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9878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9878A
CN103629878A CN201310345118.3A CN201310345118A CN103629878A CN 103629878 A CN103629878 A CN 103629878A CN 201310345118 A CN201310345118 A CN 201310345118A CN 103629878 A CN103629878 A CN 103629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frigerating chamber
cold air
do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51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9878B (zh
Inventor
冈留慎一郎
大平昭义
河井良二
板仓大
薄野公平
中田裕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2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9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9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2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along the inside of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 F25D2317/0672Outlet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D2500/02Geometry probl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节能性能高的冰箱。冰箱具备:在前方具备开口的绝热箱体(10);开闭开口的门(2a);通过门和绝热箱体划分出的储藏室(2);冷却机构(7);将由冷却机构冷却的空气向储藏室输送的送风机构(9);由送风机构(9)输送的空气流动的冷气通道(11);以及设置于冷气通道并使由送风机构(9)输送的空气向储藏室(2)排出的第一排出口(101),将由储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分割为左右的区域时的一方设为区域(A),将另一方设为区域(B),第一排出口(101)为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区域(A)并使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空气从区域(A)流向区域(B)的结构。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冰箱,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特开2009-3645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484833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具备冷却机构、向储藏室输送冷气的送风机构、具有排出口的冷气通道、以及向储藏室的下方排出冷气的排出口,以冷气不沿储藏室的顶面流动的方式进行送风。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冰箱中,在排出口具备冷却器、具有排出口的冷气通道、以及使冷气沿斜方向向冷藏室内排出的冷气定向机构,以冷气从设置于冷藏室的背面侧的冷气通道不沿背面流动的方式进行送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6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848332号公报
若使向各储藏室排出的冷气直接沿壁面流动,则壁面过度冷却,壁面的箱内侧与箱外侧的温度差变大。经由壁面的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由于与温度差成比例变大,因此储藏室内的壁面的过度冷却导致节能性能变差。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使冷气从冷藏室最上层所具备的排出口向下方排出。可是,由于冷气不沿冷藏室的顶面流动,因此虽然抑制了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但有时背面壁或侧壁面、储藏室的门过度冷却。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冰箱中,以冷气不沿储藏室的壁面流动的方式,从设置于储藏室的背面侧的冷气通道向储藏室内沿斜前方排出。可是,虽然抑制了背面壁的过度冷却,但有时过度冷却侧壁面,侧壁面的箱内侧与箱外侧的温度差变大,降低热的侵入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构成储藏室的壁面的过度冷却,从而降低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结构。本申请虽然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但如果举出其中一个例子,则为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前方具备开口的绝热箱体;开闭上述开口的门;通过该门和上述绝热箱体划分出的储藏室;冷却机构;将由该冷却机构冷却的空气向上述储藏室输送的送风机构;由该送风机构输送的空气所流动的冷气通道;以及设置于该冷气通道,并使由上述送风机构输送的空气向上述储藏室排出的第一排出口,将由上述储藏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分割为左右的区域时的一方设为区域A,将另一方设为区域B,上述第一排出口做成如下结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区域A,并使从上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从上述区域A流向上述区域B。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抑制构成储藏室的壁面的过度冷却,从而降低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I—I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冷藏室的门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在关闭门的状态下的J—J剖视图。
图5a是放大图3所示的第一排出口的周边部的J—J剖视图。
图5b是放大图3所示的第二排出口的周边部的K—K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6b是表示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6c是表示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来自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冷气沿门兜的后缘送风时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冷气定向机构的例子的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冷气定向机构的例子的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冷气定向机构的例子的图。
图9a是表示确认冷气的流动的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9b是说明图9a的Y1位置冷却开始后5分钟的温度分布的图。
图9c是说明图9a的Y2位置冷却开始后5分钟的温度分布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12是表示具备2个门的冰箱的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拆下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藏室的门的状态的主视模式图。
图14是表示从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四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15是表示从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图1的I—I剖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M—M剖视图,是表示从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室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中:
