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5488A - 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 Google Patents

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488A
CN103625488A CN201310478349.1A CN201310478349A CN103625488A CN 103625488 A CN103625488 A CN 103625488A CN 201310478349 A CN201310478349 A CN 201310478349A CN 103625488 A CN103625488 A CN 103625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s
vehicle
tunnel
articulated
gap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83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5488B (zh
Inventor
V·云克
M·马拉提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ebne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uebn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ebn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uebn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625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5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中,所述过桥(1)包括一个踏板(6)和两个底板(4,5),其中,每个底板在一个车辆的端侧的区域内与该车辆保持连接,其中,踏板(6)支撑在底板(4,5)上,其中,为了沿通过方向使踏板相对于底板(4,5)定心,在过桥(1)的下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一方面与踏板(6)连接且另一方面与相应的车辆(2,3)连接,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与相应车辆(2,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53)或第二连接装置(63),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53,63)被设计成,使得可以从折棚底部的区域中取出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

Description

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两个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其中,所述过桥包括一个踏板和两个底板,其中,每个底板在一个车辆端侧区域内与该车辆处于连接,其中,踏板支撑在底板上,其中,为了沿通过方向使踏板相对于底板定心,在过桥的下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一方面与踏板连接且另一方面与相应的车辆连接。 
背景技术
开头所述类型的过桥已经广为人知。其中尤其是应用于通过中间缓冲联接装置短联接的车辆之中的节段式过桥为人们所熟悉。所述节段式过桥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应用于通过中间缓冲联接装置短联接的车辆之中,即,当在驶过弯道时在这些车辆中出现相对较高的横向偏移的时候。如EP0331121A2中所述,在驶过弯道时,节段式过桥原则上能够满足横向偏移方面的要求。例如,从EP0669243B1、EP0958981B1和EP0722873B1中可以了解节段式过桥的其它实施形式。 
除此之外,还已知这样的过桥结构,其基本上由一个所谓的踏板组成,该踏板在侧面分别支撑在一个底板上,其中,这两个底板分别铰接在各一个车辆上。为了阻止踏板从底板抬起,在踏板下面设置有从下方接合底板的装置。之前所述类型的过桥例如从EP2157006A1或也从EP1564101B1已知。这种类型的过桥目前使用在拥有转向架例如所谓的雅各布斯转向架/关节式转向架的车辆上面。在一种多节车辆中,如果各车辆部分支撑在这 样的雅各布斯转向架上,在驶过弯道时基本上不会出现横向偏移。 
在这一方面,从US6,443,070B1已知一种位于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过桥,在所述过桥中设置有一个踏板,所述踏板支撑在两个底板上,其中,每个底板安置在一个车辆部分上。为了在驶过弯道时控制踏板相对于底板的相对运动,在过桥的下面,在过桥中心纵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各一个剪式架。所述剪式架一方面在底板区域内与相应的车辆部分连接,另一方面居中地与踏板连接。各剪式架与踏板的连接显然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浮动支承件实现。因此,这种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例如通过中间缓冲联接装置短联接的车辆中,即,在驶过弯道时在踏板与底板之间出现相对较高的横向偏移的车辆中。 
从EP2457796A1中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过桥,其中,所述过桥包括一个踏板和两个底板。铰接连接结构在这里尤其是设计成中间缓冲联接装置。每个底板在一个车辆的端侧区域内与该车辆处于连接。一个踏板位于安置在车辆上的两个底板之间,该踏板支撑在底板上。为了在行驶过程中沿通过方向使踏板相对于底板定心,在过桥的下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一方面与踏板连接,另一方面与相应的车辆连接,从而使支撑在两个底板上的踏板始终居中地定心在两个车辆之间。 
除了过桥之外,过渡部还包括折棚。所述折棚可以是呈隧道形环绕地在铰接连接结构与过桥之间形成,但是,所述折棚也可以包围铰接连接结构、尤其是中间缓冲联接装置。如上所述地由踏板和两个底板形成的过桥下面的空间不能通过过桥密封地封闭。尤其是在冬季,在折棚的底部区域内会积聚脏物、盐、碎石和类似的东西。此外,在折棚的底部上经常也会积存有水或在冬季甚至有冰。 
