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141B -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141B
CN103620141B CN201280031837.1A CN201280031837A CN103620141B CN 103620141 B CN103620141 B CN 103620141B CN 201280031837 A CN201280031837 A CN 201280031837A CN 103620141 B CN103620141 B CN 103620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body
connecting rod
buffe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1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141A (zh
Inventor
大嶋一吉
新村健
小笠原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gatsune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tsune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8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suspensions comprising two spigots placed at opposite edges of the wing, especially at the top and the bottom, e.g. trunnions
    • E05D7/082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suspensions comprising two spigots placed at opposite edges of the wing, especially at the top and the bottom, e.g. trunnions the pivot axis of the wing being situated at a considerable distance from the edges of the wing, e.g. for balanced wings
    • E05D7/086Braking device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14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fluid brakes of the rotary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06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for hinges having a cup-shaped fixing part, e.g. for attachment to cabinets or furni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E05D3/14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hinge parts having a cup-shaped fixing part, e.g. for attachment to cabinets or furni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2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furnitures, e.g. cabi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inge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具有呈筒状的缓冲器主体81、可旋转地插入该缓冲器主体81的转子82的旋转缓冲器8的转子82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内侧连杆4,使之能与内侧连杆4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缓冲器主体81的外周面设置构成齿轮之一部分的2个齿81c、81d。使与外侧连杆5一体旋转的齿轮件93的齿93a同该齿81c、81d啮合。据此,使缓冲器主体81沿与转子82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旋转缓冲器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这种合叶装置一般具有被安装于框体的框体侧安装件和被安装于门窗扇的门窗扇侧安装件。第1和第2连杆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联接于框体侧安装件,第1和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联接于门窗扇侧安装件。据此,门窗扇侧安装件就被联接于框体侧安装件且可于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旋转,于是门窗扇介于合叶装置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框体。
在门窗扇侧安装件与第1连杆之间设置有受扭螺旋弹簧。当门窗扇处于闭位置和从该闭位置朝开位置侧离开给定角度的中间位置之间时,受扭螺旋弹簧给第1连杆附加旋转力,使门窗扇旋转到闭位置并维持于闭位置。
还有,合叶装置设置有旋转缓冲器。旋转缓冲器具备形成有収容部的缓冲器主体、和可旋转地被插入该缓冲器主体的収容部的转子。缓冲器主体被固定于框体侧安装件。另一方面,转子介于齿轮机构联接于第1连杆,当被固定于门窗扇的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时,转子也随之旋转。
在缓冲器主体与转子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当门窗扇朝闭方向旋转时,该缓冲机构将转子的旋转抑制为低速。故能防止门窗扇高速冲撞于框体。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62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的合叶装置需要大的缓冲效果。为满足这样的需求,作为对策之一可以考虑使用大型旋转缓冲器。然而,若使用大型旋转缓冲器,则会出现合叶装置也相应地大型化这样的问题。为此,出现开发不用大型旋转缓冲器却能获得大缓冲效果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的需求。
解决方案
本发明就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而构思的一种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具备框体侧安装件、其一端部可旋转地联接于该框体侧安装件的第1和第2连杆、可旋转地联接于该第1和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的门窗扇侧安装件、和将上述第1连杆的旋转抑制为低速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缓冲器具有带収容部的缓冲器主体和可旋转地插入于该缓冲器主体的収容部的转子;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两者中某一方介于第1旋转传递机构联接于上述第1连杆,可随上述第1连杆旋转而旋转;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两者中另一方则介于第2旋转传递机构联接于上述第2连杆,可随上述第2连杆旋转而旋转;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相互间被朝相反方向旋转。
此时优选:上述旋转缓冲器被配置成使上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上述第1连杆的一端部相对于上述框体侧安装件的旋转轴线一致,上述第1旋转传递机构是将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两者中上述一方卡止于上述第1连杆而使之同上述第1连杆的一端部一体旋转的卡止机构。
优选:上述第2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偏离其旋转轴线而设置于上述第2连杆的一端部的轴部、和偏离于上述转子的旋转轴线而设置于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两者中上述另一方的导向槽,上述轴部可移动且可旋转地插入于上述导向槽,使得上述另一方可随上述第2连杆旋转而旋转。
另外,上述第2旋转传递机构也可以是具有同上述第2连杆的一端部一起旋转的齿轮件、和设置于上述缓冲器主体和上述转子两者中上述另一方的外周面而同上述齿轮件啮合的外齿轮部。
优选:仅当上述门窗扇侧安装件处于从上述闭位置朝向上述开位置侧的给定角度范围内时,上述齿轮件和上述外齿轮部才啮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当第1和第2连杆随门窗扇侧旋转部材旋转而旋转时,缓冲器主体和转子相互间朝相反方向旋转。其结果,相对于门窗扇侧旋转部材旋转速度的缓冲器主体与转子之间的旋转速度变快。只要缓冲器主体与转子之间的旋转速度变快,就能相应地增大旋转缓冲器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X箭头方向的視图。
图3是图1的Y箭头方向的視图。
图4是图1的Z箭头方向的視图。
图5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基部和框体侧安装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框体侧安装件、门窗扇侧安装件和其间所设置的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沿图1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8一样的图。
