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770A -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770A
CN103492770A CN201280017251.XA CN201280017251A CN103492770A CN 103492770 A CN103492770 A CN 103492770A CN 201280017251 A CN201280017251 A CN 201280017251A CN 103492770 A CN103492770 A CN 103492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k plug
sealed
mounting hole
engagement portion
valv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72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770B (zh
Inventor
秋山佳宽
武舍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r Japan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2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involving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2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 F16J15/02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material
    • F16J15/02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material the packing being locally weakened in order to increase elasticity
    • F16J15/025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material the packing being locally weakened in order to increase elasticity and with at least one flexible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06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sea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08Mounting, fixing or sealing of sparking plugs, e.g. in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Camshaft or pushrod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密封部件(3)配置在形成有火花塞安装孔(1a)的气缸盖罩(1)和插入到火花塞安装孔(1a)的火花塞管(2)之间。密封部件(3)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其具有:基部(31),其被插入到火花塞安装孔(1a);突部(32),其从基部(3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且与在火花塞安装孔(1a)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12b)卡合;密封唇部(33),其与火花塞管(2)的外周面弹性接触;以及把持部(34),其形成在基部(31)和密封唇部(33)之间,并从火花塞安装孔(1a)向下侧突出。

Description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气缸盖罩形成有火花塞安装孔,火花塞安装孔用于供内部收纳有火花塞的火花塞管插入。另外,在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面和火花塞管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从而将气缸盖罩和火花塞管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下述部分的发明:气缸盖罩,其具有从火花塞安装孔的下部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地形成的凸缘部;火花塞管,其被插入到火花塞安装孔;以及环状的密封部件,其配置在气缸盖罩和火花塞管之间,被压入火花塞安装孔,并且与凸缘部的上面抵接而被支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98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密封部件被压入火花塞安装孔,因此,在从气缸盖罩卸下密封部件时,需要使用工具将其从气缸盖罩强制地拔出,从而在密封部件的拔出作业中需要花费大量的工夫。
本发明是出于这样的观点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拔出密封部件时的作业效率的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其安装于在基体形成的安装孔,并且配置在所述基体与插入到所述安装孔的筒状部件之间,所述密封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被插入到所述安装孔;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并且与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形成的第1被卡合部卡合;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周面弹性接触;以及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密封唇部之间,并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中,具有从安装孔的一端侧突出的把持部,由此,如果将把持部向安装孔的另一端侧按压,则把持部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解除第1卡合部和基体的第1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因此,无需使用工具就能够将密封部件从基体容易地拔出。因此,可以提高拔出密封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优选构成为,所述把持部形成为比所述密封唇部高的刚性。
根据该结构,由于把持部形成为比密封唇部高的刚性,因此,能够防止作业员欲错误按压刚性低的密封唇部来进行拔出作业,从而能够可靠地按压与基部连续地形成的把持部来进行拔出作业。因此,通过作业员向安装孔的另一端侧按压把持部,该把持部容易向径向内侧产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的拔出作业或安装作业,并且能够防止在作业时损伤密封部件。
另外,通过使把持部形成为比密封唇部高的刚性,提高了支承密封唇部的支承力,因此,密封唇部对筒状部件发挥充分的紧迫力,从而可靠地将密封部件和筒状部件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
