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383B - 离合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3383B
CN103403383B CN201280011711.8A CN201280011711A CN103403383B CN 103403383 B CN103403383 B CN 103403383B CN 201280011711 A CN201280011711 A CN 201280011711A CN 103403383 B CN103403383 B CN 103403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k
bar
leaf spring
side component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17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3383A (zh
Inventor
川合正浩
矶田康二
北山直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03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3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7Ratchet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and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08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 F16D41/08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a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16D41/10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rolling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2041/0605Spr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将来自通过杆操作而对向输出侧的旋转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的输入侧的杆侧离合器部的输入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将来自输出侧的反向输入转矩隔断的输出侧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具备:配设在旋转被限制的制动器侧外圈(23)与输出转矩的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缝隙(26)内、通过制动器侧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输入转矩的传递和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圆柱滚子(27);夹设在各对圆柱滚子(27)之间、对这些圆柱滚子(27)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板簧(28),板簧(28)呈截面N字形,由中间斜边部(28a)和将其两端折弯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而成的立起部(28b)构成,中间斜边部(28a)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小于制动器侧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缝隙(26)的最大缝隙尺寸(H2)。

Description

离合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单元,该离合器单元具有:将来自输入侧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的杆侧离合器部;将来自输入侧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将来自输出侧的反向输入转矩隔断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采用圆柱滚子或滚珠等卡合件的离合器单元中,在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配设有离合器部。该离合器部的结构为,通过使圆柱滚子或滚珠等卡合件与形成于前述的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卡合/脱离,从而对输入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离合器单元,该离合器单元例如被组装入通过杆操作而对座位座椅进行上下调整的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具有将来自输入侧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的杆侧离合器部和将来自输入侧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将来自输出侧的反向输入转矩隔断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31是表示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32是沿着图31的D-D线的剖视图,图33是沿着图31的E-E线的剖视图。
如图31及图32所示,杆侧离合器部111的主要部分包括: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转矩的作为输入侧构件的杆侧外圈114;将来自该杆侧外圈114的转矩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12传递的作为连结构件的内圈115;通过在杆侧外圈114与内圈115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来自杆侧外圈114的输入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的多个作为卡合件的圆柱滚子116;将各圆柱滚子116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117;旋转被限制的作为静止侧构件的制动器侧外圈123;设置在保持器117与制动器侧外圈123之间、借助来自杆侧外圈114的输入转矩来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所蓄积的弹性力使保持器117恢复为中立状态的作为第一弹性构件的内侧定中弹簧118;设置在杆侧外圈114与制动器侧外圈123之间、借助来自杆侧外圈114的输入转矩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所蓄积的弹性力使杆侧外圈114恢复为中立状态的作为第二弹性构件的外侧定中弹簧119。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113是紧固固定于杆侧外圈114并与杆侧外圈114一同构成输入侧构件的杆侧侧板,131是隔着防松垫圈130而安装在输出轴122上的垫圈。在该杆侧侧板113上安装有操作用的杆(未图示)。
另一方面,如图31及图33所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12的主要部分包括: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1的转矩的作为连结构件的内圈115;旋转被限制的作为静止侧构件的制动器侧外圈123;输出转矩的作为输出侧构件的输出轴122;配设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之间的楔形缝隙126中、通过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来自内圈115的输入转矩的传递和来自输出轴122的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作为卡合件的圆柱滚子127;夹设在各对圆柱滚子127之间、对所述圆柱滚子127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截面N字形的板簧128。
