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8790B -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 Google Patents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8790B
CN103568790B CN201310344368.5A CN201310344368A CN103568790B CN 103568790 B CN103568790 B CN 103568790B CN 201310344368 A CN201310344368 A CN 201310344368A CN 103568790 B CN103568790 B CN 103568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run
external member
outwardly extending
internals
wind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43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8790A (zh
Inventor
大泽成信
山崎大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8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8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7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其包括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包括玻璃滑槽装配部分;所述内部构件包括内部框架部分,其具有围绕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箱型横截面。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朝着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边缘部分向车辆外部延伸,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沿着向外延伸部分的旁边向车辆外部延伸,在将重叠边缘与向外延伸部分叠放的情况下对所述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与所述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进行点焊。外部构件包括侧部支持部分和缝隙凹进部分,所述侧部支持部分形成在玻璃滑槽装配部分内用以通过接触所述玻璃滑槽的一侧而支持玻璃滑槽;所述缝隙凹进部分位于侧部保持部分与重叠边缘之间,以允许焊接工具进入。

Description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直窗框立柱,其构成了车门的门框架的构件。
背景技术
车门的门框架的窗框部分具有如下结构对于本领域是已知的,尤其是沿着车身的中央立柱延伸的竖直窗框立柱(侧窗框),其中窗框部分通过将外侧(车辆外侧)模制部件(即,外部构件)与内侧(车辆内侧)模制部件(即,内部构件)彼此结合而制成,所述外侧模制部件设有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玻璃滑槽安装部分),所述内侧模制部件包括内部框架部分,该内部框架部分具有围绕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箱形的横截面。在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之间的结合部(结合部分)位于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其暴露至门框架的车窗开口处)上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结合部突出到车窗开口中的量尽可能的减少,用以开阔在车窗开口的周围边缘处的视野。例如,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8-302788中公开的发明中,在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通过卷边而结合在一起的竖直窗框立柱类型中,已经提出了一种减少卷边结合部突出到车窗开口中的量的结构。
尽管在上述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8-302788中公开的结构对于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通过卷边而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是有效的,但是在近些年中已经需要提升在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之间的结合部的周围的形状的自由度,用以提供在车窗开口周围边缘处的更宽阔的视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其中所述竖直窗框立柱的形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使得能够提供在车窗开口周围边缘处的宽阔视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其包括: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位于车辆外侧上并包括在其中保持玻璃滑槽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和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位于车辆内侧上并包括内部框架部分,所述内部框架部分具有围绕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箱型横截面。内部构件的内部框架部分的边缘部分与外部构件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边缘部分结合在一起。内部构件的内部框架部分包括向外延伸部分,所述向外延伸部分朝着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边缘部分沿着从车辆内部至车辆外部的方向延伸。外部构件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边缘部分包括重叠边缘,所述重叠边缘沿着向外延伸部分的旁边在从车辆内部至车辆外部的方向延伸。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与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通过将所述重叠边缘与所述向外延伸部分叠放的情况下进行点焊而结合在一起。外部构件包括:侧部支持部分,所述侧部支持部分形成在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内部以通过接触玻璃滑槽的侧部而支持玻璃滑槽;缝隙凹进部分,所述缝隙凹进部分位于侧部支持部分与重叠边缘之间,以在进行点焊的时候允许焊接工具进入。
