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882A - 机动车用扭臂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用扭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882A
CN103459882A CN2012800150826A CN201280015082A CN103459882A CN 103459882 A CN103459882 A CN 103459882A CN 2012800150826 A CN2012800150826 A CN 2012800150826A CN 201280015082 A CN201280015082 A CN 201280015082A CN 103459882 A CN103459882 A CN 103459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rceolus
lining
rubber
linking departmen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0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882B (zh
Inventor
米山宪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5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0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for particular modes of stressing
    • F16F1/3821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for particular modes of st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to counter torsion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29C45/14344Moulding in or through a hole in the article, e.g. outsert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467Joining articles or parts of a singl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41Link-type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29C45/14344Moulding in or through a hole in the article, e.g. outsert moulding
    • B29C2045/1436Moulding in or through a hole in the article, e.g. outsert moulding coating hollow articles having holes passing through th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1/00Use of unspecified rubbers as moulding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42Pitmans and connecting r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42Pitmans and connecting rods
    • Y10T74/2162Engin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pring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一衬套(21)的轴线(41)与第二衬套(22)的轴线(42)相互交叉地配置的机动车用扭臂。扭臂(20)由将第一外筒(61)、第二外筒(65)及外筒连结部(71)分别对半分割的半分割体构成。在第二外筒(65)的导入部位(66b)形成与第二空间(68)连通的橡胶导入口(69)。朝向外筒连结部(71)的一方即上外筒连结部(72)的上平坦部(72a)流入的橡胶材料(88)被上平坦部(72a)引导而导向橡胶导入口(69)。被引导的橡胶材料(88)经由橡胶导入口(69)向第二空间(68)填充,通过填充到第二空间(68)内的橡胶材料(88)形成第二橡胶弹性体(82)。

Description

机动车用扭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成为动力源的动力装置与车身连结而能够对动力装置进行支承的机动车用扭臂。
背景技术
搭载于机动车的动力源通过机动车用扭臂(以下,简称为扭臂)而与车身连结。该扭臂具有:与车身连结的第一衬套;与动力源连结的第二衬套;将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连结的连结部。
第一衬套中,第一内筒在第一外筒的内部配置在与第一外筒同轴上,且在第一外筒与第一内筒之间的第一空间内夹设有第一橡胶弹性体。第二衬套中,第二内筒在第二外筒的内部配置在与第二外筒同轴上,且在第二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的第二空间内夹设有第二橡胶弹性体。第一衬套的第一外筒及第二衬套的第二外筒由连结部连结而形成扭臂。
在扭臂中,将第一外筒、第二外筒及连结部分别分割成两个构件而形成一对半分割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制造该扭臂时,首先,使一对半分割体重合来形成第一外筒、第二外筒及连结部。在使一对半分割体重合的状态下,在第一外筒的内部配置第一内筒,并在第二外筒的内部配置第二内筒。
接下来,将重合的一对半分割体及第一、第二内筒收纳在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向型腔填充橡胶材料,对填充的橡胶材料进行加硫(架桥)成形。利用加硫成形后的加硫橡胶在第一空间内成形出第一橡胶弹性体而形成第一衬套,在第二空间内成形出第二橡胶弹性体而形成第二衬套。同时,利用加硫成形后的加硫橡胶将一对半分割体粘接,由此完成扭臂的加硫成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3844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为了对扭臂进行加硫成形,优选在模具上设置一对填充通路(流道),从而从各填充通路向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顺畅地填充橡胶材料。由此,专利文献1的扭臂为了使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与一对填充通路对应,而需要将第一衬套的轴线及第二衬套的轴线相互平行配置。