需要说明的是,从内圈115的轴向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并向轴向弯曲的扩径部115c作为将圆柱滚子127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而发挥功能。图中,124、125为与制动器侧外圈123一同构成静止侧构件的盖体及制动器侧侧板,制动器侧外圈123和盖体124通过制动器侧侧板125而被一体地紧固固定。129为安装在制动器侧侧板125上的作为制动构件的摩擦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0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离合器单元中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12如前述那样具备:配设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间的楔形缝隙126中、通过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输入转矩的传递和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圆柱滚子127;夹设在各对圆柱滚子127之间、对所述圆柱滚子127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板簧128。构成该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12的一个部件即板簧128具有截面N字形(参照图33)。
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12动作时,如图34的箭头所示,作为保持器发挥功能的内圈115的扩径部115c与圆柱滚子127抵接而克服板簧128的弹性力进行按压,由此,该圆柱滚子127从楔形缝隙126脱离而输出轴122的锁定状态解除。
此时,被圆柱滚子127按压的板簧128在圆柱滚子127彼此接近的状态下容易受到力矩载荷,如图35所示,板簧128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之间的楔形缝隙126中成为卡住的状态,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板簧128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参照图中箭头),最终如图36所示,在圆柱滚子127之间可能倒置。当板簧128在圆柱滚子127之间这样地倒置时,会产生该圆柱滚子127难以啮入楔形缝隙126这样的不良情况。
在此,即使在板簧128未达到倒置的情况下,当板簧128在制动器侧外圈123与输出轴122之间的楔形缝隙126中成为卡住的状态时,该板簧128也会原封不动地保持该状态,难以使板簧128恢复成初始状态而可能无法确保良好的动作性。在相对于应力难以折弯板簧128而减小其板厚的情况下,板簧128的卡住状态容易更显著地发生。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能够将板簧在楔形缝隙中卡住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的离合器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离合器单元包括:杆侧离合器部,其设于输入侧,通过杆操作而对向输出侧的旋转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其设于输出侧,将来自杆侧离合器部的输入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将来自输出侧的反向输入转矩隔断。
本发明的离合器单元中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特征在于,该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具有:旋转被限制的静止侧构件;输出转矩的输出侧构件;配设在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内、通过在两构件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输入转矩的传递和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卡合件;夹设在各对卡合件之间、对这些卡合件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板簧,板簧呈截面N字形,由中间斜边部和将其两端折弯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而成的立起部构成,中间斜边部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小于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的最大缝隙尺寸。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卡合件优选为圆柱滚子。
在本发明中,关于对卡合件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截面N字形的板簧,使中间斜边部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小于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的最大缝隙尺寸,由此,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在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中间斜边部与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之间存在缝隙,因此该板簧在卡合件彼此接近的状态下不会受到力矩载荷,因此能够避免板簧的中间斜边部在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中成为卡住的状态的情况。其结果是,板簧也不会倒置。如此能够容易使板簧恢复成初始状态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动作性。
本发明中的板簧优选立起部的长度尺寸为卡合件的半径的3/4以上。这样的话,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能够避免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立起部进入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与卡合件之间的缝隙中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板簧的倒置防患于未然。需要说明的是,当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小于卡合件的半径的3/4时,无法充分地确保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立起部容易进入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与卡合件之间的缝隙中。
本发明中的板簧优选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大于中间斜边部的两端之间的与立起部平行的分离尺寸。这样的话,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能够避免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立起部进入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与卡合件之间的缝隙中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板簧的倒置防忠于未然。需要说明的是,若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小于中间斜边部的两端之间的与立起部平行的分离尺寸,则无法充分地确保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立起部容易进入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与卡合件之间的缝隙中。