因此,要求定期清洁折棚底部,以便能够总体上维护折棚的使用寿命以及能够为维修目的而接近联接装置。 
从之前所述的EP2457796A1中已知,可以取下踏板,以便在取下踏板和向上摆动底板之后可以从内部清洁折棚底部。但是,两个与车辆的纵 轴线平行伸展的定心元件位于踏板或/和两个底板的下面,所述定心元件在之前所述的EP2457796的情形中构造成双剪结构。所述双剪结构使得不能方便地接近折棚底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开头所述类型的、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过桥中实现,能够毫无限制地清洁折棚的底部并且必要时也能够接近联接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按照本发明,在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与相应的车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或第二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被设计成,使得可以从折棚底部的区域中取出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如果在车辆中心纵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各一个这样的定心元件, 
其中,所述定心元件尤其是形成为剪式架并且在这里尤其是形成为双剪结构,则可以从折棚底部的区域中一并取出两个定心元件。 
本发明的优选的特征和结构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按照一种第一实施形式,过桥在两端通过一可拆松的连接装置与相应的车辆处于连接,或换句话说,在过桥与车厢之间设置有一可拆松的连接结构。其结果是,可以从折棚底部的区域中取出底板连同踏板和定心元件。 
按照本发明,更加容易操作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突出之处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摆动铰接件,所述摆动铰接件与其中一个车辆连接,而另一个连接装置即第二连接装置与另一个车辆形成可拆松的连接(结构)。从中明显得出,当从对应的车辆拆松第二联接装置时,可以使过桥整个向上、即朝向折棚顶部的方向摆动。这时,过桥几乎垂直或相对于车辆倾斜,从而可以从另一侧、即从另一个车辆那里从内部接触折棚底部。 
具体而言,在这方面规定,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的第一端部。在这里优选,第一支架在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的水平位置中支撑在一设置在车辆上的第一横梁上,其中,所述横梁可以通过摆动铰接件与车辆连接。就 是说,所述连接装置既包括支架又包括横梁,但其中横梁为支架形成支撑部。在这里,底板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摆动铰接件上。第一摆动铰接件本身位于车辆上——尤其是在车辆的车厢的端侧区域内。 
为了使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与车辆形成可拆松的连接,第二底板具有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的至少一第二端部。第二支架通过第二摆动铰接件与第二底板连接,其中,第二摆动铰接件此外还具有一通到车辆底部的搭接板。第二支架支撑在一设置在相应的第二车辆上的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第二车辆的端侧上。为了阻止在行驶过程中过桥的该可拆松的、可向上摆动的端部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支架通过一锁止装置与第二车辆可拆松地连接。所述锁止装置具有一指销/指状件,所述指销可以从一设置在支架上的孔中脱出。 
具体而言,在这方面规定,在支架的相应的侧向端部上设置有一壁部,所述壁部具有一用于指销的对应的孔。指销本身支撑在一托架内,其中,该托架固定在车辆的端侧上。指销的轴向移动性能由下述方式实施,例如通过一可转动的四方体使一杠杆摆动,其中,指销的一个端部与杠杆铰接。在此优选,指销处在一弹簧的载荷之下,从而在行驶过程中,即,在过桥的使用位置中,指销通过弹簧保持压入在孔内。优选在过桥的两侧、即关于支架在过桥的每一侧上,设置所述类型的锁止装置,从而为取出踏板以及定心元件必须拆松位于过桥的每一侧上的锁止装置。 
无论是在过桥的在其上设置有一可以从相应的车辆拆松的连接结构的端部处,还是在过桥的在其上过桥以可向上摆动的方式被支撑的端部处,底板分别通过一摆动铰接件保持,其中,所述摆动铰接件也可以形成用于使过桥向上摆动的摆动铰接件。其结果是,可以向上摆动底板。优选,踏板与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以可拆松的方式连接,从而在取下踏板之后能够向上摆动动底板并且尽管由于定心元件而受限制,但仍然能够接触折棚的底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作为两个车辆部分之间的过渡部的一部分的过桥的俯视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所示过桥的仰视图; 
图3示出踏板与剪式架的连接结构; 
图3a示出按照图3中的IIIa-IIIa线的剖面图,其中,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踏板; 
图3b示出图3中的联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4示出按照图3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示出用于连接剪式架与车辆部分的球形支承件; 
图6示出用于可摆动地连接过桥与车辆的第一连接装置; 
图7示出用于可拆松地与车辆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 
