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474A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3474A
CN103573474A CN201310314217.5A CN201310314217A CN103573474A CN 103573474 A CN103573474 A CN 103573474A CN 201310314217 A CN201310314217 A CN 201310314217A CN 103573474 A CN103573474 A CN 103573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hamber
room
communication passag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4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3474B (zh
Inventor
鹫见卓也
伊藤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645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780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645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14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73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3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12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having other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ing elements, e.g. rotary
    • F02M59/14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having other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ing elements, e.g. rotary of elastic-wall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46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diaphragm-typ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17/00Carburettor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preceding main groups F02M1/00 - F02M15/00
    • F02M17/02Floatless carburettors
    • F02M17/04Floatless carburettors having fuel inlet valve controlled by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1/00Carburettors with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ine's starting or its idlin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 F02M1/16Other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air mixture during starting; Priming cups; using different fuels for starting and normal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1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the pumps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1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main and auxiliary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00Float-controlle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constant fuel level
    • F02M5/12Other details, e.g. floats, valves, setting devices or tools
    • F02M5/125Shape of the jet nee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来自负压部的负压,且阻止润滑油流入提供该负压的连通通道内的发动机。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1)具有活塞(9)和化油器(25)。化油器(25)具有隔膜式燃料泵(109)。隔膜式燃料泵(109)具有:泵室(1118),其吸入和喷出燃料;隔膜室(110),驱动泵室(1108)的压力被供给到该隔膜室(110)中。四冲程发动机(1)还具有连接因活塞(9)的变动而变为负压的负压部和隔膜室(110)的连通通道(104)。在连通通道(104)中配设有逆流防止部(单向阀(115)),该逆流防止部仅容许流体自隔膜室(110)侧向负压部侧的移动。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利用负压来驱动隔膜式燃料泵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在两冲程发动机中,燃料泵(隔膜式燃料泵)的驱动利用进气口的压力变动作为动力源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以曲轴室的正压及负压作为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的动力源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40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158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3-189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72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07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背景而做成的,其课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其能够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来自负压部的负压,并阻止润滑油流入提供该负压的连通通道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其能够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由压力变动部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驱动力,并防止润滑油流入提供该压力变动至隔膜室的连通通道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动机的第一方式为具有活塞和化油器,所述化油器具有隔膜式燃料泵,所述隔膜式燃料泵具有:泵室,其吸入和喷出燃料;隔膜室,其被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泵室的压力。该发动机还具有连通通道,其连接因所述活塞的变动而变为负压的负压部和所述隔膜室,在所述连通通道中配设有逆流防止部,该逆流防止部仅容许流体自所述隔膜室侧向所述负压部侧的移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动机的第二方式为具有:活塞;化油器;弹性膜;第一室,形成于所述弹性膜的一侧;第二室,形成于所述弹性膜的另一侧。所述化油器具有隔膜式燃料泵,所述隔膜式燃料泵具有:泵室,其吸入和喷出燃料;隔膜室,其被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泵室的压力,所述第一室与因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压力变动的压力变动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室与所述隔膜室相连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来自负压部的负压,并更可靠地使润滑油不流入提供该负压的连通通道内。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由压力变动部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驱动力,并可防止润滑油流入提供该压力变动至隔膜室的连通通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曲轴室侧开口部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3是单向阀的构造等的说明图。
图4是采用隔膜式燃料泵的化油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5是喷嘴的说明图。
图6是图5的A-A’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说明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
图12是曲轴室侧开口部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3是压力供给部的构造等的说明图。
图14是采用隔膜式燃料泵的化油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5是喷嘴的说明图。
图16是图15的A-A’的剖视图。
图1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9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0是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1是第十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发动机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
另外,图1表示活塞位于上止点TDC(Top Dead Center)附近的状态时的四冲程发动机1。
如图1所示,四冲程发动机1具有气缸部3、安装在气缸部3下部的曲轴箱5,以及配设在曲轴箱5的下侧方向位置上的油罐15。
气缸部3具有用于使该活塞9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圆柱状的空间。并且,该空间内嵌入有活塞9,而在该空间内具有让活塞9在图1中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空隙。
利用气缸部3、曲轴箱5和活塞9形成曲轴室7。也就是说,由气缸部3的侧面和活塞9形成的曲轴箱5侧的大致呈圆柱状的空间和曲轴箱5所构成的空间是曲轴室7。随着活塞9的滑动移动,该曲轴室7的内部空间的容积会产生变化。
另外,利用气缸盖26、气缸部3和活塞9形成燃烧室8。
油罐15与曲轴箱5另行设置,用于储存润滑油。
在该油罐15与曲轴箱5之间设有仅容许润滑油自曲轴箱5(曲轴室7)向油罐15流动的曲轴室单向阀17。
但是,随着活塞9自下止点BDC(Bottom Dead Center)移动至上止点TDC,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负压。相反,随着活塞9自上止点TDC移动至下止点BDC,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正压。
