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973A -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973A
CN103533973A CN201280023495.9A CN201280023495A CN103533973A CN 103533973 A CN103533973 A CN 103533973A CN 201280023495 A CN201280023495 A CN 201280023495A CN 103533973 A CN103533973 A CN 103533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clip
blood
jut
incised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34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973B (zh
Inventor
今井正
佐藤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8Clamping means for squeezing flexible tubes, e.g. roller clamps
    • A61M39/284Lever c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07Infusion of two or more subst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0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tubular diaphragm
    • F16K7/0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tubular diaphragm constrictable by external radial force
    • F16K7/06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tubular diaphragm constrictable by external radial force by means of a screw-spindle, cam, or other mechanical means
    • F16K7/063Lever cla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5Valve or choke ma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血液袋系统(10)具有安装在挠性的第1导管(56)上的夹子(64)。夹子(64)包括:具有突起部(156)的基部(140);具有用于按压第1导管(56)的侧面的按压突起部(170)的开闭部(144);和将基部(140)及开闭部(144)连结的弯曲部(146),在基部(140)上以夹着突起部(156)的方式形成有在基部(140)的侧面(141)上开口且能够供第1导管(56)穿插的一对切缺部(158、160)。夹子(64)构成为,在其打开状态下,第1导管(56)中安装有的夹子(64)的部位弯曲。

Description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挠性导管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及具有该夹子的血液袋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主流为全血输血,即,对由献血得到的血液的全部成分进行输血,但是,近来随着技术进步,进行成分输血,即,将得到的血液分为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成分,仅对患者所需要的成分进行输血。通过成分输血,对于患者来说能够减轻对循环系统的负担或副作用,并且能够谋求献血得到的血液的有效利用。
由献血得到的血液(全血)或从全血制备得到的血液成分通过离心分离而分离成多层。例如,在对全血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分为较轻的上清液PPP(贫血小板血浆)组分、较重的沉降CRC(浓缩红细胞)组分、以及形成在两者之间的血沉棕黄色层。在对血沉棕黄色层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分为包含血小板及白细胞的上清液成分、以及包含红细胞的沉降成分。在对从全血去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后的残余成分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分为作为上清液成分的血浆层和作为沉降成分的红细胞层。
为了将全血分离成多种血液成分并将各血液成分收容、保存在多个保存用袋中,或者,为了将从全血制备得到的血液成分进一步分离成多种血液成分并将各血液成分收容、保存在多个保存用袋中,以往,使用具有通过多根导管连接多个袋子而成的结构的血液袋系统。另外,在这样的血液袋系统中,为了切换袋子之间的连通状态而进行规定的血液处理,设有将导管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
这样的现有夹子构成为,从一端至另一端大致呈环状地延伸,将导管以大致笔直的状态穿插在相对形成的一对贯穿孔中,在该状态下闭合该夹子并通过一对突起部来按压该导管的侧面,由此关闭该导管的流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9716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夹子中,需要使导管穿插在一对贯穿孔中。因此,例如,在制造血液袋系统的过程中,在将血液袋或分支连接器等连接于导管的两端之前,必须使该导管先穿过上述夹子的一对贯穿孔,从而耗费工夫。
另外,上述导管在穿插于上述一对贯穿孔的状态下呈大致笔直,因此,在关闭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上述夹子有可能相对于上述导管轻易地移动。尤其在例如以使导管的延伸方向为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该导管的情况下,夹子可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方移动,担心对执行血液处理的顺利性带来影响。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技术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导管的两端连接规定部件后也能够相对于该导管进行安装、并且在关闭该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不会相对于该导管轻易地移动的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本发明的夹子为用于将挠性的导管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部,其形成有与上述导管的侧面接触的第1突起部;开闭部,其形成有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能够通过将上述导管的侧面向上述第1突起部按压来关闭该导管的流路;和中间部,其将上述基部及上述开闭部连结,在上述基部上,以夹着上述第1突起部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供上述导管穿插的一对切缺部,上述各切缺部在上述基部中的位于与上述一对切缺部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上开口,上述第1突起部及上述一对切缺部构成为,在上述夹子打开的状态下,上述导管中的安装有上述夹子的部位弯曲。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一对切缺部在基部的位于与一对切缺部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上开口,所以即使在上述导管的两端连接规定部件后也能够相对于该导管安装夹子。由此,在将该夹子安装于该导管后,即使在该夹子中产生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该夹子更换成新的夹子。另外,以在夹子打开的状态下,上述导管中的与上述第1突起部接触的部位弯曲的方式构成该第1突起部及该一对切缺部。由此,通过该导管的恢复力(弹力)使该导管按压在构成各切缺部的壁面上,因此,该夹子在关闭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不会轻易相对于该导管移动。
