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903B -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903B
CN103534903B CN201180070896.5A CN201180070896A CN103534903B CN 103534903 B CN103534903 B CN 103534903B CN 201180070896 A CN201180070896 A CN 201180070896A CN 103534903 B CN103534903 B CN 103534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ngaging portion
winding
rotor
rot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8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903A (zh
Inventor
木村隆広
田中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3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9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1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7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 H02K3/528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of the claw-pol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具有绕线管(50)和励磁线圈(15),其中,所述绕线管在分别设于绕组部(59)的轴向两侧的第一凸缘部(51)及第二凸缘部(52)上分别具有朝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及第二卡定部(60、61),所述励磁线圈在绕线管(50)上卷绕导线(40),导线(40)的卷绕结束部(41)卷绕卡定在第二卡定部(61)上,经过该第二卡定部(61)而从导线(40)的卷绕结束部(41)引出的引出线(42)卷绕卡定在第一卡定部(60)上,第二卡定部(61)的径向长度比第一卡定部(60)的径向长度小。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尤其涉及将转子所具备的励磁线圈的导线卡定的绕线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旋转电机的转子中所用的励磁线圈的绕组用绕线管,已知有一种绕组用绕线管,其具备卷绕导线的绕组部和分别设于该绕组部两侧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在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上分别设有用于将导线卡定的一对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在绕组部上以奇数层数卷绕后形成的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就卡定于第二卡定部和及第一卡定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使用这种绕组用绕线管时,由于在第二凸缘部上设有用于将在绕组部以奇数层数卷绕后形成的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加以卡定的第二卡定部,因此即使导线的卷绕层数为奇数层,也能以简单的结构确保紧绕的导线不松弛而保持所需的线圈外径,并且能够将从卷绕起始侧的导线引出的引出线与从卷绕结束侧的导线引出的引出线向相同方向引出。而由于使用这种绕组用绕线管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是将导线起始侧的引出线和结束侧的引出线向相同方向引出,因此容易与集电环接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2011-29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以奇数层数将导线卷绕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绕组用绕线管的结构上时,无论是在供导线的卷绕结束部最先卡定的第二卡定部还是在供其后卡定的第一卡定部,都是通过将导线卷绕来卡定,但不能将导线以完全紧贴各卡定部的状态无间隙地进行卷绕,而是以导线与各卡定部之间略有游隙的状态来将导线加以卷绕卡定。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绕组用绕线管的结构是,当导线被卷绕在绕组用绕线管的绕组部后,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就从该绕组部卷绕卡定到位于轴向一端侧的第二卡定部,并且再次向轴向另一端侧引出。因此,无论在第二卡定部的哪一个部位,导线的卷绕圈数都是一样的,例如目前为了提高生产率,是卷绕成一层。
另一方面,当导线卡定在第二卡定部后要向第一卡定部卷绕时,导线是从第一卡定部的轴向一端侧(靠近第二卡定部一侧)开始卷绕,并且最终要从第一卡定部再与位于轴向另一端侧的集电环接线,使已卷绕的导线从第一卡定部向轴向另一端侧引出。因此在第一卡定部上,在卷绕起始部分与卷绕结束部分重叠的部位,卷绕的圈数会比其它部位增加一圈。
目前,卷绕卡定在第一卡定部上的导线的引出线在固定于集电环的端子部时要以规定的张力来接线,因此导线在第一卡定部例如是卷绕两层来加以卡定,在上述第一卡定部,在卷绕起始部分与卷绕结束部分重叠的部位就被卷绕了三层。不仅如此,目前采用第一及第二卡定部形成为相同形状的绕线管,并且如上所述,至少要将导线卷绕三层,因此第一及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必须是导线线径的三倍以上。
此处,当转子采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绕组用绕线管、而具有这种转子的旋转电机工作时,固定在转子上的绕组用绕线管上所卷绕卡定的导线也会因离心力而受到在径向上浮的力。这时,卷绕在第一卡定部上的导线部分如上所述,是以略有游隙的状态卷绕的,但导线的引出线以具有规定张力的状态紧绕在集电环上,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针对离心力来抑制上浮。
但另一方面,卷绕在第二卡定部上的导线部分不可能如与上述集电环接线的部位那样具有张力。不仅如此,由于导线在第二卡定部上只是卷绕一层,因此容易因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上浮。
