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274A - 瓶子 - Google Patents

瓶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274A
CN103492274A CN201280020226.7A CN201280020226A CN103492274A CN 103492274 A CN103492274 A CN 103492274A CN 201280020226 A CN201280020226 A CN 201280020226A CN 103492274 A CN103492274 A CN 103492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wall part
movable wall
annular recessed
recess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0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274B (zh
Inventor
中山忠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019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96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51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60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65D1/0284Bottom construction having a discontinuous contact surface, e.g. discrete f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29C49/54Mould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9/541Moulds for undercut articles having a recessed under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65D1/0276Bottom construction having a continuous contact surface, e.g. Champagne-typ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 B65D2501/0009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2501/0018Ribs
    • B65D2501/0036Hollow circonferential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瓶子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该瓶子为有底筒状,底部的底壁部具备:接地部,位于外周缘部;立起周壁部,从瓶子径向内侧与所述接地部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可动壁部,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上端部朝向瓶子径向内侧突出;和凹陷周壁部,随着由所述可动壁部的瓶子径向内端部向上方逐渐缩径,在所述可动壁部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凹部。

Description

瓶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子。
本申请基于2011年4月28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1-101984号以及2011年12月27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1-285153号要求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瓶子,已知有吸收瓶子内的减压的结构。现有瓶子已知有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瓶子的结构,底部的底壁部具备:接地部,位于外周缘部;立起周壁部,从瓶子径向内侧与所述接地部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可动壁部,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上端部朝向瓶子径向内侧突出;和凹陷周壁部,从所述可动壁部的瓶子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在该结构中,底壁部以与立起周壁部的连接部分为中心转动,以使可动壁部使凹陷周壁部朝向上方移动,由此来吸收瓶子内的减压。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61758号小册子
然而,对于所述现有的瓶子来说,对于提高瓶子内的减压吸收性能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前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子,该瓶子能够提高瓶子内的减压吸收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下面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瓶子,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瓶子为有底筒状,底部的底壁部具备:接地部,位于外周缘部;立起周壁部,从瓶子径向内侧与所述接地部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可动壁部,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上端部朝向瓶子径向内侧突出;和凹陷周壁部,随着由所述可动壁部的瓶子径向内端部向上方逐渐缩径,在所述可动壁部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凹部。
根据这种特征,由于在可动壁部形成有环状凹部,因此在将瓶坯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形成该瓶子的过程中,当合成树脂材料流到达模腔内表面中的形成环状凹部的部分时,其势头被削弱。由此,与形成凹陷周壁部及可动壁部中比环状凹部位于瓶子径向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内侧壁部)的合成树脂材料相比,能够更加使形成可动壁部中比环状凹部位于瓶子径向外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外侧壁部)的合成树脂材料拉伸。
因此,能够将前述外侧壁部的厚度形成为与内侧壁部的厚度相比更薄,从而能够容易使其变形(易使可动壁部向上方变位),且能够提高瓶子的减压吸收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在上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可动壁部可以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曲面。
