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6003A - Usb插座 - Google Patents

Usb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003A
CN104426003A CN201410392592.6A CN201410392592A CN104426003A CN 104426003 A CN104426003 A CN 104426003A CN 201410392592 A CN201410392592 A CN 201410392592A CN 104426003 A CN104426003 A CN 104426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art
usb
usb plug
standard
usb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25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6003B (zh
Inventor
片柳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6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6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0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485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9/00Coupling parts for selective co-operation with a counterpart in different ways to establish different circuits, e.g. for voltage selection, for series-parallel selection, programmable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USB插座,该USB插座能够沿着预定方向与包括可识别部的专用USB插头配合。USB插座包括保持构件和探测件。保持构件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具有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形状。探测件由主体部分的侧部保持。探测件具有接触部。接触部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完全不与主体部分重叠。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彼此匹配时,专用USB插头的可识别部连接到探测件的接触部。

Description

USB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或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其能够与至少两种匹配连接器(插头)配合,其中连接器包括检测结构,用以识别与连接器配合的匹配连接器的种类。
背景技术
例如,该类型的连接器公开在JP-A2013-30452(专利文件1)中,其内容通过参考合并在本文中。
如图27和28所示,专利文件1公开的连接器是与USB标准符合的USB插座。该USB插座选能够择性地沿着配合方向与符合USB标准的标准USB插头(未示出)或配合方向特定的或专用USB插头配合。专用USB插头包括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专用壳体。专用壳体具有不包括在标准的USB插头中的可识别部。USB插座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壳体、由例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构件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探测件。保持构件由壳体覆盖,同时保持探测件。
当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沿着配合方向彼此配合时,专用壳体的可识别部分被使得与探测件接触并且与探测件电连接,使得USB插座可以检测到专用USB插头与其配合。因此,与专用USB插头匹配的USB插座可以与标准的USB插头匹配的USB插座以不同地方式工作。
当专利文件1的USB插座与专用USB插头配合时,专用壳体的可识别部沿保持构件的侧面移动。此时,可识别部的端部可以被使得与保持构件的侧面抵接以刮擦侧面。结果,通过可识别部刮削物可能可识别部被携带到探测件以粘附到探测件。当刮擦物粘附到探测件时,探测件和可识别部可能不能彼此更好地电连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插座,包括被使得与USB插头的可识别部接触的探测件,其中可以优选地保持探测件和可识别部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USB插座,该USB插座能够选择性地沿着预定方向与标准USB插头或至少一种类型的专用USB插头匹配和移除。标准的USB插头符合USB标准,并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标准壳体。专用USB插头具有与标准USB插头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专用壳体。专用壳体包括预定部分和可识别部,其中预定部分具有与标准壳体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可识别部在预定方向上突出超过该预定部分。USB插座包括多个接触件、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构件、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壳体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探测件。多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具有接触部。保持构件保持接触件,并且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间距方向上布置接触件。保持构件具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具有在预定方向上延伸同时在垂直于预定方向和间距方向二者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的形状。多个接触件的多个接触部布置在主体部分的上表面。壳体在垂直于预定方向上的平面内包围保持构件。当USB插座与标准USB插头配合时,壳体连接到标准壳体,并且当USB插座与专用USB插头配合时,壳体连接到专用壳体。探测件不是壳体。探测件由保持构件的相对的侧部之一保持而不直接地连接到壳体。探测件具有接触部。接触部布置在当USB插座与标准USB插头配合时标准壳体没有达到的位置。接触部能够在垂直于垂直方向的水平面内移动。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上完全不与保持构件的主体部分重叠。当USB插座与专用USB插头配合时,接触部连接至在间距方向上的专用壳体的可识别部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探测件的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上与保持构件的主体部分完全不重叠。因此,即使主体部分的侧面被专用USB插头的可识别部分刮擦,刮擦物也不到达探测件的接触部。探测件和可识别部之间的电连接因此可以被优选地保持。
