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339B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 Google Patents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339B
CN103492339B CN201280018347.8A CN201280018347A CN103492339B CN 103492339 B CN103492339 B CN 103492339B CN 201280018347 A CN201280018347 A CN 201280018347A CN 103492339 B CN103492339 B CN 103492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ntioned
polyvinyl acetal
acetal resin
clou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83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339A (zh
Inventor
岛本伦男
松田匠太
梁信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3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two outer glas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plastic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16Plastic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44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1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acous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102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 Y10T428/31627Next to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 Y10T428/31627Next to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 Y10T428/3163Next to acetal of polymerized unsaturated alcohol [e.g., formal butyral,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942Of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942Of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 Y10T428/31946Next to second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5)具备第1、第2、第3层(1)、(2)、(3)。将使用包含第1层(1)中所含的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和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的第1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1、将使用包含第2层(2)中所含的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和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的第2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2、将使用包含第3层(3)中所含的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和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的第3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3。浊点C1为10℃以下,浊点C2比浊点C1高5℃以上,浊点C3比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浊点C2。

Description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汽车及建筑物等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更具体而言,涉及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时,玻璃破片的飞散量也少,安全性优异。因此,上述夹层玻璃己被广泛用于汽车、有轨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上述夹层玻璃是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中间膜而制造的。
近年来,为了实现夹层玻璃的轻质化,已针对减小夹层玻璃的厚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使夹层玻璃的厚度变薄时,会导致隔音性下降。将隔音性低的夹层玻璃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等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获得对于风切音或刮水器的驱动音等5000Hz左右音域的声音的隔音性的问题。
因此,已针对通过改变中间膜的材料来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含缩醛化度为60~85摩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盐0.001~1.0重量份、以及30重量份以上的增塑剂的隔音层。该隔音层可以以单层形式用作中间膜,或者,也可以与其它层叠层而制成多层中间膜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702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已从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转移到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及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等。对于可以在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而言,特别要求其在较低频区的隔音性。然而,即使是在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也期待其在高频区具有高隔音性。与此相对,对于可以在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而言,为了有效地屏蔽电动机的驱动音,尤其要求其在高频区具有高隔音性。
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中间膜来构成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不足,因此有时无法避免由符合效应引起的隔音性降低。特别是,即使提高在特定温度下该夹层玻璃的隔音性,也很难在宽温度范围内使该夹层玻璃的隔音性充分提高。此外,夹层玻璃在20℃附近的隔音性有时并不充分。
这里,所述符合效应指的是下述现象:声波入射至玻璃板时,由于玻璃板的刚性和惯性,在玻璃面上传播横向波而引起横向波与入射音产生共振,其结果,导致声音透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用于构成夹层玻璃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所得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较宽层面上把握本发明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包含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1增塑剂的第1层、包含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2增塑剂的第2层、以及包含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3增塑剂的第3层,将使用在上述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1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1、将使用在上述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2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2、将使用在上述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3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3时,上述浊点C1为10℃以下,上述浊点C2比上述浊点C1高5℃以上,上述浊点C3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一特定方面,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于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其它特定方面,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15摩尔%以上,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5摩尔%以上且低于15摩尔%,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5摩尔%。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相对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增塑剂的含量为30重量份以上且50重量份以下。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一特定方面,其具有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其中,以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或以上述第2层、上述第1层及上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或以上述第1层、上述第3层及上述第2层的顺序叠层。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其具有以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
就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优选在频率1Hz下测定的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为0℃以下。另外,就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优选在频率1Hz下测定的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为0.8以上。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mm)设为T时,上述第1层和上述第2层的总厚度(mm)为0.05T以上且0.4T以下。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其还具备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的第4层,将使用在上述第4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4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4时,上述浊点C4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其由上述第4层、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上述第1层和上述第2层的总厚度相对于上述第3层和上述第4层的总厚度之比为0.1以上且0.5以下。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具备: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以及夹入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该中间膜为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备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1、第2、第3层,其具有该第1、第2、第3层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并且,浊点C1为10℃以下,浊点C2比浊点C1高5℃以上,且浊点C3比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浊点C2,因此,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使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图2]图2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图3]图3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图4]图4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一例。
