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3319A -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3319A
CN103603319A CN201310553724.4A CN201310553724A CN103603319A CN 103603319 A CN103603319 A CN 103603319A CN 201310553724 A CN201310553724 A CN 201310553724A CN 103603319 A CN103603319 A CN 103603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hain
chain
hawser
link
sha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37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3319B (zh
Inventor
孙国平
相学东
韩水明
王开裕
章军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ouble bird anchor chain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NGNIAO ANCHOR CH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NGNIAO ANCHOR CH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NGNIAO ANCHOR CH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537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3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3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3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3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3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包括主锚链、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和缆绳固定锚链;主锚链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相连;第一加大锚链通过大转环头与第一加大环相连;第一加大环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和第一末端卸扣;第二加大锚链通过大转环头与第二加大环相连;第二加大环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和第二末端卸扣;第一弓形卸扣与第二弓形卸扣之间安装有破断环;缆绳固定锚链两端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与第四弓形卸扣;第一加大锚链上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相连;第四弓形卸扣与主锚链上的链环相连;主锚链两端的链环段之间安装有长度相等的缆绳。本发明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大大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链,特别是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跨越大江、大河及海湾,连接岛屿的大型桥梁开始增多,尽管这些桥梁的通航孔设在习惯航道上,但为了节省投资,将原先通航水域而设置成非通航区,势必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一旦船舶失控或人为失误,很有可能撞击非通航孔桥,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急需有技术与经济可行的措施,来防止船舶撞击非通航孔桥。
大型桥梁的非通航孔桥遇险情或遭撞击,均说明需要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和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防止船舶撞桥事故的发生。然而大型桥梁的非通航孔桥长,往往绵连大型船舶的撞击,防撞要求高,常用的防撞方式难以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通过防撞锚链的缆绳变形、拉断形成的阻力,从而降低船舶的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且降低成本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包括主锚链、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和缆绳固定锚链,其中所述的主锚链、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和缆绳固定锚链分别通过链环两两相扣形成;所述主锚链两端端部的链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一端端部的链环、第二加大锚链一端端部的链环相扣连接;所述第一加大锚链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与第一加大环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一加大环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和第一末端卸扣;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与浮船相连;所述第二加大锚链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与第二加大环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二加大环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和第二末端卸扣;所述的第二末端卸扣与钢丝绳相连;所述的第一弓形卸扣与第二弓形卸扣之间安装有破断环;所述主锚链上的链环与链环之间安装有缆绳,且所述的缆绳通过缆绳固定锚链与主锚链相连;所述缆绳固定锚链两端端部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与第四弓形卸扣;所述的第一加大锚链上,其与主锚链相连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相连;所述的第四弓形卸扣与主锚链上的链环相连。
所述主锚链上间隔25米的链环上安装有转环头和肯特卸扣,且所述的转环头和肯特卸扣还分别与相邻的链环相连。
所述的缆绳为两端设有固定环的缆绳;所述缆绳上其中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上的链环后,缆绳整体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与一个链环相连;缆绳上另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上的另一个链环后,将缆绳固定锚链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与主锚链上的另一个链环相连。
所述的缆绳为通过编织的方法使其两端形成有固定环的缆绳;且所述的缆绳采用承受阻力为20吨的缆绳。
所述的缆绳采用尼龙绳、麻绳中的一种。 
所述的破断环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的深度与破断环链环截面直径比为(0.5~1):(2~3)。
所述的主锚链、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缆绳固定锚链均采用BM2级的无挡锚链(国家标准GB/T549-2008);所述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8mm的锚链;所述主锚链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4mm的锚链;所述缆绳固定锚链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30mm的锚链;所述的第一加大环、第二加大环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52mm的加大环。
