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296A -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296A
CN103492296A CN201280016877.9A CN201280016877A CN103492296A CN 103492296 A CN103492296 A CN 103492296A CN 201280016877 A CN201280016877 A CN 201280016877A CN 103492296 A CN103492296 A CN 103492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nit
supporting mass
twisting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plasma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68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296B (zh
Inventor
隅敏则
广本泰夫
仓科正树
品田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02Methods or apparatus in which packages do not rotate
    • B65H49/04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 B65H49/10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 B65H49/12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the reserve packages being mounted to permit manual or automatic transfer to operat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8Hollow fibre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8Hollow fibre membranes
    • B01D69/087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pinn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8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mounted to facilitate unwinding of material from packages
    • B65H57/20Fl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42Details of membrane preparation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40Fibre reinforced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绳拉出方法,在使收纳容器(120)或绕线架(170)静止的状态下将收纳于收纳容器(120)或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编绳(110)拉出。当用该方法将扭绞复原率与扭绞扭矩的乘积是14g·cm以下的编绳(110)送出时,送出时编绳(110)不产生扭结节子部。在多孔质膜(26、15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编绳(110)的外周面涂布制膜原液(25)并使其凝固,从而在编绳(110)的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151)。供给装置(210)具有容器(12)及引导部件(214),将收纳于容器(120)的编绳(110)向引导部件(124、214)拉出。采用本发明,不需要用于使容器(120)旋转的转台,用简单的机构就能送出编绳(110)。

Description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强度支承体的多孔质膜(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制造方法,将多孔质膜(多孔质中空丝膜)中的编绳支承体供给到纺丝喷嘴的编绳供给装置。本申请基于2011年2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特愿2011-024027号及2011年4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特愿2011-089093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根据对于环境污染的关心的高涨和限制的强化,作为水处理方法,使用细长的管状多孔质膜的方法引人注目。
另外,在食品工业、医疗和电子工业等领域中,以有用成分的浓缩、回收、不要成分的去除和海水淡化等为目的,往往使用利用了多孔质中空丝膜(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多孔质膜)的精密过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过滤膜等。作为多孔质中空丝膜,例如已知有一种在将多根丝织在一起的中空状编带支承体或将一根丝编圆的中空状编绳支承体(下面有时将编带支承体和编绳支承体统一单称为“支承体”)的外侧形成有多孔质膜层的多孔质中空丝膜。该多孔质中空丝膜因具有支承体,故其机械特性优异,即使在更苛刻的条件下也难以产生断裂等的不良情况。
这种多孔质中空丝膜,通过将形成支承体和多孔质膜层的制膜原液供给到纺丝喷嘴,利用该纺丝喷嘴而纺丝成将所述制膜原液涂布在所述支承体的外侧,用凝固液使该制膜原液凝固后进行清洗和干燥等而获得(例如专利文献1)。
对于多孔质膜,不仅要求高的分离特性和优异的透水性能,而且在严酷条件下的使用中,还需要应对作用在多孔质膜上的拉伸力时,不使多孔质膜断裂的机械强度。
作为机械特性优异的多孔质膜,往往使用一种在由将丝织在一起的中空状编带所构成的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孔质膜层的中空状多孔质膜。在制造这种中空状多孔质膜的时候,首先,将支承体引入纺丝喷嘴的中央,将由纺丝喷嘴成形为中空状的制膜原液涂布在支承体的外周面上,使其凝固而在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凝固工序)。然后,利用干燥工序将多孔质膜干燥。
用作为支承体的编带,通常在利用制带机制造后,被卷绕保存在收纳容器内或绕线架等卷绕器具上。因此,在将编带用于制造多孔质膜时,将支承体从卷绕器具上拉出并供给于纺丝喷嘴。
作为不实施影响高密度和收纳稳定化的扭绞而卷绕编带的方法,使用如下那样的方法。
例如在作为卷绕器具而使用圆筒状的收纳容器的情况下,首先将收纳容器放在以按编带的制造速度设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转台上,使收纳容器旋转。接着,从设置在收纳容器上部开口面上的固定引导件将编带供给到旋转的收纳容器内。此时,通过使收纳容器的中心与转台的旋转中心偏离某种程度,从而编带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向收纳容器的旋转方向偏离,同时从收纳容器的底部向上部被层叠收纳。
但是,当在这种形态下将收纳于收纳容器的编带从收纳容器拉出供给于纺丝喷嘴时,若从编带的收纳终端(结束端)原封不动地拉出时,则每次编带的环解开一个被拉出,编带就产生一周扭绞,该扭绞积蓄到容易积蓄的部位,例如积蓄在作用于编带的张力低的部分和妨碍编带以扭绞状态通过的导绳引导件的下游等,当编带的扭绞无法维持绕编带中心轴的扭转形态时就产生扭结,接着生成由扭结所形成的节子(日语:コブ)(也称为扭结节子部(日语:撚りコブ部)),扭结节子部就随着编带的移动而向下游移动。这种原因被认为如下。
即,当由绕编带中心轴的扭绞形态而积蓄的能量增大时,则被认为能以小于扭绞的能量水平积蓄更多能量的形态,编带的一部分形成圈,形成该圈的编带之间被绞合,变化形成绞线那样的双重螺旋状的扭结节子部。由此被认为是,至此以扭绞形式积蓄在编带上的许多能量转换成扭结节子部的形态,编带再次以绕编带中心轴的扭绞形态开始积蓄能量,这种现象重复进行。当形成这种扭结节子部时,就成为在固定引导件和纺丝喷嘴上钩挂扭结节子部,造成多孔质膜制造装置停止运行的原因。
作为抑制产生扭结,将卷绕在卷绕器具上的线材拉出的方法,已知有一种使用转台等旋转构件,一边使卷绕器具旋转一边拉出线材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4)。
因此,当从收纳容器拉出编带时也采用这种方法,将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与收纳编带时相同的转速且逆向地使收纳容器旋转,拉出编带。
另外,近年来还提出了一种将把丝编圆后的中空状编绳用作为支承体的多孔质膜。该编绳也与编带相同,当从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时,每次编绳的环解开一个被拉出,编带就产生一周扭绞,因为该扭绞的原因而被认为产生扭结节子部,故将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一边使收纳容器旋转一边拉出编绳。
另一方面,在将绕线架用作为卷绕器具的场合,一边使绕线架旋转一边将卷绕在绕线架上的编带或编绳(以下将它们统称为“中空绳”)拉出。
制造多孔质中空丝膜时所用的支承体,通常在由制带机制造后被收纳在筒状的收纳容器内,在制造多孔质中空丝膜时从该收纳容器拉出来使用。支承体的收纳,例如使用以下的方法。
使中心部设有芯棒的筒状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进行旋转,并将支承体供给到该收纳容器内。此时,收纳容器的中心与转台的旋转中心偏离某种程度。由此,从收纳容器的底部向上部,支承体围住所述芯棒地遵循环状配置轨迹被层叠收纳(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43579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285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200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5-19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9-26305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一边使收纳容器或绕线架旋转一边拉出中空绳的方法,会使设备庞大。尤其,在将收纳容器用作为卷绕器具的情况下,由于为了使收纳容器旋转而必须将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因此,不能将收纳容器直接放在地面上,无法有效利用空间。
另外,由于卷绕在卷绕器具上的中空绳是有限长度,因此,要将中空绳连续拉出供给到纺丝喷嘴,就必须将卷绕在任意卷绕器具上的中空绳的卷绕结束端和卷绕在下一卷绕器具上的中空绳的卷绕始端(开始端)连接起来。通常,卷绕器具旋转的期间,难以连接中空绳的结束端和下一中空绳的开始端,要连接两者,就要停止卷绕器具的旋转。
