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4470B -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4470B
CN102774470B CN201210230492.4A CN201210230492A CN102774470B CN 102774470 B CN102774470 B CN 102774470B CN 201210230492 A CN201210230492 A CN 201210230492A CN 102774470 B CN102774470 B CN 102774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ulley
steel rope
harbour
towing point
wi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0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4470A (zh
Inventor
王匀
屠艳
李炳男
庄建军
郭晓东
张永康
许桢英
唐盛弢
顾永玉
王振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OSCO Shi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Cosco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Jiangsu University, Cosco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304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4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4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4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在半潜驳靠近码头的部位、中部和远离码头处设置六个牵引点A、B、C、D、E、F,六个牵引点与绞机A、B、C、D通过滑轮组和钢丝绳相连接,各个绞机A、B、C、D均与总控制台A、B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B调节绞机A、B、C、D的运行情况以调节靠近码头的牵引点A、B、C、D的牵引力,远离码头的牵引点E、F分别通过锚A、B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半潜驳尾部位置,将超大重量船舶逐渐拖入半潜驳,通过总控制台A、B对绞机A、B、C、D进行控制,在完成接载后,将半潜驳驶入合适水域,进行下水。本发明具有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增加了船舶建造精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工平台和大型船舶的建造领域,特指一种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适用于超大型半潜驳的固定问题,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远洋技术和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的型号尺度越来越大,船舶大型化已成为船舶发展的趋势。传统的造船工艺有三种:在陆地上进行分块建造,然后在海上合适水深处进行组装建造,下水;全部在海上合适水深位置处进行建造、组装、下水;在陆地上进行整船建造,建造完成后通过滑道将船舶送上半潜驳,通过半潜驳将其运送到合适水深位置,下水。前两种方法需要在海上进行合拢、建造,由于海水的不稳定性和受到天气的影响,危险性大,精确性低,设备占用率高,加大了投入成本,延长了工期;第三种方法危险性低,精确性高,工期短,但只适用于小型船舶的整船下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半潜驳的固定问题,通过建造大型半潜驳来完成超大、超重型船舶的接载下水,能够很好的固定超大型半潜驳,以完成接载下水的整个过程,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增加了船舶建造精度的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半潜驳靠近码头的部位、半潜驳的中部和半潜驳远离码头处设置六个牵引点A、B、C、D、E、F,其中牵引点A、B为一组,牵引点C、D为一组,牵引点E、F为一组,牵引点A、B、C、D、E、F与绞机A、B、C、D通过滑轮组A、B、C、D、E、F、G、H、I、J和钢丝绳相连接,各个绞机A、B、C、D均与总控制台A、B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B调节绞机A、B、C、D的运行情况以调节靠近码头的牵引点A、B、C、D的牵引力,远离码头的牵引点E、F分别通过锚A、B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半潜驳尾部位置,将超大重量船舶逐渐拖入半潜驳,并在拖入的过程中观察半潜驳的变化情况,通过总控制台A、B对绞机A、B、C、D进行控制,使半潜驳与码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0.5~1m的范围之内,在完成接载后,将半潜驳驶入合适水域,进行下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牵引点A、C、E与半潜驳左侧之间的距离以及牵引点B、D、F与半潜驳右侧之间的距离均为(1/5~1/3)S,牵引点A、B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8~1/6)S,牵引点C、D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3~1/2)L,牵引点E、F(6、7)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8~1/6)S,其中S为半潜驳的宽度,L为半潜驳的长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牵引点A、B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A、B进行连接,两根钢丝绳均与半潜驳的船侧平行,滑轮组A、B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C、G连接,滑轮组A与滑轮组C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B与滑轮组G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5~10°,滑轮组C、G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D、H相连,滑轮组C与滑轮组D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G与滑轮组H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60~70°,滑轮组D、H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绞机B、C相连,滑轮组D与绞机B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H与绞机C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30°。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牵引点C、D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E、G相连,牵引点C与滑轮组E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牵引点D与滑轮组J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40°,滑轮组F、I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绞机A、D相连,所述绞机A与滑轮组F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绞机D与滑轮组I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牵引点C与滑轮组E之间的钢丝绳与半潜驳左壁之间的夹角、牵引点D与滑轮组J之间的钢丝绳与半潜驳右壁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轮组C、E、G、J均为动滑轮,滑轮组C、E、G、J均是通过固定在地上的石块和固定在石块上的固定滑轮进行连接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绞机A、B与总控制台A相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对绞机A、B进行控制,绞机C、D与总控制台B连接,通过总控制台B对绞机A、B进行控制,总控制台A、B与码头靠海处的距离为3~5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1、由于采用了超大型半潜驳进行接载下水,工厂可以在陆地上直接整船建造超重型船舶,提高了制造精度,危险性低,制造工期短。
