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0824B -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0824B
CN103390824B CN201310164535.8A CN201310164535A CN103390824B CN 103390824 B CN103390824 B CN 103390824B CN 201310164535 A CN201310164535 A CN 201310164535A CN 103390824 B CN103390824 B CN 103390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hole
shell
later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45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0824A (zh
Inventor
冈敏广
小川展裕
北村成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端子组件。壳体具有沿横向方向的两个侧壁以及连结部分。每一个所述侧壁都具有通孔、上侧壁和下侧壁。通孔在横向方向上穿透侧壁。上侧壁位于通孔上而下侧壁位于通孔下面。连结部分位于通孔的前侧。每一个侧壁的上侧壁和下侧壁通过连结部分连结。端子组件具有形成为带有突出部的外壳。所述突出部从横向方向的外侧通过通孔可见。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所述类型的连接器在JP-B4541999(专利文献1)和JP-A2009-43704(专利文献2)中公开,它们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专利文献1和2中的每一篇中的连接器都被配置成与配合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包括外壳和信号接触件,而配合连接器包括设有可弹性变形的接触部分的配合外壳。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连接时,配合外壳的接触部分与外壳接触以使得外壳和配合外壳彼此电连接。因此,信号接触件相对外部被电屏蔽。
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包括形成为具有切口的壳体。切口形成于壳体的侧壁上以便延伸到壳体的前端。因此,壳体的前侧被切口分离成上部和下部。配合外壳的接触部分在切口中移动以与外壳接触,以使得配合外壳与外壳电连接。
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包括形成为具有细长通孔的壳体。所述通孔穿透壳体的侧壁。尽管通孔朝向壳体的前端较长地延伸,但是所述通孔不到达壳体的前端。因此,壳体的前端不分离成两部分。配合外壳的接触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与外壳接触,以使得配合外壳与外壳电连接。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前侧被分成两部分。因此,壳体具有低强度。
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的壳体的前侧不被分成两部分。然而,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接触部分超出壳体以进入通孔。因此,壳体易于被接触部分刮削。刮削屑可能保留在外壳上,从而配合外壳的接触部分可能不适当地与外壳接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可防止由刮削屑、外来体和污染引起的接触件故障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端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部分、两个侧壁以及连结部分。所述容纳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侧壁之间。每一个所述侧壁都具有通孔、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通孔在横向方向上穿透所述侧壁以到达容纳部分。所述上侧壁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位于通孔上。所述下侧壁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通孔下面。所述连结部分在垂直于横向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通孔的前侧。所述连结部分将上侧壁和下侧壁彼此连结。所述端子组件沿着前后方向被容纳在容纳部分中。所述端子组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两个侧表面。每一个所述侧表面都具有本体部分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横向方向从本体部分向外突出。所述突出部从横向方向的外侧通过通孔可见。
通过研究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通过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目的的认识以及对其结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
图2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沿线IV-IV截取的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侧剖视图,其中,同轴电缆以侧视图示出。
图5是沿线V-V截取的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同轴电缆以平面图示出。
图6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通孔周围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图3的连接器的通孔周围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9是沿线IX-IX截取的示出了图8的壳体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透视图。
图11是沿线XI-XI截取的示出了图10的端子组件的侧剖视图,其中,同轴电缆以侧视图示出。
图12是示出了可与图1的连接器配合的配合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图12的配合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14是沿线XIV-XIV截取的示出了图13的配合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15是沿线XV-XV截取的示出了图13的配合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现有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另一个现有连接器的透视图。
尽管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化方案和备选形式,但在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并且在此将详细描述其具体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其附图和详细描述并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为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意图是覆盖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有变化形式、等同物和备选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部壳体(壳体)和端子组件300。
