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0528A -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0528A
CN103580528A CN201310323024.6A CN201310323024A CN103580528A CN 103580528 A CN103580528 A CN 103580528A CN 201310323024 A CN201310323024 A CN 201310323024A CN 103580528 A CN103580528 A CN 103580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wire
driving signal
switch element
pow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30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田肇
渡边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80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he static converters being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2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switched current
    • H03K17/127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switched current in composit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6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or currents
    • H03K17/168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or currents in composite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1),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来输出,其具备桥电路(11),经由电力输出端子至少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而构成,该串联电路将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这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的串联电路;驱动电路(12),输出对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信号线,将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作为起点,对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单独进行连线,分别具有相互大致相等的电感。

Description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变换装置,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进行输出,特别涉及一种对具有2个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进行并联连接然后并联驱动的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机床、锻压机、注塑机、工业机械或者各种机器人内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作为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用的交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一般使用三相逆变器电路。
图4是表示在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使用的三相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图。下面,主要说明u相,v相以及w相也一样。在电动机驱动装置中,对逆变器电路101的直流输入侧的端子P以及N施加直流电压,输出用于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三相交流电流iu、iv以及iw。逆变器电路101被构成为全桥逆变器,该全桥逆变器在上臂以及下臂上分别设置将回流二极管D逆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SuT、SvT、SwT、SuB、SvB、以及SwB。具体地说,关于u相构成开关元件SuT以及SuB的串联电路,关于v相构成开关元件SvT以及SvB的串联电路,关于w相构成开关元件SwT以及SwB的串联电路。作为开关元件,例如有IGBT等。在逆变器电路101中,这些各个串联电路被并联连接,各个串联电路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发挥功能,各个串联电路的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发挥功能。将来自驱动电路51的驱动信号输入到各个开关元件的栅极,通过该驱动信号进行各个开关元件的开关控制。由此,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希望的频率以及希望的电压的交流电流。另外,图4中省略了从驱动电路51与各个开关元件的发射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另外,这里没有特别图示,但是一般在逆变器电路101的直流输入侧大多设置将从商用的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变换为直流进行输出的变换器(整流器)。
在上述逆变器电路101中,输出的三相交流电流iu、iv以及iw由开关元件SuT、SvT、SwT、SuB、SvB、以及SwB的性能来决定。为了驱动更高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动机,逆变器电路需要输出更多的三相交流电流,但是作为实现该情况的技术,如特开2012-039790号公报以及专利第484770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关于各相具有至少并联连接了2个上述串联电路的逆变器电路。
图5是表示具有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三相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图。根据该逆变器电路102,经由电力输出端子至少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来构成,该串联电路将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所述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对1个相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但是越增加该并联连接的数量,逆变器电路输出的交流输出越大。
图5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在u相中,由开关元件Su1T以及Su1B构成的串联电路u-1和由开关元件Su2T以及Su2B构成的串联电路u-2经由作为各个串联电路中的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的电力输出端子而连接,由此,构成串联电路u-1和串联电路u-2的并联连接。v相以及w相的结构也同样,这里省略说明。在这种逆变器电路102中,在各个相通过从驱动电路51向同一臂内的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供给同一驱动信号来进行并联驱动。例如,在u相中,从驱动电路51提供给串联电路u-1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的栅极端子的驱动信号和提供给串联电路u-2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2T的栅极端子的驱动信号是相同的。关于下臂也同样,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的各个栅极端子从驱动电路51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另外,v相以及w相也一样。为了如此地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直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附近通过相同的配线形成来自驱动电路51的信号线,信号线从该栅极端子附近分支,分别与各个栅极端子连接。另外,在图5中,省略从驱动电路51与各个开关元件的发射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
