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2512A -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2512A
CN103392512A CN201310351660XA CN201310351660A CN103392512A CN 103392512 A CN103392512 A CN 103392512A CN 201310351660X A CN201310351660X A CN 201310351660XA CN 201310351660 A CN201310351660 A CN 201310351660A CN 103392512 A CN103392512 A CN 103392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terpene
bacterial strain
strain
mycelium
high y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1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2512B (zh
Inventor
赵宗杰
谢海涛
蔡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16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2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2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所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59。其诱变步骤包括,以ATCC200183樟芝菌株为出发菌株,摇瓶培养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涂布于MEA平板上,挑选单菌落进行摇瓶培养,以菌丝体产量和胞内总三萜含量为指标,最后得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速度快,三萜产量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合工业化发酵。与出发菌株相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产量提高了1.5倍以上,胞内三萜产量提高了2-3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10天以上缩短为65小时;固体培养条件下总三萜产量提高了1-2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90天以上缩短至10天。

Description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紫外诱变原生质体所选育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产量高的樟芝新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樟芝又叫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原产于台湾的珍稀药用真菌,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癌圣药”、“保肝之王”、“解毒之王”,也是目前价格最贵的药用真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樟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而野生樟芝数量稀少,人工培植的樟芝子实体虽然具有与野生樟芝相似的三萜成分,但子实体生长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人工发酵是获得樟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途径,人工发酵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深层液体发酵。樟芝固体发酵周期较长(90-180天),固体发酵产物中总三萜含量约5%左右,远低于野生子实体中10%-45%的总三萜含量;樟芝液体发酵周期相对较短(7-14天),但产物中基本不含三萜类化合物。因此,这两种人工发酵方式都存在发酵周期长、三萜产量低的缺点。菌种是决定发酵水平的内在因素,多种药用真菌通过诱变育种均显著提升了药用活性成分的产量,实现了药用真菌的产业化生产。李刚(2001)、李颖颖等(2011)通过常规诱变育种分别获得了灵芝高产多糖和三萜的优良菌株;张日俊(2004)通过化学和物理组合诱变筛选到了高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应汉杰等(2007)通过低能粒子束注入孢子的方式获得了高产核酸酶P1的桔青霉菌。类似的研究不胜枚举,可见,通过诱变育种提高食药用真菌的活性物产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截止目前,有关樟芝的诱变育种研究鲜有报道,仅有的文献资料显示,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的田雪梅等人(2012)通过物理诱变获得了5株樟芝诱变株,其中编号为327的菌株为多糖和蛋白质高产菌株,多糖和蛋白质的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238.2%和10.33%。Gg为三萜高产菌株,三萜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7.86%,液体发酵总三萜产量为18mg/L,折合成干燥菌丝体总三萜含量为0.47%,但是事实上这个三萜含量并不算高,离产业化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樟芝菌株人工发酵时三萜类化合物产量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方案中,采用的是紫外诱变原生质体的方法。菌种诱变育种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常见的物理诱变方法有紫外诱变、微波诱变、空间诱变、60Co-γ射线辐照诱变、X射线诱变、离子注入诱变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有烷化剂、碱基类似物、羟胺、吖啶色素等。其中,紫外诱变具有操作简单、诱变效率高、可重复性强、诱变源易于获得等优点,成为很多生物材料诱变育种的常规手段。
樟芝属于大型真菌,它的孢子外壳坚韧,如果直接用孢子作为诱变材料不仅需要高强度诱变处理,且成功概率低,即使诱变成功也难以在人工条件下萌发。而樟芝菌丝体多为链状复合细胞体,单个细胞发生诱变难以筛选出来,因此菌丝体也不宜作为诱变材料。目前比较先进的做法是原生质体间接诱变,即利用生物酶法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经诱变处理后很容易发生突变,且再生菌落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容易筛选,再生菌株可以保持原有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点,育种周期大大缩短,突变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稳定,不易退化。
