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0702A -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0702A
CN103510702A CN201310455112.1A CN201310455112A CN103510702A CN 103510702 A CN103510702 A CN 103510702A CN 201310455112 A CN201310455112 A CN 201310455112A CN 103510702 A CN103510702 A CN 103510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eel pipe
pipe column
test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51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0702B (zh
Inventor
赖泽荣
杜志豪
吴瑞卿
吴祥威
方耿珲
黄亮忠
凌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Guangzhou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551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0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0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0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2)和(3)取试验钢管柱进行1:1混凝土浇筑试验,获得最小浇筑高度、最大浇筑高度;(4)制造钢管柱单元;(5)吊装钢管柱单元,并将各个钢管柱单元焊接安装,同时进行楼面施工;在首个钢管柱单元安装完毕后,利用混凝土泵管通过浇筑孔向其内浇筑混凝土,然后再依次向其上的钢管柱单元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施工滞后于相应楼面的施工,混凝土浇筑时将相应楼面作为操作平台;在进行上一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浇筑时,将下一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封住。该方法省时、可靠。

Description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混凝土采用自密性混凝土),建筑外框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在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现有技术中,钢管柱内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有两种方法:1、采用塔吊吊斗或布料机浇筑,2、采用顶升作业法。
其中,塔吊吊斗或布料机浇筑方法,需在每节柱的柱顶进行浇筑施工,这样需要长期占用塔吊作业时间,制约其他工序(特别是钢管柱、钢梁安装等)的作业时间;而且吊斗的施工效率低下。采用液压布料机浇筑,布料机层层吊运安装时间长,操作空间有限,施工安全隐患大。再者,采用塔吊吊斗或布料机浇筑时,由于钢管柱吊装施工,结构楼面滞后,使得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在高空中搭设浇筑平台,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而且,上节钢管柱需要在下节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能够吊装,拖延了结构施工工期。
其中,采用顶升作业法时,由于是超高层施工,混凝土连续不断地向上顶升时压力不断加大,造成需要的顶升动力选择非常困难。同时,顶升作业如果中间出现停滞便会造成混凝土冷缝出现,从而无法向上顶升作业;中间出现混凝土空洞的质量事故时需要设置止回阀;每次顶升作业后需要等待混凝土终凝达到强度等级后才能够拆除顶升设备和止回阀等,对设备要求高。拆卸浇灌口的连接管卡及栅形阀门的胶皮时,容易造成砼浆液喷出伤人,尤其是眼睛;施工人员要站在侧面作业,戴上护目镜,打入钢筋后即可拆下短管钢管头上的管卡子,移动水平管进行下一根钢管柱的施工,工艺繁杂。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更先进的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在结构楼面施工(或铺设)完成后,将楼面作为浇筑平台,减少高空搭设操作平台的危险性;采用泵送直接浇筑,提高浇筑速度;且改变了以往钢管柱吊装需等待柱内混凝土浇筑完成才能进行上节柱吊装的模式,在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的同时钢管柱吊装工序可以往上施工,提高施工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检测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和坍塌度、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进行最小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一试验钢管柱进行混凝土浇筑试验;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口伸到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的顶端靠近管壁的位置,根据步骤(1)获得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凝结后,拆掉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一试验混凝土柱;然后对所述第一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混凝土骨料分布、浮浆厚度、是否有蜂窝或麻面,粗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区间,然后在最小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验,检验合格后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
 (3)进行最大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二试验钢管柱进行混凝土浇筑试验;首先对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壁厚抗侧压力进行验算,以确定拟进行试验的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浇筑高度的侧压力满足要求,当侧压力不符合要求时则缩短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长度;
  然后,吊装第二试验钢管柱;
  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口伸到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顶端靠近管壁的位置,根据步骤(1)获得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凝结7天后,进行超声波检测钢管混凝土柱的桩身质量情况,待桩身质量达到设计强度后,分解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二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骨料分布、浮浆厚度、是否有蜂窝或麻面;再结合超声波检测结果,粗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区间;
  然后,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回弹法强度检测,粗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回弹法强度测试的结果选取回弹值较低处;再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测,结合回弹法强度测试结果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
 (4)制造钢管柱单元:
