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3743U -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3743U
CN205303743U CN201521001875.XU CN201521001875U CN205303743U CN 205303743 U CN205303743 U CN 205303743U CN 201521001875 U CN201521001875 U CN 201521001875U CN 205303743 U CN205303743 U CN 205303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d circuit
tongue piece
electric connector
hardboard
connector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18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佳宏
陈建荣
邱义铭
罗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zhongs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o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o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o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18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3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3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37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用于对接一电连接器插头,前述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包含一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和一第一外壳体,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质上垂直于主印刷电路板,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具有一对接边和实质上垂直于对接边的一焊接边,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在对接边处具有多个第一对接垫,多个第一对接垫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在焊接边处具有多个焊接点,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多个焊接点焊接于主印刷电路板,其中多个焊接点藉由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多个布线电性连接多个第一对接垫;第一外壳体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前方形成一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用以引导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其中第一引导部所在平面实质上垂直于主印刷电路板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特别涉及具有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之舌片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器的发展,目前电连接器插座倾向于以舌片与电连接器插头对接,尤其USB-IF协会于2014年8月11日所发布之USBType-C缆线和连接器标准规范1.0版中,更针对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的双向对接功能提出具体对应方案,而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的连接中。
然而,主电路板与此种具有舌片之电连接器插座的接合方式仍有待改进。再者,若基于前述而欲在同一主电路板上并排至少两个电连接器插座,则习知技术亦有值得改善之处。因此,针对前述和其他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以扩大前述电连接器插座之应用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于一主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用于对接一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前述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包含一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以及一第一外壳体。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质上垂直于主印刷电路板,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具有一对接边和实质上垂直于对接边的一焊接边,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一第一表面在对接边处具有多个第一对接垫,多个第一对接垫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在焊接边处具有多个焊接点,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多个焊接点焊接于主印刷电路板,其中多个焊接点藉由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多个布线电性连接多个第一对接垫;第一外壳体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前方形成一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用以引导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其中第一引导部所在平面实质上垂直于主印刷电路板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
上述电连接器插座组件更包含一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质上平行于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第一外壳体或一第二外壳体在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前方形成一第二引导部,其中第二引导部所在平面实质上垂直于主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
上述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的第一外壳体围绕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以形成容纳电连接器插头的一对接埠,第一引导部引导电连接器插头插入此对接埠,第一外壳体凸伸一架置脚,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架置脚安装于主印刷电路板。
上述电连接器插座组件更包含一内壳体。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藉由内壳体间接卡固于第一外壳体,内壳体依序具有一基座、一第一屏蔽垫以及一对臂部。内壳体藉由基座附着于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第一外壳体卡固于基座;第一屏蔽垫位于多个第一对接垫的一侧,其中第一屏蔽垫凸出于第一表面,此对臂部构成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两侧,其中多个第一对接垫沿着座落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列间隔排开;此对臂部于第一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一接地触点,此对第一接地触点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介在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屏蔽垫之间的一第一间隙构成对接埠。
上述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相对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在对接边处具有多个第二对接垫,多个第二对接垫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内壳体具有对应于第一屏蔽垫的一第二屏蔽垫,第二屏蔽垫位于多个第二对接垫的一侧,第二屏蔽垫凸出于第二表面,多个第二对接垫沿着座落于第二表面的一第二列间隔排开,此对臂部于第二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二接地触点,此对第二接地触点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介在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屏蔽垫之间的一第二间隙构成此对接埠,其中多个焊接点位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或焊接边,多个焊接点藉由多个布线电性连接多个第二对接垫。
上述内壳体更包含一尾部和一对手部,内壳体藉由尾部安装于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上的一接地垫;此对手部分别延伸自此对臂部以构成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一前缘;此对臂部的侧面分别具有一定位部,定位部适于扣合电连接器插头的一相对应定位部。