然而,在机动车中,有时需要使第一衬套的轴线及第二衬套的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扭臂。因此,希望能够对将第一衬套的轴线及第二衬套的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扭臂进行加硫成形的技术的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将第一衬套的轴线及第二衬套的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扭臂进行加硫成形的机动车用扭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用扭臂,其具备:第一衬套,其在第一外筒与第一内筒之间的第一空间中设有第一橡胶弹性体;第二衬套,其在第二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的第二空间中设有第二橡胶弹性体,并以与所述第一衬套交叉的方式配置;以及连结部,其具有将所述第二衬套的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一衬套的所述第一外筒连结的外筒连结部,所述外筒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交叉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衬套的轴线平行地形成,其中,所述第一衬套及所述第二衬套中的一方与动力源连结,另一方与车身连结,所述机动车用扭臂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分别被对半分割,通过分割后的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一方的半部形成第一半分割体,通过分割后的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另一方的半部形成第二半分割体,在所述第二外筒中的所述平坦部侧的导入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橡胶导入口,在使所述第一半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半分割体重合来形成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所述外筒连结部的所述平坦部以交叉的方式流入的橡胶材料将所述外筒连结部覆盖,并且所述橡胶材料被所述平坦部引导而导向所述橡胶导入口,被引导的所述橡胶材料经由所述橡胶导入口向所述第二空间填充,通过填充到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所述橡胶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橡胶弹性体。
这样,第二衬套相对于第一衬套交叉配置。由此,第二衬套的第二空间的开口部相对于第一衬套的第一空间的开口部错开大致90°。因此,在使第一空间的开口部与橡胶材料的填充通路(流道)对置时,无法使第二空间的开口部与填充通路对置。
因此,在第一方面中,使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第二衬套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由此,能够将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第一空间的开口部平行地配置。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的开口部及平坦部与橡胶材料的填充通路对置,能够向第一空间填充橡胶材料,并向平坦部引导橡胶材料。而且,在第二外筒中的平坦部侧的导入部位形成有与第二空间连通的橡胶导入口。由此,能够通过平坦部将平坦部的橡胶材料引导至橡胶导入口,并将引导的橡胶材料从橡胶导入口向第二空间填充。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优选所述外筒连结部以随着从所述第一衬套朝向所述第二衬套而所述平坦部的宽度尺寸减小的方式形成,由此在所述第二衬套的附近具有收缩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所述第二衬套的所述第二外筒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衬套的所述第一外筒直径小,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动力源连结,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车身连结。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使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第二衬套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由此,能够将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第一空间的开口部平行地配置。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的开口部及平坦部与橡胶材料的填充通路(流道)对置,能够向第一空间填充橡胶材料,并向平坦部引导橡胶材料。
而且,在第二外筒中的平坦部侧的导入部位形成有与第二空间连通的橡胶导入口。由此,由此,能够通过平坦部将平坦部的橡胶材料引导至橡胶导入口,并将引导的橡胶材料从橡胶导入口向第二空间填充。
这样,通过向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填充橡胶材料,能够在第一空间中形成(成形)第一橡胶弹性体,并在第二空间中形成(成形)第二橡胶弹性体。因此,能够对将第一衬套的轴线及第二衬套的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机动车用扭臂进行加硫(架桥)成形。
通过对第一橡胶弹性体及第二橡胶弹性体进行加硫成形,使第一橡胶弹性体及第二橡胶弹性体的分子间的结合牢固,且能够增大弹性、抗拉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随着从第一衬套朝向第二衬套而减小平坦部的宽度尺寸,从而在第二衬套的附近形成了收缩部。这样,通过使平坦部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第二衬套减小,而能够使扭臂对应于多种机动车,能够实现用途的扩大。