此时,当瓶子内减压时,能够易使可动壁部朝向瓶子内侧进行较大变形,能够进一步切实提高瓶子的减压吸收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在上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内端相连的内端部分,可以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外端部分,可以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在上述第二方式中,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内端相连的内端部分,可以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外端部分,可以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
此时,由于可动壁部中的连接凹陷周壁部与环状凹部的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如前所述在形成该瓶子的过程中,当到达模腔内表面中的形成环状凹部的部分时,能够有效削弱合成树脂材料流的势头。
另外,由于可动壁部的与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因此如前所述在形成该瓶子的过程中,在通过模腔内表面中的形成环状凹部的部分后,能够使合成树脂材料朝向瓶子径向外侧顺利流动。由此,能够以前述外侧壁部的厚度变薄的方式进行拉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在上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可动壁部可配设成以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连接部分为中心,与所述凹陷周壁部一同朝向上方移动自如,所述可动壁部及所述凹陷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部分,可配设成以所述环状凹部为中心,朝向上方移动自如。
根据这种特征,由于伴随瓶子内的减压,不仅能够使可动壁部以与立起周壁部的连接部分为中心,与凹陷周壁部一同朝向上方移动,而且还能够使可动壁部及凹陷周壁部中的与环状凹部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内侧部分)朝向上方移动,并能够使底壁部积极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瓶子的减压吸收性能。
另外,当瓶子内减压时,环状凹部能够易于扩大径向尺寸的同时进行变形,并能够容易确保凹陷周壁部的朝向上方的充分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在上述第五方式中,可在所述内侧部分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肋,所述肋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形成。
此时,能够将可动壁部及凹陷周壁部中的位于肋与环状凹部之间的部分(以下,称作中间部分)的厚度形成为较薄,并能够易使该中间部分变形。由此,能够易使凹陷周壁部的上述内侧部分以环状凹部为中心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并能够切实提高减压吸收性能。
根据上述瓶子,能够提高瓶子内的减压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仰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瓶子减压状态的瓶子底壁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瓶子减压状态的瓶子底壁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瓶子减压状态的瓶子底壁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瓶子减压状态的瓶子底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子。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子具备口部11、肩部12、瓶身部13及底部14。瓶子1是在使这些11至14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公共轴上的状态下,按该顺序连续设置而成的概要结构。
以下,前述的公共轴称作瓶轴O,沿瓶轴O方向将口部11侧称作上侧,将底部14侧称作下侧。另外,将与瓶轴O正交的方向称作瓶子径向,并且将以瓶轴O为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作瓶子圆周方向。
瓶子1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瓶坯,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的结构。另外,在口部11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瓶盖。进一步,口部11、肩部12、瓶身部13及底部14分别与瓶轴O正交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状。
肩部12随着由上方向下方逐渐扩径,并且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另外,在肩部12的下端部(肩部12与瓶身部13的连接部分)上在整周形成有加强槽16。该加强槽16为用于提高肩部12的刚性的槽部(凹肋)。
瓶身部13形成为筒状,并且瓶轴O方向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为比这些两端部的直径小。在瓶身部13沿瓶轴O方向隔开间隔,在整周连续地形成有多个第一环状凹槽15。
在瓶身部13与底部14的连接部分上在整周连续地形成有第二环状凹槽20。
底部14形成为具备瓶跟部17和底壁部19的杯状,该瓶跟部17的上端开口部与瓶身部13的下端开口部连接,该底壁部19闭塞瓶跟部17的下端开口部,且外周缘部为接地部18。
在瓶跟部17的整周连续地形成有与第二环状凹槽20相同深度的第三环状凹槽31。
如图2、3所示,底壁部19具备:立起周壁部21,从径向内侧与接地部18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环状的可动壁部22,从立起周壁部21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环状的凹陷周壁部23,随着由可动壁部22的径向内端部向上方逐渐缩径;和闭塞壁部24,闭塞凹陷周壁部23的上端开口部。
可动壁部22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该可动壁部22和立起周壁部21经由朝向上方突起的曲面部25连结。而且,可动壁部22形成为以曲面部25为中心转动自如,以使凹陷周壁部23朝向上方移动。
凹陷周壁部23配设成与瓶轴O同轴,并与可动壁部22的径向内端部连续设置。由此,凹陷周壁部23随着由下方向上方逐渐缩径。
另外,在可动壁部22中的内周侧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连续地延伸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凹部30。环状凹部30划分成顶部34、从径向外侧与该顶部34相连的外侧弯曲壁(外端部分)32和从径向内部与顶部34相连的内侧弯曲壁(内端部分)35。
外侧弯曲壁32随着由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并且具有朝向下方突出(膨出)的曲面。而且,外侧弯曲壁32的上端部与顶部34中的径向外端部相连。
进一步,内侧弯曲壁35随着由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而且,内侧弯曲壁35的上端部与顶部34中的径向内端部相连。
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曲面。即,环状凹部30以作为全体随着由下方向上方径向尺寸逐渐变小的方式凹陷,并且位于其上端的顶部34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曲面。此外,前述的顶部34、可动壁部22及曲面部25的曲率半径按可动壁部22、曲面部25及顶部34的顺序减小而形成。