2、两台控制台分布在半潜驳左右两侧靠海处,在接载下水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半潜驳的实际角度,对半潜驳进行实时调节,保证了在接载过程中的精度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码头、2-牵引点A、3-牵引点B、4-牵引点C、5-牵引点D、6-牵引点E、7-牵引点F、8-绞机A、9-绞机B、10-绞机C、11-绞机D、12-滑轮组A、13-滑轮组B、14-滑轮组C、15-滑轮组D、16-滑轮组E、17-滑轮组F、18-滑轮组G、19-滑轮组H、20-滑轮组I、21-滑轮组J、22-钢丝绳、23-半潜驳、24-总控制台A、25-总控制台B、26-锚A、27-锚B、28-固定滑轮、29-石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示出了本发明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在半潜驳23靠近码头1的部位、半潜驳23的中部和半潜驳23远离码头处设置六个牵引点A、B、C、D、E、F,其中牵引点A、B为一组,牵引点C、D为一组,牵引点E、F为一组,牵引点A、B、C、D、E、F与绞机A、B、C、D通过滑轮组A、B、C、D、E、F、G、H、I、J和钢丝绳22相连接,各个绞机A、B、C、D均与总控制台A、B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B调节绞机A、B、C、D的运行情况以调节靠近码头的牵引点A、B、C、D的牵引力,远离码头的牵引点E、F分别通过锚A、B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半潜驳尾部位置,将超大重量船舶逐渐拖入半潜驳,并在拖入的过程中观察半潜驳的变化情况,通过总控制台A、B对绞机A、B、C、D进行控制,使半潜驳23与码头1的距离始终保持在0.5~1m的范围之内,在完成接载后,将半潜驳驶入合适水域,进行下水,牵引点A、C、E与半潜驳左侧之间的距离以及牵引点B、D、F与半潜驳右侧之间的距离均为(1/5~1/3)S,牵引点A、B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8~1/6)S,牵引点C、D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3~1/2)L,牵引点E、F与半潜驳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8~1/6)S,其中S为半潜驳的宽度,L为半潜驳的长度,牵引点A、B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A、B进行连接,两根钢丝绳)均与半潜驳的船侧平行,滑轮组A、B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C、G连接,滑轮组A与滑轮组C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B与滑轮组G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5~10°,滑轮组C、G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D、H相连,滑轮组C与滑轮组D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G与滑轮组H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60~70°,滑轮组D、H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绞机B、C相连,滑轮组D与绞机B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滑轮组H与绞机C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30°,牵引点C、D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滑轮组E、G相连,牵引点C与滑轮组E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牵引点D与滑轮组J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40°,滑轮组F、I引出的钢丝绳分别与绞机A、D相连,绞机A与滑轮组F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绞机D与滑轮组I之间的钢丝绳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牵引点C与滑轮组E之间的钢丝绳与半潜驳左壁之间的夹角、牵引点D与滑轮组J之间的钢丝绳与半潜驳右壁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滑轮组C、E、G、J均为动滑轮,所述滑轮组C、E、G、J均是通过固定在地上的石块和固定在石块上的固定滑轮进行连接的,绞机A、B与总控制台A相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对绞机A、B进行控制,绞机C、D与总控制台B连接,通过总控制台B对绞机A、B进行控制,总控制台A、B与码头靠海处的距离为3~5m。
本发明适用于大型半潜驳的固定问题,通过建造大型半潜驳来完成超大、超重型船舶的接载下水,本发明能够很好的固定超大型半潜驳,以完成接载下水的整个过程,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增加了船舶建造精度,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

Claims (5)

1.一种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半潜驳(23)靠近码头(1)的部位、半潜驳(23)的中部和半潜驳(23)远离码头处设置六个牵引点A、B、C、D、E、F(2、3、4、5、6、7),其中牵引点A、B(2、3)为一组,牵引点C、D(4、5)为一组,牵引点E、F(6、7)为一组,牵引点A、B、C、D、E、F(2、3、4、5、6、7)与绞机A、B、C、D(8、9、10、11)通过滑轮组A、B、C、D、E、F、G、H、I、J(12、13、14、15、16、17、18、19、20、21)和钢丝绳(22)相连接,各个绞机A、B、C、D(8、9、10、11)均与总控制台A、B(24、25)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B(24、25)调节绞机A、B、C、D(8、9、10、11)的运行情况以调节靠近码头的牵引点A、B、C、D(2、3、4、5)的牵引力,远离码头的牵引点E、F(6、7)分别通过锚A、B(26、27)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半潜驳尾部位置,将超大重量船舶逐渐拖入半潜驳,并在拖入的过程中观察半潜驳的变化情况,通过总控制台A、B(24、25)对绞机A、B、C、D(8、9、10、11)进行控制,使半潜驳(23)与码头(1)的距离始终保持在0.5~1m的范围之内,在完成接载后,将半潜驳驶入合适水域,进行下水,所述牵引点A、C、E(2、4、6)与半潜驳(23)左侧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牵引点B、D、F(3、5、7)与半潜驳(23)右侧之间的距离均为1/5S~1/3S,所述牵引点A、B(2、3)与半潜驳(23)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8S~1/6S,所述牵引点C、D(4、5)与半潜驳(23)船头之间的距离均为1/3 