作为向第二空间填充橡胶材料的手段,考虑有在连结部的半部与连结部的剩余半部之间形成橡胶材料的导入路,将注射到第一空间内的橡胶材料经由导入路向第二空间引导。然而,导入路的宽度尺寸比平坦部的宽度尺寸小。因此,由于减小平坦部的宽度尺寸,从而导入路的流路截面随着从第一衬套朝向第二衬套而减小,在收缩部尤其减小。因此,难以将从第一空间导向导入路的橡胶材料朝向第二空间顺畅地引导。
相对于此,第二方面的扭臂构成为在第二外筒中的平坦部侧的导入部位形成橡胶导入口,从橡胶导入口向第二空间引导橡胶材料。由此,即使在随着从第一衬套朝向第二衬套而平坦部的宽度尺寸变小地形成的扭臂中,也能够顺畅且可靠地向第二空间引导橡胶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将第二衬套的第二外筒形成得比第一衬套的第一外筒直径小,并将小径的第二衬套与动力源(动力装置)连结。第二衬套相对于第一衬套交叉配置。由此,第二衬套在轴线平行配置的状态下与动力源连结。
由此,通过将第二衬套形成为小径,从而能够将第二衬套的下部配置在高的位置。第二衬套的下部通常位于比动力源的下部靠下方的位置。由此,通过将第二衬套的下部配置在高的位置,从而能够较高地确保动力源周边的最低离地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扭臂的前部车身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扭臂、前副框架及动力装置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扭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扭臂的上下的半分割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上下的半分割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4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4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4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使上下的半分割体重合而收纳于模具时的扭臂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将图10所示的扭臂收纳于模具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状态利用橡胶弹性体将上下的半分割体覆盖的例子的图。
图13是利用橡胶弹性体将上下的半分割体覆盖而完成的扭臂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扭臂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变形例的扭臂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车辆的前部车身10具备: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的左右的侧框架11、12;在左右的侧框架11、12的下方安装的前副框架(车身)13;在前副框架13的上部13a安装的转向齿轮箱16;将前副框架13及动力装置(动力源)19连结的扭臂20。
前副框架13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左端部设有左前安装部13c及左后安装部13d,且在右端部设有右前安装部13e及右后安装部13f。左前安装部13c及左后安装部13d安装于左侧框架11。右前安装部13e及右后安装部13f安装于右侧框架12。
转向齿轮箱16是收容转向齿轮(未图示)等的圆筒状的壳体。该转向齿轮箱16以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前副框架13的上部13a。在从转向齿轮箱16延伸出的转向轴17上安装有转向盘18。
在前副框架13的上部13a中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13b经由扭臂20而连结有动力装置19的壁部19a。动力装置19作为一例,一体形成有发动机和变速器,是在左右的侧框架11、12之间横向地配置的发动机/变速器单元。该动力装置19经由左安装托架而安装于左侧框架11,并经由右安装托架而安装于右侧框架12。
如图2及图3所示,扭臂20具备:安装于前副框架13的第一衬套(大衬套)21;安装7于动力装置19的第二衬套(小衬套)22;将第一衬套21及第二衬套22连结的连结部23。
第一衬套21经由螺栓26而安装于前副框架13及后支承托架25。另外,第二衬套22经由前支承托架31及螺栓32、33而安装于动力装置19。由此,前副框架13及动力装置19由扭臂20连结。通过利用扭臂20将前副框架13及动力装置19连结,从而利用扭臂20能够限制动力装置19的位移。
后支承托架25设置在前副框架13的上部13a中的中央部13b。通过在上部13a的中央部13b设置后支承托架25,从而通过中央部13b及后支承托架25形成收容第一衬套21的空间28。
在空间28内收容了第一衬套21的状态下,第一衬套21通过螺栓26、螺母27而与中央部13b及后支承托架25连结。后支承托架25设置在前副框架13的中央部13b。由此,第一衬套21经由后支承托架25、螺栓26、螺母27而与前副框架13连结。
前支承托架31具有:对扭臂20的第二衬套22进行支承的支承臂35;将支承臂35向动力装置19的壁部19a安装的安装托架36。
支承臂35通过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顶部35a和在顶部35a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臂部35b而形成为倒U字形状。在一对臂部35b上通过螺栓33连结扭臂20的第二衬套22。
安装托架36设置在支承臂35中的动力装置19(壁部19a)侧。该安装托架36通过一对螺栓32而安装于动力装置19的壁部19a。
即,扭臂20中,第一衬套21与前副框架13连结,且第二衬套22与动力装置19连结。由此,动力装置19经由扭臂20而由前副框架13支承。由此,利用扭臂20能够限制动力装置19的位移。
第二衬套22的第二外筒65(参照图5)形成得比第一衬套21的第一外筒61(参照图5)直径小。而且,第二衬套22的轴线42相对于第一衬套21的轴线41交叉配置,且第一衬套21的轴线41大致铅垂配置。
即,在第二衬套22的轴线42水平配置的状态下,第二衬套22与动力装置19连结。因此,通过将第二衬套22的第二外筒65设为小径,从而能够将第二衬套22的下部22a配置在高的位置H。在此,第二衬套22的下部22a通常位于比动力装置19的下部靠下方的位置。由此,通过将第二衬套22的下部22a配置在高的位置H,从而能够较高地确保动力装置19周边的最低离地高度。
以下,详细说明扭臂20。
如图4所示,扭臂20具备第一衬套21、第二衬套22、连结部23及突出部24。该扭臂20由确保扭臂20的刚性的骨架构件51、在骨架构件51上配置的第一内筒55及第二内筒56、将第一内筒55及第二内筒56与连结部23设置成一体的橡胶弹性体58这四个构件构成。骨架构件51、第一内筒55及第二内筒56由橡胶弹性体58一体粘接。