在上述夹子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切缺部具有贯穿上述基部的外表面及内表面而保持上述导管的保持孔,构成上述切缺部的上述保持孔的壁面中的、上述开闭部所处的位置侧的保持面的至少一方位于如下位置:比从上述第1突起部的前端朝向上述开闭部侧移动上述导管的外径长度后的位置更靠上述基部的底面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构成切缺部的保持面的至少一方位于比从第1突起部的前端朝向开闭部侧移动导管的外径长度后的位置更靠基部的底面侧的位置,所以在夹子打开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导管中的安装有该夹子的部位可靠地弯曲。
在上述夹子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切缺部的保持面的至少一方位于比上述第1突起部更靠上述第2突起部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关闭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能够使该导管呈钝角地弯曲。由此,在将夹子安装于导管的阶段,能够防止该导管的流路关闭。
在上述夹子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切缺部的保持面的至少一方随着趋向于上述基部的内表面而向上述开闭部所处的位置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增大导管的侧面与保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夹子难以相对于该导管移动。
在上述夹子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部上,形成有位于一方的上述切缺部与上述第1突起部之间且与上述导管的侧面接触的第3突起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导管中的与第1突起部及与第3突起部接触的部位弯曲,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该导管过度弯曲,并且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该导管。
在上述夹子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切缺部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并且在上述基部的底面上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使各切缺部形成为大致L字状,所以能够使导管难以从上述一对切缺部脱落。另外,由于切缺部在基部的侧面及底面上开口,所以能够使在两端连接有规定部件的导管穿插在该切缺部中。
另外,本发明的血液袋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以收容全血或血液成分的方式构成的多个袋子;将上述多个袋子相互连接的至少一根导管;和安装在上述导管上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
根据上述血液袋系统,由于能够在将多个袋子连接于导管后相对于该导管安装夹子,所以能够简化血液袋系统的制造。另外,由于该夹子在关闭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不会轻易相对于该导管移动,所以能够在该导管上的确定位置容易地进行夹子的开闭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夹子,即使在导管的两端连接规定部件后也能够相对于该导管进行安装,且能够抑制在关闭该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下轻易地相对于该导管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血液袋系统,由于能够在与多个袋子和导管连接后相对于该导管安装夹子,所以能够简化血液袋系统的制造。另外,由于该夹子在关闭导管的流路之前的状态不会轻易相对于该导管移动,所以能够在该导管上的确定位置容易地进行夹子的开闭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离心分离移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通过离心分离移送装置的导管保持架来保持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中的导管的状态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夹子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夹子的纵剖视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A是呈预锁定状态的夹子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通过夹子关闭第1导管的流路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离心分离移送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闭合夹子而关闭第1导管后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解除卡合爪的卡合后的状态的图,图9C是表示通过解除卡合爪的卡合而打开夹子后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按压开闭部而使构成锁定部的卡合爪与构成开闭部的爪部卡合后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通过按压突起部而关闭导管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10的俯视图。该血液袋系统10用于将含有多种成分的血液离心分离成不同比重的多种成分(例如,低比重成分、中比重成分及高比重成分这三种成分,或者,低比重成分及高比重成分这两种成分),并将各成分分开收容、保存在不同袋子中。本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10构成为,将从全血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后的残余血液成分离心分离成血浆及浓缩红细胞这两种成分,并将血浆及浓缩红细胞分开收容、保存在不同袋子中。
血液袋系统10包括:从供血者采取血液(全血)的血液采取部12;从全血去除规定血液成分的前处理部14;和对去除规定成分后的残余血液成分进行离心分离而分为多种血液成分并将各成分收容(蓄存)在不同袋子中的分离处理部16。
首先,说明血液采取部12。血液采取部12包括:采血袋18、第一及第二采血导管20、22、采血针24、分支连接器26、及初始血流血袋28。
采血袋18是用于收容(蓄存)从供血者采取的血液(全血)的袋子。优选在采血袋18内预先放入抗凝剂。该抗凝剂通常是液体,例如,能够列举ACD-A液、CPD液、CPDA-1液,肝素钠液等。这些抗凝剂的量是与预定采血量相应的适当量。
采血袋18采用如下结构:将例如聚氯乙烯、聚烯烃那样的软质树脂制的具有挠性的片材重合,并在其周缘的密封部进行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或粘结而构成袋状。此外,初始血流血袋28也同样地构成袋状。
在采血袋18的上部连接有第1采血导管20(基端侧采血导管)的一端。在第1采血导管20的中途部位设有将第1采血导管20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30。该夹子30是整体形成为扁平的C字状的树脂制的部件,具有按压第1采血导管20的侧面的一对按压部、和以能够使C字状的端部彼此卡合且能够解除卡合的方式构成的卡合部,并构成为使端部彼此卡合而通过上述一对按压部按压第1采血导管20,由此关闭第1采血导管20的流路。
在第1采血导管20的另一端连接有能够断裂的密封部件(断裂连通部件)32的一端。密封部件32构成为,在初始状态下关闭流路,但通过进行断裂操作而使流路开通。