另外,本发明中的板簧优选在中间斜边部与立起部之间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折弯部,一方的折弯部与另一方的折弯部为不同的大小。这样的话,在板簧的搬运时等的处理中,在使多个板簧重合的状态的情况下,位于上下的折弯部彼此不会嵌入,能够避免板簧彼此成为密接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板簧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组装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分离作业。
本发明中的板簧优选具有将中间斜边部与折弯部连结的弯曲连结部,一方的弯曲连结部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为不同的曲率半径。这样的话,在板簧的搬运时等的处理中,在使多个板簧重合的状态的情况下,在位于上下的弯曲连结部的周围形成有缝隙,由此能够避免板簧彼此成为密接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板簧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组装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分离作业。
本发明中的杆侧离合器部可以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转矩的输入侧构件;将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转矩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传递的连结构件;通过在输入侧构件与连结构件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的多个卡合件;将各卡合件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旋转被限制的静止侧构件;设置在保持器与静止侧构件之间、借助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蓄积的弹性力使保持器恢复成中立状态的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输入侧构件与静止侧构件之间、借助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蓄积的弹性力使输入侧构件恢复成中立状态的第二弹性构件。需要说明的是,该杆侧离合器部的卡合件优选为圆柱滚子。
本发明的离合器单元通过将杆侧离合器部和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组装入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而适合作为机动车用途。这种情况下,成为输入侧构件与操作杆结合、输出侧构件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连杆机构连结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关于对卡合件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截面N字形的板簧,使中间斜边部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小于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的最大缝隙尺寸,由此,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在被卡合件按压而变形的板簧的中间斜边部与静止侧构件或输出侧构件之间存在有缝隙,因此该板簧在卡合件彼此接近的状态下不会受到力矩载荷,因此能够避免板簧的中间斜边部在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中成为卡住的状态的情况。由此,能够容易使板簧恢复成初始状态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动作性。其结果是,能够使板簧的姿态稳定,能够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离合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右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杆侧侧板的剖视图。
图6b是图6a的左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杆侧外圈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的左侧视图。
图7c是图7a的右侧视图。
图8a是表示内圈的剖视图。
图8b是图8a的左侧视图。
图9是表示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左侧视图。
图10c是图10a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内侧定中弹簧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外侧定中弹簧的立体图。
图13a是从一方侧观察输出轴时的立体图。
图13b是从另一方侧观察输出轴时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输出轴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左侧视图。
图14c是图14a的右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制动器侧外圈的剖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左侧视图。
图16a是表示盖体的剖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右侧视图。
图17a是表示制动器侧侧板的剖视图。
图17b是图17a的右侧视图。
图18a是表示摩擦环的主视图。
图18b是图18a的左侧视图。
图18c是图18a的右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图5的板簧的放大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板簧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动作时的板簧和圆柱滚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使两片板簧重合的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使两片板簧重合的状态的另一例的主视图。
图24a是表示在制动器侧侧板上组装制动器侧外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b是表示在制动器侧侧板上组装制动器侧外圈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在制动器侧侧板上组装了制动器侧外圈及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制动器侧侧板、制动器侧外圈及盖体通过紧固而一体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沿着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图28a是表示相对于制动器侧侧板、制动器侧外圈、盖体及内侧定中弹簧而组装保持器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b是表示相对于制动器侧侧板、制动器侧外圈、盖体及内侧定中弹簧组装了保持器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机动车的座位座椅的概念图。
图30a是表示座椅升降部的一构成例的概念图。