通过研究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且通过参见附图,可以对本发明的目标进行认识并且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USB插座的透视图,其中USB插座连接到电路板。
图2是显示图1的USB插座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图2的USB插座的顶视图。
图4是显示图2的USB插座的正视图。
图5是显示图2的USB插座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能够与图2的USB插座匹配的标准USB插头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能够与图2的USB插座匹配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的附近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显示图7的专用USB插头的修改形式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图2的USB插座的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
图10是显示图9的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其中第一探测件和第二探测件从连接器主体分离。
图11是显示图9的连接器主体的顶视图。
图12是显示图11的连接器主体的第一探测件的附近部分(由图11中的虚线A包围的部分)的顶视图。
图13是显示图9的连接器主体的正视图。
图14是显示图13的连接器主体的第一探测件的附近部分(由图13中的虚线B包围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15是显示图9的连接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16是显示图9的连接器主体的第一探测件的透视图。
图17是显示图16的第一探测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8是显示图16的第一探测件的顶视图。
图19是显示图2的USB插座和图7的专用USB插头的侧视图,其中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处于未配合状态。
图20是显示图19的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的侧视图,其中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处于配合状态。
图21是显示图20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和USB插座的侧视图,其中未示出USB插座的壳体。
图22是显示图21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和USB插座的透视图,其中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处于未配合状态。
图23是显示图22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和USB插座的顶视图,其中由专用壳体覆盖的标准保持构件的轮廓和可识别部的侧面的轮廓通过虚线描绘。
图24是显示图21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和USB插座的透视图。
图25是显示图24的专用USB插头的专用壳体和USB插座的顶视图,其中未示出专用壳体的部分。
图26是显示图25的USB插座的第二探测件的附近部分(由图25中的虚线C包围的部分)的顶视图。
图27是显示专利文件1的专用USB插头和USB插座的透视图,其中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处于未配合状态。
图28是显示图27的专用USB插头和USB插座的透视图,其中USB插座和专用USB插头在匹配的当中。
尽管本发明容许各种修改和可替换的形式,但是它的具体的实施例通过例子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详细地在本文中描述。然而,应该理解,随附的附图和详细的描述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是为了覆盖落入由随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有的修改、等同形式和替换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USB插座100是被置于电路板800的切口810中的所谓的插入式连接器。然而,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不是插入式连接器的连接器。例如,本发明适用于所谓的板上或机载连接器。
如图19和20中所示,USB插座100能够沿预定方向(Y方向)与专用USB插头500配合。此外,USB插座100能够沿Y方向与标准USB插头400(见图6)和专用USB插头500'(见图8)中的每个配合。换句话说,USB插座100能够选择性地沿Y方向与标准USB插头400或至少一种专用USB插头(专用USB插头500或专用USB插头500')配合并由其移除。
如稍后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USB插座100可检测被匹配的USB插头(即匹配插头)是专用USB插头还是标准USB插头400(见图6)。换句话说,USB插座100设置有检测结构以识别匹配插头的种类。下文中,首先,对标准USB插头400、专用USB插头500(见图7)和专用USB插头500'(见图8)中的每个的结构进行说明,上述插头的每一个能够与USB插座100配合。随后,对USB插座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标准的USB插头400是符合USB标准之一的USB3.0标准的USB插头。标准的USB插头400包括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标准壳体410(匹配壳体)、每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标准接触件420、每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标准接触件430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标准保持构件450。标准壳体410和标准保持构件450中的每一个具有顺应USB3.0标准的形状和大小。标准接触件420是用于USB2.0连接的接触件,而标准接触件430是用于USB3.0连接的接触件。标准保持构件450保持标准接触件420和标准接触件430。标准壳体410覆盖标准保持构件450。
参见图6和7,根据本实施例的专用USB插头500具有与标准USB插头400的结构相似的但是少许不同的结构。专用USB插头500包括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专用壳体510(匹配壳体)、多个标准接触件420(见图6)、多个标准接触件430和标准保持构件450。专用壳体510覆盖标准保持构件450。