  根据最小浇筑高度、最大浇筑高度及吊装设备吊运能力、运输设备最大长度确定每个钢管柱单元的长度以及开设在所述钢管柱单元管壁的浇筑孔的位置;制造钢管柱单元,并在距离其浇筑孔最小浇筑高度处开设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小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
 (5)现场施工:
  吊装首节钢管柱单元,并往上依次将上层的钢管柱单元吊装焊接,同时进行楼面施工;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安装完毕且其浇筑孔下最接近的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完成后,将混凝土泵管铺设至该楼面;所述混凝土泵管通过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向首个钢管柱单元内泵入混凝土;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溢流孔中有浆液流出时即停止泵入;然后,用封口板封住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达终凝3天后,当其上一层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所对应的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完成后,即向该上一层钢管柱单元泵入混凝土;以此类推,向上逐浇筑段将上层钢管柱单元内浇筑混凝土,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作为一个浇筑区间,直至整个钢管柱整体浇筑完毕;
  每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均滞后于其浇筑孔下最接近的相应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施工,以使得混凝土浇筑时将相应楼面模板或钢筋桁架作为操作平台。
  优选地,安装后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的顶端均高于其下最接近的楼面一定的距离,所述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高于其下最接近楼面一定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高于其下最接近楼面0.8—1.2m。
  优选地,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的长度最高达4个楼层的高度,优选地等于三个楼层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均由钢模板按钢管柱截面1:1制作而成。
  优选地,在浇筑孔的内侧周边设置内衬板以补强钢管柱,所述封口板焊接在所述内衬板和所述浇筑孔壁上,焊缝等级为一级焊缝。
  优选地,所述溢浆孔的直径为28mm—3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独创地在钢管柱侧壁开浇筑孔浇筑混凝土;其可以在钢管柱单元安装完毕且对应的楼面施工后便开始混凝土浇筑,同时,上层的钢管柱单元同步吊装焊接,不必等到下层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开始上层钢管柱单元的吊装焊接,加快了施工进度。再者,利用混凝土泵机通过钢管柱单元侧壁上的浇筑孔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顺畅,且不必搭设复杂的浇筑设备,省时省人工且节省开支。另外,浇筑工序可以利用搭设(铺设)好的楼面上进行操作,不必再另外搭设高空施工平台,节省施工材料,且更加安全、省时。此外,通过先试验获得性能优越的浇筑段(最大浇筑高度和最小浇筑高度确定),而后再来浇筑,能确保浇筑质量良好,而且该方法适应各种钢管柱的浇筑。本发明其他的有益效果将在优选实施例中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N+0钢管柱单元的浇筑施工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浇筑孔和溢流孔。
    图3为图1中N+0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被封住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封口板和内衬板。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具体地,首先选取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测量材料的温度,称取重量,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进行拌制,得混凝土。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检测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和坍塌度、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备实际施工用。
2、进行最小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一试验钢管柱进行1:1混凝土浇筑试验,第一试验钢管柱的横截面具体如图4所示。图4所示为3m(即1.5m*2)*1.8m的日字型钢管柱80,在日字型钢管柱中对称地设置两个直径0.8m的圆管柱90,本实施例中试验要浇筑的对象便是日字型钢管柱内、圆管柱外的阴影部分。该实施例中要浇筑的对象有被遮挡部分,相对来讲,混凝土浇筑质量会受影响,如果这种浇筑对象下混凝土质量也能满足要求,则其他简单的结构(比如纯矩形或圆型钢管柱)的浇筑也肯定能满足要求。
  搭设好第一试验钢管柱,然后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口伸到第一试验钢管柱的顶端靠近管壁的位置(相当于在侧面开浇筑孔泵入混凝土),根据步骤(1)获得的配合比浇筑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以浇筑高度1m的钢管柱来试验。
  待混凝土凝结后,拆掉第一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一试验混凝土柱。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将日字型钢管柱拆掉。在本实施例中,日字型钢管柱用钢模板搭建而成,拆除日字型钢管柱即拆除相应的各个钢模板。
  然后,对第一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来粗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区间,这里的表观检查主要检查表面骨料分布以及是否有浮浆、蜂窝、麻面等情况。然后,在最小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验,检验合格后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即浇筑孔到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近浇筑面的高度距离。
  试验结果表明:最小浇筑高度为0.3m,这证明施工中最多浇筑到距离浇筑孔0.3m的位置为宜;为查看控制浇筑高度,在该最小浇筑高度位置设置溢流孔,溢流孔中有浆液流出时则停止浇筑。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参照上述方法获得最小浇筑高度。   
3、进行最大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二试验钢管柱进行1:1混凝土浇筑试验。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S02-2004中的条文说明5.5.3“为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垂直浇注中因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或被钢筋打散使混凝土不连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进行限制”,“根据已有的工程施工经验,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浇注点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垂直自由下落距离不宜大于5m……需要现场模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距离”。由于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按截面划分经常为3层为一吊装节,为确保工厂加工同步,因此本实施例采用3层为一个浇筑区间,浇筑高度为12.6m,超过行业指南的要求,因此需进行最大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下面是本实施例的最大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拟实施1:1钢管柱最大高度浇筑试验,在基地设置了一根3×1.8×20.4m的巨型复合日字型柱(即第二试验钢管柱)。