参考图8和9,外部壳体200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具有前端204和后端202。外部壳体200设有容纳部分210。容纳部分210从外部壳体200的后端202向前(即沿着正X方向)延伸。外部壳体200具有前壁(连结部分)220。前壁220位于容纳部分210的前面。前壁220形成为具有插入孔222和孔224。孔22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插入孔222的下面。插入孔222和孔224中的每一个都在外部壳体200的前端204和容纳部分210之间延伸。换句话说,插入孔222和孔224中的每一个都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穿透前壁220。
如图3、5、8和9所示,外部壳体200具有两个侧壁230。容纳部分210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侧壁230之间。两个侧壁230在容纳部分210的前侧(即正X侧)处通过前壁220彼此连结。每一个侧壁230都具有通孔240、上侧壁242和下侧壁244。通孔240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穿透侧壁230到达容纳部分210。因此,容纳部分210经由通孔240与外部壳体200的外侧连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孔240是具有矩形形状的细长孔。详细来说,通孔240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为长边,并且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为短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孔240不达到外部壳体200的前端204。上侧壁242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通孔240上。下侧壁24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通孔240下面。前壁220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位于通孔240的前侧(即正X侧)。根据以上描述可见,作为外部壳体200的侧壁230的一部分的上侧壁242和下侧壁244通过前壁220彼此连结。由此,前壁220的一部分作为将上侧壁242和下侧壁244彼此连结的连结部分。
如从图6、8和9可以看出的那样,每一个侧壁230都形成为具有内沟槽246和引导沟槽248。内沟槽246从后端202到前端204向前(即沿着正X方向)延伸。引导沟槽248从前端204向后(即沿着负X方向)延伸。如图5和9所示,内沟槽246形成于侧壁230的内表面232上。相反地,如图6到8所示,引导沟槽248的大部分形成于侧壁230的外表面234上。如从图6和8可以看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内沟槽246和引导沟槽248的重叠部分构成通孔240。详细来说,根据本实施方式,每一部分内沟槽246和每一部分引导沟槽248至少部分地构成通孔240。此外,一部分内沟槽246至少部分地构成引导沟槽248。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一部分引导沟槽248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穿透外部壳体200的侧壁230以至少部分地构成通孔240。
参考图4、5、10和11,端子组件300被配置成与同轴电缆50连接。端子组件300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接触件310、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内壳体320和由金属制成组成的外壳330。如图11所示,同轴电缆50具有内导体52、绝缘体54、外导体56和外护层58。内导体52和外导体56分别与接触件310和外壳330连接。
同样如图11所示,接触件310是可与配合接触件连接的插口接触件,所述配合接触件是插塞接触件或针式接触件。接触件310由内壳体320保持。详细来说,内壳体320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容纳部分322和形成于其前端处的插入孔324。配合接触件可以通过插入孔324插入到容纳部分322中。接触件310容纳在容纳部分322中以便可与插入的配合接触件连接。
如图10和11所示,外壳330至少部分地覆盖内壳体320。外壳330由被冲压和被挤压的单个金属板形成。外壳330具有前表面332、两个侧表面334以及底表面。外壳330的前表面332至少部分地构成端子组件300的前表面。更特别地,前表面332从外壳330的底表面延伸以便覆盖内壳体320的前端的一部分。每一个侧表面334都具有本体部分336和突出部340。突出部340从侧表面334的本体部分336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向外突出。突出部340大致具有细长的矩形形状,其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为长边,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为短边。
如图4所示,具有前述结构的端子组件300从外部壳体200的后端202被向前(即沿着正X方向)插入,以容纳在容纳部分210中。如可从图5到7看出的那样,当端子组件300被容纳进容纳部分210中时,每一个突出部340都穿过内沟槽246的内部以向前(即沿着正X方向)运动。换句话说,内沟槽246允许突出部340在端子组件300容纳进容纳部分210中时向前运动。
如图1到3所示,在端子组件300容纳在容纳部分210中的状态下,突出部340分别位于通孔240中。
如图1、2和6所示,突出部340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从外部通过通孔240分别可见。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每一个本体部分336也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从外部通过通孔240局部可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部壳体200设有引导沟槽248,其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从前端204延伸到通孔240(见图8)。因此,如图3和7所示,突出部340通过引导沟槽248从外部壳体200的前面(即正X侧)可见。
同样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340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位于外部壳体200的侧壁230的外表面234的内部。因此,突出部340被外部壳体200保护。
此外,同样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两个引导沟槽248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外壳330的两个侧表面33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因此,同样如图7所示,每一个侧表面334的本体部分336的前端通过引导沟槽248从外部壳体200的前面(即正X侧)也可见。
如图4所示,端子组件300的内壳体320的插入孔324和外部壳体200的插入孔222布置在与前后方向(X方向)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如图7所示,接触件310通过插入孔222和插入孔324从连接器100的前面(即正X侧)可见。因此,配合接触件能够插入穿过插入孔222和插入孔324以与接触件310接触,所述配合接触件是插塞接触件或针式接触件。
如图3和7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孔224位于外壳330的前表面332的前面。因此,外壳330的前表面332通过孔224从连接器100的前面(即正X侧)部分可见。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孔224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达到外壳330的前表面332。换句话说,外壳330的前表面332经由孔224与连接器100的外部连接。因此,当静电被施加到连接器100的前端时,静电可以接地到外壳330。