因此,上浮的导线有可能碰到配设在径向外侧的转子的爪状磁极而发生短路。另外,在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时,这种旋转速度的变化也会施加给转子,结果可能导致应力反复施加给导线而发生断线,会使导线的耐久性降低并损害旋转电机的可靠性。
关于这一点,例如通过使第一及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比现有技术小(例如为导线线径的两倍左右),就能够针对离心力来抑制导线的上浮,但有时也在第一卡定部上卷绕三层导线,有可能使导线的卷绕作业性恶化。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能够避免导线在绕线管卡定部上的卷绕作业性恶化,又能抑制离心力导致的导线上浮,从而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具备:转轴;磁极铁心,该磁极铁心具备与上述转轴一体旋转的磁极;绕线管,该绕线管固定在上述磁极铁心上,并具有绕组部、分别设于上述绕组部的轴向两侧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分别从上述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卡定部、从上述第一及第二卡定部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防脱落部;励磁线圈,该励磁线圈通过将导线卷绕在上述绕线管上来构成,上述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卷绕卡定在上述第二卡定部上,经过上述第二卡定部而从上述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引出的引出线卷绕卡定在上述第一卡定部上,并且上述导线被上述第一及第二防脱落部限制了在径向的移动;以及集电环,该集电环固定在上述转轴上,且与上述导线的引出线电连接,上述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比上述第一卡定部的径向长度小。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时,对于将导线加以卷绕卡定的第一及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是使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比第一卡定部的径向长度小,因此当转子旋转时能够比现有技术更有效地抑制卷绕卡定在第二卡定部上的导线部分因离心力而上浮的情况,能够提高转子的可靠性及耐久性。而且本发明只是缩小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因此在第一卡定部上能够确保与现有技术同样的导线卷绕作业性,不会过分地降低卷绕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5转轴
10集电环
15励磁线圈
16前侧磁极铁心
17后侧磁极铁心
18前侧爪状磁极
19后侧爪状磁极
40导线
41卷绕结束部
42卷绕结束侧引出线
50绕线管
51第一凸缘部
52第二凸缘部
59绕组部
60第一卡定部
61第二卡定部
62第一防脱落部
63第二防脱落部
64突起部
64a锥形部
65盖部
100交流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符号来加以说明。
该交流发电机100具有壳体3、定子9、转轴5、转子6、集电环10、整流器14以及电压调节器13,其中,上述壳体3由用贯穿螺栓22一体化的前托架1和后托架2构成,上述定子9固定在这些前后托架1、2上,并由定子铁心20和卷绕安装在该定子铁心20上的定子线圈21构成,上述转轴5的两端部分别受安装在前托架1上的前轴承23和安装在后托架2上的后轴承24支承而旋转自如,并且在上述转轴5的一端部上固定了带轮4,上述转子6设在定子9的内侧并固定在转轴5上,上述集电环10固定在转轴5的另一端部,且向转子6供给电流,上述整流器14与定子线圈21电连接且将交流输出转换成直流,上述电压调节器13与转子6电连接,且将在定子线圈21中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集电环10的表面有收容于刷握12内的一对电刷11与之滑动接触,在刷握12上固定着电压调节器13。
在前托架1上,在内径一侧形成了多个吸入孔1a,在外径一侧形成了多个排出孔1b。在后托架2上,在内径一侧形成了多个吸入孔2a,在外径一侧形成了多个排出孔2b。
上述转子6具备绕线管50、励磁线圈15、一对磁极铁心16、17、前侧风扇7以及后侧风扇8,其中,上述励磁线圈15通过在上述绕线管50上卷绕多层由漆包线构成的导线40且使电流流过而产生磁通,上述一对磁极铁心16、17被设成覆盖上述励磁线圈15,并被磁通磁化成N极、S极,上述前侧风扇7固定在靠近带轮4的前侧磁极铁心16的端面上,上述后侧风扇8则固定在远离带轮4的后侧磁极铁心17的端面上。前侧磁极铁心16及后侧磁极铁心17分别由前侧轴套部16a、后侧轴套部17a、前侧、后侧轭铁部16b、17b以及多个前侧爪状磁极18、后侧爪状磁极19构成,其中,上述前侧、后侧轭铁部16b、17b从各轴套部16a、17a的一端边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呈厚壁环状,上述多个前侧爪状磁极18、后侧爪状磁极19从上述两个轭铁部16b、17b的外周部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且以爪形状来相互啮合,上述前侧磁极铁心16及后侧磁极铁心17主要通过锻造低碳钢来制造。
定子9具有定子铁心20和定子线圈21,其中,上述定子铁心20供来自转子6的旋转磁场通过,上述定子线圈21卷绕在上述定子铁心20上,并伴随着转子6的旋转而利用来自励磁线圈15的磁通变化产生交流输出。定子线圈21由三相Y型接线的两个三相交流绕组构成,并且对两个三相交流绕组施加相位差。
整流器14具有:做成马蹄形的铝制第一散热器30;沿圆周方向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一散热器30的表面上的呈长方体形状的第一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1;配置在上述第一散热器30的径向外侧并做成马蹄形的铝制第二散热器32;沿圆周方向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二散热器32上的呈长方体形状第二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3;以及被设成覆盖该第二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3且做成马蹄形的电路板34。,