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包括弯折端部部分是期望的,所述弯折端部部分位于在车辆外侧上的向外延伸部分的延伸部上。
向外延伸部分在基本与相关联的车窗玻璃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是期望的,所述车窗玻璃在玻璃滑槽中移动。
根据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其根据本发明设计),由于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在从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上延伸)与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沿着向外延伸部分延伸)通过将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放置在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上进行点焊而结合在一起,因而与内部构件的向外延伸部分与外部构件的重叠边缘通过卷边而结合在一起的情况相比,获得了向外延伸部分和重叠边缘的更高的形状自由度,这可以将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之间的结合部的形状形成为使得该结合部突出到车窗开口中的量减少。这使得在具有简单结构的车窗开口的周围边缘处提供宽阔的视野成为可能,从而提升了从车辆内侧通过车窗开口的视野能力。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车门的侧面正视图,其已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结构;
图2为沿着图1中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3为与图2类似的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4为与图2类似的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5为示出了一个比较性实例的视图,其与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中的每个进行比较;以及
图6为与图2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另一个比较性实例,其与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中的每个进行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的机动车辆侧门10设置有门面板11和形成在位于门面板11顶部上的框架中的门框架12。车窗玻璃14(通过图2至图4中的双点划线部分地示出)在车窗开口13中上下移动,车窗开口13由门面板11的上边缘和门框架12的内边缘环绕。门框架12设有上窗框部分15和竖直窗框立柱部分(侧窗框部分/侧窗框)16,上窗框部分15形成门10的上边缘,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形成为从门面板11的后部大体竖直延伸。当门10关闭时,上窗框部分15沿着车身的顶部面板(未示出)的相关联的横向侧边缘(换言之,沿着车身的相关联的车门开口的上边缘)放置,而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沿着临近车身的中央立柱(未示出)放置。
本实施方案的门10(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结构已经应用至本实施方案)为前排车门(具体为左前车门),将在下文的描述中提到例如“前”,“后”,“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方向表述,其指定的方向参考车身(门10固定至车身)而确定。此外,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一侧(相对于图2的左手侧)在下文中将称作窗框内边缘部分侧,车窗开口13形成在所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该侧上,而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另一侧(相对于图2的右手侧)在下文中将称作窗框外边缘部分侧,所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另一侧暴露至车身的相关联的门开口(即,暴露至车身的中央立柱(未示出)附近)。在门10关闭状态下,窗框内部边缘部分所面向的方向大体对应于朝着车辆前部的方向,而窗框外部边缘部分所面向的方向大体对应于朝着车辆后部的方向。此外,在门10关闭状态下连接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方向在下文中将被称作门10的厚度方向。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截面结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由外部构件20、内部构件21和补充构件22的组合而构成。
外部构件20设有外部装饰部分20a,折回部分20b,基座部分20c,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d,车辆外侧突出部分(侧部支持部分)20e,车辆内侧突出部分(缝隙凹进部分)20f和框架重叠边缘20g。外部设计部分20a面向车辆外部,折回部分20b通过将外部设计部分20a的边缘(相对于图2的左侧边缘)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朝着车辆内部向内折回而形成。基座部分20c从外部设计部分20a的框架外边缘部分朝着车辆内部延伸。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d与基座部分20c连续,并且成形为朝着车辆内部突出的凸起。车辆外侧突出部分20e与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d连续,并且成形为朝着车辆外部突出的凸起。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f与车辆外侧突出部分20e连续,并且成形为朝着车辆内部突出的凸起。框架重叠边缘20g通过将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f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朝着车辆外部向外弯折而形成。外部构件20设有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玻璃滑槽引导部分/玻璃滑槽安装部分)20h,其由外部设计部分20a,折回部分20b,基座部分20c,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d,车辆外侧突出部分20e,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f和框架重叠边缘20g组成(限定)。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的形状为底箱形,其在窗框内边缘侧开放(至车窗开口13侧)。