专用壳体510在Y方向上的尺寸与标准壳体410的尺寸不同。具体地,专用壳体510具有不包括在标准壳体410中的可识别部512。根据本实施例的专用壳体510,除可识别部512外,形状和尺寸与标准壳体410的相同。换句话说,专用壳体510包括形状和尺寸与标准壳体410的相同的预定部分。可识别部512在负Y方向上突出超过预定部分,或对应标准壳体410的部分。因此,在Y方向上,专用壳体510的整个的尺寸比标准壳体410的尺寸多出可识别部分512的尺寸。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可识别部512具有方形环形状。详细地,可识别部512包括两种可识别部,即,第一可识别部(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可识别部)512L。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在X方向(间距方向)上分别地定位于可识别部分512的相对的端部处。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中彼此连接。
参见图7和8,通过仅修改专用USB插头500的专用壳体510的可识别部512(见图7)形成专用USB插头500'(见图8)。详细地,专用USB插头500'具有专用壳体510'(匹配壳体)。与专用壳体510类似,专用壳体510'具有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然而,专用壳体510'不具有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内将第一可识别部512R与第二可识别部512L连接的部分。专用USB插头500'相对于USB插座100的检测结构(图2)与专用USB插头500是相同类型的专用USB插头。根据本实施例的USB插座100可以识别两种类型的USB插头,即,标准USB插头400和一种类型的专用USB插头。
专用USB插头500'的专用壳体510'可以被进一步修改。例如,可以形成第二专用USB插头(未示出)或第三专用USB插头(未示出),其中第二专用USB插头仅具有专用壳体510'的第一可识别部512R,并且第三专用USB插头仅具有专用壳体510'的第二可识别部512L。
如上所述,专用USB插头500和专用USB插头500'包括相对于USB插座100的检测结构(图2)的彼此相同的结构。以下关于专用USB插头500的说明也与专用USB插头500'相关。因此,在下文中,不会明确地提到专用USB插头500'。
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USB插座100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壳体120和连接器主体110。壳体120在垂直于Y方向上的平面(XZ平面)内包围连接器主体110。
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120具有大致矩形立方形的形状。具体地,壳体120在垂直于Y方向平面内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壳体120的矩形横截面在X方向上长而在Z方向(垂直方向)上短。
如图2、4和5所示,壳体120在X方向上它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壳连接部122。当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配合时,壳连接部分122连接至专用壳体510(见图20)。此外,当USB插座100与标准USB插头400配合时,壳连接部122连接至标准壳体410(见图6)。换句话说,当USB插座100与标准USB插头400或专用USB插头500配合时,壳体120与标准壳体410或专用壳体510电连接。
如图1和2所示,壳体120在X方向上其相对的侧面处分别形成有两个固定部126。当USB插座100连接到电路板800时,两个固定部126插入形成在电路板800中的孔中,以连接到导电线路(未示出)。
如图2至5所示,壳体120设置有两个附接部128。附接部128分别形成于壳体120的相对的侧表面的后端部(负Y侧端部)。附接部128是向前(沿着正Y方向)切割或切开的凹口。换句话说,附接部128是向前凹陷的。
如图9至11所示,USB插座100的连接器主体110包括每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接触件130、每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接触件140、由例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构件150、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探测件(探测件)300R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探测件(探测件)300L。保持构件150保持接触件130,并且沿X方向布置接触件130。此外,保持构件150保持接触件140,并且沿X方向布置接触件140。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壳体120分离地形成(见图4)。换句话说,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中的每一个不是壳体120并且与壳体120区分开。
接触件130是用于USB2.0连接的接触件,而接触件140是用于USB3.0连接的接触件。根据本实施例,接触件130的数量是四个,同时接触件140的数量是五个。接触件130的每一个具有被保持部132、弹簧部134、接触部136和固定部138。被保持部132通过保持构件150保持。弹簧部134从被保持部132向前延伸,同时向上倾斜(沿正Z方向)。接触部136设置位于弹簧部134的端部处。接触件140中的每一个具有接触部146和固定部148(见图15)。当USB插座100连接到电路板800时,固定部138和固定部148连接到电路板800(见图1)的导电线路(未示出)。
保持构件150具有主体部分152和接触件保持件158。主体部分152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同时在Z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形状。主体部分152具有上表面154和两个侧表面156。侧表面156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主体部分152的相对的侧面。接触件保持件158定位朝向主体部分152的后侧面(负的Y侧面)。接触件保持件158具有两个侧部160。侧部160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的接触件保持件158的相对的侧面处。
接触件130的被保持部132被压装配在保持构件150的接触件保持件158中以向下延伸(沿着负Z方向)。多个接触部136布置在主体部分152的上表面154上以部分地凸出。接触件130的弹簧部134是可弹性变形的,从而多个接触部136能够主要地在Z方向上移动。
参见图9至11,当保持构件150形成时,多个接触件140插入模塑到保持构件150。多个接触件140部分地嵌入在保持构件150中。接触件140的多个接触部146布置在主体部分152的上表面154上。接触件140的接触部146相对于接触件130的接触部136定位于更接近主体部分152的前端(正Y侧端部)的位置处。换句话说,接触件140的接触部146在Y方向上定位在接触件130的接触部136和主体部分152的前端之间。
