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6213A -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6213A
CN103416213A CN2012101498867A CN201210149886A CN103416213A CN 103416213 A CN103416213 A CN 103416213A CN 2012101498867 A CN2012101498867 A CN 2012101498867A CN 201210149886 A CN201210149886 A CN 201210149886A CN 103416213 A CN103416213 A CN 103416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fruiting
bag
soil
bacterium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98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6213B (zh
Inventor
杨应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men County Everlight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杨应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应林 filed Critical 杨应林
Priority to CN2012101498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6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6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6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经过获取母种、获取栽培种、选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第一阶段出菇、第一脱袋覆土(即室内覆土)以及第二阶段出菇或者接种后直接经过第二脱袋覆土(即室外覆土)以及出菇过程,应用本发明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榆黄菇经过第一阶段出菇3次后,还可以采用室内埋土种植,进行第二阶段出菇,大大增加了榆黄菇出菇率;榆黄菇还可以通过室外埋土方法进行种植,大大扩宽了榆黄菇种植场所的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榆黄菇,别名金顶侧耳,它是东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据分析,子实体干物质含粗蛋白25~30%,粗脂肪2~2.2%,碳水化合物51~63%,粗纤维2.8~4%,灰分3.7~5.1%,含多种安基酸,含有多糖类,类固醇,酯类、脂肪类化合物质,均有生理活性,具有较好的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平喘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榆黄菇为典型的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在6~36℃之间,最适合23~27℃温度,温度越低生长越慢,高于28℃生长会变慢,且不健壮,菌丝不耐高温,超过40℃短时间内即可死亡,有资料显示低温可在零下30℃可菌丝存活,子实体发育温度在12~30℃,最适合18~26℃之间,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0~70%之间,少于5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将受阻。菌丝生长要求的湿度不太明显,但出菇湿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菌丝生长不需光线,子实体生长就需要适当的散射光,光线直照子实体,且菇会成黄红色,没有光线,黑暗菇房菇就成白色,恰当的散射光,菇即为一种鲜艳的金黄色。榆黄菇为好气性菌类,通风透气不好,在出菇期会增加菇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高,会形成菇房有死菇和奇型菇出现,进入菇房会闻到一股闷鼻味。榆黄菇喜偏酸性生长环境,菌丝在pH值3~9之间都能生长,pH值过高或过低初生菌丝都比较弱生长慢。
目前,种植榆黄菇的方法经过取母种、获取栽培种、选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出菇几个步骤,可出菇3~4潮,前1~2次70%出菇率,第3次到第4次的出菇率可为100%,第4次以后榆黄菇的质量大大降低。
因此,发明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种的获取:取榆黄菇在混合液中进行培养得到母种,混合液包括马铃薯、水、麦麸、庶糖以及琼脂;
(2)栽培种的获取:将母种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中进行接种,在培养料中培养后得到栽培种;
(3)选配料:选用农作物的桔杆、各种没有刺鼻味的杂木屑、植物蛋白或者肥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配料;
(4)拌料:将选作配料的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培养料;
(5)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灭菌;