如图5及图6所示,骨架构件51具有:形成第一衬套21的外筒的第一外筒61;形成第二衬套22的外筒的第二外筒65;将第一外筒61及第二外筒65连结的外筒连结部71;从第二外筒65突出的外筒突出部75。该骨架构件51以上半部成为上半分割体(第一半分割体)52且下半部成为下半分割体(第二半分割体)53的方式分割成上下各一半。即,骨架构件51由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构成。
通过将骨架构件51分割成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从而第一外筒61分割成第一上外筒(一方的半部)62及第一下外筒(另一方的半部)63这各一半。而且,通过将骨架构件51分割成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从而第二外筒65分割成第二上外筒(一方的半部)66及第二下外筒(另一方的半部)67这各一半。
此外,通过将骨架构件51分割成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而外筒连结部71分割成上外筒连结部(一方的半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另一方的半部)73这各一半。而且,通过将骨架构件51分割成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从而外筒突出部75分割成上外筒突出部76及下外筒突出部77这各一半。
将第一外筒61分割后的第一上外筒62及第一下外筒63为上下对称的构件。如图7所示,第一上外筒62形成为直径D1的环状,在下端部62a上设有凸缘62b。第一下外筒63形成为直径D1的环状,在上端部63a上设有凸缘63b。
在使第一上外筒62的凸缘62b及第一下外筒63的凸缘63b重合的状态下,第一上外筒62及第一下外筒63配置在同轴上。通过将第一上外筒62及第一下外筒63配置在同轴上而形成第一外筒61。第一外筒61形成为直径D1的环状,且大致铅垂地配置。
如图5、图6及图8所示,将第二外筒65分割后的第二上外筒66及第二下外筒67为上下大致对称的构件。第二上外筒66通过向上方鼓出而形成为直径D2的半环状。该第二上外筒66的弯曲状的上突出片66a从两端部向上突出。而且,在第二上外筒66的导入部位66b形成有橡胶导入口69。导入部位66b是第二上外筒66中的上外筒连结部72的上平坦部(平坦部)72a侧的部位。
橡胶导入口69设置在上外筒连结部72的上平坦部72a附近,是将上平坦部72a侧的空间与第二空间68连通的开口。通过将橡胶导入口69设置在上外筒连结部72的上平坦部72a附近,能够将橡胶材料88(参照图12)沿着上平坦部72a引导至橡胶导入口69。
如图6及图8所示,第二下外筒67通过向下方鼓出而形成为直径D2的半环状。该第二下外筒67的弯曲状的下突出片67a从两端部向下突出。
如图8所示,通过使第二上外筒66及第二下外筒67重合而形成第二外筒65。第二外筒65形成为直径D2的环状,大致水平地配置。该第二外筒65在上半部设有一对上突出片66a,且在下半部设有一对下突出片67a。
如图9所示,将外筒连结部71分割后的上外筒连结部(一方的半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另一方的半部)73为上下对称的构件。如图5所示,上外筒连结部72以随着从第一上外筒62朝向第二上外筒66而上平坦部(平坦部)72a的宽度尺寸W减小的方式形成。通过将上平坦部72a的宽度尺寸W以减小的方式形成,从而在第二上外筒66的附近形成上收缩部(收缩部)72c。上外筒连结部72通过使上突出片72b从上平坦部72a的两侧部向上突出而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参照图9)。
如图6所示,下外筒连结部73与上外筒连结部72同样,以随着从第一下外筒63朝向第二下外筒67而下平坦部(平坦部)73a的宽度尺寸W减小的方式形成。通过将下平坦部73a的宽度尺寸W以减小的方式形成,从而在第二下外筒67的附近形成下收缩部(收缩部)73c。此外,如图9所示,下外筒连结部73通过使下突出片73b从下平坦部73a的两侧部向下突出而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
这样,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73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由此,通过使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73重合,从而形成截面大致H状的外筒连结部71。
如图5及图6所示,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73能够以上平坦部72a及下平坦部73a的宽度尺寸W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由此,在决定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73的形状即扭臂20的形状时,能够扩宽选择范围。由此,能够使扭臂对应于多种机动车,能够实现用途的扩大。
将外筒突出部75分割后的上外筒突出部76及下外筒突出部77为上下对称的构件。上外筒突出部76的上突出片76b从上平坦部76a的两侧部向上突出。由此,上外筒突出部76与上外筒连结部72同样,由上平坦部76a及一对上突出片76b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
下外筒突出部77的下突出片77b从下平坦部77a的两侧部向下突出。由此,下外筒突出部77与下外筒连结部73同样,由下平坦部77a及一对下突出片77b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由此,通过使上外筒突出部76及下外筒突出部77重合,从而形成截面大致H状的外筒突出部75。
即,上半分割体52一体地形成有第一上外筒62、第二上外筒66、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上外筒突出部76。下半分割体53由第一下外筒63、第二下外筒67、下外筒连结部73及下外筒突出部77一体形成。
在使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一上外筒62及第一下外筒63形成第一外筒61。第一内筒55在第一外筒61内配置在与第一外筒61同轴上。在该状态下,在第一外筒61与第一内筒55之间形成第一空间64。
第一内筒55通过形成为圆筒状,而具有能够供螺栓26(图2)贯通的第一中空部55a。如图2所示,通过使螺栓26贯通第一中空部55a并将螺栓26向前副框架13的中央部13b安装,由此将第一内筒55与中央部13b连结。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使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二上外筒66及第二下外筒67形成第二外筒65。第二内筒56在第二外筒65内配置在与第二外筒65同轴上。在该状态下,在第二外筒65与第二内筒56之间形成第二空间68。