如图11和12所示,接触件保持件158的多个侧部160的每一个形成有探测件保持件162、变形允许区域164、移动允许区域166、调节部168和附接部176。
探测件保持件162是在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沟道。详细地,探测件保持件162沿Z方向部分地穿入侧部160,同时在垂直于X方向的垂直平面(YZ平面)内延伸。探测件保持件162的部分延伸到保持构件150的底部表面。
变形允许区域164和移动允许区域166中的每一个是向下(沿负Z方向)凹陷的凹槽。变形允许区域164定位在探测件保持件162的前面。具体地,变形允许区域164沿正Y方向从探测件保持件162延伸。移动允许区域166定位在变形允许区域164的前面。换句话说,变形允许区域164在Y方向上定位在探测件保持件162和移动允许区域166之间。调节部168是沿Y方向延伸一点的壁。调节部168在X方向上位于移动允许区域166的外侧。
变形允许区域164在X方向上的尺寸从探测件保持件162朝移动允许区域166增加。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形允许区域164由两个壁限定。这两个壁在正Y方向上延伸同时在X方向上远离彼此。因此构造的变形允许区域164几乎不降低保持构件150的强度(尤其,侧部160的强度)。
如图12所示,移动允许区域166在X方向上位于调节部168和主体部分152之间。移动允许区域166在X方向上具有内侧边缘,其中内侧边缘在X方向上定位成向内超过变形允许区域164。
如图9所示,附接部176定位于侧部160的后端。附接部176具有向前延伸的板状形状。附接部176在X方向上从侧部160向外突出。壳体120的附接部128向后(沿着负的Y方向)与附接部176配合,使得壳体120附接到保持构件150。
如图10所示,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形状相对于垂直于X方向的平面是彼此的镜像。因此,第二探测件300L具有与下文提到的第一探测件300R的结构类似的结构。
如图16至18所示,第一探测件300R具有被保持部302、弹簧部304、接触部306、调节部308和压入配合柱310。被保持部302具有平板状的形状。被保持部302设置有两个突出312。突出312沿X方向形成在被保持部302的外侧表面上。弹簧部304自被保持部302向前延伸,同时作为整体向下倾斜。接触部306设置在弹簧部304的端部上。弹簧部304在X方向上可弹性变形。接触部306通过弹簧部304的弹性变形能够主要地在X方向上移动。调节部308定位在接触部306下方。调节部308和接触部306通过沿Z方向延伸的部分彼此连接。压入配合柱310自被保持部302向下延伸。突出312中的一个定位于被保持部302和压入配合柱310之间的边界处。当USB插座100附接到电路板800时,压入配合柱310连接到电路板800(见图1)的导电线路(未示出)。
如图16至18所示,被保持部302、弹簧部304和压入配合柱310在共同的垂直平面(YZ平面)内延伸。换句话说,被保持部302、弹簧部304和压入配合柱310形成共同的平面。然而,接触部306和调节部308不在包括弹簧部304的平面内。因此,第一探测件300R被形成为具有最少的弯曲部。根据本实施例的被保持部302、弹簧部304和压入配合柱310中的每个在X方向上的厚度或尺寸小于探测件保持件162的沟道的宽度(见图12)。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部306具有从包括弹簧部304的共同的平面突出的弯曲表面。在由X方向和Y方向限定的平面(在XY平面内)内,接触部306的弯曲的表面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
如图9至12所示,第一探测件300R由位于正X侧的侧部160保持,同时第二探测件300L由位于负X侧的侧部160保持。详细地,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压入配合柱310被分别地从上方沿着负的Z方向插入或压入配合进入探测件保持件162,从而被保持部302被分别地保持在探测件保持件162中。
如图10至12所示,当压入配合柱310被压入配合进入探测件保持件162时,突出312被按压抵靠探测件保持件162的内壁。因此,突出312按压保持部302抵靠探测件保持件162的内壁。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每一个的弹簧部304的固定端部是被区分开的,所以可以获得被设计的弹力。尤其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突出312形成在压入配合柱310附近。因此,几乎同时地在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分别地压入配合进入探测件保持件162时,通过突出312沿X方向定位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被保持部302因此可以牢固地固定到探测件保持件162的内壁。
如图4所示,由侧部160保持的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不与壳体120接触。换句话说,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由不直接地连接到壳体120的保持构件150的侧部160保持。
如图12所示,当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分别地由侧部160保持时,弹簧部304位于变形允许区域164中。因此,弹簧部304在变形允许区域164中是可弹性变形的。换句话说,变形允许区域164允许弹簧部304的弹性变形。
如图9和10所示,当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分别地由侧部160保持时,弹簧部304自被保持部302沿通过正Y方向和负Z方向限定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弹簧部304沿相对于Z方向和Y方向二者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弹簧部304可以被形成为延伸较长。此外,变形允许区域164被形成为在它沿Y方向离开被保持部302接近接触部306时X方向上的尺寸增大。放置在因此构造的变形允许区域164中的弹簧部304可以在X方向上充分地弹性变形。
如图11和12所示,当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分别地由侧部160保持时,接触部306能够在垂直于Z方向的水平平面(在XY平面)内移动。此外,接触部306在X方向上自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向外突出。如图4所示,当从USB插座100的配合端(从正面)看USB插座100时,接触部306是可见的。
如图13至15所示,接触部306在Z方向上完全不与主体部分152交叠。尤其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部306在Z方向上完全不与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重叠。换句话说,当接触部306和主体部分152沿垂直于Z方向的任意方向被投影在平行于Z方向的平面内时,接触部306的投影图像不与主体部分152的投影图像不重叠。根据本实施例,接触部306的下端(负Z侧端部)在Z方向上定位在主体部分152的上表面154的上方一点。换句话说,接触部306定位在主体部分152上方一点。然而,接触部306可以在Z方向上与主体部分152较大程度地分开。