然而,由于设有曲轴室单向阀17,因此曲轴室7内的压力虽然容易变为负压,但是正压只能是上升至克服曲轴室单向阀17所用的弹簧等的弹性的压力。而且,由于曲轴室单向阀17所用的弹簧等的弹性比较弱,因此曲轴室7只能稍微向正压侧升压。
另外,随着活塞9自下止点BDC(Bottom Dead Center)移动至上止点TDC,由于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负压,因此曲轴室7是负压部。
此外,该曲轴室7内的压力是以曲轴13a每旋转1周而发生1次变动的比例进行变动的。这一点与以曲轴13a每旋转2周而只能发生1次变动的比例进行变动的进气或排气的压力不同。
曲柄1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曲轴箱5内。
该曲柄13由作为旋转中心的曲轴13a和配重等构成。
并且,活塞9和曲柄13由连杆11相连接。
连杆11与活塞9,以及连杆11与曲柄13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的。
采用这样的构造,活塞9在气缸部3内往返滑动移动。
在气缸部3的上壁设有气缸盖26。
并且,在气缸盖26中,设有与化油器25相连通的进气口27和与排气消声器(未图示)相连通的排气口33。
在气缸盖26中设有开闭进气口27的进气阀29。
在气缸盖26中设有开闭排气口33的排气阀31。
进气口27在每次进气阀29开闭时会变为负压。因此进气口27是负压部。
空气滤清器21设于化油器25的外侧。
在该空气滤清器21内,配置有过滤器23。借助空气通过该滤清器23,从而空气中的杂质等被除去。
然而,化油器25是在通过了空气滤清器21的空气中混合燃料的装置。具体来说,化油器25可调节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例以及混合后的混合气体的总量。
另外,在化油器25中,为了在空气中混合燃料而具有隔膜式燃料泵109。该隔膜式燃料泵109是将压力变动作为动力而被驱动的。
为了供给驱动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连通通道104连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和曲轴室7。
此外,隔膜式燃料泵109设有与压力变动相对应地位移的隔膜108。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连通通道104在气缸部3处开口,但是也可以在其它的负压部开口。
在连通通道104在气缸部3处开口的情况下,其优点在于能够脉冲式地向隔膜式燃料泵109供给负压。另外,将在下文对该点进行叙述。
在该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设有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并且,在连通通道104中连接有大气压开口通道107。
在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一端,具有向空气滤清器21内部(空气通过过滤器23后的空间)开口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另一端向连通通道104的管路的中途开口。
另外,就连通通道104而言,以与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为界线,将连通通道104的靠隔膜室110侧视作隔膜室侧连通通道113,将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视作曲轴室侧连通通道105。
由于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存在,因此即使在润滑油等进入到连通通道104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曲轴室7变成负压时,将润滑油等排出到曲轴室7。
这是因为,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开口于大气压,当曲轴室7变成负压时,空气从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向曲轴室侧开口部103流入,将进入到连通通道104的润滑油排出。
另外,为了防止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的降低,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管路阻力不可设定地太小。
这是因为,若将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管路阻力设定地太小,则在曲轴室7变成负压时,会过多地吸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侧的空气,而非隔膜室110侧的空气。
为了设定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管路阻力,设有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
利用该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使管路阻力增大。
作为增大管路阻力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较长地设定管路的长度、较细地设定管路整体、使管路多次弯折等方法。
另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上述的这些方法,协同发挥效果。
此外,由于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是用于设定管路阻力的,因此无需一定要设在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的附近。例如,也可以设在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中央、设于连通通道104侧等。
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中设有作为逆流防止部的一例的单向阀115。
该单向阀115以仅容许流体(空气)自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向作为负压部的一例的曲轴室7移动的方式而形成。
另外,作为逆流防止部,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单向阀115。
此外,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向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21的过滤器23后的空间(清洁侧)开口。
由此,流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能够采用不含杂质等的空气。
图2是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位置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活塞9是上止点TDC处的活塞9的位置,虚线所示的活塞9是下止点BDC处的活塞9的位置。
此外,活塞9具有活塞顶9a和与该活塞顶9a连续的裙部9b,在裙部9b的靠曲轴室7侧的端部形成有末端部9c。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该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在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开口。
通过这样的设置,防止由于曲轴室7(曲轴箱5)所产生的正压引起润滑油等进入连通通道104及隔膜室110。
并且,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在比末端部9c所在的位置更靠曲轴13a侧的位置开口。
通过在这样的位置形成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能够在正压时关闭连通通道104,因而实质上可向连通通道104只供给负压。
并且,在负压为最大(压力最低)的瞬间,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能够开口,从而能够向隔膜室110提供脉冲状的负压。
如此一来,能够更可靠地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在活塞9的侧面的靠燃烧室8侧位置上嵌入有环型的活塞环52。该活塞环52由气环53和油环51构成。
气环53是用于将燃烧室8和曲轴室7分隔开的部件,因此需要与气缸部3始终紧贴。而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气环53因滑动移动所造成的磨损,因此需要润滑油的润滑。
为此,在气环53和油环51之间的比油环51更靠燃烧室8侧的气缸部3和活塞9之间的间隙部,存在很多润滑油。
然而,在将本发明的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1)装载到如割草机,电锯等姿势变换大的作业机的情况下,有时会以连通通道104在下侧的姿势进行作业。另外,也存在操作者将连通通道104置于下侧而放置作业机的情况。
如此一来,有时会发生由于润滑油通过连通通道104进入化油器25内而使化油器25的隔膜108不能正常运作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文所述的以单向阀115为代表的逆流防止部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CD的情况下,如果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远离活塞9的油环51的位置上时,则需要相应地加长该部分的裙部9b,有时还必须构成较大的活塞9。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在活塞9的油环51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活塞9的小型化,并且防止润滑油集中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上,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参照图1)是必须的。
也就是说,在未设置大气压开口通道107时,即使向连通通道104提供负压,隔膜式燃料泵109也不能充分地发挥性能。
这是因为,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连通通道104内达到最大的负压后,压力向正压侧复原前,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被裙部9b封闭。于是,连通通道104内停留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压的状态不变,不能获得充分的压力变动。并且,在利用下一冲程使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时,压力只是从该一定程度的负压状态下降至负压最大的状态。由于根据压力变动的大小来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因此当压力变动较少时,隔膜式燃料泵109无法被驱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即,设有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且在利用活塞9的裙部9b封闭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期间内,向连通通道104供给空气而增加隔膜室110的压力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封闭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时间比开放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即使是在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流路阻力稍大的状态下,也能够向连通通道104供给充足量的空气。并且,由此能够对连通通道104施加充分大的压力变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设有逆流防止部(单向阀115),因此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位置没有必要形成于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