按照从框架外边缘部分侧(车辆后侧)的顺序,内部构件21设有外部设计部分21a,折回部分21b,向内延伸部分21c,连接部分21d和向外延伸部分21e。外部设计部分21a面向车辆外部,类似于外部设计部分20a。折回部分21b通过将外部设计部分21a的边缘(相对于图2的右侧边缘)在框架外边缘部分侧上朝着车辆内部向内折回而形成。向内延伸部分21c形成为通过将外部设计部分21a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的部分弯折而沿着外部构件20的基座部分20c的旁边朝着车辆内部延伸。连接部分21d与向内延伸部分21c连续,并且沿着车辆向前/向后方向延伸。向外延伸部分21e通过将连接部分21d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的部分弯折而形成,用以朝着车辆外部延伸。向内延伸部分21c为倾斜部分,其朝着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即,向前)在从车辆外部至车辆内部的方向上倾斜。向外延伸部分21e在从车辆内部至车辆外部的方向上(在门10的厚度方向上,参考外部设计部分20a,门10的厚度方向大体与外部设计部分20a正交)微微倾斜至向前/向后方向,向外延伸部分21e在邻近其边缘(相对于图2的下边缘)具有预定宽度的一部分(相对于图2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在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上覆盖。向内延伸部分21c结合至在框架外边缘部分侧上的外部构件20的基座部分20c的表面,向外延伸部分21e结合至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的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的表面,向内延伸部分21c、连接部分21d和向外延伸部分21e环绕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用以形成内部框架部分21f,该内部框架部分21f从车辆外侧朝着车辆内部突出。内部框架部分21f具有箱型横截面,其宽度依据向内延伸部分21c的倾斜沿着从车辆外部朝着车辆内部的方向而逐渐减小。
补充构件22设有基座部分22a与一对保持部分22b和22c。基座部分22a结合至在窗框外边缘部分侧上的向内延伸部分21c的表面,保持部分22b通过将在车辆外侧上的基座部分22a的边缘弯折而形成,而保持部分22c通过将在车辆内侧上的基座部分22a的边缘弯折而形成。补充构件22的基座部分22a,保持部分22b和22c与内部构件21的外部装饰部分21a限定了防风雨衬条保持凹进部分,从而防风雨衬条(未示出)在所述防风雨衬条保持凹进部分中装配并保持。所述防风雨衬条包括底脚部分(leg portion)和弹性接触部分,所述底脚部分接合在补充构件22的一对保持部分22b和22c中,所述弹性接触部分朝着框架外边缘部分从前述底脚部分突出。防风雨衬条的弹性接触部分与相关联的车身中央立柱形成接触,并且弹性变形以防止在门10关闭时水进入车辆内部。
外部构件20,内部构件21和补充构件22初始形成为单独的构件,之后结合在一起。通过将基座部分20c、向内延伸部分21c和基座部分22a与基座部分20c、向内延伸部分21c和基座部分22a彼此叠放的进行焊接,将外部构件20,内部构件21和补充构件22固定在一起。
此外,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与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21e彼此固定在一起。更具体而言,框架重叠边缘20g与向外延伸部分21e沿着车门10的厚度方向(朝着车辆外部)延伸,成为大体平行的平板并且相对于彼此放置,使得向外延伸部分21e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覆盖框架重叠边缘20e的表面,如上所述;向外延伸部分21e与框架重叠边缘20g彼此叠放的边缘部分通过点焊而彼此固定。所述电焊部分以记号“X”示出,在图2中指定为字母W。在竖直窗框立柱16的纵长方向上的多个点处进行所述点焊(基本在相对于图1的竖直方向)。当进行所述点焊时,将焊接工具(未示出)插入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中,并且外部构件20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f用作缝隙凹进部分,允许所述焊接工具进入。
如图2中所示,玻璃滑槽30装配在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中,与外部构件20、内部构件21和补充构件22结合在一起。玻璃滑槽30设有基座部分30a,一对侧部部分30b和30c,保持突出部30d,保持突出部30e以及一对弹性唇部30f和30g。基座部分30a抵靠外部构件20的基座部分20c对接。侧部部分30b在朝着车辆外部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图2的向下方向)由外部构件20的外部装饰部分20a进行限制,侧部部分30c在朝着车辆内部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图2的向上方向)由外部构件20的车辆外侧突出部分(侧部支持部分)2e进行限制。保持突出部30d与外部构件20的折回部分20b接合,而保持突出部30e与外部构件20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d接合。该对弹性唇部30f和30g形成为分别从该对侧部部分30b和30c的前端沿着彼此接近的方向而向后倾斜延伸。通过保持突出部30d和保持突出部30e分别与折回部分20b和车辆外侧突出部分20e接合,而防止玻璃滑槽30在向前方向(相对于图2向左)从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脱离。