图30b是图30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1是表示现有的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2是沿着图31的D-D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33是沿着图31的E-E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34是表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动作开始时的板簧和圆柱滚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5是表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动作开始后的板簧和圆柱滚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6是表示图35的板簧倒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0a、图30b,详细叙述本发明的离合器单元的实施方式。
离合器单元X被组装入例如通过杆操作来进行座位座椅的高度调整的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参照图29、图30a及图30b)。如图1~图5所示,该离合器单元X形成为将设于输入侧的杆侧离合器部11和设于输出侧的反向输入隔断功能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单元化而成的结构。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杆侧离合器部11具有:例如连结有操作用的杆(未图示)的作为输入侧构件的杆侧侧板13及杆侧外圈14;将来自该杆侧外圈14的转矩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传递的作为连结构件的内圈15;配设于在该内圈15的外周面15a和杆侧外圈14的内周面14a之间形成的楔形缝隙20中的作为卡合件的例如多个圆柱滚子16;将圆柱滚子16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的保持器17;用于使该保持器17恢复为中立状态的作为第一弹性构件的内侧定中弹簧18;用于使杆侧外圈14恢复为中立状态的作为第二弹性构件的外侧定中弹簧1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后述的输出轴22的端部上隔着防松垫圈30压入垫圈31,从而形成构成部件的防脱结构(参照图1)。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被称之为“锁定型”的类型中具有反向输入隔断功能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主要部分包括: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转矩的作为连结构件的内圈15;作为输出侧构件的输出轴22;旋转被限制的作为静止侧构件的制动器侧外圈23、盖体24及制动器侧侧板25;配设在该制动器侧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缝隙26中、借助在两构件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来自内圈15的输入转矩的传递和来自输出轴22的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作为卡合件的圆柱滚子27;夹设在各对圆柱滚子27之间、对这些圆柱滚子27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截面N字形的板簧28。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出轴22上设有突起22f,在内圈15上设置有供该突起22f带有间隙地插入的孔15d(参照图1)。
接着,对于该离合器单元X中的杆侧离合器部11及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主要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叙述。
图6a及图6b表示杆侧离合器部11的杆侧侧板13。该杆侧侧板13在其中央部位形成有供输出轴22及内圈15插通的孔13a,且在外周缘部突出设有多个(例如五个)爪部13b。这些爪部13b被向轴向弯曲成形并将其前端部设为叉形状,通过将这些爪部13b插入到后述的杆侧外圈14的切口凹部14e(参照图7c)中并使叉形状前端部向外侧扩开,从而将杆侧侧板13紧固固定在杆侧外圈14上。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符号13c是用于将操作用的杆(未图示)安装在杆侧侧板13上的多个(例如四个)孔,该操作用的杆用于操作座位座椅的高度调整。
图7a~图7c表示杆侧外圈14。该杆侧外圈14是通过对一张板状原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为杯状的构件,在中央部14c形成有供输出轴22及内圈15插通的孔14b,在从其中央部14c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部14d的内周以圆周方向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轮面14a(参照图4)。
在该杆侧外圈14的外周缘部以向轴向弯曲成形的方式突出设有多个(例如三个)爪部14f、14g。这些爪部14f、14g中的一个爪部14f被插入配置在后述的外侧定中弹簧19的两个卡定部19a(参照图12、图27)之间而被卡定,其余的两个爪部14g在与后述的制动器侧外圈23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杆侧外圈14的旋转而在该制动器侧外圈23的端面上滑动,在设于盖体24的外周的作为旋转止动件的一对卡定部24e、24f(参照图16b)之间移动而能够在其旋转方向的移动端分别与卡定部24e、24f抵接,由此对杆41a(参照图29)的操作角度加以限制。
在杆侧外圈14的外周形成有供杆侧侧板13的爪部13b(参照图6a、图6b)插入的多个(图中为五个)的切口凹部14e。通过对插入到该切口凹部14e中的杆侧侧板13的爪部13b进行紧固,从而将杆侧侧板13与杆侧外圈14连结。由杆侧外圈14和被紧固固定在该杆侧外圈14上的杆侧侧板13来构成杆侧离合器部11的输入侧构件。
图8a、图8b表示内圈15。该内圈15在供输出轴22插通的筒状部15b的外径上具备外周面15a,在该外周面15a与杆侧外圈14的凸轮面14a之间形成楔形缝隙20(参照图4)。另外,一体地形成有从简状部15b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向轴向弯曲的扩径部15c,为了使该扩径部15c作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保持器发挥功能,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收容圆柱滚子27及板簧28的凹槽15e。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符号15d是供输出轴22的突起22f(参照图1)以带有间隙的方式插入的孔。
图9、图10a~图10c表示树脂制的保持器17。该保持器17为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收容圆柱滚子16的多个凹槽17a的圆筒状构件。在该保持器17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两个切口凹部17b,前述的内侧定中弹簧18的卡定部18a卡定于各个切口凹部17b所邻接的两个端面17c(参照图11、图27)。
图11表示内侧定中弹簧18。该内侧定中弹簧18由具有向径向内侧弯曲的一对卡定部18a的截面圆形的C字状弹簧构件构成,位于外侧定中弹簧19的内径侧(参照图27)。该内侧定中弹簧18配设在保持器17和作为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静止侧构件的盖体24之间,两卡定部18a与保持器17的两个端面17c(参照图9、图10b)卡定且与设于盖体24的爪部24b(参照图16a、图16b)卡定(参照图28a、图28b)。
在该内侧定中弹簧18中,在来自杆侧外圈14的输入转矩发生作用时,一方的卡定部18a与保持器17的一方的端面17c卡合,另一方的卡定部18a与盖体24的爪部24b卡合,因此,伴随杆侧外圈14的旋转,内侧定中弹簧18被扩开而蓄积弹性力,在来自杆侧外圈14的输入转矩释放时,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保持器17恢复为中立状态。
图12a表示外侧定中弹簧19。外侧定中弹簧19呈C字状,是具有使其两端向径向外侧弯曲的一对卡定部19a的带板状弹簧构件,位于内侧定中弹簧18的外径侧(参照图27)。外侧定中弹簧19配设在杆侧离合器部11的杆侧外圈14和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盖体24之间,两卡定部19a与设于杆侧外圈14的爪部14f(参照图7a~图7c)卡定且与设于盖体24的爪部24d(参照图16a、图16b)卡定(参照图28a、图28b)。该卡定部19a相对于内侧定中弹簧18的卡定部18a以使圆周方向的相位错开(180°)的方式配置(参照图27)。