图10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8一样的图。
图11是沿图1中B-B线的局部省略剖视图。
图12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中间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11一样的剖视图。
图13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11一样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中C-C线的局部省略剖视图。
图15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中间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14一样的剖视图。
图16是以使门窗扇侧安装件旋转到了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和图14一样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要部放大图。
图19是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旋转缓冲器的侧视图。
图20是该旋转缓冲器的右视图。
图21是该旋转缓冲器的立体图。
图22是以转子正在作闭旋转时的状态表示该旋转缓冲器的沿图19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3是以转子正在作开旋转时的状态表示该旋转缓冲器的和图22一样的剖视图。
图24是以缓冲器主体处于第1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的沿图22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5是以缓冲器主体处于第1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的沿图23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6是以缓冲器主体处于第2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的沿图22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7是以缓冲器主体处于第1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的沿图22中Y-Y线的剖视图。
图28是以缓冲器主体处于第2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的沿图22中Y-Y线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30是以门窗扇侧安装件处于闭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和图8一样的剖视图。
图31是以门窗扇侧安装件处于给定第1中间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和图8一样的剖视图。
图32是以门窗扇侧安装件处于给定第2中间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和图8一样的剖视图。
图33是以门窗扇侧安装件处于开位置时的状态来表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和图8一样的剖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所采用的受扭弹簧的另外一例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从不同于图35的方向观察该第3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要部的和图18一样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外侧连杆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40是从不同于图39的方向观察该第4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图29给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1如图1~图8所示,主要结构要素包括:基部2、合叶主体(框体侧安装件)3、内侧连杆(第1连杆)4、外侧连杆(第2连杆)5、杯件(门窗扇侧安装件)6、受扭螺旋弹簧7和旋转缓冲器8。
基部2是为了把合叶主体3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前面开口的框体(省略图示)的侧壁部内面之物,具有基片21和活动片22。基片21安装于框体左侧壁部内面的前端部,即开口部侧的端部。基片21也可安装于框体右侧壁部内面的前端部。另外,以下为便于描述,用框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来描述合叶装置1的结构。框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如图6和图7所示。当然,合叶装置1并非为这种前后左右和上下所限定。
活动片22被安装成可相对基片2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作位置调节。于是,当使调节轴23旋转时活动片22可被在前后方向作位置调节,而当使调节轴24旋转时则活动片22可被在上下方向作位置调节。另外,当使调节螺栓25旋转时活动片22的前端部可被在左右方向作位置调节。
在活动片2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凹部22a。卡合凹部22a朝向前方开放。在活动片22的后端部固定有卡合轴22b,其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
合叶主体3如图6~图8所示,具有一对侧板部31、32和联接板部33。一对侧板部31、32配置成将各自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面对。联接板部33被一体设置于一对侧板部31、32的长边部的右侧部(图6中上侧的侧部)。据此,合叶主体3形成为截面呈“コ”形。合叶主体3配置为将其开放部朝向基部2侧。
活动片22插入合叶主体3的内部。如图7和图8所示,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卡合轴34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的前端部。该卡合轴34卡脱自由地插入于活动片22的卡合凹部22a。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支撑轴35的两端部被固定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的后端部。卡合件36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轴35。该卡合件36被螺旋弹簧37附加朝图8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在卡合件36形成有卡合凹部36a,活动片22的后端部所设置的卡合轴22b卡脱自由地插入于该卡合凹部36a。通过卡合轴34卡脱自由地插入于卡合凹部22a,同时卡合轴22b卡脱自由地插入于卡合件36的卡合凹部36a,合叶主体3就被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基部2,进而被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框体。合叶主体3对框体的安装结构并非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采用公知的其它结构。另外,合叶主体3也可直接固定于框体。这譬如可这样做:在侧板部31、32形成突出于上方或下方的垂直板部,把该垂直板部固定于框体的左或右侧壁部内面。
内侧和外侧连杆4、5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联接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的前端部。即,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枢轴J1、J2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于侧板部31、32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内侧连杆4由在上下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板部41、42、和将这一对侧板部41、42的长边部相互间联接起来的联接板部43构成。侧板部41、42的一端部插入于侧板部31、32之间,可以枢轴J1为中心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侧板部31、32。据此,内侧连杆4的一端部被可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合叶主体3的前端部。
外侧连杆5由在上下相面对的一对侧板部51、52、和将这一对侧板部51、52的长边部相互间联接起来的联接板部53构成。侧板部51、52的一端部插入于侧板部31、32之间,可以枢轴J2为中心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侧板部31、32。据此,外侧连杆5的一端部被可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合叶主体3的前端部。
