座椅衬垫12的座椅面24朝向座椅上侧上升之后以座椅的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能够由单个致动器致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使得能够实现车辆座椅10的成本和重量的减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地构造的接触部72、100分别被设置于从动侧升降齿轮48和驱动侧旋转齿轮84。相应地,如图10A所示,由于接触部72与驱动侧升降齿轮50的外周部接触,即使当由于从旋转部16将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的载荷输入至导螺杆46而造成旋转力T1、T2被输入至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时,也能够阻止旋转部16上升或下降。如图10B所示,即使当用于旋转从动侧旋转齿轮82的旋转力T3、T4从旋转部16传递至从动侧旋转齿轮82时,也能够由于接触部100与设置于第二支承轴构件44的受接触部102接触而阻止从动侧旋转齿轮82使驱动侧旋转齿轮84旋转。即,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能够阻止旋转部16的无意中的上升、下降和旋转。
如图3B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辅助弹簧60,以便朝向座椅上侧偏压导螺杆46。由此辅助弹簧60对由于从动侧升降齿轮48旋转造成的试图朝向座椅上侧移动导螺杆46的操作力起辅助作用。由此减小升降机构上的负荷,从而抑制升降机构的尺寸增加。即,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能够实现升降机构的尺寸以及成本的减小。
改型的示例
接下来是参考图11A和图11B的关于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改型示例的说明。应当注意与上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的那些构件类似的构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根据改型示例的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中,升降机构由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2致动,且旋转机构由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4致动。
升降机构构造为采用设置于旋转部16的座椅下侧的缩放仪式(pantograph type)升降装置110。具体地,升降装置110设置有一对下侧臂部114、116,该对下侧臂部114、116分别在一端受到支承从而能够相对于基部112转动。此外,升降装置110设置有一对上侧臂部120、122,该对上侧臂部120、122分别在一端受到支承,从而能够相对于联接至旋转部16的联接部118转动。下侧臂114的另一端和上侧臂120的另一端联接在一起而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并且下侧臂116的另一端与上侧臂122的另一端联接在一起而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下侧臂114的所述另一端与上侧臂120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联接部124以及下侧臂116的所述另一端侧与上侧臂122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联接部126通过螺纹杆128联接在一起。通过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2使螺纹杆128围绕其轴线旋转,由此减小联接部124和联接部126之间的距离,并且由此使得能够朝向座椅上侧升高旋转部16。
旋转机构构造为包括:小齿轮,该小齿轮在视图中未示出,该小齿轮附连至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4的输出轴;和从动侧旋转齿轮,该从动侧旋转齿轮在视图中未示出,该从动侧旋转齿轮设置于旋转部16的下侧。即,形成如下构造:小齿轮使从动侧旋转齿轮旋转,由此使旋转部16与从动侧旋转齿轮一起旋转。
在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改型示例的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中,分别独立地控制(采用例如ECU,在视图中未示出)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2和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4,由此,使得在旋转部16已经向上抬升起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之后,允许旋转部16旋转。
应当注意,在上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改型的示例中,尽管给出了其中由配备减速器的马达130、132、134致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示例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由采用液压或气动压力的致动器致动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
尽管已经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制于上文所述,并且显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多种不同改型。

Claims (4)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座椅衬垫,乘坐者就座于所述座椅衬垫上,且所述座椅衬垫支承乘坐者的臀部和大腿;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座椅衬垫上的由乘坐者的臀部所接触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面上升、然后以座椅上下方向作为轴向方向进行旋转、并且在旋转之后下降,
其中:
所述旋转部成整体地联接至主轴,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
所述旋转部构造为由于升高和降低所述主轴的升降机构和使所述主轴旋转的旋转机构而上升、下降和旋转;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导螺杆,所述导螺杆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联接至所述主轴,
从动侧升降齿轮,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当被旋转时使所述导螺杆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从动侧旋转齿轮,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主轴共轴地设置且当被旋转时使所述主轴绕主轴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侧升降齿轮,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通过与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啮合而使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绕从动侧升降齿轮轴线旋转;
旋转机构包括驱动侧旋转齿轮,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成一体地一起进行旋转,并且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通过与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啮合而使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绕从动侧旋转齿轮轴线旋转;以及
当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啮合时,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不啮合,并且,当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彼此不啮合时,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与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彼此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或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从所述旋转部向所述导螺杆输入座椅上下方向的载荷时阻止所述从动侧升降齿轮旋转所述驱动侧升降齿轮;以及
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或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从所述旋转部向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传递用于使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旋转的旋转力时阻止所述从动侧旋转齿轮旋转所述驱动侧旋转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在所述导螺杆内设置有朝座椅上侧偏压所述导螺杆的辅助弹簧。
