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861B - 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861B
CN103502861B CN201380001105.2A CN201380001105A CN103502861B CN 103502861 B CN103502861 B CN 103502861B CN 201380001105 A CN201380001105 A CN 201380001105A CN 103502861 B CN103502861 B CN 103502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fixed part
optical cable
optical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1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861A (zh
Inventor
太田达哉
山口敬
泷泽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2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6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fibre stub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1Permanent connections, i.e. wherein fibres are kept aligned by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8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 G02B6/382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with axial spring biasing or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02B6/3877Split slee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具有金属箍以及用于对内插固定于金属箍的内置光纤与使光缆的末端露出的插入光纤进行对接的连接部;紧固部,该紧固部对光缆的末端进行紧固,紧固部具有:对光缆的末端进行把持固定的紧固用固定部件、和将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内部空间的紧固用外壳,在紧固用外壳上形成有用于将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内部空间且能够供紧固用固定部件沿着插入光纤的插入方向插入到内部空间的插入口。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于光缆末端的光纤连接器。
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2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44866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使用如下的现场组装式的光纤连接器,即:将从光缆拉出的光纤与内插固定于金属箍的内置光纤的后端对接连接,来组装于上述光缆末端。
作为这种光纤连接器存在具备收纳有内置光纤的连接器主体、和对光缆末端进行紧固的紧固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085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光纤连接器中,对光缆末端进行紧固的紧固部的构造复杂,组装非常繁琐。另外,构成光纤连接器的部件件数较多,因此在成本方面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容易并且能够低成本化的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具有金属箍以及用于对内插固定于所述金属箍的内置光纤与使光缆的末端露出的插入光纤进行对接连接的连接部;紧固部,该紧固部对所述光缆的末端进行紧固,所述紧固部具有对所述光缆的末端进行把持固定的紧固用固定部件、和将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内部空间的紧固用外壳,在所述紧固用外壳上形成有插入口,该插入口用于将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能够供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沿着所述插入光纤的插入方向而插入至所述内部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紧固用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按压部,该按压部用于对被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把持的光缆的末端进行按压。
优选地,在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紧固用外壳形成有在所述内部空间收纳有紧固用固定部件时相互卡止的卡止构造。
优选地,在所述紧固用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使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滑动的滑动面,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该按压面是与所述滑动面对置的面,用于对被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把持的光缆的末端进行按压。
优选地,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具有供光缆的末端嵌入的光缆嵌合槽,所述按压部插入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的光缆嵌合槽并能够对光缆的末端进行按压。
优选地,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具有:固定部件主体,该固定部件主体具有供所述光缆的末端嵌入的光缆嵌合槽;突壁部,该突壁部作为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的卡止构造而从所述固定部件主体突出且在外侧面形成有卡止部,该突壁部能够朝相对于所述紧固用外壳内表面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
优选地,在所述紧固用外壳内确保有挠曲允许空间,该挠曲允许空间能够供从所述光缆拉出的插入光纤向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的前侧挠曲变形,在所述紧固用外壳上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观察所述挠曲允许空间内的插入光纤的确认用窗。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主体还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将所述插入光纤朝向所述连接部引导的插通孔。
根据本发明,只进行将紧固用固定部件从插入口插入并卡止于紧固用外壳的作业,就能够集中进行光纤的对接以及紧固用固定部件向紧固用外壳的固定。因此组装作业变得更简单。
另外,紧固用固定部件是不具有盖等构造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减少光纤连接器的部件数,从而能够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俯视剖视图,且是图3的A1-A1剖视向视图。