杯件6固定于门窗扇(省略图示)的背面,即,门窗扇处于闭位置时同框体前面相面对的面。大致呈“U”形的联接件61被固定于杯件6。联接件61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轴部62、63。一对轴部62、63以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被配置。即,轴部62、63被配置成同枢轴J1、J2平行。
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的另一端部可以轴部62为中心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杯件6。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1、52的另一端部则可以轴部63为中心在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杯件6。据此,杯件6介于内侧和外侧连杆4、5被可于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合叶主体3,进而,门窗扇介于合叶装置1被可于水平方向旋转地联接于框体。
杯件6可之于合叶主体3在图10和图13所示闭位置与图8和图11所示开位置之间旋转。杯件6的闭位置如图10所示,由外侧连杆5的联接板部53与杯件6的底部6a抵靠所确定。但杯件6在合叶装置1被安装于框体的状态下不会达到闭位置。这是因为在外侧连杆5与杯件6相抵靠前门窗扇就与框体前面相抵靠的缘故。为此,以下将门窗扇与框体前面相抵靠时的杯件6和门窗扇的位置称作闭位置。杯件6的开位置由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与杯件6相抵靠所确定。
如图7和图8所示,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支撑轴J3的两端部被支撑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支撑轴J3被配置于比枢轴J1、J2略靠后方且在右侧。由截面为四边形的线材缠绕而构成的受扭螺旋弹簧(旋转力附加单元)7的螺旋部71套于支撑轴J3外。
在受扭螺旋弹簧7的螺旋部71的两端部设置有突出部72、73。突出部72、73是构成螺旋部71的线材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从螺旋部71朝径向外侧突出。
受扭螺旋弹簧7的一方的突出部(一端部)72如图11~图13所示,介于凸轮件91而与内侧连杆4一方的侧板部41相抵靠。凸轮件91呈平板状,被配置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与螺旋弹簧7的螺旋部71之间。支撑轴J3穿插过凸轮件91且可旋转。即,凸轮件91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支撑轴J3。在凸轮件91的与突出部72相面对的面配置有一对相互离开的突出部91c、91d。受扭螺旋弹簧7的突出部72插入这一对突出部91c、91d之间,且不可在螺旋部71的周方向移动。其结果,凸轮件91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以支撑轴J3为中心旋转的力。
在凸轮件91前端部中同侧板部41相面对的部位形成有凸轮面91a,而在同该凸轮面91a相面对的侧板部41则形成有凸轮面41a。凸轮面91a、41a因受扭螺旋弹簧7而相互间抵靠。故,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介于凸轮面91a、41a而作用于内侧连杆4。此时,作用于内侧连杆4的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在杯件6处于开位置时不起作用(旋转附加力为零),而当杯件6从开位置朝闭位置侧偏离时,则发挥作用,促使杯件6朝闭位置侧旋转。而且,对内侧连杆4的旋转附加力随杯件接近闭位置而增大。凸轮面91a、41a就是以使内侧连杆4受这样的旋转附加力作用的方式被形成的。当然,凸轮面91a、41a也可以按着作用于内侧连杆4的旋转附加力的作用形式不同于上述形式之方式形成。这样,使突出部72介于凸轮件91与内侧连杆4接触的场合,比起使突出部72直接与内侧连杆4接触的场合,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用于内侧连杆4的旋转附加力的作用形式的自由度。
如上述,除了杯件6处于开位置时,受扭螺旋弹簧7都给内侧连杆4附加以枢轴J1为中心朝图11~图1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进入给杯件6附加从开位置朝向闭位置的方向(以下称闭方向。)旋转的力。故,当使杯件6从开位置朝闭位置侧旋转若干角度譬如5~10°后,杯件6就被受扭螺旋弹簧7旋转到闭位置,并被维持于闭位置。另外,当杯件6处于开位置时,关于凸轮面91a、41a的接触部的法线(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对内侧连杆4的作用线)同枢轴J1的轴线正交。故,不会出现因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而使得内侧连杆4被附加旋转力。受扭螺旋弹簧7对内侧连杆4附加力的形式未必一定要这样。譬如也可以是这样的:仅当杯件6处于开位置与闭位置间的大致中央位置和闭位置之间时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才作用于内侧连杆4,而当杯件6处于中央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时则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不作用于内侧连杆4。另外还可以象公知合叶装置那样:当杯件6处于闭位置和给定中立位置(变异位置)之间时受扭螺旋弹簧7给内侧连杆4附加旋转力而使杯件6朝闭方向旋转,当杯件6处于中立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时受扭螺旋弹簧7给内侧连杆4附加旋转力而使杯件6在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的方向(以下称开方向。)旋转。
受扭螺旋弹簧7另一方的突出部(另一端部)73如图14~图16所示,直接与外侧连杆5相抵靠。据此,除了杯件6处于开位置时,受扭螺旋弹簧7都给外侧连杆5附加以枢轴J2为中心朝图14~图1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继而给杯件6附加朝闭方向旋转的力。当杯件6处于开位置时,关于突出部73和外侧连杆5的接触部的法线(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对外侧连杆5的作用线)同枢轴J2的轴线正交,故不会出现因受扭螺旋弹簧7的旋转附加力而使得外侧连杆5被附加旋转力。
在此,一方的突出部72介于凸轮件91附加给内侧连杆4的附加力大小与另一方的突出部73附加给外侧连杆5的附加力的大小相同。然而,作用于内侧连杆4的旋转附加力(转矩)的大小与作用于外侧连杆5的旋转附加力的大小,尽管有时因各连杆4、5的旋转位置而变成相等,但几乎在所有旋转位置都是不同的。于是,因作用于各连杆4、5的旋转附加力而使得杯件6被附加旋转力。故,为了相应于其旋转位置来将作用于杯件6的旋转附加力调节到所期望的大小,就必须适宜地调整作用于各连杆4、5的旋转附加力。然而,当各突出部72、73都形成为直线形时,就难以适宜地调整作用于各连杆4、5的旋转附加力而将作用于杯件6的旋转附加力调节到所期望的大小。这一点,在本合叶装置1中,因为是介于凸轮件91使突出部72与内侧连杆4接触的,所以通过参考作用于外侧连杆5的旋转附加力来设计凸轮件91的凸轮面91a的形状,就能够做到相应于其旋转位置来将作用于杯件6的旋转附加力调节到所期望的大小。
另外,虽然受扭螺旋弹簧7的一方的突出部72是介于凸轮件91而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相抵靠,但是突出部72也可直接与侧板部41相抵靠。另外,突出部72也可直接或介于凸轮件而与联接板部43的邻接于侧板部41的地方相抵靠。关于另一方的突出部73,也可介于凸轮件与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2相抵靠。另外,突出部73也可与联接板部53的邻接于侧板部52的地方相抵靠。进一步,突出部73还可与合叶主体3的联接板部33相抵靠。
如图7和图11~图13所示,在凸轮件91同螺旋部71相面对的面形成有筒部91b。支撑轴J3穿插过该筒部91b且可旋转。筒部91b的外径设定得比螺旋部71的内径小一些,筒部91b可相对旋转地嵌入螺旋部71的一端部且保持若干间隙。其结果,螺旋部71的一端部被筒部91b稳定地支撑着,不妨碍受扭螺旋弹簧7随着扭曲而扩张或缩小口径。
如图7和图14~图16所示,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2与受扭螺旋弹簧7之间配置有隔垫92。支撑轴J3可旋转地贯通隔垫92。隔垫92与突出部73相面对的面配置形成有一对突出部92a、92a,两者相互离开。突出部73插入一对突出部92a、92a之间,不可沿螺旋部71周方向移动。故,隔垫92以受扭螺旋弹簧7的轴线为中心同突出部73一起旋转。另外,隔垫92与螺旋部71相面对的面形成有筒部92b。支撑轴J3可旋转地穿插过该筒部92b。筒部92b的外径比螺旋部71的内径稍小一些,筒部92b可相对旋转地嵌入螺旋部71的另一端部且保持若干间隙。其结果,螺旋部71的另一端部被筒部92b稳定地支撑着,不妨碍受扭螺旋弹簧7随着扭曲而扩张或缩小口径。
受扭螺旋弹簧7一方的突出部72对于内侧连杆4只在其一方的侧板部41接触,另一方的突出部73对于外侧连杆5只在其一方的侧板部52接触。即,内侧连杆4仅是其一方的侧板部41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力,而外侧连杆5仅是其另一方的侧板部52被附加力。故,内侧和外侧连杆4、5被维持于一定姿势。故,能防止门窗扇(杯件6)开闭旋转时内侧和外侧连杆4、5晃荡。
即,受扭螺旋弹簧7的突出部72、73分别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接触而只给内侧连杆4附加旋转力,或者是分别与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1、52接触而只给外侧连杆5附加旋转力,据此也能给杯件6附加旋转力。另外,也可如已知合叶装置(参见特开平6-323055号公报)那样,将两个受扭螺旋弹簧于其轴线方向一字排列配置,使两受扭螺旋弹簧的长度方向上相互离开的各一端部分别接触一方的连杆的两侧部,同时使两受扭螺旋弹簧的相邻接的各另一端部接触另一方的连杆的中央部,据此分别给各连杆附加旋转力。
