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8437U - 简易自立机构 - Google Patents

简易自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8437U
CN204698437U CN201520364850.XU CN201520364850U CN204698437U CN 204698437 U CN204698437 U CN 204698437U CN 201520364850 U CN201520364850 U CN 201520364850U CN 204698437 U CN204698437 U CN 204698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unner
self
axle
balancing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48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织田信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 Bea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8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8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自立机构,其不追加旋转缓冲部件地具有自立机构,与旋转缓冲器为相同尺寸。填充了粘性流体的旋转缓冲器形成流道(F1)、流道(F2)、流道(F3),在轴(2)的轴部(22)设置凹空间表面(24)而形成流道(F4),利用流道(F1)与流道(F2)及流道(F3)发挥缓冲功能,利用流道(F4)的封闭与来自压力室(P3)的按压力发挥自立功能。

Description

简易自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洋式洗手间的坐便、坐便盖、其他开闭盖,敞开的盖等立起而不会倒下的简易自立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结构部件上使用针与环弹簧,具有利用根据环弹簧的弹力与旋转转矩的利用针的转动与锁定的自立机构的旋转缓冲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182635
在具有专利文献1的自立机构的旋转缓冲器中,除了发挥缓冲功能的结构部件外,需要金属制的针辊与金属制的环弹簧,金属制的针辊至少需要四个。即,为了在旋转缓冲器上具有自立机构,需要追加多个不同部件等。这样,当在旋转缓冲器上具有自立机构时,由于追加多个部件,存在产品尺寸变大,组装工序增加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不追加旋转缓冲部件地具有自立机构,与旋转缓冲器相同尺寸的简易自立机构。
具备:具备填充粘性流体的压力室的圆筒形状的外壳、组装在上述外壳的旋转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旋转部件的阀部件,在上述外壳上具备卡定上述旋转部件的部位,在上述旋转部件具备组装在上述压力室的轴部、位于上述压力室的外侧的安装部、传递来自上述压力室的按压力的压力作用板,在上述轴部上具备一个以上成为粘性流体的流道的凹空间,具备将上述旋转部件卡定在上述外壳的部位,在上述外壳与上述旋转部件之间形成第一流道,上述阀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叶片部并形成上述粘性流体的第二流道,使上述凹空间为自立流道,利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发挥缓冲功能,利用自立流道的封闭与传递按压力的压力作用板的作用发挥自立功能。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外壳的内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向内周的中心方向突出的隔壁,在上述轴部的外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向外侧方向突出地设置的上述叶片部。
根据这种结构,在上述轴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成为上述粘性流体的流道的上述凹空间,在上述阀部件上设置于上述叶片部并形成上述粘性流体的第一流道,在上述阀部件与上述压力作用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道,在上述阀部件与上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三流道,使上述凹空间为自立流道,上述压力室划分为三个,第一压力室与第二压力室起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动作的作用,第三压力室起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动作的作用,利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及第三流道发挥缓冲功能,能利用自立流道的封闭与来自第三压力室的按压力发挥自立功能。
另外,上述压力作用板可以与上述旋转部件一体形成。
并且,可以使上述凹空间的上述轴的表面为圆柱面或平坦的面、或正定曲率的面、负定曲率的面。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如上,本实用新型能提供减少部件件数且在旋转缓冲器具有自立机构的简易自立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简易自立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反向观察图1的立体图。