另外,优选构成为,还具有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且所述第2卡合部的外周直径比所述第1卡合部和所述把持部的外周直径小,所述第2卡合部与第2被卡合部卡合,所述第2被卡合部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部件的第1卡合部和基体的第1被卡合部卡合的基础上,密封部件的第2卡合部和基体的第2被卡合部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相对于基体的保持力(固定力)。并且,通过进一步提高保持力,能够使密封部件可靠地保持于基体,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异物、油和水分侵入密封部件和基体之间,进而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另外,第2卡合部的外周直径比第1卡合部和把持部的外周直径小,并且该第2卡合部凹陷设置在基部的靠近把持部的位置,由此,在把持部的附近设置有薄壁的部位,因此,即使按压把持部的力比较小,也能够使该把持部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拔出密封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具有:气缸盖罩,所述气缸盖罩安装于气缸盖的上部,在所述气缸盖罩形成有火花塞安装孔;火花塞管,所述火花塞管被插入到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在所述火花塞管的内部收纳有火花塞;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并且配置在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火花塞管之间,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罩具有:第1被卡合部,所述第1被卡合部凹陷设置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面;和第2被卡合部,所述第2被卡合部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并且所述第2被卡合部的内周直径比所述第1被卡合部的内周直径小,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被插入到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且与所述第1被卡合部卡合;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与所述火花塞管的外周面弹性接触;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密封唇部之间,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向下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密封唇部高的刚性;以及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所述第2卡合部的外周直径比所述第1卡合部和所述把持部的外周直径小,并且,所述第2卡合部与所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中,具有从火花塞安装孔向下侧突出的把持部,由此,如果将把持部向火花塞安装孔的上侧按压,则把持部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解除第1卡合部和气缸盖罩的第1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因此,无需使用工具就能够将密封部件从气缸盖罩容易地拔出。因此,可以提高拔出密封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优选构成为,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还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的帽部件,所述气缸盖罩还具有第3被卡合部,所述第3被卡合部形成在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并与所述帽部件卡合,所述密封部件被夹压保持在所述帽部件和所述第2被卡合部之间。
另外,通过具有与密封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的帽部件,能够减轻异物、油和水分从火花塞安装孔的上侧侵入密封部件,进而能够减轻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另外,帽部件与气缸盖罩的第3被卡合部卡合,密封部件被夹压保持在帽部件和气缸盖罩的第2被卡合部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密封部件保持于气缸盖罩,并且能够抑制组装时的密封部件的密封不良。
另外,优选形成为,所述帽部件是形成为比所述密封部件高的刚性的环状部件,所述帽部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该帽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直径大的外周直径;和第3卡合部,所述第3卡合部与所述第3被卡合部卡合,所述第3卡合部是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并且沿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的至少2个伸出部,所述第3被卡合部具有:环状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沿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延伸,从下侧支承所述伸出部;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支承面的外周端向上侧伸出而形成;以及至少2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周壁部的上端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设置成沿所述周壁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所述伸出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支承面和所述突起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在将帽部件安装至气缸盖罩时,使伸出部对准不存在突起部的位置,并且与支承面抵接,然后使帽部件旋转。并且,通过将伸出部插入到支承面和突起部之间,能够将帽部件安装至气缸盖罩,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帽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拆卸帽部件时,使帽部件旋转以使伸出部移动至不存在突起部的位置(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然后将帽部件上提,由此能够从气缸盖罩卸下帽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拔出帽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即,由于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帽部件的装卸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维护性。
另外,优选形成为,所述帽部件是形成为比所述密封部件高的刚性的环状部件,所述帽部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该帽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直径大的外周直径;和第3卡合部,所述第3卡合部与所述第3被卡合部卡合,所述第3卡合部具有:至少2个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并且设置成沿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和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于所述各伸出部,所述第3被卡合部是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向上侧突出并且沿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的至少2个突起部,所述开口部构成为能够供所述突起部插入。
根据该结构,在将帽部件安装至气缸盖罩时,通过使突起部插入到帽部件的开口部,能够将帽部件安装至气缸盖罩,因此可以提高安装帽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拆卸帽部件时,通过将帽部件上提,突起部从开口部脱开,从而能够将帽部件从气缸盖罩卸下,因此可以提高拔出帽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即,由于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帽部件的装卸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维护性。
另外,优选构成为,所述密封部件还具有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上侧突出而形成的帽密封部,在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状的槽部,所述帽密封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并且所述槽部向下方开口,在所述帽密封部以在上下方向收缩的方式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帽部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盖罩。