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第二末端卸扣、第一弓形卸扣、第二弓形卸扣、第三弓形卸扣、第四弓形卸扣均采用表面镀锌的S6级卸扣(行业标准JB/T8112-199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恒阻力桥体防撞锚链,通过防撞锚链的缆绳变形、拉断,从而降低船舶的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且采用破断环和多根承受力为20T的缆绳,可以在拦截过程中使船受到阻力恒定,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船体不会因为一时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使船体受损等其他意外发生;通过在主锚链上安装转换头和肯特卸扣,使得主锚链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因自身的绕动缠绕而产生使自身受损的力,起到保护锚链的作用;采用缆绳替代卸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的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海面上的,易被锈蚀,因而采用锚链环直径大的锚链可以增加防撞锚链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具有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安装便捷,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破断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缆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包括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其中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分别通过链环两两相扣形成;所述主锚链1两端端部的链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2一端端部的链环、第二加大锚链3一端端部的链环相扣连接;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一加大环5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6和第一末端卸扣7;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所述第二加大锚链3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二加大环9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二加大环9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10和第二末端卸扣11;所述的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钢丝绳是连接在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所述的第一弓形卸扣6与第二弓形卸扣10之间安装有破断环12;如图2所示,所述的破断环12上开设有环形槽19;所述破断环12的链环截面直径为32mm;所述的环形槽19处的截面直径为22mm。所述主锚链1上的链环与链环之间安装有缆绳15,且所述的缆绳15通过缆绳固定锚链4与主锚链1相连;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两端端部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四弓形卸扣14;如图3所示,所述的缆绳15为两端设有固定环18的缆绳;先将所述缆绳15上其中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未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链环后,再将缆绳15整体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一个链环相连;再将缆绳15上另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另一个链环后,将缆绳固定锚链4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主锚链1上的另一个链环相连;将缆绳都安装完毕后,再将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一加大锚链2的链环相连,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的缆绳15为通过编织的方法使其两端形成有固定环18的尼龙绳;且所述的尼龙绳的承受阻力为20吨。所述的第一加大锚链2上,其与主锚链1相连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13相连;所述的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主锚链1上间隔25米的链环上安装有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且所述的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还分别与相邻的链环相连。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缆绳固定锚链4均采用BM2级的无挡锚链(国家标准GB/T549-2008);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8mm的锚链;所述主锚链1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4mm的锚链;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30mm的锚链;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第二加大环9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52mm的加大环。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第二末端卸扣11、第一弓形卸扣6、第二弓形卸扣10、第三弓形卸扣13、第四弓形卸扣14均采用表面镀锌的S6级卸扣(行业标准JB/T8112-1999)。
船舶撞击拦截系统包括浮船、自适应浮筒、拦截网,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安装有钢丝绳;钢丝绳上安装有拦截网,将本实施例的恒阻力防撞锚链安装在浮船与靠近浮船的自适应浮体之间,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当船舶撞击拦截系统时拦截网包住船头或大型船舶的球鼻首,拦截网就可以拦住船舶,并随之一起运动,拦截网竖起展开后,受撞部位的拦截网随撞击船舶运动,通过钢丝绳带动浮体及恒阻力防撞锚链与钢丝绳连接的第一末端卸扣7一起运动,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拉动第一加大锚链2以及与第一加大锚链2相连的主锚链1的一端一起运动;而恒阻力防撞锚链的主锚链1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大锚链3相连,且第二加大锚链3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浮船相连,通过停止的浮船导致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相向运动,使恒阻力防撞锚链的运动受阻。船体继续拉着拦截网和浮体向前运动,在恒阻力防撞锚链的拦阻下,当拦截网受到的拉力达到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破断环12的设计阻力时,破断环12断开,若来撞船舶继续前行未停止,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继续相向运动,主锚链1被拉长,从而相向拉动主锚链1上的缆绳15;当达到缆绳最大承受力20吨时,最靠近第一加大锚链2和第二加大锚链3的的缆绳15破断,主锚链1继续被拉长,然而后续的缆绳仍旧形成相同的阻力继续阻止来撞船舶继续前行,减慢来撞船舶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