这样的密封部件32包括:由例如氯乙烯那样的具有挠性的树脂构成的导管;和液密地连接在该导管内、一端关闭且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脆弱部的筒体。要使密封部件32成为开通状态,则通过手指等从上述导管的外侧弯折上述筒体而使上述脆弱部断裂。由此,处于被筒体关闭的状态的上述导管内的流路开通,密封部件32成为开通状态。
在密封部件32的另一端连接有分支连接器26的第1端口26a。在分支连接器26的第2端口26b处连接有第2采血导管22(前端侧采血导管)的一端,在第2采血导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有采血针24。在采血针24上,使用前安装有帽24a,使用后安装有针套24b。针套24b以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第2采血导管22上。
在分支连接器26的第3端口26c连接有分支导管34的一端。在分支导管34的中途部位设有将分支导管34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36。该夹子36构成为一旦闭合则无法打开。作为这样的夹子36,例如,能够使用与日本特公平5-23792号公报所公开的夹子相同的夹子。
在分支导管34的另一端连接有初始血流血袋28。在从供血者采取血液时,在于采血袋18中收容血液之前,首先,在该初始血流血袋28中以规定量收容采血到的血液的初始血流(采血初始血流)。该情况下,在保持密封部件32为关闭状态(初始状态)下使夹子36为开放状态,由此能够阻止采血初始血流向第1采血导管20侧、即采血袋18侧流入,另一方面,能够经由第2采血导管22、分支连接器26及分支导管34将采血初始血流导入到初始血流血袋28中。
在初始血流血袋28上连接有抽样端口38,通过在该抽样端口38安装未图示的采血管,能够在采血管中采取采血初始血流。所采取的采血初始血流提供为检查用血液。此外,根据用途的不同,也可以省略从分支连接器26至抽样端口38的部分。
前处理部14包括:去除规定细胞的过滤器40;一端与采血袋18连接且另一端与过滤器40的入口连接的入口侧导管42;和一端与过滤器40的出口连接且另一端与分离处理部16连接的出口侧导管4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过滤器40构成为白细胞去除过滤器。作为这样的白细胞去除过滤器,能够使用具有如下结构的过滤器:在由树脂形成的袋状的壳体内收容有具有透液性的多孔体,该多孔体具有从一个面连通到另一个面的多个微小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构成为也能够补充血小板。
入口侧导管42是用于将从供血者采取的血液从采血袋18移送到过滤器40的导管,且与采血袋18的上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入口侧导管42的、采血袋18侧的端部设有密封部件46。该密封部件46具有与上述的密封部件3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出口侧导管44是用于将通过过滤器40而去除规定细胞(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后的残余血液成分移送到分离处理部16(具体而言,为后述的母袋50)的导管。在该出口侧导管44的中途部位设有将出口侧导管44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夹子48。该夹子48能够使用与上述的夹子30相同的部件。
接下来,说明分离处理部16。分离处理部16包括:收容(蓄存)通过过滤器40而去除规定细胞后的残余血液成分的母袋(第1袋子)50;收容及保存将母袋50内的血液成分离心分离而得到的上清成分的子袋(第2袋子)52;收容红细胞保存液的药液袋(第3袋子)54;和与母袋50、子袋52及药液袋54连接的移送管路55。
母袋50、子袋52及药液袋54与采血袋18同样地构成,即,将聚氯乙烯、聚烯烃那样的软质树脂制的具有挠性的片材重合,并在其周缘的密封部进行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或粘结而构成袋状。
母袋50兼作用于收容(蓄存)通过过滤器40而去除规定细胞后的残余血液成分的袋子、和用于保存将该血液成分离心分离而得到的沉降成分(浓缩红细胞)的袋子。
移送管路55在中途位置具有分支连接器(分支部)62,是连接母袋50和子袋52、且连接母袋50和药液袋54的机构,在图示例中,包括与母袋50连接的第1导管56、与子袋52连接的第2导管58、与药液袋54连接的第3导管60、与第1~第3导管56、58、60连接的分支连接器62、和安装在第1导管56上的能够开闭的夹子64。
在第1导管56的一端部(母袋50侧的端部)设有能够断裂的密封部件66,在进行断裂操作之前,防止母袋50内的血液成分转移到其他袋子。该密封部件66具有与上述的密封部件3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第1导管56的另一端部与分支连接器62的第1端口62a连接。在分支连接器62的第2端口62b连接有第2导管58的一端。在分支连接器62的第3端口62c连接有第3导管60的一端。
夹子64安装在第1导管56的中途部位,具有将第1导管56的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功能。此外,关于夹子64的具体结构将在后叙述。
作为收容在药液袋54中的红细胞保存液,使用MAP液、SAGM液、OPTISOL等。在第3导管60的药液袋54侧的端部设有能够断裂的密封部件68,防止药液袋54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到其他袋子。该密封部件68具有与上述的密封部件32相同的结构及功能。
此外,血液袋系统10中的各导管为透明且柔软的树脂制的(挠性的)导管。夹子30、36、48可以是一直以来使用的标准件。另外夹子30、36、48、64可以根据使用部位或使用用途而事先用颜色加以区分。在血液袋系统10的灭菌时及使用前的保管时,夹子30、36、48、64为开放状态,各袋子的内部连通而为相同灭菌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10例如能够安装在图2所示的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上而使用。该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用于对收容在母袋50内的血液成分进行离心分离而使其分为血浆及浓缩红细胞这两层,并将血浆移送到子袋52中,将浓缩红细胞留存在母袋50中。
为了容易理解血液袋系统10的使用方法,以下,说明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的结构。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图2中的箭头A方向作为径向,将箭头B方向作为周向。严格而言,周向是如箭头B那样沿着圆弧的方向,但为了便于说明,将在该说明位置与箭头A正交的方向也称作周向。
如图2所示,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为箱形状,包括:能够开闭的上表面的盖72;内部的离心转鼓(离心分离机构)74;在该离心转鼓74内等角度(60°)间隔地设置的六个单元插入孔76;插入到各单元插入孔76中的六个插入单元78;和设置在中心部且能够相对于各插入单元78沿旋转径向进退的六个按压件(按压机构)80(参照图8)。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能够根据设置在正面的操作部82的操作而工作,被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控制,并将规定信息显示在监控器84上。
如图3所示,离心转鼓74的中心体74a包括第1杆件90及第2杆件92和按压件80。第1杆件90及第2杆件92构成分别沿径向A进退驱动而进行夹子64的开闭操作的夹子驱动机构94。
如从图2得知,插入单元78包括单元主体96和罩体98。单元主体96在俯视观察下呈宽幅圆弧形状,为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的筒,设有收容子袋52的第1室100(参照图3)、收容药液袋54的第2室102(参照图3)、和收容母袋50且在A2方向上开口的第3室114。
罩体98是从外侧面相对于单元主体96安装的罩,能够覆盖该单元主体96的外侧面、上表面及下表面,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安装在单元主体96上的血液袋系统10。