上述多个焊接点的数目少于多个第一对接垫和多个第二对接垫的数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电连接器插座组件通过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直接焊接于主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现在主印刷电路板并排多个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内壳体或外壳体完善整体接地路径和屏蔽结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内壳体或外壳体强化电连接器插座的结构强度,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外壳体加强与主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结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安装于主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结合主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4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立体图;
图4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内壳体的立体图;
图5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内壳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内壳体结合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立体图;
图6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内壳体结合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外壳体结合内壳体以及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立体图;
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图8的立体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电连接器插座组件20B'第二下表面
10A电连接器插座组件21第一舌片穿槽
10B电连接器插座组件21'第二舌片穿槽
100第一电连接器插座23第一架置穿槽
100'第二电连接器插座23'第二架置穿槽
1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3第一内壳体
1'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3'第二内壳体
11对接边31尾部
11R第一对接垫32凸缘
11F第二对接垫33基座
13焊接边34R第一屏蔽垫
13R后焊接垫34F第二屏蔽垫
13F前焊接垫35臂部
14布线35R第一接地触点
15R第一表面35F第二接地触点
15F第二表面35s定位部
17R后接地垫36手部
17F前接地垫5第一外壳体
19肩部5'第二外壳体
20第一主印刷电路板51第一引导部
20'第二主印刷电路板51'第二引导部
20T第一上表面53第一架置脚
20T'第二上表面53'第二架置脚
20B第一下表面7对接埠
7R第一间隙7F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实用新型范畴中。
首先请参照图1,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安装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形成一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值得一提的是,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原则上采纳USBType-C缆线和连接器标准规范1.0版中针对电连接器插座接口脚位配置之设计。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可以形成符合其他接口的电连接器插座,特别是具有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之舌片的电连接器插座。作为例子而非限定来说,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也可以形成符合MHL(MobileHigh-DefinitionLink)、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USB(UniversalSerialBus)Type-A或USBType-B……等接口的电连接器插座。另外,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实质上垂直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
接着请参照图2,其中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结合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形成一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和一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和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分别均用于对接相同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头(未图示),其中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和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的规格实质上相同,且两者之间互相平行并紧密贴合。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可视需要而同时形成相同的两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或是形成不同规格的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和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且彼此之间亦可视情形而相间隔排开,但彼此之间实质上仍互相平行。如同以下将更详加描述的是,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作结合。
再来请参照图2-3,其中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图2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包含一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一第一内壳体3和一第一外壳体5,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包含一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一第二内壳体3'和一第二外壳体5',第一外壳体5和第二外壳体5'分别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前方形成一第一引导部51和一第二引导部51'。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可以仅包含第一外壳体5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而不包括第一内壳体3,且如同以下将更详加描述的是,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可共享一个第一外壳体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1'均用以引导相同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入。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1'可分别引导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3和第一外壳体5均为锌合金压铸件。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3或第一外壳体5亦可采用其他合金或是介电材料制成,例如以塑料射出成型制成。
请继续参照图2-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实质上均垂直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其中第一引导部51所在平面实质上同时垂直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第二引导部51'所在平面实质上同时垂直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具有一对接边11和实质上垂直于对接边11的一焊接边1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形状大体上介在T型和L型之间,且如同以下将更详加描述的是,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藉由第一内壳体3间接卡固于第一外壳体5。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形状可视需求而调整,且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亦可直接卡固于第一外壳体5或是仅固定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上。值得一提的是,图2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实质上互相平行质言之,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藉由并排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可轻易满足在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上紧密并排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和第二电连接器插座100'之需求。