图5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6是从前侧观察紧固用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紧固用外壳的侧剖视图。
图8是紧固用外壳的放大的侧剖视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紧固用外壳的俯视剖视图,且是图7的A2-A2剖视向视图。
图10是紧固用外壳的后视图。
图11是从后侧观察紧固用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紧固用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紧固用固定部件的前视图。
图14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立体图。
图15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后侧延伸片的对置面侧的俯视图。
图17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盖部件的对置面侧的俯视图。
图18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纵剖视图。
图19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夹紧部的横剖视图,且是图18的A3-A3剖视向视图。
图20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引导部的横剖视图,且是图18的A4-A4剖视向视图。
图21是表示将紧固用固定部件插入至紧固用外壳的操作的工序图。
图22是接着上图的工序图。
图23是接着上图的工序图。
图24是表示图1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侧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夹紧部与组装用工具的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26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纵剖视图。
图28是带夹紧部的金属箍的引导部的横剖视图,且是图27的A5-A5剖视向视图。
图29是光缆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紧固构造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31是光纤连接器的其他例子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2是光纤连接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光纤连接器10的侧剖视图。图4是光纤连接器10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光纤连接器10的后视图。
如图29所示,光缆1是以使光纤2与具有挠性的线状的抗拉体4成为相互并行的方式而利用合成树脂制的外套3一并覆盖而成的。抗拉体4在光纤2的两侧以相互并行的方式设置有两根。
光纤2是用被覆2b覆盖裸光纤2a的外周面(侧面)的结构的带被覆的光纤,例如能够列举出光纤芯线、光纤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2为单芯的带被覆光纤。裸光纤2a例如是石英系光纤。另外,被覆2b是将例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以大致同心圆状覆盖一层或多层而形成的树脂被覆。作为抗拉体4能够列举出例如由芳香族纤维等抗拉纤维构成的抗拉体、钢丝等。作为光缆1能够列举出室内电缆,引入电缆等。
如图1~图5所示,光纤连接器10具备:收纳有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连接器主体20、和将光缆1的末端紧固于连接器主体20的后侧的紧固部40。
另外,图1表示卸下把手22的状态。
光纤连接器10是现场组装式的光纤连接器,被组装于光缆1的末端。
以下,将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金属箍61(金属箍主体)的前端方向(图3以及图4中的左方)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
连接器主体20具备:主体外壳21、收纳主体外壳21的把手22(耦合器coupling)、收纳于主体外壳21的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以及将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朝前方施力的弹簧53。
把手22为方筒状,以前后确保若干的可动范围且能够滑动的方式组装于主体外壳21。
在主体外壳21的内表面形成有限制金属箍61朝前方移动的止动突起21a。
在主体外壳21的后部形成有供突设于紧固用外壳40A的主体部41e的卡合突起41a嵌入的卡止孔21b。紧固用外壳40A的前端部从后侧插入主体外壳21,通过将卡合突起41a嵌入卡止孔21b,由此紧固用外壳40A能够被嵌合、固定。
作为连接器主体20能够利用SC型光纤连接器(SC:SinglefiberCouplingopticalfiberconnector:单光纤耦合的光纤连接器。JISC5973所制定的F04型光纤连接器)。
如图14~图20所示,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具有供光纤62内插固定的金属箍61。以下,将内插固定于金属箍61的光纤2也称为内置光纤62。该内置光纤62具有从金属箍61朝后侧突出的部分(以下,也称为后侧突出部62a)。内置光纤62的前端的端面与金属箍61尖端(前端)的接合端面61b对齐。
以下,对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进行详细地说明。
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是将夹紧部单元63A组装于金属箍61的后侧的部件。
夹紧部单元63A具有:夹紧部63(连接部)、和位于夹紧部63的后侧且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的引导部70。
夹紧部63对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从后侧插入连接器主体20而与内置光纤62后端抵接的光纤2前端部进行把持固定,从而维持光纤62、2彼此的对接连接状态。
引导部70具有能够供光纤2插通的插通孔70a,借助该插入孔70a能够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
因此能够将光纤2的轴偏移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与内置光纤62进行对接连接。
夹紧部单元63A具有由从金属箍61的凸缘部64朝后侧延伸的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片65)和盖部件66、67构成的对开构造的把持用元件部。
夹紧部63能够将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与内置光纤62后端抵接的光纤2前端部夹入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来进行把持固定。
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配置在构成把持用元件部的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与内置光纤62的后端抵接的光纤2从夹紧部63的后侧插入到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67之间。内置光纤62与光纤2(具体而言在其前端被引出的裸光纤2a)在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对接连接。