  首先,对该第二试验钢管柱的壁厚抗侧压力进行验算。
  侧钢模板验算如下。
(1)荷载计算。
1)新浇砼的侧压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AA
F2=γH=24×梁高=24×20.5=492kN/m2
F1、F2两者取小值F=46.9kN/m2,有效压头高度=F/γ=2.288m。
2)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标准值 单位 分项系数 设计值  单位
①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F 46.90 kN/m2 γG=1.2 56.28 kN/m2
②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2K 4.00 kN/m2 γQ=1.4 5.60 kN/m2
梁侧模和侧肋强度荷载组合①+②       61.88  kN/m2
梁底模和侧肋挠度验算计算荷载①/1.2       46.90 kN/m2
(2)侧模板强度验算。
=3000mm,L=1800mm
计算跨数1跨简支;钢板厚度h=30mm
W=h2/6=3000×302/6=450000mm3,I=h3/12=3000×303/12=6750000mm4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0.125,q=46.9×3000/1000=140.7kN/m=140.7N/mm
Mmx=KMqL2=0.125×140.7×18002=-56983500N·mm=56.98kN·m
σ=Mmx/W=56983500/450000=126.63N/mm2  
侧模抗弯强度σ=126.63N/mm2<fm=205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抗剪系数KV=0.5,Vmx=KVqL=0.5×140.7×3000/1000=211.05kN 
τ=3Vmx/(2h)=3×211.05×1000/(2×30×3000)=3.52N/mm
侧模抗剪强度τ=3.52N/mm2<fv=12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46.90/1.2×1800/1000=70.35kN/m=70.35N/mm,=206000N/mm2
挠度υmx=5qL4/384I=5×70.35×18004/(384×206000×6750000)=6.92mm
[υ]=1800/250=7.2mm
侧模挠度υmx=6.92mm<[υ]=7.20mm,满足要求。
  上述结果从理论上说明了最大浇筑高度为20.4m时,钢板厚度刚好满足要求;因此可以按照上述尺寸的第二试验钢管柱进行1:1模拟试验。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要浇筑的钢管柱单元与本实施例中不同时,也可以拟选择3个楼层高度为一个浇筑区间,浇筑高度为12.6m,然后再对最大浇筑高度做浇筑模拟试验,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讲其他单纯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钢管柱,浇筑高度为12.6m也是可行的。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用侧压力满足要求的最大长度的第二试验钢管柱做最大浇筑高度试验,然后根据上述方法确定混凝土符合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再结合楼层高等施工实际情况确定要浇筑的钢管柱单元的长度。
  当然,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2层为一个浇筑区间(一个钢管柱单元),只是整个钢管柱的焊接部位会增多,这会增加钢管柱的焊缝数量,增加焊接工作量;同样,也可以考虑4层以上为一个浇筑区间,只是必须上述验算结果能满足要求(计算表明侧压力满足要求),而且实际运输和吊装设备的能力能满足要求。
  然后,吊装第二试验钢管柱。再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伸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顶部靠近管壁的位置,根据步骤(1)获得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混凝土。浇筑对象同样为图4所示阴影部分(参见步骤(2)的描述)。
  待混凝土凝结7天后,进行超声波检测钢管混凝土柱的桩身质量情况;待桩身质量达到设计强度后(一般为28天龄期),分解第二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二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骨料分布、浮浆厚度、是否有蜂窝或麻面等质量情况;再结合超声波检测结果,粗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区间。
  然后,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回弹法强度检测,粗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回弹法强度检测结果选取回弹值较低处;再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测,结合回弹法强度检测结果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
  只要最大浇筑高度大于拟选定钢管柱单元的长度,则选用这种长度的钢管柱单元(一个浇注区间)便是可行的;否则,则最多只能选择浇筑高度等于最大浇筑高度的钢管柱单元。
  试验证明:本实施例选择钢管柱单元的高度为12.6米(3个楼层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类比上述方法,可以验证拟选定的钢管柱单元长度(一个浇注区间)以及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也可以反过来,根据模拟得到的最小浇筑高度、最大浇筑高度以及其他施工实际情况(比如吊装设备的调运能力、运输设备的最大运输长度、楼层高度等)确定钢管柱单元的长度(一个浇筑区间)。
  可选地,步骤(2)和(3)也可以同时进行,第一试验钢管柱即第二试验钢管柱,只是推荐用本实施例分开模拟试验获得最小浇筑高度和最大浇筑高度的方法。
  4、制造钢管柱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最大高度浇注试验结果表明拟安装的12.6米的钢管柱单元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因此在工厂里制造12.6米的钢管柱单元,到施工现场再将这些钢管柱单元焊接成钢管柱整体。当然,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模拟试验获得的最小浇筑高度、最大浇筑高度及吊装设备调运能力、运输设备最大长度确定要浇筑的每个钢管柱单元的长度以及开设在钢管柱单元管壁的浇筑孔的位置;然后制造钢管柱单元。
  每个钢管柱单元的管壁靠顶部位置均开设浇筑孔,为避免各钢管柱单元连接处焊缝与浇筑孔重叠以及与浇筑孔封口时二次焊接的应力集中效应,浇筑孔离钢管柱单元顶端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优选地为约300mm以上。在距离浇筑孔最小浇筑高度(0.3m)的位置开设溢流孔以查看和监控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溢流孔的孔径小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以防止混凝土骨料流出,仅允许混凝土浆液流出。优选地,溢浆孔的直径为28mm—35mm。
  5、现场施工。
  吊装钢管柱单元,并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地将各个钢管柱单元11、12等焊接成钢管柱整体并安装固定,同时进行楼板施工。