在单元主体96的上部设有向内径侧突出的板状的导管保持架118。如图3所示,导管保持架118包括:用于引导第1导管56的导管引导路120;和设置在外径方向A1的端部的两个销126、126。导管引导路120为通过在大致全长范围内在两侧设置壁而形成的槽形状,且上表面开口。
导管引导路120从导管保持架118的外径方向A1的端部中央附近向内径方向A2延伸,在径向A的中途部位呈倒S字状地弯曲,在内径方向A2的端部附近弯曲而向B1方向延伸,到达导管保持架118的B1方向的端部。在导管引导路120的形成周向B的槽的部分处设有用于保持上述夹子64的夹子保持部122。导管保持架118还具有将夹子64操作成关闭及开放状态的夹子操作部124。
对设置在母袋50的上部的两个孔部50a、50a(参照图1)插入设置于导管保持架118上的两个销126、126,由此母袋50的上部固定在导管保持架118上。第1导管56安装并保持在导管保持架118的导管引导路120上。另外,设置在第1导管56上的夹子64通过夹子保持部122而被保持。与第2导管58连接的子袋52收容在第1室100中。与第3导管60连接的药液袋54收容在第2室102中。
此外,在通过过滤器40过滤全血并将残余血液成分移送而收容到母袋50中后,在将血液袋系统10安装在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上之前,出口侧导管44通过导管封口器等而熔接,并在没有泄漏地密封后被切断。因此,安装在单元主体96上的仅为血液袋系统10中的分离处理部16、和出口侧导管44的一部分。
夹子64被设置在导管保持架118上的夹子操作部124操作而进行开闭。夹子操作部124具有通过销128、130而能够转动地设置的第1按压体132和第2按压体134,第1按压体132通过按压夹子64而使夹子64闭合,第2按压体134通过按压夹子64而使夹子64打开。此外,关于基于夹子操作部124而进行的夹子64的开闭操作的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
导管保持架118还具有在比夹子64靠上游侧的位置对通过第1导管56内的液体种类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36。传感器136由投光部136a及受光部136b构成,能够根据通过两者间的液体的透光程度判断该液体的种类。在导管保持架118的下表面设有与传感器136或其接口电路导通的多个接点(未图示),这些接点与设置在离心转鼓74的中心体74a上的接收侧的电极(未图示)接触,由此能够将传感器136的信号供给到微型计算机。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统10基本如上述那样构成,接下来,说明夹子64的构造。
如图4~图6所示,夹子64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基部140;设置在基部140的一端的锁定部142;与基部140相对配置的开闭部144;以及将基部140的另一端和开闭部144连结的弯曲部(中间部)146,基部140、锁定部142、开闭部144及弯曲部146一体形成。
此外,在关于夹子64的以下说明中,将基部140的延伸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基部140的宽度方向作为Y方向,并将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Z方向。
基部140整体呈板状,包括位于中央的薄壁部148、和位于两端的厚壁部150、152。在薄壁部148的内表面(开闭部142所处的位置侧的面)145,沿延伸方向(X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突起部(第3突起部)154及突起部(第1突起部)156。各突起部154、156在薄壁部148的整个宽度范围内沿Y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突起部154从根部至前端相对于薄壁部148的内表面145大致垂直(Z方向)地延伸。突起部156从薄壁部148的内表面145大致垂直(Z方向)地突出并且在中途稍微向锁定部142侧弯折。另外,突起部156的前端位置比突起部154的前端位置稍微靠近开闭部144侧。
在基部140上以沿延伸方向(X方向)夹着一对突起部154、156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切缺部158、160。切缺部158包括:保持孔158a,其贯穿基部140的一端侧的外表面147和内表面145而保持第1导管56;侧通孔158b,其贯穿上述基部140的底面143和内表面145,并且在上述基部140的一个侧面141上开口而能够供上述第1导管56穿过,和连通孔158c,其连通上述保持孔158a及上述侧通孔158b。
即,如从图6得知,切缺部158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在图5中为使L字旋转90度而成的形状),并且在基部140的底面143及一个侧面141上开口。
构成保持孔158a的壁面中的位于锁定部142侧的面(保持面)159随着趋向于基部140的内表面145而向锁定部142侧倾斜。而且,在夹子64打开的状态下,该保持面159与该内表面145的边界部位于比突起部156更靠开闭部144侧的位置。
切缺部160包括:保持孔160a,其贯穿基部140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147和内表面145而保持第1导管56;侧通孔160b,其贯穿上述基部140的底面143和内表面145,并且在上述基部140的一个侧面141上开口而能够供上述第1导管56穿过;和连通孔160c,其连通上述保持孔160a及上述侧通孔160b。
即,切缺部160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使切缺部158左右翻转而成的形状),并且在基部140的底面143及一个侧面141上开口。
构成保持孔160a的壁面中的位于弯曲部146侧的面(保持面)161沿基部140的延伸方向(X方向)延伸。而且,在夹子64的打开状态下,该保持面161位于比突起部156更靠开闭部144侧的位置。
如从图5得知,构成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和构成切缺部160的保持面161位于如下位置:比从突起部156的前端向开闭部144侧移动第1导管56的外径长度d后的位置(线段L的位置)更靠基部140的底面143侧。由此,能够使第1导管56中的安装有夹子64的部位可靠地弯曲(参照图7A)。
锁定部142包括:从厚壁部150向开闭部144所处的位置侧延伸的延伸部162;设置在延伸部162的前端且能够与开闭部144卡合的卡合爪(卡合部)164;和与卡合爪164的一端一体地设置的卡合解除部166。
卡合爪164在延伸部162的整个宽度范围内沿Y方向延伸,在与基部140所处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弯曲面164a。卡合解除部166从卡合爪164的一端向外侧伸出地延伸、并且向远离基部140的方向弯曲而形成,能够供上述夹子操作部124的第2按压体134卡合。
开闭部144整体呈板状,包括:从其内表面向基部140侧鼓出的三角柱状的鼓出部168;和设置在鼓出部168的前端并将第1导管56的侧面向突起部156按压的按压突起部(第2突起部)170。
在鼓出部168的两侧面上形成有三角形状的凹部172a、172b。另外,在鼓出部168的一端设有能够供卡合爪164卡合的爪部174。爪部174在开闭部144的整个宽度范围内沿Y方向延伸,且在锁定部142所处的位置侧具有弯曲面174a。如从图4得知,按压突起部170位于比突起部156稍微靠近突起部154侧的位置,并且向该突起部156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中,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一对切缺部158、160及一对突起部154、156的位置关系或形状等,即:在使第1导管56的侧面与突起部156的前端、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及切缺部160的保持面161接触的状态下,该第1导管56的弯曲角度θ为110度以上150度以下的范围(参照图7A)。
若为这样的角度,则在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之前的状态(预锁定状态)下,能够适当抑制第1导管56的流路关闭。但是,即使在第1导管56的弯曲角度θ不处于上述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第1导管56的导管直径或材质等的不同,也存在在预锁定状态下不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的情况,因此能够任意设定上述弯曲角度θ。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及血液袋系统10的作用效果。