但是,在中空绳收纳在收纳容器内的场合,连接结束之后,必须将这些收纳容器全部放在相同的转台上重新开始旋转。由于能放在转台上的收纳容器的数量有限制,因此,若中空绳持续拉出,转台上的中空绳减少,则再次停止旋转,从转台上卸下空的收纳容器,连接下一收纳容器的中空绳并将该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必须重复这种操作,花费功夫。此外,收纳容器停止旋转的期间所拉出的中空绳,每次环解开一个就产生一周扭绞,故必须快速将中空绳之间连接起来。
另外,在一次性制造多根多孔质膜时,由于同时将中空绳供给到数量与该根数对应的纺丝喷嘴,故需要能放置与纺丝喷嘴个数相应的收纳容器的转台。此外,当连接中空绳时,收纳容器的数量增加,相应也增加连接次数。尤其,拉出速度越快,收纳容器内的中空绳的一个环所解开的时间就越短,故必须在更短时间内结束中空绳的连接。
如此,在连续供给中空绳的场合,在运行上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在中空绳被卷绕在绕线架上的情况下,若停止绕线架的旋转,则该期间不能供给中空绳,多孔质膜的制造一旦停止,制造效率就差。
另外,利用专利文献5的方法收纳的支承体,在从所述收纳容器拉出而供给到纺丝喷嘴时,有时会因为钩挂在收纳容器的壳体部或芯棒等上而产生缠绕。
若支承体产生缠绕,则支承体供给张力急剧上升,在支承体进给机构部支承体产生滑动,无法将支承体供给到下游,或收纳容器吊起,或与支承体引导件冲突产生破损,或缠绕的部分脱落被送向下游,这些情况下,会产生钩挂在支承引导件或纺丝喷嘴上使行走停止等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即使是连续将支承体拉出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产生扭结,并能用简单的机构有效利用空间来供给支承体,稳定地制造多孔质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绳供给装置,是将编绳支承体供给到纺丝喷嘴的装置,该编绳支承体难以产生缠绕,在制造多孔质中空丝膜中获得优异的工序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是,将多根丝织在一起的编带虽然耐扭转性优异,但一旦拉伸就容易伸缩(耐伸缩性差),对此,着眼于将一方的丝编圆后的编绳,这样的编绳不但耐伸缩性优异,在将编绳扭绞时也不会产生编带那样大的扭绞反力(扭绞扭矩)。并且,若是扭绞时反力小的编绳,则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从卷绕器具拉出编绳产生扭绞,其也保持扭绞的形态稳定地被送出到下游,绳张力低的部位不会产生扭绞的积蓄,其结果,难以产生扭结节子部,并且考虑了不必使用转台等旋转构件而完成了本发明。
此外,对于具有怎样特性的绳在拉出时不产生扭结节子部而能稳定拉出,本发明者们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稳定拉出的绳的扭绞拉出稳定度(扭绞复原率×扭绞扭矩),有一定的关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绳拉出方法,从卷绕器具拉出编绳,在使所述卷绕器具静止的状态下,从该卷绕器具拉出编绳。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如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编绳拉出方法,所述编绳的如下定义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4g·cm以下:
扭绞复原率A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后的扭绞所复原的周数除以5周的比率,
扭绞扭矩B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时,在与扭绞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作用于该编绳的负荷×编绳的绳中心至负荷测定点的距离,
扭绞拉出稳定值X=扭绞复原率A×扭绞扭矩B,
其中,所述负荷的单位为g,所述距离的单位为cm,所述扭绞扭矩的单位为g?cm。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从卷绕器具拉出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在该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制膜原液,使该制膜原液凝固,从而在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在使所述卷绕器具静止的状态下,从该卷绕器具拉出编绳支承体。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一种如所述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所述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如下定义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4g·cm以下:
扭绞复原率A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后的扭绞所复原的周数除以5周的比率,
扭绞扭矩B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时,在与扭绞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作用于该编绳的负荷×编绳的绳中心至负荷测定点的距离,
扭绞拉出稳定值X=扭绞复原率A×扭绞扭矩B,
其中,所述负荷的单位为g,所述距离的单位为cm,所述扭绞扭矩的单位为g·cm。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绳供给装置,向纺丝喷嘴供给所述编绳支承体,所述纺丝喷嘴以在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形成多孔质膜层的制膜原液的状态进行纺丝,该编绳供给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编绳支承体的卷绕器具;以及引导部件,所述编绳支承体被从所述卷绕器具向所述引导部件拉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较佳技术方案是,最好连接卷绕在任意卷绕器具上的编绳支承体的卷绕开始端和卷绕在下一卷绕器具上的编绳支承体的卷绕结束端,以连接卷绕在多个卷绕器具上的各编绳支承体。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较佳技术方案是,所述卷绕器具是筒状的收纳容器,编绳支承体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而从收纳容器的底部向上部被层叠收纳,将收纳有编绳支承体的收纳容器的轴向朝向铅垂方向,向铅垂方向上方拉出编绳支承体。
尤其,最好在所述收纳容器的中心部安装有芯棒,所述编绳支承体的配置轨迹围住芯棒。
另外,最好所述卷绕器具是绕线架,编绳支承体卷绕在绕线架上,向卷绕有编绳支承体的绕线架的中心轴方向拉出编绳支承体。
另外,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的另一较佳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绳供给装置,向纺丝喷嘴供给所述编绳支承体,所述纺丝喷嘴以在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形成多孔质膜层的制膜原液的状态进行纺丝,该编绳供给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编绳支承体的圆筒状的收纳容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收纳容器上方的引导部件,所述编绳支承体被从所述收纳容器向所述引导部件拉出。
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最好还具有张力赋予构件,在编绳支承体供给到所述纺丝喷嘴前,对从所述收纳容器拉出的编绳支承体赋予张力。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即使是连续拉出支承体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产生扭结,并能用简单的机构有效利用空间来供给支承体,稳定地制造多孔质膜。
另外,使用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供给到纺丝喷嘴的编绳支承体难以产生缠绕,在制造多孔质中空丝膜中获得优异的工序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用的编绳支承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用的收纳容器一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的收纳容器一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将编绳支承体收纳在收纳容器内时所用的收纳装置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收纳于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的配置轨迹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从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支承体的方法的示图。
图7是说明从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支承体的方法的示图。
图8A是表示用于连接编绳支承体的连接装置一例子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在图8Ad连接装置的连接件上插入编绳支承体后状态的示图。
图9是表示多孔质膜一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编绳支承体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的装置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一例子的概略图。
图12A是表示在将编绳支承体卷绕在绕线架上时所用的卷绕装置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
图12B是表示卷绕装置另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
图13是说明将编绳支承体从绕线架上拉出方法一例子的示图。
图14是说明将编绳支承体从绕线架上拉出方法另一例子的示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中所用的多孔质膜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6是表示编带支承体构造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10、110a、110b、110c   编绳支承体
120、120a、120b、120c   收纳容器
121   芯棒