在图18等中,用附图标记P表示使光纤2与内置光纤62后端对接连接的对接连接部。
以下,将插入光纤连接器10的连接器主体20并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的后端对接连接的光纤2也称为插入光纤。在该实施方式中,插入光纤2将光缆1的光纤2的除去光缆1前端的外套3且从光缆1末端以突出状态露出的部分,插入连接器主体20内。
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金属箍61是SC型光纤连接器等所使用的毛细状的单芯用金属箍。作为该金属箍61的材质能够列举出例如氧化锆等陶瓷、玻璃等。
内置光纤62在此为裸光纤,例如为石英系光纤。该内置光纤62内插于光纤孔61a,并通过使用了粘接剂的粘接固定等而固定于金属箍61,其中上述光纤孔61a是与上述金属箍61的轴线同轴地贯通设置于上述金属箍61的微小孔。
在金属箍61的后端部一体化有环绕设置(突出地设置)于其外周的凸缘部64。该凸缘部64例如由金属、塑料等形成为环状。
夹紧部63形成为将从凸缘部64朝金属箍61后侧延伸的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一并保持于卡簧68的内侧的结构,其中卡簧68是将金属板成形为剖面为C形的细长形状。卡簧68对盖部件66朝向后侧延伸片65进行弹性施力。
该夹紧部63借助卡簧68的弹性而将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与内置光纤62对接连接的光纤2夹入到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进行把持固定。
后侧延伸片65的前部与盖部件66构成对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与内置光纤62后端抵接的光纤2进行把持固定的对开构造的把持用元件部。
另外,对盖部件66朝向后侧延伸片65施力的方法不限定于卡簧。例如也能够采用如下方法,即:通过使用越朝向前端越扩径的形状的夹紧部63,并使环状的部件插通于该夹紧部63,从而对盖部件66朝向后侧延伸片65施力。
后侧延伸片65形成为将沿着金属箍61的轴线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细长形状。图示例的后侧延伸片65与凸缘部64形成为一体,从而与金属箍61一体化。
夹紧部单元63A具有前盖部件66,该前盖部件66作为在与后侧延伸片65的前部之间把持固定光纤62、2的盖部件,并且具有上述前盖部件66的后侧(隔着前盖部件66而与金属箍61相反的一侧)的后盖部件67,该后盖部件67作为与后侧延伸片65的后部一同构成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的引导部70的盖部件。上述两个盖部件66、67沿着后侧延伸片65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在后侧延伸片65以及盖部件66、67形成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夹紧部63的卡簧68利用其弹性而将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67朝使它们的对置面彼此接近的方向(即,相互闭合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
如图16所示,后侧延伸片65的与盖部件66对置的前侧部分的对置面65a具有调心槽69a,该调心槽69a将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定位在金属箍61的光纤孔61a的后方延长线上。
在后侧延伸片65的与盖部件67对置的后侧部分的对置面65a上形成有从调心槽69a的后端朝后方延伸的收纳槽69b。收纳槽69b在使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7闭合时,形成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的插通孔70a。
以下,也将后侧延伸片65的与盖部件66、67对置的对置面称为槽形成面。
调心槽69a形成于槽形成面65a的与前盖部件66对置的部分,收纳槽69b形成于槽形成面65a的与后盖部件67对置的部分。
收纳槽69b优选形成在与调心槽69a同轴的线上。
另外,将前盖部件66的与后侧延伸片65的槽形成面65a对置的面称为对置面66a,将后盖部件67的与后侧延伸片65的槽形成面65a对置的面称为对置面67a。
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配置于调心槽69a。内置光纤62的后端(后侧突出部62a后端)配置于调心槽69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内置光纤62是将与金属箍61前端的接合端面61b对齐的前端和上述后端设为长度方向两端的短的光纤。
将除去插入光纤2的前端的被覆而拉出的裸光纤2a,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后侧穿过引导部70的插通孔70a(收纳槽69b)而引导并插入调心槽69a。
调心槽69a为V槽(剖面为V字形的槽),以能够使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与插入光纤2前端的裸光纤2a对接连接的方式发挥高精度地定位、调心的功能。作为调心槽69a除了V槽以外,也能够采用例如U槽(剖面为U字形的槽)、半圆槽(剖面为半圆形的槽)等。
收纳槽69b是为了能够收纳插入光纤2的带被覆的部分(被覆部)而形成为比调心槽69a的槽宽稍大的槽。
作为收纳槽69b未特别限定,能够采用例如U槽(剖面为U字形的槽)、半圆槽(剖面为半圆形的槽)、V槽(剖面为V字形的槽)等。
收纳槽69b的内径能够形成为与插入光纤2的带被覆的部分(被覆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程度,或者形成为比其稍大的程度。
由此,引导部70的插通孔70a的内径能够形成为与插入光纤2的带被覆的部分(被覆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程度,或者形成为比其稍大的程度。
构成引导部70的后盖部件67能够在使对置面67a朝向后侧延伸片65的对置面65a的状态(图14所示的状态)下,用粘接剂等与后侧延伸片65后部接合。
在槽形成面65a以及对置面67a的各自的后端部,形成有将收纳槽69b的后端部以锥形扩展而成的锥形开口部69bw、69cw。收纳槽69b的锥形开口部69bw、69cw在后侧延伸片65以及后盖部件67的后端面开口。
在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中,在引导部70也可以不具有把持光纤2的功能,因此无需在上述部分的挡环部41等形成用于供夹装片81插入的孔。光纤连接器10的用于供夹装片81插入的孔只要为一处即可,因此能够简化构造。
另外,在图示例中,在引导部70不要求夹住被覆2b来对其进行把持的功能,但也可以在引导部70具有将被覆2b夹入后侧延伸片65与后盖部件67之间进行把持的功能。
如图25所示,在后述的组装过程中的后侧延伸片65与前盖部件66之间,以能够拔出的方式夹装有夹装片81(参照图1),该夹装片81确保插入光纤2前端的裸光纤2a能够顺利地向调心槽69a插入的间隙。
夹装片81形成为薄板状。夹装片81利用夹紧部63的卡簧68的弹性而被夹入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在主体外壳21上以前后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供夹装片81穿过的夹装片插通孔21c。
夹装片81为形成有拔出用操作部81a的结构,该拔出用操作部81a位于主体外壳21的外侧,用于使从夹紧部63拔出的作业变得容易。夹装片81供工作人员利用手指把持拔出用操作部81a并进行拉动操作,从而能够利用手工作业轻松地进行从夹紧部63拔出的作业。
光纤连接器10,能够在以能够拔出的方式将光纤连接器组装用工具83的夹装片81夹装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的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带工具的光纤连接器110(参照图1)的状态下向现场供给。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现场省略将夹装片夹装于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作业。