如图12到1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合连接器500被配置成安装在和固定到电路板(未示出)上。配合连接器500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可与连接器100配合。配合连接器500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配合接触件510、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配合壳体520和由金属制成的配合外壳550。配合连接器500还包括配置成与连接器100配合的配合端(即负X侧端)。
如图14所示,配合接触件510具有L形形状。详细来说,配合接触件510具有保持部分512、接触部分514和终端部516。保持部分512由配合壳体520保持。接触部分514具有针状形状,其在水平面中(根据本实施方式,沿着负X方向)从保持部分512延伸。端子部分516从保持部分512向下(即沿着负Z方向)延伸。
配合壳体520具有接收部分530。接收部分530接收前端204,当配合连接器500与连接器100配合时,所述前端204是连接器100的配合端。接收部分530具有两个侧壁532。每一个侧壁532都被形成为具有窗口534。窗口534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穿透侧壁532。如从图14可以看出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窗口534占据大约一半的侧壁532。
如图13到15所示,每一个侧壁532都设有矩形块状形状的被引导部分536。换句话说,配合连接器500包括两个被引导部分536。被引导部分536形成于侧壁532的内表面上。被引导部分536位于窗口534的前方。被引导部分536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向内突出。被引导部分536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稍微小于连接器100的引导沟槽248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两个被引导部分536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比两个突出部340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长,但比连接器100的外部壳体200的两个外表面234之间的距离短。当配合连接器500与连接器100配合时,由此配置的被引导部分536分别由引导沟槽248引导。
如图14所示,接收部分530具有后部壁538。后部壁538设有保持部分540。保持部分540是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穿透后部壁538的孔。配合接触件510的保持部分512插入保持部分540中并且由其保持。
如图12和14所示,配合外壳550覆盖配合壳体520的正X侧部分。配合外壳550具有两个侧板552。每一个侧板552都设有具有弹性的接触部分554。换句话说,配合外壳550具有每个都可弹性变形的两个接触部分554。每一个接触部分554都具有类似狗后腿弯曲(dogleg)形状。详细来说,接触部分554具有被固定到侧板552上的一端和形成为具有端部分556的另一端。端部分556被支撑以便可运动。
如图14所示,接触部分554和被引导部分536被布置为彼此对应。更特别地,被引导部分536中的一个被设置在一个接触部分554与配合连接器500的配合端之间,并且被引导部分536中的另一个被设置在另一个接触部分554与配合连接器500的配合端之间。每一个接触部分554都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与每一个被引导部分536几乎相同的位置。被引导部分536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大于接触部分554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然而,如图15所示,两个接触部分55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两个被引导部分536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因此,如图13所示,当从配合端(即正X侧端)看见配合连接器500时,每一个接触部分554的一部分可见。如图所示15,接触部分554的端部分556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位于被引导部分536的外部。换句话说,两个端部分556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比两个被引导部分536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长。因此,如图13所示,当配合连接器500从配合端(即正X侧端)被看见时,接触部分554的端部分556由被引导部分536遮避从而不可见。根据以上描述可见,根据本实施方式,接触部分554的端部分556分别由被引导部分536保护。因此可以防止接触部分554被损坏。
如上所述,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500配合时,被引导部分536由引导沟槽248分别引导。此外,被引导部分536和接触部分55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彼此几乎相同的位置。根据以上描述可见,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500配合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分554也分别可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穿过引导沟槽248运动。换句话说,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500配合时,每一个引导沟槽248都允许接触部分554在不骑在在外部壳体200的侧壁230上的情况下(即在不骑在在外部壳体200上的情况下)沿前后方向(X方向)运动。根据本实施方式,两个引导沟槽248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两个接触部分55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接触部分554骑在在外部壳体200上。
当连接器100转变到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500配合的配合状态时,在引导沟槽248中运动的接触部分554分别与位于通孔240中的突出部340接触。根据本实施方式,两个接触部分55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由两个突出部340限定的轮廓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接触。更特别地,在配合状态下,两个接触部分554分别压紧抵靠两个突出部340并且分别施加预定力到所述两个突出部340上,以使得两个接触部分554夹住外壳330。因此,可以获得接触部分554和突出部340之间良好的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外壳330的两个本体部分336限定的轮廓的沿横向方向(Y方向)的尺寸比两个接触部分55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小。此外,两个引导沟槽248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外壳330的两个侧表面334之间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因此,可以获得接触部分554的清洁效果。详细来说,当连接器100和配合连接器500转变到配合状态时,接触部分554分别与来自本体部分336的突出部340接触并且骑在其上。即使外部壳体200被刮削,附着于接触部分554的刮削屑在接触部分554骑在突出部340上时被移除。因此,不会由于刮削屑、外来体和污染引起接触件故障。
现有连接器的外壳不设有突出部340。因此,配合连接器500的接触部分554在外壳上滑动长距离,直到配合连接器500与现有连接器完全配合。所述长距离滑动严重地磨蚀接触部分554。特别地,当配合连接器500被反复地插入现有连接器中以及从其上移除时,接触部分554的滑动部被很大程度地刮削从而配合连接器500的寿命变短。根据本实施方式,配合连接器500的接触部分554没有在本体部分336上滑动,从而接触部分554的滑动距离短。因此,接触部分554的磨损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被配置成与配合连接器500的接触部分554接触的突出部340在横向方向(Y方向)上通过通孔240可见。因此,可以考虑到突出部340的位置而适当地布置接触部分554。更特别地,可以将接触部分554布置在外部壳体200不容易被刮削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被配置成与同轴电缆50连接以使得连接器100具有单个接触件310。然而,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连接器,与电缆的类型和接触件的数量无关。例如,连接器可以具有多个接触件。例如,连接器可以可附接到双股电缆或具有三个或更多个信号线路的电缆上。