150   多孔质膜
151   多孔质膜层
170、170a、170b、170c   绕线架
a11、b11   卷绕开始端
b12、c12   卷绕结束端
111   丝
112   环
113   网孔
25   制膜原液
26   多孔质中空丝膜
210   编绳供给装置
214、218   引导部件
216   张力赋予构件
216a、216b   金属棒
161、220   纺丝喷嘴
230a   凝固槽
230b   凝固液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所用的绳的复原率(扭绞复原率)和产生扭绞的绳欲恢复原来的力即反力(扭绞扭矩)的乘积,来评价当拉出静止的绳时产生的、由扭绞引起的损坏(例如,产生扭结节子等)的发生容易度。
本发明的编绳拉出方法所用的编绳,例如利用如下的评价方法1或评价方法2作了评价。
(评价方法1)
首先,在将30g坠子垂下的状态下,将30cm长的绳扭绞5周。
将扭绞后的状态下保持30秒钟。一边用手来保持扭绞后的绳以不使其因反力而过分旋转、一边自然地将扭绞返回。最初扭绞后,测定了返回的周数(n=4)。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390983170000081
(评价方法2)
首先,在将30g坠子垂下的状态下,将30cm长的绳扭绞5周。
对固定在坠子上的指示棒碰到测力传感器的负荷进行测定,将测力传感器作用点与绳中心的距离(12cm的乘积的值设为扭绞扭矩(g·cm)(n=4)。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390983170000082
Figure BDA0000390983170000091
扭绞拉出稳定度(扭绞复原率×扭绞扭矩)
对于所使用的编带A、B以及编绳A、B,求出了扭绞拉出稳定度(扭绞复原率×扭绞扭矩)。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0390983170000092
从上述结果可知,具有本发明所用的绳所具有的扭绞复原率A×扭绞扭矩B的值若是14g·cm以下,则不会产生当将静止状态的绳拉出时所产生的扭结节子部,而能顺利将其拉出。另外,发明者们进行锐意研究,发现:若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0g·cm以下,则较好,若是5g·cm以下,则最好。如这样的不产生扭结节子部的特性,在编带中未被发现,只在编绳中被发现。
[第一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孔质膜(也称为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收纳容器用作为卷绕器具,从该收纳容器拉出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工序(拉出工序);在拉出后的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制膜原液,使该制模原液凝固,从而在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的工序(凝固工序)。
<拉出工序>
(编绳支承体)
图1表示本发明所用的编绳支承体110的构造。
编绳支承体110是将1根丝111编圆后的圆筒状(中空状)的编绳。
所谓编圆,是使用圆形编织机来编织筒状的纬编针织物织料的,如图1所示,使丝111弯曲并形成螺旋状延伸的连续的环112,在上下左右连接这些环112,在环112内及环112之间的连接部具有网眼113。
编绳支承体110,其构造与图16的将多根丝11、11、……编在一起的构造的编带支承体12是不同的。
对于编绳支承体110,在利用圆形编织机将丝111编圆而制造圆筒状编绳后,最好实施这样的拉伸压缩加热处理:将编绳加热到小于构成编绳的纤维的融点的温度,并使其通过出口孔径小于原来圆筒状编绳直径的拉制模,用模出口下游的牵引辊进行拉制。通过实施拉伸压缩加热处理,从而使编绳的伸长率大幅度降低,可赋予直径的稳定性。
作为丝111的形态,如有复丝、单丝和纺织线等。
作为构成丝111的纤维,如有合成纤维、半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和天然纤维。丝111也可是将多种纤维组合而成的。
作为合成纤维,例如有:尼龙6、尼龙66、芳香族聚酰胺等的聚酰胺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乙二醇酸等的聚酯系纤维;聚丙烯腈等的丙烯基系纤维;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系纤维;聚乙烯醇系纤维;聚偏二氯乙烯系纤维;聚氯乙烯系纤维;聚氨基甲酸脂系纤维;酚醛树脂系纤维;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的氟树脂系纤维;以及聚亚烷基对羟基苯甲酸酯系纤维等。
作为半合成纤维,例如有:以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甲壳素和脱乙酰壳多糖等为原料的纤维素衍生物系纤维;以及称为普罗米克斯纤维的蛋白质系纤维等。
作为再生纤维的例子,如有利用粘胶人造丝工艺、铜氨法和有机溶剂法而获得的纤维素系再生纤维(人造丝、铜铵丝和波里诺西克之类)等。
作为构成丝111的纤维,从容易发挥上述拉伸压缩加热处理所带来的效果这一点看,最好是合成纤维的复丝。尤其,从耐药性优异这一点看,较好的是聚酯系纤维、丙烯基系纤维、聚乙烯醇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和聚烯烃系纤维,其中,特别好的是聚酯系纤维或丙烯基系纤维。
丝111的线密度,从提高中空状多孔质膜(多孔质中空丝膜)的耐久性以及与多孔质膜层之间的粘接性这一点看,较好的是150~1000dtex。丝的线密度若是150dtex以上,则虽然与外径有关,但所得到的多孔质膜的抗压坏力提高。丝的线密度若是1000dtex以下,则可抑制因内径缩小化所带来的通水性的下降。
网孔113的数目最好每周是5个以上。网孔113的数目是与圆形编织机的织针(编针)的数目相同。网孔113的数目若是5个以上,则编绳支承体110的中空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抑制因内径缩小化所带来的通水性的下降。
网孔113数目的上限,根据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径、丝111的线密度和网孔113的大小(环112的大小)等来决定。在网孔113为大的情况下,当将后述的制膜原液涂布在编绳支承体110上时,制膜原液有可能流入编绳支承体110的内部而将中空部闭塞。因此,在制造相同外径的编绳支承体110的时候,若丝111的线密度高,则网孔的数目必须设定得少,若线密度低,网孔的数目必须设定得多。
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径,根据最终获得的中空状多孔质膜(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外径来决定。
从将多孔质膜束扎而成的膜组件的必要过滤面积看,多孔质膜的外径较好的是0.9~6.0mm,更好的是1.0~3.5mm。因此,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径较好的是0.7~5.0mm,更好的是0.9~3.0mm。
作为本发明所用的编绳的用途,例如有以下的(a)~(e),但并不限于这些。
(a)多孔质膜的支承体
(b)在将母体制绳后进行安定化、或安定化后进行碳化的中空状的安定化绳或碳纤维绳
(c)纤维加强管(例如,将碳纤维进行筒形编织后的,用热塑性或热硬化性树脂将高强度PET等固化后的)
(d)人工血管骨骼(例如,钛纤维、PTFE纤维筒形编织、PET树脂粘合剂等)
(e)纤维加强软管(例如,编织软管等)
它们当中,较好的是将编绳用于制造多孔质膜。
(收纳容器)
图2表示本发明所用的收纳容器120的一例子。
本例的收纳容器120是圆筒状,在中心部安装有芯棒121。当以一定速度将编绳支承体收纳在收纳容器120内时,编绳支承体自然形成的环的最小直径大致由编绳支承体的柔软性决定。详细如后述,但在一边使编绳支承体遵循环上的配置轨迹、一边从收纳容器120底部122向上部123进行层叠收纳时,有时也在收纳容器120的中心部产生因编绳支承体的柔软性而无法配置编绳支承体的空间。若在收纳容器120上安装有芯棒121,则能掩埋未配置该编绳支承体的部分,收纳形态更稳定。
收纳容器120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如有纸、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塑料、铁和不锈钢等。
收纳容器120的内径和深度,可根据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量等而适当决定。
收纳容器120的芯棒121的外径和高度,可根据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量等而适当决定。
收纳容器120的外径,根据编绳支承体的收纳量、编绳支承体的拉出形态等而适当选择。
(编绳支承体收纳于收纳容器的收纳方法)
对于编绳支承体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收纳方法的一例子,参照图4来说明。
图4是表示当收纳编绳支承体时所用的收纳装置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本例的收纳装置130具备:收纳编绳支承体110的圆筒状的收纳容器120;使该收纳容器120旋转的旋转台131;将编绳支承体110的供给装置固定的供给引导件132。
对于使收纳容器120旋转的旋转台131,若是一种能容易设置收纳容器120、能使转速R周期性变动的构件,则不特别限定。较好的是,旋转台131是一种能预先设定收纳容器120的转速R的变动模式、具有可将转速R的变动模式的程序输入的控制器功能的驱动方式的构件。
供给引导件132安装在收纳容器120的上方位于收纳容器120的内壁面附近。这里,所谓的“内壁面附近”,是指离开内壁面20mm以内的范围。若如此安装供给引导件132,则能将编绳支承体110更均匀地收纳在收纳容器120内。
供给引导件132只要是能使编绳支承体110通过、能将编绳支承体110的供给位置固定的形态,则不特别限定,但较好的形态是比编绳支承体110外径大的环状。进一步,更好的是环状的表面为无毛刺等的平滑的形状。
使用该收纳装置130,以一定速度将编绳支承体110经由供给引导件132而供给到旋转的收纳容器120内,同时使编绳支承体110收纳在收纳容器120内。从当拉出编绳支承体110时更容易抑制缠绕的观点看,如图5所示,较好的是,编绳支承体110一边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一边相邻的环向绕收纳容器120旋转轴的方向偏离,同时从收纳容器120的底部122向上方被层叠收纳。
另外,若编绳支承体110被收纳成编绳支承体110的配置轨迹围绕芯棒121,则当输送过程中和使用容器时,也有这样的效果:环偏离并上下交替,拉出时抑制编绳支承体的缠绕。
将编带支承体110收纳在收纳容器120内的方法是,只要是在拉出时抑制编绳支承体的缠绕的方法即可,不限定于图5的方法。
另外,当编绳支承体110开始收纳在收纳容器120内时,最好将编绳支承体110的端(卷绕开始端)预先拉出到收纳容器120的外侧。只要开始端拉出到收纳容器120的外侧,则在后述的编绳支承体的连接中容易连接被收纳于下一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即,容易连接该收纳开始端与被收纳于下一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结束端,就容易连续而快速地将编绳支承体110供给到纺丝喷嘴161、220.