另外,作为夹装片不限定于薄板状的部件,例如也能够采用柔软的片材等。
前端形成为尖细的锥状的板状(薄板状)的夹装片,仅通过朝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边界按压就能够挤进(夹装于)。因此例如在进行光纤连接器10向光纤组装作业的现场,也能容易地进行使夹装片挤进(夹装于)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作业。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被夹装于凸缘部64与紧固用外壳40A的主体部41e前端面之间的弹簧53朝前方弹性施力,从而凸缘部64位于从后侧与止动突起21a抵接的前侧移动极限处。
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克服弹簧53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一边压缩弹簧53、一边从前侧移动极限位置压入后方(向后推:pushback)。
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供弹簧53达到压缩极限时的位置为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0的压入极限位置。
如图2所示,弹簧53例如为螺旋弹簧。
如图14、图15所示,在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凸缘部64的外周部的多个位置(在图示例中为两处)形成有键槽64a。如图3、图4所示,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将突设于主体外壳21的前端部内表面的键21d收纳于凸缘部64的键槽64a内,组装为相对于主体外壳21止转。
接下来,说明紧固部40。
紧固部40具有把持并固定光缆1的末端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和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收纳于内部空间的紧固用外壳40A。
如图1、图2以及图6~图10所示,紧固用外壳40A具有:在框部42突设有套筒状(在图示例中为圆筒状)的主体部41e的挡环部41、和从框部42朝与主体部41e相反的一侧(后侧)延伸的方筒形的固定部件接受部43。
在框部42形成有用于供光纤2从连接器主体20后侧插入到连接器主体20内的光纤导入孔42a、和位于该光纤导入孔42a与主体部41e的内部空间之间并与两者连通而供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经由主体部41e而插入的中空部42b。
在主体部41e上形成有用于供夹装片81穿过的夹装片插通孔41b。夹装片插通孔41b形成在与形成于主体外壳21的夹装片插通孔21c连通的位置。
挡环部41能够将夹装片插通孔41b作为标记来进行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绕其轴线方向的方向的调整。只通过将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插入主体部41e以及中空部42b,并将形成于主体部41e的夹装片插通孔41b设为与主体外壳21的夹装片插通孔21c连通的位置,就能够在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凸缘部64的键槽64a内收纳主体外壳21的键21d,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作业。
紧固用外壳40A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嵌合,通过将插入到主体外壳21的主体部41e前端外周的卡合突起41a(参照图6)嵌入主体外壳21的卡止孔21b来实现。
紧固用固定部件120设置为包围光缆1末端的外周,从而固定于上述末端而一体化。使光缆1的末端露出的光纤2从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突出,该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由光缆1末端与固定于该末端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构成。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构成为光缆1从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朝其后侧延伸,光纤2从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朝前侧突出。
如图3~图5以及图6~图10所示,固定部件接受部43形成为剖面为矩形的筒状,具备:从框部42朝后方延伸并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细长板状的底板部43a、立设于底板部43a的宽度方向两侧并沿着上述底板部43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板部43b、以及设置于两侧板部43b的上端之间的顶板部43c。
固定部件接受部43能够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收纳于由底板部43a、侧板部43b、43b以及顶板部43c包围的内部空间44。
固定部件接受部43供紧固用固定部件120从作为后端侧的开口的插入口45插入,从而能够收纳于内部空间44内。插入口45是由底板部43a、侧板部43b、43b以及顶板部43c形成的开口。
底板部43a的上表面43a1(内表面)成为供插入于内部空间44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滑动的滑动面。
上表面43a1(内表面)形成为供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朝前方滑动,从而能够将光纤2的前端导入至光纤导入孔42a。
如图7~图10所示,在顶板部43c的后部的下表面43c1(内表面),突出地形成有按压光缆1的末端的按压部46,其中光缆1被收纳于内部空间44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把持。
图示例的按压部46的剖面为大致矩形,形成为从顶板部43c的下表面43c1朝下方突出。按压部46在顶板部43c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为从顶板部43c的后端43c2朝向前方延伸。
如图8所示,按压部46具有:按压面46a;导入部46b,该导入部46b位于按压部46的后端侧,并以朝向前方而与上表面43a1(内表面)的间隔减小的方式倾斜。
另外,按压是指将光缆1朝向底板部43a按压。
导入部46b在后端位置与底板部43a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从插入口45导入到内部空间44的操作。
导入部46b在靠近前端的位置与底板部43a之间的间隔变小,因此能够对光缆1施加按压力。即,也可以做成若光缆1朝前方移动,则按压力增加的构造。
按压面46a是与底板部43a的上表面43a1(滑动面)对置的面。按压面46a是与底板部43a的上表面43a1(滑动面)平行的面。按压面46a也可以形成为越朝向前方则与上表面43a1(滑动面)之间的间隔越减小的形状。
按压面46a相对于底板部43a的上表面43a1(滑动面)的高度位置被设计为:考虑从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底壁部124的下表面124a到光缆1的上表面1b的高度(图8的高度H1),在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插入到内部空间44的状态下,对光缆1的上表面1b施加足够的按压力,从而能够将光缆1夹入光缆1与底壁部124之间来进行稳固地固定。