然而,由于设于该位置(图2所示位置),通过连通通道104施加于隔膜室110的负压变为脉冲式的。
这是因为,将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设于这样的位置,即使曲轴室7内变为负压,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被维持在因活塞9的裙部9b而被覆盖的状态,直至活塞9移动至上止点TDC的附近。
并且,当活塞9移动至上止点TDC的附近时,曲轴室7的负压几乎处于最大(压力最低)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起到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盖子作用的裙部9b会因移动而不再发挥其盖子作用。其结果是通过连通通道104向隔膜室110施加的负压转变为脉冲式的。
由于以上理由,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更强力地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当然,不言而喻,即使不在曲轴室7,有负压的地方就可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图3是单向阀115的构造等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较佳的是连通通道104设于侧部件55。该侧部件55除了具有设置连通通道104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将单向阀115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功能。
另外,侧部件55也可形成有,例如,各种润滑油的通过路径、燃料的通过路径、空气的通过路径和窜气的通过路径。
并且,侧部件55也可作为用于保持化油器25、空气滤清器21等的部件而起作用。另外,也可以将该侧部件55、化油器25和空气滤清器21等一体形成。
如图3所示,在气缸部3中,从气缸部3的外部侧依次形成有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和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
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直径。
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直径。
另外,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中心轴、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中心轴和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中心轴形成于同一轴上。
单向阀115具有第一弹性部件115a、第二弹性部件115b和第三弹性部件115c。
第一弹性部件115a具有中心形成有圆柱状空洞的圆盘状的形状。而且,第一弹性部件115a是用于将单向阀115固定于规定位置的部件。该第一弹性部件115a配置于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内。
第二弹性部件115b具有圆柱状的形状。该第二弹性部件115b配置于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内部。
第三弹性部件115c具有自图3中的上下方向起朝中心倾斜的构造。而且,在该第三弹性部件115c的中心附近,形成有开口于一直线上的单向阀开口部115d。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单向阀115仅容许流体自隔膜室110向气缸部3的移动。
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形成为收容第一弹性部件115a的形状。更具体地说,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形成为其高度(厚度)低于第一弹性部件115a的高度(厚度)。由此,在侧部件55的靠气缸部3侧的外壁和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靠气缸部3的内部侧的壁之间,能够压缩并夹持第一弹性部件115a。
其结果为单向阀115被定位且固定于规定位置。
由于单向阀115被配置于气缸部3,因此单向阀115必须具有耐热性。另外,由于润滑油存在于气缸部3中,因此单向阀115必须具有耐油性。
另外,由于该单向阀115的结构,因此在构成单向阀115的部件中,至少第三弹性部件115c必须具有弹性。
并且,单向阀11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提升式、摆动式、对夹式、升降式、球式或脚踏式。
侧部件55通过螺栓部件125安装于气缸部3。
如此一来,由于通过螺栓部件125安装侧部件55,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侧部件55定位且固定于气缸部3的规定位置。
另外,由于侧部件55容易安装,因此,结果能够容易地将单向阀115定位且固定。
其结果,提高了四冲程发动机1的组装性。
并且,螺栓部件125并不限定于螺栓,能够将侧部件55定位且固定于气缸部3的规定位置的部件即可。
图4是采用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化油器25的构造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化油器25具备化油器主体1102。
化油器主体1102中形成有与曲轴室7相连通的连通通道104。
使该连通通道104面向隔膜式燃料泵109的一侧(图中的上表面),即隔膜室110。
在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另一侧(图中的下表面),形成有泵室1108。
燃料入口1112借助进油阀1110与泵室1108相连通,计量隔膜1120的计量腔1118借助出油阀1114及针阀1116与泵室1108相连通。
并且,燃料入口1112与燃料罐(未图示)相连接。
另外,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于曲轴室7的气缸部3。
在曲轴室7内,随着容积的变化而发生压力变化。
如上所述,该压力变化中只有负压通过连通通道104作用于隔膜室110。
而且,利用作用于隔膜室110的负压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更具体地说,负压作用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隔膜108向隔膜室110侧挠曲时,负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利用该泵室1108的负压,进油阀1110在出油阀1114保持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自燃料入口1112将燃料吸入至泵室1108中。
接着,当在这种状态下已作用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的负压变为正压时,则隔膜108会由于其自身的弹性作用而趋于返回原来的状态。
如此一来,将会是正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
而且,当利用隔膜108的运动而使正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时,出油阀1114在进油阀111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自泵室1108喷出燃料。
该喷出的燃料经由针阀1116供给到计量隔膜1120的计量腔1118中。
计量腔1118利用计量隔膜1120与背压室1122划分开。
四冲程发动机1的压力作用于背压室1122,利用四冲程发动机1与计量腔1118的压力差,驱动计量隔膜1120。
另外,连通该背压室1122与发动机的负压的通道未图示。
该计量隔膜1120通过操纵杆1124连接于上述针阀1116,利用该计量隔膜1120的运作使针阀1116开闭。
具体来说,当燃料填满计量腔1118时,计量腔1118升压,计量隔膜1120向背压室1122侧挠曲。
此时,借由操纵杆弹簧1126的弹性,操纵杆1124以其一端(图中的左侧)被下压而另一端(图中的右侧)被上推的方式转动。
利用这样的操纵杆1124的转动运作,针阀1116被上推,泵室1108与计量腔1118的连通被切断。
此外,在化油器主体1102中形成有通道1128,该通道1128连接空气滤清器21和形成于气缸部3的进气口27。
该通道1128将上游侧(空气滤清器21侧)作为大径部1128a,将下游侧(进气口27侧)作为直径小于大径部1128a的直径的文丘里部1128b,使该文丘里部1128b的开度位移的节气阀1130设于该文丘里部1128b。
该节气阀1130的旋转轴与通道1128正交,通过操作旋转杆1130a,该节气阀1130一边沿图中上下方向滑动一边旋转,利用该节气阀1130的旋转量使文丘里部1128b的开度位移。
另外,在该节气阀1130中与该节气门1130的旋转轴同轴状地设有第一调整螺杆1131,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用于微调整在通道1128中流通的空气中所混合的燃料的量。
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中与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的旋转轴同轴状地设有第二调整螺杆1132。第二调整螺杆1132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从上方到下方,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外形尺寸自与在后述的喷嘴1134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起以两级减小。
在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顶端设有用于切换后述主量孔1136的切换部1132a。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对于节气阀1130向一方向(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图中下方移动,相反,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对于节气阀1130向另一方向(螺纹旋松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图中上方移动。
与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同,在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一方向(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该第二调整螺杆1132向图中下方移动,相反,在在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另一方向(螺纹旋松方向)旋转时,该第二调整螺杆1132向图中上方移动。
另外,在化油器主体1102中以与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面对的方式设有喷嘴1134,该喷嘴1134的喷嘴顶端1134a插入有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顶端。
此外,在喷嘴1134中,形成有向通道1128开口的孔1134b,使与该孔1134b相连通的基端1134c面向计量腔1118。
另外,在孔1134b与计量腔1118之间设有作为混合比调整部件且作为燃料调整机构的主量孔1136及主止回阀1138。
图5是喷嘴1134的说明图。并且,图6是图5的A-A’的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主量孔1136包括:第一主量孔部1136a,其以规定的开口面积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第二主量孔部1136b,其以大于第一主量孔部1136a的开口面积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