(从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支承体的拉出方法)
对于如上所述将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方法的一例子,现参照图6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例子中,在使收纳容器120静止的状态下,从收纳容器120向卷轴方向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最好将收纳容器120的轴向朝向铅垂方向,向上方沿铅垂方向拉出编绳支承体110。
另外,编绳支承体110从收纳容器120的收纳的结束端(卷绕结束端)拉出。
并且,如图6所示,最好是:在收纳容器120的上方,即在拉出编绳支承体110的方向上的收纳容器120的大致延长线上,在相对于芯棒121的直径为数倍至数十倍的离开收纳容器120的位置,安装将编绳支承体110水平方向的位置予以固定用的拉出引导件124,通过该拉出引导件124而拉出编绳支承体110。若如此安装拉出引导件124,则当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的环被解开并被拉出时,拉出的速度和环被解开的阻力容易稳定。
拉出引导件124,只要是可使编绳支承体110通过、可将拉出后的编绳支承体110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予以固定的形态即可,不特别限定,但较好的是比编绳支承体110外径大的环状形态。此外,更好的是环状的表面为无毛刺等的平滑的形状。
对于如上所述将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方法的另一例子,现参照图7来说明。
从可使装置更简便,并且能有效利用空间的观点看,收纳容器120放置在地面等上作成静止状态较好。
当将支承体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收纳在收纳容器内并原封不动地拉出时,每当解开一个编带的环并将其拉出就产生一周的扭绞,若在编带支承体中积蓄这种扭绞,则会随机形成扭结节子部,随着移动,编带的扭结节子部移动到下游,有时会钩挂在纺丝喷嘴上。作为消除这种扭结,如有这样的方法:使用转台等使收纳容器一边向与收纳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一边将支承体拉出,但若采用该方法,则设备变得庞大,不能有效利用空间。另一方面,编绳支承体110如前所述不同于编带支承体8,尽管耐伸缩性优异,当扭绞编绳时也不产生编带那样大的扭绞反力,因此,即使从静止状态的收纳容器120原封不动地拉出编绳支承体110而产生扭绞,该扭绞也不会积蓄在特定部位,扭绞状态的编绳与绳的移动一起被稳定地运走,故难以形成扭结节子部。
另外,当将收纳容器120放在转台上,将编绳支承体110拉出时,也可使收纳容器120向与收纳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编绳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210其特点是,在收纳容器120上设有引导部件214。通过在收纳容器120上设置引导部件214,从而,可抑制从收纳容器120提起的编绳支承体110钩挂在收纳容器120的壳体部和芯棒121等上,或抑制因与所述壳体部和芯棒121等的接触而随机受力的现象。由此,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产生缠绕的现象被抑制。
作为引导部件214,例如有金属制或陶瓷制的引导辊,聚乙烯、PET、特氟龙(登记商标)等的塑料制引导辊等。
从对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钩挂在收纳容器120的壳体部和芯棒121上等而缠绕的现象容易进行抑制的观点看,引导部件214的高度较好的是1.5m以上,更好的是2.0m以上。另外,从使维修保养等作业性良好的观点看,引导部件214的高度较好的是5.0m以下,更好的是4.0m以下。
另外,引导部件214的高度,是指收纳容器120的底部122至引导部件214之间的距离。
这里,当将把引导部件214与收纳容器120中离开引导部件214最远的下角212d连接起来的直线设为直线m时,从容易抑制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钩挂在收纳容器120的壳体部和芯棒121等上而缠绕的现象的观点看,该直线m与收纳容器120的底部122所构成的角度θ(图1)较好的是60°以上,更好的是70°以上。另外,从容易抑制引导部件214过分变高的观点看,所述角度θ较好的是85°以下,更好的是80°以下。
在本发明中,如本例的编绳供给装置210那样,最好具有张力赋予构件216,在供给到纺丝喷嘴220之前,张力赋予构件216对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赋予张力。由此,即使行走中的编绳支承体110产生弱的扭结,也能利用赋予张力时的摩擦来消除该扭结。另外,由于在被供给到纺丝喷嘴220为止的期间能抑制编绳支承体110的松弛,因此,就能更稳定地进行编绳支承体110向纺丝喷嘴220的供给。
作为张力赋予构件216,例如有这样的形态:如本例所述,在收纳容器120上的引导部件214与纺丝喷嘴220间限制编绳支承体110行走的二个引导部件218之间,设置金属棒216a、216b,对编绳支承体110赋予张力以使其S形摆动行走。另外,张力赋予构件216只要能将张力赋予编绳支承体110即可,也可使用线性松紧器等。
引导部件218用来限制供给到纺丝喷嘴220为止的编绳支承体110的行走,可使用与引导部件214所举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编绳支承体的连接方法)
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被供给到下一凝固工序。
另外,由于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是有限长度,因此,要将编绳支承体110连续拉出并供给到凝固工序,则只要将收纳于多个收纳容器的各编绳支承体予以连接来使用即可。
具体来说,如图6及图7所示,为了连接收纳于多个收纳容器120的各编绳支承体110,而将收纳于任意收纳容器120(120a)的编绳支承体110a的卷绕开始端(也称为收纳开始端)a11与收纳于下一收纳容器120b的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结束端(也称为收纳结束端)b12连接起来,将收纳于该收纳容器120b的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开始端b11与收纳于其下一收纳容器120c的编绳支承体110c的卷绕结束端c12连接起来。
若如此连接收纳于多个收纳容器120的各编绳支承体110,则在从任意收纳容器120a拉出全部编绳支承体110a后,从下一收纳容器120b拉出编绳支承体110b,在拉出全部该编绳支承体110b后,从其下一收纳容器120c拉出编绳支承体110c,可进行这种连续的拉出操作。
作为编绳支承体的连接方法,只要是所连接的编绳支承体稳定通过凝固工序以后的工序的方法即可,不特别限定,但例如有如下所示的方法。
(1)将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的端部之间重合几毫米至十几毫米,利用超声波使重合的部分融化粘合而连接的方法。
(2)在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的中空部,分别插入十几毫米的一根柔韧性优异的绳状物,在从编绳支承体的表面插入绳状物的十几毫米的部分上卷绕纤维等,利用绳状物表面与中空状编绳(编绳支承体)中空部内表面的摩擦而紧固(连接)的方法。
(3)在柔韧性优异的绳状物的外周涂布弹性粘接剂,将该绳状物的粘接剂涂布部插入在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的中空部内,利用粘接而连接的方法。
(4)将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的端部之间对接,用订书机那样的金属制的连接部件将两端连接的方法。
即使在这些连接方法中,在连接时也不需要辅助部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连接,而且,由于能将连接后的编绳支承体的直径精度良好地控制在连接前编绳支承体的直径以下,因此,从连接后编绳支承体通过喷嘴(纺丝喷嘴)内的通过性优异的观点看,以及/或从在所形成的多孔质中空丝膜上难以形成节子的观点看,较好的是利用(1)的超声波进行连接的方法。
对于超声波的连接方法,也可使用例如图8A所示的连接装置。本例的连接装置140具备超声波喇叭141和连接件142。
超声波喇叭141的下表面141a是与编绳支承体接触的面,用于将超声波从下表面传递至编绳支承体。
连接件142是矩形状的板,从板的一边向着与该边相对的边形成直线状槽142a,该槽142a的深度可将一对编绳支承体重合地收纳。
在使用上述的连接装置140将收纳于任意收纳容器和下一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予以连接的时候,则如图8B所示,首先,使编绳支承体110a的卷绕开始端(也称为收纳开始端)a11与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结束端(也称为收纳结束端)重合状态地将编绳支承体110a、110b插入连接件142的槽142a内。接着,将超声波喇叭141的顶端插入槽142a内,将卷绕开始端a11和卷绕结束端b12(以下将它们统称为“两端部”)推压到槽142a的底部上,使其压缩变形。并且,在维持该压缩变形状态下,使超声波传递到两端部对其融化粘合,进行连接。
在使用上述超声波喇叭141将编绳支承体110a、110b之间融化粘合而进行连接时,由于编绳支承体110a、110b产生因摩擦所带来的局部发热而使被连接部分变形,因此,即使编绳支承体110a、110b的纤维间和多孔质部等存在水之类的液体而被弄湿也不要紧。
另外,在上述的超声波的连接方法中,虽然在使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重合的状态下进行连接,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在所连接的二根编绳支承体中,将一方的编绳支承体的中空部直径扩开成外径以上的大小,在该中空部插入几毫米至十几毫米的另一方的编绳支承体,使超声波传递到所插入的部分进行融化粘合,进行连接。
另外,所得到的多孔质中空丝膜中编绳支承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未发现充分的透水性能,因此,在制造后除去该连接部分。此时,为了容易判别所得到的多孔质中空丝膜中编绳支承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因此,较好的是在用墨水等将编绳支承体的收纳开始端与收纳结束端涂色后进行连接。
<凝固工序>
在凝固工序中,对从上述拉出工序所供给的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制膜原液,通过使制膜原液凝固,从而获得如图9所示那样的在编绳支承体110外周面形成有多孔质膜层151的多孔质膜150。
制膜原液通常包含疏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聚合物。
疏水性聚合物,只要能利用凝固工序而形成多孔质膜即可,只要是那种物质即可,可不特别限制地使用,如有聚砜和聚醚砜等的聚砜系树脂、聚偏二氟乙烯等的氟系树脂、聚丙烯腈、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酯等。另外,既可使用这些树脂的共聚物,也可使用将置换基导入这些树脂或共聚物一部分的物质。另外,既可将分子量等不同的同种聚合物进行混合使用,也可将二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树脂进行混合使用。
这些当中,由氟系树脂中聚偏二氟乙烯或偏二氟乙烯单体与其它单量体所构成的共聚物,其相对于次氯酸等氧化剂的耐久性优异。
于是,在例如后述的除去工序中,在制造由氧化剂处理的多孔质膜的时候,选择氟系树脂作为疏水性聚合物是合适的。
亲水性聚合物,是将制膜原液的粘度调整到适于形成多孔质膜的范围、为了获得制膜状态稳定化而添加的物质,聚乙烯甘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被适合使用。它们当中,从多孔质膜的孔径控制和多孔质膜的强度观点看,较好的是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其它单量体后的共聚物。
另外,对于亲水性聚合物,也可将二种以上的树脂进行混合使用。例如作为亲水性聚合物,若使用更高分子量的物质,则有容易形成膜构造良好的多孔质膜的倾向。另一方面,从后述的亲水性聚合物去除工序中更容易从多孔质膜去除的观点看,低分子量的亲水性聚合物是合适的。于是,根据目的,也可将分子量不同的同种亲水性聚合物进行适当混合使用。