(6)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7)第一阶段出菇: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出菇3~4次;
(8)第一脱袋覆土:将第一阶段出菇3次的榆黄菇菌袋进行脱袋,再经双层码齐、挤紧、室内埋土;
(9)第二阶段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第二阶段出菇。或者(7)第二脱袋覆土:将经过接种的榆黄菇菌袋脱袋后,再经挤紧、单层,室外埋土;
(8)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出菇。
优选的,混合液包括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麦麸20克、庶糖10克以及琼脂15~20克。
优选的,栽培种的获取中的培养料为苦乔仔12公斤、细阔叶木屑3公斤、麦麸2公斤以及石灰1两或者阔叶木屑80%、麦麸玉米面各10%、加糖、石膏粉总1%。
优选的,配料为木屑70%、包谷芯20%、草粉5%、包谷面5%、普钙1%以及石灰1.5%或者棉仔壳30%、花生壳20%、米糠10%、麦麸10%、木屑30%、石灰1%以及白糖1%。
优选的,装袋灭菌中的灭菌具体为将装好袋的袋子在蒸料灶中进行常压下100℃灭菌10~13个小时。
优选的,装袋过程中的袋子为23.5㎝宽、45㎝长的聚乙稀袋子装袋。
优选的,接种过程为将榆黄菇菌袋在接种室冷确后,在常温(20℃左右)下无菌空间消毒后接种。
优选的,第一阶段出菇为菌丝将长满榆黄菇菌袋,整个榆黄菇菌袋就形成一个白色的、实实的、捏不软的出菇榆黄菇菌袋,榆黄菇采完一次后,消除培养料面死菇老根,停止喷水3天,待榆黄菇菌丝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出菇管理。
优选的,室内埋土过程中土质含沙量低、土厚2㎝、pH值为5~8。
优选的,室外埋土过程中土质不含沙石、土厚2~5㎝、pH值为5~8。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榆黄菇经过第一阶段出菇3次后,还可以采用室内埋土种植,进行第二阶段出菇,大大增加了榆黄菇出菇率;榆黄菇还可以通过室外埋土方法进行种植,大大扩宽了榆黄菇的种植场所的选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榆黄菇的种植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榆黄菇的种植方法的流程框图,由图1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室内种植方法以及室外种植方法,具体如下:
1、室内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母种的获取,取榆黄菇在混合液中进行培养得到母种,混合液包括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麦麸20克、庶糖10克以及琼脂15~20克,具体为将马铃薯去皮后切成薄片,放入铅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开15分钟用3层沙布过滤获得滤液,再加入麦麸、庶糖、琼脂,再加水800毫升混匀;(备注:麦麸需要用以双层沙布包好)煮沸20多分钟用漏斗分装倒进试管;再在试管口塞上棉塞,盖好牛皮纸,用橡皮扎紧捆好,直放高压锅内灭菌(注意:营养液装试管只装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当压力升到1.2兆帕时,小火保持1个小时即可停火,半小时后打开放气阀门排气将试管取出,用直径为1㎝左右的木条放入接种箱,将试管斜放在上面待一个星期后确认试管内无水珠,没有细菌污染后方可接种;接种可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室,接种箱内接种,取榆黄菇,一株用75%的酒精用湿棉球擦菌外部消毒,将根和帽接合处用消过毒的小刀斜面切开,取出中间部位两棵米粒大的“菌芯”用酒精灯火焰过取开棉塞的试管口,再把“菌芯”用医用夹子夹入试管培养基中间,用纸在酒精火焰上烤2~3秒钟盖在试管口上,置入常温下培养,待菌丝走满试管培养基后,即母种获取完成;
第二步:栽培种的获取,将母种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中进行接种,在培养料中培养后得到栽培种,培养料为苦乔仔12公斤、细阔叶木屑3公斤、麦麸2公斤以及石灰1两或者阔叶木屑80%、麦麸玉米面各10%、加糖、石膏粉总1%;苦乔仔12公斤、细阔叶木屑3公斤、麦麸2公斤以及石灰1两__为100瓶菌种的原料配方,乔仔须在用前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以内,放入锅中煮涨10分钟左右,看到少许开口即可拿出,滤水后,和其它材料混合,两个配方含水量在60%左右,PH值在5~8之间,装瓶盖上双层报纸,用橡皮扎好口放进高压锅内,在1.2兆帕蒸气压力下,保持两个小时熄火半小时后排气取出,冷确常温下接种(备注:培养料装瓶数量须距瓶口5~6㎝为益);接种,可以在接种室和接种箱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灯灼烧菌种瓶口冷确后,将母种割成6—7块,钩入瓶内,迅速盖好瓶口(注意为安全接种室和接种箱,在操作之间必须做无菌消毒处理。方法可用专业药封闭熏蒸、也可用医用来苏尔药对水2—3%。接种后常温下培养二十多天后菌丝走满瓶内培养料面可作栽培种用;