1-冰箱,2-冷藏室,2b-门(第一门),2c-门(第二门),7-冷却器(冷却机构),8-冷却器收纳室,9-箱内风扇(送风机构),10-绝热箱体,11-第一冷藏室通道(冷气通道),12-第二冷藏室通道(冷气通道),15-冷藏室返回口,25-散热管,28-绝热分隔壁,29-绝热分隔壁,32-门兜(第二储藏物载置部),33a-冷藏室下部温度传感器,33b-冷藏室上部温度传感器,38-温度设定器,39、39a~39e-搁板(第一储藏物载置部),50a-第一冷藏室风门,50b-第二冷藏室风门,52-冷冻室风门,60-冷冻温度带室,61-冷藏温度带室,101、101b、101c-第一排出口,101a-转向部件(冷气定向机构),102-第二排出口,102a-转向部件(冷气定向机构),103-第三排出口,110-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冷藏室上部的排出口),111-第四排出口,112-第五排出口,121-门衬板(左突起部),122-门衬板(右突起部),130-旋转分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冰箱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从上方开始依次具备冷藏室2、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配置在左右。另外,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合起来称为冷冻温度带室60。冷藏室2具备冷藏室门2a,所述冷藏室门2a在主视中右侧通过铰链37a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从上面看逆时针转动。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屉式的门3a、4a、5a、6a。
冰箱1具备分别检测各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和进行冷藏室2、冷冻温度带室60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38等。冷藏室2上部的门铰链37a被门铰链罩37覆盖,在门铰链罩37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箱外的温度及湿度的大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大气湿度传感器(未图示)。
接着,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I—I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冷藏室的门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冷气的流动本来是立体的,但为了便于说明,以在平面投影的箭头模式化示意说明。
将冷藏室2内的左右的两侧壁面间的距离设为L1(在本实施方式中L1=600mm),将距离两侧壁面的距离(L1/2)的位置定义为冷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图中以点划线表示。
另外,将冷藏室2内的纵深尺寸设为L3(在本实施方式中L3=550mm),后述的搁板39的纵深尺寸L4(在本实施方式中L4=350mm)为L3/2以上,门兜32的纵深尺寸L5(在本实施方式中L5=150mm)小于L4。各纵深尺寸是从位于各自的最后侧的部位到位于最前侧的部位的纵深方向的距离。
冰箱1的箱内和箱外通过填充了发泡聚氨基甲酸酯制的发泡绝热材料10a的绝热箱体10和开闭绝热箱体10的前方的开口的门2a、3a、4a、5a、6a隔开。另外,在绝热箱体10及门2a、3a、4a、5a、6a的内部,还安装有热传导率低的真空绝热材料26。另外,真空绝热材料26由于配置于绝热壁内,因此与各绝热壁面相比,真空绝热材料26较小。因此,在冰箱1的背面、侧面、各门的各自的端部没有安装真空绝热材料26,仅配置有发泡绝热箱材料10a。
冰箱1的箱内,通过绝热分隔壁28分隔冷藏室2和冷冻温度带室60,通过绝热分隔壁29分隔冷冻温度带室60和蔬菜室6。在绝热分隔壁28的背面侧,设置有后述的第一冷藏室风门50a和第二冷藏室风门50b。在门3a、4a、5a的间隙,具备分别接受门3a、4a、5a侧的密封部件,以免冷冻温度带室60的冷气泄漏的冷冻室间分隔壁30。
在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上,设置有与各自的门一体地拉出的收纳容器4b、5b、6b,手扣在各门的把手部(未图示)向面前侧拉出。制冰室3也同样,设置有与门3a一体地拉出的收纳容器3b,手扣在门3a的把手部(未图示)向跟前侧拉出。
后述的冷却器7及各储藏室的温度,通过设置于冷却器7的上部的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6、设置于冷藏室2的背面的冷藏室下部温度传感器33a、设置于冷藏室2的顶面的冷藏室上部温度传感器33b、设置于蔬菜室6的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4及设置于下层冷冻室5的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5检测。而且,如前所述,冰箱1也具备检测箱外温度和湿度的大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和大气湿度传感器(未图示)。
在冷藏室2设置有如下部件:设置储藏物的第一储藏物设置部即多个搁板39、第二储藏物设置部即多个门兜32。门兜32设置在门2a的箱内侧,搁板39设置在绝热箱体10。搁板39是搁板39a、39b、39c、39d、39e的总称,通过39a所示的最上层的右侧的搁板、39b所示的最上层的左侧的搁板、39c所示的第二层的搁板、39d所示的第三层的搁板、39e所示的第四层的搁板,冷藏室2沿上下方向划分为多个空间。与门兜32的纵深尺寸L5相比,搁板39的纵深尺寸L4较大,搁板39是面积较大的储藏物设置部。搁板39及门兜32可以拆卸,也可以变更设置位置。在冷藏室2的下部,具备通过对内部减压提高食品保存性的减压储藏室40。
在冷藏室2的背面,设置有冷藏室通道构成部件80。在该冷藏室通道构成部件80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与第一冷藏室风门50a连接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和与第二冷藏室风门50b连接的第二冷藏室通道12。
第一冷藏室通道11从上开始顺次具备开口面积A1(在本实施方式中A1=1000mm2)的第一排出口101、开口面积A2(在本实施方式中A2=500mm2)的第二排出口102、开口面积A3(在本实施方式中A3=100mm2)的第三排出口103这三个排出口,分别冷却通过搁板39划分的各空间。另外,第二冷藏室通道12在比最上层的搁板39a更靠上部,具备由四个排出口构成的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冷藏室上部的排出口)。
为了抑制冷藏室通道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和内容积的减少,第一排出口101、第二排出口102、第三排出口103、以及第一冷藏室通道11的一部分,设置为从正面看时位于第一冷藏室风门50a的上部,以使第一冷藏室通道11的距离变短。另外,为了抑制箱内风扇9和第一冷藏室风门50a之间的压力损失的增加,第一冷藏室风门50a的一部分设置为从正面看时位于箱内风扇9的上部。
冷却器7设置在形成于冷冻温度带室60与绝热箱体10的背面壁之间的冷却器收纳室8内。在冰箱1中,通过由压缩机24、后述的散热管25等的散热机构、毛细管(未图示)及冷却器7构成的冷冻循环,来冷却箱内的冷气。与冷却器7换热而被冷却的冷气通过设置于冷却器7的上方的箱内风扇9输送给各储藏室。
向各储藏室的送风,与冷藏室下部温度传感器33a及冷藏室上部温度传感器33b、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5连动,分别通过开闭第一冷藏室风门50a及第二冷藏室风门50b、蔬菜室风门(未图示)、冷冻室风门52进行控制。
在打开第一冷藏室风门50a的状态时,由冷却器7冷却的冷气通过箱内风扇9经由第一冷藏室通道11,从第一排出口101、第二排出口102、第三排出口103输送至冷藏室2的中部。另外,在打开第二冷藏室风门50b的状态时,经由第二冷藏室通道12从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输送至冷藏室2的上部。冷却了冷藏室2的冷气在减压储藏室40的背部从设置于中心面X右侧的冷藏室返回口15经由冷藏室返回通道(未图示)返回至冷却器收纳室8,再次由冷却器7进行冷却。在比搁板39e更靠下侧设置冷藏室返回口15,通过缩短从冷藏室返回口15到冷却器收纳室8的距离,从而使流路长度最小限而抑制压力损失的上升。另外,通过在冷藏室2的最下部设置冷藏室返回口15,从而冷藏室2内的冷气整体流动,能够最大限广泛地利用储藏室内的冷却空间,有效地冷却。