符号说明
1…第1层
1a…第1表面
1b…第2表面
2…第2层
2a…第1表面
2b…第2表面
3…第3层
3a…外侧表面
4…第4层
4a…外侧表面
5…中间膜
5a…第1表面
5b…第2表面
11…夹层玻璃
21…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
22…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
31…第1层
31a…第1表面
31b…第2表面
32…第2层
32a…第1表面
32b…第2表面
33…第3层
34…第4层
35…中间膜
41…第1层
41a…外侧表面
42…第2层
42a…外侧表面
43…第3层
43a…第1表面
43b…第2表面
45…中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备第1层、第2层及第3层。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具有三层以上的多层叠层结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具有由第1层、第2层及第3层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此时,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不特别限定于第1层、第2层及第3层的叠层顺序。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任意地叠层,其叠层顺序不受限制。无论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为怎样的叠层顺序,均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具有由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1层/第2层/第3层),也可以具有由第2层、第1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2层/第1层/第3层),还可以具有由第1层、第3层及第2层依次叠层而成的结构(第1层/第3层/第2层)。其中,优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由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1层/第2层/第3层)、或具有由第2层、第1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2层/第1层/第3层)。更优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由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1层/第2层/第3层)。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进一步具备第4层。此时,优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由第1层、第2层、第3层及第4层叠层而成的多层叠层结构。其中,对于第1层、第2层、第3层及第4层的叠层顺序没有特殊限定。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进一步具备第4层的情况下,优选具有由第4层、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4层/第1层/第2层/第3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也并非一定要具备第4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并由此来阐明本发明。
图1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图1所示的中间膜5是具有四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中间膜5用于获得夹层玻璃。中间膜5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5具备:第1层1、第2层2、第3层3及第4层4。中间膜5具有由第4层4、第1层1、第2层2及第3层3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1层1的第1表面1a上叠层有第4层4,与第1表面1a相反的第2表面1b上叠层有第2层2。第2层2的第1表面2a上叠层有第1层1,与第1表面2a相反的第2表面2b上叠层有第3层3。第1层1及第2层2为中间层,主要作为隔音层发挥作用。第3层3及第4层4为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表面层。第1层1夹在第4层4和第2层2之间,配置于第4层4和第3层3之间。第2层2夹在第1层1和第3层3之间,配置于第4层4和第3层3之间。中间膜5并非一定要具备第4层4。
图2以剖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图2所示的中间膜35是具有四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中间膜35用于获得夹层玻璃。中间膜35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35具备:第1层31、第2层32、第3层33及第4层34。中间膜35具有由第4层34、第2层32、第1层31及第3层33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2层32的第1表面32a上叠层有第4层34,与第1表面32a相反的第2表面32b上叠层有第1层31。第1层31的第1表面31a上叠层有第2层32,与第1表面31a相反的第2表面31b上叠层有第3层33。第1层31及第2层32为中间层,主要作为隔音层发挥作用。第3层33及第4层34为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表面层。第2层32夹在第4层34和第1层31之间,配置于第4层34和第3层33之间。第1层31夹在第2层32和第3层33之间,配置于第4层34和第3层33之间。中间膜35并非一定要具备第4层34。
图3所示的中间膜45是具有三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中间膜45用于获得夹层玻璃。中间膜45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45具备:第1层41、第2层42及第3层43。中间膜45具有由第1层41、第3层43及第2层42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结构。第3层43的第1表面43a上叠层有第1层41,与第1表面43a相反的第2表面43b上叠层有第2层42。第3层43为中间层。第1层41及第2层42主要作为隔音层发挥作用,是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表面层。第3层43夹在第1层41和第2层42之间。中间膜45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第4层。此时,第4层可以叠层于第1层41的外侧表面41a,也可以叠层于第2层42的外侧表面42a。此外,中间膜45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第4层和第5层。此时,可以是:第4层叠层于第1层41的外侧表面41a、且第5层叠层于第2层42的外侧表面42a。
上述第1层包含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1增塑剂。上述第2层包含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2增塑剂。上述第3层包含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3增塑剂。上述第4层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上述第5层包含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5增塑剂。上述第1层的组成与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的组成不同。上述第1层的组成优选与上述第4层的组成不同、优选与上述第5层的组成不同。上述第2层的组成与上述第1层及上述第3层的组成不同。上述第2层的组成优选与上述第4层的组成不同、优选与上述第5层的组成不同。上述第3层的组成和上述第4、第5层的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使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层包含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充分提高各层间的粘接力及各层与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粘接力。另外,通过使中间膜的表面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充分提高中间膜与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粘接力。例如,对于中间膜5而言,通过使第3、第4层3、4包含第3、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充分提高第3、第4层3、4与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粘接力。
这里,将使用第1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1,所述第1溶液是在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将使用第2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2,所述第2溶液是在上述第2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2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将使用第3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3,所述第3溶液是在上述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将使用第4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4,所述第4溶液是在上述第4层中所含的上述第4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4层中所含的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将使用第5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5,所述第5溶液是在上述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5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
换言之,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第1增塑剂是使用在上述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1溶液测定的浊点为C1的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1增塑剂。上述第2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第2增塑剂是使用在上述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2溶液测定的浊点为C2的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2增塑剂。上述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第3增塑剂是使用在上述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3溶液测定的浊点为C3的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3增塑剂。上述第4层中所含的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第4增塑剂是使用在上述第4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4溶液测定的浊点为C4的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4增塑剂。上述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第5增塑剂是使用在上述第5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上述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5溶液测定的浊点为C5的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5增塑剂。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第3层中包含第1、第2、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1、第2、第3增塑剂,将这样的第1、第2、第3层叠层,并且,上述浊点C1为10℃以下,上述浊点C2比上述浊点C1高5℃以上,上述浊点C3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即,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选择上述第1、第2、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第2、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上述第1、第2、第3增塑剂,使得上述浊点C1为10℃以下,上述浊点C2比上述浊点C1高5℃以上,上述浊点C3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由此,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使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特别是,能够有效提高在超过3kHz的高频区的隔音性。