第三步:选配料,选用农作物的桔杆、各种没有刺鼻味的杂木屑、植物蛋白或者肥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配料,农作物的桔杆包括、谷草粉、包谷芯、棉仔壳、包谷杆粉、蚕豆壳、花生壳、高梁壳、麦草粉、亚麻糠、米糠、庶渣,各种没有刺鼻味的杂木屑包括:柳树、榆树、桦树等;可以添加的植物蛋白有包谷面、麦麸、豆柏、油枯、茶枯等,用于添加的肥料,普通过磷酸钙、石灰作用于pH值调节,用量在1~2%之间,棉仔壳和包谷芯吸水慢,在用前须浸泡4~5小时备用;配料必须要干燥、无毒变、不结块,配料一般采用过粗和过于太细的混合、含水量低和含水量高的混合,水分的多少一般是拌料后用于抓起一小把放到手心用手紧捏,直到将有水珠下滴,又滴不下为益;此处优选配料为木屑70%、包谷芯20%、草粉5%、包谷面5%、普钙1%以及石灰1.5%或者棉仔壳30%、花生壳20%、米糠10%、麦麸10%、木屑30%、石灰1%以及白糖1%;
第四步:拌料,将选作配料的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培养料,拌料分、人工拌料和机械拌料两种,小规模种菌一般人工拌料;大规模一般机械拌料;加水的多少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衡量:用手捏培养料,能看见水出现,但水不会滴落;拌料为食用菌种植一个重要环节,拌料尽可能是多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水分均匀,添加蛋白均匀,添加肥料均匀;拌料的数量根据灭菌灶容量的大小而定;
第五步: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灭菌,具体为:拌好料之后,经过近二十个小时,一般是拌料的第二天,自然浸湿的过程,达到水分进一步走匀所有培养料,用手就会感觉到比刚拌料时松软,用鼻会闻到一股轻轻的香气,此时,你会发现料中间有40~50℃温度,(这个温度根据当时季节的温度,季节温度高料温会高一点;季度温度低料温会低一点),它不影响榆黄菇的产量,但这个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接种污染,在相对干净的场地,(指周围没有污染源、废料、长杂菌的材料堆放),因此还可以做到无须空间消毒、杀菌;开放式接种,达到接种不污染的特效;此时,即可用铁铲翻拌一次菌料再装袋,因榆黄菇菌丝生命活力强,所装袋用可用23.5㎝宽,45㎝长的积乙稀袋子装袋,装袋可用人工装袋和机械装袋两种方式;熟练后工效都差不多,装袋后两头用线扎紧,就可以用蒸料灶灭菌了,蒸料灭菌只能用常压灭菌灶灭菌,灭菌的时间跟菌包重量成正比,如菌包装好后重量为3千克,超过即要延长蒸料灭菌时间,一般情况灭菌时间为常压100℃,保持10—13个小时为宜,积乙稀袋装料灭菌,不主张高压灭菌,高温高压灭菌袋子接受不了;装袋的这个环节须注意,拌好料的第二天要把所有料全部装完,否则,料自身发热过高就会散失自身养份,影响产量;
第六步:接种,将榆黄菇菌袋在接种室进行接种,具体为:在灭菌完成后,最好第二天出灶,出灶必须注意袋子有烂的地方,要借热气用沾胶袋沾好;这样可以减少污染,包进入到接种室冷确后,在20℃左右的常温下无菌空间消毒后接种,接种消毒可用食用菌专用消毒盒,每100个立方用一盒即可,接种要轻、快,菌种瓶用接种勾勾散(接种勾须用酒精棉球擦湿);菌种瓶须平放菌包上口微朝上且菌种不会出来为宜,扎线改开后,菌种倒入菌包培养基上,然后换上一个专业直径为8~10㎝的塑料环套口,把塑料袋翻上套住塑料环,盖上报纸,用橡皮把纸封好盖在塑料环上,每包菌包需两头结种;每瓶菌种可以接二十包左右的菌包。接种后散开整齐一行行码好,注意防鼠,菌种的主要成分是粮食做成,老鼠会抓烂菌包找粮食吃,注意菌包发热,菌丝生长期间,菌包需氧气太多容易菌包发热,在高温季节菌包中间部分容易热死菌种,菌包与菌包之间温度达到40℃时,五小时榆黄菇菌丝就会死亡,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赐出污染的菌包,以免形成大面积污染扩散,造成损失;接种,这一个环节,最注意的一个关键是,在菌包未进入接种室之前,要在接种室内撒一层发开的散石灰,撒石灰时带上塑料手套一把一把抛向房顶,效果十分好,作用是干燥环境,空间二次杀菌,石灰落入地上,保证地表卫生无菌等;
第七步:第一阶段出菇,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出菇3~4次,具体为:南方冬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菌丝走满菌包,热天在二十多天时间,菌丝将长满菌包,整个菌包就形成一个白色的、实实的、捏不软的出菇菌包,大概在十多天时间,就会看到菌包袋子里面会鼓起一个个白色的小菌蕾,即为要出菇的表现,即要放到通风、保湿的房间或大棚发菌管理,南方地区种菇人一般在开年后,2~3月后点种,4~5月后采收9月份点种,10~11月采收,北方地区春季栽培播种时间可适当推迟;秋季栽培播种时间要适当提前;榆黄菇采完一次后,消除料面死菇老根,停喷水3天,待菌丝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出菇管理,重复至出菇三次;
第八步:第一脱袋覆土,将第一阶段出菇3次的榆黄菇菌袋进行脱袋,再经双层码齐、挤紧、室内埋土,具体为:采用出菇3次的菌包(即榆黄菇菌袋),脱袋后双层码齐、挤紧、扁放埋土的种植方法,双层码放是刚好在同一间面积的房间里无间隙双层埋土能埋完堆码出菇数,这是室内埋土种植方法,此方法两层菌包通过出菌三次,又通过在接种后菌包堆码,和出菇堆码,菌包大体为一种扁形,即23.5宽的袋子,装包到这个时候只为12~15公分左右,两个包的厚度也仅为不足30公分厚左右,加盖2㎝厚的土,也仅在30㎝厚左右;
第九步:第二阶段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第二阶段出菇,具体为:经过第八步第一脱袋覆土后,菌包之间虽是挤紧,空隙还是很大,这些空隙是土的地方,土进入菌包夹缝,在1个月左右时间,菌丝即可走入成为白色,成为出菇的养份水份补给、菌包通过埋土,外边温度高低对菌包在土里面温度变化不大,(冬天室外温度0℃,埋土菌包底温不低于18℃,热天室外温度在30℃时,室内埋土底层温度不高于25℃此温度跟湿度和菇房建筑用料的不同有一定关系),此温度是榆黄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即是最佳温度,它就有最佳的活力,在埋土的四五个月里,土质含沙量不高PH值在5~8之间,菌丝就能走入地下20㎝以下,它就更提高了出菇营养的来源,双层菌包是集中培养营养,是更好的利用地温,达到冬天出菇(即第二次出菇)的目的,充分利用了室内空间,提高了榆黄菇的出菇率。