主量孔1136利用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切换部1132a关闭第一主量孔部1136a及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一方,而另一方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主量孔1136通过使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旋转,从而对第一主量孔部1136a和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关闭和开放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根据所用的燃料,通过使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进行旋转,从而使燃料在主量孔1136的第一主量孔部1136a或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一方中流通。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
随着活塞9在上止点TDC与下止点BDC之间往返,如图7的(A)的实线及虚线所示,曲轴室7的压力发生变动。
另一方面,进气口27内的压力如图7的(B)所示,曲轴13a每旋转2周,该压力只变动1次。因此,不适合将该进气口27的压力用作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动力源。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如下方式形成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即,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向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开口时,曲轴室7的压力如图7的(A)的实线所示那样作用于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附近。
但是,在仅以如下方式形成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即,该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向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开口,而未设置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结构中,连通通道104内的压力只像图7的(C)所示那样地变动。那么,根据压力变动的振幅的大小来驱动的隔膜式燃料泵109不能理想地运转。
因此,通过使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与连通通道104相连接,能够将大气压空间的空气供给到连通通道104中,从而能够使连通通道104恢复到接近于大气压的状态,可达到如图7的(D)所示的压力变动较大的状态。
另外,图7的(D)的虚线a是未在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中设置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图7的(D)的实线b是在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中设置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
这样,通过设置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从而使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流路阻力适度地增大,在曲轴室7与连通通道104相连通的状态下,不会自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吸入过量的空气。
另外,未必一定要设置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也可通过使管路较细、较长、弯折等来调整管路阻力。
只是,在采用上述方法时,管路阻力的调整不容易进行。因而,较佳地是设置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
并且,通过具有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可将进入到连通通道104内的润滑油等与自大气吸入的空气一起排出。
另外,为此较佳的是自大气压开口通道107流出至连通通道104中的空气的流速较快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
使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不与连通通道104相连通,而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相连通。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在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中设有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
如图9所示,在化油器25内部形成有大气压开口通道107。
由于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与空气滤清器21侧相连接,因此可容易地与空气滤清器相连通。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连通通道104的开口部直接设于曲轴箱5。
通过以上述方式的构造,能够利用更简易的构造构成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机构。
<第四实施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连通通道104向气缸部3或曲轴箱5开口。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连通通道104只要形成于变为负压的部分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向进气口27开口。
另外,连通通道104向四冲程发动机1中起负压作用的负压部开口即可。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1说明本发明的发动机的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
另外,图11表示活塞位于上止点TDC(Top Dead Center)附近的状态时的四冲程发动机1。
如图11所示,四冲程发动机1包括气缸部3、安装在气缸部3的下部的曲轴箱5、以及配设于曲轴箱5的下侧方向位置上的油罐15。
气缸部3具有供该活塞9沿图11中的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圆柱状的空间。并且,该空间内嵌入有活塞9,而在该空间内具有让活塞9在图11中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空隙。
利用气缸部3和曲轴箱5及活塞9形成曲轴室7。也就是说,由气缸部3的侧面和活塞9形成的曲轴箱5侧的大致呈圆柱状的空间和曲轴箱5所构成的空间是曲轴室7。随着活塞9的滑动移动,该曲轴室7的内部空间的容积会产生变化。
另外,利用气缸盖26、气缸部3和活塞9形成燃烧室8。
油罐15与曲轴箱5另行设置,用于储存润滑油。
在该油罐15与曲轴箱5之间设有仅容许润滑油自曲轴箱5(曲轴室7)向油罐15流动的曲轴室单向阀17。
但是,随着活塞9自下止点BDC(Bottom Dead Center)移动至上止点TDC,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负压。相反,随着活塞9自上止点TDC移动至下止点BDC,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正压。
然而,由于设有曲轴室单向阀17,因此曲轴室7内的压力虽然容易变为负压,但是正压只能是上升至克服曲轴室单向阀17所用的弹簧等的弹性的压力。而且,由于曲轴室单向阀17所用的弹簧等的弹性比较弱,因此曲轴室7只能稍微向正压侧升压。
另外,随着活塞9自下止点BDC(Bottom Dead Center)移动至上止点TDC,由于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为负压,因此曲轴室7是负压部。
此外,该曲轴室7内的压力是以曲轴13a每旋转1周而发生1次变动的比例进行变动的。这一点与以曲轴13a每旋转2周而只能发生1次变动的比例进行变动的进气或排气的压力不同。
曲柄1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曲轴箱5内。
该曲柄13由作为旋转中心的曲轴13a和配重等构成。
并且,活塞9和曲柄13是由连杆11相连接。
连杆11与活塞9,以及连杆11与曲柄13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的。
采用这样的结构,活塞9在气缸部3内往返滑动移动。
在气缸部3的上壁设有气缸盖26。
并且,在气缸盖26中,设有与化油器25相连通的进气口27和与排气消音器(未图示)相连通的排气口33。
在气缸盖26中设有开闭进气口27的进气阀29。
在气缸盖26中设有开闭排气口33的排气阀31。
进气口27在每次进气阀29开闭会变为负压。因此进气口27是负压部。另外,曲轴室7等也是负压部。
此外,四冲程发动机1也具有排气阀31每次开闭时变为正压的排气口33等正压部。
并且,将该负压部与正压部,还有与向正压和负压双方变化的部分合称为压力变化部。
空气滤清器21设于化油器25的外侧。
在该空气滤清器21内,配置有过滤器23。借助空气通过该过滤器23,从而空气中的杂质等被除去。
然而,化油器25是在通过了空气滤清器21的空气中混合燃料的装置。具体来说,化油器25可调节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例以及混合后的混合气体的总量。
另外,在化油器25中,为了在空气中混合燃料而具有隔膜式燃料泵109。该隔膜式燃料泵109是将压力变动作为动力而被驱动的。
为了供给驱动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连通通道104连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和压力供给部114。
压力供给部114在气缸部3中自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向曲轴室7侧开口。
另外,在隔膜式燃料泵109中设有与压力变动相对应地位移的隔膜108。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连通通道104通过压力供给部114在气缸部3处开口,但是也可以在其它的负压部开口。
在连通通道104通过压力供应部114在气缸部3处开口的情况下,其优点在于能够脉冲式地向隔膜式燃料泵109供给负压。另外,将在下文对该点进行叙述。
图12是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位置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12中,实线所示的活塞9是上止点TDC处的活塞9的位置,双点划线所示的活塞9是下止点BDC处的活塞9的位置。
压力供给部114具有弹性膜127、第一室131和第二室129。
第一室131通过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向气缸部3的内部侧开口。
第二室129直接与连通通道104相连接。因此,第二室129与隔膜室110(参照图11)相连通。由此,第二室129内的压力原样地被传递到隔膜室110。
弹性膜127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108(参照图14)相同,可以是不通过流体的部件。例如,可以由橡胶这样的弹性材料形成。甚至,也可以是具有波纹(Bellows)构造的金属膜、塑料膜。
此外,活塞9具有活塞顶9a和与该活塞顶9a连续的裙部9b,在裙部9b的靠曲轴室7侧的端部形成有末端部9c。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该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在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开口。