在蔬菜室风门(未图示)打开的状态时,由冷却器7冷却的冷气经由蔬菜室通道(未图示)输送至蔬菜室6。冷却了蔬菜室6的冷气从冷藏室返回通道18返回冷却器收纳室8。同样地,冷冻室风门52打开的状态时,由冷却器7冷却了的冷气经由冷冻室通道14从各排出口3c、4c、5c输送至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的各室。并且,冷却了冷冻温度带室60的冷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7返回冷却器收纳室8,再次由冷却器7冷却。
在冰箱1的外侧的上部后方,配置有装载了CPU、ROM或RAM等的存储器、界面回路等的控制基板31。控制基板31与上述的大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大气湿度传感器(未图示)、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6、冷藏室下部温度传感器33a、冷藏室上部温度传感器33b、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5、分别检测各门的开闭状态的上述的门传感器、温度设定器38等连接。上述的CPU以这些输出值和预先存储在上述的ROM的程序为基准,进行压缩机24的ON/OFF等的控制、分别使后述的第一冷藏室风门50a、第二冷藏室风门50b、蔬菜室风门(未图示)及冷冻室风门52驱动的各个驱动器(未图示)的控制等,构成控制单元。
另外,将除霜运转时对附着在冷却器7上的霜加热的除霜加热器22设置于冷却器7的下方。通过除霜产生的除霜水,在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所设置的流槽23后,经由排水管27排出至配设于具备压缩机24的机械室19的蒸发皿21。
接着,图4是在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在关闭门的状态下的J-J剖视图。与图2同样,冷气的流动投影在平面来表示。在冷藏室2内,设中心面X左侧为区域A,右侧为区域B,图中用虚线包围来表示。
绝热箱体10及门2a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发泡绝热材料10a,还安装有真空绝热材料26。在冷藏室2的箱内侧,将突起部即门衬板121和门衬板122分别设置在门2a的左右两侧端。在绝热箱体10与门2a的间隙,具备例如由软质材料或橡胶材料形成的密封垫120,以免冷藏室2的冷气泄漏。在绝热箱体10的背面壁及侧面壁各自的端部,设置有散热管25。如上所述,散热管25是冷冻循环中的散热机构之一,向箱外释放冷媒的热量,因此散热管25的表面温度高于箱外温度。
接着,示出通道构成部件80及第一排出口101、第二排出口102周边的详细。
图5a是放大图3所示的第一排出口的周边部的J-J剖视图。图5b是放大图3所示的第二排出口的周边部的K-K剖视图。
冷藏室通道构成部件80由形成前面侧的表面的树脂制的冷藏室面板81、形成第一冷藏室通道11及第二冷藏室通道12的发泡聚苯乙烯制的通道形成部件82的两个部件构成。若冷藏室面板81的表面过度冷却,则打开门2a而大气侵入时有时产生结露,因此通过绝热性能高的通道形成部件82抑制在第一冷藏室通道11、第二冷藏室通道12内流动的冷气引起的冷藏室面板81的冷却。
从中心面X到第一冷藏室通道11的左端的距离L7a(在本实施方式中L7a=100mm)为两侧壁面间的距离L1的1/3以下,从中心面X到第二冷藏室通道12的右端的距离L7b(在本实施方式中L7b=80mm)同样为两侧壁面间的距离L1的1/3以下。
虽然冷气通道内低温冷气流动,但为了抑制经由冷气通道的热的侵入,在绝热性能高的真空绝热材料26的前面投影面内设置第一冷藏室通道11和第二冷藏室通道12。另外,如上所述,散热管25的表面由于温度比箱外高,因此为了抑制从散热管25向箱内侵入热,使冷温冷气流动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第二冷藏室通道12离开不受来自散热管25的温度影响的规定距离即50mm以上地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由于在背面设置真空绝热材料26和散热管25等,因此在背面的大致中央配置第一冷藏室通道11和第二冷藏室通道12,抑制热的侵入。
如图5a所示,第一排出口101设置在区域A内。第一排出口101的左端位于中心面X左侧仅L2(在本实施方式中L2=80mm)处。在与冷藏室面板81一体成形的第一排出口101设置有五个作为冷气定向机构而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角度θ2的厚度t的转向部件101a。另外,也可以为用分体的部件形成第一排出口101之后、再与冷藏室面板81连结的构成。
如图5b所示,第二排出口102也设置在区域A内,第二排出口102的左端位于中心面X左侧仅L22(在本实施方式中L2a=80mm)处。在第二排出口102也设置有两个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角度θ3的厚度t的转向部件102a。这样,第一排出口101与第二排出口102是相对于中心面X左右非对称的结构。
为了对第一冷藏室通道11内的流路产生影响,转向部件101a及转向部件102a的纵深尺寸与分隔第一冷藏室通道11和冷藏室2的冷藏室通道构成部件80的厚度相同。
接着,说明从第一排出口101和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的流动。
首先,参照图2说明冷藏室2的上下方向的冷气的流动。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与通过第一冷藏室通道11内的冷气的流动方向相同,具有向上的流动成分地向冷藏室2排出,在冷却搁板39的周围后,通过设置于门2a的上下方向的多个门兜32之间,进行调整使其到达门2a。另外,从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具有与通过第一冷藏室通道11内的冷气的流动方向相反的向下的流动成分地向冷藏室2排出,同样地在冷却搁板39的周围之后,通过设置于门2a的上下方向的多个门兜32之间,进行调整使其到达门2a。
接着,参照图4说明从第一排出口101和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宽度方向的冷气的流动。关于宽度方向的冷气的流动,由于第一排出口101和第二排出口102表示同样的倾向,因此这里关于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将由冷藏室2的左右侧壁面与门2a形成的间隙设为区域C。该区域C由于密封垫120或来自门2a和绝热箱体10的表面的热传导等而容易发生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另外,门2a与绝热箱体10的两端由于是没有配置真空绝热材料26的部位,因此是绝热性能低的区域。
从设置于区域A的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θ1地排出,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从区域A流向区域B。即,第一排出口101是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区域A,且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空气从区域A流向区域B的结构。另外,所谓使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空气从区域A流向区域B的结构,也可以是基于第一排出口101其形状的结构或在第一排出口101设置运转的通风窗的结构,其结构不特别地限定。
通过中心面X到达区域B的冷气通过搁板39c,在渐渐地扩散的同时降低速度,到达设置有真空绝热材料26的门2a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到达门2a的冷气在沿门2a流动期间扩散,进而通过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向背面侧转向,因此冷气难以到达区域C。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结构和从设置于冷藏室2的第一排出口101及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的流动,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如图4所示,在绝热箱体10上具备第一储藏物设置部(搁板39c),在门2a上具备第二储藏物设置部(门兜32),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空气在第一储藏物设置部的范围内,通过冷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即,通过第一排出口101使冷气向右斜前方排出,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由此,不会过度冷却冷藏室2内的壁面,获得降低了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接着,参照图6所示的现有的冰箱的冷气的流动,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6a、图6b、图6c分别表示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图。图6a和图6b是冷气沿冷藏室的内侧壁面流动来冷却箱内的情况,图6c是朝向正面使冷气排出来冷却箱内的情况。