另外,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及上述第3层依次叠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叠层于上述第1层的外侧表面、且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的第4层。此外,将上述第2层、上述第1层及上述第3层依次叠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叠层于上述第2层的外侧表面、且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的第4层。优选上述浊点C4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上述浊点C4与上述浊点C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使中间膜在具备上述第1、第2、第3层以外进一步具备这样的所述第4层,可以进一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使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另外,通过使上述第3、第4层作为表面层存在,还可以提高中间膜的操作性。
另外,上述第1层、上述第3层及上述第2层依次叠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叠层于上述第1层的外侧表面且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的第4层、和叠层于上述第2层的外侧表面且包含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5增塑剂的第5层。优选上述浊点C4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上述浊点C5比上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上述浊点C2。上述浊点C4与上述浊点C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浊点C5与上述浊点C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浊点C4与上述浊点C5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使中间膜在具备上述第1、第2、第3层以外进一步具备这样的所述第4、第5层,可以进一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使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另外,通过使上述第4、第5层作为表面层存在,还可以提高中间膜的操作性。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浊点C1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上述浊点C1低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上述浊点C1的下限没有特殊限定。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浊点C2优选比上述浊点C1高10℃以上,更优选高20℃以上。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浊点C2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特别优选为40℃以上,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浊点C3、上述浊点C4及上述浊点C5分别优选比上述浊点C2高50℃以上。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浊点C3、上述浊点C4及上述浊点C5分别比上述浊点C1高60℃以上,更优选高80℃以上,进一步优选高100℃以上,特别优选高120℃以上。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浊点C3、上述浊点C4及上述浊点C5分别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上述浊点C3、上述浊点C4及上述浊点C5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定。上述浊点C3、上述浊点C4及上述浊点C5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下。
上述浊点基于JISK2269而测定。上述浊点是基于JISK2267“原油及石油制品的倾点以及石油制品浊点试验方法”而测定的浊点。使用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增塑剂测定的浊点具体指的是下述温度:准备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使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后,将该溶液加热至150℃,然后,将试验管放置于-20℃的气体氛围中使溶液的温度下降至-15℃时、或者将试验管放置于-196℃的气体氛围中使其硬化至溶液的温度达到增塑剂的倾点温度时,该溶液的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温度(第1浊点判定方法)。浊点越低,代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越高。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试验管放置于-20℃的气体氛围中使溶液的温度下降至-15℃从而溶液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情况下,将试验管放置于-20℃、而不是-196℃的气体氛围中。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即使使上述溶液的温度下降至上述增塑剂的倾点温度也不会使上述溶液的一部分产生混浊。此时,可以判定上述浊点为远低于0℃的温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表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上述增塑剂的相容性非常高。
因此,在评价上述浊点C1时,在准备第1层中所含的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和第1层中所含的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之后,可使用在该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该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1溶液。在评价上述浊点C2、C3、C4、C5时,可使用按照与上述浊点C1同样的方法配制的第2、第3、第4、第5溶液。
作为上述溶液的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温度(浊点)的测定方法,可列举例如:肉眼观察溶液外观的方法;利用浊度仪测定溶液的浊度的方法;以及预先制作关于混浊的多个级别的极限样品(限度見本),与该极限样品对照来判定混浊的方法等。其中,优选肉眼观察溶液外观的方法。利用浊度仪测定溶液的浊度的情况下,将浊度达到10%以上时的温度作为浊点。
另外,使用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上述增塑剂测定的浊点也可以如下地判断:准备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使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后,将该溶液加热至150℃,然后,将试验管在给定温度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根据此时浊度是否达到10%以上来判断浊点(第2浊点判定方法)。例如,也可以将试验管在以5℃为单位而改变温度的恒温室内(例如,对0℃附近的浊点进行判定的情况下,在5℃、0℃及-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由此来测定显示10%以上浊度的温度。在将试验管在以5℃为单位而改变温度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并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时,优选浊度低于10%。
本发明中,上述浊点可以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进行判定、也可以利用上述第2浊点判定方法进行判定。优选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进行判定,但出于以更为良好的精度鉴定浊点等的目的,也可以采用上述第2浊点判定方法。
以下,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第1、第2、第3、第4、第5层的详情、以及该第1、第2、第3、第4、第5层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增塑剂的详情进行说明。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上述第1层包含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第2层包含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第3层包含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第4层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第5层包含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分别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上述第1层包含2种以上的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测定上述浊点C1时的“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可以通过配合以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重量比计共计8重量份的2种以上的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而得到。上述第2、第3、第4、第5层包含2种以上的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及“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的含义也与“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的含义相同。
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只要是满足上述浊点C1、C2、C3、C4、C5的上述关系的树脂则没有特殊限制。
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可通过利用醛对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制造。上述聚乙烯醇例如可通过对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而得到。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一般为70~99.8摩尔%。
用于获得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600以上、特别优选为2600以上、最优选为2700以上,优选为5000以下、更优选为4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0以下。上述平均聚合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上述平均聚合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成形变得容易。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特别优选为2700以上且5000以下。
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包含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殊限定。制造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使用的醛没有特殊限定。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5、更优选为3或4。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时,可充分降低中间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一步提高低温下对固体音的隔音性。