在该外侧定中弹簧19中,在通过杆41a(参照图29)的操作从杆侧侧板13作用有输入转矩而使杆侧外圈14旋转的情况下,一方的卡定部19a与杆侧外圈14的爪部14f卡合,另一方的卡定部19a与盖体24的爪部24d卡合,因此,伴随杆侧外圈14的旋转,外侧定中弹簧19被扩开而蓄积弹性力,当释放来自杆侧外圈14的输入转矩时,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杆侧外圈14恢复为中立状态。
图13a、图13b、图14a~图14c表示输出轴22。该输出轴22在轴向大致中央部位一体地形成有从轴部22c向径向外侧延伸并扩径的大径部22d。在该轴部22c的前端,同轴地形成有用于与座椅升降部41连结的小齿轮41g。
在大径部22d的外周面上以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例如六个)平坦的凸轮面22a,在设于凸轮面22a与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之间的楔形缝隙26(参照图5)中分别配设有两个圆柱滚子27及板簧28。在该大径部22d的一方端面上形成有收容配置摩擦环29的环状凹部22b。另外,图中的符号22f是在大径部22d的另一方端面上形成的突起,该突起带有间隙地插入到内圈15的孔15d中(参照图1、图8a、图8b)。
图15a、图15b表示制动器侧外圈23,图16a、图16b表示盖体24,图17a、图17b表示制动器侧侧板25。前述的制动器侧外圈23和盖体24通过该制动器侧侧板25而被一体地紧固固定。制动器侧外圈23是对一张原材料通过冲压而冲裁加工成的厚壁的板状构件,盖体24是对另一张原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符号24c、25b是供输出轴22插通的孔,符号25c是供后述的摩擦环29的突起29a嵌合的孔。
在制动器侧外圈23的外周形成有多个(三个)切口凹部23a,且与这些切口凹部23a对应地在盖体24的外周也形成有多个(三个)切口凹部24a。如图24a、图24b所示,在制动器侧外圈23的切口凹部23a中插入制动器侧侧板25的爪部25a,并且如图25所示,在盖体24的切口凹部24a中插入制动器侧侧板25的爪部25a。
通过对插入到这些切口凹部23a、24a中的制动器侧侧板25的爪部25a进行紧固,而将制动器侧外圈23与盖体24连结并与制动器侧侧板25一体化,从而构成静止侧构件。该制动器侧侧板25的爪部25a的紧固是通过利用紧固夹具(未图示)使该爪部25a的叉形状前端部25a1向外侧扩开来进行的(参照图26、图28a、图28b)。
在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之间形成有楔形缝隙26(参照图5)。在盖体24上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爪部24b,将该爪部24b配置在杆侧离合器部11的内侧定中弹簧18的两个卡定部18a之间(参照图11、图27、图28a、图28b)。该盖体24的爪部24b通过使该爪部形成位置的外径侧突起而形成。在盖体24的外周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爪部24d。该爪部24d配置在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侧定中弹簧19的两个卡定部19a之间(参照图12、图27、图28a、图28b)。
在盖体24的外周上通过阶梯加工而形成有两组卡定部24e、24f(参照图28a、图28b)。这些卡定部24e、24f在盖体24与制动器侧外圈23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杆侧外圈14的旋转而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在该制动器侧外圈23的端面上滑动的爪部14g抵接,由此作为对杆41a(参照图29)的操作角度进行限制的旋转止动件来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若通过杆的操作使杆侧外圈14旋转,则其爪部14g在盖体24的卡定部24e与24f之间沿着盖体24的外周移动。
在制动器侧侧板25的外周上设有一个凸缘部25e和两个凸缘部25f,作为向座椅升降部安装的离合器安装部(参照图2~图4)。在这些三个凸缘部25e、25f的前端部穿设有向座椅升降部安装的安装用孔25g、25h,且以围绕该安装孔25g、25h的方式沿轴向突出设有圆筒部25i、25j。
图18a~图18c表示树脂制的摩擦环29。在摩擦环29的端面上沿着其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圆形突起29a,通过将该突起29a压入嵌合在制动器侧侧板25的孔25c中,而将摩擦环29固接在制动器侧侧板25上(参照图1、图3)。该摩擦环29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被压入在输出轴22的大径部22d形成的环状凹部22b的内周面22e(参照图13a、图14a、图14b)。在摩擦环29的外周面29c与输出轴22的环状凹部22b的内周面22e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对输出轴22赋予旋转阻力。
图19、图20表示在前述的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之间的楔形缝隙26中,夹设在两个圆柱滚子27之间的板簧28。该板簧28呈截面N字形,由中间斜边部28a和将其两端折弯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立起部28b构成,中间斜边部28a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H1(参照图20)小于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之间的楔形缝隙26的最大缝隙尺寸H2(参照图21)(H1<H2)。
如此,关于对圆柱滚子27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截面N字形的板簧28,通过使中间斜边部28a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H1小于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之间的楔形缝隙26的最大缝隙尺寸H2,由此,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动作时,如图21所示,在被圆柱滚子27按压而变形的板簧28的中间斜边部28a的一端与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之间形成缝隙m。
其结果是,板簧28在圆柱滚子27彼此接近的状态下不会受到力矩载荷,因此能够避免板簧28的中间斜边部28a在制动器侧外圈23的内周面23b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之间的楔形缝隙26中成为卡住的状态(参照图35)的情况。而且,板簧28也不会成为倒置的状态(参照图36)。由此,能够容易使板簧28恢复成初始状态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动作性。
另外,板簧28的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为圆柱滚子27的半径的3/4以上(参照图20)。通过如此设定,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动作时,如图21所示,能够避免被圆柱滚子27按压而变形的板簧28的立起部28b进入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与圆柱滚子27之间的缝隙n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板簧28的倒置防忠于未然。
需要说明的是,当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小于圆柱滚子27的半径的3/4时,无法充分地确保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动作时,被圆柱滚子27按压而变形的板簧28的立起部28b容易进入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与圆柱滚子27之间的缝隙n。