关于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育种所采用的出发菌株也十分关键。目前全世界各菌种保藏机构的樟芝菌种有十几种之多,多数从自然界野生樟芝的子实体或牛樟树树洞中分离而来,这些菌株的菌丝体长势较弱、在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缓慢。本发明采用菌种编号为ATCC200183的樟芝菌种作为出发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相对粗壮,在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用它作为出发菌株有利于筛选出理想的樟芝优良菌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在筛选过程中,以樟芝菌丝体长满平板所需的时间和摇瓶发酵菌丝体总三萜产量为考察指标,利用紫外线对樟芝原生质体进行反复诱变,来获得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樟芝新菌株。
综上,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樟芝新菌株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所选育得到的樟芝高产三萜菌株,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59。其诱变步骤包括,以ATCC200183樟芝菌株为出发菌株,摇瓶培养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涂布于MEA平板上,挑选单菌落进行摇瓶培养;以菌丝体产量和胞内总三萜含量为指标,最后得到一株本发明所提供的樟芝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速度快,三萜产量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合工业化发酵。与出发菌株ATCC200183相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产量提高了1.5倍以上,胞内三萜产量提高了2-3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10天以上缩短为65小时;固体培养条件下总三萜产量提高了1-2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90天以上缩短至5天。
本发明中还提供所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的应用,将所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用于发酵生产三萜类化合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樟芝新菌株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所选育得到的樟芝高产三萜菌株,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59。其诱变步骤包括,以ATCC200183樟芝菌株为出发菌株,摇瓶培养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涂布于MEA平板上,挑选单菌落进行摇瓶培养,以菌丝体产量和胞内总三萜含量为指标,最终得到一株本发明所提供的樟芝高产三萜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速度快、三萜产量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合工业化发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菌丝体干重测定结果数据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三萜产量测定结果数据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菌丝体干重和三萜含量的测定结果数据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三萜含量测定结果数据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地,所述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樟芝新菌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出发菌株菌丝体制备
将本实验室保存的ATCC200183樟芝菌种接种到MEA斜面上,置于26℃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8-10天停止培养。打孔器无菌取样置于摇瓶中,120rpm,26℃恒温培养3-5天获得出发菌株的菌丝体。
2)出发菌株原生质体制备
将步骤1)中的摇瓶菌丝体进行离心,去上清,加入10倍体积的渗透压稳定剂,充分震荡后离心,重复2次。去上清后,按照酶解液:菌丝体重3:1(m/V)的比例,在菌丝体沉淀中加入复合酶液,充分振荡,30℃培养3小时进行酶解。酶解完成后,立即将酶解液分装到50ml无菌离心管中,4℃,3000rpm离心10min,沉淀用10倍体积的渗透压稳定剂清洗3次,彻底去除酶液。稳定剂重悬后1800rpm离心10min,弃沉淀。上清600rpm再离心10min,转移上清弃沉淀。最后将上清3500rpm离心10min,即可获得高纯度樟芝原生质体。
3)原生质体诱变
步骤2)所得沉淀用渗透压稳定剂溶解,血球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浓度至1-5×105个/ml,当天配置当天使用。取5个9cm的无菌培养皿,每个平皿倒入3-5ml原生质体悬液,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分别照射处理30″、60″、90″、120″和150″,紫外灯功率为15-30W,照射距离为25-35cm;照射后立即涂布至再生平板上再生,根据再生菌落的大小进行初筛。挑选10-30个菌丝体生长较快的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齐墩果酸法测定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含量,选择5-10株三萜产量高的菌株RT00X。
4)遗传性状稳定性验证
将上述5-10株诱变筛选过的高产菌株连续传代20-30代,考察其在MEA平板上的菌丝体生长状况和摇瓶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产量,最终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快、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性状稳定的新菌株。
其中,步骤1)和步骤3)中的MEA固体培养基为:1-3%葡萄糖,1-3%麦芽浸膏,0.1-0.3%蛋白胨,琼脂1.5-2.0%,余量为水,pH值自然,湿热灭菌20min。
步骤1)中的液体培养基为:1-3%葡萄糖,1-3%麦芽浸膏,0.1-0.3%蛋白胨,余量为水,pH值自然,湿热灭菌20min。