这样,在并联连接了由2个开关元件组成的串联电路的逆变器电路的情况下,从驱动电路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开关元件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同一定时进行开关动作,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以开关元件为首的各个构成部件的特性的波动、主电路的配线电感的波动等,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定时会产生偏差。由于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定时的偏差,产生电流分担的偏向和振动的电压,从主电路影响驱动电路,并且从驱动电路影响控制电路,最终引起开关元件的误动作。
图6说明在具有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三相逆变器电路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偏差产生的电压振动。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对u相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以及图5中,虽然省略了从驱动电路51与各个开关元件的发射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但在图6中也图示了该信号线Eu。
如图6所示,u相的下臂具有并联连接了开关元件Su1B和开关元件Su2B的结构,经由信号线Gu从驱动电路51将同一驱动信号提供给开关元件Su1B以及开关元件Su2B的各栅极端子。如上所述,来自驱动电路51的信号线Gu在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附近分支,该分支的信号线分别与各个栅极端子连接,关于从驱动电路51与各个发射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Eu也同样在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开关元件的发射极端子附近分支。通过采用这种分支结构,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开关元件Su2B的栅极端子之间以及发射极端子之间的配线长度变短,因此这些各端子之间以低电感进行连接,在与主电路配线M之间形成电流路径的环路容易受到电压振动的影响。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如上述那样,开关元件Su1B和开关元件Su2B的发射极端子间以低电感进行连接,因此通过信号线Eu和主电路配线M形成在图中虚线所示的环路A,从而产生电压振动流过噪声电流,对开关元件和驱动电路产生影响。另外,一般在各个开关元件Su1B和开关元件Su2B的栅极端子和发射极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所以通过信号线Gu以及Eu和主电路配线M形成在图中点划线所示的环路B,从而产生电压振动流过噪声电流,对开关元件和驱动电路产生影响。这样的电压振动是在上臂或者下臂的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时发生的,所以由于例如在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开关元件Su2B接通时产生的电压振动而引起的噪声电流,相同u相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开关元件Su2T(图6中未图示)进行误动作,产生未预料的短路,导致开关元件的损坏。
如上所述,由于各个构成部件的特性的波动、主电路的配线电感的波动等产生的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定时的偏差,会产生电流分担的偏向和振动的电压,导致同相的开关元件的误动作和损坏。为了防止这些,在并联连接了由2个开关元件构成的串联电路的逆变器电路中,一般采用以下对策,通过抑制各个构成部件的特性的波动和主电路配线电感的波动来抑制开关元件之间的电流分担的偏向;通过电感均等化等的主电路的对称化、栅极驱动信号配线和主电路配线的正交化、或者通过缩短栅极驱动信号配线使电感值均一化等来抑制开关元件间的电压振动。
但是,抑制各个构成部件特性的波动是非常困难的,考虑成本和工时的话不是现实的对策。
另外,使主电路均等进行配线的设计灵活性和自由度被大大地限制,逆变器电路容易大型化,结果包括该逆变器电路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也会大型化,因此会产生以下问题,即妨碍具备这种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机床、锻压机、注塑机、工业机械或者各种机器人的空间节约化。
另外,缩短向栅极端子的信号线的配线长度使得电感均一是比较现实的对策,但是不能说是很充分的。
并且,因为实际上在有限的安装面积中设计逆变器电路,所以完全进行上述对策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将具有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进行并联连接来并联驱动,可以防止由于主电路配线以及信号线的电压振动的产生而引起的开关元件的误动作以及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电力变换装置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进行输出,具备:桥电路,经由电力输出端子至少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来构成,串联电路将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驱动电路,输出对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信号线,将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作为连线的起点,针对通过同一驱动信号被进行开关控制的开关元件,对每个该开关元件单独进行连线,分别具有相互大致相等的电感。
上述信号线具有:栅极用信号线,将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元件的各个栅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发射极用信号线,将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元件的各个发射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
关于传送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在该信号线上设置电感,以便成为相互大致相等的电感。
关于传送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具有相互大致相等的阻抗。
所述信号线由电缆或者在印刷基板上设置的配线图形构成。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说明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和现有电力变换装置之间的比较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使用的三相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具有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三相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说明在具有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的三相逆变器电路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偏差而产生的电压振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并联连接开关元件进行并联驱动的电力变换装置进行说明。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关于实施方式的三相电力变换转置,主要说明三相中的u相。关于v相以及w相可以是和u相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对v相以及w相的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转置的电路图。以后,在不同的附图标注同一参照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
电力变换装置1是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的三相逆变器电路,例如通过将该电力变换装置1装入电动机驱动转置,可以将从电力变换装置1输出的交流电力用于驱动例如机床、锻压机、注塑机、工业机械或者各种机器人内的电动机。另外,这里没有特别图示,可以在电力变换装置1的直流输入侧设置将从商用的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变换为直流并输出的变换器。