第二空间68的开口部68a相对于第一空间64的开口部64a错开大致90°。由此,在使第一空间64的开口部64a与第一流道96(参照图12)对置时,无法使第二空间68的开口部68a与第二流道97(参照图12)对置。因此,如前述那样,在上第二外筒66的导入部位66b形成橡胶导入口69,并使橡胶导入口69与第二流道97侧对置。
第二内筒56通过形成为圆筒状,从而具有能够供螺栓33(图2)贯通的第二中空部56a。如图2所示,使螺栓33贯通第二中空部56a并将螺栓33安装于前支承托架31,由此将第二内筒56与前支承托架31连结。
如图4及图5所示,橡胶弹性体58具有:在第一外筒61与第一内筒55之间的第一空间64中设置的第一橡胶弹性体81;在第二外筒65与第二内筒56之间的第二空间68中设置的第二橡胶弹性体82;将外筒连结部71覆盖的第三橡胶弹性体83。而且,橡胶弹性体58还具有:将第一外筒61的外部覆盖的第四橡胶弹性体84;将第二外筒65的外部覆盖的第五橡胶弹性体85;将外筒突出部75覆盖的第六橡胶弹性体86。
如图7所示,在第一外筒61与第一内筒55之间的第一空间64中设有第一橡胶弹性体81,且第一外筒61的外周部由第四橡胶弹性体84覆盖,由此形成第一衬套21。第一衬套21以轴线41朝向大致铅垂方向的方式形成。
如图8所示,在第二外筒65与第二内筒56之间的第二空间68中设有第二橡胶弹性体82,且第二外筒65的外周部由第五橡胶弹性体85覆盖,由此形成第二衬套22。第二衬套22以与第一衬套21交叉(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第二衬套22以轴线42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形成。
如图9所示,外筒连结部71由第三橡胶弹性体83覆盖。通过外筒连结部71由第三橡胶弹性体83覆盖,由此通过外筒连结部71及第三橡胶弹性体83来形成连结部23。外筒连结部71具有将第二衬套22与第一衬套21连结的上平坦部72a及下平坦部73a。
如图4及图5所示,上平坦部72a及下平坦部73a相对于第一衬套21的轴线41交叉且相对于第二衬套22的轴线42平行地配置。由此,上平坦部72a相对于第一空间64的开口部64a平行地配置。
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64的开口部64a与第一流道96(参照图12)对置,并使上平坦部72a与第二流道97(参照图12)对置。因此,能够向第一空间64填充橡胶材料88(参照图12),并向上平坦部72a引导橡胶材料88。
此外,在上平坦部72a的附近形成橡胶导入口69。由此,能够将引导到上平坦部72a上的橡胶材料88由上平坦部72a引导至橡胶导入口69,并将引导的橡胶材料88从橡胶导入口69向第二空间68填充。
这样,通过向第一空间64及第二空间68填充橡胶材料88,从而能够在第一空间64中形成(成形)第一橡胶弹性体81,并在第二空间68中形成(成形)第二橡胶弹性体82。因此,能够对将第一衬套21的轴线41及第二衬套22的轴线42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扭臂20进行加硫(架桥)成形。
在此,通过对第一橡胶弹性体81及第二橡胶弹性体82进行加硫成形,能够使第一橡胶弹性体81及第二橡胶弹性体82的各自的分子间的结合牢固,且能够增大弹性、抗拉强度。
如图4、图5所示,外筒突出部75由第六橡胶弹性体86覆盖。这样,通过利用第六橡胶弹性体86覆盖外筒突出部75,由此外筒突出部75由第六橡胶弹性体86粘接成一体。
接下来,基于图10~图13,说明制造扭臂20的例子。
如图10所示,使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重合,来形成第一外筒61、第二外筒65、外筒连结部71及外筒突出部75。将第一内筒55在第一外筒61的内部配置在与第一外筒61同轴上,并将第二内筒56在第二外筒65的内部配置在与第二外筒65同轴上。
如图11所示,使上半分割体52及下半分割体53重合,并在第一外筒61中配置第一内筒55且在第二外筒65中配置第二内筒56的状态下将它们配置于模具90的固定模具91。在该状态卸下,使模具90的可动模具92移动而将模具90合模,从而将上下的半分割体52、53及第一、第二内筒55、56收纳于型腔93。
在此状态下,如箭头A那样向可动模具92的注入口94注入橡胶材料88(图12)。向注入口94注入的橡胶材料88的一部分经由第一流道(填充通路)96向型腔93如箭头B那样注射。另一方面,将其他的橡胶材料88经由第二流道(填充通路)97向型腔93如箭头C那样注射。
如图12所示,通过将橡胶材料88的一部分经由第一流道96向型腔93如箭头B那样注射,而向型腔93(第一空间64)填充橡胶材料88。
另一方面,将其他的橡胶材料88通过经由第二流道97向型腔93如箭头C那样注射,从而朝向上外筒连结部72的上平坦部72a以交叉的方式注射。通过从第二流道97向型腔93注射的橡胶材料88将外筒连结部71覆盖。
此外,通过将橡胶材料88朝向上平坦部72a以交叉的方式注射,从而将橡胶材料88沿着上平坦部72a顺畅地引导至橡胶导入口69。由此,引导至橡胶导入口69的橡胶材料88经由橡胶导入口69向第二空间68如箭头D那样填充。由此,通过填充到第二空间68内的橡胶材料88形成(成形)第二橡胶弹性体82(图13)。
然而,作为向第二空间68填充橡胶材料88的手段,考虑有在上外筒连结部72与下外筒连结部73之间形成橡胶材料88的导入路,通过形成的导入路将第一空间64与第二空间68连通的情况。这样,通过利用导入路将第一空间64及第二空间68连通,从而能够将注射到第一空间64中的橡胶材料88经由导入路向第二空间68引导。
然而,上外筒连结部72及下外筒连结部73以随着从第一衬套21朝向第二衬套22而上下的平坦部72a、73a的宽度尺寸W(图10)减小的方式形成。而且,在第二上外筒66的附近形成上收缩部72c(图6),在第二下外筒67的附近形成下收缩部73c(图6)。而且,导入路的宽度尺寸比平坦部的宽度尺寸小。
由此,导入路的流路截面随着从第一衬套21朝向第二衬套22而减小,在上下的收缩部72c、73c处尤其减小。因此,难以将从第一空间64导入到导入路的橡胶材料88朝向第二空间68顺畅地引导。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扭臂20中,如图10所示,在第二上外筒66中的上外筒连结部72侧的导入部位66b形成橡胶导入口69。由此,能够从该橡胶导入口69向第二空间68引导橡胶材料88(图12)。由此,即使在上下的平坦部72a、73a的宽度尺寸W(图10)形成得小的扭臂20中,也能够顺畅且可靠地从橡胶导入口69向第二空间68引导橡胶材料88。
如图13所示,在第一外筒61(图10)与第一内筒55之间的第一空间64中加硫成形第一橡胶弹性体81,并利用加硫成形后的第四橡胶弹性体84将第一外筒61的外部覆盖,由此形成第一衬套21。而且,在第二外筒65(图10)与第二内筒56之间的第二空间68(图10)中加硫成形第二橡胶弹性体82,并利用加硫成形后的第五橡胶弹性体85将第二外筒65的外部覆盖,由此形成第二衬套22。