首先,如图1及图7A所示,在一端连接有母袋50且另一端连接有分支连接器62的第1导管56的规定位置处安装夹子64。具体而言,经由构成切缺部158的侧通孔158b及连通孔158c而在保持孔158a中插入第1导管56,并且经由构成切缺部160的侧通孔160b及连通孔160c而在保持孔160a中插入第1导管56。
由此,第1导管56与构成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构成切缺部160的保持面161及一对突起部154、156接触,因此第1导管56呈钝角地弯曲。
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第1导管56通过其恢复力(弹力)而按压在该保持面159、161上,所以夹子64不会轻易地相对于该第1导管56移动。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上述保持面159随着趋向于基部140的内表面145而向开闭部144侧倾斜,所以第1导管56的侧面与该保持面159的大致整个表面接触。因此,能够增大由于保持面159及第1导管56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夹子64难以相对于第1导管56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第1导管56的弯曲角度θ为110度以上150度以下,所以在预锁定状态下,第1导管56的流路不会关闭。
接下来,参照图1。在从供血者采血时,如上所述,首先,将采血初始血流采取到初始血流血袋28中。在采取采血初始血流结束后,通过夹子36关闭分支导管34,并对密封部件32进行上述断裂操作,从而使第1采血导管20的流路开通。此时,夹子30为开放状态,密封部件46为初始状态(关闭状态)。于是,来自供血者的血液经由第2及第1采血导管22、20而流入到采血袋18中。在将规定量的血液采取及蓄存到采血袋18中后,通过夹子30关闭第1采血导管20,以使采血袋18内的血液(全血)不会流出。然后,在通过导管封口器等对第1采血导管20进行熔接及密封后,在密封好的部分处将第2采血导管22切断。
接下来,使采血袋18位于上方位置,使母袋50位于下方位置,并在两者的中间位置配置过滤器40,然后对在入口侧导管42的一端部设置的密封部件46进行断裂操作,从而使入口侧导管42的流路开通。由此,采血袋18内的全血经由入口侧导管42而流入到过滤器40中,在通过过滤器40的过程中被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并经由出口侧导管44流入到母袋50中而被采取。然后,通过导管封口器等在比夹子48靠下游侧的位置对出口侧导管44进行熔接及密封,然后在密封好的部分处将出口侧导管44切断。
接下来,为了将采取到母袋50中的血液成分分离成血浆及浓缩红细胞并分别蓄存在规定袋子中,将血液袋系统10的分离处理部16安装在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上。
在进行该安装时,首先,通过夹子64使第1导管56的流路为关闭状态。具体而言,握持呈预锁定状态的夹子64并通过手指将开闭部144的外表面向基部140侧按压。于是,构成开闭部144的爪部174的弯曲面174a与构成锁定部142的卡合爪164的弯曲面164a接触。
然后,当进一步按压开闭部144的外表面时,弯曲部146挠曲并且上述爪部174的弯曲面174a一边在上述卡合爪164的弯曲面164a上滑动一边向基部140侧变位,因此锁定部142(延伸部162)稍微向外侧挠曲,并且第1导管56的侧面被按压突起部170向突起部156按压。
然后,在上述爪部174的弯曲面174a与上述卡合爪164的弯曲面164a分离后,从开闭部144的外表面将手指放开。由此,由于开闭部144在挠曲的锁定部142已恢复的状态下将要恢复,所以开闭部144的爪部174与锁定部142的卡合爪164卡合(抵接)。其结果为,夹子64成为闭合状态,第1导管56的流路维持于关闭状态(参照图7B)。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突起部156的前端位置比突起部154的前端位置稍微靠近开闭部144侧,所以能够通过突起部156及按压突起部170可靠地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而突起部154不会成为阻碍。此外,由于各突起部154、156、170的前端带有圆角,所以第1导管56的侧面不会受到损伤。
在使第1导管56的流路为关闭状态后,对密封部件66进行上述断裂操作而使其流路开通。然后,如图3所示,使第1导管56保持在导管保持架118上,并且将母袋50以将其上部固定于导管保持架118上的状态收容到单元主体96的第3室114(参照图2)中。此外,如从图3得知,此时,夹子64保持在夹子保持部122上。
另外,子袋52收容在第1室100中,药液袋54收容在第2室102中。此时,在离心工序后的分离工序中,为了使血浆顺利地流入到子袋52中而蓄存,可以将子袋52以不折弯的状态收容到上述第1室100中。在将分离处理部16安装及收容到单元主体96中后,将罩体98安装在单元主体96上而使插入单元78成为组装状态。
接下来,如图2所示,将收容有血液袋系统10的插入单元78插入到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的单元插入孔76中。由此,传感器或其接口电路的接点与电极(未图示)接触。基本在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上安装六个插入单元78,但若能保持平衡也可以安装五个以下(优选等间隔角度地安装三个或两个)插入单元。
接下来,在将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的盖72闭合后,通过对操作部82进行操作而自动进行离心工序及分离工序。在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的自动动作中,首先通过使离心转鼓74旋转来进行离心工序。此时,如上所述,夹子64闭合,但为了进一步实现可靠性,可以使第1杆件90进出一次而使夹子64成为关闭状态。
如图8所示,在离心工序中,在第3室114内的母袋50中蓄存的血液成分受到离心力,由此,高比重成分的浓缩红细胞139向外径方向移动,低比重成分的血浆138向内径方向移动,从而分离成两层。
离心分离移送装置70在离心工序后转变为分离工序。在分离工序中,在维持离心转鼓74旋转的状态下,使夹子驱动机构94的第2杆件92动作而使第1导管56的流路成为开放状态。
具体而言,在图9A所示的状态的夹子64中,使第2杆件92进入。于是,第2按压体134转动,设置在第2按压体134上的解除爪134a卡挂在夹子64的卡合解除部166上,从而卡合解除部166向外侧(B1方向)变位(参照图9B)。由此,开闭部144的爪部174从锁定部142的卡合爪164脱离,卡合爪164成为卡合解除状态。其结果为,如图9C所示,由于开闭部144复原(向A2方向变位),所以夹子64成为打开状态,第1导管56的流路开放。此外,在该状态下,第2杆件92后退至原位置。
接下来,如图8所示,使按压件80沿离心方向变位而按压母袋50。母袋50被按压件80和壁夹持而容积减少,因此内容液从第1导管56排出。此时,由于第1导管56指向内径侧,所以位于最内径侧的血浆138从母袋50流出,并经由第1导管56、分支连接器62及第2导管58而流入到子袋52中。
在血浆138从母袋50流出结束后,接下来,浓缩红细胞139开始从母袋50流出。此时,在通过传感器136(同时参照图3)检测到红细胞在第1导管56中的流动后,停止按压件80,并且使夹子驱动机构94的第1杆件90动作而通过夹子64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
具体而言,在图9C所示的状态下的夹子64中,使第1杆件90进入。于是,如图10A所示,第1按压体132转动而将夹子64的开闭部144向基部140侧按压,从而该开闭部144向A1方向变位。由此,第1导管56的侧面被按压突起部170向突起部156按压,并且开闭部144的爪部174与锁定部142的卡合爪164卡合,因此夹子64成为闭合状态,第1导管56的流路关闭(参照图10B)。此外,在该状态下,第1杆件90后退至原位置。
像这样,通过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能够阻止红细胞流入到子袋52中。此外,传感器136能够根据在第1导管56中流动的液体的透明度(换言之,浊度)确认红细胞在第1导管56中的流动。
在以上的分离工序结束后,将分离处理部16从插入单元78取出,在对第2导管58进行熔接及密封后通过切断而将子袋52切离。接下来,将药液袋54配置在上方位置,并且将母袋50配置在下方位置,之后操作夹子64而使第1导管56的流路开放。