如图11和12所示,当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分别地由侧部160保持时,被调节部308定位在移动允许区域166中。当弹簧部304弹性变形时,被调节部308能够在移动允许区域166中移动。换句话说,移动允许区域166允许被调节部308在水平面中移动。
调节部168调节被调节部308在X方向上向外的移动。详细地,调节部168在X方向上定位在调节部308和接触部306之间。换句话说,调节部168在X方向上位于调节部308的外侧。相应地,甚至在沿X方向施加向外的力到接触部306时,被调节部308被使得与调节部168抵接,从而防止接触部306过度地移动。调节部168具有在X方向上的外侧表面。根据本实施例,调节部168的外侧表面和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被形成以彼此平齐。然而,调节部168的外侧表面可以定位在X方向上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的靠内。
参见图4和12,被调节部308定位在调节部168内侧的空间中,或从主体部分152的上表面154向下凹陷的移动允许区域166中。相应地,当从配合端看到USB插座100时,被调节部308是看不到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防止被调节部308被使得与沿负Y方向插入的一些构件或部件接触。
如图19到26所示,当专用USB插头500沿负Y方向与USB插座100配合时,专用壳体510的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分别地被使得与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接触部306接触。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USB插座100包括两种类型的探测件,即,能够分别地连接到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的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
如图23、25和26所示,在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配合的配合状态,调节部168沿X方向定位在专用壳体510的内侧。此外,在配合状态下,接触部306连接到专用壳体510的可识别部512的内侧。因为接触部306以此方式构造,所以USB插座100在X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相对地小。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接触部306的弯曲的表面的部分被使得与第一可识别部512R或第二可识别部512L的在X方向上的内侧接触。因此,接触部306的接触点是区分开的。
如图25所示,当专用USB插头500与USB插座100配合时,除可识别部512外,专用壳体510的任何部分在Y方向上不能达到达第一探测件300R也不能到达第二探测件300L。因此,当标准USB插头400(见图6)与USB插座100配合时,标准壳体410不与第一探测件300R接触也不与第二探测件300L接触。换句话说,接触部306布置在当标准USB插头与USB插座100配合时标准壳体410没有达到的位置处。详细地,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中的每一个被保持在当USB插座100与标准USB插头400配合后标准壳体410不能触及接触部306的位置。此外,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中的每一个被保持在当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配合后专用壳体510的可识别部512连接到接触部306的位置。
如图19和20所示,当USB插座100与标准USB插头400(见图6)配合时,壳体120经由壳连接部分122连接到标准壳体410,并且当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配合时,壳体120经由壳连接部分122连接到专用壳体510。换句话说,壳体120具有能够连接至标准壳体410和专用壳体510中的每一个的形状。当USB插座100与标准USB插头400配合时,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与壳体120未电连接,而当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匹配时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与壳体120电连接。
如图14到26所示,因为接触部306在Z方向上定位在主体部分152上方,可识别部512的连接到接触部306的部分定位在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上方。因此,即使在USB插座100与专用USB插头500(见图22)配合时,可识别部512刮擦主体部分152的侧面156,刮擦物几乎不粘附到接触部306。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因此可以分别地保持与专用壳体510的第一可识别部512R和第二可识别部512L的优选的电连接。
如图20和2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是否与壳体120电连接检测USB插座100是否与标准USB插头400(见图6)或专用USB插头500配合。换句话说,可以识别USB插座100的配合的插头的种类。例如,更具体地,可以通过检测电流以识别配合的插头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检测电流是否在壳体120和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每一个之间流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电势识别配合的插头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120连接到地时,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每个的电势可以被上拉。随后,可以检测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的每个的电势是否改变,或下降到地电势,或相反。
当如上所述检测电流或电势时,可以彼此独立地针对第一探测件300R执行第一检测并且针对第二探测件300L执行第二检测。当独立地执行第一检测和第二检测时,不仅可以识别专用USB插头500,还可以识别仅具有第一可识别部512R(未示出)的第二专用USB插头和仅具有第二可识别部512L(未示出)的第三专用USB插头。详细地,当检测到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二者与壳体120电连接时,可以认为专用USB插头500连接到USB插座100。当检测到仅第二探测件300L与壳体120电连接时,可以认为第三专用USB插头连接到USB插座100。当检测到仅第一探测件300R与壳体120电连接时,可以认为第二专用USB插头连接到USB插座100。当检测到第一探测件300R和第二探测件300L都不与壳体120电连接时,可以认为标准USB插头400连接到USB插座100。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8月27日之前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第JP2013-175352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述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本文中。