步骤2)和3)中所述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的甘露醇,经一次性针头过滤器除菌。
步骤2)中所述复合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2.0%的溶壁酶、0.5%的蜗牛酶、0.5%的纤维素酶,将固体酶按比例称好后溶于0.6mol/L的甘露醇中,过滤除菌后-20℃保存。
步骤3)中所述初筛的条件为:在MEA培养基上,26℃培养8-10天,挑选单菌落直径较大的作为复筛种子。
步骤3)中所述摇瓶复筛的条件为:
培养基组成为:3.0%麸皮,2.5%玉米粉,0.05%硫酸镁,0.3%(m/v)鱼肝油,余量为水,pH值2.9-3.1。
所述培养基配制方式为:麸皮微火煮沸30min,取滤液,玉米粉100℃糊化10min后同麸皮滤出液混合,加入硫酸镁和鱼肝油,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2.9-3.1,装液量80ml/200ml,分装后121℃湿热灭菌20min。
所述的培养条件为26℃,转速90rpm,种子为对数期液体种子,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4天。
步骤4)中所用的MEA固体培养基同步骤1),所用的液态培养基同步骤3)中的复筛培养基。
步骤3)中,是采用齐墩果酸法测定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含量,其原理为:齐墩果酸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它可与多种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可进行比色测定。齐墩果酸于香草醛-高氯酸试剂,香草醛-硫酸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呈现紫色。齐墩果酸的浓度与吸光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可进行比色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和试剂如下:
1.仪器: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具塞试管。
2.试剂:香草醛,冰醋酸,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和高氯酸(以上均为分析纯),齐墩果酸标准品。
采用齐墩果酸法测定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操作步骤如下:
1.齐墩果酸标准品的制备:精密称取10mg齐墩果酸标准品,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成100ml浓度为0.1mg/ml的齐墩果酸乙醇溶液。
2.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的制备:准确快速称取香草醛0.552g,迅速用适量的冰醋酸溶解并立即倒入10ml的容量瓶,迅速用冰醋酸稀释至刻度,以备当日之用。
3.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齐墩果酸标准液0.1、0.2、0.3、0.4、0.5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加热挥发去溶剂,再加入0.4ml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及1.5ml高氯酸,在70℃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流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乙酸乙酯5ml稀释摇匀,在5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4.样品提取:取1g的样品粉末,加入30ml无水乙醇90℃恒温水浴回流1.5h,回流三次,合并滤液并定容至100ml。
5.样品测定:准确量取样品0.1ml,加热挥发去溶剂,再加入0.4ml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及1.5ml高氯酸,在70℃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流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乙酸乙酯5ml稀释摇匀,在5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6.其中空白以最大0.5ml无水乙醇为参比液,根据步骤3绘制的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的齐墩果酸含量,并换算为百分含量。
采用上述诱变选育方法得到的樟芝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新菌株,其分类命名为: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此樟芝新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13年8月2日,保藏号为CCTCC M2013359。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诱变育种方法,诱变选育可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樟芝新菌株。诱变步骤如下:
1.1出发菌株菌丝体制备
取樟芝出发菌株ATCC200183转接到MEA斜面上,置26℃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8天,用打孔器无菌取样置于摇瓶中,120rpm,26℃恒温培养5天获得出发菌株的菌丝体发酵液共300ml。
所述MEA斜面培养基为:2%葡萄糖,2%麦芽浸膏,0.1%蛋白胨,琼脂1.5%,余量为水,pH值自然,湿热灭菌20min;液体培养基为:2%葡萄糖,2%麦芽浸膏,0.1%蛋白胨,余量为水,pH值自然,湿热灭菌20min。
1.2出发菌株原生质体制备
将1.1发酵液离心,去上清,获得菌丝球沉淀约25g,加入250ml浓度为0.6mol/L的甘露醇,充分震荡后5000rpm离心10min,重复2次。去上清后,在菌丝体沉淀中加入复合酶液约80ml,充分振荡,30℃培养3小时进行酶解。酶解完成后,立即将酶解液分装到50ml无菌离心管中,4℃,3000rpm离心10min,沉淀用足量0.6mol/L的甘露醇清洗3次,彻底去除酶液。甘露醇重悬后1800rpm离心10min,弃沉淀。上清600rpm再离心10min,转移上清弃沉淀。最后将上清3500rpm离心10min,获得高纯度樟芝原生质体。
所述复合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2.0%的溶壁酶、0.5%的蜗牛酶、0.5%的纤维素酶,将固体酶按比例称好后溶于0.6mol/L的甘露醇中,过滤除菌后-20℃保存。
1.3原生质体诱变