现在请参照图4A-4B并同时参照图1,图4A和图4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分别绘示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一第二表面15F在对接边11处具有十个第二对接垫11F,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一第一表面15R在对接边11处具有十个第一对接垫11R,其中所谓的「在对接边11处」包括在对接边11上、贴齐或邻近对接边11的第二表面15F区域或第一表面15R区域等。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对接垫11F沿着座落于第二表面15F的一第二列间隔排开,第一对接垫11R沿着座落于第一表面15R的一第一列间隔排开,第二对接垫11F和第一对接垫11R均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之信号端子、电力端子或接地端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5F在焊接边13处具有五个前焊接垫13F以形成多个焊接点,第一表面15R在焊接边13处具有五个后焊接垫13R以形成多个焊接点,其中所谓的「在焊接边13处」包括在焊接边13上、贴齐或邻近焊接边13的第二表面15F区域或第一表面15R区域等。另外,如同以下将更详加描述的是,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藉由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焊接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然而,除了焊接垫(BondingPads)之外,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在焊接边13处的焊接点可以是多个埋孔(BlindVias)、邮票孔(Castellations)或导电通孔(Plated-ThroughHoles,PTH)。
继续参照图4A-4B并同时参照图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对接垫11F和第一对接垫11R的形成方式可如同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般,直接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上形成铜垫,其中藉由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多个布线(未图示),五个前焊接垫13F和五个后焊接垫13R分别电性连接第二对接垫11F和第一对接垫11R。值得注意的是,且作为例子而非限定来说,本具体实施例是针对充电用插座而设计,。具体而言,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若是应用于汽车上的点烟器扩充转换座中,则无需传送差分信号,因此不是每一个对接垫都需要电性连接一个焊接垫,所以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的数目可少于第二对接垫11F和第一对接垫11R的数目。换句话说,本具体实施例在此简化USBType-C缆线和连接器标准规范1.0版中对于电连接器插座之接脚规格。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习知舌片是以端子焊接于主印刷电路板,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和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接合方式,因为是采用印刷电路板的习知结构,诸如焊垫、埋孔、邮票孔或导电通孔,,所以更可满足制程自动化之需求,且大幅减化制程,进而使得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可轻易整合至其他装置中之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
现在请参照图4A-5B,其中图5A和图5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分别绘示第一内壳体3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3依序具有一尾部31、一凸缘32、一基座33、一第二屏蔽垫34F、对应于第二屏蔽垫34F的一第一屏蔽垫34R、一对臂部35以及一对手部3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3藉由尾部31与位于第一表面15R的两个独立后接地垫17R相接合。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后接地垫17R亦可和后焊接垫13R之一共享一个铜垫或焊接垫,且第一内壳体3亦可藉由另一尾部(未图示)与位于第二表面15F的前接地垫(未图示)相接合。具体而言,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尾部31可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焊接于后接地垫17R;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凸缘32介在尾部31和基座33之间,凸缘32抵靠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第一外壳体5抵靠凸缘32。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尾部31亦可直接与基座33相连;在所展示之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进一步具有对应于基座33的一对肩部19,基座33套合于肩部19,而第一内壳体3便藉由尾部31和基座33附着于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3可直接藉由基座33与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紧配,以此确保第一内壳体3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无需利用尾部31或是肩部19等结构。
接着请参照图6A-6B,图6A和图6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分别绘示第一内壳体3结合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屏蔽垫34F对应于第一屏蔽垫34R,第二屏蔽垫34F和第一屏蔽垫34R分别位于十个第二对接垫11F的左侧和十个第一对接垫11R的右侧,第二屏蔽垫34F和第一屏蔽垫34R分别凸出于第二表面15F和第一表面15R,第二屏蔽垫34F和第一屏蔽垫34R均用于电性连接电连接器插头之屏蔽端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此对臂部35于第二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二接地触点35F,此对臂部35于第一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一接地触点35R,第二接地触点35F和第一接地触点35R分别隆起自臂部35的一前表面和一后表面。换句话说,第二接地触点35F位于第二列的两侧且直接形成于臂部35的前表面,而第二对接垫11F和此对第二接地触点35F实质上沿着同一列间隔排开。同样地,第一接地触点35R位于第一列的两侧且直接形成于臂部35的后表面,而第一对接垫11R和此对第一接地触点35R实质上沿着同一列间隔排开,其中此对第二接地触点35F和此对第一接地触点35R均用于电性对接电连接器插头之接地端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此对臂部35构成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两侧,且此对臂部35的侧面分别具有一定位部35S,其中定位部35S适于扣合电连接器插头的一相对应定位部(未图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的定位部35S为臂部35侧面的一凹陷槽口,而电连接器插头的相对应定位部为一卡扣弹夹(未图示)。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定位部35S可以是弹片或弹夹,相对应定位部可以是凹口;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此对手部36分别延伸自此对臂部35以构成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一前缘,手部36可用以抵挡插合电连接器插头时的碰撞。
现在请参照图7-8并同时参照图1,其中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第一外壳体5的立体图,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第一外壳体5结合第一内壳体3以及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立体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体5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前方形成第一引导部51,第一引导部51用以引导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其中第一引导部51所在平面实质上同时垂直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体5围绕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之局部以形成容纳电连接器插头的一对接埠7,第一引导部51引导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对接埠7。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体5亦可同时围绕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甚至进一步构成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所在电子装置的一外壳(未图示),此时第一外壳体5所形成的电子装置外壳起码会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前方形成第一引导部51,亦可再进一步形成对接埠7之部分或全部。