而且,通过加硫成形第三橡胶弹性体83,从而通过第三橡胶弹性体83将外筒连结部71(图10)覆盖。由此,通过外筒连结部71及第三橡胶弹性体83形成连结部23。此外,通过加硫成形第六橡胶弹性体86,从而通过第六橡胶弹性体86将外筒突出部75(图10)覆盖。由此,通过外筒突出部75及第六橡胶弹性体86形成突出部24。
这样,通过加硫成形能够制造扭臂20,而且,通过第一橡胶弹性体81~第六橡胶弹性体86能够将上下的半分割体52、53及第一、第二内筒55、56牢固地粘接。
接下来,基于图14及图15,说明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例的扭臂20相同类似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14及图15所示的变形例的扭臂110在第二外筒65的内侧且在同轴上具备加强环112,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的扭臂20相同。
加强环112在第二外筒65的内侧以能够收纳在与第二外筒65同轴上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环状)。该加强环112在与第二上外筒66的橡胶导入口69对置的部位112a形成有环导入口113。环导入口113形成为与橡胶导入口69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第二外筒65的内侧将加强环112收纳在与第二外筒65同轴上的状态下,加强环112的外周面112b与第二外筒65的内表面65a接触。在该状态下,向第二外筒65与第二内筒56之间的第二空间68填充橡胶材料88(图12)。通过填充到第二空间68内的橡胶材料88(即,第二橡胶弹性体82)将第二外筒65、加强环112及第二内筒56设置为一体。
根据变形例的扭臂110,在第二外筒65的内侧将加强环112收纳在与第二外筒65同轴上。通过在第二外筒65的内侧收纳加强环112,从而能够利用加强环112对第二外筒65进行加强。通过利用加强环112对第二外筒65进行加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衬套22的强度。
而且,使加强环112的环导入口113与橡胶导入口69对置地形成。通过使加强环112的环导入口113与橡胶导入口69对置,能够将沿着上平坦部72a引导至橡胶导入口69的橡胶材料88经由橡胶导入口69向环导入口113引导。
引导到环导入口113的橡胶材料88经由环导入口113向第二空间68填充。由此,与实施例的扭臂20同样,通过填充到第二空间68内的橡胶材料88能够加硫成形第二橡胶弹性体82(图13)。
本发明的扭臂并未限定为前述的实施例而能够适当变更、改良等。例如,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将第一衬套21的第一内筒55安装于前副框架13并将第二衬套22的第二内筒56安装于动力装置19的例子,但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第一衬套21的第一内筒55安装于动力装置19并将第二衬套22的第二内筒56安装于前副框架13。
此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扭臂20、110中的第二衬套22上具备突出部24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突出部24除去。
此外,实施例所示的扭臂20、110、前副框架13、动力装置19、第一衬套21、第二衬套22、连结部23、上半分割体52、下半分割体53、第一内筒55、第二内筒56、第一外筒61、上第一外筒62、下第一外筒63、第一空间64、第二外筒65、上第二外筒66、下第二外筒67、第二空间68、橡胶导入口69、外筒连结部71、上下的外筒连结部72、73、上下的平坦部72a、73a、上下的收缩部72c、73c、第一橡胶弹性体81及第二橡胶弹性体82等的形状或结构并未限定为例示的情况而可以适当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向具备扭臂的机动车适用,该扭臂通过将成为动力源的动力装置与车身连结而能够限制动力装置的位移。
符号说明
20、110…扭臂(机动车用扭臂),13…前副框架(车身),19…动力装置,21…第一衬套,22…第二衬套,23…连结部,41…第一衬套的轴线,42…第二衬套的轴线,52…上半分割体(第一半分割体),53…下半分割体(第二半分割体),55…第一内筒,56…第二内筒,61…第一外筒,62…上第一外筒(一方的半部),63…下第一外筒(另一方的半部),64…第一空间,65…第二外筒,66…上第二外筒(一方的半部),66b…导入部位,67…下第二外筒(另一方的半部),68…第二空间,69…橡胶导入口,71…外筒连结部,72…上外筒连结部(一方的半部),72a…上平坦部(平坦部),72c…上收缩部(收缩部),73…下外筒连结部(另一方的半部),73a…下平坦部(平坦部),73c…下收缩部(收缩部),81…第一橡胶弹性体,82…第二橡胶弹性体,88…橡胶材料,D1…第一外筒的直径,D2…第二外筒的直径。

Claims (3)

1.一种机动车用扭臂,其具备:
第一衬套,其在第一外筒与第一内筒之间的第一空间中设有第一橡胶弹性体;
第二衬套,其在第二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的第二空间中设有第二橡胶弹性体,并以与所述第一衬套交叉的方式配置;以及
连结部,其具有将所述第二衬套的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一衬套的所述第一外筒连结的外筒连结部,所述外筒连结部的平坦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交叉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衬套的轴线平行地形成,
所述第一衬套及所述第二衬套中的一方与动力源连结,另一方与车身连结,
所述机动车用扭臂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分别被对半分割,
通过分割后的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一方的半部形成第一半分割体,
通过分割后的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另一方的半部形成第二半分割体,
在所述第二外筒中的所述平坦部侧的导入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橡胶导入口,
在使所述第一半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半分割体重合来形成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及所述外筒连结部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所述外筒连结部的所述平坦部以交叉的方式流入的橡胶材料将所述外筒连结部覆盖,并且所述橡胶材料被所述平坦部引导而导向所述橡胶导入口,被引导的所述橡胶材料经由所述橡胶导入口向所述第二空间填充,通过填充到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所述橡胶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橡胶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扭臂,其中,