并且,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在比末端部9c所在的位置更靠曲轴13a侧的位置开口。
通过在这样的位置形成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能够在正压时关闭连通通道104,因而实质上可向连通通道104只供给负压。
并且,在负压为最大(压力最低)的瞬间,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能够开口,从而能够向隔膜室110提供脉冲状的负压。
如此一来,能够更可靠地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在活塞9的侧面的靠燃烧室8侧位置上嵌入有环型的活塞环52。该活塞环52由气环53和油环51构成。
气环53是用于将燃烧室8和曲轴室7分隔开的部件,因此需要与气缸部3始终紧贴。而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气环53因滑动移动所造成的磨损,因此需要润滑油的润滑。
为此,在气环53和油环51之间的比油环51更靠燃烧室8侧的气缸部3和活塞9之间的间隙部,存在很多润滑油。
然而,在将本发明的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1)装载到如割草机、电锯等姿势变换大的作业机的情况下,有时会以连通通道104在下侧的姿势进行作业。另外,也存在操作者将连通通道104置于下侧而放置作业机的情况。
如此一来,有时会发生由于润滑油通过连通通道104进入化油器25内而使化油器25的隔膜108不能正常运作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文所述的弹性膜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CD的情况下,如果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远离活塞9的油环51的位置上时,则需要相应地加长该部分的裙部9b,有时还必须构成较大的活塞9。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在活塞9的油环51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活塞9的小型化,并且防止润滑油集中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此外,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气缸内的润滑油不进入连通通道104的构造,因此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位置没有必要形成于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
然而,由于设于该位置(图12所示位置),通过连通通道104施加于隔膜室110的负压变为脉冲式的。
这是因为,将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设于这样的位置,即使曲轴室7内变为负压,曲轴室侧开口部103被维持在因活塞9的裙部9b而被覆盖的状态,直至活塞9移动至上止点TDC的附近。
并且,当活塞9移动至上止点TDC的附近时,曲轴室7的负压几乎处于最大(压力最低)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起到曲轴室侧开口部103的盖子作用的裙部9b会因移动而不再发挥其盖子作用。其结果是通过连通通道104向隔膜室110施加的负压转变为脉冲式。
由于以上理由,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可更强力地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当然,不言而喻,即使不在曲轴室7,有负压的地方就可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另外,流体充满连通通道104内。
通常,虽然连通通道104由空气充满,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氮气等。
并且,也可以是液体(润滑油等)充满连通通道104。
图13是压力供给部114的构造等的说明图。
如图13所示,较佳的是连通通道104设于侧部件55。该侧部件55除了具有设置连通通道104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将压力供给部114的弹性膜127定位且固定的作用。
另外,侧部件55也可形成有,例如,各种润滑油的通过路径、燃料的通过路径、空气的通过路径和窜气的通过路径。
并且,侧部件55也可作为用于保持化油器25、空气滤清器21等的部件而起作用。另外,也可以将该侧部件55、化油器25和空气滤清器21等一体形成。
如图13所示,在气缸部3中设有第一室131。
该第一室131由多个空洞部分116构成。具体来说,是由气缸部3的外部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和第四圆柱状空间部116d。
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直径。
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直径。
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直径大于第四圆柱状空间部116d的直径。
另外,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中心轴、第二圆柱状空间部116b的中心轴、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中心轴和第四圆柱状空间部116d的中心轴形成于同一轴上。
在侧部件55形成有第二室129。
另外,该圆柱状的第二室129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圆柱状空间部116a的截面形状相同。
弹性膜127配置于第一室131与第二室129之间。
该弹性膜127被侧部件55的靠气缸部3侧的侧面和气缸部3的外侧方向侧面夹持并保持。
另外,在图13中,虽然未设有用于保持弹性膜127的圆柱状的凹部等,但是如果有圆柱状的凹部,弹性膜127的圆周端部也可嵌入于该凹部中。
在弹性膜127中,具有将该弹性膜127向侧部件55侧(第二室129侧)推压的施力机构143。
该施力机构143具有弹性部件133(螺旋弹簧)和弹性部件保持部141。
弹性部件保持部141具有第一保持部135和第二保持部137。
第一保持部135具有高度低的圆柱状的形状。第二保持部137具有内部拥有圆柱状的内部空间139的圆柱状的形状。
第一保持部135与弹性膜127通过粘合等连接。在内部空间139内,插入有其外周面与该内部空间139的内周面相同的弹性部件133。
由此,弹性部件133被保持。
弹性部件133的插入于所述内部空间139的相反侧端部插入于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
并且,弹性部件133的插入于所述内部空间139的相反侧端部抵接于第三圆柱状空间部116c的靠第四圆柱状空间部116d侧的端部。
在这种状态下,弹性部件133形成为被压缩的状态。
由于压力供给部114配置于气缸部3,因此压力供给部114必须具有耐热性。另外,由于润滑油存在于气缸部3中,因此压力供给部114必须具有耐油性。
特别是,弹性膜127因必须具有弹性所以必须由橡胶等形成,若由普通的物质形成,则存在耐油性尤其是耐热性差的情况。
因此,弹性膜127由具有耐油性尤其是具有耐热性的物质形成。
侧部件55通过螺栓部件125安装于气缸部3。
如此一来,由于通过螺栓部件125安装侧部件55,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侧部件55定位且固定于气缸部3的规定的位置。
另外,由于侧部件55容易安装,因此,结果能够容易地将压力供给部114(特别是弹性膜127)定位且固定。
其结果,提高四冲程发动机1的组装性。此外,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并且,螺栓部件125并不限定于螺栓,能够将侧部件55定位且固定于气缸部3的规定位置的部件即可。
如图13所示,由于将弹性膜127向第二室129侧推压,因此能够向隔膜室110只提供负压。
图14是采用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化油器25的构造的说明图。
如图14所示,化油器25具备化油器主体1102。
化油器主体1102形成有连通于曲轴室7的连通通道104。
使该连通通道104面向隔膜式燃料泵109的一侧(图中的上表面),即隔膜室110。
在该隔膜式燃料泵109的另一侧(图中的下表面),形成有泵室1108。
燃料入口1112借助进油阀1110与泵室1108相连通,计量隔膜1120的计量腔1118借助出油阀1114及针阀1116与泵室1108相连通。
并且,燃料入口1112与燃料罐(未图示)相连接。
另外,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于曲轴室7的气缸部3。
在曲轴室7内,随着容积的变化而产生压力变化。
如上所述,该压力变化中只有负压通过连通通道104作用于隔膜室110。
而且,利用作用于隔膜室110的负压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更具体地说,负压作用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隔膜108向隔膜室110侧挠曲时,负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利用该泵室1108的负压,进油阀1110在出油阀1114保持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自燃料入口1112将燃料吸入至泵室1108中。
接着,当在这种状态下已作用于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的负压变为正压时,则隔膜108会由于其自身的弹性作用而趋于返回原来的状态。
如此一来,将会是正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
而且,当利用隔膜108的运动而使正压作用于泵室1108侧时,出油阀1114在进油阀111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自泵室1108喷出燃料。
该喷出的燃料经由针阀1116供给到计量隔膜1120的计量腔1118中。
计量腔1118利用计量隔膜1120与背压室1122划分开。
四冲程发动机1的压力作用于背压室1122,利用四冲程发动机1与计量腔1118的压力差,驱动计量隔膜1120。
另外,连通该背压室1122和发动机的负压的通道未图示。
该计量隔膜1120通过操纵杆1124连接于上述针阀1116,利用该计量隔膜1120的运作使针阀1116开闭。
具体来说,当燃料填满计量腔1118时,计量腔1118升压,计量隔膜1120向背压室1122侧挠曲。
此时,借由操纵杆弹簧1126的弹性,操纵杆1124以其一端(图中的左侧)被下压而另一端(图中的右侧)被上推的方式转动。
利用这样的操纵杆1124的转动动作,针阀1116被上推,泵室1108与计量腔1118的连通被切断。
此外,在化油器主体1102中形成有通道1128,该通道1128连接空气滤清器21和形成于气缸部3的进气口27。
该通道1128将上游侧(空气滤清器21侧)作为大径部1128a,将下游侧(进气口27侧)作为直径小于大径部1128a的文丘里部1128b,使该文丘里部1128b的开度位移的节气阀1130设于该文丘里部1128b。
该节气阀1130的旋转轴与通道1128正交,通过操作旋转杆1130a该节气阀1130一边沿图中上下方向滑动一边旋转,利用该节气阀1130的旋转量使文丘里部1128b的开度位移。
另外,在该节气阀1130中与该节气门1130的旋转轴同轴状地设有第一调整螺杆1131,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用于微调整在通道1128中流通的空气所混合的燃料的量。
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中与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的旋转轴同轴状地设有第二调整螺杆1132。第二调整螺杆1132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从上方到下方,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外形尺寸自与在后述的喷嘴1134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起以两级减小。