请继续参照图8并同时参照图1,值得注意的是,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轻易扩充多个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再搭配单一或多个第一外壳体5在各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前方所形成之多个第一引导部51,即可构成多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其中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可以不直接固定于第一外壳体5而仅固定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上。具体而言,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单一个第一外壳体5可同时在两个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前方各自形成一第一引导部51,藉此形成两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此时相当于两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共享一个第一外壳体5,其中两个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均可固定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上,而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则可固定于第一外壳体5中。
请同时参照图8和图2,图2之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相当于图1之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扩充另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后再与第二主印刷电路板20'结合。换句话说,本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可轻易形成多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而且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所形成之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更可轻易在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上紧密并排,达成扩大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应用场域之目标。
接着请参照图9并同时参照图1,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图8的立体剖面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体5卡固于基座33,介在第一外壳体5内部和第二屏蔽垫34F之间的一第二间隙7F构成对接埠7,介在第一外壳体5内部和第一屏蔽垫34R之间的一第一间隙7R亦构成对接埠7。具体而言,在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中,第一外壳体5内部和第一内壳体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以及第一外壳体5内部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均可构成用以容置电连接器插头的对接埠7。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因为无需传送差分信号,所以可以不考虑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因此第一内壳体3或第一外壳体5亦可采用介电材料制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体5尚且凸伸两个第一架置脚53,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分别藉由第一架置脚53、前焊接垫13F以及后焊接垫13R安装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具体而言,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焊接侧穿设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一第一舌片穿槽21,其中所谓的「焊接侧」是指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位于或邻近焊接边13的部分,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两个第一架置脚53则分别穿设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两个第一架置穿槽23。
请继续参照图9和图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第一上表面20T或第一下表面20B可在第一舌片穿槽21的两侧设置对应于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的多个焊接垫(未图示)。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亦可在第一舌片穿槽21的两内侧分别设置对应于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的多个邮票孔(未图示),前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邮票孔或焊接垫均可用于对应焊接前焊接垫13F和后焊接垫13R。同样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上表面20T或第一下表面20B可在第一架置穿槽23的两侧设置至少一焊接垫(未图示)。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亦可在第一架置穿槽23的两内侧直接形成铜垫(未图示)或是设置多个邮票孔(未图示),前述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在第一架置穿槽23处的铜垫、邮票孔或焊接垫均可用于焊接第一架置脚53。除此之外,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置脚53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焊接侧亦可不透过第一架置穿槽23和第一舌片穿槽21,而是利用表面黏着技术直接焊接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第一上表面20T或第一下表面20B之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置脚53为一肋板结构,肋板结构所在平面实质上同时垂直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而焊接边13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架置脚53。相对地,在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上的第一舌片穿槽21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架置穿槽23。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两正交的结构除了有助于强化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本身的结构强度之外,亦可增加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与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之间的结合强度。
最后请同时参照图9和图3,在图3的具体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二架置穿槽23'同时容纳第一外壳体5的一个第一架置脚53和第二外壳体5'的一个第二架置脚53'(未图示)。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架置脚53和第二架置脚53'亦可各自穿设于不同的第二架置穿槽23'中。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面向,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利用印刷电路板的习知结构接合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和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藉此改进主电路板与此种具有舌片之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的接合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面向,为了在同一主电路板上并排至少两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利用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的结构改变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在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上的安装方向,使得多个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1可同时并排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的同侧,进而藉此实现在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紧密并排多个第一电连接器插座100之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面向,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藉由第一内壳体3或第一外壳体5完善整体接地路径和屏蔽结构,同时强化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及其与第一主印刷电路板20之间连接结构的整体机械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面向,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