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9043A -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9043A CN103549043A CN201310510534.4A CN201310510534A CN103549043A CN 103549043 A CN103549043 A CN 103549043A CN 201310510534 A CN201310510534 A CN 201310510534A CN 103549043 A CN103549043 A CN 1035490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en
- blue
- leaf
- black tea
-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晾青,荡青,堆青,揉捻,初炒,复炒,拣掦,焙火,包装。本发明免去了红茶加工中独立发酵的工序,同时借鉴绿茶炒青工艺,快速停止发酵,固定茶叶内含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甜醇甘爽,甜香显,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福建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茶树资源丰富,是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和“三大工夫”名闻天下。现有的红茶加工方法中都有一道独立发酵的工序,但是发酵的时间和温度较难掌握,致使发酵的程度和匀度不尽如人意,成茶会因此出现滋味酸涩,欠醇爽,叶底偏暗,汤水浑浊等表现,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售价。
以适制红茶的品种鲜叶为原料,在22~30℃的气温下,进行免独立发酵工艺制作炒青红茶,将发酵在揉捻工序中完成,省时省工。揉捻后借鉴炒青绿茶的工艺立刻进入滚筒炒青机高温炒青,停止发酵,固定品质。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甜醇甘爽,甜香显,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市场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免去了红茶加工中独立发酵的工序,同时借鉴绿茶炒青工艺,快速停止发酵,固定茶叶内含物。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甜醇甘爽,甜香显,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包括:(1)鲜叶采摘;(2)晾青;(3)荡青;(4)堆青;(5)揉捻;(6)初炒;(7)复炒;(8)拣掦;(9)焙火;(10)包装。
所述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鲜叶采摘:选用高香型的乌龙茶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0~45 min,期间翻动1~2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65%~80%。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10~12 r/min,第一摇3~5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晒青叶按摊叶量为1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1.0~2.0 h;第二摇8~10 min,转速10~12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0~14 h。
(4)堆青:将完成做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1~3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2 kg~25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初炒:使用滚筒炒干机,筒体温度180~200℃,每筒投叶量10~15 kg,上叶滚炒5 min后开动排湿器,将湿气排出机外,历时约15~20 min,当茶叶达3~4成干时即可下机。下机后经筛分摊凉。
(7)复炒:温度70~80℃,先高后低,投叶量18 kg~22 kg,炒至筒内有大量水蒸气时,开动排湿器排出水蒸气。炒至足干时下机。
(8)拣掦: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掦,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
(9)焙火:焙火温度依次为:80→100→90→120→80℃,时间4~6 h。
(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一定气温范围内,本发明省去了传统红茶加工方法中的独立发酵的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借鉴绿茶的炒青工艺高温瞬间停止发酵,并快速炒干。克服了成茶因发酵不当而可能产生的品质下降问题,产品甜香明显,滋味甜醇甘爽,汤色杏黄明亮,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具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鲜叶采摘:选用高香型的乌龙茶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30 min,期间翻动2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70%。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10 r/min,第一摇4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晒青叶按摊叶量为1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1.5 h;第二摇9 min,转速10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2 h。
(4)堆青:将完成做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2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3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初炒:使用滚筒炒干机,筒体温度190℃,每筒投叶量12 kg,上叶滚炒5 min后开动排湿器,将湿气排出机外,历时约18min,当茶叶达4成干时即可下机。下机后经筛分摊凉。
(7)复炒:温度70~80℃,先高后低,投叶量20 kg,炒至筒内有大量水蒸气时,开动排湿器排出水蒸气。炒至足干时下机。
(8)拣掦: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掦,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
(9)焙火:焙火温度依次为:80→100→90→120→80℃,时间5 h。
(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
实施例2
(1)鲜叶采摘:选用高香型的乌龙茶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下午2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0 min,期间翻动2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相对湿度80%。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11 r/min,第一摇3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晒青叶按摊叶量为1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1.0 h;第二摇8 min,转速11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0 h。
(4)堆青:将完成做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1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2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初炒:使用滚筒炒干机,筒体温度180℃,每筒投叶量10kg,上叶滚炒5 min后开动排湿器,将湿气排出机外,历时约20 min,当茶叶达3成干时即可下机。下机后经筛分摊凉。
(7)复炒:温度70~80℃,先高后低,投叶量18 kg,炒至筒内有大量水蒸气时,开动排湿器排出水蒸气。炒至足干时下机。
(8)拣掦: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掦,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
(9)焙火:焙火温度依次为:80→100→90→120→80℃,时间4 h。
(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
实施例3
(1)鲜叶采摘:选用高香型的乌龙茶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下午5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45 min左右,期间翻动1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65%。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12 r/min,第一摇5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晒青叶按摊叶量为1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2.0 h;第二摇10 min,转速12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4 h。
(4)堆青:将完成做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3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5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初炒:使用滚筒炒干机,筒体温度200℃,每筒投叶量15 kg,上叶滚炒5 min后开动排湿器,将湿气排出机外,历时约15 min,当茶叶达4成干时即可下机。下机后经筛分摊凉。
(7)复炒:温度70~80℃,先高后低,投叶量约22 kg,炒至筒内有大量水蒸气时,开动排湿器排出水蒸气。炒至足干时下机。
(8)拣掦: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掦,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
(9)焙火:焙火温度依次为:80→100→90→120→80℃,时间6 h。
(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
1.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鲜叶采摘,晾青,荡青,堆青,揉捻,初炒,复炒,拣掦,焙火,包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鲜叶采摘:选用适制的红茶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0~45min,期间翻动1~2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65%~80%;