具体而言,握持呈闭合状态的夹子64,通过手指向外侧按压卡合解除部166而使其变位。由此,开闭部144的爪部174从锁定部142的卡合爪164脱离,卡合爪164成为卡合解除状态。其结果为,开闭部144复原,从而夹子64成为打开状态,第1导管56的流路开放(参照图7A)。
在使第1导管56的流路为开放状态后,使药液袋54内的红细胞保存液经由第3导管60及第1导管56而流入到母袋50中。在确认来自药液袋54内的红细胞保存液充分进行排出后,从母袋50排气并操作夹子64来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此时的夹子64的操作与上述的基于手指对夹子64进行的关闭操作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然后,在对第1导管56进行熔接及密封后通过切断而将母袋50切离。
通过进行以上处理,能够从全血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将残余血液成分分离成血浆及浓缩红细胞这两种成分,并将血浆及浓缩红细胞分开收容、保存在不同袋子(母袋50和子袋52)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由于各切缺部158、160在基部140的侧面141及底面143上开口,所以能够将该夹子64安装于在一端连接有母袋50且在另一端连接有分支连接器62的第1导管56上。
由此,在血液袋系统10的制造中,能够在任意时刻进行夹子64的安装工序,因此能够简化该血液袋系统10的制造。另外,在制造血液袋系统10后,即使在夹子64中产生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更换该夹子64。
另外,由于上述各切缺部158、160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所以在使第1导管56穿插于各保持孔158a、160a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基部140(厚壁部150、152)的侧面限制该第1导管56沿基部14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使第1导管56难以从一对切缺部158、160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中,在其打开状态下,以使第1导管56中的安装夹子64的部位(第1导管56中的与突起部156接触的部位)弯曲的方式构成突起部156及一对切缺部158、160。由此,第1导管56通过其恢复力(弹力)而按压在构成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及构成切缺部160的保持面161上,因此能够适当抑制夹子64相对于第1导管56的移动。
由此,例如,在将药液袋54配置于上方位置并且将母袋50配置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在使药液袋54内的红细胞保存液经由第3导管60及第1导管56而流入到母袋50中时,能够抑制由于重力作用而导致夹子64的位置向下方偏移。因此,能够在第1导管56上的确定位置容易地进行夹子64的开闭操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在夹子64的打开状态下,构成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和构成切缺部160的保持面161位于比突起部156的前端偏移地更靠按压突起部170所处的位置侧,因此在将该夹子64安装于第1导管56的阶段(预锁定状态),能够使该第1导管56呈钝角地弯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由于在基部140(薄壁部148)的内表面145中的位于突起部156与切缺部158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突起部154,所以在夹子64的预锁定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导管56的过度弯曲(第1导管56的弯曲角度θ极度减小),并且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该第1导管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夹子64中,使按压突起部170的位置相对于突起部156向突起部154侧偏置。由此,与在基部140的延伸方向上使按压突起部170和突起部156的位置对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关闭第1导管56时增大该第1导管56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关闭第1导管56的流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
例如,本发明的夹子也能够对构成血液袋系统的导管以外的挠性导管适用。即,只要是需要将流路关闭及开放的导管就能够适用夹子。

Claims (7)

1.一种夹子(64),用于将挠性的导管(56)的流路关闭及开放,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140),其形成有与所述导管(56)的侧面接触的第1突起部(156);
开闭部(144),其形成有第2突起部(170),该第2突起部(170)能够通过将所述导管(56)的侧面向所述第1突起部(156)按压来关闭该导管(56)的流路;和
中间部(146),其将所述基部(140)及所述开闭部(144)连结,
在所述基部(140)上,以夹着所述第1突起部(156)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导管(56)穿插的一对切缺部(158、160),
所述各切缺部(158、160)在所述基部(140)中的位于与所述一对切缺部(158、16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141)上开口,
所述第1突起部(156)及所述一对切缺部(158、160)构成为,在所述夹子(64)打开的状态下,所述导管(56)中的安装有所述夹子(64)的部位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6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切缺部(158、160)具有贯穿所述基部(140)的外表面(147)及内表面(145)而保持所述导管(56)的保持孔(158a、160a),
构成所述切缺部(158、160)的所述保持孔(158a、160a)的壁面中的、所述开闭部(144)所处的位置侧的保持面(159、161)的至少一方位于如下位置:比从所述第1突起部(156)的前端朝向所述开闭部(144)侧移动所述导管(56)的外径长度(d)后的位置更靠所述基部(140)的底面(143)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64),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切缺部(158、160)的保持面(159、161)的至少一方比所述第1突起部(156)更靠所述第2突起部(170)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64),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切缺部(158)的保持面(159)的至少一方随着趋向于所述基部(140)的内表面(145)而向所述开闭部(144)所处的位置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64),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140)上,形成有位于一方的所述切缺部(158)与所述第1突起部(156)之间且与所述导管(56)的侧面接触的第3突起部(15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6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切缺部(158、160)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并且在所述基部(140)的底面(143)上开口。
7.一种血液袋系统(10),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收容全血或血液成分的方式构成的多个袋子(50、52、54);