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桥电路11、驱动电路12和将它们进行连接的信号线。
桥电路11的结构为,经由电力输出端子至少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将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这些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另外,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但是也可以并联连接2个以上。作为开关元件,例如有IGBT。
详细说明u相,如图1所示,通过将逆并联连接回流二极管D的开关元件Su1T和逆并联连接回流二极管D的开关元件Su1B进行串联连接构成串联电路u-1,将这些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1B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同样,将逆并联连接回流二极管D的开关元件Su2T和逆并联连接回流二极管D的开关元件Su2B进行串联连接构成串联电路u-2,将这些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Su2T以及Su2B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连接点作为电力输出端子。串联电路u-1和串联电路u-2通过连接各自的电力输出端子而并联连接。
驱动电路12输出对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的生成方法本身不限定本发明,但是例如有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方式。在PWM方式中,比较电压指令和PWM载波的大小,当电压指令比PWM载波大时,例如对于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输出指令接通的驱动信号,对于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输出指令关断的驱动信号。当电压指令比PWM载波小时,对于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输出指令关断的驱动信号,对于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输出指令接通的驱动信号。v相和w相也同样。
通过信号线将桥电路11内的各个开关元件和驱动电路12连接,从而对位于相互并联连接的串联电路u-1以及u-2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提供同一驱动信号,此外对位于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在本发明中,以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为起点,对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单独连接信号。传播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信号线具有大约相等的电感。这些各个信号线的电感设定为在预定的误差范围内相等。
在所述信号线中具有栅极用信号线和发射极用信号线。栅极用信号线将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和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元件的各个栅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另外,发射极用信号线将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和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元件的各个发射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关于这些信号线,参照附图如下那样进行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对于位于相互并联连接的串联电路u-1以及u-2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因此,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T和位于串联电路u-1中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的栅极端子之间通过栅极用信号线Gu1T进行连线,另外,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T和位于串联电路u-2中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2T的栅极端子之间通过栅极用信号线Gu2T进行连线,对上述串联电路u-2提供和开关元件Su1T相同的驱动信号。这样,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被单独设置,使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的电感大致相等。
另外,对于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因此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NT和位于串联电路u-1中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的发射极端子之间通过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进行连线,另外,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NT和位于串联电路u-2中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2T的发射极端子之间通过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进行连线,对上述串联电路u-2提供和开关元件Su1T相同的驱动信号。这样,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被单独设置,使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的电感大致相等。
同样,对于位于相互并联连接的串联电路u-1以及u-2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因此,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B和位于串联电路u-1中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的栅极端子之间通过栅极用信号线Gu1B进行连线,另外,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B和位于串联电路u-2中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2B的栅极端子之间通过栅极用信号线Gu2B进行连线,对上述串联电路u-2提供和开关元件Su1B相同的驱动信号。这样,栅极用信号线Gu1B和栅极用信号线Gu2B被单独设置,使栅极用信号线Gu1B和栅极用信号线Gu2B的电感大致相等。
另外,对于开关元件Su1B以及Su2B提供同一驱动信号,因此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NB和位于串联电路u-1中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1B的发射极端子之间通过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进行连线,另外,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NB和位于串联电路u-2中的下臂的开关元件Su2B的发射极端子之间通过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进行连线,对上述串联电路u-2提供和开关元件Su1B相同的驱动信号。这样,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被单独设置,使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的电感大致相等。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使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栅极用信号线Gu1B和栅极用信号线Gu2B、以及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各自的配线长以及配线的截面面积物理上相同,即等长,来使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这些各个信号线的电感以及阻抗可以设定为在预定的误差范围内相等。