在图6a中,在冷藏室2的背面设置具备排出口104的冷气通道11a,从排出口104向两侧面排出冷气。
从排出口104排出的冷气,首先沿冷藏室2的背面流动,其后,沿两侧面到达冷藏室2的前方的区域C。在这样的冷气的流动中,冷气通道11a的两侧的背面由刚刚排出后的低温冷气冷却,由于冷藏室2的背面与箱外的温度差,经由背面壁的热的侵入容易变大。另外,在冷气沿背面流动后,也沿侧面流动,因此来自侧面的热的侵入也容易变大。而且,通过了侧面的冷气到达绝热性能低的区域C,因此来自该部分的热的侵入也容易变大。
在图6b中,在冷藏室2的背面设置左右对称地具备排出口105a、105b的冷气通道11b,为了使冷气不沿冷藏室2的背面流动,使冷气从排出口105a、排出口105b向冷藏室2的斜前方排出。
来自冷藏室2的背面的热的侵入虽然被抑制,但由于从设置于中心面X左侧的排出口105a向左斜前方排出冷气,从设置于中心面X右侧的排出口105b向右斜前方排出冷气,因此冷气难以到达前方的侧面。并且,从排出口105a、排出口105b排出的冷气,在到达冷藏室2的前方的两侧面后,与在图6a说明的冷气的流动同样,侧面及区域C的箱内侧与箱外侧的温度差变大,热的侵入容易变大。
在图6c中,在中心面X上设置具备排出口106的冷气通道11,从排出口106向冷藏室2的正面排出冷气。此时,由于从排出口106到门2a的距离较短,因此在冷气充分扩散之前,到达门2a的区域D,由于区域D过度冷却,因此由于区域D与箱外侧的温度差,经由门2a的热的侵入容易变大。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在放置储藏物的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冷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因此,首先冷却冷气流动的搁板39c的中心附近。接着,由于搁板39c的中心附近与其周围的温度差引起的热的扩散或辐射等,按照搁板39c的侧面附近的储藏物、侧面的顺序,渐渐地周围也冷却。由此,与图6a或图6b所示的冷气的流动比较,不会过度地冷却冷藏室2内的背面或侧面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储藏物。
再者,在储藏物过度地塞满时,冷气通过储藏物而扩散,有时不能获得图4所示的流动。可是,冷气首先到达的储藏物被冷却而变成低温,其周围也渐渐地变得低温,因此与上述同样,与壁面相比,能有效地冷却储藏物。
另外,通过转向部件101a,使冷气沿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角度θ1的方向排出。就冷气倾斜角度θ1而从第一排出口101到门2a的距离L6而言,若将不带有倾斜地排出时的距离设为L6a,则L6=[1/(cosθ1)]L6a,仅变长[1/(cosθ1)]倍。即,与图6c所示的冷气的流动比较,由于从排出口到达门2a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使来自门2a的热的侵入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以(1)从排出口向右斜前方排出冷气、(2)排出的冷气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冷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为冷气流动的特征,利用这些流动抑制来自侧面及门的热的侵入而获得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再者,在图3所示的冰箱1中,在比搁板39c靠上部配备的搁板39b配设为接近第一排出口101。同样在比搁板39d靠上部配备的搁板39c配设为接近第二排出口102。
由于储藏物置于搁板39上,因此与由各搁板划分的空间的下部比较,上部难以堵塞冷气的流路。因此,如果以各排出口位于各空间上部的方式配设搁板39,则排出口难以堵塞。另一方面,由于从各空间的上部排出冷气,因此冷气通过储藏物的上部维持定向性而容易流动。即,即使储藏物置于冷气流上,如图6c所示,若使冷气排出,则在冷气充分地扩散之前容易到达门2a。因而,在上述的结构的冰箱中,由于冷气的定向性难以变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特别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从第一排出口101及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调整为到达冷藏室2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抑制向区域C的送风。如上述所述,区域C是由于来自门密封垫120的热传导等而容易产生热的侵入的区域。另一方面,在图6a或图6b所示的冷气的流动中,由于到达区域C,因此来自该部分的热的侵入容易变大。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冷气的流动中,与图6a或图6b所示的冷气的流动比较,也能够使经由门衬板与两侧壁面之间的热的侵入降低。
对本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对于上下方向的冷气的流动也考虑。如图2所示,从第一排出口101、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调整为到达在门2a的上下方向设置多个的门兜32的上下之间。由此,排出的冷气不会直接到达门兜32的壁面,因此冷气不会碰撞门兜32的壁面而直接沿壁面到达区域C,能够获得抑制了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以下,参照图7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来自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冷气沿门兜的后缘送风时的冷气的流动的图。这里,所谓门兜32的后缘,是向储藏室后方突出的门兜32的侧壁。虽然从第一排出口101向右斜前方排出冷气,但有时排出的冷气到达门兜32的后缘,沿门兜32的后缘流动而到达区域C。
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从第一排出口101、第二排出口102排出的冷气,调整为冷气到达在门2a的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门兜32之间。由此,能够抑制沿门兜32的向区域C的冷气送风,冷气到达绝热性能高的门2a的门衬板之间。即,由于冷气到达在门2a的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门兜32之间,由此成为降低了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通过从排出口沿右斜前方排出冷气,使排出的冷气通过比冷藏室2的区域C的门衬板靠内侧,从而实现抑制了来自壁面的热的侵入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另外,如图4所示,通过在第一排出口101的内部设置多个转向部件101a,从而使冷气的流动定向。
接着,关于其它的冷气定向机构,参照图8a、图8b、图8c进行说明。冷气的定向机构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那样,是在第一排出口101的内部设置多个转向部件101a而使冷气定向的构成(参照图4),除此之外,具有使排出口自身倾斜的结构、在从排出口排出冷气后定向的结构等。
图8a、图8b、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冷气定向机构的例子的图。
首先,图8a所示的冰箱在区域A设置有具备排出口107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另外,排出口107与第一冷藏室通道11相对于背面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前向后方向)倾斜θ4。由此,向右斜前方排出冷气,形成与图4同样的冷气的流动。
接着,在图8b所示的冰箱中,在区域A设置朝向右侧面排出冷气的排出口108、和具备排出口108的冷气通道11,将使排出口108的冷气转向的转向部件108a设置为在排出口108的右侧距离排出口108规定距离(作为一例为50mm以内)地对置。从排出口108向侧面排出的冷气通过转向部件108a改变方向地向右斜前方流动。由此,形成与图4同样的冷气流动。
接着,在图8c所示的冰箱中,在中心附近设置有以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θ5地排出的方式在内部具备多个转向部件109a的排出口109、和具备排出口109的冷藏室通道11。排出口109的左端位于中心面X左侧距离L2b的位置,排出口109的右端位于中心面X右侧距离L2c的位置。即,是以包含于区域A和区域B两方的方式设置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冷气定向机构的排出口109的例子。