  一个钢管柱单元有三个楼层高,比如钢管柱单元12的高度从焊接处101到焊接处102,从楼层N+1到楼层N+3。从图1、图2中可见:钢管柱单元与楼层并不是同步平齐的,比如:钢管柱单元11的顶端(即与钢管柱单元12的焊接处101)便处于N+0楼层上方、N+1楼层下方。这样,其浇筑孔20便处于楼面40上方,优选地与楼面40的距离为0.8m—1.2m;待楼面40的楼面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后,便可将混凝土泵管设置在楼面40上,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楼面40上进行。溢流孔30在浇筑孔20下距离浇筑孔20最小浇筑高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溢流孔30与浇筑孔20距离 0.3m。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11安装完毕且其浇筑孔20下最接近的楼面40的模板或钢筋桁架(压型钢板)铺设完成后,将混凝土泵管铺设至该楼面40;混凝土泵管通过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向首个钢管柱单元内泵入混凝土。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溢流孔30中有浆液流出时即停止泵入。
  然后,封住首个钢管柱单元11的浇筑孔20;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浇筑孔20的内侧周边设置370*370*16mm的内衬板21以补强钢管柱11,封口板22封住浇筑孔20并且焊接在内衬板21和浇筑孔20壁上;要求封口焊缝200等级为一级焊缝。溢流孔30可以用胶板临时封住,或者不封住也可,因为溢流孔的大小只允许浆液流出,而少有骨料流出,而且上层浇筑时混凝土被压紧、很难流出。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达终凝3天后,当其上一层钢管柱单元12的浇筑孔所在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完成后(由于楼面施工不停止,事实上在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终凝后,上一层钢管柱单元对应的楼面楼板或钢筋桁架早已铺设完成),即向该上一层钢管柱单元泵入混凝土,方法与首个钢管柱单元相同。以此类推,向上逐浇筑段将上层钢管柱单元内浇筑混凝土,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作为一个浇筑区间,直至整个钢管柱整体浇筑完毕。
  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滞后于该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下最接近楼面的施工,以使得该钢管柱单元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能将相应楼面作为操作平台,不必再搭设操作平台和安全平台,而且施工更加方便安全。混凝土泵及泵管均设置在楼面上,泵管的管口放入高出楼层的浇筑孔中,以进行混凝土的泵入;不必麻烦地搭设混凝土浇筑设备,而且混凝土浇筑过程顺畅,质量得到保证。在对该层钢管柱单元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上层钢管柱单元的吊装焊接等工序、上层楼面的施工均可同步进行,而不必如现有技术一般等到下层混凝土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上层钢管柱单元的吊装和上层楼板的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
  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同变换和替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检测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和坍塌度、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进行最小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一试验钢管柱进行混凝土浇筑试验;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口伸到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的顶端靠近管壁的位置,根据步骤(1)获得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凝结后,拆掉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一试验混凝土柱;然后对所述第一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混凝土骨料分布、浮浆厚度、是否有蜂窝或麻面,粗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区间,然后在最小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验,检验合格后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小浇筑高度;
 (3)进行最大高度浇筑模拟试验:
  取与要浇筑的钢管柱横截面相同的第二试验钢管柱进行混凝土浇筑试验;首先对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壁厚抗侧压力进行验算,以确定拟进行试验的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浇筑高度的侧压力满足要求,当侧压力不符合要求时则缩短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长度;
  然后,吊装第二试验钢管柱;
  利用混凝土泵机的泵管口伸到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的顶端靠近管壁的位置,根据步骤(1)获得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凝结7天后,进行超声波检测钢管混凝土柱的桩身质量情况,待桩身质量达到设计强度后,分解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获得第二试验混凝土柱;进行表观检查骨料分布、浮浆厚度、是否有蜂窝或麻面;再结合超声波检测结果,粗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区间;
  然后,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回弹法强度检测,粗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回弹法强度测试的结果选取回弹值较低处;再在最大浇筑高度区间内的不同高度处进行钻芯强度检测,结合回弹法强度测试结果最终确定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浇筑高度;
 (4)制造钢管柱单元:
  根据最小浇筑高度、最大浇筑高度及吊装设备吊运能力、运输设备最大长度确定每个钢管柱单元的长度以及开设在所述钢管柱单元管壁的浇筑孔的位置;制造钢管柱单元,并在距离其浇筑孔最小浇筑高度处开设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小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
 (5)现场施工:
  吊装首节钢管柱单元,并往上依次将上层的钢管柱单元吊装焊接,同时进行楼面施工;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安装完毕且其浇筑孔下最接近的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完成后,将混凝土泵管铺设至该楼面;所述混凝土泵管通过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向首个钢管柱单元内泵入混凝土;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溢流孔中有浆液流出时即停止泵入;然后,用封口板封住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