通过将上述的疏水性聚合物及亲水性聚合物混合在它们可溶的溶剂(良好溶剂)中,而可调制制膜原液。对于制膜原液,也可根据需要而添加其它的添加成分。
对于溶剂的种类不特别限制,但在干湿式纺丝中进行凝固工序的时候,为了在空走部使制膜原液吸湿从而调整多孔质膜的孔径,最好选择容易与水均匀混合的溶剂。作为这种溶剂,例如有N,N-二甲替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2-吡咯烷酮、N-甲基吗啉-N-氧化物等,可使用它们一种以上。另外,在不损害疏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聚合物对溶剂的溶解性的范围内,也可将疏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聚合物的不良溶剂进行混合使用。制膜原液的温度不特别限制,但通常是20~40℃。
制膜原液中的疏水性聚合物的浓度,无论过稀还是过浓都会造成制膜时的稳定性的下降,由于处于难以形成合适的多孔质膜构造的倾向,故下限较好的是10质量%,更好的是15质量%。另外,上限较好的是30质量%,更好的是25质量%。
另一方面,亲水性聚合物的浓度下限,较好的是1质量%,更好的是5质量%,以更容易形成多孔质膜。亲水性聚合物的浓度上限,从制膜原液的处理性观点看,较好的是20质量%,更好的是12质量%。
将如此调制的制膜原液涂布在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多孔质膜层。要形成多孔质膜层,也可使用例如图10所示的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
本例的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具备:纺丝喷嘴161,该环状的纺丝喷嘴161将制膜原液涂布在从收纳容器(省略图示)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上;原液供给构件162,该纺丝喷嘴161将制膜原液供给该纺丝喷嘴161;凝固槽163,该凝固槽163中放入有使涂布在编绳支承体110上的制膜原液凝固的凝固液;以及引导辊164,该引导辊164将涂布有制膜原液的编绳支承体110导入凝固槽163。
在纺丝喷嘴161的中央形成有使编绳支承体110通过的管路。
管路的内径,稍大于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径,纺丝喷嘴161的管路的内周面与编绳支承体110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根据涂膜的厚度、制膜原液的粘度和编绳支承体110的行走速度等来决定,通常是0.15~0.25mm。
另外,在管路的途中,若使用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有二个沿管路圆周方向的狭槽状制膜原液排出口的纺丝喷嘴,则可将二种不同组分的制膜原液涂布在编绳支承体110上。
若使用上述的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则当编绳支承体110通过纺丝喷嘴161管路时,由原液供给构件162供给一定量的制膜原液,制膜原液就被涂布在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周面上,形成规定厚度的涂膜。另外,在涂布二种制膜原液时,首先第一制膜原液被涂布在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上,然后第二制膜原液被涂布在第一制膜原液上。
涂布有制膜原液的编绳支承体110被引导辊164导入放有凝固液的凝固槽163内。并且,当制膜原液的涂膜与凝固液接触时,随着凝固液在制膜原液中扩散,疏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聚合物就分别产生相分离,且疏水性聚合物被凝固。通过进行这样的相分离的同时进行凝固,从而得到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孔质膜层的多孔质膜150,该多孔质膜层具有疏水性聚合物和凝胶状亲水性聚合物相互错综的三维网孔构造。
另外,在排出后至到达放有凝固液的凝固槽为止的期间,既可设有空走区间(干湿式纺丝),也可不设置空走区间(湿式纺丝)。
这里所用的凝固液,必须是疏水性聚合物的非溶剂,即亲水性聚合物的良好溶剂,如有水、酒精和甲醇等和它们的混合物,但从安全性、运行控制方面看,较好的尤其是制膜原液所用的溶剂和水的混合液。
<其它工序>
由上述凝固工序形成的多孔质膜,一般孔径大而潜在具有高透水性,但由于在多孔质膜中残留有大量的溶液状态的亲水性聚合物,因此,有时难以在这种状态下发挥高透水性。另外,当亲水性聚合物在膜中干结时,也成为膜的机械性强度下降的原因。于是,在凝固工序之后,通常进行将残留在多孔质膜中的亲水性聚合物予以去除的去除工序,进一步在此后对多孔质膜进行干燥。
(去除工序)
对于凝固工序中获得的多孔质膜,亲水性聚合物以高浓度的溶液状态残留在膜(多孔质部)中。这种高浓度的亲水性聚合物,通过将多孔质膜浸渍在清洗液中而比较容易去除直至某种程度。于是,在去除工序中,较好的是,首先开始利用清洗液清洗多孔质膜,接着,使用氧化剂将亲水性聚合物予以低分子量化,之后去除低分子量化的亲水性聚合物。
多孔质膜的清洗
作为在清洗多孔质膜中所用的清洗液,只要是清澈且将亲水性聚合物分散或溶解的液体即可,不特别限定,但从清洗效果高这方面看,较好的是水。
作为所使用的水,如有自来水、工业用水、江河水和井水等,也可在它们当中混合乙醇、无机盐类、氧化剂和界面活性剂等来使用。另外,作为清洗液,也可使用疏水性聚合物的良好溶剂与水的混合液。
作为利用清洗液对多孔质膜进行清洗的方法,如有:例如将多孔质膜浸渍在清洗液中的方法;以及使多孔质膜在贮存有清洗液的清洗槽中行走的方法等。
为了将亲水性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抑制得低,防止扩散移动速度的下降,清洗温度高是合适的,较好的是50℃以上,更好的是80℃以上。此外,若一边使清洗液沸腾一边进行清洗,则还能利用沸腾产生的起泡来刮取多孔质膜的外表面,故能进行高效率的清洗。
利用多孔质膜的清洗工序,残留于多孔质膜的亲水性聚合物就成为浓度较低的状态。在这种低浓度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清洗效果,较好的是使用了氧化剂进行亲水性聚合物的低分子量化工序。
另外,对于由凝固工序形成的多孔质膜,虽然除了亲水性聚合物外也残留有用于制膜原液的溶剂,但残留于多孔质膜的溶剂通过多孔质膜的清洗工序而被去除。
亲水性聚合物的低分子量化
作为亲水性聚合物的低分子量化的方法,较好的方法是,首先使多孔质膜保持含有氧化剂的药液,接着将保持有药液的多孔质膜在气相中加热。
作为氧化剂,也可使用臭氧、过氧化氢双氧水、高锰酸盐、重铬酸盐和过硫酸盐等,但从氧化能力强分解性能优异、操作性优异和价廉等方面看,尤其次氯酸盐较好。作为次氯酸盐,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但尤其次氯酸钠较好。
此时,药液的温度较好的是50℃以下,更好的是30℃以下。当是大于50℃的高温时,促进多孔质膜在浸渍中氧化分解,药液中脱落的亲水性聚合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氧化剂不断浪费。另一方面,当是过度低温时,尽管能抑制氧化分解,但与常温下实施的情况相比,用于温度控制成低温的成本等有增加的倾向。于是,若从该观点出发,药液的温度较好的是0℃以上,更好的是10℃以上。
在使多孔质膜保持药液后,通过将多孔质膜在气相中进行加热,从而将亲水性聚合物氧化分解。若采用气相中进行加热,则保持在多孔质膜中的药液被大大稀释,或者药液脱落析出到加热媒体中的现象基本消失,药液中的氧化剂高效地用于分解残留在多孔质膜中的亲水性聚合物,故较好。
作为具体的加热方法,较好的是在大气压下使用加热流体对多孔质膜进行加热。作为加热流体,使用相对湿度高的流体,即在湿热条件下进行加热,能防止次氯酸盐等的氧化剂的干燥,从而能进行有效的分解处理,故较好。此时,作为流体的相对湿度,较好的是80%以上,更好的是90%以上,作成100%附近最最好。
在进行连续处理的场合,从能缩短处理时间方面看,加热温度的下限较好的是50℃,更好的是80℃。温度的上限在大气压状态下较好的是100℃。
亲水性聚合物的去除
作为将低分子量化的亲水性聚合物去除的方法,例如有按与上述的多孔质膜的清洗工序相同的条件利用清洗液对多孔质膜进行清洗的方法。
另外,在即使将低分子量化的亲水性聚合物去除也仍残留有亲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也可进一步进行将多孔质膜的外周侧予以减压的减压工序。
通过将多孔质膜的外周侧减压,从而多孔质膜的外周侧的压力低于内周侧,利用其压力差,残留在多孔质膜中的亲水性聚合物就移动到外周侧。因此,能更有效地去除亲水性聚合物。
(干燥工序)
将亲水性聚合物去除后的多孔质膜,由干燥工序干燥,卷绕在绕线架或卷线轴等上。
作为干燥工序不特别限制,也可用将多孔质膜导入热风干燥机等的干燥装置的方法来进行。
<作用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例子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由于从静止状态的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支承体,因此,不必使用转台等旋转构件。因此,能用简便的机构供给编绳支承体。此外,由于能将收纳容器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因此能设置许多收纳容器,能有效利用空间。另外,即使是一次性制造多根多孔质膜的情况,也容易同时供给与其根数对应的数量的编绳支承体。
另外,由于将编绳(编绳支承体110)用作为多孔质膜的支承体,因此,即使不使收纳容器旋转就那样将编绳支承体拉出,与是编带的场合不同,即与采用编带支承体12的情况不同,在支承体的特定部位不会积蓄扭转,产生的扭转与编绳的行走一起移动,因此难以产生扭结,难以形成扭结节子部。
这被认为是:由于编带(编带支承体12)扭转时的反力即扭绞扭矩大,而编绳(编绳支承体110)的扭绞扭矩小,因此,当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编绳时编绳(编绳支承体110)自身因较弱的力而被扭转,并能维持该形态,在保持扭转状态下随着编绳的行走而容易稳定地被送到下游。
因此,采用本发明能稳定制造多孔质膜。
另外,采用本发明,当拉出编绳支承体时,由于收纳容器是静止的状态,因此能容易地与收纳于下一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连接。另外,不必在意连接时序和连接所花费的时间。
此外,在使收纳容器旋转拉出支承体的以往的方法中,在将支承体连接后,收纳有已连接的支承体的收纳容器之间必须放在相同的转台上。由于能放在转台上的收纳容器的数量有限,因此,若不断地拉出中空绳,转台上的中空绳减少,则要再次停止转台的旋转,从转台上卸下空的收纳容器,连接下一收纳容器的中空绳并将该收纳容器放在转台上,必须重复这种操作,花费时间。
但是,采用本发明,能将收纳有编绳支承体的许多收纳容器预先设置在规定的场所,能一次性地连接收纳于这些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并且,在从任意收纳容器拉出全部编绳支承体后,也可根据需要而移开该收纳容器,使下一收纳容器与放有任意收纳容器的场所错开,作业是简便的。
接着,对使用了所述编绳供给装置210的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将上述那样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从收纳容器212拉出到设在收纳容器212上的引导部件214。此时,通过设有引导部件214,来抑制编绳支承体110钩挂在收纳容器120的壳体部和芯棒121上等而使编绳支承体110产生缠绕的现象。
从使设备使用更简便、能有效利用空间的观点看,较好的是在使收纳容器120静止的状态下将编绳支承体110拉出。
另外,编绳支承体110从收纳于收纳容器120时的收纳结束端拉出。
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被供给到纺丝喷嘴220。
另外,收纳于收纳容器120的编绳支承体110是有限的长度。为了将编绳支承体110连续地供给到纺丝喷嘴220,也可分别对收纳于多个收纳容器120的各编绳支承体110进行连接来使用。
对于各编绳支承体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所用的连接装置等,可使用以上述图6、图7、图8A及图8B进行说明的方法和装置等,较佳的条件、形态与其相同。
在纺丝喷嘴220中,如图11所示,以制膜原液25涂布在所供给的编绳支承体110外侧的状态被纺丝,且浸渍在收容于凝固槽230a的凝固液230b中。
由此,制膜原液25凝固而形成多孔质中空丝膜26。然后,经过清洗干燥等各工序而获得多孔质中空丝膜26。
作为制膜原液25,使用膜形成性树脂、开孔剂及包含溶剂的制膜原液。当该制膜原液浸渍在凝固液中时,凝固液在制膜原液中扩散,膜形成性树脂和开孔剂分别产生相分离的同时凝固,在编绳支承体的外侧形成多孔质膜层。