若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从插入口45插入到内部空间44,并使其在底板部43a的上表面43a1(滑动面)上朝前方滑动,则从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延伸的光纤2的前端被导入到光纤导入孔42a。
在导入部46b的后端位置与底板部43a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因此插入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的操作变得容易。导入部46b在靠近前端的位置与底板部43a的间隔减小,因此能够对光缆1施加按压力。
若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朝向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内部(即朝向前方)进一步插入,则将缆1夹入按压面46a与底壁部124之间并进行稳固地固定。
根据该结构,在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从插入口45插入到固定部件接受部43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减少插入开始时的阻力,并且能够在收纳位置获得较高的把持力。
另外,在将按压面46a形成为越朝向前方则与上表面43a1(滑动面)之间的间隔越减小的形状的情况下,随着插入过程的进行,对光缆1的按压力逐渐增大。
如图5所示,在该例中,在借助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把持用突起125c对光缆1的两侧面作用把持力,并且利用按压部46和底壁部124对上下表面作用把持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光缆1的拔出。
按压部46可以只按压光缆1的上表面1b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也可以遍布整个宽度进行按压。
图7~图10的按压部46仅形成于顶板部43c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但只要能够将光缆1的末端朝下方按压,也可以采用其他构造。
例如,按压部也可以遍布顶板部43c的整个宽度而形成。
图31是具有遍布顶板部43c的整个宽度而形成有按压部146的光纤连接器10的后视图。按压部146具有按压光缆1的按压面146a。
在采用这样的构造的按压部146的情况下,需要调整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侧壁部125的高度,以使侧壁部125不与按压部146抵接。
在固定部件接受部43内确保有能够供光纤2挠曲变形的挠曲允许空间48。挠曲允许空间48为内部空间44的一部分,且是比插入到内部空间44内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把持基座121靠前侧的空间。
在顶板部43c的前部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观察挠曲允许空间48内的光纤2的确认用窗49。
如图6~图10所示,在侧板部43b、43b形成有供后述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卡止爪部129(卡止部)卡止的卡止接受部47。通过使卡止爪部129与该卡止接受部47卡止,从而能够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固定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
卡止爪部129的高度例如为0.2mm~1mm左右。
具体而言,卡止接受部47是分别形成于侧板部43b、43b的矩形的开口部,且通过嵌合卡止爪部129而卡止于周缘部47a(后缘部),从而能够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固定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构造。
如图6所示,图示例的卡止接受部47形成于侧板部43b、43b的前后方向中央。
另外,卡止接受部47也可以是不贯通侧板部43b,而形成于侧板部43b的内表面43b1的凹部。
在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前部形成有面对内部空间44,并从内部空间44的后端朝向前侧以锥状凹陷的锥状凹处43d。框部42的光纤导入孔42a的后端朝锥状凹处43d的前端部(从后侧观察固定部件接受部43时的内端部)开口。
锥状凹处43d将从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突出的光纤2的前端导入到光纤导入孔42a从而发挥顺利地向光纤导入孔42a插入的功能。
在侧板部43b、43b的内表面43b1以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突起部引导槽43e,该突起部引导槽43e供形成于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两个外侧面的引导用突起部128插入。
通过使引导用突起部128与突起部引导槽43e嵌合,从而能够在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插入到紧固用外壳40A时,使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姿势稳定。
图8的附图标记43a2为台阶部,能够构成为供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卡止来阻止前进。
从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突出的光纤2在将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收纳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时,以能够确保预先在上述光纤2的前端拉出的裸光纤2a与内置光纤62后端的对接连接状态的方式,预先调整从光缆1的末端到裸光纤2a的前端的突出长度。
图11~图13表示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具体例。
在此,使用从光缆1末端的两侧对光缆1的末端进行把持并固定、安装于光缆1的末端的外套把持部件作为紧固用固定部件120。
以下,在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是指外套把持部件的情况下,也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称为外套把持部件120。
该外套把持部件120具有:形成有供光缆1嵌入的光缆嵌合槽122的把持基座121(固定部件主体)、和从沿着光缆嵌合槽122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的一端突出的一对突壁部127。
图示例的突壁部127从把持基座121的前端朝前方突出,因此称为前侧突壁部127。
另外,突壁部127也可以从把持基座121的后端朝后方突出。
该外套把持部件120使把持基座121的一对侧壁部125的突设于相互对置的面的多个把持用突起125c陷于嵌入到光缆嵌合槽122内的光缆1的外套3,从而能够将光缆1把持固定于一对侧壁部125之间。
把持基座121是在突设于底壁部124的单面侧的一对侧壁部125之间确保光缆嵌合槽122的部件。光缆嵌合槽122的槽宽方向是经由上述光缆嵌合槽122的两侧的侧壁部125的间隔方向。
图示例的外套把持部件120的把持用突起125c形成为沿光缆嵌合槽122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剖面为三角形状的突条。
前侧突壁部127形成为从把持基座121两侧的侧壁部125以使上述侧壁部125沿着前后方向延长的方式突出的板片状。