图2是说明比较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和现有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图2中,只表示u相,对于从驱动电路12与各个开关元件的发射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进行省略。
根据现有的例子,为了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直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附近由同一配线形成从驱动电路12的信号线,信号线从这些栅极端子附近分支,分别与各个栅极端子连接。即,如图2所示,根据现有例子,关于与位于用于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的栅极端子连接的信号线GuT(图中点划线所示),从驱动电路12的正侧电极PT到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附近作为同一配线形成,信号线GuT从这些栅极端子附近分支,分别与各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的栅极端子连接。因此,现有例中各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的栅极端子间的配线长必然变短,所以成为已经说明的电压振动的产生以及由此产生的开关元件损坏的原因。
对此,根据本发明,来自驱动电路12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而形成,所述栅极用信号线Gu1T将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T和位于上臂的开关元件Su1T的栅极端子之间进行连线,所述栅极用信号线Gu2T将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PT和位于上臂的开关元件Su2T的栅极端子之间进行连线。并且,使这些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成为等长。即,将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作为所谓的分支的基点,对栅极用信号线分别独立地进行配线直到各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的栅极端子,并且使这些各个信号线成为等长,来使从驱动电路12到各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的栅极端子的电感相同。图2进行了省略,关于发射极用信号线也进行同样的配线,由此对于各个开关元件Su1T以及Su2T,可以在栅极端子和发射极端子之间具有电感成分,因此难以流过将信号线和主电路配线作为路径的循环电流。因此,即使在产生电压振动时也难以流过循环电流,因此可以抑制开关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驱动电路的影响,可以防止开关元件的误动作。
接着,说明信号线的等长。以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为起点,对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单独连接信号线,但是使单独连接的信号线相互等长。例如,作为形成信号线的部件,通过使用电阻值或电感等物理特性均一的线材,置为相同截面面积和相同的配线长度,从而实现等长。或者,当用构成部件的配置关系不能拉出相同配线长的配线时,可以适当调整线材的截面面积来实现等长。特别是作为印刷基板上的配线图形来实现信号线时,一般如果使用图形设计工具(配线设计软件程序),用户能够设计图形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等,因此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实现信号线的等长。另外,利用电缆实现信号线时,例如通过使用公开了规格的电缆,与通过上述的配线图形来实现的情况相同,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实现信号线的等长。
此外,例如当由于构成部件的配置关系无法调整上述那样的配线长和截面面积时,通过在信号线的途中设置电感,可以使传送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的电感相互大致相等。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变形例的电路图。在已经说明的图1所示的例子中,分别使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栅极用信号线Gu1B和栅极用信号线Gu2B、以及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各自的配线长以及配线的截面面积物理上相同,以使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但是这里所说明的图3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信号线的中途设置电感,使得传送相同驱动信号的信号线的电感变得相互大致相等。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关于上臂,通过在栅极用信号线Gu1T的途中设置电感Lug1T,在栅极用信号线Gu2T的途中设置电感Lug2T,使栅极用信号线Gu1T和栅极用信号线Gu2T的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另外,通过在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的途中设置电感Lue1T、在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的途中设置电感Lue2T,使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T的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同样,关于下臂,通过在栅极用信号线Gu1B的途中设置电感Lug1B,在栅极用信号线Gu2B的途中设置电感Lug2B,使栅极用信号线Gu1B和栅极用信号线Gu2B的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另外,通过在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的途中设置电感Lue1B、在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的途中设置电感Lue2B,使发射极用信号线Eu1B和发射极用信号线Eu2B的电感以及阻抗大致相等。另外,这之外的电路结构要素和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要素相同,所以对相同的电路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对该电路结构要素的详细说明。
此外,例如作为信号线的线材适当使用特性不同的构件,可以使传送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的电感相互大致相等。
本发明为一种逆变器电路(电力变换装置),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可以适用于通过至少并联连接2个由2个相互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构成的串联电路而构成的逆变器电路。在对机床、锻压机、注塑机、工业机械或者各种机器人内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作为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交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一般使用三相逆变器电路,但是如果使用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能够实现可驱动高输出的电动机,可靠性高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将具有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来进行并联驱动的电力变换装置中,可以抑制由于主电路配线以及信号线中产生的电压振动引起的开关元件的误动作以及损坏。