车窗玻璃14进入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该对弹性唇部30f和30g与车窗玻璃14接触并被车窗玻璃14弹性变形,用以抑制车窗玻璃14的振动,以及与此相关的所引起的噪音。图2中,该对弹性唇部30f和30g在被车窗玻璃14弹性变形之前处于自由状态。弹性唇部30f的基座端部(侧部部分30b的前端)比弹性唇部30g更靠近车辆外侧,该弹性唇部30f的基座端部在外部装饰部分20a与折回部分20b之间与外部构件20的折回部分接合,并且该折回部分对弹性唇部30f进行支撑,使得弹性唇部30f与车窗玻璃14的车辆外侧表面以适度的压力接触。此外,弹性唇部30g的基座端部(侧部部分30c的前端)比弹性唇部30f更靠近车辆内侧,该弹性唇部30g的基座端部与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21e在向外延伸部分21e的边缘附近(相对于图2的下边缘)接合,并且该向外延伸部分21e的接合部分对弹性唇部30g进行支撑,使得弹性唇部30g与车窗玻璃14的车辆内侧表面以适度的压力接触。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中,通过框架重叠边缘20g与向外延伸部分21e彼此重叠并将该框架重叠边缘20g与该向外延伸部分21e进行点焊,而使外部构件20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与内部构件21的内部框架部分21f结合在一起。根据这种结构,点焊没有制造出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车窗开口13侧)上向前伸出的部分。此外,由于这种点焊结构,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21e的形状以及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的形状(在它们延伸的方向上)几乎没有受到限制,使得向外延伸部分21e的形状以及框架重叠边缘20g的形状每个能够设置成较小,具有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车窗开口13侧)上较少的向前突出的量。在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中,在向外延伸部分21e与框架重叠边缘20g之间的结合部的邻近部分为门框架12的最内部分,相应地,如果向外延伸部分21e与框架重叠边缘20g突出到车窗开口13中的量较小,则能够提供那么大的在车窗开口的周围边缘处的更宽的实际开口空间。换言之,能够提供在车窗开口13的周围边缘处的较宽的视野,改善了从车辆内侧通过车窗开口13的视野能力。
此外,由于向外延伸部分21e的一部分(其为内部构件21的较大的平坦部分)简单覆盖在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上并被点焊至该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20g,因而在内部构件21与外部构件20之间的这种结合部的强度能够容易地得以确保,即使这种结合部的结构比较简单。此外,由于向外延伸部分21e与框架重叠边缘20g之间的结合部表面(结合区域)没有暴露于车窗开口13侧,玻璃滑槽30不必朝着车辆内侧延伸较大的量以改进结合部的外观,这使得玻璃滑槽30可以小型化。如在图2中所示,玻璃滑槽30在邻近侧部部分30c的前端中的部分与向外延伸部分21e的边缘(相对于图2的下边缘)接合;然而玻璃滑槽30的较小形状不会从向外延伸部分21e的前述边缘遮盖向外延伸部分21e的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位于车辆内侧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二实施方案。在图3示出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16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中的外部构件20的结构外,外部构件20在位于车辆外侧上的框架重叠边缘20g的边缘处还进一步设有防护性弯折部分(弯折端部部分)20i,其通过将在车辆外侧上的框架重叠边缘20g的边缘沿着向前方向弯折而形成。防护性弯折部分20i位于在车辆外侧上的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21e的延伸部上,从而沿着玻璃滑槽30的侧部部分30c的旁边延伸。防护性弯折部分20i与玻璃滑槽30的侧部部分30c的接合消除了玻璃滑槽30被向外延伸部分21e或者防护性弯折部分20i的端部(边缘)破坏的可能性,从而改善了玻璃滑槽30的防护性能。防护性弯折部分20i在向前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使得防护性弯折部分20i大体装配在向外延伸部分21e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上述延伸部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保证在车窗开口13的周围边缘处的较宽视野,这比得上在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中的视野。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三实施方案。在图4所示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216中,外部构件20与内部构件21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图2中所示)有部分不同;然而,竖直窗框立柱部分216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相对应的元件被指定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形状稍微不同),并且这里将省略对这些元件的描述。此外,尽管在图4中没有示出,但是与之前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相同,玻璃滑槽装配并保持在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中。在图4中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216中,外部构件20设有外部装饰部分20a’,其从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延伸较大的量到窗框外边缘部分侧,从而从车辆外侧遮盖内部构件21的外侧部分21a’(其与图2中示出的外部设计部分21a相对应)。相应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16的外部装饰部分的整个部分由外部构件20形成。折回部分20b’在外部设计部分20a’位于窗框外边缘部分侧上的边缘(相对于图4的右边缘)处形成,该折回部分20b’固定地捏住(夹住)在窗框外边缘部分侧上的外侧部分21a’的端部(相对于图4的右边缘)(即,所述外侧部分21a’的端部与折回部分20b’通过卷边而结合在一起)。此外,内部构件20的基座部分20c’(其与图2中示出的基座部分20c对应)与外部构件21的向内延伸部分21c’(其与图2中示出的向内延伸部分21c对应)隔开,即,基座部分20c’不位于向内延伸部分21c’上。在第三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中通过在框架重叠边缘20g与向外延伸部分21e之间的点焊的结合结构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类似。