图8示出可拆松的第二连接装置的锁止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所示,过桥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表示。过桥1连接两个车辆2、3,其中,过桥包括两个底板4、5,用6标记的踏板支撑在所述底板上。过桥被示意性地设置在两个车辆之间的折棚1a所包围。折棚1a连同过桥1形成过渡部。为了简明起见,在这里省略了用于连接两个车辆的铰接装置。底板4通过一个合页(Scharnier)形式的摆动铰接件4a与车辆2的车厢的底部2a连接。底板5同样显示有一个合页形式的、利用搭接板7与车辆3的车厢的底部3a保持连接的摆动铰接件5a。也就是说,搭接板形成通往车辆3的车厢底部3a的过渡部。这意味着,踏板抬起之后底板4、5可以向上摆动。 
现在,在图2中对过桥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尤其可以识别出,在车辆2、3之间,在中心纵轴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剪式架(Scherengestell)10作为踏板6的定心元件。剪式架10作为双剪结构(Doppelschere)包括剪刀臂13、14、15,其中,在两个剪刀臂13、14 的交叉点12中通过联接装置20在剪式架10与踏板6之间形成连接。如已经说过的,两个剪式架10中的每一个都在相应的交叉点12的区域内通过联接装置20与踏板6连接。 
联接装置20的详情见图3以及图3a、3b。以下首先介绍作为可拆松的支承件(浮动支承件)的、踏板与剪式架的连接(结构)。踏板6在其底侧上具有一支撑板6a,其中,在支撑板6a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板条23、24。导向板条23、24分别具有一长孔23a、24a,其中,如在图3a中所示,在两个导向板条23、24之间设置有一滑块22,所述滑块有两个导向销25,借助所述在两侧突出于滑块并且在长孔23a、24a中被引导的导向销25,滑块22可以沿箭头26方向移动,这意味着,踏板与剪式架的连接结构被设计成浮动支承件。支撑板6a、导向板条23、24以及滑块22形成承载件21。 
设置在另一个相对的剪式架上的联接装置可以设计成固定支承件,这意味着,滑块22沿双箭头26方向的可移动性被禁止。 
滑块22作为承载件21的一部分在该滑块的底侧上具有制动元件27。与滑块22固定连接的制动元件27在其周部上具有一环绕的槽27a。槽27a是制动装置28的一部分,所述制动装置包括一制动齿29、一弹簧30和一拉绳31。制动装置支撑在与剪式架处于连接的顶部栓33内。用29标记的制动齿与环绕的槽27a接合,如图3所示。制动齿29处于弹簧30的载荷之下,其中,制动齿29此外还与拉绳31连接,该拉绳穿过位于踏板6的侧面边缘区域内的对应的孔6b(图2)被向上引导,以便可以抵抗弹簧30的力使制动齿29从环绕的槽27a中脱出。制动齿29支撑在一与剪式架固定连接的套管29a内。也就是说,剪式架10运动时会带动剪刀臂13、14运动,然后制动齿29也相对于制动元件27在环绕的槽27a内转动。但是,在起始位置,即,当车辆处于一条线上时,制动齿29会在其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纵向取向上延伸,也就是说,拉绳31以与制动齿不具角度的方式接合在制动齿上。 
剪式架10在铰接在球形支承件11上时(图5)示出各两个彼此成角 度的剪刀臂15。在所述剪刀臂的每一个上均设置有一弹性元件40作为支撑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端部具有一头部41,其中,由塑料制成的头部41弹簧弹性地压抵在对应的底板4、5上。如果底板4、5因此而处于弹性元件40的载荷之下,由于它们是通过合页4a、5a与车辆部分连接的,则由此底板4、5可以保持压抵在踏板上。其后果是,由于踏板本身弹性易屈的设计(例如,通过使用PU材料),可以阻止在底板与踏板之间形成台阶。从中明显地显示出,在车辆发生极端的侧倾运动、俯仰运动和转弯运动(必要时也伴随着车辆的横向偏移)时,由于底板在踏板上的压力,踏板在安装状态下会向上发生变形并借此在竖直方向上预张紧。所述支撑元件也可以是一例如由塑料制成的支座。 
从图4中同样可以识别出剪式架10在车辆2、3上的连接(结构), 
其中,图5显示的是图4中的细节V的放大图。图5中所示的球形支承件11包括一具有球面形凸缘11b的支承栓11a,一同样是球面形的、与剪刀臂14、15相连接的鞍座11c置于所述凸缘上。这种类型的球形支承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很成熟,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 
从图6中可以详细地了解到过桥1通过第一连接装置53在车辆2的车厢上的连接(结构)。在这里设置有合页或带铰链形式的摆动铰接件4a,所述摆动铰接件在车辆2的车厢的底部2a的区域内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辆2上。在过桥侧,摆动铰接件4a以可摆动的方式接纳底板4。第一横梁50的走向与底板4差不多呈直角。在这里横梁直接布置在车厢上。它还可以额外地固定在摆动铰接件4a上。所述第一横梁50的横截面呈“L”形地设计成直角。在过桥1的方向,径直在摆动铰接件4a紧前方,在底板上设置有一个同样是直角的、呈“L”形的第一支架51,所述支架差不多与同样是直角的横梁50平行。第一支架51用于接纳球形支承件11。相对于横梁50,第一支架51无论是在侧面还是向下都通过塑料缓冲器55支撑,如图6所示。 
现在观察图7,关于第二连接装置63可得到以下特征:车辆3的车厢接纳第二横梁60。第二横梁60的横截面像第一横梁一样基本上设计成直 角(“L”形)。第二横梁60固定在车辆3的端壁上,如图7所示。此外,设置有一摆动铰接件5a,其中,所述摆动铰接件5a在过桥侧接纳底板5。在对置的(两个)端部上与底板5齐平延伸地,所谓的搭接板7位于摆动铰接件5a上。搭接板7支撑在车辆3的车厢的底部3a上。与底板5呈直角地,所述铰接件此外还具有同样在横截面中呈直角的、“L”形的第二支架61,其中,所述支架61接收剪式架10的球形支承件11。支架61也无论是在侧面还是向下都通过塑料缓冲器65支撑。 
可以识别出,第二支架支撑在第二横梁60的水平臂上。也就是说,当车辆行驶时,尤其是在路段不平时,过桥能够意外抬起。就是说,搭接板或整个过桥在第二横梁的区域内竖直向上摆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设置有一锁止装置70(图8)。所述锁止装置70包括一指销71,所述指销通过一杠杆72与一可转动的四边体73连接,其中,杠杆铰接式地安装在指销71上。通过成角度的杠杆72,当按顺时针方向摆动时,通过转动四边体73可以使指销71从孔67中脱出,其中,孔67位于第二支架的水平臂上的一竖直的壁部68内。所述壁部68布置在所述支架的端部上, 
以便锁止装置70能够通过用于接纳四边体73的托架69固定在车辆3的车厢的端侧上。指销71处于弹簧71a的载荷之下,所述弹簧的作用是,使指销始终位于孔67内。 