图3是外壳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I-II线剖视图。
图5(a)是轴的主视图,(b)是轴的右侧视图。
图6(a)是叶轮的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左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开闭盖上安装简易自立机构,从盖关闭的状态到盖打开的状态的简易自立机构的内部状态的推移的剖视图,(a)是盖位于0°位置时的纵剖视图,(b)是盖打开90°时的纵剖视图,(c)是盖打开110°时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开闭盖上安装简易自立机构,从盖打开的状态到盖关闭的简易自立机构的内部状态的推移的剖视图,(a)是盖打开110°时的纵剖视图,(b)是盖关闭到105°时的纵剖视图,(c)是关闭到90°时的纵剖视图,(d)是关闭到0°位置时的纵剖视图。
图9是在开闭盖上安装简易自立机构,盖从打开的位置向关闭的方向进行动作时的简易自立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10是在开闭盖上安装简易自立机构,盖从打开的位置向关闭的方向进行动作时的简易自立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简易自立机构与开闭盖的关系的图,是在洗手间的主体上安装外壳,将轴安装在马桶盖时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11—卡定部,12—内周,13—隔壁,14—隔壁前端,15—轴支承部,16—接合内径,17—底面,18—外周,2—轴,20—连接部,21—小径部,22—轴部,23—连通路径,24—凹空间表面,25—叶片部,25A—叶片部侧面,25B—叶片部侧面,25C—顶部,25D—叶片部全长,26—压力作用板,27—滑动部件安装部,28—O环安装部,29—盖轴支承部,3—叶轮,31—长边,32—遮断部,32A—遮断面,33—开口,34—卡定部,34A—卡定面,35—内底,36—外径,4—粘性流体,5—滑动部件,6—O环,7—盖,71—压力室端面,72—接合外径,73—内径,74—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简易自立机构的合适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旋转部件与压力作用板一体地形成,旋转缓冲器与自立机构为一体的简易自立机构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简易自立机构的概略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简易自立机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简易自立机构主要具备外壳1、作为旋转部件的轴2、作为阀部件的叶轮3、粘性流体4、滑动部件5、作为密封部件的O环6、盖7。
外壳1为圆筒形状的外形,由卡定部11、内周12、隔壁13、隔壁前端14、轴支承部15、接合内径16、底面17、外周18构成。卡定部11形成在一方的端面,卡定对象侧部件。并且,另一方的端面敞开,组装轴2、叶轮3、滑动部件5、O环6,能够填充粘性流体4。
在外壳1的内周12设置两个向内周12的中心方向突出的隔壁13,在内周圆的180°对应位置相对。该隔壁13的截面形状大致为扇形,向外壳1的内周12的中心方向突出的隔壁前端14为与轴2的轴部22密切嵌合的曲面,外壳1与轴2旋转自如。并且,在内周12的一方的端面侧形成对轴2的小径部21进行轴支承的圆形孔的轴支承部15,在外壳1与轴2相对旋转时作为轴承起作用。
轴2包括小径部21、轴部22、连通口23、凹空间表面24、叶片部25、压力作用板26、滑动部件安装部27、O环安装部28、盖轴支承部29以及连接于另一方的对象侧部件的连接部20。小径部21呈圆柱形状,如上所述,嵌合于外壳1的轴支承部15而被轴支承。并且,为比小径部21大的直径的圆柱形状的轴部22如上所述,与外壳1的隔壁前端14密切嵌合且旋转自如。并且,向轴部22的外周的外侧方向突出地设置的叶片部25在外周圆的180°对应位置相对。该叶片部25为梯形形状的截面形状,在中央部形成矩形状的连通口23。另外,叶片部全长25D设定得比外壳1的隔壁13的长度(图4的箭头A方向的尺寸)短。
在此,在轴部22的外周设置凹空间表面24。凹空间表面24是在离开轴部22的外周圆中心的位置具有中心点的圆柱面,离开叶片部25的根部的位置最深,逐渐变浅,与轴部22的外周面成为同一面。并且,凹空间表面24的宽度(图5(a)的箭头C方向的尺寸)比轴部22的宽度(图5(a)的箭头C方向的尺寸)小。另外,凹空间表面24的表面未限于圆柱面,可以为平坦的面或正定曲率的面或负定曲率的面,也能根据凹空间表面24的形状进行自立动作的调整。
压力作用板26形成于轴部22的与小径部21相反侧的叶片部25的端面。并且,在压力作用板26的与轴部22相反侧的端面侧具有滑动部件安装部27,邻接地设置O环安装部28。并且,成为轴2的最外径部的压力作用板26的外径与外壳1的内周12滑动接触。
另外,压力作用板26具有与压力室P1和压力室P2侧的侧面(一侧面)相反侧的压力室P3侧的侧面(另一侧面)(对压力室P1、P2、P3将于后述)。在此,在将外壳1与轴2组装为规定的状态的状态下,在一侧面使粘性流体4的压力所施加的表面积为S1,在另一侧面使粘性流体4的压力所施加的表面积为S2,将表面积S2设定得比表面积S1大。
叶轮3由长边31、遮断部32、开口33、卡定部34、内底35及外径36构成,外径36与内底35为圆弧面的コ字状的截面形状。长边31比轴2的叶片部全长25D稍短。并且,开口33为粘性流体4流动的通道。