另外,实现一种信号线,以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为起点,对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被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单独连线,并且具有相等的电感,所述信号线将至少并联连接2个由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所构成的串联电路而构成的桥电路中的各个开关元件与输出对各个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进行连线,所以关于同相中的各个开关元件,可以使经由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栅极端子和发射极端子之间的配线具有电感成分,难以流过将信号线和主电路配线作为路径的循环电流。因此,即使在产生电压振动的时也难以流过循环电流,因此可以抑制开关元件间的相互影响和对驱动电路的影响,可以防止开关元件的误动作,提高电力变换装置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即使存在各个构成部件特性的波动,主电路的配线电感的波动,也可以通过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和发射极端子之间的配线所具有的电感来抑制电压振动对驱动电路的影响,可以防止开关元件的误动作,提高电力变换装置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缓和主电路配线的对称性,因此可以增加电力变换装置设计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另外,如果将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用于电动机驱动装置,可以防止开关元件的误动作,所以提高电动机驱动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并且增加了电动机驱动装置设计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Claims (5)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1),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进行输出,其特征在于,具备:
桥电路(11),经由电力输出端子至少并联连接2个串联电路(u-1、u-2)来构成,所述串联电路(u-1、u-2)将相互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的两侧端子作为电力输入端子,将所述2个开关元件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电力输出端子;
驱动电路(12),输出对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
信号线,将所述驱动电路(12)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子作为连线的起点,针对通过同一驱动信号被进行开关控制的所述开关元件,对每个该开关元件单独进行连线,分别具有相互相等的电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具有:
栅极用信号线(Gu1T、Gu2T、Gu1B、Gu2B),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正侧电极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所述串联电路(u-1、u-2)中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各个栅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
发射极用信号线(Eu1T、Eu2T、Eu1B、Eu2B),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子的负侧电极与从该驱动信号输出端子提供同一驱动信号的各个所述串联电路(u-1、u-2)中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各个发射极端子单独进行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
关于传送所述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在该信号线上设置电感(Lug1T、Lug2T、Lue1T、Lue2T、Lug1B、Lug2B、Lue1B、Lue2B),以便成为相互相等的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
关于传送所述同一驱动信号的信号线,具有相等的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由电缆或者在印刷基板上设置的配线图形构成。
CN201310323024.6A 2012-07-30 2013-07-29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Pending CN1035805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8229A JP5559265B2 (ja) 2012-07-30 2012-07-30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が並列接続されて並列駆動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168229 2012-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0528A true CN103580528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91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645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4562U (zh) 2012-07-30 2013-07-29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CN201310323024.6A Pending CN103580528A (zh) 2012-07-30 2013-07-29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645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4562U (zh) 2012-07-30 2013-07-29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9083B2 (zh)
JP (1) JP5559265B2 (zh)
CN (2) CN203574562U (zh)
DE (1) DE1020131079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0303A (zh) * 2016-09-01 2018-03-1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7925374A (zh) * 2015-09-04 2018-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空气调节机
CN110855275A (zh) * 2019-12-02 2020-02-28 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9265B2 (ja) * 2012-07-30 2014-07-2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が並列接続されて並列駆動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JP6208326B2 (ja) * 2014-03-10 2017-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ユニット、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方法
WO2016098226A1 (ja) * 2014-12-18 2016-06-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KR102382081B1 (ko) 2015-03-27 2022-04-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의 전원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6201504A1 (de) * 2016-02-01 2017-08-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besserter Stromrichter
JP6674398B2 (ja) * 2017-02-24 2020-04-0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制御線の配線構造
JP6888454B2 (ja) * 2017-07-21 2021-06-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955205B2 (ja) * 2017-09-27 2021-10-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20173043A1 (en) * 2019-03-29 2022-06-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odule parallel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module connection substrate