(4)堆青:将完成做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1~3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2 kg~25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初炒:使用滚筒炒干机,筒体温度180~200℃,每筒投叶量10~15 kg,上叶滚炒5 min后开动排湿器,将湿气排出机外,历时约15~20 min,当茶叶达3~4成干时即可下机,下机后经筛分摊凉;
(7)复炒:温度70~80℃,先高后低,投叶量18~22 kg,炒至筒内有大量水蒸气时,开动排湿器排出水蒸气,炒至足干时下机;
(8)拣掦: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掦,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
(9)焙火:焙火温度依次为:80→100→90→120→80℃,时间4~6 h;
(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茶品种为高香型的乌龙茶品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10~12 r/min,第一摇3~5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晒青叶按摊叶量为1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1.0~2.0 h;第二摇8~10 min,转速10~12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0~14 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0534.4A CN103549043B (zh) | 2013-10-26 | 2013-10-26 |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0534.4A CN103549043B (zh) | 2013-10-26 | 2013-10-26 |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9043A true CN103549043A (zh) | 2014-02-05 |
CN103549043B CN103549043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000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10534.4A Active CN103549043B (zh) | 2013-10-26 | 2013-10-26 |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4904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1934A (zh) * | 2014-04-10 | 2014-07-02 | 郑用辉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124007A (zh) * | 2015-08-05 | 2015-12-09 | 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96759A (zh) * | 2017-12-19 | 2018-05-08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13080271A (zh) * | 2021-05-12 | 2021-07-09 | 泉州市惠安鼎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红茶初加工工艺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1890A (zh) * | 2010-11-12 | 2011-02-16 |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 | 悟道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CN102077879A (zh) * | 2010-12-16 | 2011-06-01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炒青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919408A (zh) * | 2012-11-27 | 2013-02-13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花香味醇型红茶的制作方法 |
-
2013
- 2013-10-26 CN CN201310510534.4A patent/CN1035490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1890A (zh) * | 2010-11-12 | 2011-02-16 |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 | 悟道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CN102077879A (zh) * | 2010-12-16 | 2011-06-01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炒青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919408A (zh) * | 2012-11-27 | 2013-02-13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花香味醇型红茶的制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黄意生: "论武夷红茶制造工艺的起源", 《福建茶叶》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1934A (zh) * | 2014-04-10 | 2014-07-02 | 郑用辉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3891934B (zh) * | 2014-04-10 | 2015-10-28 | 郑用辉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124007A (zh) * | 2015-08-05 | 2015-12-09 | 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124007B (zh) * | 2015-08-05 | 2018-09-11 |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96759A (zh) * | 2017-12-19 | 2018-05-08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7996759B (zh) * | 2017-12-19 | 2021-04-20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13080271A (zh) * | 2021-05-12 | 2021-07-09 | 泉州市惠安鼎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红茶初加工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9043B (zh) | 2015-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61547B (zh) | 一种炒烘联合干燥的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 |
CN102715293B (zh) | 一种条形老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669314B (zh) | 特种铁观音茶制作方法 | |
CN102273526B (zh) | 一种茉莉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783532B (zh) |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3250818B (zh) |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3125620B (zh) | 一种提高叶底完整度的珠粒型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4171051B (zh) |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兰花香型红茶的方法 | |
CN102578313A (zh) |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 | |
CN104026272A (zh) |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166152A (zh) | 一种有机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2805166A (zh) | 白茶茶饼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605043A (zh) | 一种条形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171075A (zh) | 一种高香型黑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3549048B (zh) | 毛尖黑茶加工方法 | |
CN103549043B (zh) |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炒青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3988929A (zh) | 一种特色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7467227A (zh) | 一种珠形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889220A (zh) | 一种用陕南群体种茶树鲜叶制作白茶的方法 | |
CN103621690A (zh) | 一种杯泡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3918812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3609761B (zh) | 一种利川工夫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4904890A (zh) |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 |
CN108782867A (zh) | 一种龙袭红曲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2813015A (zh) | 一种特色茶叶制造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404000 group 2, Quanshui village, Yanshan Township,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unzhiyu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55015 No. 1 Hu tou Yang, Fu'an Town, Fu'an City, Fujian Patentee befor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