对于上述醛没有特殊限定。作为上述醛,通常适宜使用碳原子数为1~10的醛。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0的醛,可列举例如: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及苯甲醛等。其中,优选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己醛或正戊醛,更优选丙醛、正丁醛或异丁醛,进一步优选正丁醛。上述醛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为0摩尔%以上、优选为40摩尔%以下。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也可以为0摩尔%。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得容易。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更优选为3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25摩尔%以下。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越低越好。
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优选为10摩尔%以上、优选为50摩尔%以下。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不易发生增塑剂的渗出。此外,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得容易。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更优选为1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40摩尔%以下。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进一步优选为2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30摩尔%以下。
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分别优选为20摩尔%以上、优选为50摩尔%以下。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上述羟基含有率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不易发生增塑剂的渗出。并且,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得容易。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分别更优选为2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45摩尔%以下。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分别进一步优选为3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35摩尔%以下。
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是以百分率(摩尔%)表示与羟基键合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上述与羟基键合的亚乙基量例如可通过基于JISK6726“聚乙烯醇试验方法”、或基于ASTMD1396-92进行测定而求出。
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为0摩尔%以上、优选为50摩尔%以下。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也可以为0摩尔%。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45摩尔%以下。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也可以为30摩尔%以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优选超过30摩尔%。
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0摩尔%以上、优选为30摩尔%以下。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也可以为0摩尔%。上述乙酰化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强度提高,机械物性提高。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更优选为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上,优选低于15摩尔%、更优选为12摩尔%以下。进一步,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3摩尔%时,中间膜的机械物性进一步提高。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
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分别为0摩尔%以上、优选为10摩尔%以下。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分别可以为0摩尔%。上述乙酰化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强度提高,机械物性提高。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分别更优选为8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低于5摩尔%、特别优选低于3摩尔%。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分别更优选为0.1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2摩尔%以下。另外,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3摩尔%时,中间膜的机械物性进一步提高。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
从在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于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具备第4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于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具备上述第5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于上述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从在宽温度范围内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比上述第2、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4摩尔%以上,更优选高7摩尔%以上。
从在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具备上述第4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4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分别低于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2层的乙酰化度。具备上述第5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第5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上述第2层的乙酰化度。从在宽温度范围内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比上述第1、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5摩尔%以上、更优选低10摩尔%以上。
优选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15摩尔%以上、上述第2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5摩尔%以上且低于15摩尔%、上述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5摩尔%。具备第4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15摩尔%以上、上述第2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5摩尔%以上且低于15摩尔%、上述第3层中所含的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5摩尔%、上述第4层中所含的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5摩尔%。此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上述乙酰化度是以百分率(摩尔%)表示用下述差值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所述差值是从主链的总亚乙基量中减去与缩醛基键合的亚乙基量和与羟基键合的亚乙基量而得到的值。上述与缩醛基键合的亚乙基量例如可基于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或基于ASTMD1396-92进行测定。
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是缩丁醛化度)优选为2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3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摩尔%以上、优选为8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摩尔%以下。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时,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第1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可以抑制渗出。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缩短为了制造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要的反应时间。
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是缩丁醛化度)优选为4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优选为8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80摩尔%以下。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时,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第2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缩短为了制造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要的反应时间。
上述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是缩丁醛化度)优选为5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3摩尔%以上,优选为8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下。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时,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第3、第4、第5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上述缩醛化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缩短为了制造第3、第4、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要的反应时间。
上述缩醛化度是以百分率(摩尔%)表示用与缩醛基键合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
上述缩醛化度可以如下地算出:采用基于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的方法或基于ASTMD1396-92的方法,测定乙酰化度(乙酰基量)和羟基含有率(乙烯醇量),由所得测定结果算出摩尔分率,然后用100摩尔%减去乙酰化度和羟基含有率,从而算出缩醛化度。
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上述缩醛化度(缩丁醛化度)及乙酰化度可由基于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或ASTMD1396-92的方法测定的结果算出。优选通过基于ASTMD1396-92的方法进行测定。
(增塑剂)