所述外筒连结部以随着从所述第一衬套朝向所述第二衬套而所述平坦部的宽度尺寸减小的方式形成,由此在所述第二衬套的附近具有收缩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扭臂,其中,
所述第二衬套的所述第二外筒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衬套的所述第一外筒直径小,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动力源连结,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车身连结。
CN201280015082.6A 2011-03-31 2012-03-27 机动车用扭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0686 2011-03-31
JP2011-080686 2011-03-31
PCT/JP2012/057886 WO2012133383A1 (ja) 2011-03-31 2012-03-27 自動車用トルクア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882A true CN103459882A (zh) 2013-12-18
CN103459882B CN10345988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693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0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882B (zh) 2011-03-31 2012-03-27 机动车用扭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599B2 (zh)
JP (1) JP5597308B2 (zh)
CN (1) CN103459882B (zh)
WO (1) WO20121333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9988A (zh) * 2014-12-18 2015-05-06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3848B2 (ja) * 2011-07-13 2016-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JP6135205B2 (ja) * 2013-03-11 2017-05-3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ロッド
US9242542B2 (en) * 2013-07-04 2016-01-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reducing engine roll
WO2015145749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連結ロッド用筒型防振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防振連結ロッド、防振連結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473663B2 (ja) * 2015-06-01 2019-02-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US9815361B2 (en) * 2015-07-29 2017-11-14 Fca Us Llc Split bushing torque strut isolator assembly
US10308102B2 (en) * 2017-02-07 2019-06-04 Vibracoustic Usa, Inc. Damped torque roll restrictor
FR3068649B1 (fr) * 2017-07-10 2021-11-26 Renault Sas Dispositif monobloc de support d'un groupe motopropulseur integrant un palier relais
JP6683754B2 (ja) * 2018-04-11 2020-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源の支持構造
US11505312B2 (en) * 2019-04-22 2022-11-22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Main rotor damper elastomeric rod end
KR20210013782A (ko) * 2019-07-29 2021-0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구동장치와 조향장치의 차체 장착구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0640U (zh) * 1980-12-10 1982-06-21
JPH1163109A (ja) * 1997-08-21 1999-03-05 Marugo Rubber Kogyo Kk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63844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
CN1670396A (zh) * 2004-03-19 2005-09-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扭转杆
CN1670397A (zh) * 2004-03-19 2005-09-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扭转杆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09159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Stabilizer bushing