本申请以2012年5月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107832为基础,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尽管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其它和进一步的变化形式,并且本发明意在请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具有容纳部分、两个侧壁和连结部分的壳体,所述容纳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侧壁之间,每一个侧壁具有通孔、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通孔在横向方向上穿透所述侧壁到达所述容纳部分,所述上侧壁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通孔上,所述下侧壁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通孔下面,所述连结部分在垂直于横向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通孔的前侧,所述连结部分将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彼此连结;以及
沿着前后方向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中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两个侧表面,每一个侧表面具有本体部分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横向方向从所述本体部分向外突出,所述突出部从横向方向的外侧通过所述通孔可见;
所述连接器可沿着前后方向与包括配合外壳的配合连接器配合,所述配合外壳具有每个都可弹性变形的两个接触部分,当所述连接器处于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配合状态下时,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突出部分别与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分接触;
壳体的每一个侧壁都被形成为具有引导沟槽,所述引导沟槽从壳体的前端向后延伸,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所述引导沟槽允许所述接触部分在不骑在所述壳体上的情况下沿前后方向运动;以及
一部分所述引导沟槽至少部分地构成所述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出部通过所述引导沟槽从前面可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部分所述引导沟槽在横向方向上穿透所述壳体的侧壁以至少部分地构成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个所述引导沟槽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所述配合外壳的所述两个接触部分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由两个所述本体部分限定的轮廓的横向方向的尺寸比所述配合外壳的所述两个接触部分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个所述引导沟槽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所述外壳的两个侧表面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一个所述本体部分都从横向方向的外侧通过所述通孔局部可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组件从所述壳体的后端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中;
所述壳体具有形成于每一个侧壁的内表面上的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从所述壳体的后端向前延伸,所述内沟槽允许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端子组件被容纳进所述容纳部分中时向前运动;以及
一部分所述内沟槽至少部分地构成所述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前壁,所述前壁位于所述容纳部分的前面,所述前壁连结所述两个侧壁;以及
所述连结部分是所述前壁的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前表面,外壳的所述前表面至少部分地构成端子组件的前表面;以及
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被形成为具有孔,所述孔在前后方向上达到所述外壳的前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组件还具有接触件和保持所述接触件的内壳体;以及
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内壳体。
13.一种配合连接器,其能够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配合,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
配置成与所述连接器配合的配合端;以及
每个都设置在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配合端之间的两个被引导部分,当所述配合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时,所述被引导部分分别由所述引导沟槽引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被引导部分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比所述配合外壳的所述两个接触部分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最短距离长。
CN201310164535.8A 2012-05-09 2013-05-07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Active CN103390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7832 2012-05-09
JP2012107832A JP5367121B2 (ja) 2012-05-09 2012-05-0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0824A CN103390824A (zh) 2013-11-13
CN103390824B true CN103390824B (zh) 2015-06-17

Family

ID=4953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4535.8A Active CN103390824B (zh) 2012-05-09 2013-05-07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6041B2 (zh)
JP (1) JP5367121B2 (zh)
CN (1) CN103390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8025B2 (ja) * 2016-07-04 2020-06-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128607B2 (en) * 2017-02-23 2018-11-1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Sealed connector system