上述第1层包含第1增塑剂。上述第2层包含第2增塑剂。上述第3层包含第3增塑剂。上述第4层包含第4增塑剂。上述第5层包含上述第5增塑剂。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分别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另外,上述第1层包含2种以上的第1增塑剂的情况下,测定上述浊点C1时的“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可以通过配合以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重量比计共计100重量份的2种以上的第1增塑剂而得到。上述第2、第3、第4、第5层包含2种以上的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的情况下,“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第4增塑剂100重量份”及“第5增塑剂100重量份”的含义也与“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的含义相同。
浊点C1、C2、C3、C4、C5满足上述关系时,对于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没有特殊限定。作为该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可使用传统公知的增塑剂。
作为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可列举例如:一元有机酸性有机酸酯及多元有机酸性有机酸酯等有机酯增塑剂、以及有机磷酸增塑剂及有机亚磷酸增塑剂等磷酸增塑剂等。其中,优选有机酯增塑剂。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分别优选为液态增塑剂。
作为上述一元有机酸性有机酸酯,并无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由二醇和一元有机酸性有机酸反应得到的二醇酯、以及由三乙二醇或三丙二醇和一元有机酸性有机酸形成的酯等。作为上述二醇,可列举三乙二醇、四乙二醇及三丙二醇等。作为上述一元有机酸性有机酸,可列举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正壬酸及癸酸等。
作为上述多元有机酸性有机酸酯,并无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由多元有机酸性有机酸和碳原子数4~8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结构的醇形成的酯化合物。作为上述多元有机酸性有机酸,可列举己二酸、癸二酸及壬二酸等。
作为上述有机酯增塑剂,并无特殊限定,可列举:三乙二醇二-2-乙基丙酸酯、三乙二醇二乙酸酯、三乙二醇二正丙酸酯、三乙二醇二正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dibutylcarbitoladipate)、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辛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环己酯、己二酸庚酯与己二酸壬酯的混合物、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酯(セバシン酸アルキド)、及磷酸酯与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等。还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其它有机酯增塑剂。
作为上述有机磷酸增塑剂,并无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异癸基苯酯及磷酸三异丙酯等。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第1、第2、第3、第4、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分别优选包含下述式(1)表示的二酯增塑剂。
[化学式1]
上述式(1)中,R1及R2分别代表碳原子数1~10的有机基团,R3代表亚乙基、亚异丙基或亚正丙基,p代表2~10的整数。上述式(1)中的p优选为3以上、优选为8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1层中所含的上述第1增塑剂优选包含下述式(1A)表示的二酯增塑剂。另外,上述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也分别可以包含下述式(1A)表示的二酯增塑剂。
[化学式2]
上述式(1A)中,R1及R2分别代表碳原子数2~5的有机基团,R3代表亚乙基、亚异丙基或亚正丙基,p代表2~10的整数。上述式(1A)中的R1及R2分别优选为碳原子数2~4的有机基团。上述式(1A)中的p优选为3以上、优选为8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第2、第3、第4、第5层中所含的上述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分别优选为下述式(1B)表示的二酯增塑剂。需要说明的是,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另外,上述第1增塑剂也可以包含下述式(1B)表示的二酯增塑剂。
[化学式3]
上述式(1B)中,R1及R2分别代表碳原子数6~10的有机基团,R3代表亚乙基、亚异丙基或亚正丙基,p代表2~10的整数。上述式(1B)中的R1及R2的碳原子数优选为8以下。上述式(1B)中的p优选为3以上、优选为8以下。
上述第2、第3、第4、第5增塑剂分别优选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三乙二醇二乙酸酯(3G1)、三乙二醇二正丙酸酯(3GE)及三乙二醇二正丁酸酯(3GB)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三乙二醇二正丙酸酯(3GE)及三乙二醇二正丁酸酯(3GB)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及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中的至少1种,特别优选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上述第1层中,相对于上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第1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记作含量(1))优选为2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8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上述第1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上述第1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上述第1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透明性进一步提高。
上述第2层中,相对于上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第2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记作含量(2))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9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上述第2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上述第2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上述第2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透明性进一步提高。
上述第3层中,相对于上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第3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记作含量(3))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上述第4层中,相对于上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第4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记作含量(4))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5重量份以下。上述第5层中,相对于上述第5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第5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记作含量(5))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5重量份以下。上述第3、第4、第5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上述第3、第4、第5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上述第3、第4、第5增塑剂的含量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透明性进一步提高。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含量(3)、含量(4)及含量(5)分别优选低于上述含量(1)。
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3)、(4)、(5)之差分别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重量份以上,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3)、(4)、(5)之差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3)、(4)、(5)之差是用上述含量(1)减去上述含量(3)、(4)、(5)而得到的数值。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含量(3)、含量(4)及含量(5)分别优选低于上述含量(2)。
上述含量(2)与上述含量(3)、(4)、(5)之差分别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5重量份以下。上述含量(2)与上述含量(3)、(4)、(5)之差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量(2)与上述含量(3)、(4)、(5)之差是用上述含量(2)减去上述含量(3)、(4)、(5)而得到的数值。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含量(2)优选低于上述含量(1)。
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2)之差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2)之差在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隔音性进一步提高,在上述上限以下时,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量(1)与上述含量(2)之差是用上述含量(1)减去上述含量(2)而得到的数值。
相对于上述第1、第2、第3层中所含的第1、第2、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总量100重量份,上述第1、第2、第3层中所含的第1、第2、第3增塑剂的总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此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相对于述第1、第2、第3、第4层中所含的第1、第2、第3、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总量100重量份,上述第1、第2、第3、第4层中所含的第1、第2、第3、第4增塑剂的总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此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相对于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增塑剂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2重量份以下。此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上述第1、第2、第3层或上述第1、第2、第3、第4层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总含量及增塑剂的总含量时,在考虑这些成分的密度的情况下算出含量。另外,在计算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含量及全部增塑剂的含量时,也可以在考虑这些成分的密度的情况下算出含量。
(其它成分)
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层分别可根据需要而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染料、粘接力调节剂、耐湿剂、荧光增白剂及红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低温及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频率1Hz下测定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为0℃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频率1Hz下测定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为0.8以上、更优选为1.15以上。