在前侧突壁部127突设有引导用突起部128,该引导用突起部128插入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两侧的侧板部43b的突起部引导槽43d。引导用突起部128突设于与一对前侧突壁部127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侧相反的外表面侧。
在前侧突壁部127的外表面突出形成有卡止爪部129(卡止部、凸部)。
图示例的卡止爪部129形成为越朝向后方越增加突出高度。
卡止爪部129与形成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侧板部43b的卡止接受部47的周缘部47a(后缘部)卡止,从而能够将外套把持部件120固定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
另外,在图示例中,虽采用了使作为凸部的卡止爪部129(卡止部)卡止于作为开口部(或者凹部)的卡止接受部47的构造,但相反,也可以采用作为形成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凸部的卡止爪部(卡止部)与形成于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开口部(或凹部)(卡止接受部)卡止的构造。
前侧突壁部127优选能够朝前端127a左右移动的方向,即卡止爪部129相对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侧板部43b的内表面43b1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
图12用双点划线表示前侧突壁部12朝前端127a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变形的状态。
通过将前侧突壁部127形成为能够弯曲变形,从而将外套把持部件120插入固定部件接受部43内时的阻力减小,因此该操作变得容易。
在图示例中,在前侧突壁部127的基端部外表面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的槽状的薄壁化凹部127b。由此前侧突壁部127以形成有薄壁化凹部127b的位置(薄壁部127c)为支点而容易朝左右移动的方向弯曲变形。
紧固用固定部件不限定于外套把持部件,也可以是通过粘接剂进行的粘接固定、热熔敷等而固定于例如光缆1的末端外周的部件等。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3说明光纤连接器10与光缆1的末端的组装方法。
准备将光纤连接器组装用工具83的夹装片81以能够拔出的方式夹装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的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带工具的光纤连接器110。
如图21、图22、图24所示,使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的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朝前方移动并从插入口45插入到固定部件接受部43内。
此时,前侧突壁部127被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侧板部43b朝内侧按压,从而成为朝前端127a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的状态。
如图23所示,若使紧固用固定部件120进一步朝前方移动,则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整体成为收纳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状态,并且卡止爪部129到达卡止接受部47。
由此,前侧突壁部127通过弹性的反作用力而朝前端127a相互分离的方向变形,并且将卡止爪部129插入卡止接受部47而卡止于周缘部47a(后缘部)。
由此,紧固用固定部件120被固定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从而能够维持紧固用固定部件120被收纳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的状态。将该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位置称为收纳位置。
从光缆1的末端突出的光纤2,借助带固定部件的电缆末端1a的前进而从框部42的光纤导入孔42a经由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收纳槽69b而被送入至调心槽69a,从而使光纤2前端的裸光纤2a与内置光纤62后端对接连接。
如图3所示,若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到达收纳位置(参照图23,卡止爪部129卡止于卡止接受部47的位置),则光纤2在固定部件接受部43内的挠曲允许空间48进行挠曲变形。附图标记50为挠曲部。
光纤2发生挠曲的情况能够从外部通过确认用窗49而目视观察进行确认。因此挠曲的确认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通过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固定于固定部件接受部43,由此保持光纤2(具体而言在光纤2的前端拉出的裸光纤2a)相对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的对接连接状态。
接下来,如图25所示,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将夹装于上述夹紧部63的后侧延伸片65与盖部件66之间的夹装片81拔出。
其结果,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与上述后侧突出部62a的后端对接的光纤2前端的裸光纤2a,借助卡簧68的弹性而在后侧延伸片65与前盖部件66之间以被按压于调心槽69a的状态被把持固定。
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光纤2(具体而言在光纤2的前端拉出的裸光纤2a)相对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的对接连接状态。
通过将插入光纤2把持固定于带夹紧部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从而结束光纤连接器10向光缆1末端的组装。
在光纤连接器10中,只通过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从插入口45插入而卡止于紧固用外壳40A的作业,就能够集中进行内置光纤62与光纤2的对接,以及紧固用固定部件120向紧固用外壳40A的固定。因此,组装作业变得更加简单。
另外,紧固用固定部件120是不具有盖等构造的简化的构造。因此,光纤连接器10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因此能够低成本化。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的带夹紧部的金属箍160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参照图14~图20)不同,使用图26~图28所示的夹紧部单元163A来代替夹紧部单元63A。
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除了带夹紧部的金属箍160以外,其它结构可以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相同。
夹紧部单元163A在使用一体构造的引导部170(薄片)代替对开构造的引导部70(薄片)的方面,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夹紧部单元63A不同。
引导部170是形成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的插通孔170a的筒状体。
引导部170的插通孔170a的内径能够形成为与插入光纤2的带被覆的部分(被覆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程度,或者比其稍大的程度。