本实施例的一种恒阻力桥体防撞锚链,通过防撞锚链的缆绳变形、拉断,从而降低船舶的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且采用破断环和多根承受力为20T的缆绳,可以在拦截过程中使船受到阻力恒定,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船体不会因为一时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使船体受损等其他意外发生;通过在主锚链上安装转换头和肯特卸扣,使得主锚链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因自身的绕动缠绕而产生使自身受损的力,起到保护锚链的作用;采用缆绳替代卸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海面上的,易被锈蚀,因而采用锚链环直径大的锚链可以增加防撞锚链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具有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安装便捷,环保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包括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其中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分别通过链环两两相扣形成;所述主锚链1两端端部的链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2一端端部的链环、第二加大锚链3一端端部的链环相扣连接;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一加大环5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6和第一末端卸扣7;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所述第二加大锚链3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二加大环9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二加大环9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10和第二末端卸扣11;所述的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钢丝绳是连接在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所述的第一弓形卸扣6与第二弓形卸扣10之间安装有破断环12;如图2所示,所述的破断环12上开设有环形槽19;所述破断环12的链环截面直径为32mm;所述的环形槽19处的截面直径为23mm。所述主锚链1上的链环与链环之间安装有缆绳15,且所述的缆绳15通过缆绳固定锚链4与主锚链1相连;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两端端部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四弓形卸扣14;如图3所示,所述的缆绳15为两端设有固定环18的缆绳;先将所述缆绳15上其中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未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链环后,再将缆绳15整体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一个链环相连;再将缆绳15上另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另一个链环后,将缆绳固定锚链4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主锚链1上的另一个链环相连;将缆绳都安装完毕后,再将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一加大锚链2的链环相连,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的缆绳15为通过编织的方法使其两端形成有固定环18的麻绳;且所述的麻绳的承受阻力为20吨。所述的第一加大锚链2上,其与主锚链1相连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13相连;所述的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主锚链1上间隔25米的链环上安装有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且所述的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还分别与相邻的链环相连。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缆绳固定锚链4均采用BM2级的无挡锚链(国家标准GB/T549-2008);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8mm的锚链;所述主锚链1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4mm的锚链;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30mm的锚链;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第二加大环9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52mm的加大环。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第二末端卸扣11、第一弓形卸扣6、第二弓形卸扣10、第三弓形卸扣13、第四弓形卸扣14均采用表面镀锌的S6级卸扣(行业标准JB/T8112-1999)。
船舶撞击拦截系统包括浮船、自适应浮筒、拦截网,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安装有钢丝绳;钢丝绳上安装有拦截网,将本实施例的恒阻力防撞锚链安装在浮船与靠近浮船的自适应浮体之间,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当船舶撞击拦截系统时拦截网包住船头或大型船舶的球鼻首,拦截网就可以拦住船舶,并随之一起运动,拦截网竖起展开后,受撞部位的拦截网随撞击船舶运动,通过钢丝绳带动浮体及恒阻力防撞锚链与钢丝绳连接的第一末端卸扣7一起运动,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拉动第一加大锚链2以及与第一加大锚链2相连的主锚链1的一端一起运动;而恒阻力防撞锚链的主锚链1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大锚链3相连,且第二加大锚链3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浮船相连,通过停止的浮船导致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相向运动,使恒阻力防撞锚链的运动受阻。船体继续拉着拦截网和浮体向前运动,在恒阻力防撞锚链的拦阻下,当拦截网受到的拉力达到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破断环12的设计阻力时,破断环12断开,若来撞船舶继续前行未停止,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继续相向运动,主锚链1被拉长,从而相向拉动主锚链1上的缆绳15;当达到缆绳最大承受力20吨时,最靠近第一加大锚链2和第二加大锚链3的的缆绳15破断,主锚链1继续被拉长,然而后续的缆绳仍旧形成相同的阻力继续阻止来撞船舶继续前行,减慢来撞船舶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
本实施例的一种恒阻力桥体防撞锚链,通过防撞锚链的缆绳变形、拉断,从而降低船舶的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且采用破断环和多根承受力为20T的缆绳,可以在拦截过程中使船受到阻力恒定,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船体不会因为一时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使船体受损等其他意外发生;通过在主锚链上安装转换头和肯特卸扣,使得主锚链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因自身的绕动缠绕而产生使自身受损的力,起到保护锚链的作用;采用缆绳替代卸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海面上的,易被锈蚀,因而采用锚链环直径大的锚链可以增加防撞锚链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具有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安装便捷,环保的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2、3所示,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包括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其中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分别通过链环两两相扣形成;所述主锚链1两端端部的链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2一端端部的链环、第二加大锚链3一端端部的链环相扣连接;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一加大环5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6和第一末端卸扣7;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所述第二加大锚链3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二加大环9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二加大环9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10和第二末端卸扣11;所述的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钢丝绳是连接在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所述的第一弓形卸扣6与第二弓形卸扣10之间安装有破断环12;如图2所示,所述的破断环12上开设有环形槽19;所述破断环12的链环截面直径为32mm;所述的环形槽19处的截面直径为24mm。