从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在高温及高频区的隔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频率1Hz下测定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高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为0.55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上述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以及在最高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时,优选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23℃的环境中保存1个月之后进行测定。
上述第1层的厚度优选在0.02mm~1.8mm的范围内。第1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下。通过使第1层的厚度达到上述的优选厚度,不会使中间膜的厚度变得过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音性。
上述第2层的厚度优选在0.03mm~1.2mm的范围内。第2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04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下。通过使第2层的厚度达到上述的优选厚度,不会使中间膜的厚度变得过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音性。
上述第3、第4、第5层的厚度分别优选在0.1mm~1mm的范围内。上述第3、第4、第5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下。上述第3、第4、第5层的厚度在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不会使中间膜的厚度变得过厚,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音性,另外还能够抑制增塑剂的渗出。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优选在0.1~3mm的范围内。中间膜的厚度更优选为0.25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下。中间膜的厚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时,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耐击穿性充分提高。中间膜的厚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透明性变得更为良好。
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mm)设为T时,上述第1层与上述第2层的总厚度(第1层的厚度T1+第2层的厚度T2)(mm)优选为0.05T以上、更优选为0.08T以上,优选为0.6T以下、更优选为0.4T以下。
具备上述第4层的情况下,上述第1层与上述第2层的总厚度(第1层的厚度T1+第2层的厚度T2)相对于上述第3层与上述第4层的总厚度(第3层的厚度T3+第4层的厚度T4)之比((T1+T2)/(T3+T4))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12以上,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作为该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可采用传统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对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根据需要而配合的其它成分进行混炼并成形中间膜的制造方法等。由于适于连续的生产,因此优选进行挤出成形的制造方法。
上述混炼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作为该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炼机或压延辊等的方法。其中,由于适于连续的生产,因此优选使用挤出机的方法,更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在分别制作各层之后,将各层叠层来获得多层中间膜,也可以通过共挤出将各层叠层来获得中间膜。
(夹层玻璃)
图4以剖面图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5的夹层玻璃的一例。
图4所示的夹层玻璃11具备:中间膜5、以及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中间膜5被夹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之间。中间膜5的第1表面5a上叠层有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中间膜5的与第1表面5a相反的第2表面5b上叠层有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2。第4层4的外侧表面4a上叠层有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第3层3的外侧表面3a上叠层有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2。
这样,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具备: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以及夹入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作为该中间膜,可使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作为上述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可列举玻璃板及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上述夹层玻璃不仅限于在2片玻璃板之间夹入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还包括在玻璃板和PET膜等之间夹入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优选夹层玻璃为具备玻璃板的叠层体,且至少使用了1片玻璃板。
作为上述玻璃板,可列举无机玻璃及有机玻璃。作为上述无机玻璃,可列举:浮法平板玻璃、热线吸收平板玻璃、热线反射平板玻璃、磨光平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平板玻璃、嵌丝平板玻璃及绿色玻璃等。上述有机玻璃是可替代无机玻璃的合成树脂玻璃。作为上述有机玻璃,可列举聚碳酸酯板及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等。作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
上述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在1~5mm的范围内。上述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为玻璃板的情况下,该玻璃板的厚度优选在1~5mm的范围内。上述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为PET膜的情况下,该PET膜的厚度优选在0.03~0.5mm的范围内。
上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夹层玻璃:将上述中间膜夹在上述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使其通过挤压辊、或放入橡胶袋(ゴムバック)中进行减压抽吸,对残留在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与中间膜之间的空气进行脱气。然后,在约70~110℃进行预粘接,得到叠层体。接着,将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压制,在约120~150℃及1~1.5MPa的压力下进行压合。由此得到夹层玻璃。
上述夹层玻璃可用于汽车、有轨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夹层玻璃还可用于这些用途以外的用途。上述中间膜优选为建筑用或汽车用中间膜、更优选为汽车用中间膜。上述夹层玻璃优选为建筑用或汽车用夹层玻璃、更优选为汽车用夹层玻璃。上述中间膜及上述夹层玻璃适用于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及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上述夹层玻璃可用作汽车的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窗玻璃或车顶玻璃等。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了下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增塑剂。对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缩丁醛化度)、乙酰化度及羟基含有率,利用基于ASTMD1396-92的方法进行了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时,也显示出了与基于ASTMD1396-92的方法相同的数值。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a(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使用了正丁醛、缩丁醛化度54摩尔%、乙酰化度21摩尔%、羟基含有率25摩尔%)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使用了正丁醛、缩丁醛化度56摩尔%、乙酰化度13摩尔%、羟基含有率31摩尔%)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c(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使用了正丁醛、缩丁醛化度68.5摩尔%、乙酰化度1摩尔%、羟基含有率30.5摩尔%)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d(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使用了正丁醛、缩丁醛化度64摩尔%、乙酰化度23摩尔%、羟基含有率13摩尔%)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e(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使用了正丁醛、缩丁醛化度45摩尔%、乙酰化度40摩尔%、羟基含有率15摩尔%)
(增塑剂)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三乙二醇二正丙酸酯(3GE)
三乙二醇二正丁酸酯(3GB)
(实施例1)
利用混合辊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a100重量份和增塑剂(3GO)60重量份充分混炼,得到用于形成中间层A的组合物。
利用混合辊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100重量份和增塑剂(3GO)50重量份充分混炼,得到用于形成中间层B的组合物。
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c100重量份和增塑剂(3GO)36重量份充分混炼,得到用于形成表面层C的组合物。
使用共挤出机将所得用于形成中间层A的组合物、用于形成中间层B的组合物及用于形成表面层C的组合物成形,制作了具有表面层C(厚0.375mm)/中间层A(厚0.08mm)/中间层B(厚0.04mm)/表面层C(厚0.375mm)的四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厚0.87mm)。
将所得中间膜裁切成纵30mm×横320mm。接着,在2片透明的浮法玻璃(纵25mm×横305mm×厚2.0mm)之间夹入中间膜,利用真空层压机于90℃保持30分钟,进行真空压制,得到了叠层体。对于叠层体,切掉相对于玻璃露出的中间膜部分,得到了夹层玻璃。
(比较例1)
如下述表1所示地对用于中间层A及表面层C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种类、增塑剂的种类及含量、以及中间层A的厚度进行了设定,并且未设置中间层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具有三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
(比较例2及实施例2~33)
如下述表1~7所示地对用于中间层A、中间层B及表面层C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种类、以及增塑剂的种类及含量行了设定,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具有四层叠层结构的多层中间膜。
(评价)
(1)使用中间层A中包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增塑剂测定的浊点