2、室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此种植方法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以及第六步同室内种植方法;
第七步:第二脱袋覆土,将经过接种的长满菌丝榆黄菇菌袋脱袋后,再经挤紧、单层或者双层室外埋土,具体为:选择林木高大茂密的树与树之间空隙,夜间气温在不低于0℃,白天不低于12℃即可出菇,出菇的条件是榆黄菇长满菌丝的菌包未曾出过菌脱袋后相互之间挤紧埋土,最好土质要疏松的腐质土,埋土的厚度在2㎝以上,不超5㎝,埋土到出菇的时间要在30—45天左右,对菌包的要求与一般不同的是增加10%以上蛋白营养添加,埋土是保温保湿的最有效方法:在上面盖上2—3公分厚的谷草或树叶,效果会更好或者是双层菌包冬天埋土种植,它强调从埋土到出菇的时间要以40天左右,它完全可以在夜间0℃左右,白天10℃左右的气温下出菇,前面所讲的出菇温度12℃—30℃它就扩大了很大的范围,其实它的本质没有变,是利用地温达到出菇培养基增温,下面是地表20㎝厚以上的三组数:地表温度-6℃,5㎝地底下5~6℃,10㎝地底下10~11℃,20㎝地底下13~14℃;从这三组数就知道榆黄菇冬天埋土会出菇的原因了;40天是定格温度的时间,菌丝走活适应环境的时间,双层菌包起到更保温作用,单个没出过菌,增加蛋白拌料加入,也能起到间接增温的作用,单个菌包林地种植可加厚埋土或在上面盖2~3㎝厚的草或树叶也是增温作用,此两种方法适合于冬天夜间温度不低于0℃;白天不低于10℃的地方,适合于这种气温下,林地、果树下,就是低于0℃暂时不会出菇,也不会对菌包造成什么影响;菌包埋土低于0℃埋土菌包底层温度也不低于15℃入土菌丝同样可以向土里面生长,它更适合农作物空隙处,背风的凹地、露地种植(要求埋土:不含沙石的土质、PH值在5~8之间、地表下20㎝以下生土、地表土必须是无虫害的腐质土或多少年没施过农家肥在太阳下长期爆晒过的土),此方法更适合气温在30℃以上夏季种植,因为夏季气温高,而林地并不高,只要有一种方法遮盖,太阳不直射,地表温度就不高,就适宜埋土种榆黄菇;
第八步: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出菇。
此室外种植方法中可以选用的种植场所范围广,与原有榆黄菇的种植方法相比,此方法更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室内埋土种植,如果将气温常年控制在室内0~25℃之间或更低一些,它就能出菇七八个月或更长时间,也就能出菇七八次之多,加之菌包埋土前出菇3~4次,它整个生长过程中就能出菇十多次,生物转化率可提高一倍多,埋土种植,保湿的效果好,菇型菇质就很好;
(2)室外埋土种植,菌包出菇后作为肥料可以补给以后的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合马铃薯和包谷生长;埋土种植要求的出菇环境宽,适应的气候广;
(3)室外种植榆黄菇可作为风景区观赏,家庭庭院种植,经济、适用,埋土种植,头两次出菇都在每株500克左右,最大出菇可以到2千克以上,冬天出菇,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4)原有榆黄菇的种植方法所获得的榆黄菇药腥味较重、香味淡,不适合大众口味;而通过本发明榆黄菇的种植方法获得的榆黄菇因其通过埋土种植,榆黄菇吸收了土中的多种微量元素,从而使得榆黄菇药腥味较轻、汤味更鲜、口感更好,适合大众的口味。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母种的获取:取榆黄菇在混合液中进行培养得到母种,混合液包括马铃薯、水、麦麸、庶糖以及琼脂;
(2)栽培种的获取:将母种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中进行接种,在培养料中培养后得到栽培种;
(3)选配料:选用农作物的桔杆、各种没有刺鼻味的杂木屑、植物蛋白或者肥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配料;
(4)拌料:将选作配料的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培养料;
(5)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灭菌;
(6)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7)第一阶段出菇: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出菇3~4次;
(8)第一脱袋覆土:将第一阶段出菇3次的榆黄菇菌袋进行脱袋,再经双层码齐、挤紧、室内埋土;
(9)第二阶段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第二阶段出菇。
或者(7)第二脱袋覆土:将经过接种的榆黄菇菌袋脱袋后,再经挤紧、单层或者双层码齐、室外埋土;