在铝制第一散热器30的背面上呈放射状地形成了多个散热翅片30a。第一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1通过将二极管用绝缘性树脂进行嵌件模塑成形来形成。
铝制第二散热器32的背面的一部分与后托架2作面接触。第二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3通过将二极管用绝缘性树脂进行嵌件模塑成形来形成。
电路板34则通过将多个端子35进行嵌件模塑成形来形成。通过该端子35以构成电桥电路的方式将第一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1和第二单向性通电元件体33连接。另外,通过端子35将定子线圈21和整流器14连接。
绕线管50用绝缘材料、即尼龙树脂来成形,在圆筒形状的绕组部59上卷绕规定圈数的导线来形成励磁线圈15。另外,绕线管50配置在由前侧及后侧轴套部16a、17a、前侧及后侧轭铁部16b、17b以及前侧及后侧爪状磁极18、19包围的空间内,且将绕组部59以外嵌状态嵌装在前侧、后侧轴套部16a、17a上,从而安装到前侧、后侧磁极铁心16、17上。
在绕线管50的绕组部59的集电环10一侧形成了第一凸缘部51,在远离集电环10的一侧则形成了第二凸缘部52。在第一凸缘部51及第二凸缘部52上分别沿圆周方向以等分间隔形成了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止转部53。该止转部53由嵌合部54和止转本体55构成,其中,上述嵌合部54与前侧爪状磁极18及后侧爪状磁极19的各个根基部嵌合,上述止转本体55的壁厚比上述嵌合部54的壁厚更厚,并分别位于相邻的前侧爪状磁极18的基端部间及相邻的后侧爪状磁极19的基端部间。在各嵌合部54上形成了凹部56,在该凹部56中充填粘接剂并加以固化。
在第一凸缘部51上设置有分别从相向的一对止转部53向径向延伸的大致T字状的第一卡定体57。另外,在第二凸缘部52上也设置有从一个止转部53向径向延伸、与第一卡定体57有部分形状不同的大致T字状的第二卡定体58。
以下说明第一及第二卡定体57、58的具体形状。图6是表示图1绕线管的第二卡定体5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第一、第二卡定体57、58都具有卷绕导线40且加以卡定的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和从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沿径向延伸并且圆周方向长度比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更长的第一、第二防脱落部62、63。这些第一、第二防脱落部62、63用于防止已卷绕的导线40因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变位而从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脱落,在第一、第二防脱落部62、63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了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64。
另外,关于突起部64与第一、第二凸缘部51、52间在径向上的间隙构成为最窄部位的尺寸为导线40的线径以上,并且在突起部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部64a,以使上述径向的间隙尺寸随着从圆周方向朝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接近而缩小。
第二卡定体58的形状与第一卡定体57的形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卡定部61的径向长度比第一卡定部60的径向长度小。由此,可以在将导线40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上加以卡定时,使对导线40在径向的移动加以限制的长度(图6中的a部)比第一卡定部60的相同部位更小。
以下说明在绕线管50上卷绕导线40来形成励磁线圈15的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1中,当要在绕线管50上卷绕多层导线40时,首先将导线40的卷绕起始部(图中未示)卷绕到第一卡定部60上且加以卡定,然后将导线40在绕组部59上从第一凸缘部51向第二凸缘部52卷绕,且在卷绕到第二凸缘部52后再反过来将导线40从第二凸缘部52向第一凸缘部51卷绕。
在依次反复进行这样的卷绕作业且导线40的卷绕层数成为奇数层时,就在第二凸缘部52一侧结束导线40的卷绕,而后续导线40的卷绕结束部41穿过第二防脱落部63的突起部64和第二凸缘部52之间而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上,因此被暂时卡定。接着,如图2所示,被暂时卡定的导线40沿着前侧爪状磁极18和与该前侧爪状磁极18相邻的后侧爪状磁极19之间的空间部向第一凸缘部51一侧引出,且卷绕到第一卡定部60上而被卡定,然后,导线40的比被卡定的部位靠前端的部分作为卷绕结束侧引出线42,而与位于导线40的卷绕起始部的卷绕起始侧引出线43同样地被引出到集电环10一侧,这些卷绕起始侧引出线43及卷绕结束侧引出线42分别以保持规定张力的状态与集电环10电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交流发电机100上,从电池(图中未示)通过电刷11、集电环10向励磁线圈15供给电流以产生磁通,并且在前侧、后侧爪状磁极18、19上分别产生N极、S极。
另一方面,利用发动机来驱动带轮4,并通过转轴5使转子6旋转,因此定子铁心20被施加旋转磁场,在定子线圈21上产生电动势。
该交流的电动势通过电压调节器13来调节其大小。另外,由该交流的电动势产生的交流电穿过整流器14而被整流成直流电,并被充入电池。
在交流发电机100工作时,通过固定在转子6的端面上的后侧风扇8旋转,在后托架2一侧,外部空气经由吸入孔2a而被吸入,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将整流器14加以冷却,且将定子线圈21的线圈末端加以冷却,然后从排出孔2b向外部排出。又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外部空气将电压调节器13加以冷却,然后将定子线圈21加以冷却,然后从排出孔2b向外部排出。
另外,如图1中的箭头C、D所示,在前托架1一侧,外部空气通过吸入孔1a吸入后因前侧风扇7的作用而向离心方向转弯,从而将定子线圈21的线圈末端冷却,且从排出孔1b向外部排出。