1.2所得沉淀用渗透压稳定剂溶解,血球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浓度至5.0×105个/ml,当天配置当天使用。取5个直径9cm的无菌培养皿,每个平皿倒入5ml原生质体悬液,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分别照射处理30″、60″、90″、120″和150″,紫外灯功率为18W,照射距离为32cm;照射后立即涂布至再生平板上再生,26℃培养8天,根据再生菌落大小进行初筛。挑选28个菌丝体生长较快的单菌落,分别标记为RT001、RT002、RT003……RT0027、RT0028进行摇瓶复筛,齐墩果酸法测定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含量,选择6株三萜产量高的菌株,分别为标记是RT002、RT009、RT0017、RT0023、RT0024和RT0027的菌株。
所述摇瓶复筛的条件包括复筛培养基组成、培养基配制方式、培养条件,具体如下:
培养基组成为:3.0%麸皮,2.5%玉米粉,0.05%硫酸镁,0.5%(m/v)鱼肝油,余量为水,pH值2.95。
所述培养基配制方式为:麸皮微火煮沸30min,取滤液,玉米粉100℃糊化10min后同麸皮滤出液混合,加入硫酸镁和鱼肝油,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2.95,装液量50ml/200ml,分装后121℃湿热灭菌20min。
发酵条件为26℃,转速为90rpm,种子为对数期液体种子,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4天。
1.4遗传性状稳定性验证
将上述6株诱变筛选过的高产菌株连续传代30代,根据其在MEA平板上的菌丝体生长状况和摇瓶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产量,最终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快,高产三萜类化合物,性状稳定的新菌株RT0023。此菌株RT0023即为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59的菌株。
所述传代用的MEA平板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同复筛条件。
菌株RT0023特征描述如下:
该樟芝菌株需避光培养,显微镜观察菌丝体具有锁状联合,可产生孢子,在合适的液体培养条件和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产生大量的三萜类化合物。该菌株在PDA平板上生长较慢,在MEA固体平板上生长速度较快。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最适生长温度为26℃,低于10℃生长极其缓慢,高于32℃基本不生长。在MEA平板上,以接种点为中心均匀铺满整个平板,在26℃,直径为9cm平皿上长满平板所需的时间约20-22天,菌丝体颜色开始为白色,后慢慢变为浅黄色至橘黄色。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产生挥发性物质,具有特殊的水果味和香樟味。摇瓶液体震荡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可产生大小不一的菌丝球,发酵液有特殊的水蜜桃香味;静置培养时会在液面长满橘黄色菌丝体。
实施例2
分别采用出发菌株A(ATCC200183)和诱变菌株B(CCTCC M2013359)作为发酵菌种,进行摇瓶樟芝三萜条件发酵,具体实施如下:
2.1斜面菌种活化
分别将樟芝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斜面菌种转接至ME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斜面菌种的活化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15天。
2.2摇瓶液体种子制备
无菌条件下,分别用打孔器取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的菌丝块各5个,转入液体摇瓶进行液体种子培养,培养温度为26℃,转速为100rpm,培养6天。
液体种子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0%,麦芽浸膏1.0%,蛋白胨0.1%,硫酸镁0.05%,余量为水,pH值自然,121℃,湿热灭菌20min。
2.3发酵培养
分别将2.2所得两株菌株的摇瓶种子按5%接种量转入三角瓶,三角瓶装液量为500ml,进行发酵培养,每个菌株做5个平行,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B1、B2、B3、B4、B5,其中Ax对应出发菌株,Bx对应诱变菌株。
所述发酵培养基组成为:3.0%麸皮,2.5%玉米粉,0.05%硫酸镁,0.5%(m/v)鱼肝油,余量为水,pH值2.95。
所述培养基配制方式为:麸皮微火煮沸30min,取滤液,玉米粉100℃糊化10min后同麸皮滤出液混合,加入硫酸镁和鱼肝油,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3.1,装液量500ml/2000ml,分装后121℃湿热灭菌20min。
所述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3.1,转速90rpm,在此条件下连续培养4天。
2.4菌丝体和三萜产量测定
发酵完成后,按照编号分别离心收集菌丝体,40℃烘干,分别测定各组发酵液的菌丝体干重和三萜含量,再根据所得菌丝体干重和三萜含量换算为每升发酵液中的菌丝体干重和三萜产量,具体结果见表1,菌体丝干重图如图1,三萜产量图如图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3658515900111
实施例3
分别采用出发菌株A(ATCC200183)和诱变菌株B(CCTCC M2013359)作为发酵菌种,上50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具体实施如下:
3.1斜面菌种活化
分别将樟芝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斜面菌种转接至ME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斜面菌种的活化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15天。
3.2摇瓶液体种子制备
无菌条件下,分别用打孔器取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的菌丝块各5个,转入液体摇瓶进行液体种子培养,培养温度26℃,转速100rpm,培养6天。
液体种子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0%,麦芽浸膏1.0%,蛋白胨0.1%,硫酸镁0.05%,余量为水,pH值自然,121℃,湿热灭菌20min。
3.3种子扩培
分别将3.2所得摇瓶种子A和B按10%接种量转接入50L发酵罐中,进行种子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基组成为:5.0%麸皮,4.5%玉米粉,0.05%硫酸镁,余量为水。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自然,转速110rpm,通气比1.0vvm,在此条件下连续培养5天。
所述培养基配制方式为:麸皮微火煮沸30min,取滤液,玉米粉100℃糊化10min后同麸皮滤出液混合,加入硫酸镁,pH值自然,装液量35L/50L,121℃湿热灭菌20min。
3.4发酵培养