根据该结构,密封部件的帽密封部以弹性变形成在上下方向收缩的状态被插入到帽部件的槽部,由此,密封部件和帽部件之间被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因此能够防止异物、油和水分侵入密封部件和帽部件之间,进而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拔出密封部件时的作业效率的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的(a)是帽部件的纵剖视图,(b)是密封部件的纵剖视图,(c)是气缸盖罩的纵剖视图。
图3是气缸盖罩、密封部件和帽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气缸盖罩、密封部件和帽部件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密封部件的拔出工序的纵剖视图。
图6的(a)和(b)是示出密封部件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7是第1变形例的气缸盖罩、密封部件和帽部件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第2变形例的气缸盖罩、密封部件和帽部件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沿(a)的I-I线的剖视图,(c)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9是第3变形例的气缸盖罩、密封部件和帽部件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的构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的(a)是帽部件4的纵剖视图,图2的(b)是密封部件3的纵剖视图,图2的(c)是气缸盖罩1的纵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构成发动机的一部分的气缸盖罩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贯穿的圆形状的火花塞安装孔1a,在该火花塞安装孔1a插入有火花塞管2。在气缸盖罩1和火花塞管2之间,遍及火花塞安装孔1a的整周地配置有密封部件3,在该密封部件3的上侧配置有帽部件4。
作为基体的气缸盖罩1是在未图示的气缸盖的上部安装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如图1和图2的(c)所示,在气缸盖罩1的上壁1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轴向)贯穿的圆形状的开口部11a,在该开口部11a的下缘部形成有圆筒状的安装壁12,该安装壁12向下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安装壁12具有与开口部11a连续地形成的圆形状的孔部12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壁11的开口部11a和安装壁12的孔部12a构成了火花塞安装孔1a。并且,也可以使用金属制成的气缸盖罩1。
在安装壁12的上部内周面形成有呈环状地凹陷设置的槽部12b。在安装壁12的下部内周面(详细来说为比槽部12b靠下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突部12c,该突部12c向径向内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
在气缸盖罩1的上壁11设有紧固部13,该紧固部13向上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紧固部13与安装壁1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在紧固部13形成有用于贯穿插入螺栓B的螺栓贯穿插入孔13a,在该螺栓贯穿插入孔13a的内部固定有螺母N,螺栓B螺合于该螺母N。
图3是气缸盖罩1、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气缸盖罩1、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4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4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缘部设有支承面14、周壁部15和多个(2个)突起部16、16。
支承面14是从下侧抵接支承后述的帽部件4的伸出部43的环状的水平面。支承面14沿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缘部延伸。
周壁部15是从支承面14的外周端向上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而形成的圆筒状的壁部。周壁部15以包围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缘部的方式从支承面14立起设置。
突起部16、16从周壁部15的上部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并且沿周壁部15的周向彼此设置有相等的间隔。突起部16成型为与周壁部15大致相同的曲率的曲面形状(圆弧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12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1被卡合部”,突部12c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2被卡合部”,支承面14、周壁部15和突起部1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被卡合部”。
返回图1,火花塞管2是圆筒状的金属制部件,从公知的火花塞管中适当选择来使用。作为筒状部件的火花塞管2的上部(一端)被插入到火花塞安装孔1a,下部(另一端)被固定于未图示的气缸盖。火花塞管2的上部经密封部件3固定于气缸盖罩1。点火线圈21的一部分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于火花塞管2的上部侧内部,未图示的火花塞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于火花塞管2的下部侧内部。
点火线圈21具有:插入到火花塞管2的内部的轴部21a;在轴部21a的上部扩径而形成的主体部21b;以及从主体部21b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而形成的凸缘部21c。在主体部21b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状的槽部21d。在凸缘部21c形成有用于贯穿插入螺栓B的螺栓贯穿插入孔21e。点火线圈21通过贯穿插入于螺栓贯穿插入孔21e和螺栓贯穿插入孔13a的螺栓B而被固定在气缸盖罩1的上表面。
如图1和图2的(b)所示,密封部件3由上下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体构成,并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等)构成。如图1所示,密封部件3被夹持在火花塞安装孔1a的内周面和火花塞管2的外周面之间,是将气缸盖罩1和火花塞管2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的部件。
密封部件3具有基部31、突部32、密封唇部33、把持部34、槽部35和帽密封部36(参照图2的(b))。
基部31是被插入到火花塞安装孔1a的环状的部位。基部31沿上下方向延伸。
突部32是与气缸盖罩1的槽部12b卡合(嵌合)的部位。突部32形成为从基部31的上部侧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
密封唇部33是与火花塞管2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压力接触)而将密封部件3和火花塞管2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的部位。密封唇部33由下述部分构成:弯曲部33a,其从把持部34的下端向径向内侧伸出,并弯曲成向下方凸出;和密封部33b,其从弯曲部33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上侧伸出。