在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顶端设有用于切换后述主量孔1136的切换部1132a。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对于节气阀1130向一方向(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图中下方移动,相反,在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对于节气阀1130向另一方向(螺纹旋松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图中上方移动。
与第一调整螺杆1131相同,在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一方向(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该第二调整螺杆1132向图中下方移动,相反,在该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向另一方向(螺纹旋松方向)旋转时,该第二调整螺杆1132向图中上方移动。
另外,在化油器主体1102中以与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面对的方式设有喷嘴1134,该喷嘴1134的喷嘴顶端1134a插入有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顶端。
此外,在喷嘴1134中,形成有向通道1128开口的孔1134b,使与该孔1134b相连通的基端1134c面向计量腔1118。
另外,在孔1134b与计量腔1118之间设有作为混合比调整部件且作为燃料调整机构的主量孔1136及主止回阀1138。
图15是喷嘴1134的说明图。另外,图16是图15的A-A’的剖视图。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主量孔1136包括:第一主量孔部1136a,其以规定的开口面积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第二主量孔部1136b,其以大于第一主量孔部1136a的开口面积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
主量孔1136利用第二调整螺杆1132的切换部1132a关闭第一主量孔部1136a及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一方,而另一方连通喷嘴1134的孔1134b和计量腔1118。主量室1136通过使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旋转,从而对第一主量孔部1136a和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关闭和开放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根据所用的燃料,通过使第二调整螺杆1132相对于第一调整螺杆1131进行旋转,从而使燃料在主量孔1136的第一主量孔部1136a或第二主量孔部1136b的一方中流通。
<第六实施方式>
图1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17所示,将靠隔膜式燃料泵109侧的室(隔膜室110)的截面积设为S2,将靠压力供给部114(弹性膜127)侧的室的截面积设为S1。
第二截面积S2为与隔膜108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截面积。
第一截面积S1为与弹性膜127的法线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截面积。
如此一来,第二截面积S2和第一截面积S1可分别进行设定。
由此,由于可分别设定第二截面积S2和第一截面积S1,因此可适当地供给用于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所必需的压力(压力变动的振幅)。
具体来说,在需要较大振幅才能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情况下,可增大第一截面积S1。
相反的,在以较小振幅就足以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情况下,设计为减小第一截面积S1。
特别是,如本发明那样,由于使用压力供给部114(弹性膜127),因此润滑油等不进入连通通道104,并且,由于能够采用负压和正压双方,因此弹性膜127的连通的对象部分不会限定于特定部分(例如,曲轴室7)。结果,配置于具有压力变动的压力变动部即可,可配置在任意位置上。
并且,即使将压力变动幅度较少的部分作为弹性膜127的连通的对象,将第一截面积S1设计的大一些,则可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也就是说,利用使第一截面积S1不同于第二截面积S2,从而可得到使弹性膜127的连通的对象部自由定位的设计自由度(同时参照图18)。
<第七实施方式>
图1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也能够如图18所示,弹性膜127连通的对象部不设于气缸部3,而设于曲轴箱5。
这是因为,本发明能够采用负压和正压双方,因此弹性膜127连通的对象部分不再限定于特定部分(例如,气缸部3)。
另外,由于是润滑油等不进入连通通道104的构造,因此可以设于也会变为正压的曲轴箱5中。
<第八实施方式>
图19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19所示,在连通通道104内,能够使用润滑油、水等液体。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将压力供给部114的压力供给至隔膜室110。
在图19中,虽然是利用负压的构造,但是采用利用正压的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构造等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即使在负压的情况下在大气压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的利用。
<第九实施方式>
图20是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连通通道104是密封结构。但是,四冲程发动机1由于其自身的驱动会产生大量的热。并且,连通通道104位于燃烧室8附近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是,如图13所示,在形成有连通通道104的侧部件55与气缸部3抵接的情况下,连通通道104容易变为高温。
另外,如在高温地区使用四冲程发动机1,则连通通道104内会与由燃烧室8内部的燃烧所产生的热无关地变为高温。
如此一来,当连通通道104内变为高温时,图13的弹性膜127会始终抵接于第一室131侧。这样的话,压力供给部114就不能向隔膜式燃料泵109供给压力变动。
另外,在高原等气压较低的地方也有可能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因此,如图20所示,具有大气压开口通道107。
该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具有向空气滤清器21内开口的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
该大气压开口通道根据隔膜108的变动,以使连通通道104内部的气体几乎不出入的程度的开口面积与大气压侧相连通。由此,由于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117的存在,供给隔膜室110的压力变动比例降低,可在防止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降低的同时,减少由热及大气压产生的影响。
此外,由于即使来自于大气压开口通道107的空气的流失及流入缓慢但也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的功能,因此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以连通通道104内部的气体几乎不出入的程度的开口面积与大气压侧相连通也没有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向空气滤清器21开口,但是由于只要与大气压连通已足够,因此并没有向空气滤清器21内开口的必然性。但是,在向空气滤清器21内开口的情况下,较佳的是能够防止垃圾、水等进入连通通道104内。
<第十实施方式>
图21是第十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21所示,当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形成于化油器25内,具有加工容易等优点。
<实施方式的构造及效果>
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1具有活塞9和化油器25。化油器25具有隔膜式燃料泵109。隔膜式燃料泵109具有:泵室1108,其吸入和喷出燃料;隔膜室110,其被供给用于驱动泵室1108的压力。发动机还具有连通通道104,其连接因活塞9的变动而变为负压的负压部和隔膜室110。在连通通道104中配设有逆流防止部(单向阀115),该逆流防止部仅容许流体自隔膜室110侧向负压部(气缸部3内)侧的移动。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在向隔膜式燃料泵109的隔膜室110提供来自负压部的负压的同时,更可靠地使润滑油不流入提供该负压的连通通道104内。
负压部(气缸部3内)是活塞9滑动移动的曲轴室。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向隔膜室110供给负压,从而能够提高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
逆流防止部(单向阀115)形成于气缸部3的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向隔膜室110供给脉冲式负压,从而能够提高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
连通通道104形成于与气缸部3抵接的侧部件55内,侧部件55将逆流防止部(单向阀115)定位并固定于气缸部3内。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可提高四冲程发动机1的组装性等。
与大气压空间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107连接于连通通道104。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连续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与大气压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107连接于隔膜室110。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通过设置贯穿化油器25内的通道等形成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从而可容易地形成大气压开口通道107。
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形成于化油器25内,大气压开口通道107向空气滤清器21内开口。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防止粉尘等进入隔膜式燃料泵109内。
更进一步能够防止粉尘进入气缸部内。
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开口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如下位置,即,开口部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位于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向隔膜室110供给脉冲式负压,并能够提高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
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开口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如下位置,即,开口部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位于比活塞环52所在位置更靠曲轴13a侧的位置。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减少曲轴室侧开口部103润滑油的附着。