  待首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达终凝3天后,当其上一层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所对应的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完成后,即向该上一层钢管柱单元泵入混凝土;以此类推,向上逐浇筑段将上层钢管柱单元内浇筑混凝土,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作为一个浇筑区间,直至整个钢管柱整体浇筑完毕;
  每个钢管柱单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均滞后于其浇筑孔下最接近的相应楼面的模板或钢筋桁架铺设施工,以使得混凝土浇筑时将相应楼面模板或钢筋桁架作为操作平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后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的顶端均高于其下最接近的楼面一定的距离,所述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高于其下最接近楼面一定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单元的浇筑孔高于其下最接近楼面0.8—1.2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管柱单元的长度最高达4个楼层的高度,优选地等于三个楼层的高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验钢管柱、所述第二试验钢管柱均由钢模板按钢管柱截面1:1制作而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孔的内侧周边设置内衬板以补强钢管柱,所述封口板焊接在所述内衬板和所述浇筑孔壁上,焊缝等级为一级焊缝。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浆孔的直径为28mm—35mm。
CN201310455112.1A 2013-09-29 2013-09-29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Active CN103510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5112.1A CN103510702B (zh) 2013-09-29 2013-09-29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5112.1A CN103510702B (zh) 2013-09-29 2013-09-29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0702A true CN103510702A (zh) 2014-01-15
CN103510702B CN103510702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89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5112.1A Active CN103510702B (zh) 2013-09-29 2013-09-29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0702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1704A (zh) * 2014-05-16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混凝土的侧浇方法及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CN104533134A (zh) * 2014-12-14 2015-04-22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钢管混凝土铁塔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4563516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叠合柱钢管柱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和叠合柱钢管柱
CN105756348A (zh) * 2016-03-23 2016-07-1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筒梁柱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05804402A (zh) * 2016-03-23 2016-07-27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筒梁柱钢管柱内混凝土下料浇筑方法
CN106760528A (zh) * 2016-11-21 2017-05-31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混凝土免拆模施工新工艺
CN109304791A (zh) * 2018-08-22 2019-02-05 铭际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立柱的石材反打工艺
CN110130648A (zh) * 2019-06-04 2019-08-16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侧壁开孔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及方法
CN113700222A (zh) * 2021-09-08 2021-11-26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14961241A (zh) * 2022-06-22 2022-08-30 江苏武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清水混凝土v型柱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5405047A (zh) * 2022-10-12 2022-11-29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内浇注混凝土的方法
CN115653305A (zh) * 2022-11-09 2023-01-3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内有加劲板的钢管混凝土柱的顶升浇筑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9807A (ja) * 1991-12-29 1993-07-20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充填コンクリート鋼管柱にプレストレスを導入する建築工法
CN101845889A (zh) * 2009-12-24 2010-09-29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混凝土结构柱混凝土浇捣的方法
CN102587663A (zh) * 2011-12-16 2012-07-18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建筑钢管柱混凝土施工工艺
CN102619333A (zh) * 2012-04-17 2012-08-01 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
CN102777034A (zh) * 2012-06-28 2012-11-14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3015717A (zh) * 2012-12-01 2013-04-03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封闭后超高钢管柱外包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9807A (ja) * 1991-12-29 1993-07-20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充填コンクリート鋼管柱にプレストレスを導入する建築工法
CN101845889A (zh) * 2009-12-24 2010-09-29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混凝土结构柱混凝土浇捣的方法