作为膜形成性树脂,可使用用于形成多孔质膜的通常的树脂,例如有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磺化聚砜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聚酯亚胺树脂等。它们根据需要而可适当选择使用,其中,从耐药性优异方面看,较好的是聚偏二氟乙烯树脂。
膜形成性树脂既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一并使用二种以上。
作为开孔剂,例如可使用以聚乙烯甘醇为代表的单醇系、二醇系、三元醇系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亲水性高分子树脂。它们根据需要而可适当选择使用,其中,从增稠效果优异方面看,较好的是聚乙烯吡咯烷酮。
开孔剂既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一并使用二种以上。
作为溶剂,只要都可溶解所述膜形成性树脂和开孔剂的物质即可,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替甲酰胺。其中,从膜形成性树脂更有效溶解在溶剂中的观点看,较好的是N,N-二甲基乙酰胺。
溶剂既可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一并使用二种以上。
另外,在制膜原液25中,在不妨碍控制相分离的范围内,也可使用任意组分的开孔剂以外的其它的树脂和添加剂。
从提高制膜时的稳定性、容易形成优异的多孔质膜构造的观点看,制膜原液25(100质量%)中的膜形成性树脂的含有量较好的是10质量%以上,更好的是15质量%以上。另外,由同样理由,膜形成性树脂的含有量较好的是30质量%以下,更好的是25质量%以下。
从容易形成多孔质膜的观点看,制膜原液25(100质量%)中的开孔剂的含有量,较好的是1质量%以上更好的是5质量%以上。从制膜原液的操作性的观点看,开孔剂的含有量较好的是20质量%以下,更好的是12质量%以下。
以往,在收纳容器上不设置引导部件,在从收纳容器拉出的编绳支承体被倾斜提起时,编绳支承体有时会钩挂在收纳容器的壳体部和芯棒等上,会因接触而随机受力,有时编绳支承体会产生缠绕。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中,在收纳容器上设有引导部件,通过向该引导部件从收纳容器拉出编绳支承体,从而抑制编绳支承体钩挂在收纳容器的主体和芯棒等上产生缠绕的现象。因此,在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制造中,获得优异的工序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的编绳供给装置,不限于前述编绳供给装置210。例如,也可是具有无芯棒的收纳容器的编绳供给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中,在将绕线架用作为卷绕器具这一点上不同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编绳支承体在绕线架上的卷绕方法)
对于编绳支承体在绕线架上的卷绕方法的一例子,用图12A和图12B进行说明。
图12A是表示将编绳支承体卷绕在绕线架上时所用的卷绕装置的一例子的概略构成图。本例的卷绕装置180a具有:卷绕有编绳支承体110的绕线架170;将该绕线架170支承成可旋转的绕线架固定件181;以及将编绳支承体供给于绕线架170的供给引导件182。
绕线架170包括:卷绕有编绳支承体110的圆筒状的卷绕部171;以及可装拆地安装在该卷绕部171两端上的凸缘部172、173。
卷绕部171的直径,根据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量和编绳支承体的拉出形态等来适当选择。
在绕线固定件181上安装有水平延伸的支承轴181a,在该支承轴181a上插入绕线架170。并且,通过支承轴181a旋转,绕线架170也可旋转。
供给引导件182只要是一边向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往复移动,一边能将编绳支承体110供给于绕线架170的部件即可,不特别限定。
使用该卷绕装置180a,经由供给引导件182的向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的往复移动而以一定速度将编绳支承体110供给于旋转的绕线架170的卷绕部171,并卷绕在绕线架170上。作为卷绕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有卷绕宽度随着编绳支承体的卷绕层数而缩小的平行卷绕、菱形卷绕和团绕等。
另外,当在绕线架170上开始卷绕编绳支承体110时,编绳支承体110的端(卷绕开始端)最好不卷绕在绕线架170的卷绕部171上而预先露出。开始端若从绕线架170露出,则在后述的编绳支承体的连接中,容易连接收纳于下一绕线架的编绳支承体。
(从绕线架拉出编绳支承体的拉出方法)
对于上述那样将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编绳支承体110从绕线架170拉出的方法的一例子,现参照图13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例子中,在使绕线架170静止的状态下,从绕线架170向卷轴方向即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使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成为铅垂方向地将绕线架170的一个凸缘部172向下而将绕线架170配置在地面或台座等上。并且,最好向铅垂方向上方拉出编绳支承体110。
另外,当拉出编绳支承体110时,预先从卷绕部171上卸下绕线架170的另一个凸缘部。
另外,编绳支承体110从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终端(卷绕结束端)被拉出。
另外,如图13所示,最好是,在绕线架170的上方,即拉出编绳支承体110的方向上的绕线架170的大致延长线上,在相对于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物体直径为数倍至数十倍的离开绕线架170的位置上,安装将编绳支承体110水平方向的位置予以固定用的拉出引导件124,通过该拉出引导件124而拉出编绳支承体110。若如此安装拉出引导件124,则当收纳于绕线架170的编绳支承体110的环被解开并被拉出时,拉出的速度和环被解开的阻力容易稳定。
(编绳支承体的连接方法)
从绕线架17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被供给到下一凝固工序。
另外,由于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编绳支承体110是有限的长度,因此,为了将编绳支承体110连续拉出供给到凝固工序,只要将卷绕在多个绕线架上的各编绳支承体进行连接来使用即可。
具体来说,如图13所示,为了连接卷绕在多个绕线架170上的各编绳支承体110,而将卷绕在任意的绕线架170(170a)上的编绳支承体110a的卷绕开始端a11与卷绕在下一绕线架170b上的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结束端b12连接起来,将卷绕在该绕线架170b上的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开始端b11与卷绕在其下一绕线架170c上的编绳支承体110c的卷绕结束端c12连接起来。
若如此连接卷绕在多个绕线架170上的各编绳支承体110,则在从任意绕线架170a拉出全部的编绳支承体110a后,从下一绕线架170b拉出编绳支承体110b,在拉出全部的该编绳支承体110b后,从其下一绕线架170c拉出编绳支承体110c,可进行这种连续的拉出操作。
作为编绳支承体的连接方法,如有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连接方法。尤其,较好的是利用(1)的超声波进行连接的方法。
<作用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例子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由于从静止状态的绕线架拉出编绳支承体,因此不必使用使绕线架旋转用的配件(旋转构件)。
因此,能用简便的机构供给编绳支承体。
另外,采用本发明,当拉出编绳支承体时,由于绕线架是静止的状态,因此,不停止制造多孔质膜,就可容易连接卷绕在下一绕线架上的编绳支承体。另外,不必在意连接的时序和连接所花费的时间。
<其它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绕线架上的编绳支承体的卷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在使用了图12A所示的卷绕装置180a的方法中,将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做成水平来卷绕编绳支承体110,但也可例如使用图9(b)所示的卷绕装置180b,将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做成垂直,如下那样地卷绕编绳支承体110。
图12B所示的卷绕装置180b具备:绕线架170;将编绳支承体110供给于绕线架170的供给引导件182;以及将供给引导件182支承成可沿绕线架170周围旋转,并且可向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往复移动的引导件固定配件183。
在使用该卷绕装置180b将编绳支承体110卷绕在绕线架170上的方法中,首先,在使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成为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将绕线架170的一个凸缘部172向下而将绕线架170配置在地面或台座等上。此时,从卷绕部171上预先卸下绕线架170的另一个凸缘部。接着,经由利用绕线架固定配件183沿绕线架170周围进行旋转并向绕线架170中心轴方向往复运动的供给引导件182,而一边将编绳支承体110以一定速度供给于绕线架170的卷绕部171,一边卷绕在绕线架170上。
另外,编绳支承体从绕线架上的拉出,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在图13所示的方法中,是将绕线架170设置在地面或台座上的,但也可例如图14所示那样,使用安装有多个分支部191的绕线架固定器具190,在该分支部191上插入绕线架170(170a、170b、……),向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另外,当将卷绕在多个绕线架170a、170b、……上的编绳支承体110进行连接时,较好的是将卷绕在任意绕线架170a上的编绳支承体110a的卷绕开始端a11与卷绕在位于该绕线架170a下侧的下一绕线架170b上的编绳支承体110b的卷绕结束端b12连接起来。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A1-1]
<多孔质膜的制造装置>
作为多孔质膜的制造装置,使用了图15所示的多孔质膜制造装置1100。
该多孔质膜制造装置1100具有:卷绕有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器具(收纳容器120);将制膜原液涂布在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绳支承体110上形成多孔质膜层的多孔质膜形成装置160;从由编绳支承体和多孔质膜层构成的多孔质膜150中去除亲水性聚合物的去除构件1110;将去除亲水性聚合物后的多孔质膜150进行干燥的干燥构件1120;以及将干燥后的多孔质膜150进行卷绕的卷绕构件1130。
另外,在收纳容器120与多孔质膜形成装置160之间,设有使编绳支承体110以一定张力通过多孔质膜形成装置160的纺丝喷嘴161内用的松紧器机构1140。另外,在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与去除构件1110之间,设有从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以一定速度牵拉多孔质膜150,将其移送到去除构件1110的制膜辊1150。
<编绳支承体的收纳>
(编绳支承体)
作为编绳支承体110,使用一种用圆形编织机对聚酯纤维(线密度:420dtex、纤维数:180根)进行编圆后,用加热到200℃的金属模按大约3米/分钟的速度连续拉制使热特性、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特性提高的中空状编绳支承体(外径:约2.5mm,中空部直径:约1.5mm,每周的网眼数:12个)。