A或电连接器插座组件10B可大幅简化USBType-C规格施作于充电用插座之结构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换言之,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将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核心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饰、简单变更与等同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与实际概念仍以权利要求中所记载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焊接于一主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用于对接一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质上垂直于该主印刷电路板,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具有一对接边和实质上垂直于该对接边的一焊接边,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一第一表面在该对接边处具有多个第一对接垫,该多个第一对接垫用于电性对接该电连接器插头,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在该焊接边处具有多个焊接点,该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该多个焊接点焊接于该主印刷电路板,其中该多个焊接点藉由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多个布线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对接垫;以及
一第一外壳体,该第一外壳体在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前方形成一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用以引导该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其中该第一引导部所在平面实质上垂直于该主印刷电路板和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座组件更包含:
一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该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该第一外壳体或一第二外壳体在该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前方形成一第二引导部,其中该第二引导部所在平面实质上垂直于该主印刷电路板和该第二印刷电路硬板舌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体围绕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以形成容纳该电连接器插头的一对接埠,该第一引导部引导该电连接器插头插入该对接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体凸伸一架置脚,该电连接器插座组件藉由该架置脚安装于该主印刷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座组件更包含:
一第一内壳体,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藉由该第一内壳体间接卡固于该第一外壳体,该第一内壳体依序具有一基座、一第一屏蔽垫以及一对臂部,该第一内壳体藉由该基座附着于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该第一外壳体卡固于该基座,该第一屏蔽垫位于该多个第一对接垫的一侧,其中该第一屏蔽垫凸出于该第一表面,该对臂部构成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两侧,其中该多个第一对接垫沿着座落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列间隔排开,该对臂部于该第一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一接地触点,该对第一接地触点用于电性对接该电连接器插头,介在该第一外壳体和该第一屏蔽垫之间的一第一间隙构成该对接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在该对接边处具有多个第二对接垫,该多个第二对接垫用于电性对接该电连接器插头,该第一内壳体具有对应于该第一屏蔽垫的一第二屏蔽垫,该第二屏蔽垫位于该多个第二对接垫的一侧,该第二屏蔽垫凸出于该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对接垫沿着座落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二列间隔排开,该对臂部于该第二列的两侧形成一对第二接地触点,该对第二接地触点用于电性对接该电连接器插头,介在该第一外壳体和该第二屏蔽垫之间的一第二间隙构成该对接埠,其中该多个焊接点位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或该焊接边,该多个焊接点藉由该多个布线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二对接垫。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壳体更包含一尾部,该第一内壳体藉由该尾部安装于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上的一接地垫。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壳体更包含一对手部,该对手部分别延伸自该对臂部以构成该第一印刷电路硬板舌片的一前缘。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对臂部的侧面分别具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适于扣合该电连接器插头的一相对应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焊接点的数目少于该多个第一对接垫和该多个第二对接垫的数目。
CN201521001875.XU 2015-12-06 2015-12-06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3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1875.XU CN205303743U (zh) 2015-12-06 2015-12-06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1875.XU CN205303743U (zh) 2015-12-06 2015-12-06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3743U true CN205303743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3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187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3743U (zh) 2015-12-06 2015-12-06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3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086B (zh) 连接器
EP3128625B1 (en) Usb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it
CN102623855B (zh) 电连接器
JP2018014260A (ja) コネクタ
CN103579835B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381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6067627A (zh) 连接器
CN103579820B (zh)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CN205790740U (zh) 电连接器
CN103986000A (zh) 电连接器之插座
CN102280777A (zh) 屏蔽罩以及具有屏蔽罩的连接器
CN205543504U (zh) 电连接器
JP2021048118A (ja) コネクタ
CN10481069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58261B (zh) 通配型usb连接器组件
CN106663901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04319576A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1937132U (zh)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5335539U (zh) 序列连接器
CN204577744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303743U (zh) 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CN207530175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4505661B (zh) 插座连接器
CN207098127U (zh) 电连接器
CN104979653A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8

Address after: 9 / F, 29 Siyuan Road, Xinzhuang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Jizhongshe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 of 19, No.32, second high speed rail road, Zhubei City, Hsinchu County

Patentee before: DEYO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6