密封部33b从把持部34向径向内侧离开预定长度的量,是供火花塞管2插入的环状的部位。如图2的(b)所示,密封部33b形成为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壁厚逐渐变厚。在密封部33b的内周面形成有锥面33c,所述锥面33c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逐渐缩径。如图1所示,密封部33b的上端成为自由端,上端侧的内周面与火花塞管2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33b借助于弯曲部33a的作用力(弹力性)按压火花塞管2,因此对火花塞管2发挥充分的紧迫力,从而将密封部件3和火花塞管2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
把持部34是在相对于气缸盖罩1装卸密封部件3时供作业员按压的部位。把持部34形成在基部31和密封唇部33之间,成为从火花塞安装孔1a向下侧突出(露出)的状态。把持部34形成为壁厚比密封唇部33厚,并且具有比密封唇部33高的刚性。如图2的(b)所示,在把持部34的外周面形成有锥面34a,该锥面34a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缩径。由此,附着于把持部34的油或水分容易因其自重而沿着锥面34a落下,因此能够减轻因油等的附着而产生的密封部件3的劣化。
返回图1,槽部35是与气缸盖罩1的突部12c卡合(嵌合)的环状的部位。槽部35凹陷设置于基部31的靠近把持部34的外周面。槽部35的最小外周直径比突部32和把持部34的最大外周直径小。
帽密封部36是与帽部件4的下表面弹性接触(压力接触)的环状的部分。如图2的(b)所示,帽密封部36形成为从基部31的上端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如图1所示,在帽部件4被固定于气缸盖罩1的状态下,帽密封部36以在上下方向收缩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由此,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之间被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1卡合部”,槽部3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2卡合部”。
帽部件4是限制密封部件3的朝向上方向的相对移动,从而防止密封部件3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侧脱出的环状的部件。帽部件4与密封部件3的上表面抵接,并由刚性比构成密封部件3的材料高的材料(例如,金属或合成树脂等)构成。帽部件4构成为相对于气缸盖罩1能够装卸。
如图4的(a)所示,帽部件4具有周壁部41、凸缘部42和多个(2个)伸出部43、43。
周壁部4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如图1所示,周壁部41被插入(嵌合)于点火线圈21的槽部21d,从而与点火线圈21连结。
如图4的(a)所示,凸缘部42是从周壁部41的下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而形成的环状的部分。如图1所示,凸缘部42的外周直径形成为比火花塞安装孔1a的内周直径稍大的直径。在凸缘部42的下表面,形成有以向下侧开口的方式凹陷设置的环状的槽部42a,在该槽部42a插入有密封部件3的帽密封部36。
伸出部43是被插入到气缸盖罩1的支承面14和突起部16之间的部分。如图4的(a)所示,伸出部43形成为从凸缘部4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并且设置成沿凸缘部42的周向彼此隔开相等的间隔。伸出部43成型为与周壁部15和突起部16大致相同的曲率的曲面形状(圆弧形状)。伸出部43的沿周向的长度比相邻的突起部16、16之间的间隔小,并且形成为与突起部16的沿周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伸出部43和突起部16的个数并不限定,只要至少为2个以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卡合部”。
在帽部件4的中心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圆形状的插入孔4a。如图1所示,点火线圈21的一部分被插入到该插入孔4a,以堵塞该插入孔4a。由此,防止了异物等从帽部件4的插入孔4a侵入密封部件3。插入孔4a的内周直径形成为比火花塞安装孔1a的内周直径小的直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35与突部12c卡合,帽部件4抵接于密封部件3的上表面,并且,将与帽部件4连结的点火线圈21通过螺栓B紧固于气缸盖罩1,由此能够得到将密封部件3夹压保持在帽部件4和突部12c之间的、密封部件3的夹压保持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基本上如上述那样构成,接下来,适当参照图5对密封部件3的拆卸作业和安装作业进行说明。
并且,图5是用于说明密封部件3的拔出工序的纵剖视图。
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密封部件3时,如图5的(a)和(b)所示,卸下螺栓B,并预先从气缸盖罩1卸下点火线圈21,并且,预先卸下帽部件4。另外,预先将气缸盖罩1从气缸盖卸下。
然后,如图5的(b)所示,将密封部件3的把持部34向轴向上侧按压。
此时,把持部34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突部32从气缸盖罩1的槽部12b卸下,并且,气缸盖罩1的突部12c从槽部35卸下。即,密封部件3和气缸盖罩1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接下来,如图5的(b)和(c)所示,如果进一步将把持部34向轴向上侧按压而使密封部件3向上侧移动,则密封部件3从气缸盖罩1卸下。
顺便说一下,如果构成为在气缸盖罩1安装于气缸盖的状态下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侧卸下密封部件3,则在水分或泥等附着于气缸盖罩1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担忧:在密封部件3的拔出作业的过程中,水分等侵入发动机的内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使密封部件3的把持部34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下侧突出,由此,如果没有从气缸盖卸下气缸盖罩1,则无法按压把持部34,进而无法卸下密封部件3。由此,在拔出密封部件3时,必然要从气缸盖卸下气缸盖罩1,因此,能够防止附着于气缸盖罩1的上表面的水分等侵入发动机的内部。
接下来,适当参照图4,对帽部件4的安装作业和拆卸作业进行说明。
在将帽部件4安装于气缸盖罩1时,如图4的(a)所示,预先将密封部件3安装于气缸盖罩1。
然后,使伸出部43对准不存在突起部16的位置,从而抵接于支承面14(参照图4的(a)和(b))。
接下来,使帽部件4旋转,将伸出部43插入到支承面14和突起部16之间,此时,帽部件4被安装于气缸盖罩1。
并且,在将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安装于气缸盖罩1后,将气缸盖罩1安装至气缸盖。此时,将安装于气缸盖的火花塞管2的上部侧插入到密封部件3(密封唇部33)(参照图1)。另外,在从帽部件4的上侧将点火线圈21的轴部21a插入到插入孔4a和火花塞管2后,利用螺栓B将点火线圈21的凸缘部21c固定于气缸盖罩1。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帽部件4时,使帽部件4旋转,以使伸出部43移动至不存在突起部16的位置(参照图4的(a)和(b))。
然后,如果将帽部件4上提,则帽部件4从气缸盖罩1卸下。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3中具有从火花塞安装孔1a向下侧突出的把持部34,由此,如果将把持部34向轴向上侧(向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侧)按压,则把持部34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解除突部32和气缸盖罩1的槽部12b的卡合状态,并且,能够解除槽部35和气缸盖罩1的突部12c的卡合状态,因此,无需使用工具就能够将密封部件3从气缸盖罩1容易地拔出。因此,可以提高拔出密封部件3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把持部34形成为比密封唇部33高的刚性,因此,能够防止作业员欲错误按压刚性低的密封唇部33来进行拔出作业,从而能够可靠地按压与基部31连续地形成的把持部34来进行拔出作业。因此,通过作业员向轴向上侧按压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容易向径向内侧产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密封部件3的拔出作业或安装作业,并且能够防止在作业时损伤密封部件3。