连通通道104的靠曲轴室7侧的开口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形成在如下位置,即,开口部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位于活塞9的活塞环52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实现活塞9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防止润滑油集中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在连通通道104或连接于隔膜室110并与大气压空间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107中形成有节流孔(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1)。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使连通通道104的流路阻力容易按照设计而形成。
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1具有活塞9、化油器25、弹性膜127、形成于弹性膜127一侧的第一室131和形成于弹性膜127的另一侧的第二室129。化油器25具有隔膜式燃料泵109。隔膜式燃料泵109具有:隔膜室110,其被供给用于驱动泵室1108的压力;泵室1108,其吸入和喷出燃料。第一室131与因活塞9的移动而压力变动的压力变动部(例如,气缸部3)相连通,第二室129与隔膜室110相连通。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向隔膜式燃料泵的隔膜室提供由压力变动部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驱动力,并可防止润滑油流入向隔膜室提供该压力变动的连通通道内。
压力变动部与由活塞9的移动而产生负压的负压部(例如,气缸部3)相连通,并具有将弹性膜127向第二室129侧推压的施力机构(例如,螺旋弹簧)。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有效地利用负压来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第二室129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在活塞9位于上止点TDC的情况下在活塞9的裙部9b的末端部9c所在位置的附近位置上,与气缸部3内相连通。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能够向隔膜室110提供脉冲式负压,并能够提高隔膜式燃料泵109的性能。
第二室129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在比活塞环52所在的位置更靠曲轴13a侧的位置上,与气缸部3内相连通。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减少曲轴室侧开口部103润滑油的附着。
第二室129在活塞9位于下止点BDC的情况下,形成于活塞9的活塞环52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因此能够实现活塞9的小型化,并能够防止润滑油集中在曲轴室侧开口部103。
具有配置于气缸部3的侧面的侧部件55,在侧部件55内形成有与第二室129和与隔膜室110相连通的连通通道104,通过利用侧部件55和气缸部3夹紧弹性膜127,将弹性膜127定位并固定于规定位置。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容易地组装具有弹性膜127的四冲程发动机1。另外,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在泵室1108和隔膜室110中隔膜108的形成方向上的第二截面积S2与在第一室131和第二室129中弹性膜127的形成方向上的第一截面积S1相异。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得到能够使弹性膜127的连通的对象部自由定位的设计自由度。
相比第一截面积S1,第二截面积S2较大地形成。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设置与压力变动较小的部件相连通的压力供给部114。
具有连通第二室129和隔膜室110的连通通道104。连通通道104根据隔膜108的变动,以连通通道104内部的气体几乎不出入程度的开口面积与大气压侧连通。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即使在高温、低压等使用环境下也能够可靠地驱动隔膜式燃料泵109。
连通通道104中填充有液体。
由于具有这样的构造,可更可靠地向隔膜室110供给压力供给部114的压力。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四冲程发动机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二冲程发动机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各样构造、构成的改变和修饰。
本发明的负压部是可定期地转变为比大气压更低的负压的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曲轴室7的气缸部3部分,或曲轴室7的曲轴箱5部分,或进气口27部分等。
单向阀115为本发明的逆流防止部的一例。本发明的逆流防止部是仅容许流体的单方向的移动的部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气缸盖26和气缸部3分离的发动机进行了说明,然而气缸盖和气缸部一体形成并与活塞形成燃烧室的结构,也能够发挥与本发明中的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压力变动部是定期地压力变动的部分即可。本发明的压力变动部的一例为负压部。另外,本发明的压力变动部也可以是变动到正压侧的部分。例如,也可以是排气口33等。
本发明的负压部是从恒定压力定期地变为负压的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曲轴室7的气缸部3部分,或曲轴室7的曲轴箱5部分,或进气口27部分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意了多个空洞部分116为圆柱状的情况,但空洞部分并不限定于圆柱状,可作种种变更。由此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气缸盖26和气缸部3分离的发动机进行了说明,然而气缸盖和气缸部一体形成并与活塞形成燃烧室的构造,也能够发挥与本发明中的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3…气缸部、7…曲轴室、9…活塞、9b…裙部、9c…末端部、13…曲柄、13a…曲轴、21…空气滤清器、25…化油器、51…油罐、52…活塞环、53…气环、55…侧部件、103…曲轴室侧开口部(开口部)、104…连通通道、105…曲轴室侧连通通道、107…大气压开口通道、108…隔膜、109…隔膜式燃料泵、110…隔膜室、111…空气滤清器侧节流孔、113…隔膜室侧连通通道、114…压力供给部、115…单向阀(逆流防止部)、117…空气滤清器侧开口部(开口部)、1108…泵室、127…弹性膜、129…第二室、131…第一室。

Claims (21)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活塞和化油器,
所述化油器具有隔膜式燃料泵,
所述隔膜式燃料泵具有:
泵室,其吸入和喷出燃料;
隔膜室,驱动所述泵室的压力被供给到该隔膜室中,
所述发动机还具有连接因所述活塞的变动而变为负压的负压部和所述隔膜室的连通通道,
在所述连通通道中配设有逆流防止部,该逆流防止部仅容许流体自所述隔膜室侧向所述负压部侧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部是所述活塞滑动移动的曲轴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防止部形成于气缸部的曲轴室侧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于与所述气缸部抵接的侧部件内,
所述侧部件将所述逆流防止部定位并固定于所述气缸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通道上连接有与大气压空间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膜室上连接有与大气压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气压开口通道形成于所述化油器内,
所述大气压开口通道向空气滤清器内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通道的靠曲轴室侧的开口部形成于,在曲轴室的所述活塞进行往返移动的气缸部的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所述活塞的裙部的末端部所在位置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通道的靠曲轴室侧的开口部形成于,在曲轴室的所述活塞进行往返移动的气缸部的所述活塞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比活塞环所在位置更靠曲轴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通道的靠曲轴室侧的开口部形成于,在所述活塞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所述活塞的活塞环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连通通道或所述隔膜室连接并与大气压空间相连通的大气压开口通道上形成有节流孔。
12.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活塞;
化油器;
弹性膜;
第一室,形成于所述弹性膜的一侧;
第二室,形成于所述弹性膜的另一侧,
所述化油器具有隔膜式燃料泵,
所述隔膜式燃料泵具有:
泵室,其吸入和喷出燃料;
隔膜室,其被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泵室的压力,
所述第一室与因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压力变动的压力变动部相连通,
所述第二室与所述隔膜室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变动部与因所述活塞的移动而产生负压的负压部相连通,
具有将所述弹性膜向所述第二室侧推压的施力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在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在所述活塞的裙部的末端部所在位置的附近位置上与气缸部内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在所述活塞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比活塞环所在位置更靠曲轴侧的位置上与气缸部内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形成在如下位置,即,在所述活塞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所述活塞的活塞环所在位置的附近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于气缸部的侧面的侧部件,
在所述侧部件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室和所述隔膜室相连通的连通通道,
通过利用所述侧部件和所述气缸部夹紧所述弹性膜,将所述弹性膜定位并固定于规定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中所述弹性膜的形成方向上的第一截面积与在所述泵室和所述隔膜室中隔膜的形成方向上的第二截面积相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相比所述第一截面积,所述第二截面积较大地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室与所述隔膜室的连通通道,