此外,板簧28的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大于中间斜边部28a的两端间的与立起部28b平行的分离尺寸L2(参照图20)。通过如此设定,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动作时,能够避免被圆柱滚子27按压而变形的板簧28的立起部28b进入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与圆柱滚子27之间的缝隙n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板簧28的倒置防患于未然。
需要说明的是,当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小于中间斜边部28a的两端间的与立起部28b平行的分离尺寸L2时,无法充分地确保立起部28b的长度尺寸L1,在基于杆操作的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动作时,被圆柱滚子27按压而变形的板簧28的立起部28b容易进入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a与圆柱滚子27之间的缝隙n。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板簧28在中间斜边部28a与立起部28b之间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折弯部28c、28d,一方的折弯部28c与另一方的折弯部28d设为不同的大小。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例如一方的折弯部28c为小的圆角形状、另一方的折弯部28d为大的圆角形状的情况(参照图19、图20)。
如此,通过将一方的折弯部28c与另一方的折弯部28d设为不同大小的圆角形状,而在板簧28的搬运时等的处理中,在使多个板簧28重合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若以一方的折弯部28c与另一方的折弯部28d在上下方向上交替设置的方式使多个板簧28重合,则由于该在上下方向上相接的一方的折弯部28c与另一方的折弯部28d的圆角形状的大小不同,因此这些折弯部28c、28d彼此不会嵌入,能够避免板簧28彼此成为密接的状态,在该板簧28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组装时,容易进行分离作业。
另外,板簧28具有将中间斜边部28a与折弯部28c、28d连结的弯曲连结部28e、28f,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e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f为不同的曲率半径(参照图19、图20)。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例如将中间斜边部28a与折弯部28c连结的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e为大的曲率半径、而将中间斜边部28a与折弯部28d连结的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f为小的曲率半径的情况。
如此,通过使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e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f为不同的曲率半径,而在板簧28的搬运时等的处理中,在使多个板簧28重合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若以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e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f在上下方向上交替设置的方式使多个板簧28重合,则由于该在上下方向上相接的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e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28f的曲率半径不同,因此在位于上下的弯曲连结部28e、28f的周围形成缝隙p,由此能够避免板簧28彼此成为密接的状态,在该板簧28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组装时,容易进行分离作业。
对于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离合器单元X中的杆侧离合器部11及制动器侧离合器12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杆侧离合器部11中,当对杆侧外圈14作用输入转矩时,圆柱滚子16与该杆侧外圈14和内圈15之间的楔形缝隙20卡合,并经由该圆柱滚子16向内圈15传递转矩而使内圈15旋转。此时,伴随杆侧外圈14及保持器17的旋转,在两定中弹簧18、19中蓄积有弹性力。当该输入转矩消失时,在两定中弹簧18、19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杆侧外圈14及保持器17恢复为中立状态,而内圈15仍然维持被赋予的旋转位置。因而,通过该杆侧外圈14的旋转反复、即操作杆的抽取操作,而使内圈15进行微动旋转。
在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中,当对输出轴22输入反向输入转矩时,圆柱滚子27与该输出轴22和制动器侧外圈23之间的楔形缝隙26卡合,从而输出轴22相对于制动器侧外圈23被锁定。因而,来自输出轴22的反向输入转矩被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锁定,向杆侧离合器部11的反向输入转矩的回流被隔断。
另一方面,来自杆侧外圈14的输入转矩经由杆侧离合器部11而向内圈15输入,内圈15与圆柱滚子27抵接而克服板簧28的弹性力进行按压,由此,该圆柱滚子27从楔形缝隙26脱离,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输出轴22能够旋转。当内圈15进一步旋转时,内圈15的孔15d与输出轴22的突起22f的间隙被堵塞,内圈15在旋转方向上与输出轴22的突起22f抵接,由此,来自内圈15的输入转矩经由突起22f向输出轴22传递,而使输出轴22旋转。
具备以上详细叙述的结构的离合器单元X例如组装入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中而使用。图29表示在机动车的乘员室中所装备的座位座椅40。座位座椅40由落座座椅40a和靠背座椅40b构成,且具备对落座座椅40a的高度H进行调整的座椅升降部41等。落座座椅40a的高度H的调整是通过座椅升降部41的操作杆41a来进行的。
图30a概念性地表示座椅升降部41的一结构例。在座椅滑动调节器41b的滑动可动构件41b1上分别转动自如地枢接有连杆构件41c、41d的一端。连杆构件41c、41d的另一端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落座座椅40a枢接。连杆构件41c的另一端经由连杆构件41e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扇形齿轮41f枢接。扇形齿轮41f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落座座椅40a枢接,并能够围绕支点41f1摆动。连杆构件41d的另一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落座座椅40a枢接。
前述的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单元X被固定在落座座椅40a的适当的部位。该离合器单元X向落座座椅40a的固定通过将制动器侧侧板25的三个凸缘部25e、25f以使其圆筒部25i、25j的前端部分向外侧扩径地进行塑性变形来紧固固定在落座座椅40a的座椅框架(未图示)上。
另一方面,在杆侧离合器部11的杆侧侧板13上结合有例如树脂制的操作杆41a,在制动器侧离合器部12的输出轴22上设有与作为旋转构件的扇形齿轮41f啮合的小齿轮41g。如图1、图13a、图13b、图14a、图14b所示,该小齿轮41g一体地形成于输出轴22的轴部22c的前端。
在图30b中,当对操作杆41a向逆时针方向(上侧)进行摆动操作时,该方向上的输入转矩经由离合器单元X向小齿轮41g传递,小齿轮41g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与小齿轮41g啮合的扇形齿轮41f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经由连杆构件41e而拉拽连杆构件41c的另一端。其结果是,连杆构件41c与连杆构件41d一同立起,落座座椅40a的座面变高。