在如此结构的交流发电机100上,当转子6高速旋转且对导线40施加离心力时,卷绕卡定在第二卡定部61上的导线40就向着径向外侧上浮到第二防脱落部63的位置。采用现有结构时,由于第一及第二卡定部60、61形状相同,因此各自的径向长度相等,但第一、第二卡定部60、61上的卷绕圈数不同,因此卷绕卡定在卷绕圈数少的第二卡定部61上的导线40的上浮程度大,但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抑制导线40在第二卡定部61上朝径向外侧移动的程度,因此能够抑制导线40的上浮程度。这样,由于能够抑制因离心力导致的导线40的短路或断线,因此能够提高具有本结构的转子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1只是缩小导线40在第二卡定部61的径向长度,因此在第一卡定部60上仍能确保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导线卷绕作业性,能避免卷绕作业性过度恶化。
另外,第二防脱落部63的突起部6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部64a,以使该突起部64与第二凸缘部52之间在径向的间隙随着从圆周方向朝第二卡定部61接近而缩小。由此,当将导线40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时,能够将导线40沿着该锥形部64a可靠地引导到突起部64与第二凸缘部52之间,因此能够提供导线40的卷绕作业性提高、生产率提高的转子。
在这里来研究一下将导线40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上时限制导线40在径向上移动的长度a。
导线40目前一直是在第一卡定部60上卷绕两层并卡定,但至少需要卷绕一层。因此,在第一卡定部60上的卷绕起始部分与卷绕结束部分重叠的部位,就至少卷绕了两层。这里,在第二卡定部61上,导线40也至少要卷绕一层,但此时因卷绕起始和卷绕结束的方向为同一方向,因此在任何部位都是一样地卷绕一层。根据上述情况,在将导线40卷绕并卡定在第二卡定部61时,将限制导线40在径向移动的长度a设定为导线40的线径的一倍以下,从而即使导线40因离心力而上浮,也因为避免了径向长度比卷绕在第一卡定部60上的导线40的径向长度大,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导线40的上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具有本结构的转子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实施方式2
以下基于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交流发电机的绕线管的主视图。而凡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均以相同符号标示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是,在绕线管50上一体地形成了盖部65,该盖部65以将卷绕在绕组部59上的励磁线圈15覆盖的方式从第一及第二凸缘部51、52各自的外周边缘部延伸,用于确保励磁线圈15与前侧、后侧爪状磁极18、19之间的电绝缘。
盖部65从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的端部之间分别向着径向外侧延伸,各止转部53是在第一及第凸缘部51、52的圆周方向上相邻形成的。因此,如图7所示,在从第二凸缘部52一侧沿轴线方向看时,绕线管50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将各止转部53与各盖部65交替地配置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延伸设置了第二卡定部61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分别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图7中的b)比在未形成第二卡定部61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分别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图7中的c)更长。
在针对绕线管50而将导线40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上时,要使导线40穿过突起部64与第二凸缘部52之间再卷绕到第二卡定部61上,但这时上述盖部65与导线40、导线卷绕夹具等发生干涉,可能导致盖部65破损,使励磁线圈15和前侧、后侧爪状磁极18、19之间的电绝缘性下降,或因为了避免盖部65破损采用高精度卷绕方式而导致卷绕作业性下降。
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因确保了在延伸设置了第二卡定部61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b比在未形成第二卡定部61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c更长,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卡定导线40时盖部65和导线40等干涉,并且能抑制卷绕作业性的下降。因此,能够提供绝缘性更高、导线卷绕作业性提高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2中,对于在延伸设置了第二卡定部61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b作了限定,但同样地,对于在延伸设置了第一卡定部60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通过使之比在未形成第一卡定部60的止转部53的圆周方向两侧形成的两个盖部65之间的圆周方向长度更长,也能够提供绝缘性进一步提高、导线卷绕作业性更好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在第二凸缘部52上只在一处设有第二卡定部61,但也可在多个部位设置第二卡定部61,并且将卷绕结束部41卡定在最近的第二卡定部6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对交流发电机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交流发电机,即使用于电动机或发电电动机等旋转电机、特别是车用旋转电机,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例如,车用旋转电机、即车用交流发电机经过带轮与发动机连接,为了能够在发动机低速旋转时也得到充分的输出而将增速比设定得较大。因此,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转子和励磁线圈就要以数倍于发动机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来旋转。因此,这种产品要承受特别大的离心力,并且由于其用途而对耐久性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车用交流发电机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Claims (6)