如上所述,为了获得节能性能高的冰箱,需要向右斜前方排出的冷气流过中心面X。如排出口109那样,如果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A,则即使向右斜前方排出冷气,冷气的一部分也流过中心面X,获得上述的效果。但是,由于使冷气向右斜前方排出,因此若排出口109与右侧面的距离较短,则右侧面或区域C容易被冷却,因此距离L2c优选两侧壁面之间的距离L1的1/3以下。
以上,通过图8a、图8b、图8c所示的冷气定向机构,形成使冷气向右斜前方定向通过区域C的冷气的流动,从而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能够获得高节能性能。另外,即使以包含于区域B的方式设置排出口,使冷气沿左斜前方通过区域A,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那样,若通过多个转向部件101a分隔第一排出口101的开口部,则能够避免从第一排出口101的开口部向第一冷藏室通道11内误落下储藏物。
而且,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那样,除了具备第一排出口101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向使用频度比较高的冷藏室2的中部供给冷气)外,通过设置具备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冷藏室的上部的排出口)的第二冷藏室通道12(向使用频度比较低的冷藏室2的上部供给冷气),从而也可以实现抑制温度不均的冷却。
另外,如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那样,通过在区域A侧设置第一排出口101的中心,从而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的主流通过中心面X,抑制冷却壁面,抑制来自壁面的热的侵入而实现进一步提高节能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第一排出口101整体位于区域A地设置而提高了节能性能。如图4所示,通过增大排出角度θ1,从而冷气的排出距离L6变长而抑制门2a的冷却。另一方面,为了通过中心面X而至门2a,通过第一排出口101的位置限定排出角度θ1的范围。因此,通过在中心面X左侧的区域A设置第一排出口101的整体,从而增大排出角度θ1,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在冰箱1上部的右侧设置由门铰链罩37覆盖的门铰链(未图示)。该情况下,由于门2a从左侧打开,因此在打开门2a时,从冷藏室2的左侧即区域A容易流出冷藏室2内的空气。这里,如图4所示,在区域A设置第一排出口101,在搁板39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以流向区域B的方式使冷气流出,因此在搁板39的前缘附近区域B的空气容易变成低温。因而,通过在与设置第一排出口101的区域A相反一侧设置门铰链,从而能够抑制比较低温的区域B的前方的空气在打开门2a时流出,抑制热的侵入。
以上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的效果。
这里,从各排出口排出后的冷气的流动,根据例如冷藏室2冷却时的温度分布判断。若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则首先冷气通过的部分变低温,其周围也逐渐被冷却。在冷藏室2内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温度测定点,测定冷藏室2内的空气的温度。测定点的温度从大致一定的状态冷却冷藏室2,例如根据开始冷却5分的温度分布确认冷气的流动。
图9a是表示冷气的流动确认的方法的例子的图。图9b、图9c分别是图9a所示的位置Y1、Y2冷却开始后5分钟的温度分布。以搁板39c的纵深方向的中心即距离搁板39c后缘的距离(L4/2)的位置为中心面Y1用单点划线表示。另外,将包含搁板39c前缘的与中心面Y1平行的面设为Y2。
在图9b所示的搁板39c的中心面Y1上,在区域A示出最低温度。另一方面,在图9c所示的搁板39c的前缘Y2中,在区域B示出最低温度。此时,比Y1更靠近前面的Y2由于示出最低温度的位置为右侧,因此判断出冷气沿右斜前方流动。另外,第一排出口10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A,在搁板39c的前缘Y2中在区域B示出最低温度,因此在搁板39c的范围内,判断为冷气通过中心面X。也能够确认与壁面相比搁板39c内的储藏物容易冷却获得流动。根据以上说明,能够判断从第一排出口101沿右斜前方排出的冷气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
而且,在搁板39c的中心面Y1,在与侧面比较靠近中心面X的位置示出了最低温度。根据这些情况,也能够判断出不会过度地冷却侧面而获得能够有效地冷却搁板39c的储藏物的温度分布。
另外,在图9a中,连接在搁板39c的中心面Y1示出最低温度的位置与在搁板39c的前缘Y2示出最低温度的位置的图中的虚线所示的直线通过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而与门2a交叉。由此,与本发明的冰箱1同样,能够判断出冷气到达门衬板121(左突起部)与门衬板122(右突起部)之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左右具备2个冷藏室2的门,是所谓的法式双开门类型的冰箱。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2,前面侧具备左右分割的第一门2b和第二门2c。另外,为了避免从门间的间隙侵入空气,在门2b与门2c之间的箱内侧,设置有与门2b的开闭连动地转动的旋转分隔体130。若旋转分隔体130的箱外侧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则产生结露,因此在旋转分隔体130的内部设置加热器(未图示),通过该加热抑制结露。旋转分隔体130内部的加热器能够通过占空控制使通电率变化,以根据大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大气湿度传感器(未图示)获得的值为基础,调整通电率,以免旋转分隔体130的箱外侧的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图11是表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与图4所示的图同样,是在关闭门的状态下的图3所示的J-J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门2a同样,第一门2b及第二门2c在内部具备发泡绝热材料10a和真空绝热材料26。在冷藏室2的箱内侧,在门2b的两侧端设置门衬板121b与门衬板122b,另外在门2c的两侧端设置门衬板121c与门衬板122c。若设第一门2b的宽度为L8,第二门2c的宽度为L9,则它们的关系为L8<L9。即,与第一门2b的宽度比较,第二门2c的宽度较大。在第一门2b及第二门2c与旋转分隔体130的间隙,具备密封垫120,以免冷藏室2的冷气泄漏。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第一门2b侧的区域A具备第一排出口101。第一排出口101的形状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参照图5a)相同。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沿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倾斜角度θ1的方向排出,通过中心面X从区域A流向区域B(从第一门2b的后方区域向第二门2a的后方区域)。到达了区域B的冷气在渐渐扩散的同时速度降低,到达设置于第二门2c的门衬板121c与门衬板122c之间。另外,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被调整为通过设置于第二门2c的上下方向的多个门兜32之间而到达第二门2c。