完全可以在过桥的两端设置按照图7和图8的第二连接装置63,以便在锁止装置70的指销71松脱后能够取走整个过桥(连同定心元件、即剪式架和底板在内)。同样,也可以考虑在过桥的两侧设置锁止装置。 
但是,如果是以图6以及图7和8中所示的形式连接过桥,则只能在过桥的第一端松开锁止装置70的指销71,以便然后使整个的过桥(包括搭接板7在内)朝向折棚顶部的方向摆动,并且借此能够自由地接近折棚底部,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定心元件——即在本例中是两个剪式架——一同向上摆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过桥 
1a  折棚 
2   车辆 
2a  车辆2的底部 
3   车辆 
3a  车辆3的底部 
4   底板 
4a  摆动铰接件(合页) 
5   底板 
5a  摆动铰接件(合页) 
6   踏板 
6a  支撑板 
6b  踏板内的孔 
7   搭接板 
8   中心纵轴线 
10  剪式架(定心元件) 
11  球形支承件 
11a 栓 
11b 球面形凸缘 
11c 球面形鞍座 
12  交叉点 
13  剪刀臂 
14  剪刀臂 
15  剪刀臂 
20  联接装置 
21  承载件 
22  滑块 
23  导向板条 
23a 长孔 
24  导向板条 
24a 长孔 
25  导向销 
26  双箭头 
27  制动元件 
27a 制动元件中的环绕的槽 
28  制动装置 
29  制动齿 
29a 制动齿套管 
30  制动齿的弹簧 
31  拉绳 
33  顶部栓 
40  支撑元件(弹性元件) 
41  弹性元件的头部 
50  第一横梁 
51  第一支架 
53  第一连接装置(可摆动) 
55  塑料缓冲器 
60  第二横梁 
61  第二支架 
63  第二连接装置(可拆松) 
65  塑料缓冲器 
67  壁部内的孔 
68  第二支架上的壁部 
69  托架 
70  锁止装置 
71  指销 
71a 弹簧 
72  杠杆 
73  四边体 。

Claims (15)

1.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过渡部的过桥(1),所述过渡部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其中,所述过桥(1)包括一个踏板(6)和两个底板(4,5),其中,每个底板在一个车辆的端侧的区域内与该车辆保持连接,其中,踏板(6)放置在底板(4,5)上,其中,为了使踏板相对于底板(4,5)沿通过方向定心,在过桥(1)的下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一方面与踏板(6)连接且另一方面与相应的车辆(2,3)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与相应车辆(2,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53)或第二连接装置(6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53)和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3)被设计成,使得能够从折棚底部的区域中取出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连接装置(53)包括一第一摆动铰接件(4a),其中,所述第一摆动铰接件与其中一个车辆(2)连接,其中,另一个第二连接装置(63)与另一个车辆(3)形成可拆松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过桥(1)在两端分别通过各一个可拆松的连接装置(63)与相应的车辆(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53)包括一设置在第一底板(4)上面的第一支架(51),所述第一支架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的第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51)在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10)的水平位置中支撑在一设置在车辆(2)上的第一横梁(50)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底板(4)以能摆动的方式安置在第一摆动铰接件(4a)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63)设置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与车辆(3)形成可拆松的连接,第二底板(5)具有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定心元件的一端部的第二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63)包括与第二横梁(60)以可拆松的方式连接的第二支架(6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61)通过第二摆动铰接件(5a)与第二底板(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摆动铰接件(5a)具有用于与车辆(3)的底部(3a)连接的搭接板(7)。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61)支撑在设置在第二车辆(3)上的第二横梁(6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61)通过一锁止装置(70)与第二车辆(3)以可拆松的方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锁止装置(70)具有一指销(71),所述指销能从一设置在支架(61)上的孔(67)中脱出。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在过桥(1)的中心纵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各一个定心元件(10)。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位于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2,3)之间的、包括一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1),其特征在于,定心元件(10)被设计成剪式架,尤其是被设计成双剪结构。