这样,对落座座椅40a的高度H进行调整之后,当释放操作杆41a时,操作杆41a借助两个定中弹簧18、19的弹性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返回原来的位置(中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操作杆41a向顺时针方向(下侧)进行摆动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落座座椅40a的座面变低。另外,当在高度调整后释放操作杆41a时,操作杆41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返回原来的位置(中立状态)。
本发明不受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以各种方式实施的情况自不待言,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表示,还包含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离合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离合器单元包括:杆侧离合器部,其设于输入侧,通过杆操作而对向输出侧的旋转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其设于输出侧,将来自所述杆侧离合器部的输入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将来自输出侧的反向输入转矩隔断,
所述制动器侧离合器部具有:旋转被限制的静止侧构件;输出转矩的输出侧构件;配设在所述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内、通过在两构件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输入转矩的传递和反向输入转矩的隔断进行控制的多对卡合件;夹设在各对卡合件之间、对这些卡合件彼此施加背离力的板簧,
所述板簧呈截面N字形,由中间斜边部和将其两端折弯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而成的立起部构成,所述中间斜边部的两端间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静止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楔形缝隙的最大缝隙尺寸,所述立起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中间斜边部的两端之间的与立起部平行的分离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卡合件为圆柱滚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板簧的所述立起部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卡合件的半径的3/4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板簧在所述中间斜边部与所述立起部之间具有截面圆角形状的折弯部,一方的折弯部与另一方的折弯部为不同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板簧具有将所述中间斜边部与所述折弯部连结的弯曲连结部,一方的弯曲连结部与另一方的弯曲连结部为不同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杆侧离合器部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转矩的输入侧构件;将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转矩向制动器侧离合器部传递的连结构件;通过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与连结构件之间的卡合/脱离而对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的传递/隔断进行控制的多个卡合件;将各卡合件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旋转被限制的静止侧构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与静止侧构件之间、借助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蓄积的弹性力使保持器恢复成中立状态的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与静止侧构件之间、借助来自输入侧构件的输入转矩蓄积弹性力并通过该输入转矩的释放而利用蓄积的弹性力使输入侧构件恢复成中立状态的第二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杆侧离合器部的卡合件为圆柱滚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杆侧离合器部和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组装入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单元,其中,
所述杆侧离合器部的输入侧构件与操作杆结合,所述制动器侧离合器部的输出侧构件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连杆机构连结。
CN201280011711.8A 2011-03-09 2012-02-09 离合器单元 Active CN103403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1746A JP5717283B2 (ja) 2011-03-09 2011-03-09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1-051746 2011-03-09
PCT/JP2012/053002 WO2012120961A1 (ja) 2011-03-09 2012-02-09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383A CN103403383A (zh) 2013-11-20
CN103403383B true CN103403383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79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1711.8A Active CN103403383B (zh) 2011-03-09 2012-02-09 离合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3686B2 (zh)
JP (1) JP5717283B2 (zh)
CN (1) CN103403383B (zh)
WO (1) WO20121209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621A (zh) * 2016-08-30 2019-04-16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9222B2 (ja) * 2013-08-21 2018-04-11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396134B2 (ja) * 2014-09-17 2018-09-26 株式会社東洋シート ヘッドレスト
KR101672650B1 (ko) * 2015-09-09 2016-11-04 지상훈 양방향 회전이 가능한 원웨이 클러치
JP6665000B2 (ja) * 2016-03-18 2020-03-13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789726B2 (ja) * 2016-08-30 2020-11-25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739303B2 (ja) * 2016-09-21 2020-08-12 Ntn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錠
JP2018173135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7107102B3 (de) * 2017-04-03 2018-07-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ücklaufsperre und Verteilergetriebe mit einer Rücklaufsperre