以上说明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结构和从设置于冷藏室2的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的流动,接着说明冰箱1所具有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从设置于区域A的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通过中心面X到达设置于右侧的第二门2c的门衬板121c与门衬板122c之间。由此,不会过度地冷却绝热性能低的区域C,能够获得使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降低了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以下,参照图12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具备两个门的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的一例的图。这与图6c所示的具备一个门的情况的现有的冷藏室内的冷气的流动同样。在中心面X上设置排出口106和设有排出口106的冷气通道11c,从排出口106向冷藏室2的正面排出冷气。这里,若设包含旋转分隔体130的第一门2b侧的门衬板122b与第二门2c侧的门衬板121c之间的空间为区域E,则与第一门2b比较第二门2c宽度较宽,因此区域E位于区域A内。从排出口106排出的冷气在扩散的同时到达第二门2c的左端附近,其一部分至区域E。在区域E中,与上述的区域C(参照图11)同样,通过来自密封垫120或第一门2b、第二门2c、旋转分隔体130表面的热传导等,容易侵入来自箱外的热。因而,在冷气容易到达区域E的情况下,来自该部分的热的侵入容易变大。另外,若设置于区域E的旋转分隔体130被冷气冷却,则为了避免旋转分隔体130的箱外侧的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有时增加旋转分隔体130内的加热器(未图示)的加热量。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由于进行调整使得冷气到达冷藏室2的第二门2c侧的门衬板121c与门衬板122c之间,因此冷气难以到达区域E。
因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与图12所示的冷藏室内的现有的冷气的流动比较,由于能够抑制区域E中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和抑制配置于区域E的分隔内加热器的加热量,因此能够获得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与配置于区域B侧的第二门2c的宽度L9比较,配置于区域A侧的第一门2b的宽度L8较窄,因此区域E包含于区域A内。由于将第一排出口101设置于该区域A,因此通过了中心面X的冷气流入区域B,因而冷气难以到达区域E。即,通过将第一排出口101设置在宽度较窄的门一侧,从而能够抑制区域E的冷却,获得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另外,与以单一的门构成冷藏室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由于调整为通过在门2c的上下方向设置了多个的门兜32之间而到达门2c(参照图2),因此与区域C一起也能抑制向区域E输送冷气,成为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在图11中说明了具备旋转分隔体13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效果,但如果是与分别在第一门2b及第二门2c设置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相比,区域E绝热性能低的冰箱,则通过抑制向区域E输送冷气,从而能够获得抑制了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的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图14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是从设置于两个冷气通道的各个排出口向冷藏室2的前方交叉地排出冷气的冰箱。另外,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图13是拆下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藏室的门的状态的主视模式图。图14是表示从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四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剖面是图13的L-L剖面。
设置于冷藏室2的前面侧的门2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一冷藏室通道11所具备的各排出口101、102、10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构成。在第二冷藏室通道12上,除了具备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外,还具备第四排出口111和第五排出口112。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室2中,在通过搁板39a、39b与搁板39c划分出的搁板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冷藏室通道11所具备的第一排出口101和第二冷藏室通道12所具备的第四排出口111,第四排出口111配置于第一排出口101的右下。同样地,在由搁板39c与39d划分出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冷藏室通道11所具备的第二排出口102与第二冷藏室通道12所具备的第五排出口112,第五排出口112配置于第二排出口102的右下。
再者,第五排出口112所具有的效果,由于与第四排出口111等同,因此关于第四排出口111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第四排出口111位于比第一排出口101靠下方,如图14所示,第四排出口111的右端位于相对于冷藏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靠右侧L2d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向冷藏室2的右斜前方排出,通过中心面X上从区域A至区域B,并到达设置于门2a上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
另一方面,从第四排出口111排出的冷气向冷藏室2的左斜前方排出,通过中心面X上从区域B值区域A,并到达门2a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
从第一排出口101和第四排出口111排出的冷气向冷藏室的前方相互交叉地排出,但第四排出口111由于设置在第一排出口101下方,因此在通过中心面X时从第四排出口111排出的冷气通过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的下方。
即,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在由同一搁板划分出的空间内以设置高度不同的方式具备第一排出口101和第四排出口111,因此能够抑制从各个排出口排出的冷气的影响而通过中心面X,获得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关于其理由以下进一步说明。例如,由于在左右对称地配置构成第一排出口101和第四排出口111的情况下,向冷藏室的前方以同一高度相互交叉地排出,因此在中心面X附近,冷气的流动相互干涉而流动变化较大。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使来自第一排出口101的冷气沿斜前方定向,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考虑不到达绝热性能低的区域C而输送冷气,由此抑制来自壁面或门2a与侧壁面之间的热的侵入。因而,为了抑制热的侵入,排出冷气的定向性变得重要,但在其它的冷气的流动受到影响时,难以对冷气给予适当的定向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通过改变第一排出口101与第四排出口111的设置高度,从而冷气的定向性难以相互抵消,由于难以受到从第四排出口111排出的冷气的影响,因此从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的定向性稳定,能够比较容易地成为获得高节能性能的冷气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通过改变第一排出口101与第四排出口111的设置高度,从而难以受到各自冷气的影响,但例如也可以通过构成为配置为同一高度,从第一排出口101向上、从第四排出口111向下排出冷气,从而难以受到各自冷气的影响。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那样,在通过不同的风门控制来自第一排出口101和第四排出口111的各自的冷气的排出的冰箱中,也考虑通过风门的控制,使从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在时间上错开,使冷气的定向性稳定。即,通过不同时打开控制向第一排出口101送风的第一冷藏室风门50a和控制第四排出口111的送风的第二冷藏室风门50b的风门,从而能够不影响从不同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的流动,比较容易地获得目的的冷气流动。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是在冷藏室2的背面左端附近设置使冷气向右斜前方排出的第一排出口101b的冰箱。再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图15是表示从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室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与图4所示的图同样,是关闭门的状态的图3的J-J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两个冷气通道,但第一冷藏室通道11与第二冷藏室通道12分离。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第二冷藏室通道12的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设置于比最上层的搁板39a上部更靠上部,在由设置有第一排出口101b的搁板划分出的空间不具备排出口。