(1-1)利用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中间层A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中间层A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然后,将试验管放置于-20℃的气体氛围中使溶液的温度下降至-15℃。此时,肉眼观察溶液的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浊点。
(1-2)利用第2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中间层A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中间层A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将试验管在从125℃以5℃为单位变更温度直至-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将显示10%以上浊度的最高温度作为浊点。需要说明的是,浊度是使用浊度仪(东京电色公司制造的“TC-HIIIDPK”)、基于JISK6714而测定的。
其结果,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为-14℃或倾点以下(浊点相当低)的情况下,在将试验管于-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也未显示10%以上的浊度。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为18℃的情况下,在将试验管于20℃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未显示10%以上的浊度,但在将试验管于1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显示出了10%以上的浊度。
(2)使用中间层B中包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增塑剂测定的浊点
(2-1)利用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中间层B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中间层B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然后,将试验管放置于-20℃的气体氛围中使溶液的温度下降至-15℃。此时,肉眼观察溶液的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浊点。
(2-2)利用第2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中间层B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中间层B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将试验管在从125℃以5℃为单位变更温度直至-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将显示10%以上浊度的最高温度作为浊点。需要说明的是,浊度是使用浊度仪(东京电色公司制造的“TC-HIIIDPK”)、基于JISK6714而测定的。
其结果,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为18℃的情况下,在将试验管于20℃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未显示10%以上的浊度,但在将试验管于1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显示出了10%以上的浊度。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为55℃的情况下,在将试验管于60℃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未显示10%以上的浊度,但在将试验管于5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显示出了10%以上的浊度。
(3)使用表面层C中包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增塑剂测定的浊点
(3-1)利用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表面层C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表面层C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然后,将试验管放置于-20℃的气体氛围中使溶液的温度下降至-15℃。此时,肉眼观察溶液的一部分开始产生混浊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浊点。
(3-2)利用第2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
准备了在表面层C中使用的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在表面层C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在试验管(直径2cm)内将该增塑剂3.5g(100重量份)和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28g(8重量份)混合,得到了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溶解于该增塑剂而成的溶液。将该试验管内的溶液加热至150℃,将试验管在从125℃以5℃为单位变更温度直至-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后,保持该恒温室的温度,利用浊度仪测定试验管内溶液的浊度。将显示10%以上浊度的最高温度作为浊点。需要说明的是,浊度是使用浊度仪(东京电色公司制造的“TC-HIIIDPK”)、基于JISK6714而测定的。
其结果,利用上述第1浊点判定方法判定的浊点为124℃的情况下,在将试验管于125℃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未显示10%以上的浊度,但在将试验管于120℃的恒温室内放置1小时之后,显示出了10%以上的浊度。
(4)粘弹性测定
将所得多层中间膜在23℃的环境中保存1个月之后,将中间膜裁切成直径8mm的圆形,并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Rheometrics公司制造的“ARES”)利用剪切法在应变量1.0%及频率1Hz的条件下,以5℃/分的升温速度进行了动态粘弹性的温度分散测定,由此测定了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以及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
(5)损耗因数
对于在20℃的环境中保存了1个月的夹层玻璃,使用测定装置“SA-01”(Rion公司制),利用机械阻抗法(中央加振法)在10℃的条件下测定了损耗因数。对所得损耗因数的共振频率的6次模式(6次モード)(6300Hz附近)下的损耗因数(10℃损耗因数)进行了评价。
另外,对于在20℃的环境中保存了1个月的夹层玻璃,使用测定装置“SA-01”(Rion公司制),利用机械阻抗法在20℃的条件下测定了损耗因数。对所得损耗因数的共振频率的4次模式(4次モード)(6300Hz附近)下的损耗因数(20℃损耗因数)进行了评价。
另外,对于在20℃的环境中保存了1个月的夹层玻璃,使用测定装置“SA-01”(Rion公司制),利用机械阻抗法在30℃的条件下测定了损耗因数。对所得损耗因数的共振频率的6次模式(6300Hz附近)下的损耗因数(30℃损耗因数)进行了评价。
另外,对于在20℃的环境中保存了1个月的夹层玻璃,使用测定装置“SA-01”(Rion公司制),利用机械阻抗法在40℃的条件下测定了损耗因数。对所得损耗因数的共振频率的6次模式(6300Hz附近)下的损耗因数(40℃损耗因数)进行了评价。
结果如下述表1~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浊点为“倾点以下”的情况下,表示浊点相当低,浊点为远低于0℃的温度。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Claims (14)

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
包含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1增塑剂的第1层、
包含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2增塑剂的第2层、以及
包含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3增塑剂的第3层,
将使用在所述第1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所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1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1、将使用在所述第2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所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2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2、将使用在所述第3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所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3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3时,
所述浊点C1为10℃以下,
所述浊点C2比所述浊点C1高5℃以上,
所述浊点C3比所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所述浊点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高于所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所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所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及所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
所述第1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15摩尔%以上,
所述第2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5摩尔%以上且低于15摩尔%,
所述第3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低于5摩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相对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全部增塑剂的含量为30重量份以上且50重量份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有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包含叠层在一起的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及所述第3层,
其中,以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及所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或以所述第2层、所述第1层及所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或以所述第1层、所述第3层及所述第2层的顺序叠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有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包含叠层在一起的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及所述第3层,
其中,以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及所述第3层的顺序叠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在频率1Hz下测定的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为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在频率1Hz下测定的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最低温侧显示的tanδ的峰值温度下的tanδ最大值为0.8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设为T时,所述第1层和所述第2层的总厚度为0.05T以上且0.4T以下,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以及第1层和所述第2层的总厚度的单位为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还具备包含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第4增塑剂的第4层,
将使用在所述第4增塑剂100重量份中溶解所述第4聚乙烯醇缩醛树脂8重量份而得到的第4溶液测定的浊点设为C4时,
所述浊点C4比所述浊点C1高50℃以上、且高于所述浊点C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依次叠层在一起的所述第4层、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及所述第3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1层和所述第2层的总厚度相对于所述第3层和所述第4层的总厚度之比为0.1以上且0.5以下。