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具备:转轴;
磁极铁心,该磁极铁心具备与所述转轴一体旋转的磁极;
绕线管,该绕线管固定在所述磁极铁心上,并具有绕组部、分别设于所述绕组部的轴向两侧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分别从所述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卡定部及第二卡定部、从所述第一卡定部及第二卡定部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防脱落部及第二防脱落部;
励磁线圈,该励磁线圈通过将导线卷绕在所述绕线管上来构成,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卷绕卡定在所述第二卡定部上,经过所述第二卡定部而从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部引出的引出线卷绕卡定在所述第一卡定部上,并且所述导线被所述第一防脱落部及第二防脱落部限制了在径向上的移动;以及
集电环,该集电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导线的引出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径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径向长度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脱落部具有从其圆周方向端部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
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部,在该锥形部处,所述第二凸缘部与所述第二防脱落部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随着从圆周方向朝所述第二卡定部接近而缩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被所述第二防脱落部限制径向移动的长度为所述导线的线径的一倍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管具备盖部,该盖部从所述第二凸缘部突出并且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以确保所述励磁线圈与所述磁极铁心间的绝缘,
隔着所述第二卡定部相邻的所述盖部间的圆周方向间隔比未隔着所述第二卡定部的相邻的所述盖部间的圆周方向间隔更大。
5.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是车用交流发电机。
CN201180070896.5A 2011-05-31 2011-05-31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3036 WO2012164611A1 (ja) 2011-05-31 2011-05-31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903A CN103534903A (zh) 2014-01-22
CN103534903B true CN103534903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258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8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903B (zh) 2011-05-31 2011-05-31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426B2 (zh)
EP (1) EP2717436B1 (zh)
JP (1) JP5570660B2 (zh)
CN (1) CN103534903B (zh)
WO (1) WO20121646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03637A1 (en) * 2014-09-25 2017-07-20 Trybridrive Llc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storing electricity and managing temperature for a vehicle
JP6444529B2 (ja) 2015-11-06 2018-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7112589B2 (ja) * 2019-03-25 2022-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トリム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ステータ
WO2021201300A1 (ja) * 2020-03-31 2021-10-0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77A (zh) * 1995-10-30 1997-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用的交流发电机
CN1628405A (zh) * 2002-10-22 2005-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013A (en) * 1988-06-16 1992-12-29 Nippondenso Co., Ltd.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hich deforms the wire during winding
JP3504352B2 (ja) * 1994-10-05 2004-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回転子
US5539265A (en) * 1994-10-11 1996-07-23 Ford Motor Company Self-aligning rotor assembly
US5866451A (en) * 1996-05-28 1999-02-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mak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4t sram and mixed-mode capacitor in logic