所述连通通道根据隔膜的变动,以所述连通通道内部的气体几乎不出入程度的开口面积与大气压侧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二室和所述隔膜室相连通的连通通道中填充有液体。
CN201310314217.5A 2012-07-25 2013-07-24 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3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4598A JP5978044B2 (ja) 2012-07-25 2012-07-25 エンジン
JP2012-164597 2012-07-25
JP2012-164598 2012-07-25
JP2012164597A JP5961468B2 (ja) 2012-07-25 2012-07-25 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474A true CN103573474A (zh) 2014-02-12
CN103573474B CN103573474B (zh) 2016-01-27

Family

ID=4862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421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3474B (zh) 2012-07-25 2013-07-24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91239B2 (zh)
EP (1) EP2690275B1 (zh)
CN (1) CN1035734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845A (zh) * 2020-09-30 2021-01-01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斯特林发动机及单向节流式活塞动密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3636B2 (ja) * 2011-02-14 2016-03-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ンジン
KR101496034B1 (ko) * 2013-09-10 2015-02-25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차량용 크랭크케이스 환기장치
JP6556523B2 (ja) * 2015-06-24 2019-08-07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層状掃気式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用のエアクリーナ
US11859522B2 (en) 2020-03-30 2024-01-02 Piaggio & C. S.P.A. Ventilation/lubrication system of the crank chamb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particular for vehicles with a rideable sadd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5429A (en) * 1998-11-04 2000-10-24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with automatic fuel enrichment
JP2009209691A (ja) * 2008-02-29 2009-09-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気化器
JP2010090846A (ja) * 2008-10-09 2010-04-22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ダイヤフラム式燃料ポンプ
CN201496119U (zh) * 2009-08-21 2010-06-02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膜片泵润滑四冲程360°翻转汽油机
CN101495745B (zh) * 2006-08-01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化油器的残存燃料自动抽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80771A (en) * 1919-09-02 1921-06-07 David J Cartwright Fuel-feeding pump
US3441010A (en) * 1966-12-19 1969-04-29 Mcculloch Corp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fuel to an engine
JPS5522623B2 (zh) * 1972-11-22 1980-06-18
JP2890565B2 (ja) 1989-12-19 1999-05-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負圧式燃料ポンプの負圧取出し装置
DE4223756C2 (de) 1992-07-18 1997-01-09 Stihl Maschf Andreas Kraftstoffpumpe für einen Zweitaktmotor
US5682845A (en) * 1995-11-01 1997-11-04 Walbro Corporation Fuel delivery system for hand-held two-stroke cycle engines
JP3292279B2 (ja) 1995-12-06 2002-06-17 株式会社日本ウォルブロー 4行程内燃機関用膜型気化器
DE59712556D1 (de) * 1996-09-30 2006-04-13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des Auslenkung eines Aktors
US6017199A (en) * 1998-05-20 2000-01-25 U.S.A. Zama, Inc. Diaphragm carburetor for four cycle engines
DE29922748U1 (de) 1999-12-24 2000-03-09 Stihl Maschf Andreas Anordnung aus einem Luftfilter und einem Membranvergaser
JP3927799B2 (ja) 2001-12-04 2007-06-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JP4174770B2 (ja) 2003-11-07 2008-11-05 株式会社ニッキ 脈動式ダイヤフラム燃料ポンプ
DE102008058498B4 (de) 2008-11-24 2021-09-1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Kraftstoffsystem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JP5873636B2 (ja) * 2011-02-14 2016-03-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ンジン
JP5871742B2 (ja) * 2012-07-30 2016-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5429A (en) * 1998-11-04 2000-10-24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with automatic fuel enrichment
CN101495745B (zh) * 2006-08-01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化油器的残存燃料自动抽取装置
JP2009209691A (ja) * 2008-02-29 2009-09-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気化器
JP2010090846A (ja) * 2008-10-09 2010-04-22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ダイヤフラム式燃料ポンプ
CN201496119U (zh) * 2009-08-21 2010-06-02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膜片泵润滑四冲程360°翻转汽油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845A (zh) * 2020-09-30 2021-01-01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斯特林发动机及单向节流式活塞动密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0275B1 (en) 2015-08-12
US20140026863A1 (en) 2014-01-30
EP2690275A1 (en) 2014-01-29
CN103573474B (zh) 2016-01-27
US9091239B2 (en) 201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3474A (zh) 发动机
US8677976B2 (en)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WO2009022959A1 (en) Lubrication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CN102197211A (zh)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高压泵
JP5997790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CA1180618A (en) Mechanical fuel pressure operated device for supplying a fuel/oil mixture
CN102678388B (zh) 发动机
JP5871742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
KR20080017064A (ko) 엔진의 연료 공급 장치
JP4516760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JP2006510835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のための高圧ポンプ
US725207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ir-fuel mixture injection
JP2007009746A (ja) オイルミスト処理装置
US4787832A (en) Automatic air vent device for fluid pump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4119641U (zh) 润滑泵
JP5978044B2 (ja) エンジン
WO2008150222A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JP2002242679A (ja)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5961468B2 (ja) エンジン
EP3601776A1 (en) A fuel pump for supplying fuel 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piston engine
JP2018096233A (ja) 内燃機関
JP2531629Y2 (ja)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の給油装置
JPH0633723A (ja) 2行程機関の分離給油装置
JP2022015402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16056715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