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与前述的曲面部25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下方,并且与内侧弯曲壁35相比位于上方。另外,环状凹部30与仿照外侧弯曲壁32的径向外端部及内侧弯曲壁35的径向内端部(与凹陷周壁部23的连接部分)的表面形状而延伸的虚线L相比位于上方。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外侧弯曲壁32及内侧弯曲壁35与虚线L相比位于上方。
另外,从曲面部25至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的径向长度D1比从顶部34至闭塞壁部24的外周缘的径向长度D2长。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壁部19中,可动壁部22中的与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具体来讲,与外侧弯曲壁32及内侧弯曲壁35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外侧壁部51)的厚度,与凹陷周壁部23及可动壁部22的内侧弯曲壁35(以下,概括称作内侧壁部52)相比形成为更薄。
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制造前述的瓶子1时,首先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有底筒状的瓶坯。而且,在将瓶坯设置在模腔内后,将空气吹进瓶坯内,以进行吹塑成型。由此,通过将瓶坯沿瓶轴O方向及径向双向拉伸的同时使其进行膨胀,从而成型仿照模腔内表面的有底筒状的瓶子1。
在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瓶子1在可动壁部22形成有环状凹部30,因此在将瓶坯经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形成该瓶子1的过程中,当到达模腔内表面中的形成环状凹部30(顶部34)的部分时,合成树脂材料流的势头被削弱。由此,与形成内侧壁部52的合成树脂材料相比,能够更加使形成前述外侧壁部51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一侧拉伸。由此,外侧壁部51的厚度与内侧壁部52的厚度相比形成为更薄。
而且,如图4所示,当如此制造的瓶子1内减压时,首先通过外侧壁部51以底壁部19的曲面部25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外侧壁部51移动,以使内侧壁部52朝向上方抬起。即,在减压时通过使瓶子1的底壁部19积极变形,从而在没有伴随瓶身部13等的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瓶子1的内压变化(减压)。此时,通过将立起周壁部21与可动壁部22的连接部分形成为朝向上方突起的曲面部25,从而能够易使外侧壁部51以立起周壁部21的上端部为中心移动(转动)。因此,能够使外侧壁部51按照瓶子1的内压变化而柔软变形。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前述的环状凹部30,在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制造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瓶子1时,能够使外侧壁部51的厚度与内侧壁部52的厚度相比形成为更薄。因此,能够易使底壁部19中的外侧壁部51变形,并能够提高瓶子1的减压吸收性能。
此外,内侧弯曲壁35随着由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由此,如前所述,在形成该瓶子1的过程中,当到达形成模腔内表面中的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的部分时,能够有效削弱合成树脂材料流的势头。
另外,外侧弯曲壁32随着由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由此,如前所述,在形成该瓶子1的过程中,在通过模腔内表面中的形成环状凹部30的顶部34的部分后,能够使合成树脂材料朝向径向外侧顺利流动。由此,能够以前述外侧壁部51的厚度有效变薄的方式进行拉伸。
另外,由于可动壁部22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曲面,因此当瓶子1内减压时,能够易使可动壁部22朝向瓶子1的内侧进行较大变形。结果,能够进一步切实提高瓶子1的减压吸收性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可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圆周方向的整周连续地形成环状凹部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在圆周方向的整周,使环状凹部30断续地分布或延伸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在径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多个环状凹部30。
另外,环状凹部30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矩形等,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进一步,还可以变更环状凹部30的尺寸。
进一步,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使外侧弯曲壁32及内侧弯曲壁35与虚线L相比位于上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子。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子100具备口部111、肩部112、瓶身部113及底部114。瓶子100是在使这些111至114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公共轴上的状态下,按该顺序连续设置而成的概要结构。
以下,将上述公共轴称作瓶轴O,沿瓶轴O方向将口部111侧称作上侧,将底部114侧称作下侧,另外,将与瓶轴O正交的方向称作瓶子径向,并且将以瓶轴O为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作瓶子圆周方向。
此外,瓶子100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瓶坯经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形成,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的结构。另外,在口部111安装有未图示的瓶盖。进一步,口部111、肩部112、瓶身部113及底部114分别与瓶轴O正交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状。
肩部112随着由上方向下方逐渐扩径,并且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另外,在肩部112沿瓶轴O方向隔开间隔,在整周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加强槽116。这些加强槽116为用于提高肩部112的刚性的槽部(凹肋)。
瓶身部113形成为筒状,并且瓶轴O方向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为比这些两端部的直径小。在瓶身部113沿瓶轴O方向隔开间隔,在整周连续地形成有多个第一环状凹槽115。
在瓶身部113与底部114的连接部分上在整周连续地形成有第二环状凹槽120。
底部114形成为具备瓶跟部117和底壁部19的杯状,该瓶跟部117的上端开口部与瓶身部113的下端开口部连接,该底壁部19闭塞瓶跟部117的下端开口部,且外周缘部为接地部118。