所述主锚链1上的链环与链环之间安装有缆绳15,且所述的缆绳15通过缆绳固定锚链4与主锚链1相连;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两端端部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四弓形卸扣14;如图3所示,所述的缆绳15为两端设有固定环18的缆绳;先将所述缆绳15上其中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未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链环后,再将缆绳15整体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一个链环相连;再将缆绳15上另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与缆绳固定锚链相连的一端)的另一个链环后,将缆绳固定锚链4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主锚链1上的另一个链环相连;将缆绳都安装完毕后,再将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一加大锚链2的链环相连,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的缆绳15为通过编织的方法使其两端形成有固定环18的麻绳;且所述的麻绳的承受阻力为20吨。所述的第一加大锚链2上,其与主锚链1相连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13相连;所述的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所述主锚链1上间隔25米的链环上安装有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且所述的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还分别与相邻的链环相连。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缆绳固定锚链4均采用BM2级的无挡锚链(国家标准GB/T549-2008);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8mm的锚链;所述主锚链1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4mm的锚链;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30mm的锚链;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第二加大环9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52mm的加大环。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第二末端卸扣11、第一弓形卸扣6、第二弓形卸扣10、第三弓形卸扣13、第四弓形卸扣14均采用表面镀锌的S6级卸扣(行业标准JB/T8112-1999)。
船舶撞击拦截系统包括浮船、自适应浮筒、拦截网,自适应浮筒与自适应浮筒之间安装有钢丝绳;钢丝绳上安装有拦截网,将本实施例的恒阻力防撞锚链安装在浮船与靠近浮船的自适应浮体之间,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当船舶撞击拦截系统时拦截网包住船头或大型船舶的球鼻首,拦截网就可以拦住船舶,并随之一起运动,拦截网竖起展开后,受撞部位的拦截网随撞击船舶运动,通过钢丝绳带动浮体及恒阻力防撞锚链与钢丝绳连接的第一末端卸扣7一起运动,通过第一末端卸扣7拉动第一加大锚链2以及与第一加大锚链2相连的主锚链1的一端一起运动;而恒阻力防撞锚链的主锚链1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大锚链3相连,且第二加大锚链3通过第二末端卸扣11与浮船相连,通过停止的浮船导致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相向运动,使恒阻力防撞锚链的运动受阻。船体继续拉着拦截网和浮体向前运动,在恒阻力防撞锚链的拦阻下,当拦截网受到的拉力达到恒阻力防撞锚链的破断环12的设计阻力时,破断环12断开,若来撞船舶继续前行未停止,恒阻力防撞锚链主锚链1的两端继续相向运动,主锚链1被拉长,从而相向拉动主锚链1上的缆绳15;当达到缆绳最大承受力20吨时,最靠近第一加大锚链2和第二加大锚链3的的缆绳15破断,主锚链1继续被拉长,然而后续的缆绳仍旧形成相同的阻力继续阻止来撞船舶继续前行,减慢来撞船舶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
本实施例的一种恒阻力桥体防撞锚链,通过防撞锚链的缆绳变形、拉断,从而降低船舶的速度,最终实现对来撞船舶的有效拦截;且采用破断环和多根承受力为20T的缆绳,可以在拦截过程中使船受到阻力恒定,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船体不会因为一时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使船体受损等其他意外发生;通过在主锚链上安装转换头和肯特卸扣,使得主锚链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因自身的绕动缠绕而产生使自身受损的力,起到保护锚链的作用;采用缆绳替代卸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大锚链、第二加大锚链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海面上的,易被锈蚀,因而采用锚链环直径大的锚链可以增加防撞锚链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具有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安装便捷,环保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其中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和缆绳固定锚链(4)分别通过链环两两相扣形成;所述主锚链(1)两端端部的链环分别与第一加大锚链(2)一端端部的链环、第二加大锚链(3)一端端部的链环相扣连接;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一加大环(5)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上安装有第一弓形卸扣(6)和第一末端卸扣(7);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与浮船相连;所述第二加大锚链(3)另一端端部的链环通过大转环头(8)与第二加大环(9)相扣相连;所述的第二加大环(9)上安装有第二弓形卸扣(10)和第二末端卸扣(11);所述的第二末端卸扣(11)与钢丝绳相连;所述的第一弓形卸扣(6)与第二弓形卸扣(10)之间安装有破断环(12);所述主锚链(1)上的链环与链环之间安装有缆绳(15),且所述的缆绳(15)通过缆绳固定锚链(4)与主锚链(1)相连;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两端端部的链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弓形卸扣(13)与第四弓形卸扣(14);所述的第一加大锚链(2)上,其与主锚链(1)相连的链环与第三弓形卸扣(13)相连;所述的第四弓形卸扣(14)与主锚链(1)上的链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锚链(1)上间隔25米的链环上安装有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且所述的转环头(16)和肯特卸扣(17)还分别与相邻的链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绳(15)为两端设有固定环(18)的缆绳;所述缆绳(15)上其中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的链环后,缆绳(15)整体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一个链环相连;缆绳(15)上另一个固定环穿过主锚链(1)上的另一个链环后,将缆绳固定锚链(4)穿过此固定环,使缆绳(15)与主锚链(1)上的另一个链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绳(15)为通过编织的方法使其两端形成有固定环(18)的缆绳;且所述的缆绳(15)采用承受阻力为20吨的缆绳。