CN201310478349.1A 2012-08-22 2013-08-22 过渡部的过桥 Active CN103625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005984.5 2012-08-22
EP12005984.5A EP2700553B1 (de) 2012-08-22 2012-08-22 Übergang mit einer Brücke und einem tunnelförmig umlaufenden Balg zwischen zwei durch eine gelenkige Verbindung miteinander verbundener Fahrzeu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488A true CN103625488A (zh) 2014-03-12
CN103625488B CN103625488B (zh) 2017-02-22

Family

ID=4682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8349.1A Active CN103625488B (zh) 2012-08-22 2013-08-22 过渡部的过桥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00553B1 (zh)
CN (1) CN103625488B (zh)
ES (1) ES2524142T3 (zh)
PL (1) PL2700553T3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5845A (zh) * 2016-12-30 2017-07-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折棚主体、折棚总成和列车贯通道
CN110194191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面板伸缩装置
CN110194190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面板伸缩装置
CN112203919A (zh) * 2018-06-05 2021-01-08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的转向架的旋转接头
WO2021169617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US11479272B2 (en) * 2019-08-02 2022-10-25 Dellner Couplers Ab Gangway for connecting a first car of a multi-car vehicle to a second ca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0998B1 (ko) * 2016-12-09 2018-10-25 송한나 철도차량의 객차간 통로 바닥 연결 장치
CN108275166B (zh) * 2018-03-19 2023-07-04 欧特美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锁闭结构的渡板装置
GB2598541B (en) * 2020-07-16 2022-12-07 Bombardier Transp Gmbh Rail vehicle provided with an end wall, a doorway and footplate catche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66430C (de) * 1954-04-21 1957-08-14 Waggonfabrik Jos Rathgeber A G UEbergangsbruecke fuer gekoppelte Fahrzeuge, insbesondere Eisenbahnwaggons
CN1114105A (zh) * 1993-09-03 1995-12-27 西格瑞士工业公司 连接在两节车厢之间的通道装置
EP1103441A1 (fr) * 1999-11-26 2001-05-30 Faiveley Transport Plancher de circulation entre deux véhicules
CN1443120A (zh) * 2000-06-07 2003-09-17 吉多·屈贝尔有限公司 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及其用途
JP2007022213A (ja) * 2005-07-13 2007-02-01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の渡り板装置
EP2457796A1 (de) * 2010-11-26 2012-05-30 Hübner GmbH Brücke eines Übergangs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06702A1 (de) 1988-03-02 1989-09-14 Huebner Gummi & Kunststoff Gliederbruecke als teil eines trennbaren wagenueberganges
EP0669243B1 (de) 1994-02-25 1997-08-06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Diagonal bewegliche Gliederbrücke als Teil eines Übergangs zwischen zwei Fahrzeugen
DE29500795U1 (de) 1995-01-19 1995-03-16 Huebner Gummi & Kunststoff Obergangsbrücke
DE59805506D1 (de) 1998-05-16 2002-10-17 Huebner Gummi & Kunststoff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 Fahrzeuge bzw. Fahrzeugteile, insbesondere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 Triebwagen, mit einem Übergang.