尽管已经描述什么被认为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在本领域熟练的那些人员将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其他的和进一步修改,并且意图对应列入本发明真实的范围内的所有的这种实施例进行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座,能够选择性地沿着预定方向与标准USB插头或至少一种类型的专用USB插头配合和从标准USB插头或至少一种类型的专用USB插头移除,其中:
标准的USB插头符合USB标准,并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标准壳体;
专用USB插头具有与标准USB插头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专用壳体;
专用壳体包括预定部分和可识别部,其中预定部分具有与标准壳体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可识别部在预定方向上突出超过该预定部分;
USB插座包括多个接触件、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构件、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壳体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探测件;
多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具有接触部;
保持构件保持接触件,并且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间距方向上布置接触件;
保持构件具有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具有在预定方向上延伸同时在垂直于预定方向和间距方向二者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的形状;
多个接触件的多个接触部布置在主体部分的上表面;
壳体在垂直于预定方向上的平面内包围保持构件;
当USB插座与标准USB插头配合时,壳体连接到标准壳体,并且当USB插座与专用USB插头配合时,壳体连接到专用壳体;
探测件不是壳体;
探测件由保持构件的相对的侧部之一保持而不直接地连接到壳体;
探测件具有接触部;
接触部布置在当USB插座与标准USB插头配合时标准壳体没有达到的位置;
接触部能够在垂直于垂直方向的水平面内移动;
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上完全不与保持构件的主体部分重叠;和
当USB插座与专用USB插头配合时,接触部连接至在间距方向上的专用壳体的可识别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探测件具有被调节部;
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部分形成有调节部;和
所述调节部在间距方向上调节被调节部的向外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部分具有移动允许区域;和
所述移动允许区域允许被调节部在水平面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探测件具有被保持部和弹簧部;
所述弹簧部自被保持部延伸以能够弹性变形;
所述接触部设置在弹簧部上;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探测件保持件;和
所述探测件保持件保持被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变形允许区域;
所述变形允许区域允许弹簧部的弹性变形;和
变形允许区域形成为当它在预定方向上从被保持部靠近探测件的接触部时在间距方向上的尺寸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探测件保持件是在垂直于间距方向的垂直平面内延伸的沟道;
所述被保持部和所述弹簧部在垂直平面内延伸;
在所述间距方向上,被保持部和弹簧部中的每一个的尺寸小于探测件保持件的另一尺寸;
所述探测件形成有突出;和
所述突出将被保持部按压在探测件保持件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探测件形成有压入配合柱;
所述压入配合柱被压入配合在保持构件中;和
所述突出形成在压入配合柱的附近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插座,其中弹簧部在相对于垂直方向和预定方向二者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插座,其中:
所述可识别部包括第一可识别部和第二可识别部;
所述探测件包括第一探测件和第二探测件;
所述第一探测件和所述第二探测件能够分别地连接到第一可识别部和第二可识别部;和
所述第一探测件和所述第二探测件分别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间距方向上的相对的侧部。
CN201410392592.6A 2013-08-27 2014-08-11 Usb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6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5352A JP6084136B2 (ja) 2013-08-27 2013-08-27 Usbレセプタクル
JP2013-175352 2013-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003A true CN104426003A (zh) 2015-03-18
CN104426003B CN10442600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58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259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6003B (zh) 2013-08-27 2014-08-11 Usb插座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1634B2 (zh)
JP (1) JP6084136B2 (zh)
KR (1) KR101613167B1 (zh)
CN (1) CN104426003B (zh)
TW (1) TWI5055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623A (zh) * 2018-01-12 2020-09-11 科世达接触系统有限公司 插塞连接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4675B2 (ja) * 2013-10-24 2017-04-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203800219U (zh) * 2013-12-11 2014-08-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915695B2 (en) * 2014-12-01 2018-03-13 Toshiba Global Commerce Solutions Holdings Corporation Detecting a proper connection