5.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绳(15)采用尼龙绳、麻绳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断环(12)上开设有环形槽(19);所述的环形槽(19)的深度与破断环(12)链环截面直径比为(0.5~1):(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锚链(1)、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缆绳固定锚链(4)均采用BM2级的无挡锚链;所述第一加大锚链(2)、第二加大锚链(3)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8mm的锚链;所述主锚链(1)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44mm的锚链;所述缆绳固定锚链(4)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30mm的锚链;所述的第一加大环(5)、第二加大环(9)均采用链环截面直径为52mm的加大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阻力桥体防撞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末端卸扣(7)、第二末端卸扣(11)、第一弓形卸扣(6)、第二弓形卸扣(10)、第三弓形卸扣(13)、第四弓形卸扣(14)均采用表面镀锌的S6级卸扣。
CN201310553724.4A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Active CN103603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3724.4A CN103603319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3724.4A CN103603319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3319A true CN103603319A (zh) 2014-02-26
CN103603319B CN103603319B (zh) 2015-09-02

Family

ID=5012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3724.4A Active CN103603319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033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4556A (zh) * 2014-05-07 2014-07-16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链悬索拦污排
CN108824537A (zh) * 2018-07-27 2018-11-16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绞吸船横移锚防走锚装置
CN114396020A (zh) * 2022-01-07 2022-04-26 巢湖市银环航标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网式拦截防撞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00002043Y1 (ko) * 1979-07-30 1980-12-18 다니구찌 가나메 선박접촉 방호시설용 부이
JPH01229793A (ja) * 1988-03-11 1989-09-13 Bridgestone Corp 防舷材用チェーンネットの交差部構造体
CN201614562U (zh) * 2010-03-19 2010-10-27 宁波大学 一种大吨位船舶拦阻系统
CN201620377U (zh) * 2010-03-19 2010-11-03 宁波大学 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
CN202987462U (zh) * 2012-11-27 2013-06-12 宁波大学 一种河海上船舶拦截装置
CN203567913U (zh) * 2013-11-08 2014-04-30 浙江双鸟锚链有限公司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4556A (zh) * 2014-05-07 2014-07-16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链悬索拦污排
CN103924556B (zh) * 2014-05-07 2016-03-02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链悬索拦污排
CN108824537A (zh) * 2018-07-27 2018-11-16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绞吸船横移锚防走锚装置
CN114396020A (zh) * 2022-01-07 2022-04-26 巢湖市银环航标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网式拦截防撞装置
CN114396020B (zh) * 2022-01-07 2023-08-22 巢湖市银环航标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网式拦截防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3319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4762B (zh) 浅水浮式平台系泊装置及方法
CN101793017B (zh) 自适应船舶拦截方法
RU2008150487A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и разгруз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в водах, предрасположенных к образованию льда
CN204185823U (zh) 复合材料桥墩防撞缓冲装置
CN201056289Y (zh) 一种船舶的抗风浪装置
CN201620377U (zh) 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
CN203567913U (zh)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CN103603319B (zh)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CN203358816U (zh) 一种渔船码头泊位系统
CN107697230A (zh) 一种船舶抛锚预拉系泊方法
CN101876167B (zh) 码头系泊系统的系缆方法
CN106759085A (zh) 组合抽屉式浮式防波堤
CN104002931B (zh) U型海洋工程安装船及导管架上部模块安装方法
CN204587223U (zh) 一种浮码头试车装置
CN109159853B (zh) 近岸浅水区的自适应式系泊装置
CN203878535U (zh) 一种桥梁防撞装置
CN203601528U (zh) 三船并靠系泊系统
CN101157379A (zh) 底纤船舶
CN211167294U (zh) 月池底盖启闭操作系统
CN206374931U (zh) 一种锚角度可调节的锚
CN207450167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船锚机构
CN102774470B (zh)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US20160059936A1 (en) Anchoring system
CN206394820U (zh) 一种防断裂的锚
CN105129043A (zh) 一种用于船闸通航的推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2455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Shengzhou city town ERON Industrial Zone, Road No. 16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double bird anchor chai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2455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Shengzhou city town ERON Industrial Zone, Road No. 16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uangniao Anchor Chai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