(8)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包括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麦麸20克、庶糖10克以及琼脂15~2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种的获取中的培养料为苦乔仔12公斤、细阔叶木屑3公斤、麦麸2公斤以及石灰1两或者阔叶木屑80%、麦麸玉米面各10%、加糖、石膏粉总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为木屑70%、包谷芯20%、草粉5%、包谷面5%、普钙1%以及石灰1.5%或者棉仔壳30%、花生壳20%、米糠10%、麦麸10%、木屑30%、石灰1%以及白糖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灭菌中的灭菌具体为将装好袋的袋子在蒸料灶中进行常压下100℃灭菌10~13个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过程中的袋子为23.5cm宽、45cm长的聚乙稀袋子装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过程为将榆黄菇菌袋在接种室冷确后,在常温(20℃左右)下无菌空间消毒后接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出菇为菌丝将长满榆黄菇菌袋,整个榆黄菇菌袋就形成一个白色的、实实的、捏不软的出菇榆黄菇菌袋,榆黄菇采完一次后,消除培养料面死菇老根,停止喷水3天,待榆黄菇菌丝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出菇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埋土过程中土质含沙量低、土厚2cm、pH值为5~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埋土过程中土质不含沙石、土厚2~5cm、pH值为5~8。
CN201210149886.7A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ctive CN103416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886.7A CN103416213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9886.7A CN103416213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6213A true CN103416213A (zh) 2013-12-04
CN103416213B CN103416213B (zh) 2015-03-25

Family

ID=4964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9886.7A Active CN103416213B (zh) 2012-05-15 2012-05-15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621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534A (zh) * 2015-02-16 2015-05-13 邬金梅 一种榆黄蘑栽培方法
CN104938215A (zh) * 2015-07-15 2015-09-30 攀枝花学院 榆黄菇栽培方法
CN105532260A (zh) * 2015-12-15 2016-05-04 钟克华 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6342549A (zh) * 2016-08-26 2017-01-25 杨应林 榆黄菇观赏性食用菌盆景的种植方法
CN107434552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桂林宏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多种农作物废弃物制作的榆黄菇高产栽培料
CN109122019A (zh) * 2018-08-10 2019-01-04 遵义新蓝图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35546A1 (fr) * 1997-02-12 1998-08-20 Imb Kabushiki Gaisha Methode de culture de sporophores d'agaricus blazei dans un lit artificiel de culture de champignons
JP2002542778A (ja) * 1999-04-23 2002-12-17 有限会社筑波バイオシステム 液体培地における担子菌の培養方法
CN101219916A (zh) * 1998-09-04 2008-07-16 马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和蘑菇生长培养基
CN101356884A (zh) * 2007-05-29 2009-02-04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蘑菇的菌床栽培方法
CN101584287A (zh) * 2009-06-15 2009-11-25 薛建照 以金银花为培养基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35546A1 (fr) * 1997-02-12 1998-08-20 Imb Kabushiki Gaisha Methode de culture de sporophores d'agaricus blazei dans un lit artificiel de culture de champignons
CN101219916A (zh) * 1998-09-04 2008-07-16 马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和蘑菇生长培养基
JP2002542778A (ja) * 1999-04-23 2002-12-17 有限会社筑波バイオシステム 液体培地における担子菌の培養方法
CN101356884A (zh) * 2007-05-29 2009-02-04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蘑菇的菌床栽培方法