图5和图6示出了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比较性的实例,其与上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到第三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在这些比较性实例中,与上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到第三实施方案的元件类似的元件被指定为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5示出了一种竖直窗框立柱部分316,其中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121e(其与图2中示出的向外延伸部分21e对应)与外部构件20的框架重叠边缘120g(其与图2中示出的框架重叠边缘20g对应)通过卷边而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结构与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8-302788中公开的一致。向外延伸部分121e成形为朝着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即,向前)在从车辆内部到车辆外部的方向上倾斜。在外部构件20与内部构件21结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下,内部构件21在位于车辆外侧上的向外延伸部分121e的边缘处设有临时弯折部分121g-v(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所述临时弯折部分121g-v通过朝着窗框外边缘部分侧微微形成角度而形成。外部构件20设有连续形成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120d,车辆外侧突出部分120e以及车辆内侧突出部分120f,作为在车辆内侧上的外部构件20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的壁。外部构件20还进一步设有框架重叠边缘120g,其与车辆内侧突出部分120f连续形成,从而沿着向外延伸部分121e的旁边朝着车辆外部倾斜延伸。
如图5所示,处于临时组合状态的外部构件20与内部构件21设定在固定夹具40上。固定夹具40设有支撑表面,其成形为与内部构件21的连接部分21d和向外延伸部分121e的外表面对应。固定夹具40对外部构件20和内部构件21进行支撑,使得向外延伸部分121e水平放置。接下来,具有挤压突出部41a的可移动模具41设定成使得挤压突出部41a面对临时弯折部分121g-v。可移动模具41在图5中的箭头示出的方向上能够移动,并且外部构件20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120f用作凹进部分,其内凹以防止干扰所述挤压突出部41a。在可移动模具41a设定完成之后,挤压主体42沿着箭头F的方向移动,与可移动模具41形成对接接触。随即,挤压主体42的移动力导致可移动模具41在箭头F的方向上移动,导致挤压突出部41a挤压临时弯折部分121g-v,从而将临时弯折部分121g-v与框架重叠边缘120g的后部形成密切接触,使得临时弯折部分121g-v形成为折回部分121g。折回部分121g与向外延伸部分121e构成卷边结合,其将框架重叠边缘120g夹在并固定在折回部分121g与向外延伸部分121e之间。
在图5示出的比较性实例中,在进行卷边过程时外部构件20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120f的内部空间被扩大以确保可移动模具41的挤压突出部41a在其中移动的空间,内部构件21的向外延伸部分121e相应地形成为朝着框架内部边缘部分侧倾斜地突出。相反,在上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三实施方案的每一个中,不需要为可移动模具(挤压突出部41a)提供空间用于在邻近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0f中执行卷边过程,这是因为框架重叠边缘20g与向外延伸部分21e通过点焊而结合在一起。尽管在进行点焊时焊接工具进入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然而所需用于插入焊接工具的空间小于可移动模具(挤压突出部41a)用于卷边过程在其中移动的空间,因而向外延伸部分21e形状的设定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从图2至图4中示出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与图5中示出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比较而能够理解,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每一个的向外延伸部分21e的朝着窗框内边缘部分侧突出的量小于图5中示出的比较性实例中的向外延伸部分121e,从而获得使得车窗开口13周围边缘处的视野宽阔的效果。
图6示出的比较性实例为一种竖直窗框立柱部分416,其中外部构件20与内部构件21通过弧焊而结合在一起。在该比较性实例中的内部构件21与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类似。竖直窗框立柱部分416的外部构件20设有连续形成的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20d,车辆外侧突出部分220e和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20f,作为外部构件20的玻璃滑槽装配部分20h的壁,并且竖直窗框立柱部分416的外部构件20还进一步设有框架结合部分220g。框架结合部分220g与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20f连续形成。框架结合部分220g成形为具有U形横截面形状,如图6中所示,更具体而言,框架结合部分220g首先从车辆内侧突出部分220f朝着车辆外部突出,然后朝着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弯折,之后朝着车辆内部越过在车辆外侧上的向外延伸部分21e的边缘弯折,以沿着在窗框内边缘部分侧上的向外延伸部分21e的表面的旁边朝着车辆内部延伸。框架结合部分220g与向外延伸部分21e彼此覆盖放置的部分通过从窗框内边缘部分侧进行弧焊而彼此固定,用以形成焊珠WB。在该比较性实例中,由于框架结合部分220g将向外延伸部分21e的车辆外侧边缘(相对于图6的下边缘)包封,从而与向外延伸部分21e相比更靠近窗框内边缘部分侧放置,并且还由于焊珠WB朝着窗框内边缘部分侧向前突出,因而在外部构件20与内部构件21之间的位于车窗开口13侧上的结合部的突出量大于上述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的每个结合结构。