另外,通过使把持部34形成为比密封唇部33高的刚性,提高了支承密封唇部33的支承力,因此,密封唇部33对火花塞管2发挥充分的紧迫力,可靠地将密封部件3和火花塞管2之间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
另外,槽部35的外周直径比突部32和把持部34的外周直径小,并且该槽部35凹陷设置在基部31的靠近把持部34的位置,由此,在把持部34的附近设置有薄壁的部位,因此,即使按压把持部34的力比较小,也能够使该把持部34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拔出密封部件3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密封部件3的突部32和气缸盖罩1的槽部12b卡合的基础上,密封部件3的槽部35和气缸盖罩1的突部12c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3相对于气缸盖罩1的保持力(固定力)。并且,通过进一步提高保持力,能够使密封部件3可靠地保持于气缸盖罩1,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异物、油和水分侵入密封部件3和气缸盖罩1之间,进而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另外,具有与密封部件3的上表面抵接的帽部件4,并且以堵塞帽部件4的插入孔4a的方式设置点火线圈21,由此,能够防止异物、油和水分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侧侵入密封部件3,进而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另外,密封部件3的帽密封部36以弹性变形成在上下方向收缩的状态被插入到帽部件4的槽部42a,由此,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之间被气密和液密地密封起来,因此能够防止异物、油和水分侵入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之间,进而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的侵入而产生的密封不良。
另外,密封部件3被夹压保持在帽部件4和气缸盖罩1的突部12c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密封部件3保持于气缸盖罩1,并且能够抑制组装时的密封部件3的密封不良。
另外,在将帽部件4安装至气缸盖罩1时,使伸出部43对准不存在突起部16的位置,并且与支承面14抵接,然后使帽部件4旋转。并且,通过将伸出部43插入到支承面14和突起部16之间,能够将帽部件4安装至气缸盖罩1,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帽部件4时的作业效率。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帽部件4时,使帽部件4旋转以使伸出部43移动至不存在突起部16的位置,然后将帽部件4上提,由此能够从气缸盖罩1卸下帽部件4,因此能够提高拔出帽部件4时的作业效率。
即,由于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帽部件4的装卸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维护性。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机动车用的发动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燃机当然能够应用于例如船舶或通用机械等机动车以外的发动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把持部34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缩径的锥面34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的(a)和(b)所示,也可以为沿轴向(沿上下方向)形成为同一外径的铅直面34b。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可以省略槽部35,并将把持部34的外周面延伸设置至突部32的下部外周面,使该把持部34的外周面为铅直面34b,或者如图6的(b)所示,可以在具备槽部35的同时使把持部34的外周面为铅直面34b。这样,附着于把持部34的油或水分容易因其自重而沿着铅直面34b落下,因此也能够减轻因油等的附着而产生的密封部件3的劣化。
另外,如图7所示,可以变更气缸盖罩1和帽部件4的结构。并且,在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详细进行说明,关于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所参照的附图中,图7是第1变形例的气缸盖罩1、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4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4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第1变形例在下述方面与所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多个(3个)突起部17、17…形成为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缘部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在多个(3个)伸出部43、43…分别形成有开口部43a。
突起部17成型为与火花塞安装孔1a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曲面形状,并且设置成沿火花塞安装孔1a的周向彼此隔开相等的间隔。
突起部17由主体部17a和爪部17b构成,所述主体部17a从上壁11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所述爪部17b从主体部17a的上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
爪部17b是在突起部17被插入到开口部43a的状态下卡挂(抵接)于伸出部43的上表面的部位。在爪部17b的外周面形成有锥面17c,该锥面17c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向径向外侧倾斜。
伸出部43设置成沿凸缘部42的周向彼此隔开相等的间隔。在伸出部43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开口部43a。开口部43a呈现与突起部17相适合的形状,并且构成为能够供突起部17插入。并且,突起部17和伸出部43的个数并不限定,只要至少为2个以上即可。
在本变形例中,伸出部43(开口部43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卡合部”,突起部17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被卡合部”。
并且,在将帽部件4安装至气缸盖罩1时,如果使突起部17插入到伸出部43的开口部43a,则开口部43a的内表面和突起部17的爪部17b接触,但通过将伸出部43压入,爪部17b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
然后,当开口部43a越过爪部17b时,爪部17b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爪部17b卡挂于伸出部43的上表面,并且,主体部17a的下部侧被插入到开口部43a,由此帽部件4被安装至气缸盖罩1。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帽部件4时,如果一边使爪部17b产生弹性变形一边将帽部件4上提,则突起部17从开口部43a脱开,帽部件4从气缸盖罩1卸下。
根据本变形例,也可以提高帽部件4的拔出时和安装时的作业效率。即,由于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帽部件4的装卸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维护性。