JP6913524B2 (ja) * 2017-06-14 2021-08-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同軸コネクタ
TWI806883B (zh) * 2017-07-31 2023-07-01 美商康寧光纖通信射頻有限責任公司 雙軸的電纜連接器和雙軸的電纜組件
JP6792537B2 (ja) 2017-10-20 2020-11-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1116U (en) * 2005-11-24 2006-05-21 Joinsoon Electronic Mfg Co Ltd EMI-elimination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set
US7285004B1 (en) * 2005-04-21 2007-10-23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USB locking connect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1459A (en) * 1982-12-22 1985-02-26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889503A (en) * 1984-01-16 1989-12-26 Stewart Stamping Corporation Shielded plug and jack connector
US4577920A (en) * 1984-10-15 1986-03-2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assembly with cable guiding member
JPH02150682U (zh) * 1989-05-22 1990-12-27
US5518421A (en) * 1993-01-26 1996-05-2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Two piece shell for a connector
TW379875U (en) * 1998-06-02 2000-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lug connector
US6960025B2 (en) * 2000-07-17 2005-11-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taining a physical security feature
JP3678145B2 (ja) * 2000-12-22 2005-08-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56552B2 (ja) * 2001-01-04 2005-06-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端子
JP4328711B2 (ja) * 2003-12-05 2009-09-09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光コネクタ
JP4328712B2 (ja) * 2004-03-10 2009-09-09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光コネクタ
JP5114275B2 (ja) 2007-07-18 2013-0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US8029319B2 (en) 2007-07-18 2011-10-04 Yazaki Corporation Shielded connector structure
JP4456142B2 (ja) * 2007-09-06 2010-04-28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付きモールドケース
JP5186170B2 (ja) * 2007-10-05 2013-04-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その導電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7753732B2 (en) 2008-04-07 2010-07-13 Yazaki Corporatio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CN202004219U (zh) * 2010-12-23 2011-10-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端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5004B1 (en) * 2005-04-21 2007-10-23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USB locking connector system
TWM291116U (en) * 2005-11-24 2006-05-21 Joinsoon Electronic Mfg Co Ltd EMI-elimination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s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0824A (zh) 2013-11-13
JP2013235733A (ja) 2013-11-21
US20130303015A1 (en) 2013-11-14
US8986041B2 (en) 2015-03-24
JP5367121B2 (ja)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4329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3390824B (zh)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CN102437482B (zh) 电连接器
KR101458054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5794052B (zh) 包括引导构件的电连接器
KR101761762B1 (ko) 환형의 스프링 컨택을 포함하는 고전류 커넥터
CN1026553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WO2012078824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KR101526354B1 (ko) 커넥터 및 단자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13451850B (zh) 一种高速子连接器
CN209804985U (zh) 具有插接定位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CN104852215A (zh) 连接器
US9017096B2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vehicl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or transmission in a vehicle
CN108134235B (zh) 电连接器
CN104426003A (zh) Usb插座
CN106663901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13764922A (zh) 电连接器
TW200832830A (en) Connector
US7309241B2 (en) Pick and plac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09752A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KR101479056B1 (ko) 쉴드커넥터
CN111342272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53223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897083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