尽管本发明基于上述实施方案而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唯一地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案,可以对上面阐述的实施方案进行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例如,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部分中的位于玻璃滑槽装配部分侧上的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之间的结合,因而,防风雨衬条保持部分能够修改为具有与每个上述竖直窗框立柱部分的实施方案不同的结构。
尽管本发明在上述每个实施方案本中应用于车辆前排车门的竖直窗框立柱,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至车辆后排车门的竖直窗框立柱。
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进行明显的改变,而这些修改都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应该指出包含在这里的所有事项是描述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1)

1.一种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包括:
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位于车辆外侧上并包括玻璃滑槽装配部分,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将玻璃滑槽保持在其中;以及
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位于车辆内侧上并包括内部框架部分,所述内部框架部分具有围绕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箱型横截面,
其中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内部框架部分的边缘部分与所述外部构件的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边缘部分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内部框架部分包括向外延伸部分,所述向外延伸部分朝着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所述边缘部分在从所述车辆内部至所述车辆外部的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外部构件的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的所述边缘部分包括重叠边缘,所述重叠边缘沿着所述向外延伸部分的旁边在从所述车辆内部至所述车辆外部的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向外延伸部分与所述外部构件的所述重叠边缘通过将所述重叠边缘与所述向外延伸部分叠放的情况下进行点焊而结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外部构件包括:侧部支持部分,所述侧部支持部分形成在所述玻璃滑槽装配部分内用以通过接触所述玻璃滑槽的一侧而支持所述玻璃滑槽;以及缝隙凹进部分,所述缝隙凹进部分位于所述侧部支持部分与所述重叠边缘之间,以在进行所述点焊的时候允许焊接工具进入,
其中所述外部构件的所述重叠边缘包括弯折端部部分,所述弯折端部部分位于在所述车辆外侧上的所述向外延伸部分的延伸部上。
CN201310344368.5A 2012-08-09 2013-08-08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8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6591 2012-08-09
JP2012176591A JP6010386B2 (ja) 2012-08-09 2012-08-09 ドアフレームの立柱サッシ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8790A CN103568790A (zh) 2014-02-12
CN103568790B true CN10356879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004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43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8790B (zh) 2012-08-09 2013-08-08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168B2 (zh)
JP (1) JP6010386B2 (zh)
CN (1) CN103568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3470B2 (ja) * 2011-07-12 2017-09-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
JP2014208377A (ja) * 2013-03-29 2014-11-0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メッキ鋼板と生鋼板の溶接方法及び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の溶接方法
CN105163965A (zh) * 2013-04-05 2015-12-16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车辆用立柱窗框的车门窗框