在瓶跟部117的整周连续地形成有与第二环状凹槽120相同深度的第三环状凹槽131。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瓶跟部117的外周面及瓶身部113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出高度低的凹凸部117a(例如,麻面加工)(参照图5)。由此,在填充工序中,当联立多个瓶子100而运送时,能够抑制相邻的瓶子100的瓶跟部117的外周面之间及瓶身部113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之间相互紧密连接而变得难以滑动,抑制所谓堵塞的发生。此外,在图示的例中,在第二环状凹槽120的表面及第三环状凹槽131的表面也形成有凹凸部117a。
如图6、7所示,底壁部119具备:立起周壁部121,从径向内侧与接地部118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外侧可动壁部122,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环状的弯曲部123,随着由外侧可动壁部122的径向内端部向上方逐渐缩径;和闭塞壁部124,闭塞弯曲部123的上端开口部。
另外,通过外侧可动壁部122、后述的弯曲部123的下筒部123a和连结部123c,构成从立起周壁部121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可动壁部127。
在立起周壁部121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配设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21a。
外侧可动壁部122随着由径向外侧向内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该外侧可动壁部122与立起周壁部121通过朝向上方突起的曲面部125连结。而且,外侧可动壁部122以曲面部125为中心转动自如,以使弯曲部123朝向上方移动。进一步,可动壁部127配设成以与立起周壁部121的连接部分为中心,与凹陷周壁部123b一同朝向上方移动自如。
在外侧可动壁部122以瓶轴O为中心放射状地配设有多个肋126。即,各肋126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设。在图示的例中,朝向上方曲面状地凹陷的多个凹部126a沿径向断续地、且径直延伸而构成肋126。由此,肋126的沿瓶轴O方向的纵剖面形状为波形状。
各凹部126a分别形成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并沿径向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多个肋126的每一个中,配设有多个凹部126a的沿径向的各位置相同。在各肋126中,多个凹部126a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凹部126a,从曲面部125的径向内侧靠近曲面部125,并且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凹部126a从弯曲部123的径向外侧靠近弯曲部123。
弯曲部123配设成与瓶轴O同轴,并且具备:下筒部123a,与外侧可动壁部122的径向内端部连续设置,并随着由下方向上方逐渐缩径;凹陷周壁部123b,与上述闭塞壁部124的外周缘连续设置,并随着向下方逐渐扩径;和连结部123c,连结这些下筒部123a和凹陷周壁部123b。
所述连结部123c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
另外,在连结部123c中的内周侧(与凹陷周壁部123b的连接部分)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有朝向上方曲面状地凹陷的环状的肋137。
在此,在作为可动壁部127的下筒部123a与连结部123c的连接部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凹部130。
下筒部123a具有朝向下方突出(膨出)的曲面。
环状凹部130的顶壁134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曲面。即,以作为全体随着由下方向上方径向尺寸逐渐变小的方式凹陷,并且其上端部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曲面。另外,上述下筒部123a及连结部123c的曲率半径与上述外侧可动壁部122的曲率半径相比形成为更小。进一步,可动壁部127及凹陷周壁部123b中的与环状凹部130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部分配设成以环状凹部130为中心朝向上方移动自如。
环状凹部130的顶壁134与上述曲面部125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下方,并且与连结部123c相比位于上方。另外,环状凹部130与仿照下筒部123a的径向外端部(与外侧可动壁部122的连接部分)及连结部123c的径向内端部(与凹陷周壁部123b的连接部分)的表面形状而延伸的虚线L相比位于上方。另外,在图示的例中,连结部123c与虚线L相比也位于上方。
另外,从曲面部125至环状凹部130的顶壁134的径向长度D1比从顶壁134至闭塞壁部124的外周缘的径向长度D2长。
当如此构成的瓶子100内减压时,首先如图8所示,可动壁部127以底壁部119的曲面部125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可动壁部127以将凹陷周壁部123b及闭塞壁部124朝向上方抬起的方式移动。即,在减压时通过使瓶子100的底壁部119积极变形,从而在没有伴随瓶身部113等的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瓶子100的内压变化(减压)。此时,通过将立起周壁部121与可动壁部127的连接部分形成为朝向上方突起的曲面部125,从而能够易使可动壁部127以立起周壁部121的上端部为中心移动(转动)。因此,能够使可动壁部127按照瓶子100的内压变化而柔软变形。
之后,如图9所示,当瓶子100内进一步减压时,以可动壁部127的环状凹部130为中心,与环状凹部130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连结部123c及凹陷周壁部123b),即弯曲部123的内侧部分向上方转动,从而以朝向上方进一步抬起闭塞壁部124的方式进行移动(参照图1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伴随瓶子100内的减压,不仅使外侧可动壁部122以曲面部125为中心,与弯曲部123及闭塞壁部124一同朝向上方移动,而且也能够使弯曲部123的内侧部分朝向上方移动。即,能够多段阶梯状地向瓶子1的内侧抬起底壁部119。由此,由于能够使底壁部119积极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瓶子100的减压吸收性能。
另外,当瓶子100内减压时,环状凹部130能够易于扩大径向尺寸的同时进行变形,并能容易确保弯曲部123的朝向上方的充分的移动量。
另外,在可动壁部127及凹陷周壁部123b中的与所述环状凹部130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部分,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肋137。该肋137在连结部123c朝向上方以曲面状凹陷而形成。结果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由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形成瓶子100的情况下,能够将弯曲部123中的位于肋137与环状凹部130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厚度形成为较薄,并能够易使该中间部分变形。由此,能够易使弯曲部123的上述内侧部分以环状凹部130为中心进一步向上方移动,从而能够切实提高减压吸收性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圆周方向的整周连续地形成环状凹部130及肋13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圆周方向的整周断续地形成。