编绳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9(g·cm)。
(收纳容器)
作为收纳容器120,使用一种纸制的圆筒状纸筒(筒内径:450mm,深:800mm)。另外,在筒内的中央部设有芯棒121(外径:130mm,离开筒底部的高度为770mm)。
(收纳方法)
使用图4所示的收纳装置130,按供给速度3米/分钟的条件将编绳支承体110供给到设置在转台131上的收纳容器120。另外,在供给编绳支承体110的同时,以大约30秒使转台131旋转一周,并使一周旋转中的旋转速度周期性变化,如图5所示,在使编绳支承体110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的状态下,并在使该配置轨迹围绕芯棒121、且相邻的环向绕收纳容器120旋转轴的方向偏离的状态下,从收纳容器120的底部向上方将编绳支承体110予以层叠收纳。
另外,当向收纳容器120开始收纳编绳支承体110时,将编绳支承体110的端(卷绕开始端)预先露出到收纳容器120的外侧。
<制膜原液的调制>
将聚偏二氟乙烯A(阿托非娜日本制(日语:アトフィナジャパン製),商品名卡伊娜-301F(日语:カイナー301F))12质量份、聚偏二氟乙烯B(阿托非娜日本制,商品名卡伊娜-9000LD)8质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ISP公司制,商品名K-90)10质量份、N,N-二甲基乙酰胺(DMAc)70质量份进行混合,调整成制膜原液(1)。
另外,将3质量份的聚偏二氟乙烯A、2质量份的聚偏二氟乙烯B、2质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93质量份的DMAc进行混合,调制成制膜原液(2)。
<多孔质膜的制造>
使用图15所示的多孔质膜制造装置1100,如下那样制造了多孔质膜。
在将收纳有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容器120的轴向朝向铅垂方向并使其静止的状态下,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并按速度10米/分钟的条件向铅垂方向上方拉出了编绳支承体110。拉出后的编绳支承体110通过设置在收纳容器120上方的环状的拉出引导件124,由旋转引导件125变换方向,再由支承体供给辊126调整行走速度而被供给到松紧器机构1140。
接着,在利用松紧器机构1140而将编绳支承体的张力调整成可使编绳支承体110以一定张力通过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的纺丝喷嘴161内,之后编绳支承体110被供给到多孔质膜层形成装置160。
接着,作为纺丝喷嘴161,准备这样一种喷嘴:中心形成中空部(管路),在其外侧,双重地依次形成有环状的排出口以能依次涂布二种液体(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5-42074号公报的图1),在将纺丝喷嘴保温在30℃的状态下,将编绳支承体导入中空部。与此同时,由原液供给构件162将制膜原液(1)、(2)供给到纺丝喷嘴161,并在编绳支承体110的外周从内测依次涂布制膜原液(2)、制膜原液(1),使其在放有保温为80℃的凝固液(N,N-二甲基乙酰胺5质量份和水95质量份的混合液)的凝固槽163中进行凝固。这样,如图7所示,在外表面附近有一层划分层,获得了孔径向内部增大的倾斜构造的多孔质膜层151被涂覆在编绳支承体110上的多孔质膜150。另外,所涂布的制膜原液(1)及(2)中,形成多孔质膜的膜构造的主原液是涂布在外侧的制膜原液(1)。
接着,利用制膜辊1150以一定速度牵拉多孔质膜150,在去除构件1110将亲水性聚合物去除。具体来说,首先将多孔质膜150在98℃的热水中清洗3分钟,去除残留的DMAc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一部分。然后,重复二次这样的工序:将多孔质膜150浸渍在50000mg/L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的工序;将多孔质膜150在90℃的蒸汽槽中加热2分钟的工序;以及将多孔质膜150在90℃的热水中清洗3分钟的工序,将残留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去除至相对于多孔质膜层的质量比小于2%。
接着,在干燥构件1120将多孔质膜150以85℃加热10分钟后,在卷绕构件1130将其卷绕在绕线架上。
在实施例A1-1中,在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6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收纳容器120拉出。
[实施例A1-2]
除了将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编绳支承体110时的拉出速度变更为20米/分钟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其结果,在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6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收纳容器120拉出。
[实施例A1-3]
除了将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编绳支承体110时的拉出速度变更为50米/分钟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其结果,在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6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收纳容器120拉出。
[实施例A2-1]
作为卷绕器具,使用绕线架来代替收纳容器120,使用图12A所示的卷绕装置180a,经由向绕线架170的中心轴方向往复移动的供给引导件182,而一边将编绳支承体110以一定速度供给于旋转的绕线架170的卷绕部171(外径:190mm),一边卷绕在绕线架170上。另外,当在绕线架170上开始卷绕编绳支承体110时,编绳支承体110的端(卷绕开始端)不卷绕在绕线架170的卷绕部171上地预先露出。
除了如此从卷绕有编绳支承体110的绕线架170上以拉出速度15米/分钟的条件拉出编绳支承体110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
其结果,在从绕线架17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6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绕线架170拉出。
[实施例A2-2]
除了将从绕线架170拉出编绳支承体110时的拉出速度变更为30米/分钟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2-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
其结果,在从绕线架17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6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绕线架170拉出。
[实施例A3-1]
与实施例A1-1相同,准备二个收纳有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容器120。利用超声波将收纳于一个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开始端与收纳于另一个收纳容器的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结束端连接起来。
除了从如此使编绳支承体110连接后的二个收纳容器120以拉出速度30米/分钟的条件连续拉出编绳支承体110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
其结果,在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12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收纳容器120拉出。
[实施例A3-2]
与实施例A2-1相同,准备二个卷绕有编绳支承体110的绕线架170。利用超声波将卷绕在一个绕线架上的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开始端与卷绕在另一个绕线架上的编绳支承体110的卷绕结束端连接起来。
除了从如此使编绳支承体110连接后的二个绕线架170以拉出速度30米/分钟的条件连续拉出编绳支承体110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
其结果,在从绕线架170开始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后,经过12小时后,编绳支承体110也不会形成扭结节子部,能稳定地从绕线架170拉出。
[实施例B1]
使用图11所示的编绳供给装置210,如下那样地制造了多孔质中空丝膜。
作为收纳容器120,使用了纸制的圆筒状纸筒(筒内径:450mm,深度:900mm)。另外,在筒内的中央部设有芯棒121(外径:130mm,离开筒底部122的高度为880mm)。
作为引导部件214,使用了引导辊(聚乙烯制,辊槽直径80mm,外径100mm)。引导部件214的离开收纳容器120底部122的高度做成2.8m。另外,在将把引导部件214与收纳容器120中离引导部件214最远的下角212d连接起来的直线设为直线m时,该直线m与收纳容器120底部122所构成的角度θ做成80°。
作为编绳支承体110,使用了编绳(三菱丽阳公司制,商品名M1205)。
作为制膜原液25,使用把膜形成性树脂即阿鲁凯马公司(アルケマ社)制的29.7kg聚偏二氟乙烯PVDF301F和开孔剂即日本催化剂公司制的15.6k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79溶解在溶剂即112.2L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三星精密化学公司制造)中进行消泡而调制成的制膜原液。
将收纳容器120放在转台上,一边以约13秒时间使其旋转一周,一边使旋转一周中的旋转速度周期性变化,按供给速度3米/分钟的条件供给编绳支承体110,且如图4所示,在使编绳支承体110遵循环状的配置轨迹,且该配置轨迹围绕芯棒121且相邻的环向绕收纳容器120旋转轴的方向偏离的状态下,从收纳容器120的底部122向上部212c将编绳支承体110予以层叠收纳。
另外,当向收纳容器120开始收纳编绳支承体110时,将编绳支承体110的收纳开始端预先露出到收纳容器120的外侧。
从静止状态的收纳容器120,以拉出速度20米/分钟向引导部件214拉出编绳支承体110,利用张力赋予构件216赋予张力,并供给到纺丝喷嘴220,在编绳支承体110的外侧涂布制膜原液,如此状态进行纺丝,在保温为80℃的凝固液230b(8%DMAc水溶液)中使制膜原液25凝固而形成多孔质中空丝膜。此外,利用清洗液(90℃的热水)进行清洗,利用次氯酸盐进行开孔剂的去除,以及进行干燥,由此获得多孔质中空丝膜。
在实施例B1的多孔质中空丝膜的制造中,由编绳供给装置210供给到纺丝喷嘴220的编绳支承体110不产生缠绕,获得优异的工序稳定性。
[比较例1]
除了代替编绳支承体而使用将16根聚酯纤维(线密度:830dtex,纤维数:96根)织在一起而编织成的中空状编带支承体(外径:约2.2mm,中空部直径:约1.0mm)以外,其它与实施例A1-1相同地制造了多孔质膜。
编带支承体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4.7(g·cm)。
其结果,在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带支承体后,经过约5分钟后,编带支承体的拉出速度开始变化,从收纳容器120拉出的编带支承体上形成了弱扭结。另外,约经过10分钟后,产生扭结节子部,扭结节子部到达设置在收纳容器120上方的拉出引导件124。扭结节子部到达后几分钟后,扭结节子部钩挂在拉出引导件124上,拉出引导件124的臂产生变形,支承体供给辊126的驱动电动机(未图示)因过载停止。
再次尝试拉出编带支承体,从收纳容器120开始拉出编带支承体后,经过约15分钟后,由于编带支承体缠绕在收纳容器120的芯棒121上,收纳容器120开始向上方被提起,因此,紧急停止多孔质膜制造装置1100的运行。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编绳拉出方法,即使是连续将支承体拉出的场合,也能抑制产生扭结,并能用简单的机构有效利用空间来供给支承体,故能适合用于制造多孔质膜。

Claims (5)