然而,若采用这种已有的附加力形式的话,因为受扭螺旋弹簧对各连杆的附加力在各连杆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各连杆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均衡,所以各连杆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就会因对杯件的负荷作用状况而移动,移动量对应于由合叶主体的两侧板部与枢轴之间的尺寸误差产生的间隙、和由各连杆的两侧板部与枢轴之间的尺寸误差产生的间隙,导致各连杆摆动而晃荡。其结果,门窗扇开闭旋转时就可能产生噪音。
这一点,在本合叶装置1中,内侧连杆4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力的只是枢轴J1轴线方向上的一侧部即侧板部41,另一方的侧板部42不会被附加力。故,内侧连杆4被维持于一定姿势,不会摆动而晃荡。同样,外侧连杆5也是只有枢轴J2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即侧板部52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力,侧板部51不被附加力。故外侧连杆5也被维持于一定姿势,不会摆动而晃荡。故能防止门窗扇开闭旋转时产生噪音。
如图17和图18所示,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之间配置有旋转缓冲器8。旋转缓冲器8是为了门窗扇和杯件6朝闭方向旋转时将内侧连杆4和外侧连杆5的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进而将门窗扇和杯件6的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而使用之物,如图7和图17~图28所示,它具有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
缓冲器主体81如图24~图28所示,呈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部被底部81a拦住的有底圆筒状,其内部当做収容部81A。缓冲器主体81以使其开口部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相面对的状态配置于侧板部41、42之间。而且,缓冲器主体81是以使其轴线与枢轴J1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底部81a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81b。贯通孔81b是以使其轴线与枢轴J1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
转子82具有使相互间轴线一致地形成的大口径部82a和小口径部82b。大口径部82a可旋转地嵌合于缓冲器主体81的内周面的开口部侧的端部,而小口径部82b则可旋转地嵌合于贯通孔81b。据此,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相互间可以其轴线(枢轴J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转子8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其轴线上从转子82的一端面至另一端面贯通的支撑孔82d。枢轴J1可旋转地穿插过该支撑孔82d。据此,转子82介于枢轴J1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合叶主体3,进而旋转缓冲器8也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合叶主体3。另外,旋转缓冲器8也可以是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枢轴J2。此时,旋转缓冲器8配置于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1、52之间。旋转缓冲器8还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同枢轴J1、J2平行的另外的轴。此时,旋转缓冲器8相对于内侧连杆4和外侧连杆5配置于其外侧。
如图7、图8和图19~图23所示,缓冲器主体81的外周面配置有两个齿(外齿轮部)81c、81d,两者在周方向相互离开。两个齿81c、81d构成以缓冲器主体81的轴线为中心的齿轮的一部分。
如图7~图10所示,齿轮件93可旋转地外套于枢轴J2。齿轮件93配置于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1、51之间,不可旋转地与外侧连杆5联接。故齿轮件93以枢轴J2为中心同外侧连杆5一起旋转。
齿轮件93形成有一齿93a。该齿93a可以和缓冲器主体81所形成的齿81c、81d啮合,当杯件6处于闭位置和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侧偏离给定角度的啮合开始位置之间的啮合范围内时,如图10所示,该齿93a进入齿81c、81d之间。故,当杯件6处于啮合范围内时,齿93a同齿81c,81d啮合,使得缓冲器主体81随外侧连杆5旋转而旋转。此时,当杯件6朝开方向旋转时,齿93a同齿81c啮合,使得缓冲器主体81按图10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杯件6朝闭方向旋转时,齿93a同齿81d啮合,使得缓冲器主体81按图10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见,通过齿轮件93和同其齿93a啮合的齿81c、81d就构成了将外侧连杆5的旋转传递给缓冲器主体81的第2旋转传递机构。另外,若旋转缓冲器8设置于枢轴J2时,则齿轮件93设置于枢轴J1,使其同内侧连杆4一体旋转。
当杯件6处于啮合开始位置与开位置之间时,即处于啮合范围外时,齿轮件93的齿93a从齿81c、81d之间拔出,不与它们啮合。故此时缓冲器主体81能相对于齿轮件93、及至外侧连杆5自由旋转。但是,即便此时缓冲器主体81也不单独地自由旋转,而是如后述那样同转子82一体旋转。
如图19~图21所示,转子82的大口径部82a的与侧板部41相面对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突起82c。这些个突起82c配置在转子82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各突起82c也可以配置在直径不同的圆周上。另外,突起82c也可以只形成一个。
如图7所示,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的与大口径部82a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和突起82c相同数量的孔41b。突起82c分别插入各孔41b。据此,转子82就可同内侧连杆4一体旋转了。故,当杯件6朝闭方向旋转时,转子82按图22和图2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杯件6朝开方向旋转时,转子82按图22和图2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见,通过孔41b和突起82c就构成了使转子82以枢轴J1为中心同内侧连杆4的一端部一体旋转的卡止机构(第1旋转传递机构)。
在此,当杯件6处于啮合范围内时,内侧连杆4的一端部以枢轴J1为中心旋转的方向和外侧连杆5的一端部以枢轴J2为中心旋转的方向为同一方向,但由于外侧连杆5的旋转介于齿轮件93被传递给缓冲器主体81,所以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的旋转方向就变成互为相反方向。故,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之间的相对旋转速度譬如同将两者中某一方不可旋转地设置于合叶主体3而只让另一方旋转的场合相比就成为高速。
另外,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各自与内侧和外侧连杆4、5之间的旋转传递机构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作各种变更。譬如,也可在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外侧端面即与侧板部42相面对的端面形成相当于上述突起82c的突起,并在侧板部42形成相当于孔41b的孔,把突起插入孔,据此使缓冲器主体81同内侧连杆4一体旋转。此时,在转子82从缓冲器主体81突出于外部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与齿81c、81d对应的齿,使该齿与齿轮件93的齿93a啮合。这种变形在旋转缓冲器8设置于枢轴J2的场合也可行。
如上述,由于在缓冲器主体81的内周面开口部侧端部嵌合有转子82的大口径部82a,在底部81a的贯通孔81b嵌合有小口径部82b,所以如图18所示,在缓冲器主体81的内周面与小口径部82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两端部被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和转子82的大口径部82a所封堵的环状空间83。缓冲器主体81的内周面与大口径部82a的外周面之间被O形圈等密封件84封住,且贯通孔81b的内周面与小口径部82b的外周面之间被O形圈等密封件85封住,据此,该空间83相对于外部被密封。空间83充填流体,该流体可采用粘性流体等公知旋转缓冲器所用的各种流体。
转子82的大口径部82a和小口径部82b分别被嵌合于缓冲器主体81的内周面和贯通孔81b的内周面并可于缓冲器主体81轴线方向移动。故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相互间可在其轴线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82位置固定,缓冲器主体81相对转子82移动。当然也可使缓冲器主体81位置固定而使转子82相对缓冲器主体81移动;还可使两者相互移动。缓冲器主体81可在图24、图25和图27所示的第1位置与图26和图28所示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但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下称错开距离。)微小,譬如设为0.1~0.2mm左右。