EP3955457A4 (en) * 2019-04-30 2022-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WITCHING CIRCUIT, MIX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47756B2 (ja) 2020-10-01 202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DE102022212323A1 (de) * 2022-11-18 2024-05-23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Leistungselektronikmodu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eistungselektronikmodu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5324B2 (en) * 2001-07-02 2004-09-21 Hitachi, Ltd. Power converter
US20060226708A1 (en) * 2003-05-19 2006-10-12 Abb Technology Ag Semiconductor switch arrangement
CN201893710U (zh) * 2010-12-13 2011-07-06 乐山牧田电器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流自动控制线路
JP2012039790A (ja) * 2010-08-09 2012-02-2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CN203574562U (zh) * 2012-07-30 2014-04-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137A (ja) * 1993-12-01 1995-06-23 Fuji Electric Co Ltd 並列接続igbtのゲート駆動回路
JPH0819246A (ja) * 1994-07-04 1996-01-19 Fuj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スイッチ素子の並列接続回路
JPH09261948A (ja) * 1996-03-26 1997-10-0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0116117A (ja) * 1998-10-01 2000-04-21 Fuj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スイッチ素子のゲート接続構造
AU5769300A (en) 1999-06-29 2001-01-31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 traces in layered circuit boards
JP2004187360A (ja) * 2002-11-29 2004-07-02 Toshiba Corp 電圧駆動型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ゲ−ト駆動回路および半導体モジュ−ル
JP4847707B2 (ja) * 2005-03-10 2011-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5324B2 (en) * 2001-07-02 2004-09-21 Hitachi, Ltd. Power converter
US20060226708A1 (en) * 2003-05-19 2006-10-12 Abb Technology Ag Semiconductor switch arrangement
JP2012039790A (ja) * 2010-08-09 2012-02-2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CN201893710U (zh) * 2010-12-13 2011-07-06 乐山牧田电器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流自动控制线路
CN203574562U (zh) * 2012-07-30 2014-04-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374A (zh) * 2015-09-04 2018-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空气调节机
US10530288B2 (en) 2015-09-04 2020-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drive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7925374B (zh) * 2015-09-04 2020-08-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空气调节机
CN107800303A (zh) * 2016-09-01 2018-03-1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10855275A (zh) * 2019-12-02 2020-02-28 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开关
CN110855275B (zh) * 2019-12-02 2023-09-29 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7831A (ja) 2014-02-06
JP5559265B2 (ja) 2014-07-23
CN203574562U (zh) 2014-04-30
US20140029323A1 (en) 2014-01-30
US9479083B2 (en) 2016-10-25
DE102013107941A1 (de) 201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4562U (zh) 并联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力变换装置
JP4825323B2 (ja) 負荷駆動システム、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US9621100B2 (en) Vehicular AC electric generator
JP655552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0447259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provided with plurality of switching elements connected to bus bar
US20200220489A1 (en) Driving power supply device
JP698472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システム
JP201505381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56914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ディスクリート型の制御型半導体素子及び制御型半導体素子モジュール
JP2008236889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0635705A (zh) 用于运行电驱动系统的方法、电控制器和电驱动系统
US11736036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CN110063009A (zh)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US9236769B2 (en) Control device
CN106134053A (zh) 具有以线性运行方式运行的子模块的模块化的换流器电路
JP6806426B2 (ja) ゲート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
KR20130088606A (ko) 3-레벨 인버터 제어 장치와, 3-레벨 인버터를 구비한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모터 구동 장치
US11614729B2 (en) Time-spread control cycles for robotic servomotors
JP657281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9088078A (ja) ドライバ回路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1177689B2 (en)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6881399B2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0622916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direct-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20162333A (ja) 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