US10578173B2 (en) 2018-03-09 2020-03-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witchable cylindrical wedge clutch
US10358052B1 (en) * 2018-03-16 2019-07-23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Seat lifter structure and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102299296B1 (ko) * 2019-07-03 2021-09-08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트의 펌핑디바이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5777A (ja) * 2006-09-21 2008-04-03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01427041A (zh) * 2006-04-19 2009-05-06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JP2009210119A (ja) * 2008-03-06 2009-09-17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019343A (ja) * 2008-07-10 2010-01-28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242847A (ja) * 2009-04-03 2010-10-28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242802A (ja) * 2009-04-02 2010-10-28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CN102803774A (zh) * 2010-03-15 2012-11-28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8207A (ja) * 2004-06-24 2006-02-09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4987336B2 (ja) * 2006-03-31 2012-07-25 Ntn株式会社 座席シート
JP4987337B2 (ja) * 2006-03-31 2012-07-25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01790650B (zh) * 2007-07-24 2013-03-06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JP5329056B2 (ja) 2007-07-24 2013-10-3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025206A (ja) * 2008-07-17 2010-02-04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041A (zh) * 2006-04-19 2009-05-06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JP2008075777A (ja) * 2006-09-21 2008-04-03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09210119A (ja) * 2008-03-06 2009-09-17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019343A (ja) * 2008-07-10 2010-01-28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242802A (ja) * 2009-04-02 2010-10-28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JP2010242847A (ja) * 2009-04-03 2010-10-28 Ntn Corp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02803774A (zh) * 2010-03-15 2012-11-28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621A (zh) * 2016-08-30 2019-04-16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CN109642621B (zh) * 2016-08-30 2020-09-04 Ntn株式会社 离合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89113A (ja) 2012-10-04
JP5717283B2 (ja) 2015-05-13
US20130327609A1 (en) 2013-12-12
US9163686B2 (en) 2015-10-20
CN103403383A (zh) 2013-11-20
WO2012120961A1 (ja) 201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3383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2803774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2753852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1790650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4246265A (zh) 离合器单元
JP5944213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01427041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9642621B (zh) 离合器单元
CN108407677B (zh) 座椅高度调节执行装置
JP650244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4541081B2 (ja) 座席シート
JP2019044869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2067793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4515146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WO2015107821A1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04364543A (zh) 双离合器装置
JP2009030634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5479144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025204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6309222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7094178B2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12247025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US20070193844A1 (en) Clutch housing with lever spring retention slots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lever spring
JP2019044859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2020060277A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