如图22和图23所示,缓冲器主体81内周面面对空间83的部分形成有一对隔壁部81e、81f。隔壁部81e、81f沿缓冲器主体81周方向相互离开180°配置。隔壁部81e、81f在缓冲器主体81轴线方向延伸。隔壁部81e、81f的一端部与底部81a一体形成。即,隔壁部81e、81f从底部81a朝向开口部侧延伸。隔壁部81e、81f的长度如图27所示,等于缓冲器主体81处于第1位置时底部81a与大口径部82a之间的距离。故,缓冲器主体81处于第1位置时,隔壁部81e、81f的开口部侧端面(以下称前端面。)与大口径部82a接触。但是,当缓冲器主体81处于第2位置时,如图28所示,隔壁部81e、81f的前端面从大口径部82a离开相当于错开距离的量。
如图22~图26所示,转子82的小口径部82b面对空间83的部分形成有一对突条82e、82f。突条82e、82f沿转子82周方向(缓冲器主体81周方向)相互离开180°配置。而且突条82e、82f配置成分别处于隔壁部81e、81f之间。突条82e、82f在转子82轴线方向(缓冲器主体81轴线方向)延伸。突条82e、82f的一端部与大口径部82a一体形成。即,突条82e、82f从大口径部82a朝向底部81a侧延伸。突条82e、82f的长度设定为同隔壁部81e、81f的长度一样。故,当缓冲器主体81处于第1位置时,如图24和图25所示,突条82e、82f的底部81a侧的端面(以下称前端面。)与底部81a接触。但是,当缓冲器主体81处于第2位置时,如图26所示,突条82e、82f的前端面从底部81a离开相当于错开距离的量。
如图22、图24、图27和图28所示,隔壁部81e、81f的内侧端面,即隔壁部81e、81f在缓冲器主体81径向上处于内侧的端面可旋转地与小口径部82b外周面接触。另一方面,如图24~图26所示,突条82e、82f的外侧端面,即突条82e、82f在转子82径向上处于最外侧的端面可旋转地与缓冲器主体81内周面接触。其结果,空间83被隔壁部81e、81f和突条82e、82f在周方向依次划分出4个空间。4个空间当中,被隔壁部81e和突条82e所划分的空间、以及被隔壁部81f和突条82f所划分的空间称作高压室83A,被隔壁部81e和突条82f所划分的空间、以及被隔壁部81f和突条82e所划分的空间称作低压室83B。
如图22~图26所示,在突条82e、82f分别形成有凹部82g、82h。如图22和图23所示,一方的高压室83A和低压室83B介于凹部82g相连通,而另一方的高压室83A和低压室83B介于凹部82h相连通。各凹部82g、82h由阀体85A、85B开闭。
即,如图22和图23所示,缓冲器主体81径向上的阀体85A、85B的外侧部分以给定按压力可滑动地且以封塞状态接触于缓冲器主体81面对空间83的内周面。转子82的突条82e、82f各自可于周方向给定范围移动地设置于阀体85A、85B的内侧部分。如图22和图24所示,当杯件6朝闭方向旋转,缓冲器主体81随着朝箭头A方向旋转且转子82朝箭头B方向旋转时,凹部82g、82h分别被阀体85A、85B所封闭。其结果,高压室83A内的流体不能通过凹部82g、82h,只有通过底部81a与突条82e、82f的前端面之间的微小间隙S1(参见图26)、以及大口径部82a与隔壁部81e、81f的前端面之间的微小间隙S2(参见图28)流入低压室83B。此时,与突条82e、82f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S1、以及大口径部82a与隔壁部81e、81f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S2起到一种阻碍流体流通的节流孔的作用。故,缓冲器主体81朝箭头A方向的旋转和转子82朝箭头B方向的旋转被抑制为低速,进而杯件6朝闭方向的旋转也被抑制为低速。
另外,当杯件6在啮合范围外朝闭方向旋转时,缓冲器主体81不随外侧连杆5旋转而旋转。此时,缓冲器主体81靠隔壁部81e、81f与小口径部82b之间的摩擦阻力、突条82e、82f与缓冲器主体81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阀体85A、85B与缓冲器主体81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同转子82一起旋转。故旋转缓冲器81不发挥作为缓冲器的功能。
当杯件6朝开方向旋转时,缓冲器主体81沿图22和图23的箭头B方向旋转,转子82沿箭头A方向旋转。此时如图23和图25所示,阀体85A、85B不是将凹部82g、82h整个关闭,而使凹部82g、82h一部分开放。故各低压室83B、83B内的流体分别通过被开放的凹部82g、82h的一部分而流入高压室83A、83A。在此,被开放的凹部82g、82h的一部分具有足够使得低压室83B内的流体几乎无阻力地流向高压室83A侧的流通面积。故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能几乎无阻力地旋转,杯件6能朝开方向高速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合叶装置所采用的旋转缓冲器并非限定于上述结构的旋转缓冲器8,只要是能将内侧连杆4和/或外侧连杆5朝闭方向的旋转抑制为低速的即可,也可采用已知的具有其它结构的旋转缓冲器。
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效果大小,即杯件6于啮合范围内朝闭方向旋转时将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的旋转抑制为低速的缓冲效果之大小,可通过相对于转子82对缓冲器主体81作位置调节以使之处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适宜位置来进行调节。为此,在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2与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之间设置有下述结构构成的位置调节机构。
即,如图7和图14~图18所示,在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2和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之间,按从侧板部42侧到缓冲器主体81侧的方向依次配置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
旋转凸轮板95尤其如图18所示,同与侧板部41相面对的侧板部42的内面可旋转地接触,被枢轴J1可旋转地穿插过。在旋转凸轮板95的外周部形成有臂部95a。该臂部95a朝向枢轴J1径向外侧延伸。在臂部95a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侧板部42侧突出的操作片部95b。该操作片部95b通过侧板部42,进而贯通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2所形成的操作窗孔32a(参见图2)而突出于外部。故操作片部95b可从合叶装置1外部进行操作。
如图29所示,操作窗孔32a是作为一个以枢轴J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的长孔被形成的。故,通过使操作片部95b沿操作窗孔32a移动能使旋转凸轮板95旋转。
操作片部95b靠臂部95a的弹性而被按压接触于操作窗孔32a内周面中大口径侧的内周面。在操作窗孔32a的大口径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32b。另一方面,在与操作窗孔32a内周面接触的操作片部95b的外面形成有卡脱自由地与卡合凹部32b卡合的卡合凸部95c。该卡合凸部95c靠臂部95a的弹力与卡合凹部32b卡合,据此,操作片部95b就被以给定大小的力定位,进而旋转凸轮板95的旋转位置被确定。当然,通过使操作片部95b克服臂部95a的弹力而朝操作窗孔32a的小径侧移动就能解除卡合凸部95c对卡合凹部32b的卡合。于是,通过一边维持该状态一边使操作片部95b朝操作窗孔32a的长度方向移动就能使旋转凸轮板95旋转。其后,当达到能自由移动操作片部95b的状态时,操作片部95b就因臂部95a的弹力而被压靠于操作窗孔32b的大口径侧的内周面,卡合凸部95c与卡合凹部32b卡合。据此,旋转凸轮板95被维持于其旋转位置。
图18所示,活动凸轮板96一方的面与旋转凸轮板95相面对,另一方的面可旋转地与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接触。枢轴J1可旋转地穿插过活动凸轮板96。但活动凸轮板96与卡合轴34卡合。据此,活动凸轮板96以枢轴J1为中心的旋转就被阻止了。活动凸轮板96可相对枢轴J1和卡合轴34在这些轴的长度方向移动。故,活动凸轮板96可相对旋转凸轮板95作接近和离开移动。
如图7所示,旋转凸轮板95与活动凸轮板96相面对的面形成有于周方向延伸的多个凸轮面95d。另一方面,活动凸轮板96与旋转凸轮板95相面对的面则形成有同凸轮面95d数量相等的凸轮面96a。各凸轮面95d和各凸轮面96a相互接触,但在凸轮面95d和凸轮面96a以外的地方,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不接触。
当旋转凸轮板95朝一方向旋转时,相互接触的凸轮面95d、96a使得活动凸轮板96移动而从旋转凸轮板95离开,使得缓冲器主体81从第2位置侧朝第1位置侧移动。于是,底部81a与突条82e、82f之间的间隙S1、以及大口径部82a与隔壁部81e、81f之间的间隙S2变小,对流过这些间隙S1、S2的流体的阻力变大。故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效果变大。
反之,当旋转凸轮面95朝另一方向旋转时,凸轮面95d、96a允许活动凸轮板96移动而接近旋转凸轮板95。于是,缓冲器主体81乃至活动凸轮板96因空间83内流体压力而被从第1位置侧朝第2位置侧移动。其结果,底部81a与突条82e、82f之间的间隙S1、以及大口径部82a与隔壁部81e、81f之间的间隙S2变大,对流过这些间隙S1、S2的流体的阻力变小。故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效果变小。