叶轮3将内底35安装在轴2的叶片部25的顶部25C。叶轮3的内底35的宽度(图6(d)的箭头G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轴2的叶片部25的顶部25C的宽度(图5(a)的箭头C方向的尺寸)宽,因此,叶轮3能在内底35的宽度的范围移动。例如,在位于叶轮3的卡定面34A被轴2的叶片部25A按压的旋转方向时,叶轮3的开口33与轴2的连通口23连通,并且,能在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与叶轮3的遮断面32A之间形成间隙。即,能形成从叶轮3的开口33侧与遮断部32侧连通的通道。
另一方面,在位于叶轮3的遮断部32被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按压的旋转方向时,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与叶轮3的遮断面32A密合,关闭连通的通道。另外,叶轮3的长边31与轴2的叶片部全长25D设定为相等,并且,叶轮3的长边31与轴2的叶片部全长25D设定得比外壳1的隔壁长度13A稍短,因此,能在叶轮3的一端面与轴2的压力作用板26之间形成作为稍微的间隙的第二流道(流道F2),并且,能在叶轮3的另一端面及轴2的叶片部全长25D与外壳1的底面17之间形成作为稍微的间隙的第三流道(流道F3)。
滑动部件5是薄壁的空心圆板,设于轴2与固定于相对旋转的外壳1的盖7之间,减少在轴2与盖7的接触面的磨耗。在此,为了确保耐磨耗性能,用高分子化合物形成滑动部件5。
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O环6安装于轴2的O环安装部28,封闭轴2与盖7的间隙。
盖7是圆筒形状的外形,由压力室端面71、接合外径72、内径73、端面74构成。在外壳1的接合内径16上组装盖7的接合外径72,通过接合而固定。由此,与外壳1一体的盖7能与轴2相对旋转。在此,压力室端面71与介于压力室端面71和轴2的滑动部件安装部27之间的滑动部件5滑动接触。内径73压接安装于轴2的O环6,防止注入外壳内部的粘性流体4从轴2与盖7的间隙向外部泄漏,并且,对轴2的盖轴支承部29进行枢轴支承。并且,接合外径72接合于外壳1的接合部16。
如图9、图10所示,以在将盖7接合于外壳1的状态下,在与轴2的压力作用板26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设定。将这种、由外壳1的内周12、轴2的压力作用板26、滑动部件安装部27与盖7的压力室端面71包围的区域作为第三压力室(压力室P3)。
接着,对简易自立机构的缓冲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a)、(b)、(c)、图8(a)、(b)、(c)、(d)所示,简易自立机构的内部由外壳1的隔壁13与轴2划分为第一压力室(压力室P1)与第二压力室(压力室P2),并由隔着轴2的压力作用板26的相邻的压力室P3构成。并且,在压力室P1、压力室P2及压力室P3中填充粘性流体4。当在此(从关闭位置)固定外壳1且使轴2逆时针旋转(左转)时,叶轮3由于粘性流体4的阻力向卡定面34A被轴2的叶片部侧面25A按压的方向移动,叶轮3的开口33与轴2的连通口23连通,并且,能在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与叶轮3的遮断面32A之间形成间隙,成为粘性流体4流动的第一流道(流道F1)。在此,压力室P1与压力室P2的粘性流体4从旋转方向前方通过叶轮3的开口33向旋转方向后方移动。由于流道F1设定为充分大,因此,粘性流体4不会受到较大阻力地通过流道F1,简易自立机构以轻旋转转矩进行动作。在洋式洗手间等开闭盖的动作中,使打开动作顺畅。
当相反地(从打开位置)固定外壳1并使轴2顺时针旋转(右转)时,叶轮3由于粘性流体4的阻力向遮断部32被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按压的方向移动,轴2的叶片部侧面25B与叶轮3的遮断面32A密合而关闭连通的流道F1。在此,压力室P1与压力室P2的粘性流体从旋转方向前方通过叶轮3的一方的端面与轴2的压力作用板26之间的流道F2、叶轮3的另一方的端面与外壳1的底面17之间的流道F3的稍小的间隙向旋转方向后方移动。即,粘性流体4受到较大的阻力而通过流道F2与流道F3,简易自立机构利用重的旋转转矩进行动作。在洋式洗手间等的开闭盖的动作中,缓慢地对关闭动作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缓冲机构,只要是以内周为圆筒形形状的外壳和能与该外壳相对旋转的轴为主结构部件,并填充了粘性流体等油的有限角动作的旋转缓冲器即可。
接着,对简易自立机构的自立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自立机构进行补充,在用手打开开闭盖的盖时,在使盖在立起(自立)的位置(角度)以下停止的情况下,不在停止的角度停止而利用盖的自重与重力关闭。为了可靠地使盖为打开的状态,需要超过自立的角度地打开。即,需要用于使盖自立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部22的外周的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轴2的凹空间表面24,成为使从作为简易自立机构的打开方向的终点侧的叶片部25的根部离开的位置为最凹的状态,逐渐变浅的圆柱面。并且,轴2的轴部22与外壳1的隔壁前端14密合,因此,组装简易自立机构的结构品,在使轴2的凹空间表面24与外壳1的隔壁前端14重合的位置,能够形成作为凹的量的空间的自立流道(流道F4)。在简易自立机构向打开方向旋转的将要自立之前的位置设置使该流道F4出现的位置。