另外,还可以在径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多个环状凹部130及肋137。
另外,环状凹部130及肋137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矩形等,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进一步,还可以变更环状凹部130及肋137的尺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瓶子100减压时,按顺序进行以曲面部125为中心的转动及以环状凹部130为中心的转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以曲面部125为中心的转动及以环状凹部130为中心的转动的顺序还可以颠倒进行,或者两种转动动作同时进行。
另外,立起周壁部121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与瓶轴O方向平行地延伸,或者以相对于瓶轴O倾斜的方式延伸等。
另外,可动壁部127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与径向平行地突出等。
进一步,还可以不形成凹凸部117a。
另外,形成瓶子1、100的合成树脂材料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性聚酯等或者其混合材料等。
进一步,瓶子1、100并不限于单层结构,还可以是具有中间层的层压结构。作为该中间层,可以列举例如由具有阻气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层、由再生材料构成的层或由具有吸氧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层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肩部12、112、瓶身部13、113及底部14、114分别与瓶轴O正交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状,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适当变更为例如多边形等。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部件变换为公知的结构部件,另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瓶子,能够提高瓶子内的减压吸收性能。
符号说明
1、100   瓶子
14、114  底部
18、118  接地部
19、119  底壁部
21、121  立起周壁部
22、127  可动壁部
23、123b 凹陷周壁部
30、130  环状凹部
32  外侧弯曲壁(可动壁部的与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外端部分)
35  内侧弯曲壁(可动壁部的与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内端相连的内端部分)
137 肋

Claims (6)

1.一种瓶子,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瓶子为有底筒状,其特征在于,
底部的底壁部具备:
接地部,位于外周缘部;
立起周壁部,从瓶子径向内侧与所述接地部相连,且朝向上方延伸;
可动壁部,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上端部朝向瓶子径向内侧突出;和
凹陷周壁部,随着由所述可动壁部的瓶子径向内端部向上方逐渐缩径,在所述可动壁部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环状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壁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内端相连的内端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
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外端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内端相连的内端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
所述可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瓶子径向外端相连的外端部分,随着由瓶子径向内侧向外侧,逐渐朝向下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壁部配设成以与所述立起周壁部的连接部分为中心,与所述凹陷周壁部一同朝向上方移动自如,
所述可动壁部及所述凹陷周壁部的与所述环状凹部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部分配设成以所述环状凹部为中心,朝向上方移动自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部分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肋,
所述肋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形成。
CN201280020226.7A 2011-04-28 2012-04-26 瓶子 Active CN103492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984A JP5719677B2 (ja) 2011-04-28 2011-04-28 ボトル
JP2011-101984 2011-04-28
JP2011285153A JP5826020B2 (ja) 2011-12-27 2011-12-27 ボトル
JP2011-285153 2011-12-27
PCT/JP2012/061279 WO2012147885A1 (ja) 2011-04-28 2012-04-26 ボ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274A true CN103492274A (zh) 2014-01-01
CN103492274B CN103492274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07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0226.7A Active CN103492274B (zh) 2011-04-28 2012-04-26 瓶子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17028B2 (zh)
EP (1) EP2703307B1 (zh)
KR (1) KR101877849B1 (zh)
CN (1) CN103492274B (zh)
AU (1) AU2012248279B2 (zh)
CA (1) CA2834143C (zh)
TW (1) TWI564219B (zh)
WO (1) WO20121478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277A (zh) * 2018-01-18 2020-10-20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30466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減圧吸収ボトル