JP6346889B2 (ja) * 2013-06-20 2018-06-2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立柱サッシュ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2664B2 (ja) * 2014-04-10 2018-11-1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立柱サッシュ、及び車両ドアの立柱サ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104033071A (zh) * 2014-05-21 2014-09-10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滚压汽车门框断面改进结构
FR3025749B1 (fr) * 2014-09-12 2016-09-02 Renault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orte latera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70144515A1 (en) * 2015-11-24 2017-05-25 Shiroki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sash
CN109515344A (zh) * 2017-09-19 2019-03-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门的内板组件
JP7027122B2 (ja) * 2017-10-27 2022-03-0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のシーム溶接方法
JP6612302B2 (ja) * 2017-11-10 2019-11-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898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门框
EP2216237A1 (en) * 2007-12-07 2010-08-11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Pilla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64503A1 (en) * 2002-09-24 2004-04-19 Daihatsu Motor Co., Ltd. Belt line part structure of car
JP2005212646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rotec Corp 車両用ドア
JP2006082749A (ja) * 2004-09-17 2006-03-30 Katayama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
JP2008302749A (ja) * 2007-06-06 2008-12-18 Toray Ind Inc 自動車用フードパネル
JP5086701B2 (ja) * 2007-06-07 2012-11-2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898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门框
EP2216237A1 (en) * 2007-12-07 2010-08-11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Pilla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4294A (ja) 2014-02-24
US8979168B2 (en) 2015-03-17
CN103568790A (zh) 2014-02-12
US20140042772A1 (en) 2014-02-13
JP6010386B2 (ja)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790B (zh)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JP4736452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EP1914100A1 (en) Window frame for a vehicle door
JP4704067B2 (ja) 車両のガラスガイド構造
CN103009974A (zh) 玻璃滑槽
JP2008535731A (ja) 縦支持部を有するフランジを備えた自動車のためのルーフ構造
CN106193957B (zh) 车门结构
JP5061989B2 (ja) 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US10486508B2 (en) Vehicle door frame
JP2011068181A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5860967B2 (ja) 車両用ドア
JP2009196478A (ja) リヤスポイラー構造
US7658441B2 (en) Sunroof seal
CN104670334B (zh) 车身侧部构造
JP6892798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組付構造
US20080143148A1 (en) Front pillar for frameless door in automobile
JP4460421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におけるガイドフレームの構造
JP6864837B2 (ja) 車両のボディ構造
JP4251348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アウタパネルの構造
JP6760854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06176070A (ja) カウルルーバ
JP4281628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177806B2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JP4520805B2 (ja)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及びドアシール構造
JP7110841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the city of Paulownia, the original town of Tong 2 times

Patentee before: SHIROKI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