由上述内容可见,在本合叶装置1中,由旋转凸轮板95、活动凸轮板96和空间83内充填的流体构成了使合叶主体81相对转子82移动而作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位置调节机构并非限定于上述结构,可采用各种变形例。譬如,也可在旋转凸轮板95与活动凸轮板96之间设置确动凸轮机构,通过旋转凸轮板95旋转来使活动凸轮板96相对旋转凸轮板95作接近和离开移动。此时,作为使活动凸轮96移动之物的空间83内流体就不需要了。
旋转缓冲器8、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可按如下方式组装于合叶主体3。首先,在缓冲器主体3的侧板部31、32之间插入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接着,在侧板部41、42之间插入旋转缓冲器8。于是,使旋转缓冲器8从侧板部42侧朝侧板部41侧移动,把突起82c插入孔41b。接着,在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器主体81与侧板部42之间插入旋转凸轮板95,把旋转凸轮板95的操作片部95b插入操作窗孔32a。其后,在旋转凸轮板95与缓冲器主体81之间插入活动凸轮板96。最后,把枢轴J1穿插过侧板部31、侧板部41、支撑孔82d、活动凸轮板96、旋转凸轮板95、侧板部42和侧板部32。
上述结构的合叶装置1中,当杯件6(门窗扇)在啮合范围内朝闭方向旋转时,由于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相互间朝反方向旋转,所以能增大相对于杯件6的一定旋转角度下的缓冲器主体81与转子82之间的旋转角度。即,相对于杯件6的一定旋转速度,缓冲器主体81与转子82之间的旋转速度变快,相应于此,作用于缓冲器主体81与转子82之间的缓冲效果、即将缓冲器主体81与转子82的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的缓冲效果变大。
图30~图33给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1′中,用于将外侧连杆5的旋转传递于缓冲器主体81的第2旋转传递机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物。即,在缓冲器主体81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81g。在该突出部81g形成有在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导向槽)81h。也可在突出部81g形成在与其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来取代导向孔81h。另一方面,在外侧连杆5的一端部形成有轴部54。轴部54形成为其长度方向朝向枢轴J2轴线方向,被配置于从枢轴J2轴线偏离之处。轴部54被可于其长度方向移动且可旋转地插入导向孔81h。故,当外侧连杆5以枢轴J2为中心旋转时,缓冲器主体81就以枢轴J1为中心旋转。缓冲器主体81是按与转子82相反的方向旋转,按这一方式配置导向孔81h和轴部54。另外,只要是能同轴部54配合将外侧连杆5的旋转传递给缓冲器主体81,导向孔81h不一定非要使其长度方向同突出部81g的长度方向、即通过缓冲器主体81中心的径向一致不可,也可将导向孔81h形成为朝向与径向平行的方向或者与径向交叉的方向。至于合叶装置1′的其它结构,由于同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对同样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通过导向孔81h和轴部54来将外侧连杆5的旋转传递于缓冲器主体81的传递方式也可在转子82与外侧连杆5之间采用。此时,在转子82的从缓冲器主体81突出于外部的部分形成与突出部81g对应的突出部。另外,在缓冲器主体81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2之间设置通过突起和孔的嵌合而构成的旋转传递机构,以便于将内侧连杆4的旋转传递于缓冲器主体81。还有,当旋转缓冲器被设置于与枢轴J1、J2不同的轴时,通过导向孔81h和轴部54构成的旋转传递机构也可分别设置在内侧连杆4与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当中某一方之间、以及外侧连杆5与缓冲器主体81和转子82当中另一方之间。
图34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合叶装置中取代上述受扭螺旋弹簧7而采用的受扭弹簧7A。受扭弹簧7A由金属制板材构成,包括通过把该板材弯绕成截面大致成C形而构成的筒部74、在该筒部74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设置的突出部(一端部)75、和筒部74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另一端部)76。当然,突出部75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相抵靠,突出部76与外侧连杆5的侧板部52相抵靠。
图35~图38给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卡止机构(第1旋转传递机构)、第2旋转传递机构和位置调节机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物。首先描述卡止机构如下。在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的后端部形成有突出于枢轴J1径向的突起41c。另一方面,在转子82的与侧板部41相面对的端面设置有沿以枢轴J1为中心的周方向相互离开给定距离的2个突起82i、82i。于是,突起41c被不可于枢轴J1周方向移动地插入2个突起82i、82i之间。据此,内侧连杆4和转子82被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内侧连杆4的旋转就可被传递于转子82了。
接下来描述第2旋转传递机构如下。在外侧连杆5的后端部设置有卡合轴(轴部)55。卡合轴55配置为与枢轴J2平行,其两端部被支撑于外侧连杆5。另一方面,在缓冲器主体81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缓冲器主体81周方向相互离开给定距离的2个突出部81g、81g。于是,在2个突出部81g、81g之间形成导向槽81i。卡合轴55中央部可于缓冲器主体81径向移动但却几乎不可于周方向移动地插入该导向槽81i。故,当外侧连杆5旋转时,相应于其旋转方向,卡合轴55与2个突出部81g、81g当中一方或另一方相抵靠。据此,外侧连杆5的旋转就被传递给缓冲器主体81。
关于位置调节机构,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的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即,旋转凸轮板95配置于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2的外侧。即,配置于侧板部42和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2之间。另一方面,活动凸轮板96配置于侧板部42和缓冲器主体81的底部81a之间。故,在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之间有侧板部42存在。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各自的一部分从侧板部42朝枢轴J1径向外侧突出。在从侧板部42突出的各自的一部分分别形成有相当于凸轮面95d、96a的凸轮面(省略图示)。当然,两凸轮面相互间接触。故,当旋转凸轮板95被旋转操作时,活动凸轮板96沿枢轴J1轴线方向移动,缓冲器主体81朝同一方向移动。
具有这种位置调节机构的合叶装置的内侧连杆4、外侧连杆5、旋转缓冲器8、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可按如下方式组装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之间。首先,在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32之间插入旋转凸轮板95。于是,使旋转凸轮板95沿枢轴J1轴线方向移动而与侧板部32接触,同时将操作片部95b插入操作窗孔32a。接着,在侧板部31与旋转凸轮板95之间插入内侧连杆4的侧板部41、42的一端部。其后,在侧板部41、42之间插入旋转缓冲器8,在突起82i、82i之间插入突起41c。此时,突起82i、82i之间的间隙朝向枢轴J1径向外侧开放,故突起41c能从枢轴J1径向外侧插入突起82i、82i之间。故,旋转缓冲器8只要朝枢轴J1径向移动即可插入侧板部41、42之间。其后,在旋转缓冲器8和侧板部42之间插入活动凸轮板96。活动凸轮板96也可在把旋转缓冲器8插入侧板部41、42之间前或者与旋转缓冲器8同时插入侧板部41、42之间。另外,也可在把侧板部41、42插入侧板部31、32(旋转凸轮板95)之间前,预先把旋转缓冲器8和活动凸轮板96插入侧板部41、42之间。然后,把枢轴J1穿插过侧板部31、32、侧板部41、42、旋转缓冲器8、旋转凸轮板95和活动凸轮板96。据此,完成组装。另外,其后把外侧连杆5插入侧板部31、32之间,把卡合轴55插入突出部81g、81g之间的导向槽81i,把枢轴J2穿插过侧板部31、32和外侧连杆5。也可在把内侧连杆4插入侧板部31、32之间前,先把外侧连杆5插入侧板部31、32之间。此时,把旋转缓冲器8插入侧板部41、42之间时把卡合轴55相对地插入突出部81g、81g之间的导向槽81i。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件91的2个突出部91c、91d的一端部相互间联接,2个突出部91c、91d整体上大致形成为“U”形。突出部91c、91d的间隔比受扭螺旋弹簧7的突出部72宽些,突出部72可在突出部91c、91d之间沿螺旋部71周方向移动若干距离。当然,突出部72也可以是不可沿螺旋部71周方向移动地插入突出部91c、91d之间。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隔垫92取代卡合轴34来阻止活动凸轮板96旋转。为此,在活动凸轮板96外周面形成有卡合凹部96b。该卡合凹部96b的底面由以支撑轴J3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构成。另一方面,隔垫92外周面是以支撑轴J3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其曲率半径设定得同构成卡合凹部96b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一样。于是,隔垫92外周面的一部分插入卡合凹部96b。据此,就能阻止活动凸轮板96旋转。而且,隔垫92的旋转不会被活动凸轮板96所阻止。