1.一种编绳拉出方法,从卷绕器具拉出编绳,该编绳拉出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卷绕器具静止的状态下,从该卷绕器具拉出编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绳拉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绳的如下定义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4g·cm以下:
扭绞复原率A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后的扭绞所复原的周数除以5周的比率,
扭绞扭矩B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时,在与扭绞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作用于该编绳的负荷×编绳的绳中心至负荷测定点的距离,
扭绞拉出稳定值X=扭绞复原率A×扭绞扭矩B,
其中,所述负荷的单位为g,所述距离的单位为cm,所述扭绞扭矩的单位为g·cm。
3.一种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从卷绕器具拉出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在该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制膜原液,使该制膜原液凝固,从而在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形成多孔质膜层,该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卷绕器具静止的状态下,从该卷绕器具拉出编绳支承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所述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如下定义的扭绞拉出稳定值X是14g·cm以下:
扭绞复原率A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后的扭绞所复原的周数除以5周的比率,
扭绞扭矩B为:在30cm长的编绳的下端安装30g的坠子,在沿铅垂方向悬挂该编绳的状态下扭绞该编绳5周时,在与扭绞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作用于该编绳的负荷×编绳的绳中心至负荷测定点的距离,
扭绞拉出稳定值X=扭绞复原率A×扭绞扭矩B,
其中,所述负荷的单位为g,所述距离的单位为cm,所述扭绞扭矩的单位为g·cm。
5.一种编绳供给装置,向纺丝喷嘴供给所述编绳支承体,所述纺丝喷嘴以在中空状的编绳支承体的外周面涂布形成多孔质膜层的制膜原液的状态进行纺丝,该编绳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所述编绳支承体的卷绕器具;以及
引导部件,
所述编绳支承体被从所述卷绕器具向所述引导部件拉出。
CN201280016877.9A 2011-02-07 2012-02-07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Active CN103492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4027 2011-02-07
JP2011-024027 2011-02-07
JP2011089093 2011-04-13
JP2011-089093 2011-04-13
PCT/JP2012/052701 WO2012108413A1 (ja) 2011-02-07 2012-02-07 編紐引き出し方法、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及び編紐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296A true CN103492296A (zh) 2014-01-01
CN103492296B CN10349229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638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6877.9A Active CN103492296B (zh) 2011-02-07 2012-02-07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3) JPWO2012108413A1 (zh)
KR (2) KR101560074B1 (zh)
CN (1) CN103492296B (zh)
WO (1) WO2012108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6467B (zh) * 2018-09-07 2024-04-02 王琪 一种超滤膜制膜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780A (en) * 1975-04-10 1977-03-15 Morgan Construction Company Apparatus for trimming and/or subdividing mill product at a coil forming station
CN1628009A (zh) * 2002-06-17 2005-06-15 现代综合金属株式会社 防焊条缠结装置
JP2008114180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中空状多孔質膜用支持体、中空状多孔質膜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6574A (ja) * 1991-03-15 1992-10-12 Hakodate Seimo Sengu Kk 自動スプールワインダー用糸条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JPH0679348A (ja) * 1992-08-26 1994-03-22 Showa Alum Corp ワイヤの連続供給方法
JP2001253638A (ja) * 2000-03-10 2001-09-18 Toyobo Co Ltd 巻取装置
JP3651414B2 (ja) * 2001-05-29 2005-05-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毛羽抑制方法
JP2004043579A (ja) 2002-07-10 2004-02-12 Petroleum Energy Center 軽油の水素化処理方法
JP5078050B2 (ja) * 2003-03-31 2012-11-21 東レ株式会社 中空糸膜用コーティングノズ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中空糸膜の製造方法
JP4266156B2 (ja) * 2003-11-11 2009-05-2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コード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200179A (ja) 2004-01-16 2005-07-28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テープ類の繰り出し方法
JP2007331915A (ja) * 2006-06-19 2007-12-2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テンション装置
JP2008126199A (ja) * 2006-11-24 2008-06-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中空状多孔質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91121A (ja) * 2007-10-10 2009-04-3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コードの供給方法
JP4990192B2 (ja) * 2008-03-04 2012-08-0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中空糸条物連続体の製造方法
JP5207238B2 (ja) * 2008-04-23 2013-06-1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中空紐状物の収納方法
TWI415669B (zh) * 2009-04-24 2013-11-21 Mitsubishi Rayon Co 複合多孔質膜的製造方法
US20130140388A1 (en) * 2010-06-07 2013-06-0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Storage package for string-lik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storing string-like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780A (en) * 1975-04-10 1977-03-15 Morgan Construction Company Apparatus for trimming and/or subdividing mill product at a coil forming station
CN1628009A (zh) * 2002-06-17 2005-06-15 现代综合金属株式会社 防焊条缠结装置
JP2008114180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中空状多孔質膜用支持体、中空状多孔質膜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8413A1 (ja) 2012-08-16
JP2016032809A (ja) 2016-03-10
JPWO2012108413A1 (ja) 2014-07-03
JP6160720B2 (ja) 2017-07-12
CN103492296B (zh) 2016-01-20
KR101560074B1 (ko) 2015-10-13
JP2016128166A (ja) 2016-07-14
KR20150083128A (ko) 2015-07-16
KR20130119482A (ko)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4507B2 (ja) 多孔質中空糸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2036741B (zh) 中空状多孔质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92058B (zh) 中空纤维膜用干燥装置
CN103025410B (zh) 中空纤维膜的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KR102171580B1 (ko) 가용성 코어 주위에 얀-강화된 중공 섬유 막의 제조 방법
JP6115592B2 (ja) 中空状多孔質膜
JP5903780B2 (ja) 多孔質中空糸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617930B2 (ja) 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3492296B (zh) 编绳拉出方法、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及编绳供给装置
JP5842614B2 (ja) 洗浄装置、および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
CN202555180U (zh) 多孔质膜处理装置
CN103492056B (zh) 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KR20150011819A (ko) 중공상 다공질막
JP5796433B2 (ja) 細径中空状多孔質膜
KR20080048791A (ko) 중공사막 제조방법
JP6149577B2 (ja) 中空糸膜の製造方法
CN114210213A (zh) 一种中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Ku, 1-1-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Ku, 1-1-1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