CN102587663A (zh) * 2011-12-16 2012-07-18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建筑钢管柱混凝土施工工艺
CN102619333A (zh) * 2012-04-17 2012-08-01 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
CN102777034A (zh) * 2012-06-28 2012-11-14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3015717A (zh) * 2012-12-01 2013-04-03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封闭后超高钢管柱外包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1704A (zh) * 2014-05-16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混凝土的侧浇方法及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CN104533134A (zh) * 2014-12-14 2015-04-22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钢管混凝土铁塔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4563516A (zh) * 2014-12-31 2015-04-29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叠合柱钢管柱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和叠合柱钢管柱
CN105756348B (zh) * 2016-03-23 2018-05-1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筒梁柱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05804402A (zh) * 2016-03-23 2016-07-27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筒梁柱钢管柱内混凝土下料浇筑方法
CN105756348A (zh) * 2016-03-23 2016-07-1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筒梁柱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06760528A (zh) * 2016-11-21 2017-05-31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混凝土免拆模施工新工艺
CN106760528B (zh) * 2016-11-21 2019-02-12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混凝土免拆模施工新工艺
CN109304791A (zh) * 2018-08-22 2019-02-05 铭际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立柱的石材反打工艺
CN110130648A (zh) * 2019-06-04 2019-08-16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侧壁开孔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及方法
CN113700222A (zh) * 2021-09-08 2021-11-26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14961241A (zh) * 2022-06-22 2022-08-30 江苏武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清水混凝土v型柱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5405047A (zh) * 2022-10-12 2022-11-29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内浇注混凝土的方法
CN115653305A (zh) * 2022-11-09 2023-01-3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内有加劲板的钢管混凝土柱的顶升浇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0702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702B (zh) 钢管混凝土柱针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03924711B (zh) 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
CN202227476U (zh) 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连廊型钢混凝土结构
CN105604208B (zh) 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
CN102392536B (zh) 大跨度悬空通廊式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103104091B (zh) 滑模整体提升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06639336A (zh) 预制混凝土墙板安装就位导向调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2758A (zh) 一种利用悬臂模板施工大型高墩柱的施工方法
CN103422668A (zh) 超厚大斜率剪力墙施工方法及所用液压自顶升倾斜爬模
CN104278841B (zh) 在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CN106522104A (zh) 一种曲面弧形混凝土塔施工方法
CN103790423B (zh) 大型混凝土粮仓施工方法
CN105525753A (zh) 一种构造柱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方法及结构
CN206625428U (zh) 一种管井后浇楼板封闭体系
CN104131704A (zh) 一种钢管柱混凝土的侧浇方法及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CN110439286A (zh) 一种内衬加劲连接钢管混凝土柱减阻消振一次顶升施工方法
CN103352537B (zh) 整体承重保温墙板及其生产建筑工艺
CN107806019A (zh) 大跨度悬索桥门型索塔施工方法
CN107476583A (zh) 一种混凝土装配式楼房建造施工方法
CN103061508A (zh) 一种三角形滑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9457814B (zh) 基于贝雷架结构的高耸及大直径建筑物顶盖施工方法
CN20896571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廊主体框架结构
CN102337782A (zh)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06463A (zh) 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
CN106958313A (zh) 一种管井后浇楼板封闭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30 No. 4, Guang Wei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No. 4, Guang Wei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510030 No. 4, Guang Wei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No. 4, Guang Wei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I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