分别将3.3所得种子罐种子按10%接种量转入500L发酵罐,进行三萜工艺培养。发酵罐培养基组成为:2.2%麸皮,2.0%玉米粉,0.05%硫酸镁,0.5%(m/v)鱼肝油,余量为水,pH值3.0;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3.0,转速90rpm,通气比0.6vvm,在此条件下连续培养65小时。
所述培养基配制方式为:麸皮微火煮沸30min,取滤液,玉米粉100℃糊化10min后同麸皮滤出液混合,加入硫酸镁和鱼肝油,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3.0,装液量350L/500L,121℃湿热灭菌20min。
3.5菌丝体和三萜产量测定
发酵完成后,分别板框过滤收集菌丝体,40℃烘干,测定两组菌丝体总干重和三萜含量,再根据所得菌丝体干重和三萜含量换算为每升发酵液中的菌丝体干重和三萜产量,具体结果见表2和图3。
表2
A B
菌丝体干重(g/L) 6.26 10.20
三萜产量(mg/l) 244.3 766.7
实施例4
分别采用出发菌株A(ATCC No 200183)和诱变菌株B(CCTCCM2013359)作为发酵菌种,上500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具体实施如下:
4.1斜面菌种活化
分别将樟芝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斜面菌种转接至ME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斜面菌种的活化培养,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15天。
4.2摇瓶液体种子制备
无菌条件下,分别用打孔器取出发菌株A和诱变菌株B的菌丝块各5个,转入液体摇瓶进行液体种子培养,培养温度26℃,转速100rpm,培养6天。
液体种子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0%,麦芽浸膏1.0%,蛋白胨0.1%,硫酸镁0.05%,余量为水,pH值自然,121℃,湿热灭菌20min。
4.3固体发酵
将4.2所得的摇瓶种子分别转接入固体培养基中,摇匀,进行固体发酵,每个菌种做5个平行,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和B1、B2、B3、B4、B5。固体培养基组成为:85%麸皮,14.5%玉米粉,0.1%硫酸镁,0.4%橄榄油,用pH值为3.0的稀盐酸拌料,料液比为1.05:1。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2L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装料量为450g。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每100g湿料接种5ml液体种子),25℃,培养10天。
发酵完成后,分别将每个三角瓶的培养物进行40℃低温烘干,取样粉碎后检测三萜含量,具体结果见表3和图4。
表3
菌株编号 A三萜产量(mg/g) B三萜产量(mg/g)
1 55.0 73.2
2 63.7 114.4
3 81.8 82.6
4 56.4 95.5
5 48.9 100.3
平均方差分析 59.9 93.2
综上所述,从实施例2~4可以看出,该菌株(CCTCC M2013359)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快、三萜产量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合工业化发酵。与出发菌株ATCC200183相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产量提高了1.5倍以上,胞内三萜产量提高了2-3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10天以上缩短为65小时;固体培养条件下总三萜产量提高了1-2倍,发酵周期从原来的90天以上缩短至10天。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59。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樟芝高产三萜菌株用于发酵生产三萜类化合物。
CN201310351660.XA 2013-08-13 2013-08-13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2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660.XA CN103392512B (zh) 2013-08-13 2013-08-13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660.XA CN103392512B (zh) 2013-08-13 2013-08-13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512A true CN103392512A (zh) 2013-11-20
CN103392512B CN103392512B (zh) 2014-08-27

Family

ID=4955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166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2512B (zh) 2013-08-13 2013-08-13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25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4190A1 (zh) * 2013-08-20 2015-02-26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CN104877917A (zh) * 2015-06-02 2015-09-02 吉林大学 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
CN106212044A (zh) * 2016-07-27 2016-12-14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芝皿式培养方法
CN107858292A (zh) * 2017-09-18 2018-03-30 刘伯雅 一种牛樟芝菌株及其保藏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120A (zh) * 2006-11-28 2008-06-04 蔡达铭 樟芝的培养方法
US20090227001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Cojet Biotech Inc. Fungal mixture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178540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伟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具备高成份的多醣体与三萜类的樟芝萃取物方法
CN102217487A (zh) * 2011-03-31 2011-10-19 赵宗杰 一种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丝体的方法