JP6790273B2 (ja) * 2016-12-08 2020-11-2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Usbポート付きデバイス
DE102018000207A1 (de) * 2018-01-12 2019-07-1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KR102638653B1 (ko) 2018-10-04 202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818A (zh) * 2003-09-25 2005-03-30 莫列斯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044800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检测usb设备接入的方法、装置及其usb插座
JP2012138383A (ja) * 2012-04-23 2012-07-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装置
CN102842828A (zh) * 2011-06-20 2012-12-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与标准usb插头不同结构的特殊usb插头和可与特殊usb插头配合的usb插座
CN202855957U (zh) * 2012-08-14 2013-04-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0767Y (zh) * 2007-10-12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094354U (zh) 2011-06-03 2011-12-28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带侦测功能的电连接器
JP5826638B2 (ja) * 2011-06-20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JP5826646B2 (ja) 2011-09-09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特殊レセプタクル及び特殊プラグ
TWI497848B (zh) * 2011-06-20 2015-08-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具有與標準usb插頭不同構造之特殊usb插頭以及可與特殊usb插頭嵌合之usb插座
CN103427236B (zh) * 2012-05-25 2016-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818A (zh) * 2003-09-25 2005-03-30 莫列斯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044800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检测usb设备接入的方法、装置及其usb插座
CN102842828A (zh) * 2011-06-20 2012-12-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与标准usb插头不同结构的特殊usb插头和可与特殊usb插头配合的usb插座
JP2012138383A (ja) * 2012-04-23 2012-07-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装置
CN202855957U (zh) * 2012-08-14 2013-04-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623A (zh) * 2018-01-12 2020-09-11 科世达接触系统有限公司 插塞连接器装置
US11233347B2 (en) 2018-01-12 2022-01-25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4136B2 (ja) 2017-02-22
US9281634B2 (en) 2016-03-08
CN104426003B (zh) 2017-04-12
TWI505585B (zh) 2015-10-21
US20150064958A1 (en) 2015-03-05
KR101613167B1 (ko) 2016-04-18
JP2015046240A (ja) 2015-03-12
KR20150024770A (ko) 2015-03-09
TW201530936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003A (zh) Usb插座
CN103296550B (zh) Usb连接器
CN105322325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5790618U (zh) 电连接器
US201502441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gnetic element
CN103904489B (zh) 连接器
JP7348090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1602409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aling structure
CN105958241A (zh) 一种电连接器
JP2014513391A (ja) ばね部材による先行して行われる接地接続
CN102394405B (zh) 连接器
CN104852215B (zh) 连接器
KR101458054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19117692A (ja) 回路基板用l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11430A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2019212627A5 (zh)
TW200832830A (en) Connector
TW201345066A (zh) 電連接器
TWM447019U (zh) 具有防呆結構的網路電連接器
CN104124576A (zh) 具有覆盖锁定孔的导电屏蔽板的电连接器
JP2015133275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203850559U (zh) 电连接器
CN205303743U (zh)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US9705220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SG18119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