图11是表示简易自立机构与开闭盖的关系的俯视图。外壳1固定于主体T1,轴2固定于盖T2。在此,当在打开盖的方向动作时,轴2绕逆时针旋转(左旋转)。当打开盖时,外壳1的隔壁前端14插入轴2的凹空间表面24。继续打开盖时,出现外壳1的隔壁前端14与轴2的凹空间表面24所构成的流道F4。在此,压力室P1与压力室P2的粘性流体4从轴2的旋转方向前方通过流道F4而向旋转方向后方移动。在此,流道F4的大小逐渐增加,在盖将要自立之前,流道F4的大小最大,在打开盖的动作结束时,流道F4封闭,断开粘性流体4的通过。当越过该位置时,盖能自立。在终点,外壳1的隔壁13与叶轮3的卡定部34及叶轮3的卡定面34A与轴2的叶片部侧面25A抵接而保持其位置。即,在打开盖的动作的终点,盖自立而保持其位置。
当相反地从盖敞开的位置向关闭盖的方向进行动作时,轴2顺时针旋转(右转)。并且,在盖打开的位置,流道F4封闭,因此,粘性流体4无法通过流道F4,当想要关闭盖时,由于动作阻力,能得到较大的自立感触。当越过该位置时,流道F4开通而使粘性流体4能通过,盖利用自重转移到减退动作。
在现有技术中,在打开开闭盖并越过自立位置时,除了打开盖的力之外,还需要自立的力。但是,本实用新型即使不施加打开盖的力以外的力,也能自立,并且能在关闭盖时得到自立感触。
这样,简易自立机构的自立动作利用伴随流道F4的封闭的粘性流体4的流动阻力得到开闭盖的自立感触。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实施方式,轴2的凹空间曲面24的形状可以不是圆柱面,通过为平坦的面或正定曲率的面、负定曲率的面,能调整自立的动作状态。例如,在为正定曲率的的面的情况下,旋转转矩暂且变轻后,旋转转矩稍重,之后,旋转转矩能够较轻。在为负定曲率的面的情况下,在旋转转矩急剧地变轻后,能使旋转转矩变重。
接着,对辅助简易自立机构的自立动作的动作进行说明。
压力从压力室P1与压力室P2侧施加在轴2的压力作用板26的一侧面S1,压力从压力室P3施加在相反侧的另一侧面S2。与粘性流体4接触并受到压力的侧面的表面积将侧面S2设定得比侧面S1大,因此,来自压力室P3的按压力作用在压力作用板上,在水平方向(压力室P1、P2侧)按压压力作用板。由此,能缩小位于压力室P1、P2侧的流道F1、F2、F3,粘性流体4的流动阻力也增加。在此,将该事项作为压力作用板效果。
在此,在使开闭盖的盖在打开的方向上移动时,通过压力作用板效果,流道F1、F2、F3缩小。但是,流道F1设定为充分大,因此,不会对粘性流体4通过流道F1带来较大影响。
相反地,当从打开位置使开闭盖向关闭的方向移动时,由于压力作用板效果,流道F2、F3缩小。因此,粘性流体4的流动阻力增大,能得到更大的自立感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压力作用板26一体形成在轴2上,但也可以分别作为不同体形成并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不追加起到旋转缓冲功能的结构部件以外的部件地附加自立动作的简易自立机构,能用于洋式洗手间的马桶座、马桶盖等使用开闭盖的领域。

Claims (5)

1.一种简易自立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备填充粘性流体的压力室的圆筒形状的外壳;
组装在上述外壳的旋转部件;以及
设置在上述旋转部件的阀部件,
在上述外壳上具备卡定上述旋转部件的部位,
在上述旋转部件上具备组装在上述压力室的轴部、位于上述压力室的外侧的安装部以及传递来自上述压力室的按压力的压力作用板,
在上述轴部上,具备一个以上成为粘性流体的流道的凹空间,具备将上述旋转部件卡定在上述外壳的部位,
在上述外壳与上述旋转部件之间形成第一流道,
上述阀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叶片部并形成上述粘性流体的第二流道,
使上述凹空间为自立流道,
利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发挥缓冲功能,利用自立流道的封闭与传递按压力的压力作用板的作用发挥自立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自立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内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向内周的中心方向突出的隔壁,
在上述轴部的外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向外侧方向突出地设置的上述叶片部,
在上述轴部,在对置的位置具备两个成为上述粘性流体的流道的上述凹空间,
上述阀部件设置于上述叶片部并形成上述粘性流体的第一流道,
在上述阀部件与上述压力作用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在上述阀部件与上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三流道,
使上述凹空间为自立流道,
上述压力室划分为三个,第一压力室与第二压力室起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动作的作用,第三压力室起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动作的作用,利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及第三流道发挥缓冲功能,利用自立流道的封闭与来自第三压力室的按压力发挥自立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易自立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作用板与上述旋转部件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易自立机构,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凹空间的上述轴的表面为圆柱面或平坦的面、或正定曲率的面、负定曲率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自立机构,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凹空间的上述轴的表面为圆柱面或平坦的面、或正定曲率的面、负定曲率的面。