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变更气缸盖罩1和帽部件4的结构。并且,在说明中,对与第1变形例不同的地方详细进行说明,关于与第1变形例相同的构件,标记与第1变形例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所参照的附图中,图8是第2变形例的气缸盖罩1、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4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沿(a)的I-I线的剖视图,(c)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4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如图8的(a)所示,第2变形例在下述方面与所述的第1变形例不同:多个(4个)突起部17、17…形成为从支承面14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在图8的(a)中仅图示了3个),在凸缘部42的外周下端形成有伸出部43。
如图8的(c)所示,伸出部43是被插入到气缸盖罩1的周壁部15和突起部17之间的部位。如图8的(b)和(c)所示,伸出部43由环状部43b和多个(4个)卡挂部43c、43c构成,所述环状部43b从凸缘部42的外周端向下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所述多个(4个)卡挂部43c、43c从环状部43b的内周下端向径向内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并且设置成沿环状部43b的周向彼此隔开相等的间隔。
如图8的(c)所示,卡挂部43c是在帽部件4被固定于气缸盖罩1的状态下位于爪部17b的下侧的部位。即,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卡挂部43c和突起部17,能够防止帽部件4从气缸盖罩1向上侧脱出。如图8的(a)所示,卡挂部43c的沿周向的长度比相邻的突起部17、17之间的间隔和突起部17的沿周向的长度小。另外,相邻的卡挂部43c、43c之间的间隔比突起部17的沿周向的长度大。
在本变形例中,伸出部43(卡挂部43c)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卡合部”,突起部17(爪部17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被卡合部”。
并且,在将帽部件4安装至气缸盖罩1时,使卡挂部43c对准不存在突起部17的位置,并抵接于支承面14。
此时,环状部43b中的没有形成卡挂部43c的部分位于周壁部15和突起部17之间。
然后,使帽部件4旋转,将伸出部43的卡挂部43c插入到支承面14和突起部17的爪部17b之间,此时,帽部件4被安装于气缸盖罩1。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帽部件4时,使帽部件4旋转,以使卡挂部43c移动至不存在突起部17的位置。
然后,如果将帽部件4上提,则帽部件4从气缸盖罩1卸下。
根据本变形例,也可以提高帽部件4的拔出时和安装时的作业效率。即,由于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帽部件4的装卸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维护性。
另外,如图9所示,可以变更气缸盖罩1和帽部件4的结构。并且,在说明中,对与第1变形例不同的地方详细进行说明,关于与第1变形例相同的构件,标记与第1变形例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所参照的附图中,图9是第3变形例的气缸盖罩1、密封部件3和帽部件4的说明图,(a)是示出将帽部件4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有帽部件4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第3变形例在下述方面与所述的第1变形例不同:单独的突起部17形成为从火花塞安装孔1a的上缘部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具有开口部43a的单独的伸出部43形成于凸缘部42的外周面,并且,形成有紧固部44,该紧固部44从凸缘部42的上表面外缘向径向外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
突起部17形成为直线状,并夹着火花塞安装孔1a配置在与紧固部13相反的一侧。
伸出部43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43a。
紧固部44由曲面形状的立起部44a和水平状的安装部44b构成,所述立起部44a从凸缘部42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预定长度的量,所述安装部44b从立起部44a的上端外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预定长度的量。在安装部44b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螺栓贯穿插入孔44c。并且,在安装部44b的上侧配置点火线圈21的凸缘部21c(参照图1)。
在本变形例中,将螺栓B贯穿插入于气缸盖罩1的螺栓贯穿插入孔13a、帽部件4的螺栓贯穿插入孔44c和点火线圈21的螺栓贯穿插入孔21e,并将该螺栓B螺合于螺母N,由此将气缸盖罩1、帽部件4和点火线圈21连结成一体。即,利用紧固气缸盖罩1和点火线圈21的紧固构件将帽部件4固定于气缸盖罩1。
在本变形例中,伸出部43(开口部43a)和紧固部4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卡合部”,突起部17和紧固部1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第3被卡合部”。
并且,在将帽部件4安装至气缸盖罩1时,如果使突起部17插入到伸出部43的开口部43a,则开口部43a的内表面和突起部17的爪部17b接触,但通过将伸出部43压入,爪部17b以向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
然后,当开口部43a越过爪部17b时,爪部17b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爪部17b卡挂于伸出部43的上表面,并且,主体部17a的下部侧被插入到开口部43a。
另外,将螺栓B贯穿插入于气缸盖罩1的螺栓贯穿插入孔13a、帽部件4的螺栓贯穿插入孔44c和点火线圈21的螺栓贯穿插入孔21e,并将该螺栓B螺合于螺母N。
经过以上的工序,帽部件4被安装至气缸盖罩1。
另一方面,在从气缸盖罩1拆卸帽部件4时,卸下螺栓B,解除气缸盖罩1、帽部件4以及点火线圈21的紧固状态。
然后,如果一边使爪部17b产生弹性变形一边将帽部件4上提,则突起部17从开口部43a脱开,帽部件4从气缸盖罩1卸下。
根据本变形例,也可以提高帽部件4的拔出时和安装时的作业效率。
标号说明
1:气缸盖罩(基体);
1a:火花塞安装孔;
11a:开口部;
12a:孔部;
12b:槽部(第1被卡合部);
12c:突部(第2被卡合部);
13:紧固部;
14:支承面(第3被卡合部);
15:周壁部(第3被卡合部);
16、17:突起部(第3被卡合部);
2:火花塞管(筒状部件);
3:密封部件;
31:基部;
32:突部(第1卡合部);
33:密封唇部;
34:把持部;
35:槽部(第2卡合部);
36:帽密封部;
4:帽部件;
41:周壁部;
42:凸缘部;
42a:槽部;
43:伸出部(第3卡合部);
43a:开口部(第3卡合部);
B:螺栓;
N:螺母。

Claims (8)

1.一种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能够弹性变形,其安装于在基体形成的安装孔,并且配置在所述基体与插入到所述安装孔的筒状部件之间,所述密封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基部,所述基部被插入到所述安装孔;
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并且与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形成的第1被卡合部卡合;
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周面弹性接触;以及
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密封唇部之间,并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形成为比所述密封唇部高的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还具有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且所述第2卡合部的外周直径比所述第1卡合部和所述把持部的外周直径小,
所述第2卡合部与第2被卡合部卡合,所述第2被卡合部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
4.一种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其具有:
气缸盖罩,所述气缸盖罩安装于气缸盖的上部,在所述气缸盖罩形成有火花塞安装孔;
火花塞管,所述火花塞管被插入到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在所述火花塞管的内部收纳有火花塞;以及
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安装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并且配置在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火花塞管之间,
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罩具有:
第1被卡合部,所述第1被卡合部凹陷设置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面;和
第2被卡合部,所述第2被卡合部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并且所述第2被卡合部的内周直径比所述第1被卡合部的内周直径小,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基部,所述基部被插入到所述火花塞安装孔;
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且与所述第1被卡合部卡合;
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与所述火花塞管的外周面弹性接触;
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密封唇部之间,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向下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密封唇部高的刚性;以及
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所述第2卡合部的外周直径比所述第1卡合部和所述把持部的外周直径小,并且,所述第2卡合部与所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还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的帽部件,
所述气缸盖罩还具有第3被卡合部,所述第3被卡合部形成在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并与所述帽部件卡合,
所述密封部件被夹压保持在所述帽部件和所述第2被卡合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部件是形成为比所述密封部件高的刚性的环状部件,所述帽部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该帽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直径大的外周直径;和第3卡合部,所述第3卡合部与所述第3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第3卡合部是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并且沿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的至少2个伸出部,
所述第3被卡合部具有:
环状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沿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延伸,从下侧支承所述伸出部;
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支承面的外周端向上侧伸出而形成;以及
至少2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周壁部的上端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设置成沿所述周壁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
所述伸出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支承面和所述突起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部件是形成为比所述密封部件高的刚性的环状部件,所述帽部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该帽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比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内周直径大的外周直径;和第3卡合部,所述第3卡合部与所述第3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第3卡合部具有:
至少2个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并且设置成沿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和
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于所述各伸出部,
所述第3被卡合部是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上缘部向上侧突出并且沿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的至少2个突起部,
所述开口部构成为能够供所述突起部插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还具有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上侧突出而形成的帽密封部,
在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状的槽部,所述帽密封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并且所述槽部向下方开口,
在所述帽密封部以在上下方向收缩的方式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帽部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盖罩。
CN201280017251.XA 2011-04-06 2012-04-02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Active CN103492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4156 2011-04-06
JP2011-084156 2011-04-06
PCT/JP2012/058885 WO2012137718A1 (ja) 2011-04-06 2012-04-02 シール部材及びエンジンのプラグチューブ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770A true CN103492770A (zh) 2014-01-01
CN103492770B CN103492770B (zh) 2016-04-13

Family

ID=4696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7251.XA Active CN103492770B (zh) 2011-04-06 2012-04-02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69803B2 (zh)
EP (1) EP2696114B1 (zh)
JP (1) JP5677565B2 (zh)
CN (1) CN103492770B (zh)
WO (1) WO20121377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0409B2 (en) 2017-05-19 2021-11-09 Abl Ip Holding, Llc Wireless beacon based systems utilizing printable circuits
GB2581398B (en) 2019-02-18 2021-03-31 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 Gmbh Seal and method for a fuel gas supply to a pre-combustion chamber
CN114341478A (zh) * 2019-09-30 2022-04-1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9732A1 (de) * 1974-12-18 1976-06-24 Wolfgang Dr Kranert Dichtelement