ATE358040T1 (de) 2004-02-10 2007-04-15 Huebner Gmbh Brücke eines übergangs mit einem balg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r fahrzeugteile, z.b. eines strassenbahnzuges
PL2157006T3 (pl) 2008-08-22 2011-06-30 Huebner Gmbh Pomost umieszczony w przejściu między dwoma połączonymi przegubowo pojazdami, przykładowo tramwajami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66430C (de) * 1954-04-21 1957-08-14 Waggonfabrik Jos Rathgeber A G UEbergangsbruecke fuer gekoppelte Fahrzeuge, insbesondere Eisenbahnwaggons
CN1114105A (zh) * 1993-09-03 1995-12-27 西格瑞士工业公司 连接在两节车厢之间的通道装置
EP1103441A1 (fr) * 1999-11-26 2001-05-30 Faiveley Transport Plancher de circulation entre deux véhicules
CN1443120A (zh) * 2000-06-07 2003-09-17 吉多·屈贝尔有限公司 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及其用途
JP2007022213A (ja) * 2005-07-13 2007-02-01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の渡り板装置
EP2457796A1 (de) * 2010-11-26 2012-05-30 Hübner GmbH Brücke eines Übergangs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5845A (zh) * 2016-12-30 2017-07-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折棚主体、折棚总成和列车贯通道
US11370464B2 (en) 2016-12-30 2022-06-28 Byd Company Limited Folding canopy main body, folding canopy assembly and train ihrough passage
CN110194191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面板伸缩装置
CN110194190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面板伸缩装置
CN110194191B (zh) * 2018-02-27 2021-12-21 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面板伸缩装置
CN112203919A (zh) * 2018-06-05 2021-01-08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的转向架的旋转接头
CN112203919B (zh) * 2018-06-05 2024-01-09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的转向架的旋转接头
US11479272B2 (en) * 2019-08-02 2022-10-25 Dellner Couplers Ab Gangway for connecting a first car of a multi-car vehicle to a second car
WO2021169617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2700553T3 (pl) 2015-02-27
CN103625488B (zh) 2017-02-22
EP2700553A1 (de) 2014-02-26
EP2700553B1 (de) 2014-10-15
ES2524142T3 (es)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5488A (zh) 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CN101765476B (zh) 工件传送装置
CN100360391C (zh) 电梯
US9102502B2 (en) Double-deck elevator
CN101905698A (zh) 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之间的带有铰接过桥的过渡部
CN103171572B (zh) 铰接式车辆的两个相互铰接的车辆之间的过渡部
WO2013087206A1 (en) Gangway floor for a gangway between a first car of a multi-car vehicle and a second car of said vehicle
WO2012127269A1 (en) Toe guard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CN101565051A (zh) 中心横梁连接式铰接构架
US9580085B2 (en) Passenger table
CN101973285B (zh) 轨道运行车辆的防爬装置、轨道起重机
CN102947211A (zh) 升降机舱以及用于操作带有一个升降机舱的升降机系统的方法
CN100368215C (zh) 两个相互铰接的车辆之间的带有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CN100491183C (zh) 铰接的车辆部分如有轨电车车厢之间带折棚的过渡部过桥
CN102463862A (zh) 形成彼此铰接的两车辆间的侧壁或过渡部折棚的布置结构
CA2848797C (en)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ogie, and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bogie
KR20010043151A (ko) 철도 차축 측면 편차를 위한 철로를 따른 두 방향 안내장치
CN101654110B (zh) 铰接的车辆部分如轨道车辆之间带折棚的过渡部过桥
CN108001704B (zh) 用于在飞机登机桥的舱室与飞机之间形成接口的联接模块
CN101638098A (zh) 一种两车辆或车厢间连接处内侧的两片式侧护板
EA015593B1 (ru) Тележка с составной рамой и узлом привода
CN104163247A (zh) 带有用于接纳遮篷的龙门架的飞机乘客舷梯或登机桥
CN205417642U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US11970219B2 (en) Trim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2408067A (zh) 操纵室支承机构及汽车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