使冷气向右斜前方排出的第一排出口101b和具备第一排出口101b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配置在冷藏室2的背面左端附近。第二冷藏室通道12配置在冷藏室2的背面右端附近。但是,为了避免从第一冷藏室通道11及第二冷藏室通道12直接冷却侧壁面,从左侧面到第一冷藏室通道11的左端的距离L10a、以及从右侧面到第二冷藏室通道12的右端的距离L10b为1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L10a=L10b=20mm)。
第一排出口101b的左端与中心面X的距离为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L2(=80mm)的L2e(在本实施方式中L2e=260mm)。从第一排出口101b排出的冷气相对于中心面X在纸面上逆时针(从左向右方向)倾斜θ1b地流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到达门衬板121、122之间。
这里,比较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与本实施方式的图15。由于图15的第一排出口101b与图4的第一排出口101比较设置在左侧,因此可知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就调整为到达门衬板121、122之间时的冷气的图15的排出角度θ1b而言,角度容易大于图4的θ1。如上所述,若排出角度θ1b变大,则由于从第一排出口101b排出的冷气至到达门2a的距离L6b变长,因此门2a难以冷却。
另外,在从图15的第一排出口101b的位置向冷藏室2的正面垂直排出的情况下,由于不通过中心面X而偏向区域A地流动,因此在区域B内的储藏物被冷却之前过度地冷却门2a的区域A或左侧面。另外,以通过中心面X的方式进行送风,由此冷气流过区域A与区域B的双方,因此能够抑制偏冷却。
因而,在第一排出口101b配置在侧面附近的情况下,从第一排出口101b排出的冷气在搁板39c的范围内通过中心面X,到达门衬板121、122之间的抑制热的侵入的效果变得更大。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是在左右邻接配置冷藏温度带室和冷冻温度带室的所谓的对开门式冰箱。再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左侧配置冷冻温度带室60,右侧的上部配置冷藏室2,下部配置蔬菜室6。冷藏室2与蔬菜室6具备在主视图中右端部通过铰链37a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且从上面看各自逆时针转动的冷藏室门2a、蔬菜室门6a。冷冻温度带室60设置有在主视图中左端部通过铰链37b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且从上面看顺时针转动的冷冻温度带室门60a。
图17是图16所示的M-M剖视图,是表示从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室的第一排出口输送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分别以冷藏室2内的储藏空间为基准示出。区域A与区域B与第一实施方式反转,区域A为中心面X右侧的储藏空间,区域B为中心面X左侧的储藏空间。
冷藏室2与冷冻温度带室60通过绝热分隔壁28a隔开。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冷藏室通道构成部件80中,使具备第一排出口101的第一冷藏室通道11配置于第二冷藏室通道12的右侧。第二冷藏室通道排出口1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同样,没有设置在与第一排出口101c相同的搁板空间。
第一排出口101c设置在区域A,第一排出口101c的右端位于中心面X右侧L2的位置。从该第一排出口101排出的冷气向左斜前方排出,构成为通过区域C,并到达冷藏室门2a的门衬板121与门衬板122之间。
由于从第一排出口101c向左斜前方排出,因此从第一排出口101c到达冷藏室门2a的冷气沿冷藏室门2a的内壁面流动,接着由门衬板121向纵深方向转向而沿左侧面流动。因而,是与右侧面比较左侧面容易冷却的冷气流动。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室2的左侧面是将冷藏室2与冷冻温度带室60绝热的绝热分隔壁28a,右侧面是将冷藏室2与箱外绝热的绝热箱体10。即使分隔储藏室间的绝热分隔壁28a被冷却,在冰箱1整体被冷却的热量也不变化。另一方面,在冷却与箱外绝热的绝热箱体10的壁面的情况下,由于箱外与箱内的温度差变大而来自箱外的热的侵入变大,因此导致节能性能的低下。
因而,在冷藏室2的左侧具备作为储藏室的冷冻温度带室60的冰箱1中,在中心面X右侧设置第一排出口101c,使冷气向左斜前方排出,由此成为节能性能高的冰箱。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中,具备冷冻室风门52而能够单独冷却冷藏室2。在这样的冰箱1中,通过向绝热分隔壁28a侧输送冷气,从而也能够获得基于抑制箱内的热的移动而提高节能性能的效果。以下说明理由。
在通过冷冻循环冷却的冰箱中,公知在通过冷却器7冷却冷气时,冷却器7的温度高冷却效率也高。在能够单独冷却冷藏室2的冰箱1中,与冷却冷冻温度带室60时相比,能够以高温度的冷气冷却冷藏室2内的储藏物,提高冷却效率。因此,在冰箱1中,从冷藏室2向冷冻温度带室60热的移动导致由于冷藏室2与冷冻温度带室60的冷却效率之差引起的节能性能低下。
这里,在绝热分隔壁28a中,由于冷藏室2与冷冻温度带室60的温度差,热从冷藏室2向冷冻温度带室60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从冷藏室2侧冷却绝热分隔壁28a,从而绝热分隔壁28a在冷藏室2侧与冷冻温度带室60侧的温度差变小。即,抑制经由绝热分隔壁28a的从冷藏室2向冷冻温度带室60的热的移动。
因而,在能够单独冷却冷藏室2的冰箱1中,通过使冷气向左斜前方排出并向绝热分隔壁28a一侧输送冷气,从而也抑制从冷藏室2向冷冻温度带室60热的移动,成为节能性能更高的冰箱。
再者,由于本效果在能够单独或优先冷却冷藏室2的冰箱中获得,因此例如在取代冷冻室风门52而具备主要冷却冷藏室2的第二箱内风扇的冰箱中,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以上是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结构。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方式,未必限定于具备说明了的所有的结构的方式。另外,也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的结构的添加、删除、置换。

Claims (6)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前方具备开口的绝热箱体;开闭上述开口的门;通过该门和上述绝热箱体划分出的储藏室;冷却机构;将由该冷却机构冷却的空气向上述储藏室输送的送风机构;由该送风机构输送的空气流动的冷气通道;以及设置于该冷气通道并使由上述送风机构输送的空气向上述储藏室排出的第一排出口,
将由上述储藏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分割为左右的区域时的一方设为区域(A),将另一方设为区域(B),
上述第一排出口做成如下结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区域(A),使从上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从上述区域(A)流向上述区域(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绝热箱体上具备第一储藏物设置部,在上述门上具备第二储藏物设置部,