14.一种夹层玻璃,其具备:
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
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以及
夹入所述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
所述中间膜为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CN201280018347.8A 2011-04-14 2012-03-27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Active CN103492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0034 2011-04-14
JP2011090034 2011-04-14
PCT/JP2012/057856 WO2012141002A1 (ja) 2011-04-14 2012-03-27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339A CN103492339A (zh) 2014-01-01
CN103492339B true CN10349233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00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8347.8A Active CN103492339B (zh) 2011-04-14 2012-03-27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95821B2 (zh)
EP (1) EP2698357B1 (zh)
JP (2) JP5101755B2 (zh)
CN (1) CN103492339B (zh)
WO (1) WO2012141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0957B2 (ja) * 2010-09-30 2013-06-2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EP3381680A1 (en) * 2010-09-30 2018-10-03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Laminated glass interlayer and laminated glass
EP2623473B1 (en) * 2010-09-30 2020-03-1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JP6531756B2 (ja) 2014-03-10 2019-06-19 Agc株式会社 窓用積層基板、枠体付き窓用積層基板、窓用積層基板を備えた自動車及び窓用積層基板用中間層構造体
US10683694B2 (en) 2015-09-11 2020-06-1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9931821B2 (en) 2015-10-19 2018-04-03 Solutia Inc. Multiple layer interlayers having enhanced properties
US10286638B2 (en) 2015-10-19 2019-05-14 Solutia Inc. Multiple layer interlayers having enhanced properties
CN108883979A (zh) * 2016-02-05 2018-11-23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
WO2017204121A1 (ja) * 2016-05-25 2017-11-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US10589495B2 (en) 2016-06-21 2020-03-17 Solutia Inc. Polymeric interlayers and multiple layer panels made therefrom exhibiting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US10737470B2 (en) 2016-06-21 2020-08-11 Solutia Inc. Polymeric interlayers and multiple layer panels made therefrom exhibiting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US10926516B2 (en) 2016-06-21 2021-02-23 Solutia Inc. Polymeric interlayers and multiple layer panels made therefrom exhibiting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US10611906B2 (en) 2016-06-21 2020-04-07 Solutia Inc. Polymeric interlayers and multiple layer panels made therefrom exhibiting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US10668691B2 (en) 2016-06-21 2020-06-02 Solutia Inc. Polymeric interlayers and multiple layer panels made therefrom exhibiting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FR3054169B1 (fr) * 2016-07-22 2018-08-17 Saint Gobain Intercalaire plastique viscoelastique pour un amortissement vibro-acoustique et vitrage comprenant un tel intercalaire
WO2018029995A1 (ja) * 2016-08-12 2018-02-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US9812111B1 (en) 2016-10-19 2017-11-07 Solutia Inc. Sound insulation panels having high interlayer thickness factors
US20180117883A1 (en) 2016-10-28 2018-05-03 Kuraray America, Inc. Wedge-shaped multilayer interlayer and glass laminate
EP3562669A4 (en) * 2016-12-29 2020-08-19 Solutia Inc. MULTI-LAYER INTERLAYER WITH EXTENDED PROPERTIES
US10438575B2 (en) * 2017-11-20 2019-10-08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Multilayer film, interlayer film comprising the multilayer film and laminated glass and sound-insulating glass laminate comprising the interlayer fil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3287A (zh) * 2006-05-12 2009-05-2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783A (ja) * 1994-04-06 1995-10-24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3290573B2 (ja) * 1994-11-07 2002-06-1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EP0710545A1 (en) 1994-11-07 1996-05-0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An interlayer film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ing the same
JP2000103653A (ja) * 1998-09-29 2000-04-11 Sekisui Chem Co Ltd 中間膜用組成物、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KR100458923B1 (ko) * 2000-03-02 2004-12-03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합판 유리용 중간막 및 합판 유리
JP2002326844A (ja) * 2001-04-27 2002-11-12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03252656A (ja) * 2002-02-27 2003-09-10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03252655A (ja) * 2002-02-27 2003-09-10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04067427A (ja) * 2002-08-05 2004-03-04 Sekisui Chem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JP4636904B2 (ja) * 2005-03-09 2011-02-23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シ−ト及び積層体
JP2007070200A (ja) 2005-09-09 2007-03-22 Asahi Glass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
EP3381680A1 (en) 2010-09-30 2018-10-03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Laminated glass interlayer and laminated glas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3287A (zh) * 2006-05-12 2009-05-2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1002A1 (ja) 2012-10-18
CN103492339A (zh) 2014-01-01
US8795821B2 (en) 2014-08-05
JP5101755B2 (ja) 2012-12-19
US20140044941A1 (en) 2014-02-13
EP2698357A4 (en) 2014-12-31
JP5812961B2 (ja) 2015-11-17
JPWO2012141002A1 (ja) 2014-07-28
EP2698357B1 (en) 2016-01-06
EP2698357A1 (en) 2014-02-19
JP2013006768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339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153904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748053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6079752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140451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2164872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TWI690558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CN102666420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2666421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用多层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796967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282324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2686530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282323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080037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JP2013010671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13006725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05358502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5377788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5008304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