引导部170具有能够供光纤2插通的插通孔170a,能够穿过该插通孔170a而将光纤2朝向夹紧部63引导。
因此能够将光纤2的轴偏移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使其与内置光纤62对接连接。
以上虽基于最佳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最佳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改变。
光纤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只要适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则不受任何限定。也能够根据光纤连接器的具体结构而对组装光纤连接器的具体顺序进行改变。
在图示例的光纤连接器中,虽采用将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卡止爪部129卡止于紧固用外壳40A的卡止接受部47,从而紧固(固定)紧固用固定部件120的构造,但将紧固用固定部件紧固于紧固用外壳的构造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30所示,能够使用紧固用固定部件220、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240Aa的紧固用外壳240A、以及在内表面具有内螺纹部221a的盖部221。盖部221通过内螺纹部221a与外螺纹部240Aa螺合而安装于紧固用外壳240A,从而限制紧固用外壳240A内的紧固用固定部件220后退。
在该构造中,在将紧固用固定部件220从后端的插入口245插入紧固用外壳240A内后,将盖部221安装于紧固用外壳240A,从而紧固用固定部件220被固定于紧固用外壳240A。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组装于光缆末端的光纤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1…光缆;2…光纤(插入光纤);10…光纤连接器;20…连接器主体;40…紧固部;40A…紧固用外壳;44…内部空间;45…插入口;46…按压部;46a…按压面;47…卡止接受部;48…挠曲允许空间;49…确认用窗;61…金属箍;63…夹紧部(连接部);120…紧固用固定部件;129…卡止爪部(卡止部);122…光缆嵌合槽;127…前侧突壁部(突壁部);70、170…引导部;70a、170a…插通孔。

Claims (3)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具有金属箍以及用于对内插固定于所述金属箍的内置光纤与使光缆的末端露出的插入光纤进行对接连接的连接部;紧固部,该紧固部对所述光缆的末端进行紧固,
所述紧固部具有对所述光缆的末端进行把持固定的紧固用固定部件、和将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内部空间的紧固用外壳,
在所述紧固用外壳上形成有插入口,该插入口用于将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能够供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沿着所述插入光纤的插入方向而插入至所述内部空间,
在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紧固用外壳形成有在所述内部空间收纳有紧固用固定部件时相互卡止的卡止构造,
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具有:固定部件主体,该固定部件主体具有供所述光缆的末端嵌入的光缆嵌合槽;突壁部,该突壁部作为所述卡止构造而从所述固定部件主体向前方突出且在外侧面形成有卡止部,该突壁部能够朝相对于所述紧固用外壳内表面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
在所述紧固用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作为所述卡止构造的卡止接受部,在所述紧固用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滑动面,该滑动面使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滑动;按压面,该按压面是与所述滑动面对置的面,用于对被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把持的光缆的末端进行按压;导入部,该导入部位于所述按压面的后端侧,并以朝向前方而与所述滑动面的间隔减小的方式倾斜,
使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一边在所述滑动面上滑动、一边插入至所述内部空间,利用所述按压面对嵌入到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的所述光缆嵌合槽的所述光缆的末端上表面进行按压,并且使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卡止接受部相互卡合,其结果将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紧固用外壳,
在所述紧固用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按压部,该按压部用于对被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把持的光缆的末端进行按压,在该按压部形成所述按压面和所述导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用外壳内确保有挠曲允许空间,该挠曲允许空间能够供从所述光缆拉出的插入光纤向所述紧固用固定部件的前侧挠曲变形,
在所述紧固用外壳上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观察所述挠曲允许空间内的插入光纤的确认用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还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将所述插入光纤朝向所述连接部引导的插通孔。
CN201380001105.2A 2012-02-29 2013-02-27 光纤连接器 Active CN103502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4866 2012-02-29
JP2012044866 2012-02-29
PCT/JP2013/055170 WO2013129485A1 (ja) 2012-02-29 2013-02-27 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861A CN103502861A (zh) 2014-01-08
CN103502861B true CN10350286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08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105.2A Active CN103502861B (zh) 2012-02-29 2013-02-27 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20484B2 (zh)
CN (1) CN103502861B (zh)
WO (1) WO2013129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5731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光プラグコネクタ