L~1/2L,其中S为半潜驳(23)的宽度,L为半潜驳(23)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点A、B(2、3)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滑轮组A、B(12、13)进行连接,两根所述钢丝绳(22)均与半潜驳(23)的船侧平行,所述滑轮组A、B(12、13)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滑轮组C、G(14、18)连接,所述滑轮组A(12)与滑轮组C(14)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所述滑轮组B(13)与滑轮组G(18)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5~10°,所述滑轮组C、G(14、18)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滑轮组D、H(15、19)相连,所述滑轮组C(14)与所述滑轮组D(15)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所述滑轮组G(18)与所述滑轮组H(19)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60~70°,所述滑轮组D、H(15、19)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绞机B、C(9、10)相连,所述滑轮组D(15)与所述绞机B(9)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所述滑轮组H(19)与所述绞机C(10)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点C、D(4、5)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滑轮组E、J(16、21)相连,所述牵引点C(4)与所述滑轮组E(16)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以及牵引点D(5)与所述滑轮组J(21)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25~40°,所述滑轮组F、I(17、20)引出的钢丝绳(22)分别与绞机A、D(8、11)相连,所述绞机A(8)与滑轮组F(17)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所述绞机D(11)与滑轮组I(20)之间的钢丝绳(22)与码头(1)长度方向的夹角、所述牵引点C(4)与滑轮组E(16)之间的钢丝绳(22)与半潜驳(23)左壁之间的夹角、所述牵引点D(5)与滑轮组J(21)之间的钢丝绳(22)与半潜驳(23)右壁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C、E、G、J(14、16、18、21)均为动滑轮,所述滑轮组C、E、G、J(14、16、18、21)均是通过固定在地上的石块(29)和固定在石块(29)上的固定滑轮(28)进行连接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绞机A、B(8、9)与所述总控制台A(24)相连接,通过总控制台A(24)对绞机A、B(8、9)进行控制,所述绞机C、D(10、11)与所述总控制台B(25)连接,通过总控制台B(25)对绞机A、B(8、9)进行控制,所述总控制台A、B(24、25)与码头靠海处的距离为3~5m。
CN201210230492.4A 2012-07-05 2012-07-05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Active CN102774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0492.4A CN102774470B (zh) 2012-07-05 2012-07-05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0492.4A CN102774470B (zh) 2012-07-05 2012-07-05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4470A CN102774470A (zh) 2012-11-14
CN102774470B true CN102774470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11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0492.4A Active CN102774470B (zh) 2012-07-05 2012-07-05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4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9099B (zh) * 2014-09-15 2016-09-28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9263831B (zh) * 2018-09-29 2020-12-0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线连接方法及平台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667A (en) * 1983-12-19 1987-03-24 Mcdermott International, Inc. Articulated barge for towing and launching offshore structures
JP3663693B2 (ja) * 1995-09-28 2005-06-2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大型構造物の製造作業方法及び修理作業方法並にこれらの方法の実施に用いるバージ
GB0016932D0 (en) * 2000-07-10 2000-08-30 Saipem Uk Limited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decks on and from offshore structures
CN201334105Y (zh) * 2008-11-27 2009-10-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上装置系泊定位与牵拉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4470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1511B (zh) 海洋平台运输装置
CN107719591B (zh) 水下设备运输及安装就位作业船
CN103661801B (zh) 海洋工程水下推进器的安装辅助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6143799B (zh) 一种可代替缆绳兼具护舷功能的智能化轻型系靠泊系统
CN110877666A (zh) 自航式水下隧道沉管运载安装一体船及施工工艺
CN105366005A (zh) 一种系泊锚腿的更换方法
CN103910041A (zh) 高精度海上风机吊装船
CN105857521A (zh) 一种用于风电施工船的船舶定位系统及方法
PH12017502095A1 (en) Hybrid ship using wind-powered propulsive force as auxiliary
CN110217346B (zh) 基于多点锚泊定位系统来拖移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方法
CN103482026A (zh) 一种用于超深水浮式结构物的混合式系泊系统及系泊方法
CN102774470B (zh) 超大重量船舶接载在下水时半潜驳固定方法
CN106697178B (zh) 水下建筑用构件的运输沉放船及运输沉放方法
CN108367802A (zh) 分段刚性帆
CN104002931B (zh) U型海洋工程安装船及导管架上部模块安装方法
CN106428429B (zh)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长距离拖航的方法
CN102963509B (zh) 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
CN203601528U (zh) 三船并靠系泊系统
CN203567913U (zh)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CN203975150U (zh) 一种四锚移船系统
CN104600652A (zh) 基于锚泊系统和动力定位的浅海海缆敷设工艺
CN205891166U (zh) 一种可代替缆绳兼具护舷功能的智能化轻型系靠泊系统
CN205632945U (zh) 一种移动码头
CN104097748A (zh) 钢圆筒振沉施工的驻位吊运方法
CN103603319A (zh)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1, COSCO Road, Jiangsu, Nantong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OSCO Shi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Southeast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26000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City Chongchuan District COSCO Road No. 1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COSCO Shipyard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Southeast Univers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