CN101584287A (zh) * 2009-06-15 2009-11-25 薛建照 以金银花为培养基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534A (zh) * 2015-02-16 2015-05-13 邬金梅 一种榆黄蘑栽培方法
CN104938215A (zh) * 2015-07-15 2015-09-30 攀枝花学院 榆黄菇栽培方法
CN105532260A (zh) * 2015-12-15 2016-05-04 钟克华 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7434552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桂林宏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多种农作物废弃物制作的榆黄菇高产栽培料
CN106342549A (zh) * 2016-08-26 2017-01-25 杨应林 榆黄菇观赏性食用菌盆景的种植方法
CN109122019A (zh) * 2018-08-10 2019-01-04 遵义新蓝图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6213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0074B (zh)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CN101897273B (zh)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7455141A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1366346A (zh)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2726188B (zh) 利用边角地种植魔芋的方法
CN102986451A (zh) 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
CN103416213B (zh)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N106856978A (zh)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
WO2006004315A1 (en) Mat to cultivate sprouts and method to manufacture that
CN103299791A (zh) 一种有机水果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5309198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4429611A (zh) 一种木耳的种植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KR20170079322A (ko) 셀레늄을 함유한 계종버섯 재배방법
CN107667775A (zh)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2835252A (zh)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CN105123160A (zh) 一种紫番薯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5037001B (zh) 一种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平菇培养基
CN102285844A (zh) 一种香水百合营养肥的配制方法
CN103583226A (zh) 一种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2204475B (zh) 一种合生离褶伞圈白蘑js39菌种及其应用
CN106489527B (zh)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N105638236A (zh) 一种桑枝种植长根菇及其与桑树套种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Assignee: Yimen County Everlight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Assignor: Yang Yinglin

Contract record no.: 201653000001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lanting method of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112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7

Address after: 653100 Yuxi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Pu Xiang Da Huang Tian Cun, No. 41

Patentee after: Yimen County Everlight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Wenchang road 651100 Longquan town Yuxi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No. 580

Patentee before: Yang Ying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