US5892313A (en) * 1996-10-04 1999-04-06 Ford Motor Company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 inserts
JPH11127561A (ja) * 1997-10-22 1999-05-11 Denso Corp 磁石併用型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85879B2 (ja) * 1998-10-12 2001-07-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回転子
JP3904761B2 (ja) * 1999-05-27 2007-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回転子
JP4046444B2 (ja) * 1999-07-16 2008-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048730B2 (ja) * 2001-05-10 2008-0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回転子
US20030034708A1 (en) * 2001-08-16 2003-02-20 Jeffrey Digby Alternator rotor bobbin
US6777845B2 (en) * 2002-01-24 2004-08-1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igh output alternator bobbin
JP4140854B2 (ja) * 2005-11-24 2008-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20070267935A1 (en) * 2006-05-16 2007-11-22 York Michael T Alternator rotor coil wire routing
JP4031505B2 (ja) * 2006-05-17 2008-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4577386B2 (ja) * 2008-03-19 2010-1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837074B2 (ja) * 2009-06-23 2011-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903247B2 (ja) 2009-07-23 2012-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線用ボビン及び回転電機
JP2012244773A (ja) * 2011-05-19 2012-1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77A (zh) * 1995-10-30 1997-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用的交流发电机
CN1628405A (zh) * 2002-10-22 2005-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0660B2 (ja) 2014-08-13
US9306426B2 (en) 2016-04-05
JPWO2012164611A1 (ja) 2014-07-31
US20130334918A1 (en) 2013-12-19
CN103534903A (zh) 2014-01-22
WO2012164611A1 (ja) 2012-12-06
EP2717436B1 (en) 2017-01-18
EP2717436A4 (en) 2016-05-11
EP2717436A1 (en)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3490B2 (en) Armature
KR100376919B1 (ko) 교류발전기
JP4440275B2 (ja) 三相回転電機
CN102077444B (zh) 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794090A (zh) 旋转电机
US10069355B2 (en) Rotor for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CN103532280A (zh) 用于电机定子的连接器和相关的电机定子
CN103534903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具备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JPWO2011121770A1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09478814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旋转电机
CN106533012A (zh) 具有集中地缠绕的定子线圈的马达
KR100380796B1 (ko) 교류발전기
CN101584104B (zh)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直流电动机以及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方法
JP4437671B2 (ja) 交流発電機
KR20010077851A (ko) 교류 발전기
CN102790500A (zh) 无刷交流发电机
JP2012244773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4606746B2 (ja) 交流発電機
EP3048704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stator
JP4403888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41094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6373494B2 (ja) 回転電機
JP4934635B2 (ja) 回転電機
CN109428423A (zh) 定子及其制造方法、马达及其制造方法、绕线方法
EP2752972B1 (en) Winding, winding method,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