将所述多个袋子(50、52、54)相互连接的至少一根导管(56);和
安装在所述导管(56)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64)。
CN201280023495.9A 2011-05-16 2012-04-02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Active CN103533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9025 2011-05-16
JP2011109025 2011-05-16
PCT/JP2012/058922 WO2012157347A1 (ja) 2011-05-16 2012-04-02 クランプ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973A true CN103533973A (zh) 2014-01-22
CN103533973B CN103533973B (zh) 2016-12-28

Family

ID=47176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3495.9A Active CN103533973B (zh) 2011-05-16 2012-04-02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070122A1 (zh)
EP (1) EP2711039B1 (zh)
JP (2) JP5908898B2 (zh)
CN (1) CN103533973B (zh)
WO (1) WO201215734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2599A (zh) * 2014-10-20 2016-05-18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止液夹
CN106267461A (zh) * 2015-05-28 2017-01-04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止液夹
CN107998484A (zh) * 2017-12-28 2018-05-08 谢世庚 冲管式止液夹
CN108175481A (zh) * 2018-01-22 2018-06-19 青岛聚力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型多用肝病科用腹腔穿刺装置
CN109172944A (zh) * 2018-09-17 2019-01-11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管路止流夹
CN113069613A (zh) * 2021-03-22 2021-07-06 广州市天河诺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脐带血复温防漏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8980B1 (en) 2015-02-20 2020-03-18 Terumo BCT, Inc. Composite liquid bag system holder
US11040186B2 (en) * 2015-10-28 2021-06-2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inch clamp device
US11013850B2 (en) 2016-12-02 2021-05-25 Terumo Bct, Inc. Composite fluid separation
JP6926608B2 (ja) * 2017-04-05 2021-08-25 ニプロ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
CN110891626B (zh) * 2017-07-19 2023-02-24 株式会社Jms 流路开闭机构和具备该流路开闭机构的腹膜透析装置
US11020581B2 (en) * 2018-10-04 2021-06-0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inch clamp
JP6865327B2 (ja) 2019-02-20 2021-04-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EP3932469A4 (en) * 2019-03-27 2022-11-2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BLOOD BAG AND CLAMP SYSTEM
JP6805384B1 (ja) 2020-08-18 2020-12-23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遠心分離システム及びクランプ
JP6845366B1 (ja) 2020-08-18 2021-03-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クラン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850A (en) * 1886-10-12 tatum
US4235412A (en) * 1978-10-30 1980-11-25 Plastronics, Inc. Tube clamping device
US5180504A (en) * 1991-05-22 1993-01-1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undesired matter from blood cells
US6113062A (en) * 1999-01-28 2000-09-05 Dsu Medical Corporation Squeeze clamp
US6234448B1 (en) * 1998-11-12 2001-05-22 Medivice Systems Ltd. Pinch cla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0645A (en) * 1950-06-02 1952-03-25 Gerald A Petersen Traveler
US2722932A (en) * 1954-05-12 1955-11-08 Bishop & Co Platinum Works J Disposable blood donor set
US3419245A (en) * 1965-11-29 1968-12-31 Vargas Mfg Co Tube clamp
US3822052A (en) * 1973-04-02 1974-07-02 Illinois Tool Works Shut off clamp
US3942228A (en) * 1974-07-19 1976-03-09 Buckman Thomas P Tubing clamp
US4588160A (en) * 1985-03-27 1986-05-13 Sherwood Medical Company Tube clamping device
FR2590645A1 (fr) * 1985-11-25 1987-05-29 Diffusion Tech Fse Appareil pince-tube manuel pour circuits d'aspiration ou de compression de fluides
JPH024384A (ja) 1988-06-14 1990-01-09 Terumo Corp クランプ
JPH0268851U (zh) * 1988-11-15 1990-05-24
JPH0628136Y2 (ja) * 1989-03-24 1994-08-03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
DE4118732A1 (de) * 1991-06-07 1992-12-10 Joka Kathetertechnik Gmbh Schlauchklemme fuer medizinische zwecke
JP3758853B2 (ja) * 1997-11-28 2006-03-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白血球除去器
US6855130B2 (en) 2000-03-07 2005-02-1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assive safety device for needle of IV infusion or blood collection set