JPH0587253U (ja) * 1992-04-28 1993-11-26 株式会社土屋製作所 ロッカーカバー
JPH0723861U (ja) * 1993-10-08 1995-05-02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01263159A (ja) * 2000-03-16 2001-09-26 Tennex Corp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用オイルシール
JP2003035365A (ja) * 2001-07-24 2003-02-07 Koyo Sealing Techno Co Ltd シールリング
JP2005155455A (ja) * 2003-11-26 2005-06-16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弁のシール構造
JP200708541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20071204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ojima Press Co Ltd 合成樹脂製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に対するプラグチューブガス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993577A (zh) * 2005-01-21 2007-07-04 Nok株式会社 密封垫
JP2007321605A (ja) * 2006-05-31 2007-12-13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ヘッドカバーのシー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582Y2 (zh) * 1985-11-18 1991-03-27
DD249732A1 (de) 1986-06-03 1987-09-16 Verkehrs & Tiefbau Kom Dichtung
JP2914195B2 (ja) * 1994-10-14 1999-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プラグキャップ
US6390042B1 (en) * 2000-05-05 2002-05-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lf-sealing releasable and reusable plug
JP4014423B2 (ja) * 2001-03-09 2007-11-28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における点火栓チューブ挿入部のシール装置
US7789078B2 (en) * 2004-07-28 2010-09-07 Hitachi, Ltd. Ignition coi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854433B2 (en) * 2005-02-24 2010-12-21 Freudenberg-Nok General Partnership Dynamic seal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9732A1 (de) * 1974-12-18 1976-06-24 Wolfgang Dr Kranert Dichtelement
JPH0587253U (ja) * 1992-04-28 1993-11-26 株式会社土屋製作所 ロッカーカバー
JPH0723861U (ja) * 1993-10-08 1995-05-02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01263159A (ja) * 2000-03-16 2001-09-26 Tennex Corp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用オイルシール
JP2003035365A (ja) * 2001-07-24 2003-02-07 Koyo Sealing Techno Co Ltd シールリング
JP2005155455A (ja) * 2003-11-26 2005-06-16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弁のシール構造
CN1993577A (zh) * 2005-01-21 2007-07-04 Nok株式会社 密封垫
JP200708541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200712044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ojima Press Co Ltd 合成樹脂製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に対するプラグチューブガス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07321605A (ja) * 2006-05-31 2007-12-13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ヘッドカバーのシール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0647A1 (en) 2014-01-23
EP2696114A1 (en) 2014-02-12
US9169803B2 (en) 2015-10-27
EP2696114B1 (en) 2017-03-01
WO2012137718A1 (ja) 2012-10-11
JPWO2012137718A1 (ja) 2014-07-28
EP2696114A4 (en) 2014-10-15
JP5677565B2 (ja) 2015-02-25
CN103492770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0462B2 (en) Air filter housing and air filter for an air intake cond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343092B2 (en) Filter system and filter element having a sealing device
CN103492770A (zh) 密封部件和发动机的火花塞管密封结构
JP5294850B2 (ja) フィルターリップシールならびに方法
CN110114907B (zh) 用于降低在室状空腔、如电池块腔室中产生的压力的泄压盖
EP2357371A1 (en) Rolling bearing for a suspension thrust bearing device.
JP2014518999A (ja) 成形された保持リングを備えるクラッチアセンブリ
CN100394083C (zh) 相对密封面之间的密封垫
CN105605088A (zh) 球形活节连接装置
US20200109805A1 (en) Anti-dropping steel ring used in press-fitting type pipe fitting and fixing sealing device
JP4877618B2 (ja) ブリーザ
CN103161604B (zh) 密封部件
CN107355529B (zh) 变速箱排气塞及其安装方法
CN102192346A (zh) 通风阀
CN110546374B (zh) 燃料泵
CN204381780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减震皮带轮装配模具
US20040052662A1 (en) Anti - leak device in a fan
JP2001263159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用オイルシール
CN208890968U (zh) 一种盒体线路密封件
CN110612401B (zh) 从动缸
JP2014152463A (ja) 円筒柱状体用カバー
JP7494043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CN103867419A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机芯的支撑结构
JP2013242015A (ja) グロメット
CN219605773U (zh) 封堵盖、螺栓组件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Mahler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