CN201520364850.XU 2014-06-02 2015-05-29 简易自立机构 Active CN2046984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4731 2014-06-02
JP2014124731A JP2015227719A (ja) 2014-06-02 2014-06-02 簡易自立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8437U true CN204698437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780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4850.XU Active CN204698437U (zh) 2014-06-02 2015-05-29 简易自立机构
CN201510290108.3A Pending CN105266704A (zh) 2014-06-02 2015-05-29 简易自立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0108.3A Pending CN105266704A (zh) 2014-06-02 2015-05-29 简易自立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27719A (zh)
CN (2) CN2046984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538A (zh) * 2017-05-12 2019-03-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CN110621903A (zh) * 2017-05-11 2019-12-27 拓基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简易自立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903A (zh) * 2017-05-11 2019-12-27 拓基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简易自立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CN110621903B (zh) * 2017-05-11 2021-11-09 拓基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简易自立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CN109477538A (zh) * 2017-05-12 2019-03-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US11179013B2 (en) 2017-05-12 2021-11-23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Fluid damper device and apparatus with the dam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27719A (ja) 2015-12-17
CN105266704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8437U (zh) 简易自立机构
AU2016277653B2 (en) Hemi-wedge verifiable shutoff valve
US20170321780A1 (en) Rotary damper
CN207048533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110621903B (zh) 具备简易自立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CN106286880A (zh) 一种上装式微扭矩球阀
CN206054799U (zh) 一种上装式微扭矩球阀
CN104074427B (zh) 闭门器
CN105604423A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BRPI0610041A2 (pt) mola -amortecedor elastomérica com batentes integrados
CN104870796A (zh) 用于机动车的阀装置
RU2240462C1 (ru) Шиберная задвижка
CN206530638U (zh) 一种阻尼器
TWI525268B (zh) Rotary damper
CN202081763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地弹簧
CN108868428A (zh) 门致动器
CN207999477U (zh) 一种单向阻尼器
CN107191607A (zh) 一种蝶阀
CN103485641B (zh) 双叶阻尼器
CN202914794U (zh) 两半球静摩擦球阀
RU180425U1 (ru) Затвор дисковый поворотный
CN204943214U (zh) 灯座
CN102943894B (zh) 两半球静摩擦球阀
CN102587777A (zh) 插门阻尼器
US20180016830A1 (en) Hydraulic hi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