JP6069163B2 (ja) * 2013-10-1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JP6588802B2 (ja) * 2015-11-02 2019-10-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JP6159429B1 (ja) 2016-01-18 2017-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7051860A (ja) * 2016-12-26 2017-03-16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BR102017000982A8 (pt) 2017-01-17 2023-04-11 Furukawa Ind S A Produtos Eletricos Conector para cabo de fibra óptica única e mordente para cabo de fibra óptica única
BR102017002948A2 (pt) 2017-02-14 2018-09-25 Furukawa Ind S A Produtos Eletricos conector para cabo de fibra óptica e mordente para cabo de fibra óptica
CN111367024A (zh) * 2020-03-24 2020-07-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尾部附件及光纤连接器
JP7434047B2 (ja) 2020-04-28 2024-02-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内蔵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コネクタ内蔵プラグ
JPWO2022050222A1 (zh) * 2020-09-04 2022-03-10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5173A (ja) * 2005-01-13 2006-07-27 Sanwa Denki Kogyo Co Ltd 光コネクタ
JP2010231095A (ja) * 2009-03-27 2010-10-1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ファイバ保持体
JP2011017979A (ja) * 2009-07-10 2011-01-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274A (ja) * 1997-05-20 1998-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JP3306410B2 (ja) * 1999-06-01 2002-07-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立工具
JP4091011B2 (ja) * 2004-03-16 2008-05-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4477409B2 (ja) * 2004-04-30 2010-06-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メカニカル接続型光コネクタ。
JP2008268280A (ja) * 2007-04-16 2008-11-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
JP2011107609A (ja) * 2009-11-20 2011-06-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5173A (ja) * 2005-01-13 2006-07-27 Sanwa Denki Kogyo Co Ltd 光コネクタ
JP2010231095A (ja) * 2009-03-27 2010-10-1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ファイバ保持体
JP2011017979A (ja) * 2009-07-10 2011-01-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29485A1 (ja) 2015-07-30
CN103502861A (zh) 2014-01-08
WO2013129485A1 (ja) 2013-09-06
JP5820484B2 (ja)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861B (zh) 光纤连接器
US20200174200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changeable gender
US9482826B2 (en) Connector body for making crimp-less fiber optic cable connections
US7712974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n optical connector
US8376629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employing fiber movement suppor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8500340B2 (en) Optical ferrule assembly
JP5313513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保持装置及び保持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
KR100797652B1 (ko) 광 컨넥터 및 광섬유 케이블 조립방법
JP2009301051A (ja) コネクタホルダおよびコネクタホルダ付き光コネクタ
US916424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JP4267620B2 (ja) 光コネクタ用工具
CN108369320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A3219464A1 (en) Assemblies for pulling, pushing, or blowing a plurality of preterminated fiber optic cables through a duct and assembling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preterminated fiber optic cable after being pulled, pushed, or blown through the duc
KR101792554B1 (ko) 현장 조립형 광커넥터
US20180003903A1 (en) Cable Connector
US20120294570A1 (en)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JP2013015790A (ja) 光コネクタ
KR101998375B1 (ko) 광 커넥터
JP2011095493A (ja) 光コネクタ
JP5364387B2 (ja) 光コネクタ用工具、工具付き光コネクタ、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
KR100875760B1 (ko) 현장 조립형 광커넥터
KR101185537B1 (ko) 현장조립형 광커넥터
JP2011203485A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用冶具
KR101371652B1 (ko) 부트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커넥터 및 광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JP2000338367A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接続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