CN201310395197.9A 2012-09-05 2013-09-03 车辆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1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5275A JP5955168B2 (ja) 2012-09-05 2012-09-05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195275 2012-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1017A CN103661017A (zh) 2014-03-26
CN103661017B true CN10366101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18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51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1017B (zh) 2012-09-05 2013-09-03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0794B2 (zh)
JP (1) JP5955168B2 (zh)
CN (1) CN103661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3324B1 (ko) * 2016-08-22 2018-03-02 민강식 승하차가 용이한 회전식 차량 시트
JP6496944B2 (ja) * 2017-04-03 2019-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18202288A1 (de) * 2018-02-15 2019-08-22 Robert Bosch Gmbh Sitz für ein Fahrzeug und Ausstiegs- und Einstiegseinrichtung
CN109017480B (zh) * 2018-08-09 2021-01-26 宁波明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排汽车座椅
CN109823239B (zh) 2019-02-14 2023-03-10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电动旋转装置
US10988054B1 (en) * 2019-05-24 2021-04-27 Seating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swivel seat
JP7238834B2 (ja) * 2020-03-03 2023-03-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1772519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US11904732B2 (en) 2020-11-09 2024-02-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US11731535B2 (en) 2020-11-09 2023-08-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11772517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11772520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mote not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4353A (en) * 1993-12-01 1995-12-12 Hoover Universal, Inc. Pivoting seat cushion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seat assemblies
CN1268927A (zh) * 1997-09-01 2000-10-04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旋转座位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6922A (en) * 1953-01-12 1957-06-25 John C Young Vertically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JPS56112333A (en) * 1980-02-08 1981-09-04 Fuji Kiko Co Ltd Revolving seat
US5437495A (en) * 1993-12-30 1995-08-01 Wu; Jung-Te Flexible multi-direction beauty salon chair
DE19504121A1 (de) * 1995-02-08 1996-08-14 Josef Gloeckl Pendelhocker mit zentral unter der Sitzfläche angeordneter Kontakteinrichtung
US5720524A (en) * 1997-01-31 1998-02-24 Hall; Albert J. Combination rotatable toy and stool
US6641216B2 (en) * 2000-12-20 2003-11-04 Ea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chanically controlling adjustment of a chair
JP2003002093A (ja) * 2001-06-20 2003-01-08 Arac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3104093A (ja) * 2001-10-01 2003-04-09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US8066624B1 (en) * 2008-08-05 2011-11-29 Stroup David K Ergonomic exercise posture chai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10202037A (ja) * 2009-03-03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4353A (en) * 1993-12-01 1995-12-12 Hoover Universal, Inc. Pivoting seat cushion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seat assemblies
CN1268927A (zh) * 1997-09-01 2000-10-04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旋转座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2155A1 (en) 2014-03-06
JP5955168B2 (ja) 2016-07-20
JP2014051134A (ja) 2014-03-20
CN103661017A (zh) 2014-03-26
US9180794B2 (en)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017B (zh) 车辆座椅
JP5387185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調整装置
JP523938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661870B (zh) 车用座椅
JP2011213149A (ja) 車両用シート調整装置
CN207972552U (zh) 用于电动座椅的动力传输装置
JP666236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US10207599B2 (en) Vehicle seat
JP20191822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130032599A (ko) 시트쿠션의 높낮이 및 경사 조절구조가 단일화된 차량시트
JP202307531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1721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2132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48870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01944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289871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高さ調整装置
JP523939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95804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JP555655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4203784A1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位置調整機構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048353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KR101232077B1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JP20240609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553054B2 (ja) 車輪付シート
KR20120136560A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