图39和图40给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上内侧连杆4A和下内侧连杆(第1连杆)4B这两个连杆来取代内侧连杆4。上下内侧连杆4A、4B省去了上述内侧连杆4的联接板部43,呈现出使得2个侧板部31、32独立时分别与侧板部32、31对应的形态,相互独立,在上下方向相互离开地配置。故,上内侧连杆4A配置成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2朝向内侧的面相接,而下内侧连杆4B则配置成与侧板部31朝向内侧的面相接。
在下内侧连杆4B的一端部(枢轴J1侧的端部)形成有凸轮面41a。凸轮件91的凸轮面91a被受扭螺旋弹簧7压靠到该凸轮面41a上。故,下内侧连杆4B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旋转力,使得门窗扇侧安装件6旋转。另一方面,上内侧连杆4A不被受扭螺旋弹簧7附加旋转力,只是随门窗扇侧安装件6旋转而旋转。
如图40所示,在操作窗孔32a的内周面中大口径侧部分形成有卡止凹部32c。活动凸轮板96所形成的卡止臂96e被卡止于该卡止凹部32c。据此,活动凸轮板96被不可旋转但可于枢轴J1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合叶主体3的侧板部31。
在旋转凸轮板95的外周面形成有突出于其径向的突出部95e。该突出部95e的朝向活动凸轮板96侧的面形成有朝向活动凸轮板96侧突出的卡止突起95f。另一方面,在活动凸轮板96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周方向延伸的突条96c。在突条96c的朝向旋转凸轮板95侧的面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96d。该卡合凹部96d按如是方式配置:当一使旋转凸轮板95适当旋转时卡止突起95f就嵌入某个卡合凹部96d。据此,旋转凸轮板95的旋转位置被确定,进而旋转缓冲器8轴线方向上的活动凸轮板96的位置就被确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器主体81位置固定于合叶主体3,当活动凸轮板96被作位置调节时,转子82相对缓冲器主体81在其轴线方向被作位置调节,据此,旋转缓冲器8的缓冲力被调节。
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孔81h也是形成于突出部81g,但是导向孔81h不是与缓冲器主体81径向成直线地延伸,而是被弯曲着。据此,就构成了旋转缓冲器装置8缓冲力相应于门窗扇侧安装件6旋转位置曲线式变化之结构。
须指出的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可以采用各种变形例。
譬如,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杯件6是通过内侧和外侧的2个连杆4、5可旋转地联接于合叶主体3,但是也可如已知其它合叶装置那样,在杯件6与合叶主体3之间还使用其它连杆。
还有,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把内侧连杆4当做第1连杆,把外侧连杆5当做第2连杆,但是也可把内侧连杆4当做第2连杆,把外侧连杆5当做第1连杆。此时,譬如将旋转缓冲器8配置于外侧连杆5内,转子82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外侧连杆5,缓冲器主体81联接于内侧连杆4并随内侧连杆4旋转而旋转。另外,突出部73介于凸轮件91与外侧连杆5接触。
进一步,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缓冲器采用在缓冲器主体81的収容部81A的内周面与转子8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83的旋转缓冲器8,但是也可如特开2006-242253号公报或特表2010-528938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那样,采用在缓冲器主体的収容部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扇形或大致半圆形的空间的旋转缓冲器来取代旋转缓冲器8。
标号说明
1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1′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3  合叶主体(框体侧安装件)
4  内侧连杆(第1连杆)
4B  下内侧连杆(第1连杆)
5  外侧连杆(第2连杆)
6  杯件(门窗扇侧安装件)
8  旋转缓冲器
41b  孔(卡止机构; 第1旋转传递机构)
41c  突起(卡止机构; 第1旋转传递机构)
54  轴部(第2旋转传递机构)
55  卡合轴(第2旋转传递机构)
81  缓冲器主体
81A  収容部
81c  齿(外齿轮部; 第2旋转传递机构)
81d  齿(外齿轮部; 第2旋转传递机构)
81h  导向孔(导向槽; 第2传递机构)
81i  导向槽(第2传递机构)
81g  突出部(第2旋转传递机构)
82  转子
82c  突起(卡止机构;第1旋转传递机构)
82i  突起(卡止机构; 第1旋转传递机构)
93  齿轮件(第2旋转传递机构)

Claims (5)

1.一种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具备框体侧安装件(3)、其一端部可旋转地联接于该框体侧安装件(3)的第1连杆(4)和第2连杆(5)、可旋转地联接于上述第1连杆(4)和上述第2连杆(5)的另一端部的门窗扇侧安装件(6)、和将上述第1连杆(4)的旋转抑制为低速的旋转缓冲器(8),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缓冲器(8)具有带収容部(81A)的缓冲器主体(81)、和可旋转地插入于该缓冲器主体(81)的収容部(81A)的转子(82);
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两者中某一方介于第1旋转传递机构联接于上述第1连杆(4),可随上述第1连杆(4)旋转而旋转;
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两者中另一方则介于第2旋转传递机构联接于上述第2连杆(5),可随上述第2连杆(5)旋转而旋转;
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相互间被朝相反方向旋转。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缓冲器(8)被配置为使上述转子(82)的旋转轴线与上述第1连杆(4)的一端部相对于上述框体侧安装件(3)的旋转轴线一致,
上述第1旋转传递机构是将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两者中上述一方卡止于上述第1连杆(4)而使之同上述第1连杆(4)的一端部一体旋转的卡止机构。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偏离其旋转轴线而设置于上述第2连杆(5)的一端部的轴部(54、55)、和偏离于上述转子的旋转轴线而设置于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两者中上述另一方的导向槽(81h、81i),上述轴部(54、55)可移动且可旋转地插入于上述导向槽(81h、81i),使得上述另一方可随上述第2连杆旋转而旋转。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同上述第2连杆(5)的一端部一起旋转的齿轮件(93)、和设置于上述缓冲器主体(81)和上述转子(82)两者中上述另一方的外周面而同上述齿轮件(93)啮合的外齿轮部(81c、81d)。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缓冲器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仅当上述门窗扇侧安装件(6)处于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侧的给定角度范围内时,上述齿轮件(93)和上述外齿轮部(81c、81d)才啮合。
CN201280031837.1A 2011-08-31 2012-08-29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119 2011-08-31
JP2011-189119 2011-08-31
PCT/JP2012/071795 WO2013031806A1 (ja) 2011-08-31 2012-08-29 ダンパ付きヒン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141A CN103620141A (zh) 2014-03-05
CN103620141B true CN103620141B (zh) 2015-07-15

Family

ID=4775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18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141B (zh) 2011-08-31 2012-08-29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35829B2 (zh)
EP (1) EP2752541A4 (zh)
JP (1) JP5572226B2 (zh)
KR (1) KR101544302B1 (zh)
CN (1) CN103620141B (zh)
AU (1) AU2012302874A1 (zh)