从上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在上述第一储藏物设置部的范围内通过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面(X)。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排出口,上述第一排出口和上述第二排出口是相对于上述中心面(X)左右非对称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的上述储藏室侧,在左端附近具备左突起部,在右端附近具备右突起部,从上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到达上述左突起部和上述右突起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储藏室在左右具备第一门和第二门,上述第一门配设于上述区域(A)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储藏室的侧方隔着绝热分隔壁具备第二储藏室,上述绝热分隔壁配设于上述区域(B)侧。
CN201310345118.3A 2012-08-27 2013-08-09 冰箱 Active CN103629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6050A JP6165427B2 (ja) 2012-08-27 2012-08-27 冷蔵庫
JP2012-186050 2012-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9878A true CN103629878A (zh) 2014-03-12
CN103629878B CN103629878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21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5118.3A Active CN103629878B (zh) 2012-08-27 2013-08-09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65427B2 (zh)
KR (1) KR101581884B1 (zh)
CN (1) CN1036298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6490A (zh) * 2014-10-09 2015-01-2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冰箱
CN107166842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7918B2 (ja) * 2015-08-07 2019-08-28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129924B2 (ja) * 2019-01-25 2022-09-02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248A (zh) * 1997-08-28 1999-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垂直分配叶片的冰箱
JP2001221554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harp Corp 冷蔵庫
CN1252436C (zh) * 2002-08-14 2006-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冰箱的集中冷却的装置和方法
CN1316214C (zh) * 2004-01-28 2007-05-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冰箱的冷气通道结构
JP2009063245A (ja) * 2007-09-07 2009-03-2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370A (ja) * 1990-06-27 1992-0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H04177074A (ja) * 1990-11-13 1992-06-24 Hitachi Ltd 冷蔵庫
US5495726A (en) * 1993-09-24 1996-03-05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Mechanism for cooling a fresh food compartment of a refrigerator
JPH0979728A (ja) * 1995-09-14 1997-03-28 Toshiba Corp 冷蔵庫
MY117324A (en) * 1997-06-30 2004-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having cool air dispersing blades.
CN1177188C (zh) * 2001-08-31 2004-11-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中的冷却空气循环装置
KR100459459B1 (ko) * 2002-08-20 2004-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냉장실 균일온도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MXPA05010342A (es) * 2003-03-28 200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dor.
JP2005133965A (ja) * 2003-10-28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6189179A (ja) * 2005-01-04 2006-07-20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
JP4945365B2 (ja) * 2007-08-02 2012-06-0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248A (zh) * 1997-08-28 1999-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垂直分配叶片的冰箱
JP2001221554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harp Corp 冷蔵庫
CN1252436C (zh) * 2002-08-14 2006-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冰箱的集中冷却的装置和方法
CN1316214C (zh) * 2004-01-28 2007-05-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冰箱的冷气通道结构
JP2009063245A (ja) * 2007-09-07 2009-03-2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6490A (zh) * 2014-10-09 2015-01-2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冰箱
CN104296490B (zh) * 2014-10-09 2017-01-1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冰箱
CN107166842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27871A (ko) 2014-03-07
CN103629878B (zh) 2016-04-27
JP6165427B2 (ja) 2017-07-19
JP2014043981A (ja) 2014-03-13
KR101581884B1 (ko) 2015-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264B (zh) 冷藏库
CN103629880B (zh) 冰箱
KR101303429B1 (ko) 냉장고 및 냉동고
CN102803876B (zh) 冰箱
CN102022888A (zh) 挡板装置及具备挡板装置的冰箱
US20120023997A1 (en) Refrigerator
CN102778097B (zh) 冰箱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JP4848332B2 (ja) 冷蔵庫
CN104641190A (zh) 冷藏库
CN103629878B (zh) 冰箱
TWI716636B (zh) 冰箱
CN103975207A (zh) 冷藏库
CN102818417B (zh) 冰箱
CN103827607B (zh) 冷藏库
CN204594020U (zh) 冰箱
CN102959350B (zh) 冷藏库
KR101445203B1 (ko) 냉장고
CN103477168A (zh) 冷藏库
JP2011038714A (ja) 冷蔵庫
CN214701406U (zh) 冰箱
JPH09138050A (ja) 冷蔵庫
JP2008095986A (ja) 冷蔵庫
KR100597292B1 (ko) 냉장고
JP6145639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