DE102015003514A1 (de) * 2015-03-20 2016-09-22 Khs Corpoplast Gmbh Behälter und Blasform
WO2019210119A1 (en) * 2018-04-26 2019-10-31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Pressurized refill container resistant to standing ring cracking
JP7370248B2 (ja) * 2019-12-27 2023-10-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ボトル
US20210347102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Orora Packaging Australia Pty Ltd Bottle, and an insert and a mould for making the bott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4314A (ja) * 2006-07-18 2008-02-07 Hokkai Can Co Ltd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56517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Amcor Limited Container base structure responsive to vacuum related forces
WO2010061758A1 (ja) * 2008-11-27 2010-06-03 株式会社 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CN101801641A (zh) * 2008-06-30 2010-08-1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层叠瓶体、注射成型装置以及层叠预制坯料的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26878B2 (en) * 1988-06-24 1992-08-13 Hoover Universal Inc. Polyester container for hot fill liquids
JPH06336240A (ja) * 1993-05-24 1994-12-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耐圧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H1149130A (ja) * 1997-08-04 1999-02-23 Mitsui Chem Inc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の底部構造
JP2000281033A (ja) * 1999-03-31 2000-10-10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US8616395B2 (en) * 2003-05-23 2013-12-31 Amcor Limited Hot-fill container having vacuum accommodating base and cylindrical portions
JP4725889B2 (ja) 2006-03-31 2011-07-1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JP2007290772A (ja) 2006-04-27 2007-11-08 Hokkai Can Co Ltd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及び合成樹脂製ボトルの製造方法
FR2941924B1 (fr) * 2009-02-12 2011-05-13 Sidel Participations Recipient dont le fond est muni d'une voute flexible a double assis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4314A (ja) * 2006-07-18 2008-02-07 Hokkai Can Co Ltd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01641A (zh) * 2008-06-30 2010-08-1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层叠瓶体、注射成型装置以及层叠预制坯料的成形方法
WO2010056517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Amcor Limited Container base structure responsive to vacuum related forces
WO2010061758A1 (ja) * 2008-11-27 2010-06-03 株式会社 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277A (zh) * 2018-01-18 2020-10-20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容器
US11479400B2 (en) 2018-01-18 2022-10-25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3307A4 (en) 2014-11-12
EP2703307B1 (en) 2016-02-10
EP2703307A1 (en) 2014-03-05
AU2012248279B2 (en) 2016-08-25
US20140034659A1 (en) 2014-02-06
CA2834143C (en) 2019-01-08
AU2012248279A1 (en) 2013-11-07
CN103492274B (zh) 2015-03-11
WO2012147885A1 (ja) 2012-11-01
CA2834143A1 (en) 2012-11-01
KR101877849B1 (ko) 2018-07-12
TWI564219B (zh) 2017-01-01
KR20140125284A (ko) 2014-10-28
TW201302552A (zh) 2013-01-16
US9617028B2 (en)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4313B2 (en) Bottle
US11987416B2 (en) Plastic container
CN103492274A (zh) 瓶子
CA2619947C (en) Bottle
CN103118951B (zh) 瓶子
CN103153797A (zh) 瓶子
CN103180213A (zh) 瓶子
CN103764504B (zh) 瓶子
CA2841101C (en) Bottle
US10472119B2 (en) Container made from thermoplastic material having a petaloid bottom with increased blow-moldability
JP5719677B2 (ja) ボトル
CN105452112B (zh) 减压吸收瓶
JP6224300B2 (ja) ボトル
JP6647759B2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成形ボトル
JP6535786B2 (ja) ボトル
JP5826020B2 (ja) ボトル
JP7451989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259746B2 (ja) ボトル
JP6438835B2 (ja) くびれ状の肩部を有するボトル
JP2023176556A (ja) 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