CN10252391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光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生高量三萜类化合物的新颖牛樟芝菌
CN103125270A (zh) * 2013-02-28 2013-06-05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樟芝菌丝体发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120A (zh) * 2006-11-28 2008-06-04 蔡达铭 樟芝的培养方法
US20090227001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Cojet Biotech Inc. Fungal mixture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178540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伟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具备高成份的多醣体与三萜类的樟芝萃取物方法
CN10252391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光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生高量三萜类化合物的新颖牛樟芝菌
CN102217487A (zh) * 2011-03-31 2011-10-19 赵宗杰 一种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丝体的方法
CN103125270A (zh) * 2013-02-28 2013-06-05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樟芝菌丝体发酵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宝荣等: "樟芝菌固态发酵生产三萜类化合物", 《食品工业科技》 *
朱会霞: "樟芝真菌发酵产三萜培养基优化研究", 《衡水学院学报》 *
田雪梅等: "液体发酵法筛选樟芝优良诱变新菌株的研究", 《菌物学报》 *
谭丽华: "药用真菌菌种选育和液体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今日药学》 *
黄年来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 31 October 2010,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4190A1 (zh) * 2013-08-20 2015-02-26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CN104877917A (zh) * 2015-06-02 2015-09-02 吉林大学 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
CN106212044A (zh) * 2016-07-27 2016-12-14 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樟芝皿式培养方法
CN107858292A (zh) * 2017-09-18 2018-03-30 刘伯雅 一种牛樟芝菌株及其保藏方法
CN107858292B (zh) * 2017-09-18 2021-05-14 刘伯雅 一种牛樟芝菌株及其保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512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30192A1 (en) Triterpenoids high yielding strain of antrodia cinnamomea and use thereof
CN107699499B (zh) 一株米曲霉za127及其应用
CN105219654B (zh) 一株不产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菌株及其在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3477994B (zh) 用于米糠和麸皮全料液态发酵生产灵芝多糖的菌株
CN102119631B (zh) 用于米糠和麸皮复合原料生产多糖的灰树花菌株
CN102154194B (zh) 中试规模木霉高产厚垣孢子液体发酵制备方法
CN104885931B (zh) 一种离子束注入诱变选育蛹虫草菌株的方法和所育菌株
CN103392512B (zh) 樟芝高产三萜菌株及其应用
CN105219655A (zh) 对杀菌剂抗性且不产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生防菌株及其应用
CN103602593A (zh) 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1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
CN108251339A (zh) 一株乙偶姻高产菌株及其在发酵生产乙偶姻中的应用
CN110157624A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种曲机的淡紫拟青霉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04756754B (zh) 一种牛樟芝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CN110093283B (zh) 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CN102766663B (zh) 桑黄活性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10396485A (zh) 产生生长素的类短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7488591A (zh) 一种高酶活、高耐盐的酱油菌株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6190898A (zh) 一种溶解池塘甲藻的蜡样芽孢杆菌jzbc1的工业化液体发酵方法
CN108531404A (zh) 一株层出镰孢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99465B (zh) 用于促进扦插茶苗生根的促生菌株及其微生物育苗基质
CN106399121B (zh) 一种紫色红曲菌菌株
CN103756950A (zh) 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2菌株液体发酵环境条件优化工艺
CN106635822B (zh) 一种榆黄蘑菌株及其杂交育种方法
CN100374541C (zh) 通过降低培养基的水活度生产杀虫真菌液体种子和分生孢子的方法
CN104263657A (zh) 一种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