WO (1) WO2013031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1810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及びダンパ付きヒンジ装置
AT514519B1 (de) * 2013-07-01 2019-07-15 Blum Gmbh Julius Dämpf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DE102014101204A1 (de) 2014-01-31 2015-08-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ntage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306955B1 (ko) 2015-02-23 2021-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10344517B2 (en) 2015-10-15 2019-07-09 Hardware Resources, Inc. Soft close device for compact hinges
US10344511B2 (en) * 2016-10-21 2019-07-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damper
TWI673423B (zh) * 2018-09-13 2019-10-01 禾鉅工業有限公司 鉸鍊結構
WO2021192435A1 (ja) * 2020-03-26 2021-09-30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回転ダンパ付き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920401B2 (en) 2021-05-03 2024-03-05 Kohler Co. Slow close mechanism for sliding applic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618A (zh) * 2002-08-05 2004-03-10 铰链
CN1495332A (zh) * 2002-08-09 2004-05-12 枢轴作用阻尼器
DE20221066U1 (de) * 2002-04-16 2004-12-23 Julius Blum Gmbh Scharnier mit Rotationsdämpfer von variabler Dämpfwirkung
AT413728B (de) * 2003-05-21 2006-05-15 Blum Gmbh Julius Scharn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36U (zh) 1987-06-22 1989-01-05
JPH05246281A (ja) 1992-03-05 1993-09-24 Toyoda Gosei Co Ltd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H06323055A (ja) 1993-05-17 1994-11-22 Yogou Sumikin Sangyo Kk キャッチ付蝶番
JP3658804B2 (ja) 1995-07-17 2005-06-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回転運動用ダンパ装置
EP0909864A3 (de) 1997-10-17 1999-05-06 Julius Blum Gesellschaft m.b.H. Scharnier
JP3213287B2 (ja) 1999-04-26 2001-10-02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扉内配置型の4枢軸型隠し蝶番
JP4529059B2 (ja) 1999-10-19 2010-08-25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IT249824Y1 (it) 2000-10-10 2003-06-05 Salice Arturo Spa Cerniera per mobili con dispositivo per la chiusura rallentata dellaporta
DE10122077A1 (de) 2000-10-18 2002-05-02 Tok Bearing Co Ltd Rotationsdämpfer
AT5125U1 (de) * 2000-12-22 2002-03-25 Blum Gmbh Julius Scharnier
DE20115250U1 (de) * 2001-07-06 2002-11-14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Dämpfungsvorrichtung
TW589434B (en) 2002-11-13 2004-06-01 Salice Arturo Spa Hinge
DE20302524U1 (de) * 2003-02-17 2004-06-24 Arturo Salice S.P.A., Novedrate Vorrichtung zur Dämpfung der Bewegung beweglicher Möbelteile in deren Schließbereich
AT502613B1 (de) * 2003-04-15 2007-08-15 Blum Gmbh Julius Dämpfer mit gehäuse
EP1739261A1 (en) * 2004-03-31 2007-01-03 Sugatsune Kogyo Co., Ltd. Hinge with damper
JP2006242253A (ja) 2005-03-02 2006-09-14 Fuji Latex Kk 回転ダンパー装置
AT502621A1 (de) * 2005-09-28 2007-04-15 Blum Gmbh Julius Möbelscharnier
SE532539C2 (sv) 2007-06-14 2010-02-16 Oehlins Racing Ab Vingdämpare med justerbar dämpkraft
DE202007011194U1 (de) 2007-08-10 2008-12-24 Hettich-Oni Gmbh & Co. Kg Scharnier
CN101932786B (zh) * 2008-01-22 2014-09-17 格拉斯美国公司 用于橱柜铰链装置的阻尼机构
AT506643A1 (de) * 2008-04-11 2009-10-15 Blum Gmbh Julius Dämpfvorrichtung zur dämpfung einer öffnungs- und/oder schliessbewegung eines möbelbeschlages
WO2010029821A1 (ja) * 2008-09-12 2010-03-1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21066U1 (de) * 2002-04-16 2004-12-23 Julius Blum Gmbh Scharnier mit Rotationsdämpfer von variabler Dämpfwirkung
CN1480618A (zh) * 2002-08-05 2004-03-10 铰链
CN1495332A (zh) * 2002-08-09 2004-05-12 枢轴作用阻尼器
AT413728B (de) * 2003-05-21 2006-05-15 Blum Gmbh Julius Scharn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2226B2 (ja) 2014-08-13
AU2012302874A1 (en) 2014-04-17
KR20140016398A (ko) 2014-02-07
JPWO2013031806A1 (ja) 2015-03-23
EP2752541A4 (en) 2015-07-15
WO2013031806A1 (ja) 2013-03-07
US8935829B2 (en) 2015-01-20
EP2752541A1 (en) 2014-07-09
US20140215756A1 (en) 2014-08-07
KR101544302B1 (ko) 2015-08-21
CN103620141A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141B (zh) 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CN103620142B (zh) 旋转缓冲器以及带缓冲器合叶装置
CN103688009A (zh) 合叶装置
CN205978043U (zh) 具有容纳内柔性屏空间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3717445B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具有至少一个止动件的调节装置
CN102575492A (zh) 用于冷藏间、双向摇摆大门或类似物的铰链
CN105008645A (zh) 开闭装置
TR201810377T4 (tr) Hidrolik amortisör sürgülü valfi.
WO2003106860A1 (ja) 回転ダンパ及び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5118387B2 (ja) 四節リンク式隠し丁番
CN112240369A (zh) 一种压缩阻尼可调的阀装置
CN209539893U (zh) 一种螺旋阻尼器
TWM611040U (zh) 鉸鏈
CN101135216B (zh) 上部闭门器
JP5572227B2 (ja) ヒンジ装置
TWI674352B (zh) 適用於玻璃門的鉸鏈
CN204444983U (zh) 两折式沙发床
JPS62278385A (ja) 逆止弁
CN105793568A (zh) 同心旋转式流体机器
TWM577446U (zh) Hinge for glass doors
WO2016095006A1 (pt) Sistema de articulação de porta de equipamento de cocção
CN105937548A (zh) 棘轮式机械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