JP200824911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43483A (ja) * 2008-03-28 2009-10-22 Tokai Rubber Ind Ltd 樹脂トルクロ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6841U (ja) * 1983-09-26 1985-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ラバ−マウント装置
US4706946A (en) * 1985-11-25 1987-11-17 Thorn Richard P Motion control strut
FR2805869B1 (fr) * 2000-03-02 2002-06-14 Hutchinson Manchon antivibratoire, bielle comportant un tel manch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2003206991A (ja) * 2002-01-10 2003-07-25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金具と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91790B2 (ja) * 2005-08-26 2010-06-3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連結ロッド
JP4471908B2 (ja) * 2005-09-13 2010-06-02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30601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Biaxial Exhaust Isolator With Dual-Band Reinforcement
JP2009234300A (ja) * 2008-03-25 2009-10-15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
JP2010038195A (ja) * 2008-07-31 2010-02-18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0640U (zh) * 1980-12-10 1982-06-21
JPH1163109A (ja) * 1997-08-21 1999-03-05 Marugo Rubber Kogyo Kk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63844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
CN1670396A (zh) * 2004-03-19 2005-09-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扭转杆
CN1670397A (zh) * 2004-03-19 2005-09-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扭转杆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09159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Stabilizer bushing
JP200824911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Tokai Rubber Ind Ltd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43483A (ja) * 2008-03-28 2009-10-22 Tokai Rubber Ind Ltd 樹脂トルクロッ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9988A (zh) * 2014-12-18 2015-05-06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33383A1 (ja) 2014-07-28
WO2012133383A1 (ja) 2012-10-04
JP5597308B2 (ja) 2014-10-01
CN103459882B (zh) 2015-05-20
US20140015177A1 (en) 2014-01-16
US8967599B2 (en) 201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882A (zh) 机动车用扭臂
CN102470721B (zh) 车辆用稳定器衬套
CN103442921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热塑性聚合物的燃料箱以及生产燃料箱的方法
KR101073424B1 (ko) 열가소성 플라스틱으로부터 내면에 인서트를 갖는 중공체를제조하기 위한 몰드
CN105074409A (zh) 用于制造传感器壳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传感器壳体
CN104321244A (zh) 跨骑型车辆
CN102458811B (zh) 轮子-轮胎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CN106271532B (zh) 一种实现两根管道同轴装配的定位工装
CN106457646A (zh) 新颖车轮和生产方法
CN102691779A (zh) 变速箱
CN103987548A (zh) 驾驶室及作业车辆
CN206608500U (zh) 一种液压衬套
CN107975620A (zh) 阀芯和配有所述阀芯的阀
JP2008051200A (ja) 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KR101379768B1 (ko) 스태빌라이저 링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102246A (zh) 用于将后桥耦连在机动车的车辆结构上的车桥导向轴承
CN105365515A (zh) 车辆用空气弹簧的盖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2608559U (zh) 变速箱支承
EP2874842B1 (en) Fuel tank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9737197A (zh) 齿轮及齿轮制造方法
CN204250237U (zh) 一种带装饰罩的摩托车后搁脚组合
CN205311259U (zh) 一种拖曳臂衬套
CN202992144U (zh) 一种换挡杆
CN203372123U (zh) 一种盘形的镀铝树脂注塑件
CN206898341U (zh) 一种用于制造汽车散热片的压铸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