US6592558B2 (en) * 2000-12-28 2003-07-15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Clamp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a solution
US8262639B2 (en) * 2002-01-31 2012-09-11 Fenwal, Inc. Irreversible flow control clamp
WO2003063945A1 (en) * 2002-01-31 2003-08-07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Irreversibly closable flow control clamp
JP3971654B2 (ja) 2002-05-31 2007-09-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可撓性チューブのクランプ装置
DE10253784A1 (de) * 2002-11-19 2005-06-02 Universität Zu Lübeck Verfahren zur Bildregistrierung
FR2851233B1 (fr) * 2003-02-19 2006-05-05 Maco Pharma Sa Systeme a poches emballe pourvu de moyens d'identification
US7234677B2 (en) * 2004-10-18 2007-06-26 Z-Man Corporation Pinch clamp
US7686279B2 (en) * 2006-05-12 2010-03-30 Caridianbct, Inc. Non-reopenable clamp for tubing sets
US20080008207A1 (en) * 2006-06-28 2008-01-10 Kellum Charles W One-way data link for secur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US20080082079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Low profile catheter assembly
JP2008220425A (ja) * 2007-03-08 2008-09-25 Hanako Medical Kk クラ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850A (en) * 1886-10-12 tatum
US4235412A (en) * 1978-10-30 1980-11-25 Plastronics, Inc. Tube clamping device
US5180504A (en) * 1991-05-22 1993-01-1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undesired matter from blood cells
US6234448B1 (en) * 1998-11-12 2001-05-22 Medivice Systems Ltd. Pinch clamp
US6113062A (en) * 1999-01-28 2000-09-05 Dsu Medical Corporation Squeeze clam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2599A (zh) * 2014-10-20 2016-05-18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止液夹
CN106267461A (zh) * 2015-05-28 2017-01-04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止液夹
CN107998484A (zh) * 2017-12-28 2018-05-08 谢世庚 冲管式止液夹
CN108175481A (zh) * 2018-01-22 2018-06-19 青岛聚力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型多用肝病科用腹腔穿刺装置
CN108175481B (zh) * 2018-01-22 2020-07-07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改进型多用肝病科用腹腔穿刺装置
CN109172944A (zh) * 2018-09-17 2019-01-11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管路止流夹
CN113069613A (zh) * 2021-03-22 2021-07-06 广州市天河诺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脐带血复温防漏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57347A1 (ja) 2014-07-31
JP6218873B2 (ja) 2017-10-25
US20140070122A1 (en) 2014-03-13
US10286204B2 (en) 2019-05-14
JP5908898B2 (ja) 2016-04-26
JP2016106012A (ja) 2016-06-16
CN103533973B (zh) 2016-12-28
EP2711039A1 (en) 2014-03-26
EP2711039A4 (en) 2014-12-17
US20170281923A1 (en) 2017-10-05
WO2012157347A1 (ja) 2012-11-22
EP2711039B1 (en)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973A (zh)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RU2500103C2 (ru) Контейн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крови и кассета
JP5801301B2 (ja) クランプ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02215888B (zh) 血袋系统和固定盒
EP2500048B1 (en) Insert unit and blood bag system
JP5555356B2 (ja)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US648886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blood into blood components
ITTO950140A1 (it) Procedimento e sistema di aferesi
US7910008B2 (en) Sealed steri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biological or medical fluids, in particular whole blood
CN102292116B (zh) 夹子及采血器具
EP3195886A1 (en) Blood component separation device
WO2012177158A1 (en) Blood bag valve breaker
WO2014033819A1 (ja) 血液バッグ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EP154274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blood into leukocyte depleted blood components
CN115697432A (zh) 医用袋系统和离心分离系统
EP3471793B1 (en) Blood processing system with a y-connector
JP7057329B2 (ja) 流路分岐管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AU2002317728A1 (en) Welding shuttle for a b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